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品牌打造工作意见

时间:2022-06-11 10:36:00

教育局品牌打造工作意见

为了传承和发展特色学校建设第一个“五年”工作成果,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教育特色发展蓝图,全面打造区域优质教育品牌,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特色学校建设、打造优质教育品牌为目标,以加快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基础,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区域学校办学品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公平教育、优质教育以及更适合的特色教育。

二、工作目标

未来五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创建思路,将学校的特色项目做大做强,形成卓越的领域;将这一领域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融入教学与管理,带动学校的整体工作,实现特色学校层级递进的质性变革;大多数学生能形成体现学校特色办学思想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以及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学校目标。根据《区特色学校等级评估标准》,到2014年,全区中小学全部达到A级以上特色学校标准,50%的学校达到AA级标准,20%的学校达到AAA级标准。

教师目标。打造特色校长团队和特色教师群体。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特色办学思想、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名优校长,使部分校长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朝“教育家办学”的方向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的特色育人能力、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到2014年,评选200名区级“特色优秀教师”。

学生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确立“综合素质加特长”的特色育人目标,在整体发展、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潜能,彰显个性,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到2014年,学生全科合格率初中达到90%,小学达到95%,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质的提升,个性化、有特长、有气质的特色学生群体逐步涌现。

区域目标。构建资源共享、城乡一体的特色学校建设模式,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有效载体,全面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0年争创“全国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逐步树立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形象。

三、实施路径

确立特色教育思想。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对第一轮特色创建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提炼出明确的、与本校特色建设项目相吻合的特色办学思想。特色教育思想要“言之有物”,避免“假、大、空”,能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成为指导学校办学方向、形成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师生境界修养的精神之魂。

构建特色发展体系。各学校要加强对本校特色主题的系统研究,分析论证、理顺整合与学校特色选项息息相关、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各种教育要素,明确各种要素在特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抓住关键,提纲挈领,整体构建本校特色建设的发展体系,形成研究与创建合力。

制定特色创建规划。各学校要在认真、系统总结一轮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找准二轮创建工作的基础定位,继承拓展深化前五年的特色成果,解决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甚至误区,着眼学校未来发展,深入挖掘学校资源,以特色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特色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提炼和形成学校特色文化为目标,制订学校的第二轮特色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完善特色实施策略。各学校要以学生需求为基础,以提升内涵为重点,开展特色主题的系统性研究,充分挖掘特色;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课程开发为载体,全面承载、渗透和发展特色;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标,以提升教师特色育人水平为方向,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广泛传播特色;以过程管理为保障,以总结反思为手段,不断凝聚和提升特色,使特色创建工作科学有序地稳步推进。

总结特色建设成果。从区域、学校两个层面系统总结特色学校建设成果及经验,注重总结、提升、宣传和推广工作,提炼在特色创建过程中具有创新性、领先性、实效性和示范性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可学习、可借鉴、可操作和可应用的思想及模式,使特色学校的整体效益和办学优势不断彰显。

四、保障措施

加强宏观调控。成立由教育局、教研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通过出台政策、制订规划、调配师资、科研引领、特色培训、督导评估、表彰奖励、成果推广等措施,加强对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日常管理。指导委员会下设8个业务小组,履行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职能,全过程参与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报告”,监测各学校年度目标的达成情况,给予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适时、正确的引导。

建设特色团队。教育局将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考核细则》,加强对校长特色办学思想的专项培训,加大对校长特色办学能力的考核力度,提高广大校长特色办学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师资配置注重因校制宜,合理调配,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学校特色发展的现实需要,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全员培训要进一步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特色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学区内教师的交流要坚持有利于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着眼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发挥特色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各学校要有系统的、梯次的教师特色培训计划,与学校的特色办学目标相适应,与教师的个体专业成长相结合,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特色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科研引领。完善区、学区、学校三级教科研网络,健全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的教科研机制,实施“大课题引领,小课题研究”的教科研战略,营造“问题即课题,效果即成果”的教科研文化。区域层面将着重加强对特色主题的系统性研究,努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学校特色发展的普遍性难题,为新一轮特色创建工作提供宏观的决策服务和具体的专业指导。各学区、学校要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课题,以有效解决问题为目标,科学确立特色研究的主题,扎实开展以校为本的研究,用特色课题来引领特色实践,用教育科研来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创建工作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创新督导机制。健全以督导评价为引领、自我评价为基础的区、校两级督导评估网络,全面构建全区特色建设督导评估体系。一是完善等级评估机制。修订《区特色学校等级评估标准》,通过A级、AA级、AAA级特色学校等级评估、达标复查、升级认定等层级递进的系列评估制度,促进特色建设不断深化。二是加强过程管理。建立特色创建工作阶段总结、定期交流、成果推广及信息共享等制度;定期开展特色校本课程、特色课题研究、特色教师培养等专项交流研讨活动;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区特色创建工作总结大会,评选区级“特色优秀教师”。三是加大学区特色建设评估力度。完善“学区建设工作评估细则”,将特色创建纳入评估指标,构建城乡学校特色共创、共研、共享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扩张。四是深化学校制度改革。各学校要破旧立新,建立一整套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的制度体系;根据特色办学目标,建立一系列有利于特色创建的评价激励机制;基于师生的发展,制定特色教育目标的检测评价方案;加强部门之间的整合,凝聚学校特色发展的合力;定期自评特色建设目标的达成情况,保证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