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组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20 04:12:00

农村党组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抓关键,着力建设精干高效的支部领导班子;重教育,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立长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促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核心,支部班子的好坏、强弱,直接影响党支部在村级配套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和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能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加快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农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为此,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农村党组织特别是村级党组织的肌体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在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针对我镇实际,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基础工作主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组织负责人,他们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二是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即定职责目标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这是基层组织建设者工作生活的保障;三是鼓励先进党组织,整顿后进村党组织,这是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根本方法;四是村部及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这是基层工作者活动的场所,是所有工作的发源地;五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的建设,这是一项新型组织建设方法,是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政策,鼓励创新,推动经济的一个重要方法。根据我镇调研及测评情况显示:我镇前三个方面工作落实较好,而第四、第五个基础工作尚存在很大进步空间。由此看来,对于我镇来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目前,我镇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工作方式上“旧”。面对市场经济新形势,面对群众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日益增强的新情况,一些农村干部仍然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老办法开展工作,工作方法单一,不注重依法施政、民主执政,粗、横、楞现象时有发生,不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善于用新办法、新方式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网由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引发了不少问题,应当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二、党员带富能力上“差”。据调查,农村党员家庭的平均生活水平处于全区农村中等水平,家庭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党员约占60%。农村党员中,年轻能干的外出打工者居多,精明的中年党员大多担任村干部被工作所累,其它党员尽管有致富的愿望,但由于自然条件、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普遍感到致富门路不宽。还有少数党员年纪大、文化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带头致富的本领,家庭收入赶不上普通群众,在带头富、带领富中作用发挥不太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在工作重心上“偏”。在市场经济时代,农民的产、供、销都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群众迫切希望党组织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他们减轻在市场经济中所承受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但是,少数农村党组织和农村干部,抓工作主要内容还是批宅基地、抓计划生育等,真正在发展经济上用的精力太少,为群众服务不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还比较弱,难以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四、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某些村支部60岁以上的党员超过了50%,30岁以下的党员一个都没有。

五、党员素质普遍不高。部分党员思想觉悟低,甚至有少部分党员在一些事情上担当着激发矛盾的角色。

六、党内活动缺乏活力。部分支部极少组织党内活动或者组织活动缺乏主题和内涵,使得农村基层党员无法从组织活动中学习知识和提升自我。

七、党员作用相对弱化。随着农民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村级基层组织综合能力的相对低下,以及上级部门在某些事情上的干预,使得党员在村级事务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越来越被削弱,进而演变成村支“两委”的职能也被进一步被弱化。8、农村经济普遍较落后,大多呈负债状态,经济来源少,集体收入低,组织建设缺少经费,这就使譬如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以及远程教育的实施等活动存在了一定的障碍。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乡镇党委在村级党组织建设中又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

一、抓关键,着力建设精干高效的支部领导班子

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核心,支部班子的好坏、强弱,直接影响党支部在村级配套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和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是关键。而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主心骨,因此,选配好支部书记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俗话说,“选个好书记,建个硬班子;选准一个人,带动一个村”。

面对市场经济的形势,选配支部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除了坚持党性原则、忠实可靠、模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外,还必须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够在多元利益冲突、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驾驭局势,因此,在选配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时,要把具有真本领,能打经济硬仗,愿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为重要标准来衡量。

在用人渠道上,要拓宽思路,多渠道、多视角选拔人才。除了从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中选拔外,还要从乡村企业骨干中,从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培养选拔。对实在选不出人的村,可选派乡镇机关(甚至可以县级机关)、事业单位中那些思想文化素质较高,有较强工作能力,决心在基层干一番事业的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或挂职,对选派干部要实行目标管理,明确他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在任职期间(一般两至三年)从本村选准、培养一名支部书记,建好领导班子;二是理出适合村里发展经济的新思路;三是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限期改变村里落后面貌。对实在选不出人的村,还可实行跨村、跨乡镇选调干部任职的办法。

对一些基本素质较好,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但在某些方面又存在不足的班子成员,要帮助

他们尽快提高认识,克服缺点,振作精神,积极工作。帮助的方法,一要肯定过去的成绩,增强他们的信心;二要指出以往的不足,找准努力的方向;三是帮助他们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明确今后任务,制定改进措施;四要给他们压担子,并实行目标管理,激励他们以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任用方式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可采用群众推荐(包括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真正把农村一流的人才推到村支部班子中来,推到支部书记岗位上去。

同时,为增强支部岗位的吸引力,调动支部成员的积极性,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给予政治荣誉,表扬宣传他们的贡献和业绩,提高他们政治地位的同时,要考虑他们的经济效益,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使社会回报与他们的工作负荷、贡献相匹配。由于支部书记等一班人是“挑的千斤担,干的国家事,端的泥饭碗”,他们对退职后有后顾之忧,因此,除了解决在职干部的待遇外,还要解决他们退职后的待遇。具体讲,一要实行党支部成员绩酬挂钩制,按实绩取酬,拉开档次,将干部的工资与职责挂钩,与发展村级经济挂钩,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挂钩,使他们的待遇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二要实行干部社会系列养老保险。采取镇财政补一点,村级集体经济筹一点,个人津贴抽一点的办法。三要大力表彰在发展商品经济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并注意从符合条件的优秀党支部书记中优先招聘为乡镇干部。

二、重教育,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能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加快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农村。从我镇情况看,大多数农村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且还涌现出了一批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党员的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识跟不上迅速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特别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二是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膨胀,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滋长;三是相当一部分党员掌握新知识不够,缺少在本职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的本领。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党员教育,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对农村党员进行教育时,要突出三方面内容: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联系农村实际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澄清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观点,学会在新形势下怎样工作,解决“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会”的矛盾。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农村经济。要教育他们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小富即安、小进即满、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中解放出来,改变“种粮好吃饭,养猪好过年,养鸡换油盐”的旧观念。三是实用科技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致富本领。这几年,许多地方利用乡镇党校等阵地,对党员进行实用科技知识的教育,收到了明显成效。不少地方开展了党员科技示范区活动,从而带动一大批农民致富,并形成了当地“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特色,群众深有体会地说:“什么能赚钱,看看党员示范田;怎样能致富,问问党员科技户”。

这几年来,我镇的农村党员教育工作都有了进一步加强,并且探索出了不少新的经验,如创办广播党校、电视党校、流动党校、夜党校,开展“投身经济主战场,争当改革排头兵”、“我为党旗添光彩”、“两带一创”等活动,但仍要在改进中进一步加强。为此,应注意这样几点: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二是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作用;三是坚持区别对象,分层次开展教育;四是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建立和健全党员教育的制度和机制。同时,还要注意“三个结合”,即把加强教育、解决思想问题同关心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加强党员教育同改进管理结合起来;把加强教育同加强监督,严肃党纪结合起来。

三、立长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为此,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农村党组织特别是村级党组织的肌体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这是一项带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的任务。

据调查,导致党员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六个:一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发展新党员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放上应有的议事日程;二是由于生产力的重组,许多青壮年外出做工,与村联系偏少,难以培养考察;三是一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观念陈旧,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要求,求全责备;四是一些支部班子闹不团结,搞帮派,你拉你的势力,我搞我的山头,最后导致这也发展不了,那也吸收不了;五是有的支部领导心胸狭窄,不以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重,怕有头脑,年富力强的人吸收到党内来,影响自己的位置,损害自己的利益;六是在一些人心目中,党的威信下降,党组织对他们缺乏吸引力,认为现在党与非党没有什么区别,入党不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要受牵制,共产党员不如派、无党派人士吃香,不愿申请入党。对此,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情况,研究解决的办法。总之,一要思想上重视,认识上统一,并且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二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发展对象要看本质,看主流,不求全责备;三要根据目前的新情况,探索培养积极分子的新办法;四要对那些帮派思想、宗族思想比较严重,嫉贤妒能的支部领导人,乡镇党委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坚决予以处理和撤换。

发展农村新党员,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目前虽显得比较迫切,但我们党的力量不仅在于数量,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质量,因此,发展新党员,一定要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确实保证质量合格。绝不能降低党员标准,绝不能搞突击发展,绝不能把那些一心想借执政党的地位和党员称号为自己捞好处、不愿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的人吸收到党内。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关键,在于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结合当前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等工作,主动发现、抓紧培养、认真考察,并不断扩大积极分子队伍,提高积极分子素质。同时,要完善发展党员工作的各项制度,严格防止和切实纠正发展党员方面的某些不正之风。

四、促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同志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会议上讲过:一个村解决了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的问题,其他问题就好办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要多给政策,争取每村立一个项目,只有通过项目支撑,才能发展和壮大解决集体经济,才能解决“有资金办事”的问题,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好,以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第六条明确指出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经济要发展,带头靠党员。村级党组织处在农村社会生活的第一线,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和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搞好农业的措施要靠他们去贯彻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要靠他们去完成;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矛盾,要靠他们去化解。“说一千道一万,事事都靠支部办”,群众说,“基层坚强,事业兴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通俗语言的朴素概括。如何加强和改进村级带领党员群众构建党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很值得关注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