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施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作意见

时间:2022-04-13 11:06:00

大学实施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作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保障措施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育人为宗旨强化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为主线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以需求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意识,致力于构筑农业教育、科技、服务和新农村建设平台。工作要求,注重宣传引导,营造创业氛围、注重创业教育,培育创业苗子、注重资源整合,强化创业服务、注重优势,深化创业培训。保障措施,加强领导、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阵地建设、智力支撑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和鼓励我校师生主动投身**“两个先行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做出贡献。现就我校实施**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根据《福建省建设西岸经济区纲要》和《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纲要》的部署,牢牢把握西岸经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契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科技和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学校长期办学所传承的优良传统和深厚底蕴,坚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发挥我校学科和人才优势,突出我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试地位,继续凝聚各方优势资源,不断拓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平台,最广泛地引导和组织全校青年大学生投身到**新农村创业的广阔天地中,为**“两个先行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

按照省委**书记“根在福建、为在**、志在中华、路在脚下”的要求,以育人为宗旨强化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为主线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以需求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意识,致力于构筑两岸农业教育、科技、服务和**新农村建设平台,继续依托“6·18”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合作大学生创业培训圆梦工程”创业品牌,创新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模式和政策导向机制,紧密结合我校“八型”校园的创建,充分发挥农林专业在**新农村创业实践中“起步最快、风险最小、带动最广、见效最快、门槛最低、意愿最强”的独特优势,明确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着力培养一大批“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新农村创业人才,使我校大学生成为**新农村创业的先行者、农业创业合作交流的推动者、“五种品格”精神的实践者,成为践行“**建设,青年先行”的生动典范。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

(一)注重宣传引导,营造创业氛围

1、落实中央精神,积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十七大提出要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解决就业的一个重大方针,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各学院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深刻理解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大意义,积极营造自主创业、基层创业的良好校园氛围。

2、浓厚舆论氛围,明确**新农村创业使命。各学院和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强舆论宣传和思想引导,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廉洁教育,强化青年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热潮中,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为推进**新农村创业者工程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弘扬“五种品格”,强化**新农村创业意识。学校把长期办学历程中所形成的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开拓进取、勇于拼搏、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与**先行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业创新热潮历史大背景下勇于竞争、敢于争先、善于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凝炼出了具有福建农林大学特色的“五种品格”。各学院和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从推进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大局,大力弘扬以创业精神为核心的“五种品格”,将“五种品格”内化为青年学生到**新农村创业的精神动力,激励农林大学子投身**新农村的创业实践。

4、树立创业典型,激发**新农村创业热情。各学院和有关部门在推进**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建设中,要继续树立和挖掘校友创业典型,充分发挥典型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定期邀请优秀校友中的创业典型回校做报告,继续征集在创业实践和服务基层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校友先进事迹材料,汇编并出版《创业者智慧与拼搏》系列专辑等方式,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激发我校大学生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创业热情。

(二)注重创业教育,培育创业苗子

1、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坚持把就业创业教育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在组织编写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程、开设《创业指导》公共选修课的基础上,将创业就业课纳入必修课;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协会的作用,通过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增强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要积极鼓励专任教师尤其是毕业生导师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苗子,加强教育和培养,帮助他们到**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去建功立业。

2、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各学院和有关部门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课外科技和创新活动纳入培养方案;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大开放实验室的力度,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事业相结合,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组建创业教育团队。建立三支队伍,一是创业培训团队,负责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并具体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二是创业指导团队,以我校专业优势为依托,从校内外遴选创业经验丰富、专业精通的专家,组成一支专业的创业指导团队;三是策划咨询团队,聘请政策研究、创办企业相关的管理服务部门的专门人士,为参加**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实用的创业咨询、项目带动、智力支持。

4、构筑创业教育平台。精心组织和支持学生参与“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早发现、早培育、早使用有创业意愿和实践能力的创业苗子;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利用好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用于资助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及表彰在各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建立良好的训后辅导服务机制,为培训学员设立数据库,开展定期回访,为到**新农村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后续培训的机会,为**新农村建设继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人力支持。

(三)注重资源整合,强化创业服务

1、发挥办学优势,推动教研实践结合。根据**建设实际需求,进一步科学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充实创新教学内容;引导激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进课堂、进教材,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增强创新意识;坚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做为“推进**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的重要抓手,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社会实践开拓视野、检验知识、锻炼才干,真正做到以科研促教学,以实践检验教学、带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2、集聚平台优势,推进创业阵地建设。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将植物园(近500亩)、L楼(1258平方米)作为大学生服务**青年先行的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基地,促成一批创业团队或项目成功启动和实施。通过校友创业协会,争取有条件的校友提供一定的创业实训基地让有意愿参与“**新农村创业者工程”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开办**新农村创业网站,建立信息化平台,及时工商、金融、法律等企业经营所需的信息,宣传创办企业的基础知识及政策法规,开通专家咨询信箱,提供专业辅导和咨询服务等。开办**新农村创业论坛,以之为交流平台,开展**新农村创业政策研究,探讨、总结**新农村创业的经验与教训,邀请专家、政府部门主管、创业成功人士讲授企业文化、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企业管理知识,为大学生**新农村创业提供有力支持。

3、整合校友资源,推行创业典型带动。在校友总会下设立创业校友协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交流互动平台,发挥互帮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设立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创业者基金会,学校从校友基金会、校学生经费中筹措校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为应届毕业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担保。

4、争取社会支持,推广创业前沿模式。积极争取省人事厅、劳动社会保障厅、经贸委、团省委、扶贫办的支持与合作,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倾斜,推动**新农村创业者工程深入开展。争取引入YBC有关资助项目,为**新农村创业者提供创业启动金;与劳动保障厅共同商议为创业者筹措小额贷款担保金等,解决创业者的资金困难;与农业厅合作共同推进**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进程,丰富创业者的实践载体;与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合作,共建我国首个“两岸大学生创业园”,为我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场所和基地,为我校大学生所实施的创业项目给予税收和资金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政策性项目扶持。

(四)注重优势,深化创业培训

1、加强合作,吸收创业先进经验。台湾开展创业培训已有近40年的历程,汲取了世界先进的创业经验,具有遍布全民的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模式、创业经验均较为成熟。要积极引进台湾优质的创业资源,大力开展合作创业培训。

2、传承五缘优势,导入成功创业理念。发挥两岸“五缘”优势(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着重引进台湾优质的教育资源,导入成功的创业理念,借鉴成功的创业实例,通过两地语言相通、商贸联系密切,台商在福建地区投资创业基础坚实等有利因素,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

3、推进圆梦工程,深化创业教育培训。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创业对接活动,联系和组织两岸从事连锁加盟模式产业、创意产业、传统特色产业的企业,提供30至50个创业项目,与有意创业的同学进行对接,由理论培训、课程培训进入创业实战,先行先试,树立一批**新农村创业实践典型。

四、保障措施

学校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阵地建设、智力支撑等方面制定十大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毕业生到**新农村自主创业,为**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的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研究生处、对外联络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整体工作意见和方案,指导、协调和落实具体工作。

各学院成立以分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领导小组。要结合各专业的办学特点和学院的教学科研实际,积极对学生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全院师生积极参与,全面、深入加强**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建设。

各学院和机关各部门要加强宣传、广泛动员,明确职责分工,主动承担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顺利实施。

(二)政策支持

1、学校在评选优秀毕业生时,向到**新农村创业的毕业生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评选指标单列。

2、到**新农村创业的毕业生报考我校专业硕士和博士,给予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倾斜和照顾,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学校为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建立档案,每年派专人走访,跟踪了解他们在农村生活、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在项目、技术咨询等方面提供帮助。

(三)资金扶持

1、到**新农村创业的毕业生已获得校内贷学金的,免除在校期间的全部贷学金。

2、设立“**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创业担保基金。学校从校友基金会、校学生经费等筹措校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为应届毕业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担保。

3、设立“**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专项基金。学校向每一位到**新农村创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发放创业补助费2000元。

4、定期评选福建农林大学“十大**新农村创业之星”,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四)阵地建设

1、建设“**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实训孵化基地,将校植物园、L楼作为大学生**新农村创业先行的实训孵化基地,促成一批创业团队或项目成功。

2、成立校友创业协会。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充分挖掘校友资源,通过创业成功的老校友帮扶、支持、带动创业的新校友,发挥传帮带作用,形成良好的互动、传承的氛围。

(四)智力支撑

1、将《创业就业》课程纳入必修课,计算学分。深入挖掘校内外资源,根据毕业生所学专业、创业意向和生源地特点,明确项目,明确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食用菌、花卉、茶叶、农作物、经济动物等实用技术培训和基地现场观摩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成立“**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专家服务团。从校内外遴选100名造诣较深、社会联系广、经验丰富、敬业奉献的专家组成服务团,为面向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实用的技术咨询、项目带动、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