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策略

时间:2022-05-06 15:54:59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策略

摘要:为了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讨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策略。介绍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策略:在教育教学方面,定期为教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和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更新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实践活动方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设立学生心理社团,对社团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了解社团成员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状态,及时疏导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在咨询服务方面,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聘请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排忧解难,开通多种渠道的咨询方式,保证咨询服务的多样性、及时性、隐私性;在预防干预方面,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测,不断加强评测的科学性和广泛度,建立心理健康预防机制,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排查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干预并给予心理疏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策略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心理健康辅导不仅是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出全面健康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文件,全国各高校在此指导下积极进行相关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更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极端事件时有发生,这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策略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1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必须了解大88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策略预防问题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发因素主要来自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恋爱和挫折等方面。大学生的首要责任是学习,但是无论生活方式还是学习方式都与高中有很大区别。部分学生不适应大学环境从而影响了学业和生活,再加上繁重的学业压力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更大挑战。毕业生数量每年不断增长,但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无法满足所有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这种社会环境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害怕进入陌生环境、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此外,大学生正处于渴望爱情的阶段,但心智不成熟可能导致错误的恋爱观念,不能正确处理恋爱过程中的问题,影响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很多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性格又比较敏感,无法处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2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策略

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造成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将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健康成长,如何有效处理此类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大学生极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不但是自身心态的问题,也体现出了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缺失。为了培养出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毕业生,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在国家和学校的积极努力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的“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问题得到了基本保障。

2.1教育教学

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引导本人的心理想法,而大学生往往还未形成健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很容易走入错误的方向。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是学校的重要职责。首先,要定期为教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和培训。提高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水平,同行之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交流,进一步了解自身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不足,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同时,可以邀请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教职工进行专业培训,及时更新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和管理理念,帮助教师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心理健康教学和管理中。其次,紧跟时展脚步,及时更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摒弃只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如开展新生入学心理适应辅导讲座、应对考试前焦虑的心理辅导讲座等,在充实和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学质量。最后,通过开设思想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这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在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时应结合客观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普及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实践活动

课堂的思想健康教育是实践的基础理论支撑,并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理解其精髓,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大学生群体,应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同时举办一些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文娱活动和相关拓展活动。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训练的一种形式,通过模拟实际情境中的人际交往,使个体在其中不断认识、接纳自己,有利于改善自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能够加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大学里的各种社团为很多大学生提供了一起创作和传播乐观向上心理健康作品的平台,学校应该鼓励设立学生心理社团,学生心理社团应由对心理学感兴趣以及善于帮助服务其他同学的人来组织实施,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如开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影视鉴赏活动、心理健康能力扩展训练、摄影和美术作品展览会等。同时,对社团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了解社团各成员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状态,及时疏导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疏导的相关技巧,更好地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专业的帮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宣传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平台中的宣传和传播。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活动能够帮助人们稳定情绪,起到转移注意力、发泄情绪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减轻心理负担、消减挫折心理,还能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欢乐,减少焦虑情绪,放松紧张情绪,进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此外,还可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通过校园广播和校园书刊向大学生宣传普及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及如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困扰,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2.3咨询服务

很多时候学生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但苦于没有倾诉的途径以至于自己深陷其中但无法解决心理障碍。因此,应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排忧解难,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到信息公开,使学生了解心理辅导中心的办公地址、联系方式、工作时间等,开通多种渠道的咨询方式,降低咨询难度,方便学生及时与心理辅导教师沟通和交流。辅导员作为学生亦师亦友的角色,应充分发挥其岗位优势,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的初期,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扰,为后续心理疏导工作提供便利。心理健康问题有时会涉及学生隐私,为使学生个人信息得到保护,可设置网上咨询、匿名咨询等方式,保证咨询服务的多样性、及时性、隐私性,针对不同性格、不同专业、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策略,杜绝信息泄露。提供咨询服务的心理辅导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应具有以下素质:第一,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责任感,积极热情应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管理工作。第二,遵守心理健康咨询的职业道德规范,最大程度上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与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在心理咨询部门下设咨询室、阅览室、放松室、活动室等,不同部门设置不同功能,对具有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更好地干预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4预防干预

心理健康问题应该防患于未然,应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劝导,并且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家庭环境、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互联网信息等多方面影响,这也给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干预带来了很大挑战。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干预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质量和效果。高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测,并且不断加强评测的科学性和广泛度。建立心理健康预防机制,从宿舍、班级、院系、学校等方面全方位预防,以宿舍为基础单位,宿舍内发现问题层层反馈上报,这样能够有效预防重大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往往会对一些话语比较敏感,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加强自身职责,深入到学生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以平和的语言和温暖的态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对学生存在的不讲卫生、上网成瘾以及失恋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进行积极干预,使其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积极排查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干预并给予心理疏导,若遇到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要及时上报到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交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有效干预,辅导员在此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情况,实时了解干预效果。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约谈,利用微信或者QQ等聊天工具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全面掌握学生在情感、生活、学习等多方面的疑虑,尽可能在尊重学生隐私的同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和帮助解决学生当前遇到的困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自身认同感,提高其心理素质。

3结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日益加重,很多大学生一直处于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伴随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因此提高高校心理健康管理水平刻不容缓。在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各高校都完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机制,但受学校个体差异影响,在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级别和规模、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场所的条件、开展工作获得的成效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各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宣传,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春兰.浅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及辅导策略[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06):233.

[2]李丽娜.基于教学管理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36(02):92-94.[3]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

[4]朱纪东.让心理健康辅导助力学生成长[J].山东教育,2020,(35):58-59.

[5]何红军.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调适———浅谈心理健康辅导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1,(04):35-36.

[6]黄春涛.浅谈高职学生公寓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与管理[J].山西青年,2020,(01):40.

[7]宋海霞.心理健康辅导在高中生成长中的重要性[J].教书育人,2020,(10):18-20.

[8]沈方圆.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让学生幸福成长[J].启迪与智慧,2020,(08):23-24.

[9]张明滋.浅谈绘画辅导法在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的作用[J].新课程,2019,(09):226-227.

[10]陈浩,马芳.某中职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能力的调查研究———以临夏回族自治州某学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1,(17):136-138.

作者:李梦 单位:安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