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4:47:31

县级范文篇1

[关键词]:文化单位改革

近年来,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的同时,文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人事、分配等方面的改革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包括县级在内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的国家结构中,县级起着联结城乡,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县级文化事业单位承担县域内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文化市场管理,组织指导城乡文化活动等关键职能,其设置是否科学、机制是否灵活、功能能否充分发挥,极大程度影响一个地域的文化发展,进而影响国家文化建设全局。如何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的县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值得认真加以探索和研究。

我县人口百万,人均GDP1430美元左右,属经济较不发达县。该县现有县级文化事业单位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稽查队、京剧团(歌舞团)、影剧院和书画院等共7家。该县县级各文化事业单位直接服务城乡群众,在当地文化发展中发挥了核心和引领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也同样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职责偏失。

由于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意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工作重点一直放在经济建设上,文化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对其重视不够。文化事业单位也存在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机制不活、定位不清的问题。如我县的文化稽查队作为事业单位执行行政执法职能,经费却实行自收自支,地位相当尴尬。影剧院名为事业单位却无半点财政拨款,惨淡经营,要想保住这一块文化阵地相当困难。而财拨单位,工资制度又过于死板,没有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人员工资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进行套改,出现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与干少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不正常现象,在加上单位业务经费匮乏,大家仅维持看摊子的状态,既无钱干事,也无信心干事,难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财政投入不足。

财政投入是开展文化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公共财政,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所限,政府的投入是以保“饭碗”为主,业务费、维护费用几乎没有,甚至有的县级文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在经费上都不能保证,实行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许多人员工资执行的还是上世纪的标准,养家糊口都有困难。微薄的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文化设施建设虽然有所加强,但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依然较少,文化设施陈旧、落后的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如我县县内至今无独立的专业展览馆和大型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馆、文化馆均因为没有独立的达标场馆无法升为二级馆,县图书馆少儿阅览室甚至只有十几个阅览座位,再加上图书陈旧、器材短缺,根本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然导致“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境地。

(四)人员负担沉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事业的发展,就需要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事业专门人才。文化事业对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县一级文化事业单位目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少,普遍存在着非专业人员多,专业人员少;中专以下人员多,大专以上人员少,甚至出现文化人没文化的现象。同时文化事业单位超编现象比较突出,人员负担十分沉重。如我县文化稽查队在编22人、不在编9人、财拨的只有7人,京剧团(歌舞团)要负担87人,影剧院也有49人,而其中能担当文化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足30%。出现了有事无人做,有人无事做,能用的不能进,能进的又不能用的问题,过多的人员负担消耗了有限的资源又无法满足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一)首先要明确政府责任,打造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指政府由原来的管制者控制者,改变为兴利者服务者,政府职能以控制管理为主转变为以传输服务为主。政府主要是做市场和个人不能做、不愿做或做不好的事情,即主要是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还处于量少、质弱、效率低的状态。政府应切实承担应负的职责,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要区别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对其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作到政事分开、政企分离。文化稽查队在条件成熟时应该实行或参照实行公务员管理,或者和其他行政执法单位统合,防止执法部门化,目前政府至少应该提供必要的人员和活动经费保障,防止以罚代法的怪象发生。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不能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政府对文化事业单位负责,为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资源,文化事业单位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供优质足量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切实维护群众公共文化权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京剧团(歌舞团)、影剧院等经营性事业单位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并改制为企业,可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办民营、公开招标、委托经营等方式加以改革。

(二)要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布局结构、形成规模效应。

县级文化事业单位,往往规模较小,职能单一。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变化情况,按照各专业门类的不同特点适时调整布局。对长期没有任务、职责交叉、规模过小,作用发挥不大的事业单位要采取撤、合、并、转等方法予以调整,如县级博物馆可考虑与图书馆合署办公,书画院可并入文化馆,或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不要追求小而全。要鼓励职责任务相近的单位如京剧团(歌舞团)和影剧院等实行行业联合重组,组建多种形式的服务实体或集团性事业机构,不断增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以产业的大发展促进事业的大繁荣。

(三)要加强人事管理,创新用人机制。当前,我县公益文化事业单位严重超编,人员的成份复杂,效率不高。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必须创新用人机制。要本着“绝对减人、相对减支、不减政府责任、不减政府公益性支出”的原则,实现由“养人”向“养事”的转变,各单位均须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实行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换。杜绝因人设岗,切实把减人节约下来的经费用在文化建设上;在定岗定编基础上实行竞争上岗,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到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中来,破除所有制和身份界限。要促进事业单位人员的合理流动。采取解聘辞退“清”一批,兴办实体“分”一批,充实基层“派”一批,一次买断“下”一批,自谋职业“走”一批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分流富余人员。要完善单位内部考核体系,改变只重年度考核、忽视平时考核;只重笼统评价、忽视细化考评的做法,把实绩考核与岗位分配挂钩,增强各类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县级范文篇2

一、真心对待群众

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人,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人民群众的疾苦,就是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痛楚;人民群众遇到困惑,就是纪检监察工作要帮助解决的困难;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就是纪检监察工作要努力维护的职能。如何对待群众,过去我常说,一个观点问题、立场问题,现在这种说法似乎淡忘,而做为纪检监察人员切不可抛弃,要牢牢记住群众观点群众利益,才能站稳立场、站稳脚根。怎样对待群众,应该是用自己的心比他人之心,用心去对待。但是不乏一些人虽然用心,而用的虚情假意;用的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的假心假意。做为行政公务人员,做为人民的警察,特别是做为党的纪律检查干部,切忌虚假之心。要用真情实感真心相待群众。真心的对待才能换来群众的真心回报,才能使打击犯罪、惩治腐败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兴旺发达,民族团结才能有凝聚力,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二、真诚对待民警

同形形色色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行政执法力量,人民警察是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平时代随时奉献的国家机器。维护经济建设中,民警不惜累倒、病倒、伤残甚至献出生命。无私无畏的奉献,代表一个群体的形象,代表解危除恶的坚强信念。因此,如何关爱民警、情倾民警,摆在公安纪检监察机关的课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纪检监察工作中,往往一概而论地把民警作为对立面,单纯地只讲追究追查,形成民警怕登纪监的门,从心理上感到畏惧;从工作上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致使明则保身,但求无过。公安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严格要求民警,对发生在少数个别民警违法违纪违规的事进行严肃查证处理,认真履行职责,对同志负责,对党和人民利益负责的表现,不可厚非。随着公安民警队伍的扩大,严查严管,警钟常呜,也是做为纪监工作的必然要求。然而,为了少出问题或者不出问题,用热肠热肚,对民警关怀备至,固然是纪检监察人员不可或缺的思想。特别是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遇到难题和意外的行为,不能袖手旁观,等不幸的结果发生后再来处理。纪检监察人员要有前仰性,用真诚相待,以诚心诚意为民警服务的心灵去感召、去融情、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旗帜鲜明的维护民警合法权益。2月中央政法委书记在全国公安机关反腐倡廉暨第二次警务督察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抓好从优待警各项工作的落实,从政治上关心民警,精神上鼓励民警,工作上爱护民警,生活上体恤民警,不断增强公安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要探索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办法,支持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责,做他坚强后盾。从这里足见,中央领导对纪、监、督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真诚对待民警,为纪检监察督察工作注入了创新的思维和工作内容。

县级范文篇3

本次培训班时间虽短,但内容很丰富。各县(市、区)科协汇报了上半年的工作,市科协秘书长黄福年调研员代表市科协作了上半年工作小结性发言。因为今年培训班时间提早,市科协常委会还没有开,各县(市、区)、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小结只是初步的。但从刚才同志们的发言中反映出全市科协系统上半年工作紧紧围绕“打基础、抓重点、显亮点”的工作思路,根据年初的工作部署安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着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上有新突破。根据年初科协常委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市科协精心承办了由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中国科协组人部、省科协、中共市委联合主办的“弘扬苏区精神,倡导科学道德”论坛,这是我市科协系统承办的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国科学院杨乐、王乃彦院士,中国工程院胡启恒、杜祥琬黄伯云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龚克,中国书记处原书记宋南平,省会科学院首席研究院余伯流等多名院士、专家,中国科协、省科协和市委有关领导出席了论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省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李华栋,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在论坛开幕式上讲话,省科协党组书记龚少林主持开幕式,宋南平主持院士论坛,王乃彦院士主持互动交流,省科协主席梁纯平主持论文作者交流。这个论坛是一次重要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也是科协系统重大的学术交流活动。国内20多家媒体和网站刊发宣传稿件30余篇,转载50多次,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通过承办论坛,将我市科协系统学术活动水平提升到较高层次,也为今后举办大型学术活动积累了经验。举办首届以“科学发展与自主创新”为主题的学术年会已基本结束。市科协创办的“青年科技者论坛”活动也已启动。科技决策咨询工作也取得新突破,我市共落实了5个左右课题,组织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可以这样说,通过提高学术交流活动的水平和实效来推动学术工作的开展,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是通过项目来推动科协工作全面开展有了新突破。通过项目来推动工作是今年初市科协提出了一个新思路。今年上半年,我们在争取上级科协组织的项目花了大力气。如科普惠农项目,今年取得3个协会、3个基地、3个个人获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这是“十一五”规划期间5年来最好的成绩。中华苏维埃科普史研究课题已被中国科普研究所正式立项,项目资金已经到位。全省百场科普报告会,我市已经申报了20场。申报中国数字科技馆的第一批7个项目已经启动。申报省级科技咨询项目有望获得批准。花大力气争取省农函大培训项目,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我市省农函大争取的项目资金列全省首位。县科协争取省农函大举办全省油茶培训班项目、赣县科协承办市科协主办的“科普之春”启动仪式、市科协承办由市委组织部、市科协主办的“党旗映社区,科普进楼宇”活动启动仪式,都获得圆满成功。

三是科协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加强科协自身建设是“打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今年上半年,各级科协组织立足于去年工作基础,在加强自身建设上由抓组织建设为重点开始转向为抓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石城县、崇义县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已准备就绪。已召开代表大会的县(市、区)科协普遍健全了全委会、常委会会议制度。瑞金、兴国、定南3个县(市)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后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干部配备等工作,使科协工作力量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区、崇义县新购协了工作用车。今年有6个县(市)获得省科协配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科普设施的扶持。绝大多数县(市、区)科普专项经费都有增加,市科协和县、区等县级科协普专项经费增长幅度较大。各级科协组织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今年5月份,18个县(市、区)科协主席参加了全省县级科协主席培训班,我市以人数齐、纪律好、学风正的良好精神风貌受到省科协领导的表扬。各级科协组织重视宣传舆论工作的意识有所提高,大多数受到全国和省科协、财政部门表彰的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都能按市科协要求树立标志牌,向市科协提供相关资料和图片,为市科协编印《在希望的田野上——市“十一五”规划优秀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科普致富带头人事迹汇编》提供素材。今年上半年在各类新闻媒体杂志、网络反映科协工作的文字和图片报道大幅度增加,扩大了科协组织的影响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科协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就县级科协而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工作开展不平衡。这主要是县级科协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责任心和能力所致。有少数县级科协负责人对科协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和工作热情,把主要精力放到搞钱上,有了钱也不知道去干什么。有的县级科协负责人自身能力较弱,工作无头绪,对外联络少,对内团结同志不注意,缺乏组织凝聚力,工作难开展。

第二、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县级科协下属学会不健全,乡镇、街道组织很薄弱,常委会、全委会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有相当一部分县级科协对基层组织情况不了解,方法不得当,措施不得力,手头无典型,遇事一问三不知,出门两眼一抹黑。县级科协自身建设亟待加强,领导重视程度、社会影响力有待提高。

第三、经费困难仍然是困扰科协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有绝少数县级科协由于经费少、机构不健全,可用人员紧缺,几乎陷于瘫痪。

上述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到全市科协工作全面、均衡展开。我们对县级科协存在的问题要分门别类,逐个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

今年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全国科普日活动。年初市科协常委会确定的主题“健康科普进万家”,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命安全这一主题,结合实际,面向社区、农村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加强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调研,对加强我市安全健康这一重大民生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次活动要与科普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市、县、乡三级联动,市、县两级科协要发正式文件,举行启动仪式,精心组织好活动。要认真吸取去年“千村万户农村环保科普行”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在科学筹划、精心组织活动的基础上,特别要重视活动的宣传和活动后的总结,总结要有数据分析,要有典型事例,要有工作建议。坚决杜绝虎头蛇尾,草草了事,有活动无总结等不良现象,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扩大活动覆盖面和社会影响,使科普日活动真正成为我市特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的品牌。二是抓好农函大培训工作。市、县两级科协组织和农函大要集中时间力量,扎扎实实地把已经确定的长效班、示范班和自办班办好。今年农函大培训内容以油茶栽培技术为主,也可根据本县(市)和有关乡(镇)农业发展新产业的要求开展培训。培训工作要重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方法的多样性和培训效果的实用性,真正办出农函大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效果。要高度重视农函大的宣传和办班后的总结工作,市农函大要认真搜集整理“十一五”规划期间农函大办学的工作总结和图片、音像资料、典型材料。各县(市、区)科协农函大也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坚决杜绝农函大办班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等不良现象。三是抓好项目的落实工作。上半年我们已经争取了这些项目,要逐个加于落实。如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普报告会、农函大培训项目、数字科技馆项目、科技决策咨询项目等。科普报告会有8个县(市、区)(区、信丰、赣县、、兴国、、宁都、全南)12场,要认真完成好。有些项目还要努力争取,如、区的学术沙龙。四是要抓好典型。如科普惠农项目典型、科普致富示范村的典型、科普示范社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的典型。要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期间获中国科协、财政部和省科协、省财政部表彰的优秀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科普致富示范带头人的先进事迹材料总结工作,保质保量编辑出版《在希望的田野上》一书。要认真做好受表彰的基地、协会立牌、成立党支部、组建科普惠农服务者工作,适当时候市科协组织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作为明年申报项目的重要依据。五是抓好自身建设。未下召开代表大会的5个县科协要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力争今年开完。已经开了代表大会的县(市、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常委会、会委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要善于发挥科协领导班子组成人员的作用,形成群众科技大团体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健全和发展县级学会组织,在工业园区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非公有企业建设科协组织,壮大科协组织的力量。要善于争取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对科协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改善科协的工作条件,提高科普专项经费财政预算。六是要认真做好今年工作总结,尤其是“十一五”规划期间的工作总结,在此基础上,编制“十二五”规划。这项工作在12月份以前完成。

为了确保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我对县级科协主席提三点要求:

1、要树立信心。我们高兴看到,全市科协系统连续坚持三年“打基础、抓重点、显亮点”的正确发展思路,牵住基础建设这个牛鼻子,以组织建设带动各项工作,效果已初步显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级科协组织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超过。随着党委、政府和上级科协组织的重视程度提升,工作条件和经费不断改善,科协组织为不断发展壮大,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协活动质量不断提高,科协工作开始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科协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尽管现在仍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这只是暂时的,是前进中必然会遇到的困难,关键要看我们有没有坚定的信心,有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本事。只要我们不懈怠,不松劲,有一股子“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气和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要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科协工作自成体系,欠头万绪,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去谋划和实施全面工作。一是要认真分析本县(市、区)工作的优势和劣势,形成正确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得力措施,一年着重做好几件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推动科协工作上台阶。做到年年有重点,工作有特色,社会有影响,群众有实惠。二是要善于开发领导层,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和上级科协的重视和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分析了一下各县(市、区)目前工作情况,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的地方,党委、政府必定重视,各个部门必定支持,科协主席脑子灵活,善于沟通,人缘关系好,善于与人沟通。反之,说明科协主席在做人做事,对外交往上还有欠缺。三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力量的作用。这里着重讲一个团结的为题,科协主席的职责是谋划事,带好头,要充分发挥所有人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注意发挥常委会、全委会成员和基层科协干部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发挥科协机关干部的作用。县级科协机构就这几个人,但由于内部不团结,缺乏沟通,相互制肘,结果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一个班子是否坚强有力,关键是一把手。一把手的作用就是善于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发挥所有人的作用。四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善于抓住工作重点,彰显工作亮点。

县级范文篇4

党代表直选改革完善了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和发展了党内民主。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对于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党内民主,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代表选举是实现党员间接管理党内事务的基础性环节,是党内选举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首先要从党代表选举入手,建立一个充满竞争、公平公正、科学有效的选举机制。而逐步扩大党代表直接选举的范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取向。直接选举更能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出的代表更具有群众基础。因此,试行区(县)级党代表直选,是新形势下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有益探索。

党代表直选改进了代表任期制的基础环节,体现了党代会常任制的基本价值取向。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今年5月,中央正式印发了《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在“党员(选举)—党代表(选举)—党的代表大会(选举)—党委会(选举)—常委会”授权链中,党员与党代表之间的授权关系,是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确立党代会权威的基础。党代表直选用制度规定理顺了党员与党代表之间的权力授受关系,用程序安排保障了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而夯实了由党代表组成的党代会的权威基础,体现了党代会常任制的基本价值取向。

路桥区具备党代表直选的基础条件。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区,路桥区具有较为理想的党代表直选的基础条件。建区10多年来,路桥GDP年均增速超过14%,2007年人均GDP5.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3.3亿元。经济社会的发展,既为党内民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对党内民主提出了新要求。同时,路桥区相继建立了区、镇(街道)、村“三重一大”事项票决制,民情夜谈会,蹲点调研,村两委直选等制度,基层党员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为党代表直选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此外,台州市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也为路桥区党代表直选提供了实践经验。路桥区试行党代表直选的实践

充分调研准备,精心设计方案。路桥区成立党代表直选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理论论证。在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党代表直选工作的实施方案,召开全区党员大会、支部党员会、业务培训会,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和舆论氛围。

合理确定名额,科学划分选区。在党员数和党组织数增加的情况下,拟定区三届、四届党代会代表为262名,与区二届党代会基本持平。同时,降低领导干部在代表中的比例,提高了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的比例,并适当增加了非公企业和外来党员代表的名额。选区的划分上,以党委建制的党组织为一个选举单位。

民主推荐提名,实行差额直选。以党支部为单位,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界别推荐和党员联名推荐的方式报名参选。各党支部对报名对象进行初审,各选举单位党委进行复审。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选,并按不低于20%的差额比例确定预备人选,报区委审批后确定正式人选。以选区为单位召开党员大会,设立秘密写票间进行无记名投票,以获得赞成票超过应到会有选举权人数半数的,并且得票多的当选。区三届、四届党代会代表直选的平均差额率分别达到33.7%和45.6%。

党代表直选对于保证党代表的质量,落实党员权利,调动党员积极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是增强了候选人的竞争意识。实行直选后,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意识和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二是激发了党员的参与热情。有854名党员报名参加区三届党代会代表竞选,占全区党员总数的5.3%。各选举单位(选区)的党员到会率普遍超过90%。三是促进了代表结构的改善和素质的提高。党代表直选后,领导干部代表比例降低,第三届、四届分别比第二届下降了5和5.4个百分点;大专以上学历代表比例提高,第三届、四届分别比第二届提高了21和25.9个百分点。完善党代表直选的对策与思考

路桥区党代表直选在浙江省首开先河。作为一项探索性工作,试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党内选举的实体性规章制度建设较多,而程序性制度建设不够,导致具体操作上的难以定夺;如何合理划分选区、深入了解候选人,以及如何保证差额等一些具体做法也有待完善。对此,要按照遵章、循规、依法的原则,在制度建设上有所创新,在具体操作上进一步细化和规范。

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落实直选保障措施。深化和完善区(县)级党代表直选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十分关键,重点是建立与党代会常任制运行相衔接的组织领导机构。随着常任制的推行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设立党代会常任制办公室等常设机构的基础上,应向类似于人大常委会模式设置发展,或构建党的代表大会常设机构寓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之中的新体制,为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实施提供切实的机制保障。同时,要加强对选举工作的宣传,引导广大党员正确认识和对待党代表直选;加大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大局意识。此外,还要落实直选工作经费,可参照地方人大代表选举、活动经费的标准予以保障。

适当减少代表名额,合理划分选区。在代表名额上,可考虑以各选举单位所辖党组织和党员人数为主要依据,并统筹兼顾党代表的结构、行业领域、地域分布等因素。在现有党代表总数的基础上,选举单位每增加100名党员可增加1名党代表名额。在选区划分上,以党委建制的党组织为一个选举单位,根据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大小适中等因素划分若干选区,以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同时也便于代表与党员的联系。每个选区的正式党员数100—200名为宜,分配的党代表名额一般不多于5名。

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优化代表结构。完善自荐、联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候选人提名方式,还可设立妇女界、科技界、离退休干部界等各界别进行专项推荐,并健全候选人资格审查制度。建立党员要求改变候选人的处理办法,当半数以上党员联名提出另选对象的,且经当场无记名票决,超过半数以上同意,经考察、公示和审查后可确定为正式候选人。此外,针对党员非公企业家、种植业大户参与竞选热情较高,而基层普通党员特别是农村无职党员积极性相对较低的实际,县(市、区)党委对各选区的党代表结构比例可作相应规定,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党代表人选比例要作总量控制。

县级范文篇5

一、车船税征管现状

市自2008年4月以来,地税机关开始委托各财产保险公司在办理各机动车辆交强险时代收代缴车船税,当年共组织车船税入库178万元,其中由财产保险机构代收代缴116万元,这一数据与2007年该市全年征收车船税117万元基本持平;2009年代收代缴车船293万元,同比增长152.6%;2010年1-5月代收代缴车船税207万元,同比增长75%。事实再次说明,车船税委托财保公司代收代缴,有利于加强车船税税源控管,堵塞征管漏洞,提高车船税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方便纳税人;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保险机构辅助社会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功能,促进了车船税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但是,调查中各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支构或营销服务部在具体代收代缴车船税过程中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

(一)对外地车辆投保代收车船税不规范。经调查多数保险机构对跨地区的车辆投保交强险代扣车船税行为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属地物流公司挂靠的异地牌照车辆到本地投保时,有些保险机构保单上只有税票号码,无税票复印件,无法确定是否已代收代缴车船税;有些财产保险机构在办理车辆交强险时未及时代收代缴车船税;有的仅凭车主在挂牌地的完税证复印件办理了交强险。

(二)部分财保机构接受税票把关不严。具体表现在:一是用同一张税票复印后为不同的车辆办理交强险的情况,如税票(20082)赣地完00721563被纳税人用复印件分别为二部车辆办理了交强险,税票(20082)赣地完00726230被纳税人用复印件分别为三部车辆办理了交强险;二是用同一税票在不同保险机构为车辆办理交强险;三是用涂改税票或税票复印件为车辆办理交强险,如税票(20071)赣地完00027582、(20061)00471575被涂改、复印后,分别为两辆车办理了交强险;四是用非车船税的税票办理交强险,如0027582号税票交的是营业税代替车船税办理了交强险。

(三)个别公司存在履行扣缴义务不到位。有的财保公司为多拉保险业务,扩大业绩,在办理车辆交强险业务中以税收“优惠”作诱饵,不按车辆整备质量足额代收,甚至不收车船税。还有的财保公司在为公安、森林防火、交警等单位使用的非警用车,在其既未出示相关证明,又未扣缴车船税的情况下就办理了交强险。

二、产生车船税管理问题的原因

分析当前车船税收的征收管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少数财保机构责任意识不强。部分财产保险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在办理车辆交强险过程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为留住客户和争取更多的车辆来公司投保,在利益驱使下,不顾法律赋予的扣缴义务,人为地放松对车船税的扣缴工作,甚至帮助纳税人钻政策空子,违规办理车辆交强险业务。

2、车船税政策不一执行难。《车船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为机动车车船税的扣缴义务人,应当依法代收代缴车船税。而省财政厅、省地方税务局于2007年6月11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转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通知,第3条又规定我省车船税的纳税地点确定为车船的登记地,给市外车辆的偷逃车船税者有机可乘,用税票复印件偷梁换柱,骗取财保部门的信任办理车辆交强险。同时,也给市内少数车辆拥有者,为钻税收征管上的漏洞,达到偷逃车船税目的挂外地牌照回当地营运,导致同一地的车辆因牌照不同,而实际税负不一样,造成税负不公。

3、县级税务监管财保扣缴难。由于县(市、区)级的财保机构是设区市级财保公司的分支支构或营销服务部,属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实行的大都是报帐制,县级保险机构办理车辆交强险的保单备查联、税票复印件等相关原始资料都是按月或按周上解到设区市公司,当地只有电脑资料和登记台账,县(市)主管税务机关对属地保险机构扣缴车船税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举报案件难以核实、取证,造成税务机关对违规扣缴车船税的保险机构处理无据,不能有效查处保险机构的违规行为。

三、加强县级保险机构扣缴车船税对策

针对当前县级财产保险机构代收车船税的问题及成因,现就加强县级财险机构扣缴车船税工作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车船税法规宣传,提高依法纳税意识。运用各种方式加强车船税政策法规宣传,促进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一是要将车船税法规印刷成宣手册发放到各纳税服务窗口和财产保险业务窗口,并纳入到每年的税法宣传月内容,做到常抓不懈。二是要争取交警、财产保险行业部门的配合,将《车船税暂行条例》与交通法规、保险法规一并纳入普法宣传内容,做到车船税政策法规深入人心,人人皆知,提高广大司机朋友自觉缴纳车船税的意识,依法足额缴纳车船税。

(二)认真执行车船税法规,加强车船税代收代缴。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保险机构对本地或异地车辆办理交强险时都应代扣车船税,同时在代扣车船税时把好政策关,严格按标准代扣。对异地车辆在保险机构办理交强险时,如该车已在车辆所在地缴纳了车船税的,应要求提供税票原件,是税票复印件的要凭加盖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印章后才许抵扣,从源头上杜绝虚假税票骗取交强险,确保车船税代收代缴工作的顺利进行。

县级范文篇6

一、县级审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㈠.审计机关的力量和任务矛盾依然突出。我国县级审计机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虽然经过几次机构改革,县级审计机关陆续增加了编制,扩充了力量,从初期成立时的七、八个人,二、三个业务股(室),到现在约有20人,七、八个专业股室,但是人员少和任务重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监督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审计任务也越来越繁重。特别是近几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紧任务集中,审计人力资源更显紧缺。

㈡.审计独立性不够,审计执法力度弱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地方政府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首先审计法就把审计主体的独立性限制在了本级地方政府首长的领导下,县级审计机关在具体审计工作实践中往往在一定范围内很难实现其独立性。例如:审计机关每年的大财政审计实质上就是对本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接受他的领导,又要披露他的问题,这就难免会影响审计执法的公正,另外,考虑到审计结果的公布和上报,会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政府形象,对地方经济发展不利,有些问题就不能原汁原味地在报告上反映。在向政府提交的审计结果报告和代表政府向本级人大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这两个报告中,问题的反映也不尽相同。在大财政的审计处理上,又由于审计机关与同级财政部门存在缴拨款等方面的关系,处理处罚力度也会打一些折扣。

㈢.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风险。随着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及其他管理领域中的普遍应用和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审计机关的审计技术手段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县级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已显得十分紧迫。正如李金华审计长所说,没有信息化,我们的审计机关就将失去审计资格,就会面临“进不了门,打不开帐”的尴尬,就难以摆脱力量不足与任务繁重这一突出矛盾的困扰,而最大的问题还在于难以避免因手段落后而不易克服的审计风险。

㈣.审计范围和审计对象在逐步缩小,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归纳起来主要有财政预算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三个方面,也是《审计法》规定的三大任务,但从目前看,由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和审计对象在逐步缩小和改变。①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中央、省两级财政财权不断集中,县乡两级财政的职能在逐渐弱化,县直各单位帐务也逐步纳入县结算中心统管;②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行,乡镇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上划,乡镇资金的流量在逐步减少,各项转移支付资金在逐步增多;③县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国有经济已不占主导地位,使大部分国有企业正在或逐渐退出《审计法》规定的审计范围,县域企业的国退民进,使得原来《审计法》赋予我们审计机关的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监督权已经消失;④县域国有商业银行、石油公司、盐业公司等单位在人、财、物管理体制上实行垂直管理,这些审计对象也逐步消失在县级审计机关的监督范围之外。

二、县级审计发展创新对策

㈠.以人为本,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

1.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要解决目前县级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从形势发展看,单纯依靠增加编制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级审计机关可以制定审计人员终身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强化审计人员的在职学习和培训,还可以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审计的急需人才,如计算机审计人才、基建投资审计人才,如果我们的审计人员知识水平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一个人能当两个人用,甚至能当三个人、四个人,那么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我们的审计事业就会阔步向前。

2.科学整合优化审计人力资源。第一,对重点审计项目,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并采取竞标上岗,能者上,庸者下,劣者待岗的用人机制;第二,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打破股室界限,在全局范围内对审计组进行科学配置,优化组合,集中优势兵力,既保证了质量,又突出了重点;第三,实行项目轮审制,不仅能够提高审计质量,而且能够使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审计技能;第四,审计质量、审计成果与个人考核相结合,制定激励机制,不断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

㈡.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努力争取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受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状况、政治体制改革、国家的民主法制化进程、社会文明制度、审计职业本身多个因素的影响。在现有的审计体制框架内,县级审计机关如何努力争取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促进县级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笔者认为:

1.提高审计质量,创新“政府内部审计”,赢得政府的支持,取得社会认可。我们现在的审计管理体制是由政府管理的,审计机关独立性受到了政府的限制,从一定程度上说,县级审计成为了政府的内部审计,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需要修改《宪法》和《审计法》,因为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负责是宪法规定的,但这需要复杂的程序和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要面对现实,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审计监督的目的不是制约发展而是为了促进发展,只要和本级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步调保持一致,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服好务,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百姓解难,这样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受到的干扰就会少一些,审计独立性就会进一步增大。

2.加强宏观经济的研究,为县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县级审计机关作为本级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研究探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财政收支结构的合理性、专项资金、基金使用的效益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的效益性,并通过审计为本级政府提出拓宽财政增收渠道,规范财政收支行为,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节约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增强政府调控能力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本级政府肯定会重视审计工作,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审计职责。

3.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近几年来,审计机关的影响不断扩大,地位显著提高,这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是分不开的,县级审计机关要以此为契机,本着“积极稳妥、量力而行、防范风险”的原则,探索并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规范审计工作程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不断得到加大,从而达到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有效预防腐败产生的目的。

4.实行审计罚缴分离制度。目前县级审计机关普通存在着既处罚又收缴违规违纪款的情况,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加大审计处罚的力度,审计机关应按照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实行罚缴分离制度,对被审计单位的罚款由其到指定的银行缴纳,银行将收受的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5.适当增加交叉审计,化解现行管理体制的束缚。对土地管理部门的审计、教育经费的审计等一些受地方政府干扰较大的审计项目,可以由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实施,进行异地交叉审计,不仅有效解决了管理体制的问题,而且增强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㈢.创新审计工作模式和审计技术、方式、方法。

1.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推进审计技术创新。从目前看,县级会计结算中心和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企业单位中,约有90%的单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这些单位中的大多数是属于需要审计监督的重点单位和部门,他们手中掌握着县域经济的重要资金和项目,县级审计机关面对经济业务的电算化和网络化,现有的一些手工审计等老方法,老技术严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样不仅影响了审计监督的深度和效率,而且加大了审计风险,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县级审计事业的发展。建立审计信息通讯网络,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县级审计机关已势在必行。首先从网络系统和硬件系统建设抓起,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要加大计算机人才培训力量,普及计算机运用基础知识,第三,在审计实践中边学习、边探索逐步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

2.增加效益审计的比例和分量,逐步从摆问题式的审计结论向对被审计单位发表整体评价发展,《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从目前看县级审计机关没有把效益审计摆上审计机关的议事日程,因为我国国家审计起步较晚,审计重点一直定位在真实性与合法性上,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审计实践基础薄弱,关于效益审计的法规、规范也没有建立健全。笔者认为要完成审计署的发展规划,县级审计机关首先根据自己的人力资源情况,选准效益审计的突破口,选择一些政府和人民大众十分关注,又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的财政性项目资金进行审计,第二要敢于全面履行审计法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敢于揭露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在履行他们的职责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决策失误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和因此而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以及是否存在渎职和失职行为。第三要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开展效益性审计。效益审计不是孤立存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是效益审计的前提,开展效益审计要结合真实性审计和合法性审计,充分利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取得的审计资料和审计信息进行分析评价财政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第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使出具的审计报告逐步从摆问题式的审计结论向对被审计单位发表整体评价发展。

3.发挥审计调查的优势和作用。审计调查相对传统的审计来讲,具有宏观性强,范围大,工作方式灵活的特点,是审计工作服务宏观管理最为快捷有效的一种工作方式,对垂直管理的条条单位可采取这种工作方式。砀山县在2004年度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中,审计局就充分利用这一审计形式,开展了社保基金银行存款的专项审计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三家商业银行(建行、农行、工行),从98年元月至2004年12月少计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银行存款利息157.18万元。根据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对社会保险基金银行存款实行优惠利率的有关规定,责成各商业银行纠正了错误做法并及早落实社保基金银行存款应得的利息,维护了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保部门的自身权益。

4.重视审计信息披露作用,从宏观方面解剖和分析问题,更进一步揭露问题背后深层次的矛盾和不合理现象。县级审计机关处在最基层,对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提供审计信息,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对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和改进工作意义重大。

5.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协作。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明确提出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这不仅把审计机关的地位和责任提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同时也为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县级审计机关应积极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部门的协作,一方面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注意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另一方面,对超越审计机关权限,不能直接处理的事项和个人,要做好案件移交工作,积极配合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开展经济案件的审计查证工作,揭露和查处各种以权谋私和贪污受贿等腐败犯罪行为。

6.充分运用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权。第一,充分发挥审计结果公告权,《审计法》第四章第36条赋予审计机关具有审计结果公布权,这是审计机关非常重要的一项权限,是发挥审计职能的重要手段,李金华审计长也强调指出:要力争尽快做到所有审计项目的审计情况,除涉及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外,全部对社会公告。但在审计实践上这一权力很少被县级审计机关运用。作为基层县级审计机关,笔者认为,应充分运用审计结果公布权,慎重、合理地确定审计结果公告的对象,范围、内容以及公告的恰当时间,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实现政府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增加审计透明度,这样不仅能够更有效地监督制约行业腐败和权力腐败,加大审计执法力度,而且能够增强和提高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第二,改变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以经济处罚为主的处罚方式,重视对责任人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审计法》第六章第46条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审计机关认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

㈣.创新审计思路,拓宽审计视野。

1.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永恒的主题。县级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应拓宽审计领域,一是扩大审计覆盖面,以财政综合预算为主线,对掌管财政资金分配权、管理财政资金较多的重点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对行政执法部门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情况,有关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等进行专题检查。二是延伸审计与一级预算单位有预算缴拨款关系的二级单位和机构,并细化审计目标。

2.抓住社保、医保、支农、扶贫、救济、救灾等专项资金审计,查清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情况,特别是要查处这些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利益的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截留挤占挪用问题。

3.加强政府转移支付资金的延伸审计。随着乡镇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转移支付资金不断增加,加强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应纳入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视野。另外,税费改革后,对乡镇、村的公益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涉及三农问题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保证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是我们县级审计机关责无旁贷的任务。

4.适当增加政府授权审计和上级审计机关授权审计项目。对产权制度改革后的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应积极采取政府授权的方式进行审计,重点是纳税审计,避免企业改制后无人监管所带来的偷税漏税现象,从而加强对转制企业的审计监督,拓宽审计领域。

对县域内垂直管理的金融、电信、邮政、石油、盐业等上管部门,县级审计机关也应积极争取上级审计机关的授权审计,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上级审计机关只管不审,而县级审计机关想审不能审的矛盾,消除存在于“真空”地带的审计盲区,而且为县级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5.经济责任审计,开启了审计工作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拓展的大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标志着审计机关监督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县级审计机关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重点工作来抓,审计机关在干部管理监督中虽不处于主角的位置,但审计机关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专业优势,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加强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县级范文篇7

一、关于公推公选带来的良好效应

公推公选领导干部工作,改变了传统的干部任用方式,但又吸收了传统选任干部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使干部选任工作更趋科学化和合理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进一步扩大了民主化程度。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开阔了选人视野。另外,公推公选工作过程有利于接受群众监督,有利于征求和倾听群众意见。

二是形成了平等竞争的舞台。公推公选将大家放到同一起跑线上,为应试者提供了同样的竞争机会,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解决了以往在选拔干部中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难以克服的问题。

三是较好地遏制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公推公选工作的规范程序,增加了干部选拔工作的透明度,充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任用原则,从而在制度上遏制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四是较好地调动广大干部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公推公选领导干部工作,使那些善于学习、知识面宽泛,有真才实学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同时也激发广大干部更加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个人修养,不断充实自我和完善自我。参与了这次公推公选的干部纷纷表示,“参与公推公选,让我们经受了一次很好的实践锻炼,经受了公开竞争的考验,亲历了民主氛围的熏陶,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

二、关于公推公选的适用范围、层次和次数

采用公推公选选拔领导干部,方向是正确的,必须坚持。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常规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办法,由于程序多、时间长、工作量大等特点,还不够适应,亟须在实践上加以不断地充实,从中探索出带规律性的路子,使之日臻完善起来。

一是要适度把握公推公选的范围。根据公推公选领导干部的自身特点,这种办法比较适用于选拔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如审计局、财政局、经贸委等专业性较强的单位和部门,这些单位和部门有其特定性,需要懂专业、懂技术的领导干部。通过公推公选,从经济社会发展、领导班子建设或者领导职位对专业业务能力的要求等实际出发,才能更好地促进领导班子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更好地领导和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同时通过公推公选这一方式,可在更大范围内发现人才、储备干部,为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和妇女干部奠定基础。

二要把握好公推公选的层次。从目前我州干部队伍实际情况看,公推公选应以副县级以下干部为主,重点是以单位和部门的副职为主。其理由:一是这几个层次与广大中、青年干部所处同一层次,易于吸引年轻干部的参与,激励他们的竞争向上意识,随时接受组织的选拔;二是这几个层次的干部需求量大、所需专业广泛,他们是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中坚力量,也是选拔任用各类高级干部的基础来源。把公推公选的重点放在这几个层次,既能解决领导干部入口狭窄问题,又能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结构,给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更加适合于领导干部成长的规律。把选拔的重点放在这几个层次的副职上,有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作为单位部门的正职,一般来说应具备“通才”,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宽阔的知识面和统揽全局的指挥协调能力。这些必备素质,不是一次公推公选就能检测出来的。特别是目前公推公选机制尚不完善,采用这种方式选拔正职很难选准。

三要把握好公推公选的次数。公推公选领导干部是一项十分严肃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其竞争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严密的考试、考核措施,牵涉干部管理部门精力较大。从这次公推公选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情况看,时间二个多月。鉴于这一实际,公推公选不宜搞的太频繁,应根据干部岗位的实际需要有计划的进行。

三、关于改进民主推荐方式

从公推公选的过程来看,“推荐什么样的人、谁来推荐、怎么推荐”,以及“选择什么样的人、谁来选择、怎么选择”,是整个公推公选的核心内容,也是在实践中必须认真回答、不断改进的问题。特别是在民主推荐阶段,能否真正把符合条件的人“推”进来,决定着整个公推公选工作的成败。我们通过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要准确提出公推公选职位的条件。组织者应该事先对公推公选职位的条件进行调查研究,按照德才兼备要求和干部“四化”方针,合理确立拟选职位的基本条件和能力要求。要求太高不符合拟选职位和干部队伍的实际,要求太低就会大幅度增加报名人数、提高民主推荐成本、“稀释”优秀人才票数、降低民主推荐效果。不同单位、不同职位的领导干部应该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和评价标准。

二是要合理划定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范围。应根据推荐对象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必要时民主推荐的范围可扩大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联系单位人员,防止出现“人情推”、“印象推”、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现象。如在公选单位产生推荐对象,民主推荐人员应以本单位为主,同时考虑相应的下属部门的同志参加;我州在公推公选州水务局总工程师过程中,考虑到水务局机关的干部人数较少,民主推荐人员扩大到局机关及基下属相关单位全体同志,从组织形式上较好地保证了民主推荐的质量。

三是要切实提高推荐人员的参与意识和民主能力。民主推荐一般会出现两种不合理的民主推荐结果:一种是推荐对象的敬业精神、工作能力一般,但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民主推荐的结果比较好;另一种是推荐对象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比较出色,但工作中忽视了或者没有过多的精力处理人际关系,民主推荐的结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是部分推荐人员对推荐对象的了解程度不够、对拟选职位的要求了解不够、参与民主推荐的责任和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也不够。这种情况下,组织者应想方设法提高推荐人员的推荐意识和民主能力,让每一位推荐人员都能够正确对待、独立思考、慎重选择,防止出现“凭感觉凭印象”的现象。我州在公推公选工作中,对拟选职位的条件特别是能力要求进行了细化,并通过**党建网站、电视、报纸、公示栏等多种形式,提前告知推荐人员,让大家有充足时间来进一步了解情况、更好地思考分析。同时,加强引导,让推荐人员从事关发展的高度,从事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也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把自己的真实意图表达出来,把“能干事、有本事”的领导干部“推荐”出来,为公推公选“更能干事、更有本事”的领导干部提供更大的选择范围。

四、关于科学划分公推公选的积分要素和积分办法

积分的高低决定了推荐人选排名的先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立积分要素和积分办法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公推公选的最终结果。我州在公推公选工作中,确立了笔试、调研、面试三个积分要素,并按照20%、30%和50%的比例最终得出综合积分,积分前二位的作为考察对象。从实际效果来看,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应当适当降低面试所占分值的比例。面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推荐人选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临场反应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应该充分加以关注。但这些能力对于长期在基层“摸爬滚打”的干部来说,由于活半径有限、锻炼机会相对较少,未必都有优势;特别是不能把干部的表达能力与实干能力划上等号。副县级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符合报考职位要求的重要能力,往往难以通过面试这一形式得到较好的体现。我州面试的分值比例目前达到50%,应有相当大的下降空间。

二是应当更好地提高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实际效果。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帮助参加民主推荐人员增加对所推荐人员的了解,所推荐人选要作简要演讲。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即:很多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往往是按照演讲的效果来对推荐人选进行排序,有些同志参加民主推荐之后说,“某某人的演讲最精彩,我选他为第一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民推荐的实际效果。另外,在本单位进行的民主测评,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单位工作,参加测评人员往往出于人情和面子,在测评内容上都划好,不能真实反映测评对象的表现,因此,组织者应对参加民主推荐和测评的人员进行专门辅导,引导他们在进行民主推荐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演讲的形式,更要注重演讲的内容,引导参加测评人员真实反映被测评者的表现,确保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实际效果。同时,这次公推公选的公推副县级领导干部中我们没有将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分数列入总分,以后如在开展此项工作,可以适当增加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在总分中的分值比例。

县级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政府主导的方向,把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努力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在基层三级网络的核心作用。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县级医院功能定位,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运行体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健全行业监管机制,维护公益性质、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发展。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改革目标

通过综合改革,建立体制合理、机制灵活、功能完善、效率较高的服务体系,使90%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预防在基层”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规划县域医疗资源。

在摸清行政区域内现有医疗资源总量和配置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原则,结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布局,针对行政区域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医疗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县域卫生规划要纳入本地“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公立医院所占份额,同时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充分发展空间。政府负责办好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并明确其相应的规模、人员编制和功能定位。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

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转诊,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县级医疗机构作为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和连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与农村基本医疗体系的重要枢纽,既要积极联系城市大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对口帮扶、危重病例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转移。又要按照“县镇医疗卫生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三)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补偿机制。

1、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在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收费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以2011年各医院药品加成收入为基数进行补偿,所需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分担,依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县人均财力低于4.5万元,比例分担为60%、30%、10%。

2、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管理。目录内药品必须通过县药品采购与结算管理中心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县级公立医院要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逐步实现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所需医用耗材在省级公开招标目录集中采购。

3、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根据省物价局、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实施意见”(陕价行发〔2012〕14号)精神,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原则,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政府出资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不含设备折旧的成本制定检查治疗价格,适当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其中,床位费上调幅度不得高于50%,诊查费上调不得高于40%,级别护理费和中医诊疗类中的治疗费上调幅度不得高于30%,手术费上调幅度不得高于10%。降低医用设备检查费和检验费等两类医疗服务价格,CT、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用设备检查费降幅不得低于20%,其他医用设备检查费和检验费降幅不得低于15%,使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价格调整要遵循总的医疗收费降低、患者负担减轻的原则,并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

4、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逐步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支付等医保付费方式,促进第三方控费机制形成。提高报销比例,实现费用即时结算,适时推行合疗基金市级统筹。城镇医保、合疗经办机构应为县级公立医院拨付必要的周转资金。

(四)落实政府保障责任

1、县政府是县级公立医院的举办者,应保障医院在岗职工基本工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的缴费,应由单位缴纳的部分由财政予以补助,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质。

2、政府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

3、对县级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按服务成本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支农、支边和支援乡镇、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无主病人救治费用经审核后按实际发生额补助。

4、政府对医院的历史债务统一打包剥离,由政府逐年偿还。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

(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建立县级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院长负责制。明确政府办医主体,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构,实行理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可由政府办医主体代表、医院职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专家学者及法律界人士等组成。参与医院重大决策、中层以上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院长承担管理责任,接受理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并按规定报理事会审批。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围绕新的医院管理结构,健全完善医院内部决策、运行管理、资产管理、医疗风险预警管理等制度。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逐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管理机制,增强县级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2、建立院长聘用制度。公立医院院长按干部管理权限选拔聘用,实行任期制,进行任期目标管理,组织部门探索建立公立医院院长公开聘用、任期期限、任职资格、任期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纪律约束机制,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落实院长管理自主权。副院长、职能部门内设机构负责人由院长在核定的岗位限额内提名,报理事会审核,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医院内部按有关政策规定可自主用人,按照岗位设置规定,合理设置高、中、初级专业岗位。

3、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拥有医院的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权限。院长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医院业务机构和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意见,报经卫生、人事部门同意,根据岗位设置聘用人员。院长按维护公益性的要求行使职权,确保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医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和标准,承担社会责任

4、控制医疗成本。通过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等方式,把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加强绩效考核,把控制医疗费用、医疗服务数量、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

(六)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1、核定人员编制。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以及省上制定的县级公立医院机构编制试行标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设置规模,报市政府审批。按照床位与人员1:1.5的比例核定人员编制,医生、护士等技术人员不低于编制总数的85%。其中,临床护士编制不少于每病床0.4人。实行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在编制规模和岗位类别范围内自主确定岗位。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合同管理,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未聘和非医务专业分流人员。

3、实行岗位绩效工作制度。将医务人员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数量、成本控制、病人满意度等考核结果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医院收支结余可拿出一定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医务人员收入逐年有所增加。

(七)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1、加快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步伐。根据县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需求,及时制定或修订公立医院建设计划。对业务用房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公立医院,可有计划地启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完善县域急救服务体系,发热门诊、肠道病门诊、产科、儿科、病理、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等重点专科建设。

2、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已有信息平台,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县级医院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与医保经办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逐步推行居民健康卡,有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

3、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针对地方主要疾病,积极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中医药进基层、进农村,为群众防病治病。加强县级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4、推行惠民便民措施。县级公立医院要优化医疗流程,延长门诊时间,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健全转诊预约和双向转诊制度;推广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护理责任制,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广泛使用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加大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控烟、公共卫生等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

(八)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高中级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县级医院长期工作。“十二五”期间,县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30%以上。县级公立医院引进高级职称和本科以上卫生技术人才不受人员编制限制。调整基层医务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增加高级职称技术人才比例。

2、建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新进县级公立医院的住院医师必须经过规范化培训。培训费用由省、市政府分担。

3、加强人员培训。实施县级骨干医师培训计划,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10人;积极鼓励县级公立医院医师参加省上组织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县政府支持公立医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医务人员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

4、推行县镇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和对口支援制度。积极开展县镇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继续做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如托管、派出管理团队等对县级有关医院进行对口支援。同时,严格执行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的规定,做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九)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1、加强行业监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等进行监管,强化对医院预算、收支、资产、成本等财务管理的监管,开展县级医院医药费用增长情况监测与管理。

2、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依据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考核和实时监控,结果与基金支付等挂钩。

3、加强价格监督管理。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联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诚信制度和医务人员考核档案。实施公正、透明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办法,加强社会监督。

四、实施步骤

3月底前召开动员会议,详细安排部署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并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县卫生、编办、人社、财政、物价、药监等部门制定下发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相关配套实施办法;4月底前,县卫生局提出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县经发局研究审定;县编办根据规划对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规划和人员床位编制进行核定,报县政府审批;5月底前,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省、市的要求,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管理机构的组建、方案制定、职能划分等工作;6月底前,县人社局要制定完成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和绩效考核管理改革方案。

五、加强领导

1、明确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政府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一定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协调建立相关机构,制定全面推进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和时限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2、分工协作。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关注民生的大事,牵扯面广,涉及部门多,各级政府、各部门一定要明确责任,发挥职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确保每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县经发局要协同卫生局研究制定县区域卫生规划和公立医院设置规划;

县编办要按照省上有关标准和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工作任务等,核批县级公立医院编制;

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要细化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切实抓好落实推进工作;

县财政局要制定全县取消药品加成补偿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县物价局要督促公立医院将CT、CR、彩超等大、中型检查项目费用适当下调,在省上规定范围内制定收费标准,并监管其他项目的收费;

县食品药品监督局要做好实施药品“三统一”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卫生局要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卫生系统开展的“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抗菌素专项治理”、“优质医院创建活动”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结合起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见到成效,实现目标。

县文化广电局负责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的宣传报道工作。

各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认真履行好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3、加强宣传。医改成员单位要加强信息交流沟通,加强新闻宣传,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要加强对广大医务人员的宣传动员,让他们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意义和重大机遇,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社会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改革、拥护改革、支持改革。

县级范文篇9

一、县级党校教学资源的含义、分类和特征

1、县级党校教学资源的含义。具有自然属性的物质财富称为资源。所谓县级党校教学资源,是指县级党校在实施党校教学过程中可调动、利用的物质财富。它包括三大要素:一是行为主体是县级党校;二是它的内容包括教与学以及实施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三是它的行为客体是指可以调动、利用的物质财富。

2、县级党校教学资源的分类。县级党校教学资源主要有四种:一是政策资源。主要指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和改善党校工作的有关政策、文件。中共中央于**年9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和**年6月作出的《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是指导新时期党校工作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必须认真研究并贯彻落实。二是教研资源。党校要建立一支与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教研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行政后勤队伍还有党校的图书资料和信息网络资源。三是培训资源。即党校培训对象的统称,在县级党校主要包括县直单位、乡镇科级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基层党员干部、科级后备干部以及其他干部。四是物质资源。即党校现有的土地、房产、教学设备的整合及党校以外可以调动、利用的物质财富。

3、县级党校教学资源的特征。一是综合性。县级党校的教学资源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是开放性。党校教学资源具有与外界的互通特征,许多资源虽不为党校所有,但能为党校所用。三是可开发性。党校应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求、寻找有利于党校教学的资源,增强党校的教学效果。

二、必须不断增强开发县级党校教学资源的紧迫性

1、全面开发党校教学资源是促使县级党校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当前,县级党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党校普遍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拮据。由于地方财政吃紧,财政拔付党校经费普遍不足,难以维持正常开支。二是教学资源贫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图书资料匮乏,难以开展正常教学科研活动,党校主体班次不能正常开展,有些县级党校甚至几年都未办主体班次。三是教学手段单一。一些县级党校教学还是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叠讲稿"的沿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方法,没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四是领导重视不够。少数县级党校校委班子不健全,干部到党校培训学习没有作为提拨任用干部的一项条件。

2、全面开发党校教学资源是县级党校履行历史使命的重要内容。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党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任务,党校作为轮训和培训党的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作为增强干部党性修养的熔炉,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努力培养造就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精神,高素质、复合型、创造型的干部队伍,要求全面开发党校教学资源,加大干部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道德素养。

3、全面开发县级党校教学资源是县级党校开创新局面的有效途径。县级党校普遍陷入困境,政治地位不高,经济待遇不优。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县级党校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要通过全面开发县级党校教学资源,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主动参与到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去,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创县级党校工作新局面为重点,全面开发县级党校教学资源

1、围绕全党工作大局,充分履行党校历史使命,开发和用好党校的政策资源。党校事业的发展历来是同党的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党校作为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和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作出应有贡献。县级党校要充分运用好《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确定的党校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提出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党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布局以及曾庆红同志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提出的"实事求是、与是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十六字要求等政策资源,及时提出本县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争取县委重视。县级党校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努力在增强党校教学和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在促进当地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应有作用。

2、围绕教学中心工作,推进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开发和丰富党校的教研资源。县级党校要按照"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行政后勤为保障"的格局,全面贯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新时期党校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新布局,提高教学质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体现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以研究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研改革。县级党校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教研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通过制定科研规划,组织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的集体攻关、开展科研信息及经验交流等形式,整体提高科研质量,拿出一批管用、解"渴"的精品力作和科研成果,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推进当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服务。三是坚持深化改革,促进教学和科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要推进县级党校教育规范化和制度化。定期开展办学质量和综合条件评估中强监督检查,完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要加强县级党校同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的合作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办学等形式,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开阔教研人员视野。要完善教学和科研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加快研究式教学步伐。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县级党校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中央党校远程教学C级站,将县级党校纳入全省乃至全国党校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统一开放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县级党校教学、科研手段的现代化。

县级范文篇10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创新;资源重组;人才管理

在国家“放管服”改革以及防雷减灾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四川省县级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长期以来气象科技服务能力与新形势下服务对象的需求存在差距,不能很好地适应政策变化之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导致气象科技服务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损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此,为了确保新时代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认真分析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提高服务效益,从而支撑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向好发展。

1气象科技服务现状分析

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简政放权改革的不断推进,富顺县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为重点,认真分析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深化气象科技服务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关键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在开拓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科技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防雷技术服务方面,充分运用气象部门优势,积极抢占防雷检测市场,进一步拓展防雷检测领域,同时抓住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供给部门企业,主动开展配套的防雷产品和工程技术服务,防雷常规检测和防雷工程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专业气象服务方面,始终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拓展专业气象服务新行业、新领域,实现了气象资料、气象预报等专业气象服务突破增长,并重点建设项目、能源、交通等领域形成长期合作机制;系留气球施放方面,严格规范部门内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积极寻求与多家大型广告商的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进一步稳定了市场份额。

2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

本文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现今四川省县级气象科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气象服务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没有特色,一般以公益服务取代专业服务,这对服务效益有很大影响;科技服务管理方法不健全,特别是在建设科技服务时,其管理办法明显落后,实体的管理方法还停止在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上,管理方法呆板,不够灵活,放权不够的现象一直存在,这直接影响了气象科技服务部门的独立性,并限制了其发展空间;实体气象科技的服务部门没有充分使用气象局特有的数据资源,例如防雷科技服务,有的与雷电气象联系密切的需要论证的大型项目、易燃易爆化工场所没有进行技术服务,整体集成实力跟不上气象部门的发展步伐,服务效果较差。

3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对策思考

3.1适应改革要求,完善产业管理体制

建立公司制度,推行国有资产实行合同化有偿使用,一方面可以对气象科技产业实体的国有资产实行授权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既可以保证公司法人经营独立权,又可以实行部门对公司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对气象科技产业项目进行清理,然后实行分类管理。对那些科技含量低、成本高、风险大的项目,可以放手让其走向市场;而对一些科技含量较高、成本相对稳定、在行业方面具有一定统领作用的效益稳定的项目,可以仍作为事业经营性收入来处理。

3.2重视资源重组,走集约化经营道路

按照项目实体化、实体企业化、企业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的原则,对目前气象部门已有的气象科技产业项目进行资源重组,方式既可以采取紧密型的,也可以采取松散型的,以一个优势项目作为骨干,组建产业实体。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产业项目提升层次和品质,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确保产业项目规模做大,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同时也便于统一宣传,从而在当地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气候效应,以达到品牌效应的目的。

3.3加强成本核算,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要建立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实体,就必须建立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本文以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气象部门的产业实体确实有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其中,成本核算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气象资源、人力资源成本,使用办公用房、库房、工作间、水电等方面的成本。因此,认真建立和完善实体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运行机制,对财务、成本、分配、奖励等实行有效监督,加强实体成本核算,对降低可用的资金量和税收十分必要。

3.4规范人才管理,提高从业人员技术能力

要使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还是在“人”。笔者以为,当前要坚持抓两手,两手抓。一方面要结合气象科技服务的特点和实际,将气象科技服务人才需求纳入人才战略规划,要抓好内部的人才挖掘培养,推动气象科技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出成果、出业绩,要为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晋升技术职称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大对新技术、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要在稳定现有内部队伍基础上按照有关政策聘用优秀社会人才,并及时办理配套的社会保险,从而解除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他们的服务积极性。

3.5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对县级气象台站来说,气象科技服务已成为推动气象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进一步优化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对产业工作的领导和支持特别重要。本文以为,首先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关键人才能否引进,一个项目能否上马,一种产业能否很快见到效益,与单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扶上马、送一程,这既是我们应做的工作,又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其次,单位领导要帮助产业实体优化产业发展项目。市场经济灵活多变,抓住了机遇,抓住了项目,就等于抓住了钱袋子。再次,要加强对产业实体的监督和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各产业实体负责人的廉洁自律教育,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廉政风险的重要性,要定期组织安排集中学习,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另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加强监管,预防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最后,要抓好气象科技服务实体的党组织建设。目前,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数较多,在产业实体中健全党组织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加强产业实体党组织建设,应该成为基层气象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和战斗堡垒作用,有效保障气象科技服务健康发展。

4结束语

四川省县级气象科技服务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环境中,必须要坚持以需求为牵引,遵循市场经济运作规则,必须要站位更高、眼界更宽,必须要以过硬的技术、细心周到的服务、超前的眼光赢得市场份额。目前,县级气象部门急需从完善气象科技服务管理体制、高度重视资源重组、切实加强成本核算、努力提高从业人员技术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让基层气象科技服务在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桂珍,尤明双.提升县级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2):104-106.

[2]李晖,李力,安彦吏.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路[J].科技与创新,2015,10(19):31-33.

[3]钟博,吴春英,蒋婷婷.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8(5):185-186.

[4]张恒翀.黑龙江省气象科技服务集约化发展研究与对策[J].黑龙江气象,2018,35(1):38-39.

[5]吕燕.新时期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J].理论与方法,2015,1(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