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生活费补助意见2篇

时间:2022-08-28 03:36:50

教育局生活费补助意见2篇

第一篇

为认真做好我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财教[2008]7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补助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包括在学校住宿、在亲戚朋友家寄宿的和在社会上租房住宿的学生。优先资助孤儿、农村低保贫困家庭的寄宿学生、“三残”寄宿学生、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以及部分低收入家庭寄宿学生,尤其是低收入的三峡移民家庭的寄宿学生。

二、补助标准

(一)2012年春季学期,小学生每生每天补助3元,初中生(含特教)每生每天补助4元,按125天计算。

(二)2012年秋季学期,小学生每生每天补助3元,初中生(含特教)每生每天补助4元,按125天计算。

三、规范工作程序

(一)确定补助学生数。按上级下达补助经费和县财政预算安排的补助资金,根据镇情、民情和各校实际情况,确定全县各校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学生数(见附表)。

(二)公开补助信息。县教育局将补助的条件、各学校的补助学生名额,申请补助程序等进行公告,同时学校将本校的补助名额、补助条件对象分学期在校内公开。

(三)抓好环节落实。

(1)申请。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名额下达到学校后,各校立即组织人员根据规定的补助条件,认真摸排,确定对象,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填写申请报告、申请表格,申请表格要经所在的行政村(社区)盖章。

(2)评审。学校成立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组成人员为正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工会主席、教师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评审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担任评审组组长,对申请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家庭困难程度进行逐一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评审小组会议要有规范、完整的会议记录。

(3)公示。学校将拟补助的学生名单要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村、镇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公示可采用公示栏、墙报、广播等方式,公示内容包括受助学生的总数及名单、受助金额,同时公布县财政局、教育局设立的举报投诉电话。县财政局:;县教育局:

(4)上报。公示无异议后,学校要及时将受助学生名单、申请报告、受助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县教育局审核确定。县教育局进行汇总审核。

(5)申诉。学生本人或家长(监护人)在公示期间内,可就公示名单或本人家庭应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意见,向所在学校或县教育局提出申诉。

(四)做好发放工作。县教育局将受助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分类整理后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将资金直接打入享受补助学生家长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专用存折”。

(五)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学校要将学生的申请报告、受助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评审会议的会议记录等造册、归档保存,做到专人管理,保存三年。县教育局建立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学生档案,将分配文件、申请报告、受助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等分学校登记造册,保存三年。

四、加强组织领导,严肃工作纪律,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财政局负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的组织实施,学校也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要按照县统一部署,深入细致地做好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覆盖范围、补助对象界定等政策的落实和管理工作,确保应享受补助政策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全部纳入政策范围。

(二)严肃工作纪律。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生活费给予补助是一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学校要提高思想认识,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将补助资金用到最需要补助的贫困学生身上,不得因补助对象不准而引发矛盾,造成不稳定因素。县教育局、财政局将加强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的监督管理,全程跟踪,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虚报冒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专项资金等违反政策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并视其情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篇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南府办函〔2011〕76号)精神,为做好市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教育惠民工程我县工作任务,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以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为重要内容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充分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的关爱,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严格按照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后的基本标准和自治区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足额安排应由县级财政分担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及时将补助资金下拨到财务独立核算的农村中小学,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寄宿生的遴选、公示、生活费的发放工作,确保国家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三、工作内容

(一)补助对象。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的对象为在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要按照学生家庭困难程度进行资助,优先资助特殊教育学生、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子女、孤儿、低收入家庭子女和独生子女。

(二)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天补助3元,初中每生每天补助4元,学生每年在校天数按250天计算,即:初中寄宿生1000元/人·年;小学寄宿生750元/人·年。

(三)补助资金用途。补助经费专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在校期间的伙食费补助。

四、经费筹措

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自治区按5:5的比例分担,自治区承担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与县级财政按8:2的比例分担。

五、工作安排

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评选按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每学年评定一次。

4月份:广泛宣传中央、自治区、市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让学生、家长、教师充分了解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的有关政策精神,做好前期摸底调查工作,动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申请。

5—6月份: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附上有关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学校根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成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教师代表参加的评审小组,按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认定要求对申请补助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并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各校将拟推荐2011年春季学期享受项目资助的学生名单在学校公示5个工作日。自治区财政把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下达到市、县财政局、教育局,由县财政局、教育局将补助资金(含县级承担经费)拨付所属学校。由学校根据财政、教育部门核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名单和补助标准,以发放现金或转入学生银行储蓄卡(存折)的形式,及时将生活费发放到学生手中。

9月份:学校向学生宣传“为民办实事”教育惠民工程的政策,做好前期摸底调查工作,动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申请。

10—11月份:各校将拟推荐2011年秋季学期享受项目资助的学生名单在学校公示5个工作日。自治区财政把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下达到市、县财政局、教育局,由县财政局、教育局将补助资金(含县级承担经费)拨付到各学校。由学校根据财政、教育部门核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名单和补助标准,以发放现金或转入学生银行储蓄卡(存折)的形式,及时将生活费发放到学生手中。

12月份:12月10日前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发放工作。由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监察局等部门组织督查验收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总结上报县政府办督查科。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县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县教育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监察局等部门分管领导和各镇政府分管副镇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计划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教育局分管领导担任。

(二)明确责任,互相配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下进行,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教育部门负责指导各学校对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负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审核汇总,资助工作的督导检查,资助专项资金的管理,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县本级财政性专项资助资金,并加强资助资金的统筹、归集管理,检查和监督资助经费的落实、使用情况;民政部门负责核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做好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和家庭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核实工作;监察部门负责专项经费依法依规拨付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各镇政府负责督促本镇各学校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宣传工作,监督检查各学校资助资金发放情况。

(三)加强督查,统筹推进。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监察局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等方式,对项目完成情况实行跟踪督查,掌握好工作进度、资金到位、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并及时处理群众的投诉。对发现存在挪用、弄虚作假骗取补助生活费资金等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除追缴补助资金外,必须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加强管理,确保实效。各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生资助政策,认真做好项目对象前期摸底调查工作,保证助学资金安全,及时准确发放助学资金,将符合条件的学生全部纳入资助政策的范围,资助对象不能改变,范围不能缩小,标准不能降低,确保项目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