绿色通道服务措施

时间:2022-09-23 08:30:00

绿色通道服务措施

**市围绕拓展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以制度和机制建设为重点,以载体建设为手段,开通六条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绿色通道”,收到明显成效。

一是建立便民服务直通车制,变“分散办事”为“集中理事”。立足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市和15个县市区、市属开发区都成立了公共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实行“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服务;在110处乡镇成立了“政务超市”式服务中心。同时,配套完善城市社区党员服务站,在447个社区建立了集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管理于一体的党员服务站,在集贸市场、居民小区和商务楼宇建立党员服务点89个,大大方便了居民生产生活。

二是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变党员“无职无责”为“有位有为”。为解决无职党员职责不明确、作用难发挥问题,从**年开始,市委组织部本着“党员有位置、支部增活力、群众得实惠”的原则,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了“当好十大员,发展做贡献”活动,为无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有效平台,进一步增强了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据统计,全市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建制村9129个,参与设岗定责的农村无职党员188657人,占全市农村无职党员总数的97%。今年以来农村无职党员共解决农村实际问题314838个。

三是建立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公开承诺制,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干事”。结合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公开承诺制的意见》,在全市农村党员中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公开承诺。承诺内容主要是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拿出整改的措施和办法;根据上级党委和村党组织安排,承诺要完成的任务和实现的目标;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本村实际和党员群众需要,承诺办的实事、好事。党员承诺采用召开群众大会、张榜、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向群众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全市已有19.6万名农村党员作出公开承诺事项32.8万个,已有21.1万个得到落实。

四是建立为民服务全程制,变“群众跑断腿磨破嘴”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本着“公开、便民、高效”的原则,让党员干部成为群众办事的员,由各级机关内部有机运作代替群众直接办事,切实减轻群众办事负担。市、县两级依托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成立为民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设立为民服务室(站),村级设立为民服务点或工作岗,形成了健全的为民服务网络,向群众提供证照办理、项目审批、信访接待、司法公证、政策咨询等服务,实现了为民服务“零距离”。目前,县市区、乡镇、村级分别有为民服务工作人员1618人、2570人和16634人,2006年以来分别办理事项399995件、74115件和505789件。

五是建立百姓求助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变“群众往上跑”为“部门往下跑”。大力组织实施为民服务联动工程,市、县两级都建立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以职能行业为龙头,以服务部门为主体,以遍布城乡的服务单位和党员服务队伍为基础,上下协调,纵横联动,齐心协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新体制。**市在公共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成立百姓求助快速反应中心,公布了“12345”百姓求助热线电话,并作为联动机制工作点、信息源,将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有关领导和部门,确保职能部门“党员服务小分队”第一时间及时解决百姓难题。诸城市建立了联动服务智能化系统,配备联动服务“直达快车”560多辆,组建了由45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的联动服务队伍。

六是建立部门包村帮扶制度,变“单靠乡村力量求发展”为“整合各类资源建设新农村”。发挥党政机关人才、信息、资金、技术、政策等优势,从市、县、乡机关选派驻村工作指导员,帮助抓好新农村建设。组织实施了“千村帮扶”工程,从市、县、乡三级确定了1206个部门,分批帮扶经济和党建后进村。市委连续选派14批市直部门包村帮扶工作队,进驻900多个山区、库区村,开展为期2-3年的包村帮扶工作。推广昌邑市管理重心下移,组织县乡干部包村寄宿、构建和谐农村的做法,全市共选派13086名农村工作指导员进驻农村工作一线,让干部受到了锻炼,使农民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