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及优化措施

时间:2022-07-21 09:02:09

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及优化措施

摘要:畜牧养殖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尤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满足民生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有力的推动。目前畜牧养殖面积在不断扩大、养殖数量在不断增加、畜牧种类也越来越多。在畜牧养殖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环境下,动物疾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动物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对动物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整个畜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所以对于动物疾病,必须加强防控。而要有效防控动物疾病,前提是必须对动物疾病的原因有所了解。基于此,本文就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优化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动物疾病;发病原因;防控优化

动物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畜牧养殖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畜牧养殖行业的迅猛发展,动物疾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且动物疾病种类也越来越多,这就对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物疾病防控是保障畜牧养殖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保证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基于当前动物疾病发展现状,其防控工作也必须加强优化和改革。为了保证动物疾病防控优化质量,就需要对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全面的掌握。只有了解了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才可以实现对动物疾病的针对性预防和控制。

1畜牧养殖中常见动物疾病分析

动物疾病简单理解是指动物机体受到内在或外界致病因素和不利影响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过程。动物疾病可表现在动物局部、器官、系统或全身,表现形式包括各种形态变化、功能障碍、损伤疼痛等。健康动物其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会处于正常状态,而一旦发生疾病,动物的这种平衡状态就会受到破坏,在疾病侵入过程中,若损伤大于机体防御能力,动物的疾病就会快速发展导致恶化,最终可导致动物死亡。目前在畜牧养殖行业发展中,常见的动物疾病有很多,主要以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为主。首先,就动物传染病而言,主要由病原感染导致,常见病原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霉形体等。当动物感染这些病原后就会导致发生各种传染病。不同的传染病其病原、微生物不同,以猪瘟为例,就是由猪瘟病毒感染引起,而炭疽病则是由炭疽杆菌感染引起。动物传染病具有传染性的特点,已经发生疾病的动物可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导致其它动物感染疾病,最终可造成大面积传播和感染的发生。其次,就寄生虫病而言,是指原虫、蠕虫、节肢动物等寄生于动物体内或体外而导致发生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寄生虫包括疥螨、马媾疫锥虫、钩虫丝状蚴,这些寄生虫都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法导致动物患病。另外,若动物吞入含感染性虫卵、幼虫或卵囊等的土壤,也会导致发生寄生虫病。最后,普通病包括内科、外科、产科三类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四肢病、分娩期及产后期疾病等。

2动物疾病发病原因

要对动物疾病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控,前提是必须对动物疾病发病的原因有所了解,以下就是本文分析的几点动物疾病发病原因。

2.1人为因素

动物养殖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所以作为动物养殖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养殖知识、养殖技术、管理能力。若动物养殖水平无法得到保证,那么动物就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发生各种动物疾病。如养殖人员缺乏养殖经验、清洁工作不到位、消杀工作不重视、引入新动物群未做好隔离和防疫工作等,都会增加动物疾病的发生概率。在动物养殖过程中,饲养是否科学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动物是否能够快速发育,同时也关系到动物的健康。若养殖人员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出现投料不当、饲料配比不科学、饲养不规律等,都很容易导致动物发生各种疾病。以饲养过程中给动物喂养被污染的食物和饮用水为例,就很容易导致动物发生消化系统疾病。

2.2环境问题

动物养殖过程中,养殖环境是否干净、卫生也将直接影响到动物的疾病发病率。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影响动物健康和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如温度、阳光、湿度、空气、整体卫生等,这些环境问题如果没有得到保证,动物就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以圈舍湿度为例,若圈舍湿度过大,就很容易导致圈舍内滋生细菌,一旦动物感染细菌或微生物,其疾病发生率就会升高。

2.3动物体质

动物疾病的发生与动物体质也有很大的关系。体质较好的动物具有良好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这类动物往往可以通过自身的防御能力来抵御病毒、细菌的入侵,降低疾病发生率。而也有很多动物在种种因素影响下其体质较差,比如有些动物由于在母胎里发育不够完善,或者在母体内携带疾病,就会导致动物体质孱弱。体质孱弱的动物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入,导致发生动物疾病。且体制孱弱的动物一旦发生疾病,其疾病容易迅速发展和恶化,最终导致动物死亡。

3动物疾病防控优化措施

3.1科学配置养殖场所

动物养殖过程中,生存空间是保证动物健康发育和良好生存的根本,所以在动物疾病防控优化过程中,科学配置动物养殖场所尤为重要和必要。为了预防动物疾病的发生,在养殖场所选址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地势较高、四面通风的地方,这样可以为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在圈舍建设方面,要严格做好排水建设工作,保证圈舍内产生的污水能够及时有效排出。圈舍建设还需要根据养殖规模、养殖种类进行科学设计,要保证圈舍能够满足日常养殖过程动物群养、隔离、散养、分养等需求。养殖场所最好远离居民区,避免对居民区造成污染的同时,也可以为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3.2强化动物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

饲养是关系动物健康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还需要在动物饲养管理方面入手。作为养殖户应该根据动物生长周期、动物种类、动物体质等,针对性对动物进行科学饲养,要避免根据养殖户个人喜好和个人习惯进行饲养,而应该基于相关动物的饲养知识、饲养技术、饲养方法等进行科学饲养。为了提高养殖户动物饲养水平,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养殖户的专业指导和知识宣教。同时养殖户自身在投入动物养殖工作前也需要保证自身具备专业水平。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为了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养殖户可以选择高营养价值的饲料进行饲养。日常养殖户也需要做好饲料的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并严格按照专业饲养要求,合理配比饲料、规律投放饲料。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营养缺乏的情况,对此,养殖户可以根据动物所缺乏的营养给予针对性补充。通过提高动物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保证动物健康生长,进而降低动物疾病发生率。

3.3强化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卫生管理是动物疾病防控优化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保证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环境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和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所以强化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尤为重要和必要。首先,在动物养殖过程中,要严格做好消毒防护工作,包括定期对棚舍环境、动物用具进行消杀工作,每日对动物粪便、棚舍内污水等进行清洁,以做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其次,在动物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在动物室外养殖过程中加强对动物的消杀管理。动物室外养殖更有利于动物的健康茁长成长,但室外环境复杂,动物很容易从室外携带病原体和细菌回到棚舍。对此,就需要养殖户在动物从室外回到棚舍前,统一对所有动物进行消毒液消杀,避免动物将室外的病原体和细菌携带进入内部环境;最后,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已出现疾病的动物卫生管理工作。一旦发生动物疾病,养殖户要第一时间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处理,对与患病动物共处一个棚舍的动物应该单独圈养,严格观察是否发生疾病传染。对患病动物所处的棚舍,要及时进行消毒、杀菌工作,并持续1周,保证棚舍内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被杀灭。若患有动物疾病的动物发生死亡,养殖户要严格做好无害化处理,避免造成二次传染。

3.4做好动物疾病的防疫、管控工作

动物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整个畜牧养殖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如动物防疫部门、基层动物工作站等,都需要严格做好相应的动物疾病防疫工作和管控工作。很多动物疾病都存在潜伏期,所以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检查工作,旨在通过密切的排查及时发现苗头,并及时通过防控扼制动物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根据当地动物疾病发生情况、发生规律等,做好免疫工作,通过坚决执行疫苗接种制度来预防动物疾病的发生。另外,相关部门也需要从源头上防控动物疫病的发生,比如要做好养殖户的宣传指导工作,要做好饲料安全管控工作,要做好日常动物养殖的监督工作等。

4结束语

在畜牧养殖行业发展过程中,动物疾病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保证畜牧产品质量与产量,以及为了促进畜牧养殖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针对动物疾病,就必须加强相应的防控工作。动物疾病种类较多,且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流行病,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动物疾病发病原因的分析,在科学认识动物疾病基础上实施防控优化措施,更有利于提高动物疾病防控质量和效率。

作者:郭瑞 曹东阳 单位:长春市动植物公园 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