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贸易发展综述

时间:2022-06-11 09:16:00

农产品贸易发展综述

冷链是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1]。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2]。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都应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消耗。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需求的年增长率大约在10%[3]。随着两岸农业合作不断深入,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两岸的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将日益扩大。构建两岸冷链物流体系,打造高效、安全、配送低成本的农产品供应链,必将提高两岸农产品物流的质量,提升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水平,促进两岸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参与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1两岸冷链物流的现状

1.1大陆冷链物流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陆冷链物流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我国大陆食品行业迅猛增长,冷链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的出台、法律法规的推动和市场舆论的监督,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运作逐步走向规范;专业化的冷库建设受到重视,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冷库发展较快;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开始发展,利用GPS定位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能迅速准确地记录和回传冷藏车厢体内的多点温度,实现冷藏运输温度监控,利用RFID进行全程物流的冷链监控,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也开始发展。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大陆冷链物流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大陆的冷链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不多,绝大多数是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并非真正的冷链物流企业。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商用冷(藏)库面积700多万m2,冷冻(藏)能力500万吨;保温车约有4万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在全国总运行铁路车辆331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目前,我国大陆每年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5%~30%,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4]。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陆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设备设施不足,冷链物流技术相对落后,损耗大、冷链物流成本高。

1.2台湾冷链物流的现状

台湾的现代冷链物流发展较大陆地区早,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的郭儒家认为,台湾冷链物流产业的兴起主要原因有:连锁销售体系的带动、食品流通形态的变革、专业分工低风险的需要、低温食品的普及成熟、都市化及人口集中、政府的积极推广等。在完成了早期基础设施建设后,台湾冷链物流行业致力于冷链物流的延伸服务及经营模式的深化。目前台湾有超过2000亿元(新台币)的冷冻冷藏食品销售市场,其中已经有较大的十余座第三方低温物流中心,有500余辆低温配送车队,每年有超过60亿元(新台币)冷冻食品配送商机[5]。台湾冷链物流经营者总体可以归为四种类型:由制造商成立的物流中心、由货运业转型而成的物流中心、由零售商向上整合成立的物流中心及由传统进口、批发商整合成立的物流中心。相较于大陆冷链物流,台湾冷链物流具有如下优势:

(1)台湾冷链物流企业有较强的冷链物流体系或冷链物流中心的规划能力,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融入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实现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客户化。

(2)台湾的物流领域信息化较高,众多冷链物流企业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冷链物流业务信息系统,拥有庞大的物流系统开发和物流系统维护团队,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对冷链物流全过程进行监控。

(3)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在冷链低温作业等物流技术较领先,整个台湾岛所有必需的物品通过全岛后勤常、低温物流支援系统,均能在24小时内送达。

(4)台湾冷链物流企业拥有丰富的冷链物流人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在物流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定规模的冷链物流操作人员和冷链物流管理人才。

2两岸农产品贸易对两岸冷链物流合作的需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两岸农业互利互补,增长加快,两岸农产品贸易不断深入,尤其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的推动下,台湾农产品加速登陆营销。农产品贸易是两岸合作中关注度较高的领域,特别是2005年以来,大陆方面不断出台惠及台湾农民及农业的政策措施,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平稳、快速发展,有效地扩大了自台进口。目前,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农产品最大的销售市场,两岸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表1)。据海关统计,2010年大陆从台湾进口农产品2.47亿美元,比2009年的1.84亿美元增长34.4%,增幅创5年来新高。2011年前6个月,大陆从台湾进口农产品1.7亿美元,同比增长57%,高出同期大陆农产品进口总体增幅近30个百分点。大陆从台湾进口的农产品种类(按海关HS编码计算)已从2006年的381种增加到2010年的460种,增幅为20.7%;大陆进口台湾农产品的贸易企业从2006年的1040家增加到2010年的1195家,增幅为15%。两岸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将带来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必然带动两岸冷链物流企业的交往与合作。农产品从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都需要冷链物流支持,温度控制较好的货品,其损耗率将过5%,而温度保持不好或中间出现脱节,则可能造成大批量食品的腐化变质。可见,冷链物流贯穿着整个食品运输过程,对两岸农产品贸易规模能否扩大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成熟规范的冷链物流体系,全国约有90%以上的新鲜水果、蔬菜及其制品基本上处于没有冷链保证的条件下运销[7]。为了确保两岸农产品贸易更好更快发展,急需两岸冷链物流业界加强交流协调,构建两岸冷链物流体系。

3建构两岸冷链物流体系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

大陆冷链物流整体起步较晚,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对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但冷链物流市场广大,发展潜力巨大。台湾的现代冷链物流较大陆地区早10~20年,冷链物流技术水平高、研发能力强、信息化程度高,管理先进、资金雄厚,且冷链物流经验丰富,有丰富的冷链物流人才。但由于经济衰退,台湾地区未来冷链物流的市场发展空间不大。两岸冷链物流业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岸冷链物流业应充分利用大陆冷链物流发展的机遇,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冷链物流市场中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3.1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冷链物流模式

冷链是一条特殊的供应链,整个供应链中由多个环节组成,从农产品的种植和采购、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涉及许多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农产品在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始终都应处于低温环境中,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失败,所以要求各个环节参与者应具有很高的组织协调性,以保证冷链运作的成功。大陆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协调,农产品供应链上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因此,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方应共同配合,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冷链各环节的参与者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冷链物流网络,特别是建设冷链物流网络中的配送中心。在农产品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形成高效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以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各方冷链物流运作的有效对接。

3.2整合两岸冷链物流资源

台湾冷链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设备先进、冷链物流技术先进、物流服务信息化和客户化水平高,但台湾劳动力成本高、市场不断萎缩。大陆冷链物流企业已经具备现成物流网络和物流基本环节的操作经验,拥有良好的地理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两岸冷链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共建冷链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并购整合或合资入股以及建立冷链物流战略联盟等形式,整合两岸冷链物流资源,大陆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共享台湾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丰富的冷链物流管理经验,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分享大陆的冷链物流市场份额,降低冷链物流成本,规避风险,从而形成两岸优势互补,实现两岸冷链物流业的双赢。

3.3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两岸共建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链物流全程实施监控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使两岸供应链信息在冷链上快速准确的传递,对各种农产品的冷链仓储、运输和销售等物流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及全程温度监控,对农产品仓储进行准确有效的管理,提升冷链物流物流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依靠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食品源产地信息追溯系统、食品加工过程信息追溯系统、食品运输与存储信息追溯系统,使得同一销售单位的农产品,在产品形态变化、物权转移、管理环节变化过程中,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8]。

3.4共同研发冷链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技术作为一项涉及食品安全、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低温系统工程技术,是在食品加工技术和制冷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9]。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在冷链低温作业等物流技术上有较丰富的研发经验,大陆有规模较大的高校和研究所,拥有大量的冷链物流技术研发资源,两岸冷链物流企业、高校及研究所可以联合开发冷链物流技术,推进两岸冷链物流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共同研制各种速冷、保鲜、冷藏冷冻设备,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冷藏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及适合农户使用的微型冷库、农产品气调库;共同开发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险技术,共同研发冷藏技术,尤其是自动化冷库技术,研发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工具,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

3.5共同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冷链物流的运作管理具有科学、技术和安全的专业特性,涉及多门类学科知识,如:物流供应链、食品学、冷冻工艺学、制冷技术、机械技术等[10]。两岸可以共同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通过两岸高校、冷链物流企业的产学合作,以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为基础,开设冷链物流方向及相关课程,培养冷链物流所需的相关生物、食品和制冷技术知识,培训各种农产品的质量监控标准。两岸高校与冷链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建设冷链物流实训基地、编制技能培训资料,既可以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培养冷链物流的技能型人才,又可以对冷链物流企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提高冷链物流操作技术。

4结语

两岸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需要两岸冷链物流的参与者共同努力,为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冷链物流体系的保障。大陆冷链物流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随着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两岸冷链物流企业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