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化学与现代生活课程思政探讨

时间:2022-04-28 09:05:36

通识课化学与现代生活课程思政探讨

摘要:“课程思政”是我国实行的重要教育改革举措,其内涵是在教学过程引入思政教育,教导学生“先做人,再做学问”,引导青年学子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通识课程《化学与现代生活》的任务是完善当代大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并能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现代生活。本文将结合《化学与现代生活》的课堂授课实践,提出三种在通识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通识课;化学;课程思政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为大学生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1],克服专业教育引起的弊端,保障大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通识课程《化学与现代生活》以生活实际为背景,介绍包括化学与环境污染、化学与营养、化学与药物、化学与能源、清洁品化学、化妆品化学、家居装修化学、家用化学燃料、衣料的学问和珠宝首饰化学10部分,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课程的任务是完善当代大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并能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现代生活[2]。传统的《化学与现代生活》课程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却忽视课程育人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课程思政”是目前我国实行的重要教育改革举措,其内涵是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引导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引入思政教育,教导学生“先做人,再做学问”,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让青春在奉献祖国的过程中绽放绚丽的光彩。本文将结合《化学与现代生活》课堂授课实践,提出几种在通识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方法。

1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首要关键是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4]。“课程思政”不仅要求任课教师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敏锐的政治意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起表率作用,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就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党的思想政策,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教师可利用假期参加教育部门开展的各类思政教育培训,或者通过网络公开课、直播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各种学习平台上学习思政教育内容,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专业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要遵循大学生思想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这样的“育人”过程才不至于太牵强,不至于为思政而思政。总之,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是实现高水平思政教育的必要手段。

2优化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蕴藏的思政元素

任课教师需将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育人教育,针对当前《化学与现代生活》思政教学的实践,作者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旨在为广大教育同行提供借鉴。

2.1结合化学史实,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爱国情怀

任课教师可利用化学学科的曲折发展历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例如,在《化学与能源》这一章节中,可讲述中国航天科技在历史上的辉煌与成就,激起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也让大家看到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科技落后所造成的被动与挨打。希望同学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砥砺前行开创未来。又如在《化学与新材料》这一章节中,可讲述中国强国梦的征途中两种现代特殊钢的研发过程。制造航母的关键材料———甲板钢长期被国外“卡脖子”,智能装备支撑材料高端轴承钢关键技术长期被美国、瑞典等国家垄断,现在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均可以自主生产,实现强国梦。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中国近现代化学家的故事,展示化学家的严谨治学、热爱祖国的精神。例如,在结构化学、材料化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卢嘉锡,在国外留学并工作了几年之后,毅然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满怀“科学救国”的热忱回到祖国,在艰苦的环境中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课堂中插入这些名人的故事,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刻苦努力,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实现人生价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类化学家的故事,展示化学家的严谨治学、热爱祖国的精神。结合化学发展史实,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百折不饶的科学探索精神。

2.2结合绿色化学,培养环保意识

大学化学通识课程是普及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把绿色化学的理念、意识传递给学生。任课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南京市大厂区以能源化工为主要产业结构,环境治理难度加大[5]。教师可以在《化学与环境污染》这一章节时,设计如何将资源利用最大化、怎样治理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课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探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分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完成研究方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也培养高度的环保意识。

2.3探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适当地融入时实内容,结合当下一些相关热点展开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吸收所学内容,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敏锐的观察力,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融入时事述评,引导大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例如,在讲到《化学与药物》这一章时,可引入了我国新冠疫苗开发成功的案例,鼓励学生向坚守在疫苗研发岗位的科研工作者学习致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主动地将化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因此,通识化学教程应紧密联系实际,把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化学教学,真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理念,取得“教育无痕”、“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3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了解最新科技动态

要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路资源了解科技动态。针对《化学与现代生活》通识课程中涉及到的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热点话题,如新能源、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等,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搜索了解最新动态科技。例如在《化学与能源》这章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中最热门的研究方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过介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制备方法以及相关的器件结构和光电机理等,激发学生对新材料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详细了解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更深层次的结构原理和发展应用。也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块观看我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快速发展和取得重大成就的视频和影视纪录片,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要让学生们清醒认识到,我国的科技发展还存在短板,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然是实现我国强国梦的卡脖子工程。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崛起的围堵打压,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务必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献身祖国的科技事业,为早日实现科技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4结语

大学化学通识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育人。课堂教学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教书育人环节。优化课堂授课内容,将课程思政理念渗入知识讲解过程,使课堂中的育人元素与新知识的传授同时进行,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细化课堂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2010:45.

[2]冯文华,常桂梅.综合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化学与现代生活》的探讨[J].内江科技,2014,35(05):113-114.

[3]倪绍旺.融德育:让关键课程发挥关键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9(11):5-9.

[4]彭红军.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21(05):1-3.

[5]李玉珍,曹永军.高等师范院校“绿色化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J].化学教育,2015(06):11-15.

作者:陈莹 周文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