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有效作为

时间:2022-07-10 04:28:00

教育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有效作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有效作为

当前,全县上下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如何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效作为,是我们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为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切实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努力培养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

新农村的未来在农村青少年身上,立足于年轻一代、提高农村青少年素质的关键在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有效的投入机制,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巩固农村中小学“六有”、“校校通”工程建设成果,启动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器材、理化生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四项“配套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积极实施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支教和农村教师进城跟班学习制度,缓解农村教师紧缺的压力,带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勤奋学习,健康成长,成为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加大扶贫助学力度,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资助特困学生正常就读,保证农村所有困难家庭子女不因贫失学。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的要求,在农村初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和农村经纪人、乡镇小商品流通、农产品经营、农业信息员等人才培养,使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能掌握一、二项技能,有一双能挣饭吃的手,从而在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中找到出路。

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减少素质偏低的农村新增劳动力供给

要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全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人才,努力减少素质偏低的农村新增劳动力供给。

一要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县现代教育中心创建部级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积极组建有一定规模的联合办学机构。

二要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益。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使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品学兼优、素质过硬。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结合企业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增设新专业,拓宽、改造老专业,努力形成为企业招生、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教育格局。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新路子,积极推行按需招生、订单培训、连锁办学等新模式,努力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有效对接,真正把职业学校建成“企业用工人才库”。

三要加大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切实加强“两后双百”培训,使未能升学的高、初中毕业生100%接受职业技能培训,100%推荐就业。通过多种培训,积极为企业提供一批具备一定技能的熟练工。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开设长、短期培训班,帮助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掌握到企业就业所必需的技能,真正培养一支技能型、经营型、创业型的乡土人才,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优势,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做到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到哪里,职业技术教育就服务到哪里,为加快全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积极参与农民技能大培训,努力促进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素质大提升

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全县6万农民技能大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

一要建立健全培训台帐。认真制订调查方案,编制调查表格,精心挑选调查人员并要求他们进村入户全面调查。以村为单位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近三年返乡的初、高中毕业生及18—45周岁青壮年农民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意向和已转移人员的就业去向、收入状况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状况、经济发展区域特色,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并建立台帐。在此基础上,认真拟订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扎实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

二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切实改变重普教、轻职教、弃成教的不良办学思想,合理整合、优化配置普职成教育资源,着力完善以县现代教育中心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依托,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整体培训优势。根据培训内容、培训量、师资和设备条件等,确定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投入,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三要积极开发培训项目。积极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一方面要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立足服务“三农”,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开设一些深受市场欢迎的培训项目。长短结合,校企联合,产教联合,大力实施社会培训工程。在培训内容上,既要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又要重视引导性培训;在培训形式上,既要开展学历教育,又要开展非学历培训。

四要切实保证培训时间。各普通中学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主要在综合实践课中集中安排,要确保一定的教学时数。乡镇成人中心校,应结合农时,不定期开展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各职业学校和其它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转移培训工作要根据就业岗位的需要合理安排培训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