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探讨

时间:2022-05-12 09:48:56

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探讨

[摘要]当前,人力资本的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现象在我国社会上十分普遍,影响着收入的代际不平等性。通过阐述现阶段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代际传递的现状,基于实证方案设计对人力资本视角下的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运用公共教育资源改善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人力资本;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

代际传递效应,即父母直接通过社会关系及权力来决定子女的就业问题。家庭背景越好,子女在毕业时的工作落实情况和薪酬就越好,这种现象充分表明了不同经济地位的子女,即便是受到同样的高等教育之后的结果也存在差异。因此,中国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否具有代际传递效应,是被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人力资本投资与代际传递的现状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对应,主要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通过与人身自由联系在一起,从而不会随着物资产品的出卖而转移。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包括在教育及医疗卫生上的支出,教育投资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投资内容,可以提升劳动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工作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劳动生长率。因此,人力资本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支出增长也是促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目前,我国对于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出,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健康,一个家庭中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到子女的发展以及家庭个体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很有可能产生代际传递效应,通过影响子女的生命健康、教育水平以及性格特点,从而影响到子女成年后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且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综合我国现有的少量研究成果看出,我国同样存在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效应,贫富差距会影响子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同时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会促使代际传递效应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我国2017年的家庭金融调查之中显示,家庭的资产情况会受到户主受教育年限的影响,并且随着户主受教育年限的增长逐渐呈现递增的趋势,说明教育对于家庭在积累财富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教育作为除了医疗卫生方面之外,人力资本投资支出最主要的路径。在我国2020年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显示,26-35岁大部分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成年人,都具有进一步接受教育培训的强烈意愿,年薪在20-30万元的中等收入者非常愿意为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行投资,而低于20万元的低收入者也同样希望自己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提升。因此,从我国整体的调查情况来看,市民对于教育方面的投资意愿始终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人们还是非常重视自身的文化水平,愿意为其进行一定的投资[1]。

二、基于人力资本的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分析

(一)相关理论分析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通常从直接传递与间接传递两方面来实现代际传递。直接传递即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直接影响到子女的就业情况,以此来影响其社会经济地位;间接传递则是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间接影响到子女的发展情况,以此来影响其社会经济地位。间接传递主要通过教育、健康以及非认知能力等三个方面实现,同时也是当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的主要方式。第一,教育。贝克尔(Becker)于1994年提出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家庭社会经济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教育水平,本质上来说就是父母的收入状况直接决定子女的教育程度,而子女的教育程度同样会直接决定自身在劳动市场的地位。就以往一般情况来看,受教育水平高的个体会具备较好的就业前景,受教育水平低的个体恰恰相反。个体的就业前景及收入将直接影响到其社会经济地位。第二,健康。贫困家庭往往更注重食物的“饱腹感”而不是“健康”,因此贫困家庭的健康水平往往远低于富裕家庭的健康水平。同时,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条件和卫生服务,父母更着重于子女的营养搭配,在子女日常的体育活动上会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本,从而使子女拥有健康的体魄来应对未来的挑战与发展,以此拥有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第三,非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最早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主要是指在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自尊心、上进心以及气质谈吐等方面无法用标准来衡量的能力。依照众多研究发现,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同样可以影响到子女的非认知能力。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中,子女通常具有较强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具有强大的自信心,可以更好地协调身边的人际关系与工作情况;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中,子女通常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在工作和学习中出现负面的表现。因此,非认知能力能够对个体未来的就业情况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社会经济地位[2]。

(二)实证分析

为了考察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人力资本的代际关联程度,从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入手,选取最高学历变量进行秩相关系数的统计分析,以此来反映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秩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表示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教育水平也越高,反之亦然。这一结果表明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代际传递现象在我国仍然普遍存在。因此,人们为了打破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会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资成本,让子女能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以期望子女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中拥有较大的竞争力,从而提升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表明,除了一般的教育学习支出以外,父母为了让孩子获得更优质的教育,会选择购买学区房的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大部分家庭的整体住房贷款总额已经远远超于家庭年收入额,从而导致“房奴”这一社会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父母为了给子女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优质的教育资源,通常会贷款购置价格远高于一般性住宅的学区房。重点学校的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相比普通学校要更加优质,对学生的管理也更加规范,升学率远高于普通学校,这样的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生源和优秀的教师。然而,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仍然分配不均衡,一些偏远及贫困地区无法获取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其家庭子女的教育水平远远比不过经济发展情况良好的地区,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导致个体在未来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差,最终影响到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

三、如何运用公共教育资源改善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

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来说,父母的人力资本主要用于子女的教育投资、医疗投资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和薪酬情况,从而不断维持家庭的社会经济优势地位;对于家庭社会经济较低的家庭来说,产生的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只能说是一种贫困地位的延续。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的存在,导致富裕家庭愈发富裕,贫困家庭愈发贫困,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国家的贫富差距。由于教育在改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方面及个人应当有效运用公共教育资源,从而缓解由社会经济地位差异而产生的代际传递效应[3]。第一,从政府的角度而言。首先,政府需要正视教育在改善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方面的关键性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国家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与合理性。政府应当加强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公共教育资源在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同时,还能够给予不同的教育领域和培养阶段以科学合理的权重。例如,加大公共教育资源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长路径的投入外,还应该大力推进成年专科、高等职业教育等职业技能院校的建设,并且拓展中老年大学、活动中心等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全方面地提升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此外,健康作为人力资本重要的投资方面,同样是影响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的关键性因素,儿童时期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后期接受教育的情况。若政府与家庭不重视儿童的健康,会对后期个体综合能力的获取情况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到个体成年后的工作水平。因此,政府同样需要提升国家整体的健康水平,通过建设多元化、综合性、完善的医疗与社会保障体系,并加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基础医疗建设力度,有效地改善整体健康状况。政府还可以引导家庭加大对子女教育与健康方面的人力资本投入,从而缓解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对子女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贫富差距。第二,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教育作为提升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有力途径,能够有效缓解贫困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因此,贫困家庭应当集中一切人力资本支出用于子女的教育中,最大程度上提升子女的教育水平,从而努力提升其人力资本水平。此外,不仅需要政府重视个体的健康水平,还需要从家庭层面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以确保受到良好教育并且拥有良好身心健康的个体能够提升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综上所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确实会产生代际传递效应,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会首先影响到子女的身体健康、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最后对子女的社会经济地位产生影响。因此,教育扶贫是阻断代际传递的重要路径,国家应当注重实现公共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性,加强对人力资本中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从而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效应。

[参考文献]

[1]马丽丽.人力资本的代际收入传递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0(5):119-127+140.

[2]高盼盼,冯喜良,尹振宇.人力资本视角下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42(8):70-80.

[3]苏宗敏.我国人力资本的代际传递研究[J].营销界,2020(52):188-190.

作者:谭晓彤 单位: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