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建设调研汇报

时间:2022-02-07 03:21:00

乡镇建设调研汇报

乡位于县东北部,东与乡、乡毗邻,西与镇接壤,南抵县境,高速和319国道穿境而过。年月,乡由乡与乡合并而成。全乡辖22个行政村,173个村民小组,5364户,21793人,总面积241平方公里。年全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545万元,实现财政收入2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1元。近年来,我乡依托区位交通优势,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突破口,对集镇进行了重点规划、建设和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

以把乡集镇打造成周边5个乡镇的汇聚点”为目标,近年来。抢抓机遇,加快集镇扩容提质步伐,积极鼓励农民到集镇建房。两年来,共新增农民到集镇建房42栋,集镇人口增加了800人以上。一是推进互通口新区开发。依托高速互通口区位优势,乡拟采取以乡村联合和农民建房相结合开发模式,采取基础设施费用共担运作方式,推动集镇沿319国道向高速公路互通口延伸,进一步扩大集镇现有规模,加快集镇扩容步伐。集镇新区建设重在规划先行。目前,乡已花重金聘请师院和城市学院教授完成了互通口集镇总体规划,已通过县里专家评审,目前规划已送县规划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划评审通过后,乡势必将迎来集镇建设的新一轮高潮。二是加快集镇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集镇综合功能,提高集镇承载力,搭建好发展平台。抢抓319国道改造机遇,对集镇实施了硬化。投入20多万元资金,集镇添置了20杆路灯。加强与县水利局的联系,做好集镇饮水工程规划,力争今年10月份全面启动集镇饮水工程建设,切实解决集镇5000多群众的饮水难题。同时,加强对桥西开发的后续管理,切实完善水沟、下水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大集镇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乡集镇管理办法》发挥乡城管中队主力军作用,强化对集镇秩序的维护和管理。同时,加强对路灯日常管理,大力推进节约有效使用,防止“灯下黑”加大对集镇卫生打扫力度,保持集镇干净、整洁和文明。通过开展集镇“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进一步提升了集镇的品位。四是突出发展城镇产业。依托本地的产品资源和制作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集镇豆制品、腊制品和林产品加工,推动其尽快形成产业加工链。同时,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利用本地的丰富闲置劳动力资源,引进一些规模较小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如易达鞋面厂等,进一步活跃集镇经济,增强发展后劲。

二、存在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乡集镇的规模很小,基本上由原住民组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村民追求良好生活环境,或者因为地质灾害等原因,不少村民搬迁到集镇居住,使得我乡集镇规模迅猛发展。这也给我乡增添了一项新内容---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小城镇建设方面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乏必要的经费。我乡财力薄弱,后续财源溃乏,光一年刚性支出约需150多万,单凭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保正常运转的压力很大,谈不上有很多的余钱投入到集镇建设和管理中。而农村居民普遍缺乏有偿使用公共产品的意识,该收的费用收不上,支出的地方却很多。

1、卫生清扫、垃圾和污水处理需要大量的经费。原来的村民居住在各自然村,需要处理的垃圾很少。洗碗水和淘米水、烂菜叶、剩饭剩菜都被用来喂猪;人畜粪便是种田浇菜地的优质有机肥。可以说,多数垃圾都能被循环利用。而到小集镇,这些都成了必须要处理的垃圾。打扫卫生需要钱、运送垃圾需要钱,处理垃圾和修建垃圾填埋更需要钱,总之有财力才能处理好。以我乡集镇为例,小城镇管理垃圾处理这一块(包括5名清洁人员工资、垃圾运送、车辆维护等费用)一年需要开支7万元,而实际上从商铺上每年只能收到1万元,政府需要增加开支6万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乡里经费本来就缺乏,所以就更谈不上修建垃圾处理场和落实对垃圾场的租金和补偿,只能任由居民将垃圾倒入河里,把问题转向下游乡镇。

2、集镇公用设施需要大量的投入。小城镇发展中,原有的基础设施已难以适用。供水、供电、修路、下水道、路灯等这些集镇所必需的的公共产品,也是需要政府投钱才能解决的。经济发达的乡镇自然好办,多数缺钱的乡镇只能望洋兴叹。以我所在乡集镇为例,光是20杆路灯的电费一年约需电费2万多元。我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经济结构单一,没有企业,更谈不上赞助支持,全靠财政出钱,负担很重。

3、集镇管理人员工资和办公需要用钱。为了加强对集镇的建设和管理,年我乡成立了城管中队,另从离退休的村老干部中公开聘用了4名管理人员。光是4个人的工资,一年就要开支3万元。城管中队的日常办公以及购买扫把、斗车等设备都需要用钱,这些都给财政增添了不少压力。

二是缺乏相应的权力。首先,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车辆和交通秩序管理权。小城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车辆管理的交通秩序。小城镇的发展,导致客运面的、摩托车数量激增。以我所在的集镇为例,杭瑞高速和319国道穿境而过,流动人口较多。有往方向的面的60多台、往方向的慢慢游20多台、本地摩托车上百台,原有的农村客运站规模偏小,根本容不下这些车辆。每逢学生上下学和赶集,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面对这种情况,乡城管中队承担了维护乡集镇交通秩序的重任。但是要城管队员去维护交通秩序,效果甚微。因为司机知道你不是交警,没有扣车的权力,乡城管队员就处于两难境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多时候,只有请县公路局、交警大队和城管执法局适时下到乡集镇整治交通秩序,暂时性解决堵车问题。其次,缺乏处置不规范建房的权力。小城镇建设管理的一项内容就是规范建房。以我所在的乡镇为例,不按城建规划建房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占用耕地建房,但是因为乡镇一级没有处置权,只能上报等待处理。等到县国土执法监察大队介入时,人家的房子已经建得初具规模。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上农村的具体情况,建好的房子几乎无法拆除,只能是作出罚款草草了事。再则因为乡国土所属上收垂直管理,乡镇处置协调有难度。

三是欠缺经验和专业人才。乡镇管理小城镇的经验主要来自于对农村集贸市场的管理,这不但不利于城建城管工作,也不符合时展的要求。乡镇经济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这是不争的事实。县城城管所配置的设备,乡镇城管遥不可及。乡镇的城管干部多数是抽调的其他干部和聘请的村老干充当,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城镇管理专业知识储备,只能是现学现卖,这可以说是乡镇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的一大短板。

三、几点体会

1、农村城镇化是一种发展趋势。中国年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大关,达到3266.8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会明显加快。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续包和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生态补偿机制的铺开和提标,以及工业原料林、茶叶和油茶开发等产业的推进,农村的山林和土地出现了适度规模集中生产经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被彻底打破,纯粹的一家一户小生产型农民需求变得越来越少。伴随着农民工向发达地区涌动,越来越多的务工农民学会了技术,有了一定的资金,绝大多数会进城买房居住,在城里经营各种行业,一定程度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化的扩张式发展。原来有过这样的讲法,山上的搬到山下,山下的搬进集镇,集镇的搬到城镇,城镇的搬到大城市,大城市的搬到国外。所以说,农村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2、要按照规划、建设和管理三部曲有序推进。首先是规划要先行。做规划时可以适度超前,具有可操作性,最好分成近期、中期和远期,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循序推进。其次,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做到一张图纸管到底,要从本乡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不搞大拆大建,量力而行。建筑要有自己的风格,彰显出本地的特色,不能千城一式。最后,要加强对集镇的管理。三分建、七分管。集镇管理必须组建管理队伍,安排工作经费,确保集镇管理有人想、有人问、有人管。同时要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召开乡人代会,出台集镇管理方面的乡规民约,加以约束并严格执行。

3、要有产业作支撑。城镇化是一定区域内经济资源向特定空间的聚集过程。城镇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产业支持。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在城镇的成长和集聚,促使潜在的资源与信息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吸纳更多的生产要素,特别是相对廉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迅速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经济的运营效益。反之,如果没有优势产业的进入与快速发展,城镇的运营就缺乏足够的活力,也就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无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我乡城镇化落后,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发展滞后。当前,我乡应大力发展以茶叶产业为重点现代农业,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重点的小型生活用品加工业,发展以腊、豆制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同时,结合互通口集镇新区的开发,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把我乡打造成工贸旅游型集镇。

4、要用活政策,善打擦边球。既要避开“高压线”,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要想方设法,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找到破解之策。要抢抓土地总体利用修编机遇,合理分配好发展用地,特别是调整好集镇开发区的用地,打破“红线”制约,破除基本农田不能开发矛盾;要变更乡内户籍所在地,加快需建房农村人口向集镇所在村组流动,实行奖励政策,鼓励本乡农民到集镇自主建房,破解开发资金不足,房地产市场不热,无法实施土地招拍挂,变集体土地为国有土地难题。

5、要争取和赢得领导的支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要让领导高看你一眼,厚爱你一层,就要多跟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沟通和汇报,以自己的实干精神来争取他们对你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确保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同时,要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经常洗洗自己的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经常洗洗自己的手,为政者正,戒贪戒欲,莫乱伸手;要经常洗洗自己的脚,多下村组访贫问苦,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