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座谈会讲话

时间:2022-02-03 08:55:00

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座谈会讲话

一、近几年来,驻市各金融机构在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服务“三农”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驻市金融机构坚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着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注重维护金融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农”的作用日益突出、成效日益明显。

(一)金融机构发展不断壮大,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驻市金融机构已由原来中国农业银行独家经营发展到由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等多家金融保险机构多元经营,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农业银行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已由城市延伸到县(区)、乡(镇),目前,农行*营业部现有机构网点69个,其中63%分布在农牧区,包括7个县支行,37个营业所。

(二)金融业务范围不断扩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升,驻市各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和拓展自身业务,已由原来的存贷简单业务发展到集转账、汇兑、电子银行、银行卡、保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业务。宽带连网,科技操作,人民群众、各企业存贷款、消费更加方便快捷,银行业迅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市各类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49.6亿元、145.49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82.1%、8.2%;发展保险,拓展服务,人民群众从各类保险服务中受益,目前已在尼木、林周、墨竹工卡、当雄四个县为28006户农牧民群众开展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提供风险保险责任14.84亿元,“十五”末至今,共为*群众赔付各类保险257.75万元。

(三)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作用日益突出。驻市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以“贷款低利率、低保险费率”为核心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不断加大对我市“三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末农行营业部发放涉农贷款13亿元,其中:通过“农牧民贷款证”向农牧民直接发放到户贷款6.08亿元;发放扶贫贷款3.09亿元,并给予利率优惠;为17639户群众提供了安居工程贷款5.9亿元,全市4.9万户、22.4万农牧民受益。2006年以来,营业部又推出了农牧户“钻石卡”产品,目前已评出钻石卡户872户,累计发放贷款1.02亿元。“十一五”以来,农行、建行、中国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辖区道路、街景改造、给排水网建设、柳梧大桥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超过50亿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在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给予了信贷支持。总的来讲,驻市各金融机构为*经济社会发展、为服务“三农”做出了重大贡献,金融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驻市金融系统的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谢意!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金融工作同*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金融资源配置还不太合理,有效信贷投入不足;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农牧区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主要业务还停留在存贷款上,服务手段还比较落后;贷款抵押方式滞后;农牧业保险发展缓慢,品种少,覆盖面窄,等等。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高度,化挑战为动力,积极研究应对之策,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努力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切实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要充分认识做好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新农村建设精神的重要抓手,是各级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工作重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有利于我们推动农牧民创业,有利于加快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支持,有利于金融机构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纵观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实现市委提出的保增长不降速、保民生再改善、保稳定不动摇的目标,我们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3·14”事件的持续影响等诸多挑战和困难,我们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肩负的各项任务更加繁重。这就要求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强化责任,妥善处理好应对挑战、降低风险和拓展业务、服务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服务全局和支持“三农”发展的关系,切实把金融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到位。

一要在采取对策上下功夫,提升信心、抓好服务。从去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来看,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依然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虽然受到“3·14”事件影响较重,但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和一系列促销举措的实施,都得到了明显恢复。总体上看,我市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中央对西藏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这些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来说是重大机遇,必须抓好用好。同时,我市金融机构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总量不断提高,可用信贷资金十分充足,金融依然保持着平稳运行。从“三农”来讲,我市农牧业增产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农牧区建设加快、农牧区长期稳定的态势也将继续保持,这是形成旺盛的农牧区金融需求市场的重要基础。这些都是我们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发展壮大金融业、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因此,各县(区)、各单位、各金融机构,要认真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着重在应对挑战上下功夫,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各种困难,增强做好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信心,切实用好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抓好各项服务措施的落实。

二要在紧贴*实际上下功夫,因地制宜、优化服务。*是首府城市,让*各项工作走在全区前面,我们义不容辞、更责无旁贷。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相对集中的优势,充分调动各个金融单位的积极性,优化服务措施,发挥各自品牌优势,更好地服务“三农”。*农牧区人口比例大,农牧民群众发展经济的意识较强、愿望强烈,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农牧区经济的较好基础,各金融机构要把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措施同*这一实际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着力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农”问题是我市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切实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稳定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我们急需解决好的最大民生问题。要把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牧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关系到农牧区的发展和稳定。

三要在服务发展大局上下功夫,迎难而上、强化服务。“三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就是服务大局。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出现困难与我市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我们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减弱,下行压力加大;农牧民增收的稳定性较为脆弱,长效机制亟待完善;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资金、能源、技术等制约瓶颈仍然存在;*“3·14”事件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仍然存在,经济发展可能会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们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强化金融服务,有效发放信贷资金,帮助农牧民群众发展奶牛养殖、土豆、蔬菜、花卉种植、农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业加工等致富项目,重点支持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的农牧民创业项目的发展。

三、加大力度,努力开创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各金融机构要以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为契机,切实增强新时期金融服务“三农”能力。

做好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从各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务实的举措。

(一)要加强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工作

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加强对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成立领导小组、配强工作力量,明确职责范围,加强检查考核。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要会同各金融机构制定具体操作办法,界定服务“三农”的重点范围,及时做好全市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组织协调和业务创新指导工作,及时跟踪指导意见的落实情况。

要把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作为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效率高低,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应该说,金融系统这一支队伍是政治过硬、业务优良的,为我市金融事业和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新的发展形势,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提升业务素质,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熟悉*市情、精通金融业务、讲政治顾大局的干部队伍,更好地服务“三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县、乡两级政府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组织、协调、配合金融机构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二)要拓展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各金融机构要逐步建立和推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实行信用联络员制度,不断加深对农户日常经营管理、信用情况的了解。由信贷员和村小组对农户进行信用评定,再根据农户经济状况和信用程度确定贷款期限和额度,小额信用贷款额可灵活掌握。贷款发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制度,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增加收入。

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不断满足农牧区经济发展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农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在总结“钻石、金、银、铜卡”等四卡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产品内涵,拓宽“四卡”的支持面,力争使小额信用贷款的发证面达到90%以上,使用率达到95%以上。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研究开发支持农牧区城镇化改造贷款、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贷款、农牧民专业化培养贷款等适合“三农”发展的信贷新品种。

逐步建立和推广农户、个体工商户、小企业联保贷款。由居住在本市范围内没有直系亲属关系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有借款需求的借款人自愿组成联保小组,银行按“多户联保、按需贷款、到期还款、强化管理、控制风险、共同发展”的原则,对联保小组成员提供贷款。

加大对财政支农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享有财政资金补助奖励的支农项目,由支农金融机构根据条件和项目需要配以农牧业专项贷款。鼓励金融机构依据当地或项目开发的投资规模、偿还能力、信用程度、自有资金比例确定配套信贷资金。农口部门和财政部门在安排涉农资金补助奖励时,要将相关项目推荐给支农金融机构。

加强金融服务“三农”网络建设。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原则,积极、稳健地在有条件的县、乡(镇),设立银行分支机构,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覆盖范围,弥补当地金融服务不足。

积极引导创业投资企业投向农牧业龙头企业,切实提高农牧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金融机构要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不断完善信贷资金的利益联动机制,带动农牧民生产经营,让农牧民在企业的发展中分享收益,拓宽增收渠道。

进一步扩大农牧业农村保险覆盖范围。保险公司要按照“量力而行、规范经营、风险可控、支农惠农”的经营原则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方式,积极开展解决民生、服务民生的“三农”保险试点工作和农村商业保险工作,拓宽农村保险服务领域,提高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发展“三农”保险,在继续做好能繁母猪保险和政策性农险的同时,不断扩大农牧业保险范围,做好农牧区奶牛、农村蔬菜大棚商业险、农村小额保险和农畜产品质量保险。金融管理部门、各县(区)要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积极开展其他涉农保险业务,进一步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金融服务“三农”中的重要作用。

切实改善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扩大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农牧地区的覆盖面,畅通农牧区支付清算渠道。着力改善农牧区银行卡受理市场环境,推进银行卡在农牧区的应用。农业银行要加快推出集存取款、结算、汇兑、贷款等功能于一体的金穗惠农卡,进一步满足农牧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各银行要着力推进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牧区的应用,改变农牧区支付工具相对单一的局面。积极推广应用电子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弥补农牧区支付结算服务网点的不足。

(三)要解决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担保抵押问题

要积极探索和发展支农信贷担保组织。按照“政府支持、部门协助、市场运作”的模式,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农牧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参加,逐步构建我市农牧区信贷担保体系。各县(区)财政部门在2009年要安排100万元左右的资金,组建县(区)级政策性农牧业担保机构,为县(区)龙头企业、公司、专业户、致富能人提供贷款担保,以后要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担保资金的规模。鼓励金融机构与农牧业担保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合理确定贷款放大倍数。市政府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要为县(区)组建担保机构提供政策、业务指导。

要逐步探索和采取多户联保、“公司+农户”、林权抵押、农机具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解决农牧区贷款抵押品不足的难题。完善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对于有利于草场、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贷款要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

(四)要形成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整体合力

要充分发挥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农行*营业部要充分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方针,大力发展农户、个体工商户、农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牧区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拓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探索联保贷款方式,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大力支持涉农产业发展,继续做好信贷扶贫和粮食贷款等政策性金融服务,完善和改进在农牧区劳务输出、农牧民发展多种经营、安居工程建设等金融服务工作,全力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邮政储蓄银行要发挥网点渠道优势,拓宽信贷支农功能,努力扩大小额贷款,推动小额贷款扩面增量工作,加强邮政储蓄机构与涉农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探索办理资金批发业务的途径,全方位引导更多地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牧区。

各类商业银行要发挥各自优势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随着*的日益发展,进驻我市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各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服务组织架构和优化网点布局,开发贴近“三农”的金融产品,在资源分配上向县域和“三农”倾斜,加大对农村城镇化、农牧业龙头企业、扶贫龙头企业、农牧区商贸物流体系建设、农村中小企业、农牧民创业等各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尚未在基层设立营业网点的金融机构,要在有条件的县(区)、乡镇设立机构网点,向县域和农牧区延伸服务网络。各类商业银行要扩大对农牧区基层机构的信贷授权,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

要发挥社会资金的支农能力。各级农口部门及下属相关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在支农金融机构开设账户、存放支农扶农资金。鼓励部分政府部门、乡镇将资金存入稳健经营的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支持支农金融机构扩大资金来源,增强信贷支农能力。

要积极开展农牧区诚信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关部门要开展农牧区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征集工作,着手组织农户信用档案征集和农户信用评价试点,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为载体,共同构建乡镇政府、村委会、农牧区信用社、农户四位一体的农牧区信用服务体系。对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简化手续、额度放宽、利率优惠;对有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实行通报、停贷等联手制裁措施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落实好金融服务“三农”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结合县域经济实际,根据我市农牧业产业布局的差异性和新农村建设需要,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金融服务“三农”优惠政策,对建立涉农担保机构给予扶持,对长期诚信经营的农牧业大户适当贴息。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要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

同志们,金融服务“三农”,关系发展大局,关乎民生改善,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区市党委七届四次全委会、区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积极做好金融业服务“三农”工作,确保2009年各项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加农牧民收入,构建小康*、平安*、和谐*、生态*贡献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