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网点调整指导意见

时间:2022-01-03 09:55:00

教育网点调整指导意见

加强督查。中小学网点调整工作是当前我县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运作,四严明纪律。切实担负起学校网点调整的各项工作职责,确保中小学网点调整工作顺利推进。要建立目标责任制,纳入主要领导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内容。调整工作结束后,县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对网点调整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对调整力度大、实施效果好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乡镇要严肃进行行政问责。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城镇化进程的步伐,为优化我县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生源分布和流向的变化趋势,现就我县教育网点调整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方针,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校园校舍现状、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增设幼儿教育网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二、目标任务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中小学网点调整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调整中小学网点布局。减少学校数量,扩大校均规模,优化师资配置,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硬件建设达标准、师资队伍高水平、教育结构优化和用人机制健全、经费使用高效、办学效果高质量的目标。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使全县的中小学校由现在校均300人左右增加到校均700800人,县城中小学平均班额由现在80人降至50人左右。

三、调整原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坚持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调整过程中。结合实际,依法依规,防止出现新的上学难”问题。以改革创新、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思路推动中小学网点调整,为实现我县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坚持先易后难,二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群众的可接受程度。稳步推进的原则,采取分批过渡、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做法,做好群众工作,分地区、分阶段逐步调整,积极稳妥地做好布局调整工作。

从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和方便学生入学等方面出发。打破行政区域,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网点调整的乡镇行政区域内须根据区域内学生的分布及变化趋势、道路交通、办学质量、群众关注的问题等实际情况。按自然地域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调整。

通盘考虑拟撤并学校学生流向,四坚持调建结合、先建后撤的原则。网点调整过程中。对拟接收撤并学校学生的中小学,按照国家办学标准,规划建设好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用房,再撤并拟撤并学校。规划学校扩建坚持集约用地,充分利用存量用地,依法依规用地。

四、实施办法

分五年逐步实施。以在农村撤点并校、县城增设网点为重点,本轮网点调整时间从2011年—2015年。以乡镇为中心建设农村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走“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农村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县城集中”规模化办学路子,采取“撤、并、建、扩”等措施,通过实施县城学校的大改小”工程,即缩小县城学校班额,使其达到省定班额标准;农村学校的小改大”工程,即相对集中教育资源,扩大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对小学、初中学生总数在2000人以下的乡镇实行初中4年、小学5年学制。经过五年努力,2015年基本完成调整目标。具体实施办法为:

一高中设置

全县设2所重点高中:一中、二中一中、二中初、高中剥离1所职业高中:职高;3所普通高中:三中、李渡中学、前坊中学。

二初中设置

县五垦学校、县云桥中学、县星火学校初中部。农村地区原则上每个乡镇设1所初级中学不含已撤并的学校县城设初中5所:县初级中学现一中校园三中初中部。

三小学设置

1.县城地区。设9所小学:民和一小、二小实验学校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小煤库旁八小何家星火学校小学部。

人口多、地理面积大、交通条件不便利的乡镇可以视具体情况适当增设网点数。原则上总人口4万人以上乡镇可设2所完全小学,2.农村地区。每个乡镇原则上设1所寄宿制完全小学。4万人以下的乡镇设1所完全小学。交通不便利的行政村可以保留12年级教学点。

四九年一贯制学校设置。

农村小学、初中学生总数不足1200人的乡镇可将小学、初中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县城设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星火九年一贯制学校。

五学前教育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学前教育管理,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县城地区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同时引进社会资金兴建35所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办幼儿园,逐步淘汰规模小、办学条件较差的民办幼儿园。每个乡镇重点规划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五、工作措施

充分发挥网点调整的整体效益。一优化师资队伍。

网点调整学校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核实各学校教师编制数,为合理利用教师资源。按编制配备教师,清理“吃空饷”教师;实行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订校长、教师交流实施办法,促使学校师资力量的平衡,调动广大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做好撤并学校教职工安置工作,调整撤并学校的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统一调配。原则上集中到本乡镇完小任教。网点调整后教师编制有富余的学校,富余教师调入附近教师编制紧缺乡镇的学校;偏远农村保留的教学点,必须配备公办教师,保障其办学经费。寄宿制学校要配备适量的专职生活指导教师保育人员炊事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生活辅助人员。

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二全面加强学校管理。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意识。建立一支高效、团结、锐意进取的管理队伍,切实提高学校校长教育管理水平,全面规范中小学校管理,特别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和教学点的管理。寄宿制学校要强化常规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建立严格规范的制度并确保落在实处。要重点对学生的食宿、交通接送等环节明确管理要求,规范工作程序,细化工作责任。网点调整后,原则上高年级学生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就读,低年级年级学生就近入学。高年级学生原则上寄宿。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三加大校园建设力度。

许多学校面临生源增加、校舍不足、办学设施亟待补充等问题。因此,这次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调整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实际需求,保障资金投入,加大校园建设的力度,加大项目建设规划、立项的力度。集中五年的三税”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资金,重点建设县城新、扩建学校项目和农村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学校建设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校园文化的特色。抓好校舍安全工程,确保工程质量。乡镇政府要按有关规定规划好学校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

四加强调整学校资产管理。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网点调整后撤点学校的图书仪器、课桌椅等资产随生源转入新的学校。闲置校舍等不动产可优先用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农民文化技术教育、中小学实践基地等。确实无法利用的闲置校舍,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可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资产置换,通过作价转让、拍卖等方式进行资产盘活,所得资金全部用于生源流入学校的建设。

六、工作要求

也是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的必由之路。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中小学网点调整是县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大举措。成立县中小学网点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教育、财政、发改、监察、国土、住建、人事、编制、交通、交警等单位负责人及各乡镇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办公室主任由万晓岚同志兼任,具体负责全县教育网点调整工作的指导、督查等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把教育网点调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结合本乡镇实际,二密切协作、精心实施。各乡镇要按照县总体规划方案。具体制定中小学网点调整实施方案,如期完成本乡镇学校网点调整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抓好此项工作。

提高认识。中小学网点调整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三广泛宣传。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加大学校网点调整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通过广播、电视、墙报、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和政策要求,要积极召开乡村两级干部会,切实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消除不利因素,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学校网点调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中小学网点调整工作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