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税犯罪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5 10:39:00

涉税犯罪调研报告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局面。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企业纷纷走上经济舞台。多种经济成分搞活了生产和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个人私欲和本位主义,随着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针对新税制的犯罪活动随之滋生,除了传统的偷税抗税以外,又出现了不少新的犯罪形式。

一、涉税犯罪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市场经济意味着竞争,而竞争又关系着生产者优胜劣汰,生死存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市场竞争力的强化,一些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攫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极端个人主义、小集体主义和拜金主义腐朽思想的驱使下,置国家法律于不顾,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侵犯国家的利益。他们通过多种违法手段来偷、逃税款,以增强其竞争力,偷税、抗税、逃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可抵扣发票等危害税收征管行为是他们侵犯国家利益最容易得手的手段,这就是涉税犯罪活动严重的主要原因。如在某一案件中有262户企业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1326份,其中恶意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有229户企业,占总户数的87.40%;涉及的1326份发票中,恶意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149份,占涉票总数的86.65%。可以预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涉税犯罪的斗争将是税务机关旷日持久的任务。

(二)制度原因。建国以来,我国税收制度进行了五次重大改革,最近的一次改革是1994年,我国进行了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改革,这次改革对税制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还有不健全不合理的地方。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如财务制度对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的管理规定不完善,纳税人往往能够利用金融结算或管理上的漏洞,进行大量的现金交易和货币资金体外循环,使增值税税源失控,税基受到侵蚀;另外,现行财务制度对存货的管理,偏重于对存货的范围、计价等方面的监控,而在购入、领用和发出等环节的监控缺乏严密的规定,有的企业将货物未入库,而直接卖给买方或消费者,账务上如何操作,财务制度未做规定,这使得税务稽查部门在实施稽查时,无法从其账册中找到存货核算的有效原始凭证,也无法通过盘查库存来取证,这样客观上使企业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部分纳税人则利用这一漏洞,弄虚作假,甚至账外设账。

(三)征收主体原因。税收征管工作是一件政策性和法律性很高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而少数税务干部素质不高,特别是极少数税务干部经不起物质的诱惑,在税收执法活动中,存在着监督不力、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补代罚”、“以罚代刑”。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的另一个表现是执法不公。在现实执法活动中,一些执法者有意或无意中将纳税人分成三六九等,高低有别。使一些人成为不受税法约束的特殊公民,税给人一种“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印象。执法不公的消极作用,不仅破坏了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而且动摇了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由于危害税收征管罪属于行政犯罪,因此,许多纳税人甚至包括税务部门和司法部门对危害税收征管罪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从事危害征管犯罪者不是深恶痛绝,而往往施以同情之心。

(四)纳税主体原因。在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和现实因素的冲击,有一些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淡薄,对税法的遵从度不高,盲目追求利润,把“偷税”看成有能力、有本事的行为。还有少数人甚至认为,税务机关依法征税是对其私人财产及收入的一种额外剥夺,不合理;“权大于法”的地方保护主义,“偷税不谋私则不算犯法”的小集体观念以及“偷漏税可以减轻企业亏损”等一些错误观念仍在某种程度上误导少数纳税人千方百计地想偷税逃税。正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一些纳税人格外重视对切身利益的占有和追逐,认为生产经营者的第一目的就是利润。

二、涉税犯罪的主要方式

解剖全国及全省近几年的案件,发现当前涉税违法犯罪案件呈现出大要案件频发、团伙作案增多、作案手段更加隐蔽、作案周期明显缩短等特点。从作案手法来看,涉税犯罪的组织策划更加严密,开票、传递、受票一条龙,以有资金往来、虚假出入库记录取代了原来的无资金往来、无货物交易的虚开方式,增大了查处难度。主要表现方式如下。

(一)利用发票偷税的手段进行偷税

1、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偷税。随着各地打击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犯罪力度的不断加大,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情况。如犯罪分子采取通过招商引资的渠道进行虚假注册,并采取团伙作案的形式,利用伪造的海关完税凭证等抵扣进项税,然后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谋取非法利益。如某市在今年查处的案件中,发现某公司以3.5%-4%的手续费购入伪造的海关完税凭证并申请抵扣,再以6.5%-7%不等的手续费对外虚开增值税发票进行犯罪。此类犯罪一般采取团伙作案形式,内部分工明确、作案手段隐蔽、且往往短时间内疯狂作案后,迅速逃遁,案件查处难度很大,对稽查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

2、利用运输发票、废旧物资发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和自制票据等进行偷税。有的不法纳税企业人为地把货物销售额和运费分割开来,减小货物销售额,增大运输费用。有的将购进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差价款等开具运输发票,多抵进项税。有的通过注册虚假企业,大量虚开废旧物资发票、农副产品发票以骗抵进项税谋取非法利益。有的利用自制的“出库单”或内部收据替代货物销售发票,偷逃增值税。

(二)通过少列或不列收入的手段进行偷税

目前,存在比较普遍的仍然是企业采取实现收入不入帐、资金直接划转拨付等形式少列或不列收入进行偷税。

1、多行开户、隐瞒收入。有的企业在多个银行开户,同时使用,却只向税务机关提供其中的一个账户,通过未提供的账户将大量的实际收入隐瞒起来。为了避免检查时露出破绽,他们在进行账务处理时,既不留存根,也不留银行兑单,使税务稽查很难发现问题。有的企业将收到的价外费用等收入不入账,直接冲减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从而少列收入。

2、建立“账外账”偷税。账外偷税一般发生在销售环节,其具体表现为:收入不全额入账,只记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售价,不记价外收取的各项费用,甚至有意分解销售收入,转移部分销售款到账外;收入项目不全面反映,只记主营业务收入,不记其它业务收入,或只记主要产品收入,将副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残次品和下角料等收入转到账外;设置两套账甚至多套账,购销均不入账,形成账外经营。这样,企业就有了两本甚至多本账,一套真账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一套假账应付税务检查。这种情况主要在个体、私营企业主中大量存在。

(三)通过假联营、假合资、伪造企业性质获取税收优惠的手段进行偷税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假中外合资企业之名,骗取国家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二是企业采取联营或挂靠方式,利用联营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对专用发票缺乏监督,以联营企业名义销售产品,虚开发票。三是一些企业通过将自己伪造成福利企业、校办工厂、高新技术企业等形式,骗取国家的退税和减免税。

三、预防和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对策

涉税犯罪产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防范和治理涉税违法犯罪,也是一个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

1、从加强税法宣传入手,强化纳税意识。要加大力度宣传新《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加强税收法制宣传,强化纳税意识。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除了搞声势浩大的“税务宣传月”、发放宣传材料、广播电视广告咨询外,还应从基础抓起,把税法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通过发放税收教育教材,开展税收征文和税法影片巡映等形式,使税收教育渗透到各个阶层和领域,争取收到较好的税法宣传效应。

2、从提高人员素质入手,加强内部管理。税务干部代表国家行使职能,税务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否依法办事,直接影响着纳税人的纳税心理和纳税意识。在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强化管理,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中,需要一支熟悉财务会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懂得熟练操纵现代化技术装备的税务干部。当前,税务机关已经实行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从体制上实行了相互制约,还要在系统内部逐步实行税务干部家庭财产和收入申报制度、基层岗位轮换制度、征管监察制度、集体审批减免税制度等措施,堵塞犯罪漏洞。

3、从税源管理入手,深化精细化管理。实现税源管理精细化,从源头上预防涉税犯罪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税源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税源管理在某些方面存在诸多弱点和漏洞,出现对辖区内管户情况不清等现象,一些纳税人想方设法逃避税收监管,申报不实,造成了税收的流失。总局谢旭人局长指出:“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强化税源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收管理员要“看好管户,管好税源”,有效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税源监控体系,加强对税源的监控管理;要做好税收分析,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通过分析及时准确地发现税源管理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通过强化税源管理实现税源管理征精细化,从源头上杜绝纳税人偷税漏税动机,能有效达到预防涉税犯罪的目的。

4、从税制改革入手,切断涉税犯罪根源。应不失时机统一国内企业税制,尽早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就所得税而言,企业税负直接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但这三方面使得内外资企业之间全部不公平,一是税率不公平,虽然现行两法名义税率都是33%,但实际执行中考虑各方面优惠政策,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平均只有25%,外资企业所得税只有11%,使名义税率失去刚性,产生执法随意性,给偷逃税者留下可乘之机;二是优惠政策不公平,税收优惠政策是所有招商引资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选择,但现行两法对税收优惠规定使内外资企业显失公平;三是税前列支扣除标准不公平,现行两法在扣除标准的规定上“内紧外松”,使内资企业承担了比外资企业更沉重的税负。正因如此,内资企业税负较高,外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构成非公平竞争,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建立公正、统一、透明的市场规则,从根本上切断通过假联营、假合资进行偷税的渠道。

5、坚决纠正税收执法中的“有法不依”,“以罚代刑”的现象。现在发生了税务违法案件,主要存在“有法不依”,“以罚代刑”的现象。该处理的不处理,该罚款的不罚款,该移送的不移送。为有效地打击涉税犯罪,决不能以补税、罚款了事。修订后的刑法设专节规定了“危害税收征管罪”。比较全面系统地规定了各种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罪状、法定刑,为职能部门打击涉税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要对付日益增多的税收违法犯罪,必须加大对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打击力度,主要是严格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该判刑的一定要判刑,该重判的一定要重判。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才能有利于打击犯罪,预防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