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6-04 08:18:00

教育局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省社区教育研讨会,很有必要。今年江总书记的“*”讲话,总结了我们党八十来的奋斗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根据时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从这个角度看,大家研究和探讨社区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面向新世纪,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研究和思考。

一、适应我国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发展社区教育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九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全国进入小康社会,并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大步迈进,但同时也出现了重大变化,继“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省社区教育研讨会,很有必要。今年江总书记的“*”讲话,总结了我们党八十来的奋斗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根据时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从这个角度看,大家研究和探讨社区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面向新世纪,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研究和思考。

一、适应我国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发展社区教育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九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全国进入小康社会,并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大步迈进,但同时也出现了重大变化,继“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省社区教育研讨会,很有必要。今年江总书记的“*”讲话,总结了我们党八十来的奋斗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根据时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从这个角度看,大家研究和探讨社区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面向新世纪,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研究和思考。

一、适应我国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发展社区教育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九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全国进入小康社会,并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大步迈进,但同时也出现了重大变化,继“*”、“*”高速增长之后,我们从短缺经济很快转向结构性的过剩经济,由供小于求转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机制全面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经济开始战略性的调整。因此,我们的方针政策必须根据这个已经变化的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1*9年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有几个非常大的重要活动,中央连续召开了党的*届四中全会、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三个会充分表明中央面对跨世纪之初的挑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加快了战略调整。对我国的企业来说主要是面临着一种功能性的战略调整,中央在以国有企业的根本性转变为主要内容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在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要把技术创新的主体放到企业。企业的功能不仅是生产的中心,而且具有经营的功能、技术创新的功能。建设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企业承担技术创新的主体任务,同时也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社会基础。此外,1*9年中央又针对城市中小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发展需要,提出了建立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任务。再追溯到19*年中央召开的*届三中全会,总结我国2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基本经营模式,并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重要支撑。建立这两个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中小企业加快结构性与功能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区,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与时展的强烈召唤。在建立社区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教育决不能无动于衷,社区教育就是第一个必须研究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转型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逐步建立,必将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转型,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所不包的经济组织体系将出现分化和重新组合,社会组织就从原来经济组织体系中分离出来。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

第一个标志是城市化。城市建城的作用是在造市,城市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聚集,包括人的流动与集中。最近,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通过撤县改区扩大城区范围,撤乡并镇,调整城乡结构,在“*”期末我省整个乡镇数相比“九五”期末将减少一半。农村城市化的启动,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幅度向城镇转移,苏北地区在今后5年之内就要转移1*-2*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有意识地加快人口的流动,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高效率的城镇汇集,从而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运行效率,并推动城镇化的步伐,使自给自足乡村经济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标志。教育的服务功能,就是在这城市化进程中,帮助农民向市民转变,帮助农村摆脱封闭、落后的状态,走向文明、开放、发达的社区新生活。

第二个标志是社会化。社会化是在政府调控之下,改变原有的公民生活组织方式,对现有生产和生活资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建立起高效运行的社会生活组织体系。最明显的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原来不应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分离出来,使原来紧紧依赖企事业的单位人,转变成与社区紧密相连的具有真正意义的社区人。这种转变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社区人文环境,增强人们对社区归宿感。在社会化的转变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不再承担由市场和社会本身所应承担社会生活管理职能,而应当运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形式组织社区管理。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社区公民个人及社会团体的积极性,有组织地开展社会生活活动。

第三个标志是民主化。推进民主化是社会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九五”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公民直接参政、议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当好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比如在我们农村封闭程度相对较高的社区,在中央直接领导下,进行村级民主建设,让农民直接参与农村的政治生活。在企业内部实行政务公开,完善职工代表制度,企业管理进一步透明、公开,职工民主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并发挥其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社会政治经济民主化必将带来教育的民主化,并在推进教育机会均等、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以及为受教育者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第四个标志是多样化。我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达到了小康水平,有的地区人均GDP已达到3*0美元,初步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起来后,人们的社会生活要求就呈现多样化,社会生活管理就需要完善,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如住房制度的改革,从长期的实物分配变为货币分配后,我们确定一个基本标准,人们可以按不一样的要求自己选择购买。教育也是这样,政府从公正的角度保证公民接受基本义务教育权利,但人们还有获得更好教育质量和更高教育水平的要求,则可以通过举办民办学校来满足超标准的教育需求,但你自己则需要增加更多投入,国家通过财政供给与政策调节来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三)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促进了教育的自身改革

1、“以人为本”成为指导社区建设的重要思想

我省制定的“*”规划的指导思想,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富民放在第一位,是以往任何一个五年计划中所没有的,这既体现了江总书记“*”关于满足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也体现了在诸多发展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基本价值观。把富民放在第一位,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要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要求,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本质上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所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生活全面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管理成为政府组织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面向现代化的条件下,现代社区组织主要形式是建立学习型社区,形成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这一概念,首先,是从管理角度提出来的,传统的管理要领是控制,今天则不能简单地靠控制。我们在强调“以法治国”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时,江总书记又提出要“以德治国”,用社会的精神规范来引导人们,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相互协调,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我们不能只依靠强制的暴力来管理,当然没有强制手段是不行的,我们的管理思想也要改革,要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神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在原来传统控制的基础上,鼓励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使每一个人都能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创造力激发出来,那么社会的创新能力就不得了,所以,要以人为本。如何实现这一思想,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成为最有效途径。

2、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育形态的重大变化

我省于1*3年开展在*地区组织教育现代化试点工作,1*6年在“九五”规划中提出要把在*地区启动的教育现代化,按照不同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向全省分步推进。整个“九五”期间,江苏高举了教育现代化大旗,把一个初露现代化端倪的江苏教育带进21世纪,并提出了以农村乡镇社区为单位的乡镇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在“九五”期间*地区和苏中地区都有一定建设要求,淮北地区开展试点。现在我们这一方面已有很大的进展,但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本身内部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从原来面向少数人的选择性教育,逐步转变面向全体公民的普及性教育,“九五”期间江苏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教育普及程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6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两基”,2*0年又成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已不再是选择性的精英教育,正逐步向普及化方向迈进;二是从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逐步向终身教育过渡;三是教育的目的从过去主要是获取谋生手段正在向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四是教育本身形态从过去被动地接受式教育逐步向主动的探究式创新教育转变,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到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性学习,都说明教育自身正在向加快探究式、创新性教育方向发展。

3、建立学习型组织,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从综合的观点来看,社区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成人教育,应当是带有全局性影响的教育。首先,要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扩大学校的开放度。它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保障。要改革入学制度,建立回归教育制度,逐步实现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这样一个人生道路。现在高考取消年龄限制,这就是教育改革的重大步骤,职业学校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就是更加开放的教育。第二,实行弹性学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经济高涨时工作,在经济回落时学习,给学生学习有更大的自主权。第三,实行学分制,并在校际之间互认学分。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达成共识,只要学校办学在同一水平上,就可实行学分互认,这有利于就近入学,有利于人口流动,再加上远程的学分互认,则在更大跨度上,保证学生在流动中继续学业,而不至于因为人为的或地域分隔阻碍继续学习。第四,实现职前、职后教育沟通,实行多种证书教育制度,学生在一个职业学校或高等学校学习,学完几门课程,取得了相应的学分可以保留,几年后,又回来学习,原来的学分照样承认,这样就突破了原来学制管理体制,把职前与职后沟通起来,这是发展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二、努力实践“*”的重要思想,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实验

社区教育的开展没有现成经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实验中深化,在推广中拓宽,在创新中与时俱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在教育领域实践江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

(一)发展社区教育,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江总书记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提高广大劳动群众和全体人民的素质,是我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任务。因此,教育必须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到了中心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构建企业创新体系,形成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灵魂,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围绕建立企业创新体系,如何来建设社区服务体系,这是社区教育要研究的问题。企业创新表现在:其一,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这是企业内最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创新。其二,企业的销售环节,在市场发展变化中吸纳创新理念。其三,企业的内部研发中心,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技术,通过企业的技术储备获取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的主动权。其四,企业战略管理与科学决策,通过企业管理的扁平化,减少中间层次,提高管理决策对市场变化反应速度。对于大的企业要建立创新体系,自身可能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能力,但中小企业的自我完善能力较弱,就需要建立社区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帮助建立创新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建立创新体系服务。

2、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这既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需要,也社区教育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包括农村乡镇企业),它的发展依赖市场的需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增加了企业的危机感,有了竞争意识。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和优势,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就必须依靠教育,这给社区教育带来发展机遇和动力。企业教育要在多层面上进行研究:一是新工人的培养和在职职工们的岗位培训;二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三是高层经营决策者的研修。在多渠道、多形式、社会化地实施企业教育的过程中,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建设一个发达的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柱,它包括满足社区公民需求的教育,组织、利用、开发社区资源的教育与促进社区发展的的教育三种成分的合成。这是社会教育在社区里的实现方式。

3、社区教育要注重创业教育。现在的中等及中等以上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基地,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尽管它可能不全是高新技术产业,但同样也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展创业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改革课程,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开设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二是因地制宜地完善服务创业教育的措施,在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多一份创业精神。三是建设好创业基地,为学生的成长建立创业科技园。四是建立一个既具备组织管理者又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社区教育中心,适应企业创新体系的形成。

(二)发展社区教育,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当前的先进文化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四有新人”。社区教育的中心环节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1、建设社区文化教育基地,为社区提供智力支持。其一,社区和学校是双向互动的。建设好现有的学校,也是社区精神文明的标志。其二,因地制宜地建设好社区的中心学校,以此来组织和协调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社区成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教育服务。其三,调整现有学校的专业,培养社区文化专业的骨干人才和管理人才,适应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

2、开发社区文化资源,繁荣社区文化事业。教育要转变观念,要与社区生活紧密相连,把我们的教育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我们要整合学校内外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创作出源于社区历史和文化的文化产品,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优化社区校内外资源配置,形成社区标志性文化设施。学校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体育设施,职业学校形成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设施,社区内的博物馆、文化站、图书馆等,应当统筹起来对社会开放,面向广大群众发挥精神文明建设作用。以学校为依托加强反映社会生活的网站建设,也能够满足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和教育要求。同时,在政府的统筹下,学校的布局设计与社区的人文环境相结合,营造优美的社区人文景观,提高社区生活的高品味。

4、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文化产业发展。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社区的学校来参与文化市场建设,把充满科学精神,高尚品味的各种电子、音像等科技资料、文化资料输送到文化市场,传送到社区的成员手中,促进社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现在人民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了,提供人文旅游中介服务也很有市场,今年省教育厅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就组织了14*多名中小学生出国学习旅行,发展文化旅游前景广阔,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5、学校要积极参与组织健康有益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要改变学校的自我封闭的状况,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创建校园艺术节、文化节,用开放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影响社区文化活动,特别是以活动为纽带把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邻里文化都带动起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6、通过教科文的结合,实现兴教、创业、造物、美景、育人。第一,兴教就是兴社区教育,其本质是在社区里兴学习之风、文明之风。第二,创业就是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第三,造物就是生产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通过城市的雕塑、学校的布置等形成造物之美。第四,美景就是营造人文景观,美化生活。最后达到育人,提高人的素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教育是以整个社会的力量来育人。有形物质是城市之体,文化则是城市之魂。通过教科文的结合,促进文化的发展,就是建社区之体,美社区之魂。建设城市之体,使城市建设更具现代气息,更加美观,产生大量的文化景观,最后达到美化社区之魂。这个魂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先进文化的核心。社区教育的重大任务,应当自觉地体现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三)开展社区教育,拓展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各类成员的教育需求

江总书记提出,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教育的基本宗旨也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通过教育使人民真正获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从这一角度讲,要富民要强省,当前就要把社区教育重点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包括农民、下岗职工、老年群体、残疾人员等。此外,我们在抓先进生产力发展这个制高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农业这个弱势产业,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1、实施“*教育富民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人民教育人民办,但办好教育也要为人民。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在*期间,发挥教育的功能优势,着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即通过职业教育与成人文化技术培训促进5*万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农村致富带头人;推广1*0项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对2*万城镇下岗(失业)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再就业。围绕“*工程”实施,我们要在“九五”期间已建的50个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建50个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在“*”期间全省达到1*个。

2、推进社区教育实验,为富民强省服务。第一,在巩固普九加强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技术素养,通过创业教育培养适应市场的开拓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创业能力。第二,在普遍提高群众素质的基础上,加快培养培训农村致富骨干、带头人,特别是领导骨干、经营骨干、技术骨干,尤其是农村中经纪人的培养。第三,要建设现代产业化的示范基地,既是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培养基地,也是企业型经营实体。第四,积极参与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关键是要进入服务体系中的上层经营活动中,以自己培训服务,或者是以自己的技术服务、经营服务、信息服务来开拓工作领域。同时,通过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拉动城市化,教育部门要有这个意识,怎样利用学校的资源为社会服务。

“*教育富民工程”是教育、人事、劳动、科技、科协5个厅局共同商定的工程,要分解任务、逐步落实。教育在当前能够帮助农民增收,进一步体现了教育战略地位。办好教育为人民,应切实把这一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农民转移到城镇后,如何确保这些农民子女上学的实际问题,这是当地政府的责任,也是富民中切切实实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老年教育问题。各地搞好老年大学,从一般的科技教育到老年人的文化教育,到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健康教育——保健教育,解决中国走向老年社会的老年群体的社会需求。

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开拓社区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社区教育工作的认识

第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这样一种片面的发展观。人类在科技、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付出巨大的代价,无节制地开发自然,导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走向了对立冲突,促使人们在更高的层次,以更深的目光审视自身,认识到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首先是人自身的问题,实现人在学习化社会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实现持续化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最为重要和根本的问题。第二,要转变传统的生产观。过去的生产重视物的投入,忽视知识的投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而造成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下。从经济学的原理看,仅靠持续的物力投入只会造成边际效益逐步递减,只有知识的投入才能形成投入边际效益增大。因此,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对生产的贡献率。第三,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克服只重视普通教育、正规教育、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术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现象,坚持科学和现代的教育观。现代社会知识陈旧率加大,人们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享用终生,成人为转岗、提升和改善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学习需求,老年阶段面对着退休后的种种生活问题,这些客观因素都为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二)加强社区教育的领导,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和教育的合力

其一,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目标,通过行政手段,把社区教育转化为政府行为。其二,通过建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社区内的各种力量,建立经费保障等等,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形成社会行为。其三,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包括农村的乡规民约,以此来调动公民参与社区教育积极性,形成公民行为。其四,实现城乡的教育综合改革,形成教育行为。教育在强调“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同时,不能忘了“办好教育为人民”,教育要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让老百姓从教育中得到实惠,把教育办成给老百姓口袋里装钱的教育。

(三)狠抓工作落实

1、抓好规划工作。为全面贯彻国务院《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文件精神,从1*9年起我省启动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2*0年,苏州市已被列为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南京的鼓楼区和武进的湖塘镇,被列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1年南京市的玄武区、无锡的江阴市等18个单位,被列入到第二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1个部级实验区,20个省级实验区,60个市级实验区,同时还有实施社区教育活动并具有社区教育管理职能的各类社区学习中心2*多个。“*”期间,全省有90%的市、50%的县(市、区)、30%的乡镇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力争建立5*个社区教育中心。同时,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做好“*”教育富民工程目标任务分解工作,制定出劳务输出、农业科技骨干人员、下岗职工等培训计划以及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计划。“*”教育富民工程得到了省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厅今年教育八大工程之一,这是一项硬任务和指令性工作,是教育自觉地实现“*”的重要思想要求,是关心群众疾苦、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选择,各地务必高度重视,通过分解计划并逐步落实。

2、建立实体,形成网络。在社区政府的统筹下,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连接社区内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形成广泛的社区教育网络,把社区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3、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以专职管理人员为骨干、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社区教育队伍。从各地经验看,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专职结合的社区教育队伍。从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专任制,地方政府给编制,配备专人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第二种是委派制,像下派干部一样,从教育系统选派干部、教师,轮流到基层服务。第三采取聘请制,从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居委会委聘请兼职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第四采取自愿制,充分利用自愿者队伍,吸纳社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和社会各界的人员加入社区教育工作志愿者的队伍,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引导公民通过兼职来参与社区教育。

(四)突出重点,加强对实验工作的指导

首先,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期间要在已建50个农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新建50个省级乡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这是帮助弱势产业的重要途径,各地在实施教育富民工程中要特别给予关注。其次,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对经济还不太发达的地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内现有教育资源的力量,以职教中心为依托,加强对县级就业和劳务输出信息中心网站建设,通过与劳动部门合作,建立一个劳务输出中心,或在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立分站,为农民提供便捷、准确和全面的农业和劳务就业市场的信息服务,城市社区教育中心都要建立信息工作站,为社区成员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第三,开发区的教育和教育现代化项目。高水平的学校不可能到每个地方办分校,只有到网络上面学,通过远程手段把各校的课程拿过来。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发远程教育项目,打破时空分割,做到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社区教育中心可以在这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双向制的模式实验。企业中作为总经理和高级工程师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仍是第一线工人,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基层一线的技术人员之外,还要承担起培养高级工人的任务,努力提高工人队伍的素质。还有一个就是产学研结合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产业部门可以在高校内部独立建立基础研究机构和基础学院,高校也可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或帮助企业内部建立教育培训机构,促进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结成创业共同体,共同对新技术产品进行孵化,形成以发展生产力为轴心的产业、教学和科研的战略同盟关系。

同志们,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时代在发展,我们绝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走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走向创新教育,把江苏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推上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高速增长之后,我们从短缺经济很快转向结构性的过剩经济,由供小于求转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机制全面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经济开始战略性的调整。因此,我们的方针政策必须根据这个已经变化的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1*9年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有几个非常大的重要活动,中央连续召开了党的*届四中全会、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三个会充分表明中央面对跨世纪之初的挑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加快了战略调整。对我国的企业来说主要是面临着一种功能性的战略调整,中央在以国有企业的根本性转变为主要内容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在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要把技术创新的主体放到企业。企业的功能不仅是生产的中心,而且具有经营的功能、技术创新的功能。建设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企业承担技术创新的主体任务,同时也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社会基础。此外,1*9年中央又针对城市中小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发展需要,提出了建立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任务。再追溯到19*年中央召开的*届三中全会,总结我国2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基本经营模式,并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重要支撑。建立这两个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中小企业加快结构性与功能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区,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与时展的强烈召唤。在建立社区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教育决不能无动于衷,社区教育就是第一个必须研究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转型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逐步建立,必将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转型,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所不包的经济组织体系将出现分化和重新组合,社会组织就从原来经济组织体系中分离出来。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

第一个标志是城市化。城市建城的作用是在造市,城市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聚集,包括人的流动与集中。最近,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通过撤县改区扩大城区范围,撤乡并镇,调整城乡结构,在“*”期末我省整个乡镇数相比“九五”期末将减少一半。农村城市化的启动,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幅度向城镇转移,苏北地区在今后5年之内就要转移1*-2*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有意识地加快人口的流动,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高效率的城镇汇集,从而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运行效率,并推动城镇化的步伐,使自给自足乡村经济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标志。教育的服务功能,就是在这城市化进程中,帮助农民向市民转变,帮助农村摆脱封闭、落后的状态,走向文明、开放、发达的社区新生活。

第二个标志是社会化。社会化是在政府调控之下,改变原有的公民生活组织方式,对现有生产和生活资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建立起高效运行的社会生活组织体系。最明显的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原来不应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分离出来,使原来紧紧依赖企事业的单位人,转变成与社区紧密相连的具有真正意义的社区人。这种转变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社区人文环境,增强人们对社区归宿感。在社会化的转变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不再承担由市场和社会本身所应承担社会生活管理职能,而应当运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形式组织社区管理。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社区公民个人及社会团体的积极性,有组织地开展社会生活活动。

第三个标志是民主化。推进民主化是社会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九五”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公民直接参政、议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当好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比如在我们农村封闭程度相对较高的社区,在中央直接领导下,进行村级民主建设,让农民直接参与农村的政治生活。在企业内部实行政务公开,完善职工代表制度,企业管理进一步透明、公开,职工民主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并发挥其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社会政治经济民主化必将带来教育的民主化,并在推进教育机会均等、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以及为受教育者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第四个标志是多样化。我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达到了小康水平,有的地区人均GDP已达到3*0美元,初步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起来后,人们的社会生活要求就呈现多样化,社会生活管理就需要完善,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如住房制度的改革,从长期的实物分配变为货币分配后,我们确定一个基本标准,人们可以按不一样的要求自己选择购买。教育也是这样,政府从公正的角度保证公民接受基本义务教育权利,但人们还有获得更好教育质量和更高教育水平的要求,则可以通过举办民办学校来满足超标准的教育需求,但你自己则需要增加更多投入,国家通过财政供给与政策调节来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三)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促进了教育的自身改革

1、“以人为本”成为指导社区建设的重要思想

我省制定的“*”规划的指导思想,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富民放在第一位,是以往任何一个五年计划中所没有的,这既体现了江总书记“*”关于满足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也体现了在诸多发展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基本价值观。把富民放在第一位,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要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要求,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本质上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所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生活全面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管理成为政府组织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面向现代化的条件下,现代社区组织主要形式是建立学习型社区,形成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这一概念,首先,是从管理角度提出来的,传统的管理要领是控制,今天则不能简单地靠控制。我们在强调“以法治国”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时,江总书记又提出要“以德治国”,用社会的精神规范来引导人们,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相互协调,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我们不能只依靠强制的暴力来管理,当然没有强制手段是不行的,我们的管理思想也要改革,要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神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在原来传统控制的基础上,鼓励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使每一个人都能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创造力激发出来,那么社会的创新能力就不得了,所以,要以人为本。如何实现这一思想,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成为最有效途径。

2、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育形态的重大变化

我省于1*3年开展在*地区组织教育现代化试点工作,1*6年在“九五”规划中提出要把在*地区启动的教育现代化,按照不同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向全省分步推进。整个“九五”期间,江苏高举了教育现代化大旗,把一个初露现代化端倪的江苏教育带进21世纪,并提出了以农村乡镇社区为单位的乡镇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在“九五”期间*地区和苏中地区都有一定建设要求,淮北地区开展试点。现在我们这一方面已有很大的进展,但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本身内部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从原来面向少数人的选择性教育,逐步转变面向全体公民的普及性教育,“九五”期间江苏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教育普及程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6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两基”,2*0年又成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已不再是选择性的精英教育,正逐步向普及化方向迈进;二是从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逐步向终身教育过渡;三是教育的目的从过去主要是获取谋生手段正在向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四是教育本身形态从过去被动地接受式教育逐步向主动的探究式创新教育转变,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到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性学习,都说明教育自身正在向加快探究式、创新性教育方向发展。

3、建立学习型组织,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从综合的观点来看,社区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成人教育,应当是带有全局性影响的教育。首先,要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扩大学校的开放度。它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保障。要改革入学制度,建立回归教育制度,逐步实现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这样一个人生道路。现在高考取消年龄限制,这就是教育改革的重大步骤,职业学校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就是更加开放的教育。第二,实行弹性学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经济高涨时工作,在经济回落时学习,给学生学习有更大的自主权。第三,实行学分制,并在校际之间互认学分。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达成共识,只要学校办学在同一水平上,就可实行学分互认,这有利于就近入学,有利于人口流动,再加上远程的学分互认,则在更大跨度上,保证学生在流动中继续学业,而不至于因为人为的或地域分隔阻碍继续学习。第四,实现职前、职后教育沟通,实行多种证书教育制度,学生在一个职业学校或高等学校学习,学完几门课程,取得了相应的学分可以保留,几年后,又回来学习,原来的学分照样承认,这样就突破了原来学制管理体制,把职前与职后沟通起来,这是发展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二、努力实践“*”的重要思想,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实验

社区教育的开展没有现成经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实验中深化,在推广中拓宽,在创新中与时俱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在教育领域实践江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

(一)发展社区教育,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江总书记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提高广大劳动群众和全体人民的素质,是我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任务。因此,教育必须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到了中心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构建企业创新体系,形成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灵魂,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围绕建立企业创新体系,如何来建设社区服务体系,这是社区教育要研究的问题。企业创新表现在:其一,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这是企业内最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创新。其二,企业的销售环节,在市场发展变化中吸纳创新理念。其三,企业的内部研发中心,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技术,通过企业的技术储备获取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的主动权。其四,企业战略管理与科学决策,通过企业管理的扁平化,减少中间层次,提高管理决策对市场变化反应速度。对于大的企业要建立创新体系,自身可能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能力,但中小企业的自我完善能力较弱,就需要建立社区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帮助建立创新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建立创新体系服务。

2、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这既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需要,也社区教育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包括农村乡镇企业),它的发展依赖市场的需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增加了企业的危机感,有了竞争意识。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和优势,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就必须依靠教育,这给社区教育带来发展机遇和动力。企业教育要在多层面上进行研究:一是新工人的培养和在职职工们的岗位培训;二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三是高层经营决策者的研修。在多渠道、多形式、社会化地实施企业教育的过程中,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建设一个发达的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柱,它包括满足社区公民需求的教育,组织、利用、开发社区资源的教育与促进社区发展的的教育三种成分的合成。这是社会教育在社区里的实现方式。

3、社区教育要注重创业教育。现在的中等及中等以上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基地,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尽管它可能不全是高新技术产业,但同样也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展创业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改革课程,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开设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二是因地制宜地完善服务创业教育的措施,在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多一份创业精神。三是建设好创业基地,为学生的成长建立创业科技园。四是建立一个既具备组织管理者又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社区教育中心,适应企业创新体系的形成。

(二)发展社区教育,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当前的先进文化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四有新人”。社区教育的中心环节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1、建设社区文化教育基地,为社区提供智力支持。其一,社区和学校是双向互动的。建设好现有的学校,也是社区精神文明的标志。其二,因地制宜地建设好社区的中心学校,以此来组织和协调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社区成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教育服务。其三,调整现有学校的专业,培养社区文化专业的骨干人才和管理人才,适应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

2、开发社区文化资源,繁荣社区文化事业。教育要转变观念,要与社区生活紧密相连,把我们的教育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我们要整合学校内外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创作出源于社区历史和文化的文化产品,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优化社区校内外资源配置,形成社区标志性文化设施。学校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体育设施,职业学校形成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设施,社区内的博物馆、文化站、图书馆等,应当统筹起来对社会开放,面向广大群众发挥精神文明建设作用。以学校为依托加强反映社会生活的网站建设,也能够满足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和教育要求。同时,在政府的统筹下,学校的布局设计与社区的人文环境相结合,营造优美的社区人文景观,提高社区生活的高品味。

4、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文化产业发展。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社区的学校来参与文化市场建设,把充满科学精神,高尚品味的各种电子、音像等科技资料、文化资料输送到文化市场,传送到社区的成员手中,促进社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现在人民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了,提供人文旅游中介服务也很有市场,今年省教育厅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就组织了14*多名中小学生出国学习旅行,发展文化旅游前景广阔,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5、学校要积极参与组织健康有益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要改变学校的自我封闭的状况,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创建校园艺术节、文化节,用开放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影响社区文化活动,特别是以活动为纽带把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邻里文化都带动起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6、通过教科文的结合,实现兴教、创业、造物、美景、育人。第一,兴教就是兴社区教育,其本质是在社区里兴学习之风、文明之风。第二,创业就是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第三,造物就是生产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通过城市的雕塑、学校的布置等形成造物之美。第四,美景就是营造人文景观,美化生活。最后达到育人,提高人的素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教育是以整个社会的力量来育人。有形物质是城市之体,文化则是城市之魂。通过教科文的结合,促进文化的发展,就是建社区之体,美社区之魂。建设城市之体,使城市建设更具现代气息,更加美观,产生大量的文化景观,最后达到美化社区之魂。这个魂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先进文化的核心。社区教育的重大任务,应当自觉地体现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三)开展社区教育,拓展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各类成员的教育需求

江总书记提出,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教育的基本宗旨也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通过教育使人民真正获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从这一角度讲,要富民要强省,当前就要把社区教育重点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包括农民、下岗职工、老年群体、残疾人员等。此外,我们在抓先进生产力发展这个制高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农业这个弱势产业,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1、实施“*教育富民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人民教育人民办,但办好教育也要为人民。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在*期间,发挥教育的功能优势,着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即通过职业教育与成人文化技术培训促进5*万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农村致富带头人;推广1*0项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对2*万城镇下岗(失业)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再就业。围绕“*工程”实施,我们要在“九五”期间已建的50个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建50个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在“*”期间全省达到1*个。

2、推进社区教育实验,为富民强省服务。第一,在巩固普九加强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技术素养,通过创业教育培养适应市场的开拓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创业能力。第二,在普遍提高群众素质的基础上,加快培养培训农村致富骨干、带头人,特别是领导骨干、经营骨干、技术骨干,尤其是农村中经纪人的培养。第三,要建设现代产业化的示范基地,既是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培养基地,也是企业型经营实体。第四,积极参与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关键是要进入服务体系中的上层经营活动中,以自己培训服务,或者是以自己的技术服务、经营服务、信息服务来开拓工作领域。同时,通过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拉动城市化,教育部门要有这个意识,怎样利用学校的资源为社会服务。

“*教育富民工程”是教育、人事、劳动、科技、科协5个厅局共同商定的工程,要分解任务、逐步落实。教育在当前能够帮助农民增收,进一步体现了教育战略地位。办好教育为人民,应切实把这一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农民转移到城镇后,如何确保这些农民子女上学的实际问题,这是当地政府的责任,也是富民中切切实实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老年教育问题。各地搞好老年大学,从一般的科技教育到老年人的文化教育,到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健康教育——保健教育,解决中国走向老年社会的老年群体的社会需求。

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开拓社区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社区教育工作的认识

第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这样一种片面的发展观。人类在科技、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付出巨大的代价,无节制地开发自然,导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走向了对立冲突,促使人们在更高的层次,以更深的目光审视自身,认识到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首先是人自身的问题,实现人在学习化社会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实现持续化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最为重要和根本的问题。第二,要转变传统的生产观。过去的生产重视物的投入,忽视知识的投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而造成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下。从经济学的原理看,仅靠持续的物力投入只会造成边际效益逐步递减,只有知识的投入才能形成投入边际效益增大。因此,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对生产的贡献率。第三,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克服只重视普通教育、正规教育、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术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现象,坚持科学和现代的教育观。现代社会知识陈旧率加大,人们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享用终生,成人为转岗、提升和改善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学习需求,老年阶段面对着退休后的种种生活问题,这些客观因素都为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二)加强社区教育的领导,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和教育的合力

其一,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目标,通过行政手段,把社区教育转化为政府行为。其二,通过建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社区内的各种力量,建立经费保障等等,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形成社会行为。其三,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包括农村的乡规民约,以此来调动公民参与社区教育积极性,形成公民行为。其四,实现城乡的教育综合改革,形成教育行为。教育在强调“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同时,不能忘了“办好教育为人民”,教育要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让老百姓从教育中得到实惠,把教育办成给老百姓口袋里装钱的教育。

(三)狠抓工作落实

1、抓好规划工作。为全面贯彻国务院《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文件精神,从1*9年起我省启动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2*0年,苏州市已被列为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南京的鼓楼区和武进的湖塘镇,被列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1年南京市的玄武区、无锡的江阴市等18个单位,被列入到第二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1个部级实验区,20个省级实验区,60个市级实验区,同时还有实施社区教育活动并具有社区教育管理职能的各类社区学习中心2*多个。“*”期间,全省有90%的市、50%的县(市、区)、30%的乡镇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力争建立5*个社区教育中心。同时,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做好“*”教育富民工程目标任务分解工作,制定出劳务输出、农业科技骨干人员、下岗职工等培训计划以及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计划。“*”教育富民工程得到了省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厅今年教育八大工程之一,这是一项硬任务和指令性工作,是教育自觉地实现“*”的重要思想要求,是关心群众疾苦、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选择,各地务必高度重视,通过分解计划并逐步落实。

2、建立实体,形成网络。在社区政府的统筹下,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连接社区内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形成广泛的社区教育网络,把社区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3、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以专职管理人员为骨干、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社区教育队伍。从各地经验看,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专职结合的社区教育队伍。从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专任制,地方政府给编制,配备专人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第二种是委派制,像下派干部一样,从教育系统选派干部、教师,轮流到基层服务。第三采取聘请制,从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居委会委聘请兼职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第四采取自愿制,充分利用自愿者队伍,吸纳社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和社会各界的人员加入社区教育工作志愿者的队伍,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引导公民通过兼职来参与社区教育。

(四)突出重点,加强对实验工作的指导

首先,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期间要在已建50个农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新建50个省级乡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这是帮助弱势产业的重要途径,各地在实施教育富民工程中要特别给予关注。其次,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对经济还不太发达的地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内现有教育资源的力量,以职教中心为依托,加强对县级就业和劳务输出信息中心网站建设,通过与劳动部门合作,建立一个劳务输出中心,或在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立分站,为农民提供便捷、准确和全面的农业和劳务就业市场的信息服务,城市社区教育中心都要建立信息工作站,为社区成员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第三,开发区的教育和教育现代化项目。高水平的学校不可能到每个地方办分校,只有到网络上面学,通过远程手段把各校的课程拿过来。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发远程教育项目,打破时空分割,做到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社区教育中心可以在这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双向制的模式实验。企业中作为总经理和高级工程师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仍是第一线工人,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基层一线的技术人员之外,还要承担起培养高级工人的任务,努力提高工人队伍的素质。还有一个就是产学研结合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产业部门可以在高校内部独立建立基础研究机构和基础学院,高校也可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或帮助企业内部建立教育培训机构,促进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结成创业共同体,共同对新技术产品进行孵化,形成以发展生产力为轴心的产业、教学和科研的战略同盟关系。

同志们,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时代在发展,我们绝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走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走向创新教育,把江苏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推上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高速增长之后,我们从短缺经济很快转向结构性的过剩经济,由供小于求转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机制全面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经济开始战略性的调整。因此,我们的方针政策必须根据这个已经变化的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1*9年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有几个非常大的重要活动,中央连续召开了党的*届四中全会、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三个会充分表明中央面对跨世纪之初的挑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加快了战略调整。对我国的企业来说主要是面临着一种功能性的战略调整,中央在以国有企业的根本性转变为主要内容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在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要把技术创新的主体放到企业。企业的功能不仅是生产的中心,而且具有经营的功能、技术创新的功能。建设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企业承担技术创新的主体任务,同时也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社会基础。此外,1*9年中央又针对城市中小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发展需要,提出了建立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任务。再追溯到1*8年中央召开的*届三中全会,总结我国2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基本经营模式,并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重要支撑。建立这两个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中小企业加快结构性与功能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区,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与时展的强烈召唤。在建立社区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教育决不能无动于衷,社区教育就是第一个必须研究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转型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逐步建立,必将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转型,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所不包的经济组织体系将出现分化和重新组合,社会组织就从原来经济组织体系中分离出来。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

第一个标志是城市化。城市建城的作用是在造市,城市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聚集,包括人的流动与集中。最近,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通过撤县改区扩大城区范围,撤乡并镇,调整城乡结构,在“*”期末我省整个乡镇数相比“九五”期末将减少一半。农村城市化的启动,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幅度向城镇转移,苏北地区在今后5年之内就要转移1*-2*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有意识地加快人口的流动,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高效率的城镇汇集,从而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运行效率,并推动城镇化的步伐,使自给自足乡村经济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标志。教育的服务功能,就是在这城市化进程中,帮助农民向市民转变,帮助农村摆脱封闭、落后的状态,走向文明、开放、发达的社区新生活。

第二个标志是社会化。社会化是在政府调控之下,改变原有的公民生活组织方式,对现有生产和生活资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建立起高效运行的社会生活组织体系。最明显的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原来不应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分离出来,使原来紧紧依赖企事业的单位人,转变成与社区紧密相连的具有真正意义的社区人。这种转变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社区人文环境,增强人们对社区归宿感。在社会化的转变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不再承担由市场和社会本身所应承担社会生活管理职能,而应当运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形式组织社区管理。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社区公民个人及社会团体的积极性,有组织地开展社会生活活动。

第三个标志是民主化。推进民主化是社会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九五”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公民直接参政、议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当好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比如在我们农村封闭程度相对较高的社区,在中央直接领导下,进行村级民主建设,让农民直接参与农村的政治生活。在企业内部实行政务公开,完善职工代表制度,企业管理进一步透明、公开,职工民主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并发挥其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社会政治经济民主化必将带来教育的民主化,并在推进教育机会均等、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以及为受教育者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第四个标志是多样化。我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达到了小康水平,有的地区人均GDP已达到3*0美元,初步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起来后,人们的社会生活要求就呈现多样化,社会生活管理就需要完善,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如住房制度的改革,从长期的实物分配变为货币分配后,我们确定一个基本标准,人们可以按不一样的要求自己选择购买。教育也是这样,政府从公正的角度保证公民接受基本义务教育权利,但人们还有获得更好教育质量和更高教育水平的要求,则可以通过举办民办学校来满足超标准的教育需求,但你自己则需要增加更多投入,国家通过财政供给与政策调节来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三)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促进了教育的自身改革

1、“以人为本”成为指导社区建设的重要思想

我省制定的“*”规划的指导思想,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富民放在第一位,是以往任何一个五年计划中所没有的,这既体现了江总书记“*”关于满足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也体现了在诸多发展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基本价值观。把富民放在第一位,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要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要求,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本质上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所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生活全面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管理成为政府组织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面向现代化的条件下,现代社区组织主要形式是建立学习型社区,形成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这一概念,首先,是从管理角度提出来的,传统的管理要领是控制,今天则不能简单地靠控制。我们在强调“以法治国”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时,江总书记又提出要“以德治国”,用社会的精神规范来引导人们,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相互协调,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我们不能只依靠强制的暴力来管理,当然没有强制手段是不行的,我们的管理思想也要改革,要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神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在原来传统控制的基础上,鼓励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使每一个人都能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创造力激发出来,那么社会的创新能力就不得了,所以,要以人为本。如何实现这一思想,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成为最有效途径。

2、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育形态的重大变化

我省于1*3年开展在*地区组织教育现代化试点工作,1*6年在“九五”规划中提出要把在*地区启动的教育现代化,按照不同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向全省分步推进。整个“九五”期间,江苏高举了教育现代化大旗,把一个初露现代化端倪的江苏教育带进21世纪,并提出了以农村乡镇社区为单位的乡镇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在“九五”期间*地区和苏中地区都有一定建设要求,淮北地区开展试点。现在我们这一方面已有很大的进展,但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本身内部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从原来面向少数人的选择性教育,逐步转变面向全体公民的普及性教育,“九五”期间江苏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教育普及程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6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两基”,2*0年又成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已不再是选择性的精英教育,正逐步向普及化方向迈进;二是从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逐步向终身教育过渡;三是教育的目的从过去主要是获取谋生手段正在向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四是教育本身形态从过去被动地接受式教育逐步向主动的探究式创新教育转变,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到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性学习,都说明教育自身正在向加快探究式、创新性教育方向发展。

3、建立学习型组织,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从综合的观点来看,社区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成人教育,应当是带有全局性影响的教育。首先,要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扩大学校的开放度。它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保障。要改革入学制度,建立回归教育制度,逐步实现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这样一个人生道路。现在高考取消年龄限制,这就是教育改革的重大步骤,职业学校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就是更加开放的教育。第二,实行弹性学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经济高涨时工作,在经济回落时学习,给学生学习有更大的自主权。第三,实行学分制,并在校际之间互认学分。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达成共识,只要学校办学在同一水平上,就可实行学分互认,这有利于就近入学,有利于人口流动,再加上远程的学分互认,则在更大跨度上,保证学生在流动中继续学业,而不至于因为人为的或地域分隔阻碍继续学习。第四,实现职前、职后教育沟通,实行多种证书教育制度,学生在一个职业学校或高等学校学习,学完几门课程,取得了相应的学分可以保留,几年后,又回来学习,原来的学分照样承认,这样就突破了原来学制管理体制,把职前与职后沟通起来,这是发展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二、努力实践“*”的重要思想,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实验

社区教育的开展没有现成经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实验中深化,在推广中拓宽,在创新中与时俱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在教育领域实践江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

(一)发展社区教育,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江总书记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提高广大劳动群众和全体人民的素质,是我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任务。因此,教育必须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到了中心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构建企业创新体系,形成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灵魂,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围绕建立企业创新体系,如何来建设社区服务体系,这是社区教育要研究的问题。企业创新表现在:其一,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这是企业内最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创新。其二,企业的销售环节,在市场发展变化中吸纳创新理念。其三,企业的内部研发中心,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技术,通过企业的技术储备获取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的主动权。其四,企业战略管理与科学决策,通过企业管理的扁平化,减少中间层次,提高管理决策对市场变化反应速度。对于大的企业要建立创新体系,自身可能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能力,但中小企业的自我完善能力较弱,就需要建立社区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帮助建立创新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建立创新体系服务。

2、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这既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需要,也社区教育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包括农村乡镇企业),它的发展依赖市场的需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增加了企业的危机感,有了竞争意识。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和优势,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就必须依靠教育,这给社区教育带来发展机遇和动力。企业教育要在多层面上进行研究:一是新工人的培养和在职职工们的岗位培训;二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三是高层经营决策者的研修。在多渠道、多形式、社会化地实施企业教育的过程中,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建设一个发达的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柱,它包括满足社区公民需求的教育,组织、利用、开发社区资源的教育与促进社区发展的的教育三种成分的合成。这是社会教育在社区里的实现方式。

3、社区教育要注重创业教育。现在的中等及中等以上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基地,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尽管它可能不全是高新技术产业,但同样也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展创业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改革课程,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开设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二是因地制宜地完善服务创业教育的措施,在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多一份创业精神。三是建设好创业基地,为学生的成长建立创业科技园。四是建立一个既具备组织管理者又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社区教育中心,适应企业创新体系的形成。

(二)发展社区教育,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当前的先进文化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四有新人”。社区教育的中心环节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1、建设社区文化教育基地,为社区提供智力支持。其一,社区和学校是双向互动的。建设好现有的学校,也是社区精神文明的标志。其二,因地制宜地建设好社区的中心学校,以此来组织和协调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社区成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教育服务。其三,调整现有学校的专业,培养社区文化专业的骨干人才和管理人才,适应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

2、开发社区文化资源,繁荣社区文化事业。教育要转变观念,要与社区生活紧密相连,把我们的教育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我们要整合学校内外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创作出源于社区历史和文化的文化产品,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优化社区校内外资源配置,形成社区标志性文化设施。学校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体育设施,职业学校形成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设施,社区内的博物馆、文化站、图书馆等,应当统筹起来对社会开放,面向广大群众发挥精神文明建设作用。以学校为依托加强反映社会生活的网站建设,也能够满足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和教育要求。同时,在政府的统筹下,学校的布局设计与社区的人文环境相结合,营造优美的社区人文景观,提高社区生活的高品味。

4、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文化产业发展。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社区的学校来参与文化市场建设,把充满科学精神,高尚品味的各种电子、音像等科技资料、文化资料输送到文化市场,传送到社区的成员手中,促进社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现在人民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了,提供人文旅游中介服务也很有市场,今年省教育厅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就组织了14*多名中小学生出国学习旅行,发展文化旅游前景广阔,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5、学校要积极参与组织健康有益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要改变学校的自我封闭的状况,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创建校园艺术节、文化节,用开放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影响社区文化活动,特别是以活动为纽带把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邻里文化都带动起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6、通过教科文的结合,实现兴教、创业、造物、美景、育人。第一,兴教就是兴社区教育,其本质是在社区里兴学习之风、文明之风。第二,创业就是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第三,造物就是生产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通过城市的雕塑、学校的布置等形成造物之美。第四,美景就是营造人文景观,美化生活。最后达到育人,提高人的素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教育是以整个社会的力量来育人。有形物质是城市之体,文化则是城市之魂。通过教科文的结合,促进文化的发展,就是建社区之体,美社区之魂。建设城市之体,使城市建设更具现代气息,更加美观,产生大量的文化景观,最后达到美化社区之魂。这个魂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先进文化的核心。社区教育的重大任务,应当自觉地体现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三)开展社区教育,拓展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各类成员的教育需求

江总书记提出,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教育的基本宗旨也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通过教育使人民真正获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从这一角度讲,要富民要强省,当前就要把社区教育重点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包括农民、下岗职工、老年群体、残疾人员等。此外,我们在抓先进生产力发展这个制高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农业这个弱势产业,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1、实施“*教育富民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人民教育人民办,但办好教育也要为人民。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在*期间,发挥教育的功能优势,着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即通过职业教育与成人文化技术培训促进5*万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农村致富带头人;推广1*0项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对2*万城镇下岗(失业)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再就业。围绕“*工程”实施,我们要在“九五”期间已建的50个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建50个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在“*”期间全省达到1*个。

2、推进社区教育实验,为富民强省服务。第一,在巩固普九加强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技术素养,通过创业教育培养适应市场的开拓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创业能力。第二,在普遍提高群众素质的基础上,加快培养培训农村致富骨干、带头人,特别是领导骨干、经营骨干、技术骨干,尤其是农村中经纪人的培养。第三,要建设现代产业化的示范基地,既是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培养基地,也是企业型经营实体。第四,积极参与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关键是要进入服务体系中的上层经营活动中,以自己培训服务,或者是以自己的技术服务、经营服务、信息服务来开拓工作领域。同时,通过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拉动城市化,教育部门要有这个意识,怎样利用学校的资源为社会服务。

“*教育富民工程”是教育、人事、劳动、科技、科协5个厅局共同商定的工程,要分解任务、逐步落实。教育在当前能够帮助农民增收,进一步体现了教育战略地位。办好教育为人民,应切实把这一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农民转移到城镇后,如何确保这些农民子女上学的实际问题,这是当地政府的责任,也是富民中切切实实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老年教育问题。各地搞好老年大学,从一般的科技教育到老年人的文化教育,到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健康教育——保健教育,解决中国走向老年社会的老年群体的社会需求。

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开拓社区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社区教育工作的认识

第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这样一种片面的发展观。人类在科技、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付出巨大的代价,无节制地开发自然,导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走向了对立冲突,促使人们在更高的层次,以更深的目光审视自身,认识到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首先是人自身的问题,实现人在学习化社会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实现持续化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最为重要和根本的问题。第二,要转变传统的生产观。过去的生产重视物的投入,忽视知识的投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而造成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下。从经济学的原理看,仅靠持续的物力投入只会造成边际效益逐步递减,只有知识的投入才能形成投入边际效益增大。因此,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对生产的贡献率。第三,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克服只重视普通教育、正规教育、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术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现象,坚持科学和现代的教育观。现代社会知识陈旧率加大,人们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享用终生,成人为转岗、提升和改善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学习需求,老年阶段面对着退休后的种种生活问题,这些客观因素都为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二)加强社区教育的领导,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和教育的合力

其一,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目标,通过行政手段,把社区教育转化为政府行为。其二,通过建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社区内的各种力量,建立经费保障等等,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形成社会行为。其三,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包括农村的乡规民约,以此来调动公民参与社区教育积极性,形成公民行为。其四,实现城乡的教育综合改革,形成教育行为。教育在强调“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同时,不能忘了“办好教育为人民”,教育要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让老百姓从教育中得到实惠,把教育办成给老百姓口袋里装钱的教育。

(三)狠抓工作落实

1、抓好规划工作。为全面贯彻国务院《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文件精神,从1*9年起我省启动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2*0年,苏州市已被列为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南京的鼓楼区和武进的湖塘镇,被列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0*年南京市的玄武区、无锡的江阴市等18个单位,被列入到第二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1个部级实验区,20个省级实验区,60个市级实验区,同时还有实施社区教育活动并具有社区教育管理职能的各类社区学习中心2*多个。“*”期间,全省有90%的市、50%的县(市、区)、30%的乡镇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力争建立5*个社区教育中心。同时,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做好“*”教育富民工程目标任务分解工作,制定出劳务输出、农业科技骨干人员、下岗职工等培训计划以及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计划。“*”教育富民工程得到了省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厅今年教育八大工程之一,这是一项硬任务和指令性工作,是教育自觉地实现“*”的重要思想要求,是关心群众疾苦、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选择,各地务必高度重视,通过分解计划并逐步落实。

2、建立实体,形成网络。在社区政府的统筹下,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连接社区内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形成广泛的社区教育网络,把社区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3、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以专职管理人员为骨干、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社区教育队伍。从各地经验看,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专职结合的社区教育队伍。从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专任制,地方政府给编制,配备专人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第二种是委派制,像下派干部一样,从教育系统选派干部、教师,轮流到基层服务。第三采取聘请制,从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居委会委聘请兼职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第四采取自愿制,充分利用自愿者队伍,吸纳社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和社会各界的人员加入社区教育工作志愿者的队伍,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引导公民通过兼职来参与社区教育。

(四)突出重点,加强对实验工作的指导

首先,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期间要在已建50个农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新建50个省级乡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这是帮助弱势产业的重要途径,各地在实施教育富民工程中要特别给予关注。其次,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对经济还不太发达的地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内现有教育资源的力量,以职教中心为依托,加强对县级就业和劳务输出信息中心网站建设,通过与劳动部门合作,建立一个劳务输出中心,或在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立分站,为农民提供便捷、准确和全面的农业和劳务就业市场的信息服务,城市社区教育中心都要建立信息工作站,为社区成员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第三,开发区的教育和教育现代化项目。高水平的学校不可能到每个地方办分校,只有到网络上面学,通过远程手段把各校的课程拿过来。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发远程教育项目,打破时空分割,做到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社区教育中心可以在这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双向制的模式实验。企业中作为总经理和高级工程师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仍是第一线工人,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基层一线的技术人员之外,还要承担起培养高级工人的任务,努力提高工人队伍的素质。还有一个就是产学研结合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产业部门可以在高校内部独立建立基础研究机构和基础学院,高校也可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或帮助企业内部建立教育培训机构,促进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结成创业共同体,共同对新技术产品进行孵化,形成以发展生产力为轴心的产业、教学和科研的战略同盟关系。

同志们,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时代在发展,我们绝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走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走向创新教育,把江苏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推上一个新的历史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