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报告会讲话

时间:2022-07-08 04:22:00

县委书记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报告会讲话

同志们:

我们举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轮训班,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举办这次轮训班,目的就是要通过集中学习讨论,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比较系统地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总结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经验,增强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本领,并通过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全县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1个月了,通过学习实践,和同志们一样有了一些体会。今天借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下,但不一定深刻,只是想起到一个抛砖引玉、启发思路的作用。我想就“科学发展观是什么?中央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带来了什么?现阶段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该做些什么?”等“四个关键性问题”谈点个人体会。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并逐步丰富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确立了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提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那么,科学发展观究竟是什么?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准确定位,也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经济发展是发展的核心内涵,是社会发展和人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所以,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我们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同时还要看到,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利益。第二,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第三,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具体体现在为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上,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应该看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科学发展,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真正做到这“五个统筹”,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中央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人民群众发展新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最新认识。

从国外发展的经验看,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西方现代化国家走过了一条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换取工业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物质文明畸形、片面地发展,从而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衡,各种环境问题已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人的精神生活空虚、价值观念迷失、终极关怀的丧失,从而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和人的精神方面的各种迷茫困惑,使较早步入现代化行列的国家纷纷蒙上了失败的阴影。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在反思产生发展困境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发展观,在这新发展观影响下,当今世界已形成了新的发展潮流,也就是不但重视经济发展,而且也重视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还重视人与自然界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从我国发展的实践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五个方面前所未有的成就:一是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9.7%,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增长的奇迹,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二是经济规模GDP达到3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三是2007年中国外贸总额首超两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四是贫困人口减少到2000万;五是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8%提高到44.9%。辉煌的成就使科学发展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现实可能。但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传统发展模式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一是资源支撑难以为继。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按人均水平,我们是资源小国。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靠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实现的,而这种对物质资源的大量消耗所获得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可持续的。二是能源支撑难以为继。2008年,中国创造的GDP占全球经济总量大约为5.5%,但所消耗的能源达到了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能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3倍。三是生态环境支撑难以为继。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其它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全国被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1.5亿亩,63%的河段受污染。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目前,全国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影响,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1/3的城市居民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3亿多农民喝不上清洁的水。可见不转变传统发展方式,我国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难以为继,这就为科学发展提出了迫切任务和现实要求。

从人民群众的发展要求看,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社会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集中表现在:社会治安差,坑蒙拐骗偷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打砸抢烧杀暴力事件抬头;就业困难,大学毕业就面临失业;贫富差距拉大,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为3.3倍;安全事故不断等。这些问题都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需要党和政府解决。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创新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搞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及发展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内在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是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实践的生动体现。这一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可以用国家统计局的几组数字来说明:我国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由1978年的381元攀升到2007年的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8.6%。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重大转变。社会事业大发展,呈现出由社会发展滞后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突破性转变等等。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五年来,*经济总量也迈上新台阶,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大口径财政收入13228万元,增长22.13%,一般预算收入5529万元,增长16.4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160元,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39元,增长8.6%;全县财政支出突破7亿元,有力保障了民生和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一是继续深化县情认识,不断调整完善符合科学发展的方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不断调整完善发展思路,走过了从“三大战略”—“四大战略”—“五大战略”的科学决策之路,形成了“五四五”的发展思路,使全县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措施更加得力。县上领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发展脉搏,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适时制定政策措施。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意见》、《关于支持草畜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关于推进六大行动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贯彻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县工业企业开展创建“六型”企业活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适时地为一些关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明确了方向,制定了措施,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狠抓督查落实,促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县上领导适时改进领导县域经济的方式方法,深入生产建设一线,调查研究,解剖麻雀,狠抓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的贯彻落实。注重督促检查和现场解决问题,集中精力抓了项目建设、五大特色产业、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石羊河源头治理、新农村建设、农牧民增收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继续实行县级领导挂带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责任制,坚持限时制、汇报制、督查制、评议制和奖罚制,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特别是国家支持藏区建设若干意见出台后,我们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政策支持重点,征集筛选上报了357项170多亿元的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项目。在项目建设的强力推动下,五大特色产业开发成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主旋律。积极促进以白牦牛为主的特色畜牧业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畜牧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57.52%。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种植业在种植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6.63%。特色工业活力增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28.01%。着力营造宽松环境,非公经济对财税的贡献率达到55.5%。坚持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00万元。加大科研开发,藏酒藏医药产业也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三是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从群众的生产、生活、就业等方面入手,尽最大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2008年承诺的15件实事得到较好落实,各族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得到更多实惠。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注重实用技术的引用和推广,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3%。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部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成功创建。民族歌舞团恢复建制,“华锐藏族民歌”、“华锐藏医藏药”分别进入部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努力扩大就业渠道,一批困难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多途径就业。高度重视做好市场物价、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维护了市场秩序。所有这些,都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取得的,也是科学发展的结果。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全县各行各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但也还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农业经济上,市场对接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农牧民普遍增收难度增大;工业经济上,结构调整步履维艰,粗放式经营方式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扭转;项目建设上,深入研究对接不够,项目前期工作滞后,论证、储备的大项目、好项目比较少;社会事业发展上,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就业上,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加剧,就业渠道不畅,就业观念落后,大中专毕业生、“两后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民生保障上,城乡二元结构比其他地区更加突出,在一些地方,人民群众生活仍然十分困难,住房、就医、就业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生态建设上,县级财力十分有限,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增收、保护与发展矛盾十分突出等等。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总的说来,主要是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不够,发展不够科学,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以人为本,忽视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忽视了统筹兼顾。

新的发展阶段也给予了我们许多发展的机遇,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必将极大地激发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二是中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为我们投资拉动县域经济,继续保增长、促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国务院出台的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为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四是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将进一步促进全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移,对我们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十分有利。只要我们把握好政策,抓得住机遇,就可以一举两得,既能把国家的投资争取回来,又能从根本上改善全县各方面的基础条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科学发展带给我们的,必然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四、现阶段我们应该做什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是手段、是基础,实践并取得实效是目的。市上提出了“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梳理、大服务、大创新”六大主题实践活动,我县结合实际,提出了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新形象为主题的“发展形象塑造工程”,全面塑造争创全省一流民族自治县的科学发展新形象。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就*实际而言,现阶段应该从以下八个方面努力。

(一)实践科学发展观,先导是解放思想

一部世界历史告诉我们,一旦言无不尽,人类的智慧就很容易充分涌现,就很容易导入社会治理之中,从而为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正是1978年那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带来了我们党和民族的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而使我们国家踏上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征程。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所以,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一要继续深化学习。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联系*工作要求,联系自身实际,进一步深化学习。在抓好自学的同时,再拿出一些时间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武装头脑上下真功夫,在用科学发展观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上取得新成效,在对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解和把握上要有新提高,切实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目的。二要深入调研。要统筹安排好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调研活动,做到调研时间、内容不交叉、不重复。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影响和决定着全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效果。所以,领导干部要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培育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产业发展实效、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改进干部考核办法、加强对宗教的依法管理、完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等重大现实问题,明确调研课题,积极参与“千人百题大调研”活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出有内容有见解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拓展我县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路,为扎实有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形成发展基础。三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着眼于本县改革发展全局,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状况,细化讨论专题,列出若干讨论题目,各部门各单位重点围绕形成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在对比先进、查找差距中解放思想,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更新思路中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解决问题上,以自身的思想解放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新解放新进步。围绕我县“五四五”发展战略,“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争创全省一流民族自治县”的目标,以发展壮大县域特色经济为主题,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开展讨论,明确方向,不唱高调、杜绝空谈,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

(二)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是科学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全县上下都必须紧紧围绕第一要务,善于抓住关键环节,把握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集中解决影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和促进整体工作。一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我县属国扶贫困县,自身财力有限,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乏力,只有通过项目建设这一主渠道,才能解决这个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抓项目,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突出100个重点项目,集中精力,以点带面,如期完成今年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二要围绕石羊河源头治理,扎实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积极争取祁连山冰川湿地保护、牧区草原生态水资源保障等重大生态项目,着力构筑稳固的高原生态屏障,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三要认真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畜产业。要结合实施六大增收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日光温室、暖棚养殖和拱棚种植一起上,高效种养、劳务输出和发展二三产业相结合,努力实现重点治理与加快发展的相互促进,节水与增收的有机统一。四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着力实施好“工业富县”和“旅游活县”战略。把发展特色工业同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有机结合起来,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优势产业的培育,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同时,以打造“民族牌”、“生态牌”和具有传统藏民族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文化县城为重点,保护、挖掘华锐文化,彰显华锐文化特色,在打造华锐特色文化品牌上力争有大的突破,促进旅游文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五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继续实施好教育扶贫,围绕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牧民素质、拓宽增收门路,不断完善扶贫机制,创新扶贫方式,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等新农村综合示范点建设。积极争取省、市级新农村试点县、试点村建设。同时,要着眼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把推进城镇化同推进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开展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三)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破解难题

通过近期学习、调研、指导,各指导检查组帮助各单位梳理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有:我县征求到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问题98条,如广播电视精品栏目少、藏语广播电视覆盖率低、农村广播电视巩固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民工各种专业技术的培训和就业难的问题。营销人员紧缺。各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且技术掌握不全面等。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36条,如个别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的对工作不负责任、怕担责任,对职责范围内的事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碰到问题不解决,遇到矛盾绕着走,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思路不开阔,执行政策照搬照抄,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有一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想,怕担风险、怕出毛病、怕犯错误、怕领导责怪、怕得罪人,在困难面前缩头缩脑,矛盾面前绕来绕去,是非面前装聋卖傻,不想干成事,只想不出事。干工作没激情、没热情,做事不上心、不用心、不尽心等等。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66条。如林牧矛盾突出、林业队伍执法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村级制度陈旧、过时,不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问题。学校布局不合理、职业教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相对滞后的问题。对县城内的公共设施保护管理力度不够,设施破坏严重等等。针对以上突出问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要突出重点,选准突破口,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对那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全力以赴抓紧解决。对那些事关大局经过努力可以近期解决的问题,要制定好计划,整合资源,集中精力加以解决。对涉及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要大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破解难题。对涉及多个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问题,要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取得一批实践成果。

(四)实践科学发展观,载体是形象提升

为全面塑造争创全省一流民族自治县的科学发展新形象,县委决定在全县开展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新形象”为主题的“发展形象塑造工程”。将“发展形象塑造工程”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力推动,实施项目带动,塑造产业形象;落实三农政策,塑造农牧区形象;加快基础建设,塑造城镇形象;注重保护建设,塑造生态形象;关注民生和谐,塑造社会形象;突出公德教育,塑造公众形象;加强作风建设,塑造干部形象;提高机关效能,塑造行业形象;促进民族团结,塑造和谐形象;强化舆论引导,塑造整体形象。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县委的实施意见,围绕十大形象塑造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逐条对接任务,细化目标要求,靠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制度,形成激励机制。要将“发展形象塑造工程”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部署、同安排、同实施。要大张旗鼓地培育宣传推广形象塑造典型,引导和激励全县人民聚民心、优环境、谋发展,努力使“发展形象塑造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充分彰显科学发展成果,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新形象。

(五)实践科学发展观,基础是改善民生

总理用四句话概括了民生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安。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只有坚持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才能不断激发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要把改善民生与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考虑我们的县情实际,考虑各项社会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上学、看病、住房、行路、用电、饮水、环保、安全生产等问题,切实兴办一批安民心、得民心、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在改善民生中凝聚民心。同时要深刻认识民族团结进步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毫不松懈地做好藏区维稳工作,积极开展“和谐寺院”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三个离不开”的浓厚氛围。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坚决按照“六个着力”的要求加强政法工作,适时开展严打斗争和专项整治,注重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让城乡人民安居乐业。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办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0件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六)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是体制创新

率先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与机制,要求我们把握全局,科学运作。在指导方针上,既要重点突破,又要统筹兼顾;既要加强领导,又要依靠群众;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在创新的具体内容上,一是要建立科学决策的体制。使我们的决策每一个步骤都是规范有序的,全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二要建立科学发展的评价体制。以科学发展指数和幸福指数为主要内容,形成一套评价科学发展水平的新的指标体系;三要建立科学发展的选人用人体制。按照中央最近提出的“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六个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有科学发展意识、有科学发展能力、创造科学发展业绩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形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选人用人导向;四要建立科学发展的法制保障体系。制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和谐发展促进条例等相关地方性法规,为走科学发展之路提供法制保障;五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问责体制。对那些无作为、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乱作为的现象要加强民主监督、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使那些失职、渎职、盲目决策、监管不力等背离科学发展行为的人员及时受到追究。

(七)实践科学发展观,保障是队伍建设

要认真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细化完善各项制度,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强化落实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讨论、任前公示等工作,全面推行干部考察任用差额制,推行将干部工作实绩与责任心、事业心、职业道德等多种因素综合来考查推荐任用干部机制,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率。要公开选拔一批吃苦耐劳、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领导干部,加大“三方面”干部的选拔使用力度,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形成比贡献、抓落实、求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探索完善以推进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为重要内容的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做到以项目看绩效、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促发展。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着力抓好“五支队伍”建设。组建专家服务团,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千名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培育一部分农民经纪人。协调省内有关高校,委托培养一批农林水牧专业科技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八)实践科学发展观,抓手是转变作风

干部作风的好坏决定事业的成败。各级党政组织要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保障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切入点,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作风保障。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切实维护党纪的严肃性。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检查,加大问责力度,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严肃追究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对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负起领导责任,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同志们,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路;现在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够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和谐生态文明新路,在全省率先建成一流的民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