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文明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22:50:00

县级文明村

县级文明村范文篇1

近年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始终把文明村创建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一、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工作日程

一是提高认识,注重结合。近年来,村“两委“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强根固本的战略任务完成。在抓落实中,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二是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相结合;四是同维护社会治安、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相结合。

二是制定规划,全面实施。村把文明单位创建纳入全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个中心协调运作把任务落到人头,做到层层有规划,人人有指标,坚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在创建上狠下功夫。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为民办实事上做文章,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使支部焕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昂扬向上的青春活力。支部工作千头万绪,农民矛盾错综复杂,只有建章立制,照章理事,用制度管人,才能做好各项工作,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村情实际,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补充和完善了班子成员学习制度,村民管理制度,设岗定责考评制度等,结合本村实际修改改完善了村规民约,与各社和部分重点户签订了责任书,做好了大家的制度大家定,自己定出的制度管自己。

三是明确责任,严格奖罚。为使创建工作规划逐步实施,逐年发展,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村“两委“成员的岗位责任制,实行量化并与政绩,奖金挂钩,对在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者给予物质奖励,完不成任务者予以通报批评和处罚,从而确立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村党总支统一领导,各方面紧密配合,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抓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村“两委”全面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针对农民中存在的利已主义的不良习惯,采取了正面灌输,典型引导,深入田间炕头等多种形式,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简明通俗、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教育农民讲道德,守公德。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学习《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做“五讲”、“四有”、“三严”的模范标兵;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思想情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守法经营,勤劳致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二是广泛开展培树典范教育。村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村干部中重点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在广大群众中重点加强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教育;开展了“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着力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弘扬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扶贫济困、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三是大力开展科技普及教育。村上开放“农村书屋“,开展科技普及教育,来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激发其“科技致富“意识。通过实用科学技术培训,使全村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是明确群众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此,村从三个方面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一是定期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学习领会国家和省、市新农村建设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让广大村民了解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培育文明镇风、促进和谐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切入点。二是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展示板、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在全村范围内营造了一个全体村民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为了凝聚人心,加快建设,带领群众叫响了一个口号:即“建设新农村、你我是主人、自己来建设、生活日日新“。这句口号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广大村民的思想认识已经统一起来,激起了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全村已掀起了一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三是坚持综合治理,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村针对农民民主意识淡化和村干部群众观念淡化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村级“民主恳谈“活动,通过“民主恳谈“活动,浓化了村屯的民主空气,架起了与农民沟通的桥梁,调动了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村务的积极性,化解了干群之间的矛盾,让干部受到教育,农民气顺,干劲足,走出了一条用民主方法,推进农村工作的新路子。为更好地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村里重大事项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共同协商研究,村务得以及时公开,做到了给村官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把引导农民遵纪守法和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为重点,狠抓了农村的法制建设,坚持普法教育走村入户,采取讲法制课,剖析典型案例,教育农民知法守法。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立治安巡逻队,在群防群治上下功夫。

三、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工作。近年来,村多次争取道路硬化项目,积极组织群众建设。截止目前,村共硬化了多条村级道路,基本上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二是大力改善人畜饮水条件。经多方争取,全村在五小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采取建设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的方式,全村7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

三是大力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财力新建了村级阵地,同时组建了老体协等多个协会组织,利用闲散时间创作了花式鼓号、快板舞蹈、莲枪等节目,有力的发挥了阵地作用的同时向群众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等内容。

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地让群众增收

村“两委“以“立足本村,用好政策,争取支持,谋求发展“的思路,突出“农、畜、“产业,走农牧结合的发展之路。

一是指导村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在抓好传统农业生产的同时,兼顾其他产业项目的摸索和实践。目前,全村主要的项目有:竹产业、山羊养殖、肉牛养殖、水果种植等,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开拓了来源。

二是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实行村帐镇管制度。并按时结算,收支公开,充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了村务、财务、民主管理、群众监督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县级文明村范文篇2

一、组织建设

村“两委”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班子成员素质高、民主团结、廉洁勤政、求真务实、热心服务,领导能力强、作用发挥好、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信任。在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经济发展、普法、文化活动等各方面都成立相应的组织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有力推进全村各项工作的综合发展。同时,全村成立创建州级文明村领导小组。

二、思想道德建设

建立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有机结合,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把学习和宣传教育有机结合,广泛深入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党章》和党的知识、法律法规、时事政治、科技文化知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过学习和教育,干部、党员正式思想素质和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大大提高,“两委”班子团结协调,形象良好、办事得力,热心服务,群众信任。广大群众法制观念、道德观念、文化风尚、爱国热情、集体主义思想都大幅度增强,奔小康、创建文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大大提高。

三、村民自治建设

依法召开村民大会,建立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综合治理实行村民自治,成立领导组和建立制度搞好“三村建设”即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科技兴村,规划落实,机制完整,实施有效,成效显著。通过努力,干部群众法制意识加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并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计划生育实行村民自治,自觉学习并遵守计生法律和政策,计生率稳定。实行村务季度公开,民主监督,大事和村民关心的热点实行“一事一议”,并及时公开,村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干部实行民主评议。进入考核,接受群众监督。

四、科教卫生建设

村办立阅览室,各类法律法规、报刊杂志,科技文化资料内容充实,对学习宣传和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知识起到阵地作用。全村家家户户拥有彩电,收视良好,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科技文化活动,起到宣传教育的效果,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培训学习科技知识与交流,开展农技知识培训和科普知识宣传,使广大村民学科学、用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科技致富。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组织,随时宣传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严格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五、遵纪守法建设

建立制度,成立普法宣传组,设立宣传员,采取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专门组织学习宣传,板报标语宣传等方式进行普法教育和道德理论教育,使广大村民法制观念、科学观念增强,革除陋习,反对封建迷信。严扫黄、赌、毒,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义务,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并坚决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村民讲文明礼貌,团结和睦、尊老爱幼、互助互爱风气日盛、村风民风纯正良好,针对典型的先进事迹和好人好事进行记载和加以宣传表彰,村成立调委会等一系列组织,及时有效调解民间纠纷。防火防盗,夜间巡逻,有效地维护治安,保持社会稳定,普法治安资料齐全归档。

六、经济发展建设

面临新形式,结合实际,全村经济文化发展多元化,一是鼓励村内年轻壮年外出务工,切实帮助解决问题;二是鼓励村民种植养殖,组织村民定期收看远程教育,增长种植养殖知识;三是继续落实“五保”人员保障措施,优惠扶持残疾人和五保户。

七、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加强村庄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实保洁人员,生活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彻底治理。

二是坚持计生基本国策,确保出生人口质量。坚持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摸排和登记工作,有效避免外来人员违规生育现象的发生;加大对采取避孕节育措施服务对象的随访力度,巩固提高了综合节育率;成立计划生育协会。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快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参加新合医疗的积极性,全村90%的群众参加新合医疗。80%以上加入农村养老保险;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表演等。

四是开展长期不懈的普法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设立治保民调委员会和普法宣传员,定期利用聚会、板报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和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和健全村规民约。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普遍加强,社会秩序良好。

八、完善创建机制,注重实效

1、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开展文明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工夫,发挥团、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村民自觉投身文明村建设。

2、强化标准,保证进度。按照文明村建设的标准,制定详实的目标规划、规章制度、文明规范、村规民约、创建指标等内容。排出各项建设序时进度表,并抓紧落实,尽快组织实施。

县级文明村范文篇3

几年来,村党委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村“两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一、转变观念,明确责任,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建设,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任务,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村领导成员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发挥模范作用,使创建活动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二、抓好经济,促进发展,为创建文明村提供有力物质保障。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村党委会和村委会认识到,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结合,才能建设好现代化新农村。为此,村“两委”班子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以文明创建为最佳载体,全面提高宽裕型小康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村民道德素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全村干部群众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大力发展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心系群众,多办实事,努力改善村基础设施。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资本积累的增多,村党委会首先想到的是加大公益事业投资,为民办实事,在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完成了饮水工程建设、---米的硬板路建设。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村民素质。

1、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了适应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大力发展了农村文化事业。通过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使之把我村建设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2、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民素质。

我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一些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家庭”、“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会稳定。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一方面在全村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

3、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及村容村貌,创建平安村居。

长期以来,村党委会十分重视环境卫生工作,村委会专人负责,制度落实,要求每户做到每天垃圾日产日清,全寨每星期至少一次大扫除。同时,通过加强文明创建,村民都能作到“八无”即无、无盗窃、无迷信、无斗殴、无吸毒、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非正常死亡、无重大安全事故。

县级文明村范文篇4

几年来,村党委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村“两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一、转变观念,明确责任,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建设,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任务,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村领导成员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发挥模范作用,使创建活动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二、抓好经济,促进发展,为创建文明村提供有力物质保障。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村党委会和村委会认识到,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结合,才能建设好现代化新农村。为此,村“两委”班子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以文明创建为最佳载体,全面提高宽裕型小康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村民道德素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全村干部群众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大力发展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心系群众,多办实事,努力改善村基础设施。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资本积累的增多,村党委会首先想到的是加大公益事业投资,为民办实事,在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完成了饮水工程建设、---米的硬板路建设。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村民素质。

1、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了适应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大力发展了农村文化事业。通过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使之把我村建设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2、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民素质。

我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一些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家庭”、“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会稳定。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一方面在全村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

3、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及村容村貌,创建平安村居。

长期以来,村党委会十分重视环境卫生工作,村委会专人负责,制度落实,要求每户做到每天垃圾日产日清,全寨每星期至少一次大扫除。同时,通过加强文明创建,村民都能作到“八无”即无、无盗窃、无迷信、无斗殴、无吸毒、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非正常死亡、无重大安全事故。

县级文明村范文篇5

几年来,村党委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村“两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一、转变观念,明确责任,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建设,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任务,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村领导成员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发挥模范作用,使创建活动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二、抓好经济,促进发展,为创建文明村提供有力物质保障。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村党委会和村委会认识到,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结合,才能建设好现代化新农村。为此,村“两委”班子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以文明创建为最佳载体,全面提高宽裕型小康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村民道德素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全村干部群众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大力发展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心系群众,多办实事,努力改善村基础设施。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资本积累的增多,村党委会首先想到的是加大公益事业投资,为民办实事,在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完成了饮水工程建设、---米的硬板路建设。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村民素质。

1、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了适应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大力发展了农村文化事业。通过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使之把我村建设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2、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民素质。

我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一些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家庭”、“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会稳定。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一方面在全村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

3、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及村容村貌,创建平安村居。

长期以来,村党委会十分重视环境卫生工作,村委会专人负责,制度落实,要求每户做到每天垃圾日产日清,全寨每星期至少一次大扫除。同时,通过加强文明创建,村民都能作到“八无”即无、无盗窃、无迷信、无斗殴、无吸毒、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非正常死亡、无重大安全事故。

县级文明村范文篇6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保障,按照“抓点、促线、带面”的思路,突出重点区域,实施分类指导,在深入发展农村经济中同步推进村容整洁,创建生态文明村,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2011年验收达标的1个市级生态文明村按照省级生态文明村标准、4个县级生态文明村按照市级生态文明村的标准进一步巩固提升,原帮扶部门、单位不撤离,并将达标村巩固提升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具体目标要求:达到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有稳定并持续增加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健全配套,并积极发挥作用;农村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农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农村思想教育、科技普及、文化体育等群众活动实现经常化、制度化;生活垃圾实现集中处理,统一规划,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配套,有“两委”办公场所、综合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场所、便民超市,有志愿者队伍等。

(二)2012年,创建生态文明村10个(市级2个、县级8个),全面推进村庄整治提升工作。重点区域范围内的“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环境面貌根本改观,生态文明特色进一步显现;普及区域范围内的村“脏乱差”现象基本解决,长效监管机制初步建立,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全街道主干道路两侧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户清扫、村收集、街道清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全覆盖。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2月29日—2012年3月5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调整充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村研究制订整治规划,为创建村存留影像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农民群众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6日—2012年10月31日)。各管区、村、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全力加快生态文明村建设和整治提升工作进度。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的2个村庄要提前完成建设任务,推动全街道的整治创建活动全面提质增速。期间,街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验收阶段(2012年1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由街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对街道10个生态文明村进行达标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街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担负起整体谋划、科学布局,牵头抓总、组织协调,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等工作。各管区对辖区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负总责,管区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包村干部盯上靠上具体抓;健全工作机构,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落实任务,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强化责任落实。实行副科级干部包村,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包村干部要深入一线,了解具体情况,解决现实问题,努力把所帮扶的村打造成样板村、示范村。

(三)加大投入力度。2012年,县财政继续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生态文明村予以补助,对验收合格的生态文明村按每村10万元的标准奖补(先行每村拨付3万元启动资金,其余7万元待验收合格后拨付),对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的生态文明村按每年每村1万元的标准奖补。街道财政也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对验收合格的生态文明村按每村10万元的标准奖补(先行每村拨付5万元启动资金,其余5万元待验收合格后拨付,含街道统一购置每村1至2个地下垃圾周转箱)。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全社会和群众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起长效投入机制。

县级文明村范文篇7

一、*县文明办基本情况

*县文明办现有在职工作人员4人。领导职数2个,主任1人、副主任1人,内设创建科、协调科,科长各1人。主要工作职责是,在县文明委领导下开展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现行工作机制是,文明办主任参加宣传部部长办公会,年度工作考核、干部任命与管理、党团组织建设等与宣传部合并在一起。财务经费设有单独帐号,与宣传部分开管理。

二、近年来文明办工作情况

近年来,文明办在县文明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任务,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景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为平台,坚持注重实效、多办实事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构建和谐*县、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一)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一是深入开展“五大文明行动”。强化措施,完善方案,安排部署,在全县各单位开展了“争创文明科室,争当文明职工”、“十大文明行为”与“十大不文明行为”评选活动,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二是坚持开展“季评十件好事”活动。**年,我县有4件好事入选。三是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我县农科所所长、育种专家程相文入选“中国好人榜”和20**“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四是认真开展抵制不良文化工作。组织公安、文化、旅游等部门,对封建迷信、涉黄、售假进行集中整治,倡树了社会文明新风。

县级文明村范文篇8

一、以党的建设为核心

党支部是农村党的最基层组织,最接近群众、贴近群众,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核心。为使党支部真正发挥我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奔小康,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示范作用,我村党支部着重抓了以下三方面的建设:

一是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村117个党员在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昂的战斗意志,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们村党支部提高战斗力、凝聚力的体会,是创建县级文明村的主要保证。

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村党组织要在群众中有威信、有号召力,靠的是每个党员的努力。为此,我们村党支部坚持每月召开支部生活会,开展“两票制”民主评议活动和“荣辱档案”记载活动,通过学习,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得到了村民的积极拥护,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也得以牢固树立,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得到加强。

三是发挥村各级组织作用。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团结合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注重发挥“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连”、“老年协会”等组织的作用,使这些群众组织真正成为党支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建立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将村内重大事项向村民公开,接受大家监督。工作务实创新,在群众中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全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以发展经济为抓手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我们村两委会工作的中心,因为经济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村级经济发展了,社会各项事业才能得到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有计划地实施。

本村工业经济基础雄厚,全村已形成了以纸业、五金、纺织为主的工业体系,纸业、纸品、矿泉水、车业等十余家中小型私营企业。企业发展势头较强,年全村完成工业总产值27887万,销售23883万,利润636万,位于镇前列。

农业生产做好种植结构结构调整文章,不断加强投入,改进服务,科技兴农,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和无公害,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近几年来,村里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农业工作,增加农业投入。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机能进”的现代化农业雏形。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陋习影响,我们村与其它地方一样,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脏、乱、差现象,这直接影响村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村党支部、村委把优化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县级文明村作为任期目标。近几年来,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把我村建设成了路平、灯明、水清、草绿、树成荫的村庄。投资200多万元开展了三项工程:

1、河道整治:我们对村内河道进行了疏浚,共清淤10000方,砌坎200米,使河道变直了,河底变深了,河面变净了。水清鱼游,妇洗幼乐的情景得以重现我村。

2、拆旧建新:我们大规模地开展了“双治”活动,成立了宅基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清房工作班子共拆除旧房、猪棚、鸭舍等临时建筑物200余处。对村内垃圾进行了全面清除,建成垃圾箱63只,公厕52只,新建路灯180盏,改造村内道路30余条,硬化路面25000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3、绿化美化:我们村还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美化、绿化工程,投资10万元加强绿化建设,全村绿化面积达到3600平方。

四、以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目的

我们村两委会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提高村民素质,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工作任务,下大力气予以抓好,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1、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好成绩。建立了村计生协会,广泛开展基本国策教育,提高育龄妇女人口安全意识,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做好一年两次的查孕查环查病工作。全村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100%。

2、文教卫事业有新发展。积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全村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为方便群众求医看病,建立了2个村保健站和1个社区医疗保健站,做到小病不出村。

3、办好社会福利。对烈军属、复退军人、五保户、困难户、四残人员做好优抚照顾工作,每年重要的节气都去慰问访困,使他们没有被社会遗弃的孤独感,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4、弘扬文明,移风易俗。创建文明家庭,反对封建迷信,反对聚众,反对大操大办,反对虐待老人,提倡科学文化,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尊敬老人,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开办家政培训班,进行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村民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自觉养成文明卫生、环境保护的习惯。

5、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我村健全了治保调解组织,成立了护村队,坚持晚间护村护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开展三五普法教育,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开展创建平安村落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

6、活跃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全村95%农户通有有线电视,建立了阅报栏,建有一个活动中心,内设乒乓球室、阅览室、台球室、室、电视室等,有适合文体活动开展的室外活动场地,可供篮球、羽毛球、拔河等室外体育活动。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村级私营企业的发展,全村大部份在企业当班,村民收入显著增加,年农民人均收入到达9800元。

县级文明村范文篇9

漾濞县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坚持“三贴近”,按照“点、线、面”结合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拓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领域,加快文化工程建设步伐,活跃群众性文化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绩斐然,漾濞由此成了文明的乐园,并因“中国核桃之乡”、“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等誉称而驰名中外。

漾濞县精神文明精神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于1997年,在此之前机构命名经历了两次变化,即1984年命名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委员会,到1990年更名为漾濞彝族自治县精神文明协调委员会。几年来,该县精神文明建设经历了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城镇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创建活动;以开展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各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推行一岗双责、开展承包竞赛活动、进行三德教育,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等阶段,取得可喜成绩,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坚持不懈地把提高公民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先后开展了正规化理论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农村政策的教育等,共培训各级干部6000多人次,较好地发挥了理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几年来连续举办了五届由700多名选手参加的“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广泛开展了有主题、有实效的“崇尚文明、反对邪教”和“三讲一树”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后,该县强化教育,突出创建,营造氛围,共培训骨干4000多人次,促进了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了着力抓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多管齐下,建立起了12项长效机制,举办各类讲座183场次、受教育58000多人次,开展学习座谈93场次、受教育7000多人次,组织宣传活动517场次,宣传面达到了97%,现已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搭建了健康成长平台。围绕“平安漾濞”创建,深入开展“诚信漾濞,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形成了“政务诚信作表率、商务诚信塑形象、社会诚信利百姓”的诚信环境,诚信之花绽放漾濞。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兴起于80年代初,规范于90年代中叶,至现在已形成了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创建活动为主体,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总体布局和“抓品牌、树形象,抓重点、带全面,抓基层、重实效”的创建工作格局。文明单位、文明村从1985年的1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村发展至现在的8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村、24个州级文明单位、2个州级文明村、166个县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小城镇。全县共表彰命名“双文明”35户、“五好家庭”431户、“五好文明家庭”116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99个、先进个人310人,“讲文明树新风”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28人。1999年4月,创造性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六个一工程”创建活动,涌现出示范性党支部9个、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6个、示范性文明学校6个、示范性科技村5个、示范性文化站4个、示范性团支部9个。同时,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形成了一整套宣传教育、星级评定、督查考核、动态管理等的运作程序和工作机制,全县文明户从1999年的949户增加到1757户。

文化工程建设成果丰硕。始终按照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和巩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几年来,共建成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11个。2001年完成了总投资60万元的“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设,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受群众欢迎。在“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实施过程中,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精心组织实施,从2000年起每年争取到救助漾濞县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学生2至3人,到2005年共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大学生6名、高中生6名,资助金额共16.6万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高度评价。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青年部还到漾濞拍摄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电视专题片。加强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88.6%,电视覆盖率达到了94.42%。组织开展了文化环境布置工作,并逐步由窗口单位向社会面上拓展,由室内向室外拓展,向道路、广场、公园和建筑物拓展,营造了积极健康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漾濞文明进步的新形象。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县级文明村范文篇10

一、xx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按照“务实、管用、对路”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诚信建设进一步加强。共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村镇)2个,省、市、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村)177个,文明校园38个,评选出“星级文明户”1100多户,“五好家庭”140余户,“好媳妇、好婆婆”300多名。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1、以“三讲三树三促”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为平台,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县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诚信、讲荣辱,树正气、树美德、树新风,促稳定、促和谐、促发展”为主题的“三讲三树三促”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三讲三树三促”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专题报告会、演讲赛、有奖征文、知识竞赛、创建“文明示范窗口”活动、“美德新风进万家”活动、迎奥运、讲诚信、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公民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做好十件实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2、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县城文明程度。全面启动了我县的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8年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1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5个,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小区)10个。积极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经常组织省、市、县各级文艺团体为社区群众表演文艺节目,为全县50%以上的社区(小区)设置了体育健身器材。警务进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3、以实施“文化进农户五个一”工程为重点,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以建设一组文化墙;建成一个农家书屋;组建一支文体活动队伍;每年一次送戏下乡;每年一次送电影下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进农户五个一”工程,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2008年全县建设文化墙及文化健身广场3.4万平方米,为农家书屋赠书7000余册,组建农村文体活动团队12支,赠送乐器50余件,送戏下乡87场次,送电影进村100余场次。在开展“乡规民约道德评议”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开展乡规民约道德评议,通过教育引导、治理整顿、管理规范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目前,全县30%的行政村建起了篮球、乒乓球等文化娱乐场所,20个村建起了高标准广播室。

4、加强阵地建设,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群众文化网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先后改造或新建了县文化大楼、图书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电影院、县体育场等文体设施,建成水景公园、北环广场、县门街广场、文化庆典广场、东方红路凝聚苑广场等文化休闲场所。狠抓乡镇文化站建设,累计投资80多万元,在8个乡镇均建成了乡镇文化站。重视村文化活动室建设,2008年村文化活动室建成10个。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骨干,以村文化活动室、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活动室为阵地的三级群众文化网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坚持把大型活动和分散的小型活动相结合,专业团队演出与群众自娱自乐相结合,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县级单位和乡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红五月”音乐会、“夏日社区文化活动”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余场次,小型活动100余场次。同时,全县各乡镇鼓励支持群众组建村锣鼓队、秧歌队、自乐班、管乐班等群众文化活动团队,为农民群众自娱自乐以及农村文化活动的经常开展奠定了基础。群众自发文化活动十分活跃,每年全县群众自发的业余文化活动达400余场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三、我县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县委、县政府不断深化“三大战略”,推进“三个做大”,实现“三增一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还不协调,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新老问题也日益显现,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1.传统美德受到冲击,消极思想有所抬头。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了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部分群众在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在自身最大利益的驱动下,产生了金钱万能、万事讲钱的消极落后思想,有些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抬头。

2.封建思想残余影响仍然存在。几千年来的封建习俗很难清除干净,许多发家致富的个体户,家里、门店里都供奉着财神,香火不断;盖房出殡要选择风水宝地,娶媳嫁女要选择黄辰吉日;宗族势力依然存在,特别是以宗族势力介入农村的民主选举,问题还比较严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结婚彩礼也逐渐水涨船高,婚礼要车子、要房子、要排场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这种盲目的攀比风,使一部分家庭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成为家庭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3.农村精神文明的阵地还比较薄弱。我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县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当前,我县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还没有完全实现,以至部分村农民少知天下事。大部分行政村还没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一些村图书室没有专人管理,经常不开放。秧歌队、锣鼓队吸纳的多是中老年,对青年人没有吸引力。农闲时节,很多村民参与打麻将、挖坑,进行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理严重滞后,一些村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同时,相对于城区机关单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难度相对较大,起点低、受益慢、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

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4、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素质亟待提高。城乡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部分群众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部分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行事。

四、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xx过去是个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布局中注意强调加快发展,无意中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片面思想观念,“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基层干部错误地认为既然强调经济工作是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就应该让路,还有些干部认为抓住了经济发展,就等于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力度。

2.投入不足。由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只重视经济建设,轻视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靠乡镇,而乡镇财力无法解决农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项资金,使得农村没有专门的精神文化传播阵地。其次是人力投入不足。虽然乡镇有主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和干部,但由于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导致出现精神文明建设“闲时不愿意抓,忙时没时间抓”的不良现象。

3.群众不关心,参与意识不强。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如果缺少人民群众的广泛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群众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群众认为精神文明建设“那是领导的事”、“那是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自己的本职就是做好自己的事,种好自家的地,大多数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

五、加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既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又要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创新思路、内容和措施,在不断创新中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针对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深化创建内容。继续深化我县“三讲三树三促”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道德文明素质。组织编印《文明市民公约》宣传手册,免费向群众发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单位、文明村的创建和为载体,加大创建力度,发挥文明单位、文明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我县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水平,掀起创建高潮。要继续开展文明市民标兵评选活动、“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等,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组织县内媒体大力宣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机制,特别是文明村创建、复查、动态管理机制,统一规范工作程序,修订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健全学习、例会、督办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结合乡规民约道德评议活动的开展,不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研究和讨论创建文明村的好做法、好措施。组织道德评议会成员到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3、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坚持把文明村创建同乡规民约道德评议、“文化进农户五个一工程”、“三讲三树三促”道德教育实践等活动相结合,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载体,积极开展“城乡共建”,组织县级部门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一对一”帮扶,努力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及文化设施水平,使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有场地,开展科教活动有课堂。

4、激活工作主体。我们要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支持好、引导好文明单位、文明村的创建工作。积极创设以“共建文明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载体,调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群众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修正意识,推动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

5、提升建设效能。在全县积极推广xx镇何村的先进经验,根据各村的产业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采用举办科技致富能手经验交流会、科技专家科技培训会、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培训,组织科技示范户和贫困户结对子,实行“一帮一”脱贫致富,提高群众科技致富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卫生意识,增强广大农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