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突出表现及对策

时间:2022-07-08 05:31:00

县级财政突出表现及对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西部贫困县区在执行财政法规和财经纪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通过近几年各级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多次检查表明,西部县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财政财务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时有发生。对县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对于大多数财政贫穷县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下面我就西部县区,特别是贫困县区财政存在哪些违反财经纪律和财政法规的行为,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改进措施谈一点想法和建议。

一、违反财政法规和财经纪律行为的具体表现。

(一)财政支出方面

1.财政支出“缺位”、越位严重。一方面,公共财政职能履行不到位。基础建设、弱势群体扶持、科学教育、公共卫生等基础性社会性工作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一些本应由财政负担的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公共支出无法保证,依靠部门自行解决,一些经费被财政挤占使用,致使社会领域发展欠账较多,出现短腿现象;另一方面,财政被动地承担了一些不应由财政承担的开支,超越财政承受能力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参与了一些竞争性领域。如向纯竞争性企业投资、借款、担保等。同时,财政占用专项资金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项目建设和职工工资的按时发放。

2.预算内外资金借出无法收回形成潜在损失。一是借给企业资金因无法还款,长年挂账,已无法收回,形成财政潜在损失。有的县区财政给企业借款达千万以上,最高达亿元以上。造成财政资金运行困难,潜在损失向损失转换,有的县不得不将借出坏账损失核销,由财政埋单;二是财政借出的各种财政有偿资金,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农村合作基金专项借款等无法收回形成潜在损失。

(二)财政收入方面

1.税收:从各县区来看,一方面表现为税收任务完成难度大,为完成任务跨地区、跨征管范围“拉税”、“借税”和“引税”,甚至“买卖税款”。另一方面,税收征管还没完全做到依法治税,据实征收.应该收的税款没有收上来,形成偷税漏税。突出表现在部分单位出租收入不依法纳税,建设领域偷漏税收,一些部门以经费困难为由不纳税,对经济活动中为外来人员发放现金实物不按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等等。从这几年我们对县区财政审计中,每次都会发现数十万元的漏税,有的部门不执行审计决定,至今未缴税款。

2.非税收入收缴:财政将部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未纳入预算管理,在财政预算外专户进行核算;不少单位行政性收费未按规定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坐收坐支;罚没收入不及时纳入账务核算及上缴财政,有些几年才上缴一次,或者临到监督检查才被迫上缴。抽查中有许多单位存在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的现象。个别单位甚至帐外设帐,设立“小金库”。帐外设帐和“小金库”的出现,严重违反了财经纪律,是领导干部产生腐败温床。

3.收费管理:一是没有经过审批,擅自增加收费项目;二是改变收费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三是越权审批收费项目;四是对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收费项目,仍然依照原定项目、标准征收或者变换名称征收,增加农民和企业负担。这突出表现在乡镇、农村和有收费权的单位。五是在收费和罚款票据的使用中,不使用由财政部门监制的收费票据收费和财政部门监制的罚款票据处罚。用自制票据或者白条收费和罚款,甚至收费和罚款后不给票据,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

4.预算外资金管理:从延伸审计的预算执行单位看,大部分单位或多或少甚至全部存在不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主观上看,有财政部门监督监察不到位及预算执行单位认识不到位、执行不力的因素,从客观上看,主要是财政财力不足,存在大量占用预算外资金用于资金调度或者将预算外资金外借的现象,导致预算外资金不能按规定及时拨付用款申请单位,形成用款单位不敢将预算外资金纳入专户管理的畏惧心理。

(三)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方面

1.对专项资金没有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项资金是上级财政对我县财政的转移支付,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必须实行专户管理和专帐核算。

2.由于历年赤字挤占专项资金,财政资金调度困难,专项资金不能按照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挪作它同的情况普遍存在。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和农业的补助和扶持力度,不仅取消了农村的税费,每年都要对农民进行补贴,如粮食直补、农资补贴、农机补贴、退耕还林补助。这些补助政策都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但在具体的执行中,仍然有部分的乡镇和村社从中进行克扣,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甚至挪作它用。

3.对扶贫、救灾、低保、失业等社保性质的专项资金认识不明确,不能及时足额地拨付和发放。

(四)开支的范围和标准方面

1.小车费、招待费逐年上升,领导干部的电话费不能遵守规定标准,严重超标。

2.违反国家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大量地使用现金开支,逃避银行的监督。一些大额支出,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

3.以学习考察为名公款旅游,以旅行社收费票据报销考察学习费用。

4.应该发给职工的菜蓝子没有保证,却通过其他形式发放各种名义的福利和补贴,既影响职工收入,又违反了财经纪律。

5.违返规定,在自身经费紧张的前提下,用公款搞一些带有个人感情的捐赠。

(五)资产物资的购置和处置方面

1.购置超过限额的资产没有经过一定的报批手续,或者报批手续不完整,随意性强。

2、未经政府采购擅自购置货物.一方面,政府采购工作管理不规范。政府采购部门未能够完全按《政府采购法》规定依法履行职责,在对县直单位购置办公自动化等设备时,只是将需方单位资金(或财政拨入资金)汇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由需方单位私自与供货商协商购置,然后根据需方单位验货单付款给供货商,没有履行对采购部门监督其按规定程序、方法进行采购的职责。另一方面,一些部门或单位没有将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货物实行集中采购;一些单位化整为零,弄虚作假,或者用下属单位和其他单位的名义逃避办理审批手续,规避政府采购;一些单位将应公开招标采购的物资擅自采用其他方式进行采购.尤其在车辆采购中,一些单位未经报批擅自采购,一些单位超标准采购.如在今年我们对某县抽查审计中,就有五个单位在2006年购置电脑等设备没有经过政府采购,金额达到106.55万元。有一个单位规避政府采购11万元,有两个单位未公开招标183万元之多。

3.对购置的资产和物资不入帐,不登记,帐外循环,也没有专人进行管理,丢失和损失情况比较严重。

4.对资产的报废和处置不报批,也不做帐务处理。如在今年的审计中,有一个部门将汽车变价收入,搬迁补助等17.70多万元,没有报批,也没有作为预算外资金上交财政专户。

(六)项目建设方面

1.一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没有立项、没有可行性报告、也没有报批手续,搞“三边”工程(边勘探、边施工、边设计工程),概算变更随意性很大,超支严重。

2.越权审批建设项目。超越规定审批权限擅自审批建设项目,采取“化整为零”等方式逃避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管理。

3.项目资本金来源及其它资金来源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未按时到位;资金不落实;资金的支付没有计划,拖欠工程款。自筹资金不到位,虚假配套项目资金。一些项目配套资金留有缺口,已出现“胡子工程”。有的以拨作借,虚假配套;有的拨后抽回;有的曲线运作,将资金拨给项目单位,由主管部门从项目单位扣回上缴财政;有的由项目单位上交后由财政拨回作为配套资金。

4.依法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不进行公开招投标,也没有实行项目监理制度。

5.一些项目财务、资金管理严重弱化,存在截留、挪用国家建设资金、铺张浪费等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

6.虚列投资完成额及虚列建设成本;

7.偷漏工程税款。

二、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我国市场经济还在建立之中,法律法规不配套,而且还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各单位之间、单位和个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利益交错,分配中的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让我们具体工作中会感觉无所适从,难以兼顾。但从主观上,我们还有认识上、业务上和理解上差距。

(一)单位领导,特别是单位主要负责人不懂财务知识、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一些领导认为,只要是本单位的钱就可以花,花多花少,花在什么地方都是自己说了算。还有的认为,只要不装在自己腰包中就行了,结果造成大量损失浪费,严重者触犯党纪国法,受到制裁。

(二)不能依法理财,明知故犯。一些部门领导,也知道一些财经纪律,也知道资金的渠道和专款专用的政策,但为了维护单位的正常开支和运转,为了解决办公经费的不足,自己给自己开口子,花不应该花的钱,或者先挪用垫支,又没有其他方式弥补。还有个别单位用专项资金奢侈浪费,胡花乱用。

三、减少财经违法行为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维护财经法规的自觉性和加强机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机关财务管理,是适应政府公共管理的客观需要,是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加强和规范单位行政行为,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还有利于从源头上反腐倡廉,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加强机关财务管理,建立节约型机关,反对铺张浪费,继续发扬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缓解财政资金供求矛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

(二)认真学习财政法规和法律知识,在全县形成依法办事,依法理财的风气。领导干部不仅要学习各种业务知识,还要学习财政法规和财务知识,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三)加强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一些违纪行为。以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为重点,扎实推进经济责任、专项资金的审计和检查。纪检、监察、审计和财政部门,要按照自己的监督职能,分工协作,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建立规范科学有效的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廉洁自律,认真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