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治理牛结核病措施

时间:2022-10-10 04:23:00

有效治理牛结核病措施

摘要:牛结核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它不仅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于交叉感染,而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因而,要从根本上控制牛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从加强对本病的检疫与监测工作入手,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

关键词:牛结核病;临床诊断;防制措施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牛群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病牛贫血、消瘦、体虚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和生产力下降等为特征。在牛的多种组织器官上形成结核结节和干潞样钙化病灶。

1病原

结核病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分为3型,即人型、牛型和禽型。其中以牛型对奶牛群致病力最强。牛型分枝杆菌长1~4微米,宽0.3~0.6微米,单个或呈链状排列,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具有抗酸染色特性。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抗干燥,在干涸的分泌物中可存活6~8个月,在粪便中可存活数个月,在污水中也能存活11~15个月。不耐热,60℃20~30分钟即被杀死。10%漂白粉溶液和70%~90%酒精溶液消毒效果较好。本病菌对链霉素、异烟肼吨对氨水杨酸钠、环丝氨酸和利福平等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其他广谱抗生素都不敏感。

2流行病学论文

结核病菌除感染人外,还感染50多种哺乳动物和20多种禽类。牛是最敏感动物,人结核有10%以上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本病无季节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检疫不严格,盲目引种;对检出阳性牛不能及时处理;未能从根本上消灭传染源以及人畜间相互感染,引起牛结核病不断发生与流行。牛结核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吸入了被污染的飞沫或媒介是传播本病的最主要方式,只需很微量的牛结核菌即可引起感染。接触密切的动物群体呼吸传播是主要方式,但是采食了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是另一种主要传播途径。近年,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以及耐药菌株出现,使得艾滋病阳性患者易患结核杆菌病例也有报导。据估计,我国HIV感染者达60万,而感染结核菌者有4亿多人口。由此可见,控制和消灭结核病是我国公共卫生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

3病理变化

牛结核病病灶,见于肺、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其次为肠系膜淋巴结和头颈部淋巴结等,形成突起的结节,呈干酪样坏死或钙化,切开时有砂砾感。有的软化、溶解,形成空洞。当肺结核时,肺上具有多量粟粒大小的微透明的结节,逐步增大并由纤维蛋白包围,呈现粟粒性结核病病变。胸腔与腹腔浆膜表面出现粟粒至豌豆大小、半透明的灰白色坚硬结节,形如珍珠。肠结核发生于小肠或盲肠,于肠粘膜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或溃疡。溃疡周围呈堤状,底部坚硬并覆有干酪样物。

4临床表现

本病多取慢性过程。其潜伏期一般为10~45天,有的长达数月乃至数年。

4.1肺结核论文

病初食欲、反刍无大异常。只是清晨吸入冷空气或含尘埃的空气时易发咳嗽,先为短干咳,后为带痛顽固性干咳。鼻液呈黏性、脓性,灰黄色,呼出气有腐臭味。呼吸出现困难,呈伸颈仰头状,呼吸声似“拉风箱”。听诊肺区有干性或湿性哕音,叩诊肺区有半浊音或轻浊音。病牛明显消瘦,贫血,易疲劳。当发展成弥漫性肺结核病时,体温升高达40℃,呈弛张热或间歇热。体表淋巴结肿大。当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食道时,可见慢性瘤胃臌气。

4.2肠结核

见于犊头。呈现前胃弛缓症状,迅速消瘦,顽固性腹泻,粪便呈稀粥状,混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全身乏力,肋骨显露。直肠检查:腹膜粗糙不光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4.3淋巴结结核

以其部位不同而症状各异。咽后淋巴结肿大时,压迫咽喉,呼吸音多粗厉、响亮;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可产生瘤胃臌气症状;肩前和股后淋巴结肿大时,可引发前后肢跛行。

4.4乳房结核

乳房淋巴结肿大,可使病乳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散性硬结,无热痛,乳房表面凹凸不平。病乳区泌乳量显著减少,乳汁稀薄如水样,或停止泌乳。乳汁呈灰白色。

4.5脑及脑膜结核

病牛多呈现神经症状,如惊恐不安,肌肉震颤,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头颈僵硬,眼肌麻痹,后期陷于昏迷状态,呼吸和心律失常。

5诊断技术

奶牛结核病可根据牛群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诊断,病牛以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为主,可疑牛群和健康牛群以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检疫为主,配合实验室诊断。目前,国内外用于诊断牛结核的检验方法大体可分为3类:第1类是细菌学检验方法,但由于结核菌培养一般需要3~8个星期,由于细菌培养检出率低,敏感性差,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第2类是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如核酸探针、PCR和DNA图谱法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这些方法目前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不能推广使用。第3类是免疫学方法检测结核菌的特异性抗体,如皮内变态反应、ELISA等,这些方法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中。

到目前为止,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牛结核病诊断方法只有结核菌素(PPD)变态反应。但该诊断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在诊断过程中,既有物理性的干扰,也有化学性的干扰,但更多的是非典型分枝杆菌的干扰,常造成非特异性反应的发生。由于PPD为皮肤试验试剂,最大缺点是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如果机体混合感染结核杆菌(TB)和艾滋病病毒(HIV)时以PPD进行的皮肤试验可能呈现假阴性,而当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等环境分枝杆菌时则可能呈现阳性反应。

根据目前情况,一些地方的牛结核病变态反应假阳性牛是阳性牛的15倍,必须进行二次检疫,这对非结核疫区来说,能检出所有的病畜,但对于结核污染牛场,由于部分病畜的病程往往处于中后期,其免疫反应也往往由于体液免疫很强烈而细胞免疫较弱,所以仅用单纯的变态反应试验并不能检出所有的结核病牛,所以还应辅助以ELISA结合使用。

6防制措施

6.1预防为主,防检结合

对非结核疫区定期检疫,运用PPD检疫,坚决淘汰阳性牛;结核疫区运用PPD和ELISA相结合的检疫手段,做到ELISA阳性,不管其变态反应是阳性还是阴性,坚决予以捕杀;变态反应阳性而ELISA阴性,认为是结核病初期,有可能因病情加重或者转化为开放型结核,也应坚决淘汰(或对其隔离,加强ELISA检测,检出阳性时及时淘汰)。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淘汰结核病牛,从而加速牛场的净化。

6.2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增强牛体抵抗力,起到预防作用。对圈舍等环境定期消毒,消灭传染源与传播媒介。同时注意,牛舍内不能同时饲养其它牲畜及禽类,防止交叉感染。及时做好牛场管理人员的健康监测,避免人畜互相传染。

6.3引进健康奶牛,培育健康奶牛群,淘汰阳性基地。根据流行病学原理,对原来污染严重的场地实行关闭、停产。防止因消毒不彻底或在原来场地生长的各种动物带菌而对易感奶牛造成感染,导致新病例的发生。因此,必须另择基地,重新引进优良奶牛,尽可能淘汰原来的奶牛,建立和培育健康的奶牛群。

6.4奶牛场应建立奶牛档案,建立健全奶牛防疫制度,并认真实施;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加强奶牛场疫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定期开展结核病等疫病的检疫、监测,以保障奶牛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