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汇报

时间:2022-10-10 04:46:00

基层组织建设汇报

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我州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围绕建设新兴工业基地、率先实现小康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全州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为实现**大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现将我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不妥或未尽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全州共有各级党委125个,其中党的基层委员会119个,包括机关党委11个,各级政府组成部门党委22个,事业单位党委11个,公有经济控制的企业单位党委26个,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的企业单位党委3个。

乡镇党委41个,村党支部269个,城市街道党(工)委8个,城市社区和建制镇社区党支部51个,非公有制企业单位党支部28个。

全州有党总支部35个,其中企业单位10个,事业单位5个,行政机关19个;党支部1171个,其中企业单位241个,事业单位278个,机关单位336个。

全州共有党组91个,州级各部门党组35个,县、市各部门党组56个。

截止**年底,全州共有党员19674名,其中预备党员843名,占党员总数的4.28%;妇女党员4306名,占党员总数的21.88%;少数民族党员6483名,占党员总数的33%,少数民族党员中,蒙古族党员3069名,占少数民族党员总数的47.3%,藏族党员2683名,占少数民族党员总数的41.38%。

二、近几年全州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1、建立“联动”机制,调动各级党组织抓农牧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在农村牧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是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常抓不懈的有效机制,多年来,我州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通过建立和落实三项制度,全面落实农牧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构建定期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制度。在州委的推动下,市、县定期召开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专题会议和联系会议,及时听取创建工作汇报,通报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作出工作安排,各地区每年专题研究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的专题会议均不少于3次。二是强化农牧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坚持州、县、乡党员领导干部联点制度和部门党建联系会议制度,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狠抓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全州有269个村社均有1-2名党员领导干部与之联点,实现了乡村全覆盖。在县、乡党员干部中推行“党建工作责任卡”制度,有效增强了党委领导干部抓党建、促党建的责任意识。三是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按照省委的一系列工作要求,始终把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考核同农牧区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目标相结合,同班子考核相结合,同干部的任用和班子的评优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做到了层层有目标、有责任、有考核,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注重在考评中树立典型,在考评中促进工作,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你追我赶、争优创先的良好局面。前一轮创建活动中,我州已实现“六个好”目标的乡镇党委26个,占乡镇总数的63%;已实现“五个好”目标的村党支部172个,占总数的64%。

2、建立健全农村党建为民办实事机制,不断丰富农牧区党建工作内容。农牧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以来,我州始终坚持在农村党建工作中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干部经常受教育、农牧民长期得实惠”机制的有效途径。着重在两个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在全州农牧区推行了村级“说事”制度。该制度作为我州建立完善“干部经常受教育、农牧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办事人难找、事难办、脸难看、矛盾纠纷和困难问题难解决及基层领导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村级“说事”制度推行以来,全州农牧区“说事”日共接待1600多名群众“说事”,参与村级“说事”的县乡村三级干部达2900多人(次),群众反映问题和困难400多件,解决率达70%。在村级“说事”制度的推动下,一些农牧区急需解决的问题、农牧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如德令哈市推行“说事”制度以来,已为5个村解决了春耕生产、温棚蔬菜规模生产经营及草场纠纷等多个问题,格尔木、乌兰等地通过“说事”解决了村民治病难、农产品销售难以及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问题。实行村级“说事”制度,增强了群众对村务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有力地促进了村务公开工作,深化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二是全面开展党政机关包村、市县机关党支部和农村党支部结对帮扶活动,全州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把帮扶活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列入议事日程,狠抓工作落实,全州200多个部门和单位与贫困村建立了长期的帮扶关系,有59个市县机关单位党支部与59个村党支部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帮扶单位党组织按照建好“两委”班子、选好发展路子、管好党员队伍、建好活动阵地、搞好开展扶贫开发为目标,以资金扶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为方式,围绕帮助被帮扶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这一主线,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协调落实项目、协助销售农牧产品、组织劳务输出、扶贫济困、调解纠纷和发展农村精神文明,为改善农牧区落后面貌和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促进了农村牧区后进地区的基层组织建设。

3、建立农村党建“带动”机制,拓展创建工作方式。我州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这一主题,在“三培双带”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中,紧紧抓住“三培”这个关键,突出“双带”重点,采取措施,着力在提高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党员引导带动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运用集中培训、组织参观、树立典型等多种形式,从思想上引导、能力上培养。**年以来,实施了乡村干部换脑筋工程,先后组织130多名乡村干部赴苏州、南京和甘肃省学习考察,依托州、市县及乡镇的党校,完成了1040名基层干部的集中培训。各地区把农村党员和致富能手分别纳入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入党教育培养规划,实行集中统一培训,全州70%的中青年农牧民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有110名致富能手进入入党积极分子的行列。二是坚持“四结合”,即:“三培双带”与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组织和引导党员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特色农业,全州已有不少的农牧民党员落实了种植、养殖项目;“三培双带”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组织和引导党员农户积极领办、创办和参与农牧业规模经营。**年州委组织部同州农牧局制定下发了村干部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办法,在产业示范户的选定上重点向村“两委”班子成员倾斜,充分发挥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州共确定产业经营示范户250个,党员和村干部示范户占60%以上;“三培双带”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相结合,州委组织部与州扶贫办制定下发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实施意见,一方面加大对贫困村“软、散、懒”班子的整建工作力度,确保扶贫开发有可*的组织保证,一方面支持党员户优先落实项目,使广大党员成为扶贫开发的技术骨干,今年全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13个村的党员农户大都落实了脱贫项目;“三培双带”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化,运用市场手段,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格尔木市大格勒乡四个村联合开发的淡水输送项目、乌兰县上尕巴村砖厂等等都是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共同发展的良好形式。

(二)街道社区党的建设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州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既大力加强城市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又积极开展建制镇社区党建工作,既抓组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又抓活动载体提高凝聚力,形成了以德令哈、格尔木为重点,市县(行委)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全州社区党建工作已转入了提高、成熟阶段,呈现出深入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党建工作基本实现全面覆盖。各级党委根据新的实际,以社区为单位,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的办法,及时调整和建立社区党组织,“一居一支”率达到98%。同时,坚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与社区党建工作相结合,通过帮助组建党组织、指导“非公”党组织开展活动,促进了“非公”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坚持高标准选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从社区居委会、县(区)直、街道(镇)机关和企业下岗职工、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或选聘街居党政干部;坚持高起点培训,大力开展集中培训,重点组织社区领导干部赴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取经,提高了社区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党建工作逐步规范化。围绕加强社区党组织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务工作制度、党组织决策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等社区党建工作各项制度,规范了社区党建各个环节的工作。四是党员管理不断加强。结合社区党员构成和分布特点,坚持分类管理,将社区直属党员纳入目标管理体系中进行“直管”;建立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对社区在职党员进行“协管”;通过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对流动党员进行“参管”。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党校等科学文化教育阵地,对社区党员进行全面培训,严格执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不懈地对社区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党员的整体素质。根据党员的特点和特长,组织开展“党员十大员”、“党员责任岗”“党员一帮一”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共驻共建”活动深入开展。街道社区党组织广泛宣传“社区党建大家建”、“社区建设社会办”的思想,积极整合辖区各类党组织的政治资源、组织资源,建立了由市(县)、街道(镇)、社区党组织牵头,各级辖区单位参与,依托辖区单位力量,加强社区管理、发展社区经济、开展社区服务、推进社区事业的社区共驻共建工作格局。通过建立健全“共驻共建”机制,加强街居办公基础设施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与辖区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文明小区共建、“双拥共建”、厂街共建等活动,有力促进了社区建设,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六是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紧紧抓住服务群众这一根本,积极探索和实践搞好社区服务的有效形式。街道社区成立了以党团员为骨干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开展了法律援助、扶贫济困、健康咨询、医疗救助、卫生整治、治安联防等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方便了社区群众,树立了党员形象。**年以来,在全州街道社区开展了以“助学、助残、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助一扶”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已累计助学170人,助贫190人,助残169人,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619人,受到了群众的赞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了社区。

(三)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

全州各级党组织以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为目标,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统一起来,紧紧围绕推进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按照“双向进入、交*任职”的办法逐步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坚持对国企领导班子进行考核管理,使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年以来,州委把加强“关、停、破”和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党建工作作为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紧迫任务,及时调整、规范和理顺了重组改制国有企业党组织设置,落实了企业党组织属地管理的要求,避免了“有组织无上级、有党员无组织”现象的发生。

与此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普遍受到重视,全州各级党组织把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创建“五好”党组织活动作为非公党建的两项重点内容,一方面逐步理顺非公企业的隶属关系、企业党员的组织关系和企业党员与业主的关系,按照有利于党的领导、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建等方式,扩大了非公企业党的工作的覆盖面,组建率达到了100%,无应建未建的现象。另一方面坚持“三加强一符合”,“三加强”即加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采取与工会主席相结合,与经营管理领导者相结合,与有党务工作经历、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党员相结合和机关下派相结合的办法,建立适应企业特点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加强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坚持党的“”制度,抓经常性教育;坚持开展“争优创先”活动,抓典型教育;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抓合格党员教育;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坚持素质第一,注重在生产一线和专业技术人才中发展党员,**年以来,非公企业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人;“一符合”即非公企业党组织按照“小型、多样、实用”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非公企业特点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开展了“争当岗位能手、树立党员形象”、“党员献爱心”、“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做到了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员工所欢迎,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影响力不断扩大。

(四)党员先进性教育机制不断完善

我州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结合起来,着力在打基础、做准备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了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基础和工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基础。重点对软弱涣散、不团结、群众威信差的基层党支部进行整顿或调整,**年以来,全州共调整不称职党支部书记15人,支部委员45人;二是强化阵地基础。全州农牧区在实现乡乡有党校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农区党员活动室建设,**年至今,新建村党员活动室29个,目前全州村党员活动室有174个,农区党员活动室覆盖面为84%。街道社区党员教育阵地建设实现了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落实。三是强化思想基础。围绕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采取集中组织学习的方式,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纪处分和党内监督两个《条例》,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加强自身修养,强化宗旨意识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使命感,增强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四是完善党员管理机制,一方面认真做好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调查摸底工作,重点核实党员数、掌握分布情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调查登记,建立健全了统计台帐,解决了“工作不细、底子不明”的问题,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诫勉、发展党员公示制等一系列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渠道。五是建立和完善争先创优机制,采取各地按照先进标准自荐和州委组织部实地考察相结合、摄制电视专题片与宣传推广典型经验相结合的方法,选树了7个在全州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2名优秀党员,全州掀起了“树典型、学先进”的热潮,为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发展党员工作成效明显

各级党组织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生产一线、知识分子、妇女和优秀少数民族青年上。农村牧区结合“三级联创”、“三培双带”活动,实行发展党员向致富能人倾斜的政策;社区党组织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优势,影响和吸引优秀分子向党组织*拢。重视发展党员工作的组织性、程序性和严肃性,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注重丰富教育培养内容、改进培育形式、加强教育管理、落实监督措施、坚持“推优”制度;注重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等规章制度。德令哈市建立了谈话答辩制度、有报必查制度、举报保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保证了党员公示制顺利实施。**年以来全州共发展党员1443名,其中妇女522名,占36.2%,少数民族434名,占30.3%。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的1037名,占71.8%,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67名,占53%,新发展党员中,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党员占发展党员总数的2.6%,截止**年上半年,全州入党积极分子达2012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农牧区基层、城镇社区和非公企业中,存在着“有党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实效”的情况,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不强;

2、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不明显,一部分农牧民党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致富能力较差,难以在脱贫致富中发挥“双带”作用。部分非公企业党员受主客观两个方面因素的限制,难以在参与决策、服务企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部分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思路不清晰,工作重点不突出。

四、今后我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以“三培双带”为抓手,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紧紧抓住“三培”这个关键,在发展农牧区经济中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贯彻“大培训、大提高”的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乡村干部,从根本上解决党员想富不能富的问题;下大力气培育以党员队伍、干部队伍、致富能人和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为主体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先进群体。二是突出“双带”这个主题,抓好农牧区产业协会党建,把农牧区中的优秀人才凝聚到党组织的周围,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牧区小康进程。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转变领导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

(二)以城市(镇)发展为中心,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着力推进“两个结合”,即社区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社区经济相结合,与社区服务活动相结合;建立社区党员管理“三个机制”,即建立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机制,社区直属党员“直管”机制,社区流动党员“参管”机制;丰富和创新社区党建活动,把社区党建纳入到社区建设各项争创活动中,开展符合社区特点的党建活动;积极培育和选树若干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样板社区,在建阵地、壮队伍、严管理、做服务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州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一是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奖励等方式,积极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开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增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尤其要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提高企业业主支持党建工作的积极性;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抓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引导好、发挥好非公企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认真做好党组织组建工作,确定组建重点,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

(四)以保持先进性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健全七项工作机制,即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教育机制,健全党员队伍的自我纯洁机制,健全党员队伍的激励机制,健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党员监督机制,健全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切实把党员队伍的活力激发出来,积极性调动出来,作用发挥出来,先进性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