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生态构建策略

时间:2022-05-12 09:12:09

农村金融机构生态构建策略

[摘要]在全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成效突出,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新常态,相关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探究自身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防范化解具体问题的可行措施,以保证农村金融机构在良性金融生态环境中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发挥最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金融生态;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金融生态建设

一、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生态建设现状

(一)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情况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构成。截止到2019年,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共计2035家,共有从业人员29781人,其中农村商业银行占比最大。此外,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相继进入黑龙江农村金融市场,逐步恢复并发展相关农贷业务,竞争性金融格局初显。

(二)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基础情况

根据2020年统计年鉴,截止2019年12月末,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7716.7亿元,较去年增长2394.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8056.1亿元,较去年增长2445.4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4377.0亿元,较去年增长82.8亿元。此外,各项贷款额21370.01元,较去年增长1213.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5925.1亿元,较去年增长548.7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5184.3亿元,较去年增长648.6亿元。综合可见,黑龙江省整体经济金融发展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建设也面临诸多问题。李昆泽(2016)认为,尽管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信贷资金投入不断增强,但仍不能满足农户和企业的需求量与速度,仍应当构建并完善现代农村信贷体系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的担保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张叶(2019)指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可以为居民带来融资便利,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引导和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金融生态环境,并且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也会对农村货币政策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于晓文(2016)则认为,村镇银行可以更好地建设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体制,带给用户更好的金融体验,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与盲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然而,在企业由弱小变强大的过程中,也滋生了诸多问题,会对其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金融主体生存、运行和发展好坏的重要决定因素,是由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和政府服务等多方面构成的综合性外部环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今,黑龙江省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勇于开拓思路,积极制定方案,促进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农村经济、文化和金融生态等多方面均得到显著发展。不过,受制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尚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机构生态环境。

二、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一)乡村振兴相关配套政策引导不利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普遍偏紧。2017年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总数为2047个,2018年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总数为2037个,2019年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总数为2035个。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黑龙江省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呈现出精减趋势。相对于金融机构总量本就为数不多的农村金融机构持续减少,更重要的是,专门从事乡村振兴的金融机构数量更少。村镇银行受“一县一行”的政策限制,其辐射能力也十分有限。黑龙江省缺乏有效激励金融机构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体制,导致乡村振兴政策导向不利,乡村振兴政策难以长期有效持续。全省普遍表现出缺少足够且高效的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活力。

(二)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聚集较大金融风险

2020年黑龙江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438.11亿元,较去年增长近500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高达4044.15亿元。由此可见,农业在黑龙江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是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的当务之急。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法律的维护。然而服务乡村振兴金融的法制建设仍比较落后。对于农村的关注度不够,农村金融重要法律地位的缺失,都制约了政策的落实和成效,难以有效防范化解相关领域的金融风险。2019年,全省30%-40%的农民贷不到款。银行机构的贷款利率高达10%以上,民间借贷成本更高;贷款手续繁杂,周期长。2019年,我省粮食总产量高达1500.6亿斤,许多粮商通过贷款来从农民手中购买粮食,堆积粮仓,等待粮食价格行情较好时,再出售给加工厂。然而,如果加工厂通过了其他渠道,作为粮食来源,将导致粮商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引致坏贷的出现。与此同时,农村的信用体系也更需完善。现阶段,骗贷、逃债现象频发。由于失信惩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对农业经营者、农户以及相关人员的惩罚力度不够,导致人们对于失信后所能接受到的惩罚感受不足,未能让失信者真正意识到失信的危害与后果。失信成本较低,使人产生失信者获利,守信者吃亏的错觉。长此以往,终将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破坏金融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行。

(三)金融机构下沉力度不够,涉农服务品种匮乏且结构单一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渠道过窄。黑龙江省支农融资的主要方式是以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为主。国有商业银行站点下放到村镇当中不足5%,这导致资金需求度与资金供给度严重不匹配。同时,发放的贷款多为短期,农户很难申请到中长期贷款。“年初放贷、年终还贷”,这种贷款期限安排与黑龙江省农业的季节性不能相互匹配,加剧了资金需求困难,融资渠道狭窄等后果。其次,普遍缺少精准服务于三农的金融产品。涉农金融服务基本停留在传统帮扶手段,如支农产品种植贷、助农贷、地押贷和农监融产品等。金融产品结构分散且单一,具有趋同化的问题,这导致涉农金融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促进金融生态的发展。

三、优化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村镇银行监管体系,拓展农业供给服务渠道

首先,强化黑龙江省乡村金融机构管制。黑龙江省乡村金融机构的主要问题在于资本金不足,压力大,不良资产额度及不良资产率相对较高,股权结构复杂,股东及高管素质参差不齐,治理难度大。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压实各方责任,杜绝盲目扩大乡村金融机构的规模,提升机构内部微观治理水平。其次,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有序开展金融机构间兼并重组,完善黑龙江省地区金融生态。最后,推出激励农村金融机构准入的政策。促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增加其网点、站点进入到县级以下地区的数量,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后发优势,建立专门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机构,大力度配合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方向,使乡村经济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

(二)建立完善信贷风险防控体系,强化风险管控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粮食产量第一的农业大省,应当加强管控对于农户、农商户的贷款。如上文所提,农户不易申请到中长期贷款。“年初放贷、年终还贷”的短期贷款,除了与黑龙江省的农业季节性严重不匹配外,也导致农户需要在年终时,将手中的粮食全部卖出给粮商或是出售到市场以解决自己的还贷需求,可能出现粮商刻意压价的情况,从而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发展。其次,如果粮商的资金链断开,将会导致大量坏贷的情况出现,这不利于金融环境的稳定。一切的经济都将回归于土地。因此,建议农户之间成立合作社,吸引闲散农户、种粮大户、涉农小微企业加入,银行提高对其贷款期限和贷款金额,严格把控、减少对粮商的贷款。这不仅有利于农民的收入提高,促进乡村振兴,还会出现共赢的局面,在银行利益不变的情况下,极大降低了坏贷出现的可能性,有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上述只是其中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方式之一,对于其他的农户信贷问题,即以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等为支撑揭露黑龙江省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资金严重不足、信贷管理不完善和小额信贷无法满足农户多层次需要等主要问题,应强化信贷流程管理,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风险意识,建立贷款风险预警系统。针对涉农信贷期限长、额度高的需求,探索创新更多信贷增信方式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小额贷款管理制度,建立合理完整的战略发展体系,促进农村、农民、农业的稳步发展。

(三)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多措并举发展,创新研发涉农信贷模式

推动农业产业向多样化、丰富化方向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老等第三产业深度融合,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产业链的支持力度,要把握好利用大数据信息充分公开的优势,从而有效解决各融合产业的各个环节把控。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于农村其他基础设施的投入,因地制宜地支持各方面与农业相互促进、多方面共同发展,打造出新型乡村休闲产品,扶持农产品的加工,农业仓储物流等。注重创新研发新产品,如旅游贷,农家贷,加工贷,养老贷等新型金融信贷产品,有效地发挥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各项作用。

四、结语

本文以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生态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当前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时代背景,阐述了现阶段下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生态构建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定实质性建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目前农业的发展,进入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三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良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叶.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9.

[2]于晓文.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6.

[3]李昆泽.黑龙江省农村信贷对农业经济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6(4):17-18.

[4]王玉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支持黑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0(8):13-16.

作者:王泽旭 崔惠颖 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