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改革发展实施意见

时间:2022-11-02 04:18:00

农村卫生改革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镇、乡,县府各部门,县属各厂矿、中学:

农村卫生是卫生工作的重点和优先发展领域,是保障农民健康,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9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改办、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关于**市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1]129号)精神,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具有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功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推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使全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根据我县农村实际,现就全县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继续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在全县农村继续推进和深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和发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事业,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坚持实行政府组织、部门协调、全社会和群众参与的原则,把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作为考核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农村小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卫生街镇乡、村、社评价体系建设一同组织实施,把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推向深入。要进一步稳定和充实各级初级卫生保健组织机构,落实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履行工作职责。要按照国家和**市新时期初级卫生保健规划要求,制定县域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改水改厕等工作,并进行指标量化和跟踪评价;抓好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积极推进“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普及医药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

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实现由办卫生到管卫生的转变,加大对农村卫生的宏观调控力度,依法行使管理和监督的职责,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实行全行业管理。要尽快制定和认真执行全县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卫生规划,合理调控、布局农村卫生机构,加强农村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医疗卫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制定服务规范,完善规章制度,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坚决取缔非法行医,整顿和规范农村卫生服务市场。继续抓好医疗机构撤并改革工作,理顺关系,规范运作,强化管理,认真解决好中心卫生院与所属门诊部的债权债务、人事、分配及退休人员待遇等问题,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农村卫生机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是以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为主并适当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的非营利性卫生机构。在坚持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性质和基本职能不变的条件下,推行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权制度改革。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由政府和集体投资举办,允许城市医疗机构、社会资本和单位职工采取集资入股方式进行农村卫生机构所有制改革。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所有制改革中必须有效保证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实行集体举办,村医联办或个人承办。街镇乡、村卫生机构不论采取哪种形式举办,都必须确保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爱国卫生等工作任务的完成。

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其人事、经费、业务等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街镇乡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由县卫生行政部门提名和考察,在征求街镇乡党政意见后行文聘任。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跨街镇乡调动经核定编制后,由县卫生行政部门行文。县内外调动和进入中心卫生院以上卫生单位由县卫生行政部门报机构编制、人事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各街镇乡要加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积极支持和配合县卫生行政部门抓好本街镇乡的卫生工作。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认真贯彻执行《大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足县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足府发[1999]55号)精神,积极推行和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强化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指导与监督作用,提高乡村卫生组织的综合服务能力。“十五”期间全县街镇乡卫生组织必须实行乡村一体化卫生服务管理。

三、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要不断优化县、街镇乡、村卫生室资源配置,调整农村卫生的结构和布局,建立符合农村实际,能满足农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强街镇乡卫生院规范化建设管理,按照《**市乡镇卫生院规范建设标准》和《**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要求,将街镇乡卫生院建成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并重,提供社区性、综合性、便捷性、连续性服务的农村卫生枢纽,条件成熟的卫生院可逐步转向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力争全县60%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规范化建设目标,建成15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明确职能,突出服务重点,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街镇乡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顾全大局,逐步进行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鼓励县、街镇乡、村卫生机构开展纵向业务技术合作,实行联合或合作经营,提高效益。要深入开展医疗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责任追偿制度,试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化解和转移医疗责任风险。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中,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提高中医药服务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比重。

县级卫生机构要贯彻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履行农村卫生技术指导的职责,切实改善医疗卫生环境,转变服务观念和态度,解决看病贵、就医难的问题。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WTO后卫生服务市场逐步开放的有利时机,努力发展卫生事业。要发挥培训农村卫生人才的中心作用,加快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县级预防保健机构要把预防保健工作深入到村、社,到农户,加强对街镇乡、村防保工作的检查和督导,提高效率和质量;县级医疗机构要承担街镇乡、村卫生机构的转诊任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的诊治;县卫生监督所和县疾病控制中心,要认真执行卫生部《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和《全国疾病控制中心工作规范》,明确职责任务,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执法程序,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在全县逐步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全县医疗市场秩序,保障全县人民的就医用药安全。逐步推行向街镇乡派驻或委托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制度,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和卫生机构的监督。

县级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利用城镇卫生的资源优势,做好对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助扶持工作。以3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要通过人才培训,设备支持,资金扶持,管理带动等方式,定点帮扶2个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出困境。

要继续抓好农村防保体制改革,加强街镇乡防保组的建设和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坚持预防保健工作与临床医疗服务相结合,确保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除中心卫生院外,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向综合医疗模式发展。

要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工作职责和任务,使之能够为农民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经济的常见病诊疗服务,并承担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任务,严禁超执业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和异地行医。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地不设村卫生室,条件成熟的卫生室可逐步转向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大力推进街镇乡卫生院改革

要加强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按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县内外招聘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具有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优秀人才担任街镇乡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适当提高其待遇。也可采取下派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卫生院干部队伍建设。政府举办的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的院长(主任)负责制、院长(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调离任审计制,对不称职的街镇乡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予以解聘。

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权责明晰、民主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医疗服务和财务管理,进行成本效益核算,降低运营成本。实行院务公开,规范医疗行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价廉的卫生服务。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根据街镇乡卫生院的性质、任务定编定岗,实行全员聘用制,做到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对富余人员和学历专业技术职称达不到准入条件的人员进行转岗分流。要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严格内部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使个人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

五、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

县卫生局要着手建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体系。要制定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计划,加强街镇乡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年前完成街镇乡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培训工作。2005年前力争80%的在岗基层医生接受全科医学知识培训。从**年起,街镇乡卫生院中具有高中(含高中)以上学历的医生须在3年内达到执业医师资格,高中以下学历的医生须在5年内达到执业医师资格。近10年内为每个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2—3名业务技术骨干。要加强现有乡村医生的学历教育,2010年前,100%以上的乡村医生达到医学中专及其以上学历。40%乡村医生达到医学大专及其以上学历,90%以上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在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中,要加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按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优惠政策招聘医德医风好,业务技术过硬,富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具有大专学历或有一技之长的卫生人员到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解决街镇乡卫生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对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计划的进行清退。从现在起,非卫生技术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要严格执行县属医疗机构医生在晋升中级和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农村卫生机构服务累计满一年的制度,凡取得医师以上职称、工作5年以上的县属医疗卫生单位人员,应分期分批下派到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锻炼和指导业务工作,帮助基层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六、不断完善农村卫生经济政策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卫生补助的重点要向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领域倾斜。由财政对政府举办的街镇乡医疗卫生机构,其经费给予定额和定项补助。定额补助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助。定项补助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费用。定额补助和定项补助的标准按照县财政局、卫生局、计经委《大足县卫生事业补助政策实施办法》(足财社[2001]143号)的要求,由县财政予以安排,逐步兑现。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和动员社会各方集资,创办股份合作制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增加积累,其收支节余部分的60%必须用于卫生事业的发展。

村级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承担的预防保健任务,应根据其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给予补助,补助经费纳入街镇乡财政预算,以确保农村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落到实处。

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其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县物价主管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价格的监督。农村卫生机构的税收政策,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医疗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0]4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向农村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乱收费。

七、加强农村药品供应与使用的管理

要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方便农民购药。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药监、物价等部门,积极推行农村卫生机构集中招标采购药品,统一配送到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由街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乡村医生统一代购药品。

要严格农村药品机构和经营人员准入制,加强对农村药品经营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交易和制售假劣药品的行为,保障农民用药安全。严肃查处药品经营者从事诊疗活动和超范围经营行为。

县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乡村卫生工作职责制定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规范用药行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个体诊所可经销由县卫生、药品监管部门审定的常用和急救用药外,不得从事药品购销活动。

八、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和引导,支持实行计划免疫、母婴保健保偿制、合作医疗、社区家庭合同保健、医疗保险等形式的农民保障办法,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状况的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把农民健康保障纳入全社会保障总体规划。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自我保障意识和互助共济精神,帮助农民抵御疾病风险,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

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初级的医疗保险,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把农村合作医疗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小康建设指标,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要按照自愿量力、因地制宜、民办公助原则,继续完善与发展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筹资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补助。合作医疗经费要坚持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经费使用透明度。农民交纳的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属于农民个人消费性支出,不属于增加农民负担,其筹资水平可根据各地经济水平确定,但最低标准不低于10元/人·年,除市级以上财政补助外,县、街镇乡应按实际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分别给予不低于2.5元/人·年的补助金,有条件的村社也应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合作医疗,以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同时,要探索新的财税体制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办法和标准,为推进合作医疗工作提供经验。要积极探索农村合作医疗形式,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逐步提高风险共济能力,缓解农民大病风险和因病致贫。力争2010年全县大多数街镇乡基本实现不同形式的合作医疗,其保障水平、社会化程度、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要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按照《**市扶贫开发五年规划》的要求,把卫生扶贫作为政府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扶贫工作计划,在符合国家扶贫资金投向的前提下,争取市和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妇幼卫生、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和改善农村饮水条件。

九、加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工作,是关系到农民健康、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高度重视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工作。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街镇乡每年要专题研究部署农村卫生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定期检查督促,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抓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工作,努力开创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