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05-29 08:44:27

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吉林省的普惠金融创新工作。为进一步增强对普惠金融的熟知度,需要开展普惠金融倡导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当今社会发展新背景,为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新路径。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依旧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将双方有机结合,可使得社会群体更加熟知吉林省普惠金融基本情况。文章主要针对吉林省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一、前言

近年来,普惠金融已经被社会各界所熟知和关注,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引领趋势。自从2014年的央行开始实施普惠金融政策,这些年便一直在对其进行革新和改进,或许,其会成为中国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新方向。普惠金融最主要的是确保金融服务的现实性,增强群体认知感受,主要针对对象为银行机构。在普惠金融发展中,其承担着重要职责,尤其是对农村地区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银行金融性平台,可更容易获取信息,从而在扶贫中发挥其独有的价值,让更多人受益。

二、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1.吉林省存贷款现状(1)贷款情况。根据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在2022年4月份的《2022年1季度吉林省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3月月末,吉林省本外币贷款余额25265.88亿元,同比增长7.5%。人民币贷款余额25253.87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3月末低0.5%,比上年同期低1.3%。吉林省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659.15亿元。表1为一季度分部门分类型贷款统计结果。2022年3月月末,外币贷款余额为1.89亿美元,吉林省外币贷款1季度减少0.48亿美元,同比多减少0.05亿美元。(2)存款情况。2022年3月月末,吉林省本外币存款余额30969.61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30824.3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2.0%。表2为2022年第一季度分部门人民币存款变动结果。吉林省外币存款在2022年第一季度为1.79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43亿美元。2.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吉林省加快研发涉农金融产品的速度,创新较多涉农金融产品,包含“粮食直补担保贷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吉林省将物权资本化农村土地与棚膜设施等作为切入点,在2018年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大棚贷”“土地收益”等业务,投放累计超过了30亿元,特色产业链龙头企业贷款余额达到84.5亿元,有超过8万户农户支持农业产业链。开发新的产品模式,包含政府扶持、企业运作、银行授信等综合模式,让贷款保险保证规模增加,在备耕期间根据保证保险业务发放超过8000万元贷款。

(二)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问题

1.政策机制不健全当前政府并未给予普惠金融过多关注,甚至在赋予和确认宅基地的应用权过程并不重视,很多的地区县乡都没有普及到相关的抵押登记制度,市场不够活跃。吉林省的普惠金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暂时缺少完整的法律体系对其法律地位进行准确界定,也缺少系统监管框架对普惠金融的有效监管。2.普惠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吉林省的金融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分布较少。吉林省虽然已经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但由于商业银行银行具有趋利性特点,他们更愿意驻留在城市。近几年纷纷到乡村,也是为了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农”政策。但就吉林省这个农业大省而言,农民日益增加的信贷需求和得不到资金满足的矛盾便逐渐显现出来。商业银行为农民提供的金融服务与产品方式都比较少,减少房贷额度,制定苛刻的贷款条件,让广大农民望而却步。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当中的支撑力量严重不足。

三、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案例

(一)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状况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及银监会等共用权威性大的支持下,中国农业银行吉林分行等陆续开始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工作,甚至将普惠金融作为基础切入点,有效地发挥出中国农业银行吉林分行的服务效果,增强吉林分行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加强网络服务以及吉林省普惠金融团队服务建设,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当前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已经选择永吉县、华甸县等做好基础试点工作,将普惠金融服务业务放置在银行业务中,并招收民生项目,构建对应的普惠服务网点,每年制定普惠金融服务覆盖指标,设计完善的集成服务模型,不断贴合社会实际情况,共同实现系统网络的数据实时交换,并提供多渠道的农民补贴政策,为农民群体加入并了解普惠金融服务内容提供前提条件。

(二)典型模式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农业银行开始研究和推广“普惠金融+民生工程”等新型模式,主要为保险,医疗合作以及金融补贴等项目,但开展这些普惠金融项目,势必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构建优秀的普惠金融项目推广团队,配置流动服务小组,给予该类人员良好的薪资待遇及专业培训,让更多的人理解和配合项目开展。中国农业银行主要是以“专职流动人员+分行客户经理”方式为社会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深入到农村地区或者城市地区,积极开展业务宣传及金融知识培训等各项工作。第二,建立银政合作与普惠金融示范区域。通过参与“吉企银通”系统平台推广应用,构建“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专业条线”四季营销组织体系,9家二级分行全覆盖,持续拓宽获客来源,促进小微金融服务覆盖面全面提升。截至2021年5月月末,累计发放了574笔贷款,发放金额达到20.12亿元,在金融同行“四行”当中排在第一位。第三,积极开展普惠金融活动。2021年5月普惠有贷客户突破5万户,达到52691户,与年初相比增加了3063户。监管部门实施的“两增两控”已经连续十年达到监管目标。同时,分行增加了首贷户信贷支持力度,让小微企业创业融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截至2021年5月月末,累计支持380户首贷户,发放9.9亿元贷款。已经有2334户普惠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本金延期,金额达到8.4亿元。严格执行监管收费要求,帮助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第四,科技赋能小微效能持续提升。充分发挥线上信贷产品效率高、流程短等优势,积极营销推广“链捷贷”“快捷贷”“微捷贷”等产品,让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到2021年5月末,全行“小微e贷”余额为37.75亿元,与年初相比增加了2.3亿元。与此同时,结合区域市场,深挖融资需求,创新推出了一些新的特色金融产品,如“袜e贷”“吉采贷”,促进小微产品体系丰富,增强小微企业获贷便利性。

四、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普惠金融服务的实用效果

在众筹模式下,客户群体涉及各个行业、各个角色、各个阶层,群体更加多元化,投资覆盖面更广。而由于金融交易独具有特殊性及创新性,因此,众筹增强了投资领域中的金融惠普性,以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限制,为社会群体参与到金融惠普中奠定了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

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下,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备受人们关注,主要源于其携带方便且操作便捷,可通过该两类介质进入互联网获取需要的服务,减少交易双方的信息成本以及时间成本,增强了交易的实效性。普惠金融发展最主要目的就是帮助金融机构获取更大化的经济效益,该种方式主要是应用先进的服务标准以及管理体系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定期或者不定期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以此增强服务提供水平。

(三)有利于满足不同社会群体需求点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市场上所存有的金融机构竞争趋势愈加激烈,所需要满足社会受众金融需求也更加多元化。由于金融机构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机构,为规避高风险、获得高回报,机构会主动将小众需求主动排除。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中,互联网金融拥有其独有的效用,可应用传统管理体系实现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建设,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效果,按照传统研究体系增添金融服务的发展效益,推动市场化及机制化。另外,由于互联网金融使得公共投资变得更加标准化以及公开化,金融客户以及线下投资机构的客户一样的,此时则需要利用大数据对其进行资源整合,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从多各方面了解到客户群体所需。以及要被满足的需求点,吸引客户进行金融投资交易。

五、吉林省发展普惠金融举措

(一)构建完善的互联网制度

在吉林省普惠金融项目推广中,需要有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章制度的约束,呼吁政府部门出台激励政策,确保互联网金融以及吉林省普惠金融项目的快速发展。普惠金融项目的持续性进步在于具有良好的市场金融环境及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增强对于投资者的利益保护,让更多的资金闲置者利用剩余资金进行资产升值,使社会市场变得愈加健康化。为了避免出现双重监管及监管漏洞,需要构建合理合规的监督管理标准,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结合,确保普惠金融发展的高质量信息及高水准。而让社会公众参与的内容监管需要强化监管激励管理体系,推进各类资金服务保障制度,增强惠普金融的安全性以及科学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发挥普惠金融的最终效果。在互联网技术与普惠金融服务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势必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让注意力吸引到普惠金融项目的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并自觉做好推广。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吉林省惠普金融项目推广中,互联网支付项目主要是在移动终端上开展,充分借助通信网络以及移动设备给予一定的服务。移动支付是基于手机或者是其他通信设备所开展的一项实时服务,可随时随地通过工具介质前往对应的端口获取服务,此时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则具有重大价值意义。对于吉林省的互联网设施设备投入部门来说,需要增强财政部门对该项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开发适合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政府补贴的方式来增强人们对普惠金融的认知度以及了解,为互联网服务羡慕的更新与改造提供前提条件,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性。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吉林省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展,但依旧存有部分偏远贫困的地区,并没有了解到对应的互联网相关知识,甚至都不能应用互联网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以及金融产品。此时,金融机构应当做好线上与线下的宣传,对潜在特定客户进行针对性服务,从而吸引到更多的投资。政府部门需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积极宣传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将某些内容快速放置到政府工作事项的重点工作中,并推广到各个区域和各个领域,实现强势弱势群体在获取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做好风险把控。政府和金融机构各个管理部门应当是社会各类群体都有机会参与到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项目中,完善吉林省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和标准。

(三)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数字普惠金融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让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也帮助很多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办理金融业务。此种模式下,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性,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很大便利。但我国当前的数字金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不少金融机构也都在尝试阶段。吉林省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当中,也需要监管部门及时更新各种监管方式,总结我国互联网金融在过去发展中的经验和优势,以更加积极审慎的态度应用新科技开发,提前做好风险提示,安全控制等前瞻性研究。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服务优势与作用,缩短信用传导链,让风险控制成本降低,从而让金融可以惠及更多个人和小微企业。

六、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吉林省的普惠金融创新工作。为进一步增强对普惠金融的熟知度,需要开发和创新金融产品,减少对国外金融产品的模仿以及引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普惠金融服务的全面创新,限制其后续发展。针对多种多样的问题,金融机构需要依据吉林省的现阶段情况,做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实力的人群分析,构建层次化和差异化的服务与产品,尽可能将投资者需求放在首位,确保普惠金融服务项目的持续性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晓华,乔璐萍,刘莉.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以汉中市为例[J].西部金融,2018(06):70-76.

[2]张文娟.简析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创新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423(09):117-119.

[3]王琼.金融支持吉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145(02):32-35.

[4]赵科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举措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358(17):177-179.

作者: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