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的事迹材料

时间:2022-06-19 05:01:00

退休教师的事迹材料

他不是教育家,却从事教育事业三十余年,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他不是慈善家,却为家乡谋求发展,为人民培育下一代,四处奔波,上下求索,筹措资金数以计万;他更不是史学家,但家乡的多本史料上字字句句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那缕缕墨香,诉说着他对家乡的钟情,对未来的期盼与憧憬,寄托着对下一代的拳拳爱心和殷殷希望。

他就是*同志,一个早已年逾花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的老人,一个儒雅、慈爱、安祥的学者,一个受人尊敬、爱戴,正直、善良、朴实的老人。

他1941年9月出生,1957年10月参加教育工作,1982年起抽调至郝穴镇人民政府镇志办公室,任镇志办主任,1984年起同时兼任镇中共党史办公室主任,镇中共组织史办公室主任。编成《郝穴镇志》、《中共郝穴镇组织史资料》,尔后,调*县职业高级中学任教,职中解散后,经安排到郝穴小学退休。

*同志大半生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在不间断地辛勤笔耕着,更不难看出,他那份对家乡的热爱,对工作的严谨敬业态度。在这里,我不想用拙笔对*同志平凡的一生作浓墨重彩的描绘,也不想细细赘述其生命长河中的点点滴滴。只是通过查看他在曾经的岁月里所留下的串串足迹,来感悟其人生价值,品味出生命的意义。

1994年郝穴镇一批社会知名人士,要求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并谋求与台湾同胞共同捐资建造一永久性纪念物,该年底,*同志受郝穴镇委、政府、政协领导委托,热情洋溢地致信台湾台北市*同乡会会长钱江潮先生,请求共同修建*抗战纪念园,在此期间,*同志多次在信中介绍家乡的面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家乡人民对台胞游子的眷念,也许是游子故土情深,也许*同志精诚所至,1995年,钱先生复信于清明节前回家乡时面谈此事。1995年3月,钱先生与同行台胞二十二人越过海峡,风尘仆仆来到了*,不仅携带台湾同胞共同捐资的美元6600元(折合55000元人民币),更是带来了台陆两岸人民的深情厚谊,带来了美好的前景和希望。同时在郝穴政府及政协领导人的领导下,*同志以满腔的热情积极组织大量人力在镇内展开募捐,筹措资金数万元,开始了*抗战纪念园的建设,至当年8月日本投降50周年前夕,*抗战纪念园如期落成。其间,*与另几名同志参与筹划、安排、督促、管理,至始至终,亲力亲为,所付出辛勤汗水自不待言。目前,该园已成为青少年进行革命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清明节,郝穴小学及附近学生总是胸佩白花、手捧花篮,来这里为革命英烈扫墓,寄托后辈的哀思,缅怀先辈遗志,抚今追昔,无不让孩子们深受教育。

1994年十二月,*区政府筹备成立,1995年,*同志当选政协*县委员会常委,荆州市政协常委,并任市、县两级文史委员会委员,至2000年届满。2005年继续被聘为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为抗洪重要战场,为弘扬军民齐心,众志诚城,战涛斗浪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而给后辈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受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委托,开始了撰写《*抗洪志》。多少个白天,他不辞辛劳亲自到抗洪一线感受那“洪魔肆虐逞顽凶,军民齐心捍大堤”的感人场面。多少个夜晚,他伏案奋笔疾书,饱含深情讴歌时代新风。由于连续奋战,眼熬得通红,腿肿得发青,领导关心地让他休息几天,他却说“这算什么,看到人民群众和子弟兵用生命在捍卫家园,我能休息得安心吗?”朴素的语言是他内心真情的表白。经过数月日以继夜的采集、整理、编撰,由他主笔的《*抗洪志》在全市保质保量的率先印刷发行,受到上级的肯定,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2000年,*县人民政府修《*年鉴》(五年鉴1995-1999年)他又重任在身,任副主编,具体承担编撰任务,至年底,他又不负重望,年鉴终审通过并印刷发行,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01年,市委提议编纂《荆州百年》,他又受市政协之聘,担任撰稿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年,三年来,他重复演绎着一天又一天的平凡,用心笔耕着一页又一页的篇章,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吃过一顿安心饭,总是手不释卷地查阅大量的文献史料,摘录了上百万字的阅读笔记,至2004年,《荆州百年》终于上卷出版,他担任该书《抗日战争时期》和第六章《解放战争时期》共计12万字的编撰,此书成为了荆州第一部断代史。

此后,他又受聘编写了《*县烟草志》,并在市、县文史资料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其中主要有于2006年在《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月刊上发表《自由与儒家奴隶主义》湖南《书屋》第八期上发表《江充其人》等史论文章。

*因修志的关系,早与钱江潮先生书信来往频繁并成为挚友,因此,经常互相传递着台、陆同胞的骨肉亲情。至海峡两岸交流开放后,钱先生得以返回家乡,并与之有了更多的交往,感情与日俱增。钱先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教育的善举,与*同志为人正直、真诚、坦率、热情是分不开的。

1993年,钱先生倡议建立基金会,资助家乡的清寒子弟完成学业,为以后改变家乡面貌出力。应他之约,*同志热心参与其事,受托任监事会监事,十余年来,坚持每学期的一例会,对资助对象和资金使用认真审查,一丝不苟,从不懈怠,由于钱江潮先生及家人的大力支持,钱之斌校长及各位监事的尽心尽力,该基金会收到了可喜的成果。并使永兴中学吴桥小学的校舍面貌和办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为家乡培养出了一大批合格人才。

回眸*同志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所作所为,不禁感慨万千,他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更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但他那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品质,沤心沥血,笔耕不缀的勤勉态度以及热爱家乡、痴情不改的赤子之心,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典范。让我们沉心静气,品味他的平凡人生。感悟其人生的价值,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写出最华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