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农村暨扶贫安排会发言

时间:2022-05-16 03:32:00

县委书记在农村暨扶贫安排会发言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县委农村工作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县“三农”工作、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同志对去年的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作了全面回顾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深入安排部署;同志宣读了2011年促进农民增收综合目标考核结果的通报;同志代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与各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2012年度促进农民增收综合考核目标责任书;会议还印发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村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意见》、《关于加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在全县开展“县级领导包乡、县直部门帮村、构建大扶贫格局”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征求各乡镇、各部门意见、建议,请大家认真组织讨论,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推进“三化”促“三农”、兴“三农”,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讲几点意见。

一、我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村建设滞后、农民收入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全县经济总量偏低和“三化”发展不足

去年11月29日和12月27日,中央先后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对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总书记和总理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切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我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六成以上,大多数群众还生活在农村,发展好农业、建设好农村、把广大农民的利益保护好,把他们的民生问题解决好,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才能为“一工二城三农村,提速转型惠民生”的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老百姓也才会切实感受到我们工作的实际效果,认可和拥护我们的工作,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建设黔中最具竞争力的中等城市的目标也才能得以实现。过去的一年,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农民得到较多实惠的一年。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村建设滞后、农民收入不高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受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力度不够,融资困难,生产规模难以实现再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制约明显。二是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县登记注册的4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停留在一个章程,一份名单,没有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严重不足。2011年,我县遭遇持续干旱,全县13万多人和3.5万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全县农作物受灾33.1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新植茶园和牧草全部枯死,农业项目实施受到影响,进度缓慢。

农村建设滞后:一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村庄规划,老百姓私搭乱建,村容村貌杂乱无章。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低,覆盖面小,受益群众少,通村公路、饮水工程、农村学校设施、基层卫生医疗体系等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欠账还很多。三是基础设施规划和建管机制缺失,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建成后因疏于管理和维护,运转效能下降。

农民收入不高: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达到4635元,虽然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但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7%,农民收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再从结构上来看,4635元中,家庭经营性收入2501元,财产性收入95元,转移性收入104元,工资性收入1935元,可见农民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实现农民增收,从现阶段来看,提升工资性收入是关键所在。

我县“三农”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发展滞后。“三化”滞后,工业体系不完备、信息化带动缺失、科技支撑不足,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实现农民工资性增收,无法合理调节农民种植养殖的结构组成,无法形成抗灾抗病的现代农业,导致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尚未得到有效实现;“三化”滞后,使得基础设施建设在城镇和农村均处于较低水平,城乡共享公共设施的统筹发展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农村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三化”滞后,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人口的集聚效应和人口“红利”尚未有效显现,物资流通尚缺乏有效的硬件和机制保障,农产品需求总量有限,农业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农业产业化的迫切性仍然不足,农业市场得不到大发展大繁荣;“三化”滞后,县乡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支撑短时间内对民生的较大改善,难以在较短时间较大范围内整体推进脱贫致富工作。

“三化”发展滞后,与我县经济总量过低互为因果。县域经济总量增长是“三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体现,“三化”发展是县域经济总量增长的重要载体。面上做大经济总量,就现阶段来说,在于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城镇化水平、打造现代化农业,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近年来,我县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整体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去年全县GDP尽管达到了50.95亿元,在全市、全省来看还不错,但远低于全国县均生产总值85亿元的水平。二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一方面,工业集约、工业集群水平都还很滞后。我们工业亩均投资额58.07万元,低于国家100至150万元的水平;工业亩均税收5.8万元,低于国家12到13万元的标准;工业主导性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没有真正的形成。另一方面,农业集约水平仍然很低,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是0.86亩,高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75亩14.6%,但是我们的人均农业产值仅仅比全省高2.1%,资源优势没有形成经济优势。

加快做大全县经济总量,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扶贫开发,是建设黔中最具竞争力的中等城市的道路上一项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全县各级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认真贯彻国发〔2012〕2号文件、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围绕“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总目标,按照“一工二城三农村,提速转型惠民生”的发展战略,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效能建设“三个攻坚年”活动,努力开创全县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把建设成黔中最具竞争力的中等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三化”促“三农”、兴“三农”,全力提升县域经济总量

按照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我县统筹推进“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三化”促“三农”、兴“三农”,实现三个突破,即:以工业化促进农民致富、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现代化,力争在工业反哺农业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城镇化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农业产业化生产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推动全县经济总量扩大,加快扶贫开发,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第一,以产业化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一是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引导为辅助,以农民自愿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东南粮油、西北果药、中部茶蔬烟、面上养禽畜”的思路,充分利用我县6个万亩大坝和14个千亩大坝的平地优势,积极发展能够连片开发、规模生产和促农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大力发展优质米、蔬菜、茶叶、优质肉猪等产业,努力把贡皇米、大明屯堡茶、林卡辣椒、高峰葡萄等品牌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名优品牌,走“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的道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确保到2015年实现全县粮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从60:40调整为40:60。二是抓好生态畜牧工作,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以加快向生态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良种繁育技术支撑、强化动物检验防疫工作、发展产业化深加工经营为重点,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努力提升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确保到年末生猪存栏达15万头,大牲畜存栏7万头,家禽存栏170万羽,肉类总产量2.2万吨,禽蛋产量8100吨,水产品产量2100吨,牧渔业总产值超过5亿元。三是抓好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有力促进产业化经营出实效。在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的同时,要大力培育机制健全、运营有效、农民信赖的专业化合作社组织,通过能人带动、市场运作,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简化登记程序,减免有关税费,放宽经营范围,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和市场经济经营水平,逐步形成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农业模式。尽快研究和建立政府主导、合作社为载体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与机制,加快推进生产与消费对接,支持直供直销,确保我县粮食经济作物大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能够大增收,切实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四是抓好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切实加快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进一步加大征地制度改革力度,重点规范征地行为和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安置,调节好农地转用后级差地租收益分配,让被征地农民分享城镇化成果。五是加快设施农业建设。要加大对设施农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落实好农机具补贴,鼓励和重点支持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成上规模、上档次的生产基地。大力实施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示范县申报,深入开展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农产品流通、农业技术推广等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全力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工作,为工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以工业化促进农民致富,关键是要做大经济总量,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幅提升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工业化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经济工作的核心要务,要依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形成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一是要以园区平台建设为抓手。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承担着加快转型的责任,承载着推动跨越的希望。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打造好黔中新区、黎阳高新区和夏云工业园、羊昌工业园、乐平工业园这一系列工业平台,加快土地收储工作,实现其协调发展,切实完善园区功能,切实保障用电、用水需求,加快交通、排污治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二是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项目攻坚力度。要全面落实“招商引资攻坚年”的各项任务措施,面向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要综合考虑项目的成熟度,既要算好经济账,也要算好生态账,确保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坚定不移地把扩大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以投资总量的增长促进经济提速发展,想方设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项目的开工率、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和达产率,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三是要积极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全力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县招商引资准入条件,有利于扩大就业岗位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项目,特别是要给予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四是要通过工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行以工带农,进一步培育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进更多农业企业入驻我县,带动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纳农民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实行以工促农,鼓励涉农企业充分利用资金、技术和人脉加大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投入,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而带动农民增收;实行以工辅农,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确保集约集群效应,用信息化的技术促进农业市场需求与生产方的信息对称确保丰年增收,用先进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来改进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确保农业生产技术迈上新台阶。

第三,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建设,关键是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面,加快民生工程的建设,实现基础服务设施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是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工作。要把规划做好,要把规划落实,让规划成为农村村落建设、通村公路、饮水工程、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搬迁等工作的科学指导。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规划结构上,做到布局协调、结构合理,既要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面、覆盖面,又不出现闲置浪费;既要确保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要坚持工程质量的最优化;既要符合本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又要统筹兼顾其他部门的规划布局。还要从生态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县相关部门、乡镇进行良好的衔接,确保规划对接顺畅、并行不悖。要高度重视控违拆违工作,把现在无序混乱的农村房屋建设形势控制下来,避免在将来付出更大的代价。二是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出让收益要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的投放力度。要充分发掘和拓展新的资金来源渠道,研究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办法,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吸引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资金投入农村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要认真研究国发〔2012〕2号文件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充分吃透政策中的灵活性,加大向上汇报、沟通和宣传的力度,主动请上级机关来检查指导,积极争取省直对口单位的关注与支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关心的帮助。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稳健多元的融资机制,努力为各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加强运营维护工作。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和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大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烟水配套、河道治理、小农水利等工程建设。今年要加快启动225户994名群众的地质灾害地区搬迁工作,确保完成饮水安全项目18处,解决1.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160公里的通村公路硬化,争取在三年内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高度重视工程类项目的运行维护,对于已经建成的通村公路、饮水安全工程、学校食宿设施、乡村卫生室等项目,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做到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真正把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工程建成持久发挥效益的好项目。四是要以产业为依托,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加快壮大城镇产业体系特别是第三产业体系,增强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实现人口集聚的效能。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有想法有本事的农民自主创业,将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村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第四,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突破口,加快群众脱贫致富。一是要坚持以造血式开发,产业化扶贫为抓手。有项目为载体、有产业作支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才会实现根本性转变。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大力支持贫困乡村和农户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等,形成产业基地,通过发展经济的办法实现农牧民的脱贫致富。对那些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客观条件无法脱贫的乡村,要采取异地搬迁脱贫的办法。需要强调的是,异地搬迁不是扶贫工作的结束,而是工作的开始,必须预先做好搬迁后的农户劳动安置计划,确保搬迁农户不因搬迁而致贫。二是要实施对口帮扶。要巩固“千名干部下基层、三层结对帮群众”活动取得的一系列成效,加强单位、部门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工作,帮助困难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门路,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脱贫致富的问题。三是要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培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结合我县产业园区的劳动力需求和全省新型技术型劳动力市场需求,通过人力劳动部门组织培训,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劳动和就业技能,提高农民素质。特别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加大对林果业、养殖等实用技术的培训,使农牧民熟练掌握农牧业生产技术,成为某些方面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农牧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农民的增收致富能力。

同志们,同步推进“三化”,加快做大全县经济总量,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扶贫开发,是我县实现“增比进位、赶超跨越”的必然需求,是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需求,是建设黔中最具竞争力的中等城市的必然需求。我们要坚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干字当头、敢字为先、拼字求胜,奋力开创全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