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部门改革工作打算

时间:2022-01-12 08:46:00

财税部门改革工作打算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和政策性减收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紧紧围绕赶超发展主战略和“主攻两区”发展思路不动摇,积极培植财源,深挖增收潜力,狠抓收入征管,保持了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同时,优化调整支出结构,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推进财政改革,提升效能,确保了财政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主要体现在:

1、收入快速增长,质量提升。一是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4.01亿元,增长45.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5.43亿元,增幅55.7%;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列全省第三。在去年增幅全省第一的基础上仍保持了快速增长。二是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市税收收入完成60.5亿元,同比增长50.5%,增速列全省第一。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1.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工业园区实现税收18亿元,是2006年创园之初的5倍。

2、县(区)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县(区)财政总收入完成60.1亿元,同比增长48.2%,比全省县级总收入平均增幅高出11个百分点。有8个县(区)财政收入增幅超40%,其中,东乡、广昌、资溪增幅达64.7%、61.9%和52.5%。从收入总量看,东乡县跨入10亿元县行列,临川区达到9亿元,6个县(区)超5亿元。与2005年相比,我市县(区)财政总收入在全省排位平均前进17.5位,最快的广昌县前进37位,排名全省80位以后的县从7个减少到3个。

3、“财源蛋糕”做大,后劲增强。2010年,全市财政部门多方筹措资金,及时兑现优惠政策措施,有效增加财源建设投入,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园区发展和项目建设,增强了财政发展后劲。全市财政预算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达6.9亿元,比上年增加3.4亿元,增长97%;全市共争取上级各项转移支付资金85亿多元,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37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拨付投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劳动力培训等资金16亿多元,为109户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障费1568万元;市本级投入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资金15亿多元,通过财政担保中心和国资担保中心提供融资担保贷款2.85亿元,为本级企业减税5000多万元。

4、支出结构优化,保障有力。各级财政部门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同时,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010年,全市财政拨付公共财政政策资金8.4亿元,新增2.6亿元,增长44.8%;2010年用于教育、农林水、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支出83.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9.8%,新增19.3亿元,同比增长30%。

5、干部素质提升,作风改善。干部队伍素质是做好我市财政工作的重要因素,我市财政部门开展了“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活动,财政自身建设成效显著,机关作风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操作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市财政局先后荣获省文明单位和市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各项奖励48项次,各县(区)财政局也获得各级各类多项奖励。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总量较小。收入在全省排位仍靠后,人均水平差距较大。二是收入质量偏低。“两个比重”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个和2.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税收仅占税收收入的18%。三是收支矛盾尖锐。保民生、保运转、保工资和支持项目建设资金压力巨大。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赶超发展、提速进位、争创一流”的总体目标,奋力开创我市财政工作的新局面。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十二五”期间,我市财政总收入要实现年均增长25%,到2015年达到226亿元。按照这一目标,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计划初步确定为确保96.22亿元,增长30%;力争超百亿,增长35.1%。全市财政部门要切实按照“赶超发展、提速进位、争创一流”总体目标,紧紧围绕“两抓、两化、两转变”总体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家战略,融入海西经济区等重大历史机遇,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认真扎实地做好2011年财政工作。

1、坚定不移地做大财政蛋糕。各级财税部门要围绕重大项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充分落实财税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配套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为重大项目建设营造更为宽松的财税环境。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做大经济总量、增强产业后劲,努力培育利税大户,不断提升财税发展能力。将培植财源的着力点放在工业及园区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上,全力支持重大产业项目、朝阳企业和生根企业发展,支持全民创业,特别是积极引导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上市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税收含量和可用财力贡献度,做大收入总量,做优收入质量,增强发展后劲。

2、坚定不移地狠抓收入征管。为支持经济发展,提高民生保障能力,解决我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提高抗风险能力,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环境,一手抓加强税收征管,要用好用活政策,强化财源监控,创新征管手段,提高税收质量,确保我市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一是加强税源分析,强化监控措施,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切实堵塞税收征管漏洞,最大限度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同时,及时清缴历年旧欠,杜绝新欠,防止收入流失。二是大力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严格按照上级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将除教育收费外的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坐支等违规行为,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库,做大收入规模。

3、坚定不移地实现以人为本。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省财政厅“增加安排72亿元,实施70项公共财政政策”的总体部署,积极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及时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共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同时,要加大预算安排和执行力度,确保工资、机关运转和法定增长需要,特别是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确保达到省里下达我市的增长目标要求。

4、坚定不移地深化财政改革。一是继续推进完善好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等各项改革。二是继续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管理,健全对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积极探索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三是加强地方性债务和资金安全管理。继续压缩预算暂付款,确保预算正常有序执行,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清理核实工作,防范财政风险。四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预算约束,坚持厉行节约,继续严格控制和大力压缩公务接待费、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费三项支出。五是加强财政基础工作,推进“金财工程”网络平台建设。六是各县(区)财政部门要根据耕地占用税、契税划转后的新形势,积极推进乡镇财政所建设,将职能转变到强化政策资金监管、服务基层群众发展上来。

5、坚定不移地加强自身建设。全市财政部门要按照“发展提升年”和“创先争优”活动要求,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财政干部队伍以更高的素质、更优的作风、更新的形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继续抓好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引导财政干部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努力把握和适应不断发展的财政工作新形势、新变化,驾驭财政工作大局,提升执行力、操作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二是坚持“心系群众、财政为民”服务理念。深化“八项服务承诺”内涵,引导财政干部深刻认识到人人都是环境、事事关乎形象,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政干部依法理财和廉洁从政意识,认真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树清风、扬正气,有效展现财政干部依法廉洁理财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