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现况

时间:2022-09-02 08:36:12

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现况

摘要:阐述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立的意义,对课程衔接体系现状进行分析,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提出课程衔接体系建立策略,以期帮助职业学校真正做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为职业学院发展开拓道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材

1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立的意义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包括职业教育体制、考试制度、教学模式以及学制衔接等多个方面,不可谓不复杂。但是这一课题能够很好地帮助职业学校发展,真正做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为职业学院的发展开拓道路。笔者认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建立,主要意义有以下几点。

1.1新型教育体系顺应社会发展

中高职衔接体系可被看作新型教育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建立明显是顺应社会潮流的。现阶段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已经发生转变,由原先的劳动密集型转变成知识技术密集型。这也就意味着社会更加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相当于对职业学校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社会的发展推动教育发展,而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则是必然趋势,想要让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发展,向本科甚至于研究生方向进行拓展,就必须要解决好中高职衔接问题。因此,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1]。

1.2课程衔接帮助教育教学衔接

中高职课程衔接与职业教育教学衔接之间是上下位的关系,中高职课程衔接属于下位概念,中高职教育教学衔接是上位概念;前者更加注重具体、局部的衔接,而后者则是整体、全面的衔接。从这一方面来看,课程衔接为教育衔接创造可能,是其具体内容以及具体支撑;教育衔接为课程衔接创造环境,提供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衔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课程衔接必须要得到大家的重视。

1.3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当下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也就要求职业教育能够以全新的教育体系对人才进行培养。课程衔接正是抓住这一点,利用课程的核心地位,对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革新创造,进而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换言之,课程是将社会职业岗位与职业院校培养目标连接起来的桥梁,课程衔接体系的建立,即是对这一桥梁进行加固拓宽,是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帮助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渠道[2]。

2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现状分析

2.1两阶段人才培养目标不衔接

中高职院校均属于职业教育,只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育层次不一样,而在办学模式以及教学模式上十分相似。《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指出: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够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2两阶段文化课程出现脱节情况

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院校重视程度不高,没有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导致他们的文化基础没有得到提升,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完全无法适应高职院校的文化要求。而高职院校因为是面向普通高中毕业学生进行招生,所以在英语、数学、语文等文化课程上都有较高的要求,中职学生在毕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之后,在这些文化课程的学习上显得比较吃力[3]。而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解决这一情况,不得不对中职院校上来的学生进行分班处理,补习文化基础。这种脱节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的人才质量。

2.3两阶段专业课程出现内容重复

如前文所述,人才培养目标的不统一,导致中高职之间的课程内容出现重复。笔者经过统计,发现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开设课程科目重复率高。中高职院校之间所开设的课程科目名称相同率达80%以上,个别的甚至达到100%,只不过高职开设的课程科目比中职开设多一些。2)课程内容重复率高。对这些相同的科目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不仅仅是名称相同,其中的知识点、技能点也大致相同,严重浪费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3)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基本上一致。由于教学知识内容的高度重复,导致针对教学知识内容制定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也发生重复率高的现象。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的要求一致,不能体现培养的是不同层次的人才[4]。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就目前而言,中高职院校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上基本以CAD、机械基础等科目为主,高职院校可能会增加电工基础这样的拓展性科目;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中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大体上是相同的,不仅造成教学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学生宝贵学习时间的浪费。

2.4两阶段专业技能有倒挂现象

从根本上来说,高职院校应当是对中职院校的拓展,是知识能力的提升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一些中职院校办学时间长,教育模式以及教学方法都更加成熟,无论是师资设备还是与社会岗位的合作关系等方面,与高职院校相比都更加成熟。相反,高职院校由于是近些年才兴起,有一些院校不注重学生实习以及专业技能的锻炼,导致学生无法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培养水平,甚至于出现一些高职院校出来的学生不如中职院校的学生,导致专业技能上的倒挂现象。

3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立策略: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如上所述,现阶段中高职课程衔接并没有一个健全的体系,需要教师进行研究探讨。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科研组经过研究,认为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3.1深入调研,确保中高职两阶段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衔接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立的根本,根据目标才能够设立科学的课程。想要很好地做到课程上的衔接,那么就必须要确保中高职两个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从根本上来说,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技能的教育,那么就必须要尊重人对技能掌握以及技能发展的规律,不能够拔苗助长,在中职教育中进行难度过高或者不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科目教育。换言之,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经验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策略技能的人才,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注重差异性。中高职教育都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有一致性和差异性,而抓住差异性,才是确保课程衔接的关键所在。同时要注重层次性,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一些初级、中级的一线操作员工,而高职教育则是更加注重高级操作员的培养,是技术行业的一线人才。

3.2中高职院校合作制订教学计划,贯通课程体系

中高职院校合作制订教学计划,能够更好地推动课程衔接体系的建立。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双方主要需要注意:对中职与高职的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定位,根据两个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教育,确定好界限,并且根据上述需求制定好目标以及课程内容,杜绝过度重复的情况出现;从课程内容上对中职与高职进行区分,包括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级等多个方面,确立好层次与梯度逻辑关系,确保能够体现层次感;不仅要避免课程重复,确立层次感,也要积极吸纳外界新元素,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要及时纳入课程之中。

3.3确定统一的教材标准,实现教学内容衔接

中高职课程衔接只有做好教材衔接,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因此,中高职的教材编写可打破学科化的编写体制,改用项目化或者模块化的体例编写,以项目或者模块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先后排序;并且以项目或模块为逻辑纽带,只对解决这一方面的必需、够用的理论点与知识点进行介绍,如果需求重复出现,也不用再一次编写,这样就能够让教材更加紧凑,最大限度满足理想的课程衔接教材需求。就目前而言,中高职教育教材的使用应当注重运用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创新,对一些无用的内容进行剔除,对一些重复的内容进行归并,对一些过时的内容进行更新。要尽可能地将教材中存在的中高职教学内容进行合并容纳,从教材出发,践行课程衔接。

3.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中高职课程分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两个层次,在分析相应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将归纳的职业教育能力通过行动领域分析,最后将行动领域分析的职业能力转换为学习领域分析的专业核心课程及课程体系设置,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情境设计和教学实施行动导向分析。在整个课程衔接中,对岗位、职业能力和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中高职教育两个层次对应设计和衔接,做到中等职业教育层次能力不断向高等职业教育层次递进、纵横拓展,做到层次模块清晰。中职教育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毕业实习课程分别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毕业实习课程对应与衔接,层次清晰,模块贯通,中高职课程衔接一体化特点明显,规避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固有矛盾,实现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使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可能。

4结语

综上所述,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建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其中一定要注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差异性,从差异性入手,才能够更好地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确立,进一步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划定,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当然,中高职院校只有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课程衔接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1):42-44.

[2]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4-36.

[3]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1-127.

[4]朱向军.建设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19-21.

作者:农应斌 马林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