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合作共有制是林业革新方向

时间:2022-09-06 02:44:27

股份合作共有制是林业革新方向

众所周知,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但当前林业发展却陷于严重的困境之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怎样拯救林业于危困?什么是深化林业改革的方向选择呢?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林业“两制”并非改革的目标模式

林业“两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979年.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林业经济体制开始了第一次改革,划分自留山.承包责任山,全面落实林业“两制”.这一改革进程推进所取得的突出好处是赋予了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经营权、间伐薪材的使用权和调整林农结构的自主权,由此带来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全国森林覆盖率短期内由12%提高到13.63%。但好的形势掩盖不了问题的存在。当年落实林业“两制’,时,普遍存在的林地划得过小排和权放得过于彻底,不但将山林竹木分光.有的甚至还将国有林划归集体,将集体林划归个人等。现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林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素。可以认为,林企‘两制”的忧逮性在一定程度上已被其局限性所冲淡。在林业建设中又程度不同地出现“散、乱、差、慢”现象,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再不只是喊喊口号的问题了。这里,我们不妨先对林业“两制”的负面效应作一简要剖析:

1.缺乏科学合理的长远总体规划。我们所要建立的农业生态屏障,应该是以防护林为主体,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科学布局,多林种、多树种合理配锐.网带片点有机结合,乔灌草并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森林资源新群体。现在分户经营土地和林地,虽然遏制了大面积毁林开荒及乱砍滥伐的破坏行为,但并未走出传统的自然再生产的狭小天地,粗放经营、盲目栽植、只求{剖七薪炭和木材.仍然是林业生产的普遍现象。一些地方党政和乡村干部.任期目标“政绩化”而导致领导行为短期化,对于户营林地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态度。许多农户受眼前利益的驱使和自身素质的限制,不是将山场搞得“清一色”.就是将林地弄成“大杂烩”;依旧有些农户毁林栽桑、毁桑种果、开山采石、掘土烧窑,直到把山林和田地一齐抛荒.

2.经营方式不太适合林业的产业特点。林业生产具有以下产业特点:生产和保护并重;多学科、多功能、涉及面广和周期长、投入高、公益性强;不但有成片育造、管护、砍伐、更新的规模作业要求,而且需要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因为用材林的木材产量受到限额控制,防护林的经济收入抵偿不了投入,经济林的产品收益涉及到各方面利益,单纯的自然林业正在演变为复杂的社会林业,等等。户营方式很难形成高水平的生产力,特别是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距要求甚远;至于区域治理、综合开发、规模作业,集约经营等适应社会林业的产业特点的现代做法.更不是一家一户所能办得到的。

3.两权分而不离模糊了所有制界限。林业改革时绝大部分林地划归农户和集体经营,自留山的划分一般是按人头平摊或按地理方圆指定,责任山的承包则多是自愿申请,集体宣布,都缺乏严格的法律程序和审批手续。时间一长,自然便发生林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界限混淆。一些地方干部图省事,后来干脆宣布“两山并一山”,集体林业如同集体经济变成空壳;林农们也误以为有了经营权就有了所有权,就可以为所欲为;纵然还留有部分集体山林,因自留山和责任山穿插其间,形成包围之势,便有抢占、蚕食的事屡屡发生。更为严重的是,长期无偿使用集体所有的林地,造成了对这一自然资源无法弥补的人为浪费。分散、零星、落后的经营和两权模糊的状况,给林政管理也带来许多困难。

4.利益分配不公等诸多矛盾日益显露。一是当初划分“两山”时,由于人口、劳力、田亩、地理位锐等多方面的差异,各户划得的面积本来就有差别,多者几亩、几十亩、少者几分、甚至没有责任山,而林地跟土地一样都是山区农民的衣食之源,要求平均分配自然构成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压力。二是随着人口的流动和变迁,一些地方开始进行土地和林地的小调整,由于方法不当,也往往导致林权纠纷和毁林事件的发生‘三是当初鉴于集体园场效益不佳、大面积荒山荒坡迟迟不能绿化,用政策号召专业户和重点户招标承包,三五十年不变。几年过去,“两户”的辛劳改变了原有面貌,渐渐效益突出,这便惹红了一部分人的眼睛,想方设法去瓜分、掠夺和侵占,被恢复的资源又遭破坏。四是部门争利,殃及树木。仅就一个县来说,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油桐归粮油公司、桑树归丝绸公司、茶树归外贸公司、水果类归农委多办、干果类归土产公司、“三木”药材归中药材公司、白蜡、竹编、五倍子归供销社分别经营,只有荒山造林绿化和用材林管理才归林业局。同一块林地,今年种这明年种那,种了挖.挖了栽,栽了砍,都缺乏州本考虑和长远设想,无法进行宏观调控。林业“两制”既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条件的改变,“两制”也应该同步加进而臻于完善。

推行股份制是深化改革的最佳选择

深化林业改革的目标取向是:进行资产存址的合理调整,提高资源配粉的宏观效益,搞活林业企业,繁荣农村经济。全国各地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试验。一是稳定自留山,巩固统管山.完善责任山,实行“统一规划造林,统一封山育林,统一护林防火,统一限额采伐,统一收缴提留”。二是明确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山权属集体所有,原有的林木是集体财产,新增的林木才谁造谁有;在限期内不能绿化的集体有权终止合同,收回责任山重新发包,并且收缴林地有偿使用费或生态效益补偿费。三是建立“林权不变.统一封山,专人看管,报酬分摊”的护林员岗位责任制,由县统一颁发护林员证和护林标志,或实行被盗、火灾、病虫害“三保”的林木保护责任制,由林农自愿交纳一定的投保资金,发生“三害”山林木管护站照价赔偿。四是由林业部门代管部分林地林场,收益分成。五是县、乡、村、社,采取独资、合资、联营等形式兴办合作林场。全国已兴办乡村林场n万多个,经营面积1.7亿多亩。六是在乡村林场中推行股份合作共有制。山权不变,林权属林场股东共有,林木收益按股分红,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上述林业改革尝试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经验,但比较而言,推行林业股份制应当是深化林业改革的基本选择。

1.股份制林场的比较优势。在分户经营的情况下,无论怎样建立和完善制度,都无法进入宏观决策及调控的层次,必然产生上面已经说过的一些弊端。联户经营办林场,往往因资金、管护、纠纷等多因素影响,绝大多数难以持久生存。集体林场如果以官办形式存在则!司样短命。不是行政干预多,企业缺乏自主权,就是技术力星薄弱.经营管理粗放,场长个人独断,而且经常发生政府挪用专项资金或平调林场主间伐收入认相比之下,股份合作办林场却在民主决策、长远规划、发挥各方积极性形成利益风险共同体、节省国家投资、开辟多种资金渠道、就地吸纳剩余劳动力加快绿化步伐、强化山林管护、壮大集体经济、与国家总嗦材见划有机衔接并保证造林质量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林业改革多年探索的实践证明,集中成片山林的营造终将要走向股份合作共有制的道路.

2‘股份制林场的合作方式。我们推行股份制,就是以“全民搞绿化,牡会办林业”为指导方针,动员亿万人民群众参加。因此,林业股份制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型经营方式‘具体讲,根据山脉水系,以现有大片林区和林业重点县为基础,以国有林场和乡村林场为依托,实行国家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体的横向联营.集体投山,农户投劳,部门投资,国家补助,林业及科研单位出技术,形成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萦1成片山林已经划给农户作责任山的地方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对新增林木(包括幼树)及基础设施进行评估折价.扣除应缴地租的剩下部分便是入股资金。股金的面值和数量,按照林木的生长周期、造林面积、工程投资量的大小和当地群众的经济基础.因地因时制宜,民主协商确定。整地、挖坑、育苗、定植、抚育、管护等环节,都可以包干给农户,让他们投劳入股。农户手中的股票允许继承和转让。

3.股份制林场的资金来源。营造一公顷丰产林,从育苗到郁闭成林,需投入2250~2400元。全国完成1989~2000年的造林绿化任务,初步测算共需投资247.6亿元。国家要拿出这笔巨资确有困难,1马58~1988年全国才累计完成造林投资39,34亿元.所以,股份制林场的资金来源,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应该面向社会八方筹措.实现投入主体的移位。一方面,金融部门要按已有规定足额及时发放由财政贴息的林业低息贷款;国家和地方配套用于体系建设的专项资金、扶贫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其它开发建设项目.都要确定一定比例份额的资金用于林业建设。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机关团体和厂矿企业,更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利用防护、水保、林网及其它绿化工程的补助经费,作为国家股金投入合作办林场,也是一条重要的筹资途径;针对一些工矿企业资源短缺和原材料紧张的现实,发挥企业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股份合作办林场,同样是一种具有战略眼光的选择.四川宜宾地区的两个造纸厂从1958年对地方投资扶持,跟村社签订合同联合造林,40多年来先后投资1088.9万元,在9个县办起34个竹松原料基地彬易,造林42,5万亩.

4.股份制林场的收益分酒已。在处理国家、集体和农户个体的利益关系时,应当重点向农户倾斜。不但给农民脂甲全分红.还要给农户分配柴草木料,多一份效益便增加一份信心‘峨眉山市的龙门乡林场,把间伐收入留给彬场以林养琳,而将主伐收入的20%作为土地报酬.再以20%留作休场积累,其余的%给农户按股分红。利益分配向农户倾斜,但不能无偿使用林地和国家补助资金,必须按规定向国家交纳税金和育林费,按比例为当地财政上缴利润,向村社交纳地租,这样林地的集体所有权才能在经济上得到保证和落实。

5.股份制林均拍勺效益指向。鉴于我国有11.7亿亩宜林荒山荒坡和6.7亿亩草坡尚未绿化.这些年水、早、风、’沙、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加快,灾害强度加重,我们在三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下,还是要以生态效益为主;在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的前提下,还是要以营造防护林为主.国家规划的“三北”、沿海、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和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工程,其所涉及的1919个县(市、区、旗);规划的20个大片、5个小片用材木偏些地.其所涉及的292个基地县,都要制订融林业、农业、水利、科技于一体的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规划。美国国会早在1960年就通过了森林多效益法案.指导私有林主合理经营其森林;日本也在70年代初对全国森本招进行了有益功能的分类、计量和评价。这种向效益多维空间延伸的发展趋势,不仅要求在较大范围形成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合理配锐的植被群落和资源群体,而且要求在同一山峦视其物候气候的差异.进行诸如山顶植树造林、山腰种果栽竹、山脚种茶放牧等立体开发,还要求在企业内部转换经营机制,形成种养加、林工商、长中短相结合的新格局,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现体制转换.还要解决女石百个问题:一是农村“四料”(木料、燃料、饲料、肥料)短缺问题股份制林场必须远谋近虑既要积极培育速生丰产林和高产高热位的薪炎林,又要一支持乡村发展沼气、小水电和采取推广节柴灶、以煤代柴、划定禁伐禁牧区等措施,让森林队彼得到休养生息。二是林场职工的自食其力问题。吸取过去许多林场都因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而不撤自垮的沉痛教训,]]达份制林场应该建立解决这个问题的动力机制。总之一是要利用林场的口」空优外.通过办圃育苗、种药种菇、养猪养鱼、加工服务等途径,做到眼前能养活;一是要{侧居资源优协和市场需求,定向培育木木粮油、干鲜果品、林特产品之类的经济林.做到近期能见效:二是要通过发展速生丰产林或特用林,为今后批虽出材打牢墓础,做到长远有保障。

6.股份制林场的控股主体。尽竹林场财产属股东共有,因其林地属国家或集体所有,国家或集休始终处于股份制林场的拄股地位。代表国家和集体行使职权的林业主针部门,即使只了技术物资投入,也是天旅的股东代表之一。所以政策规定,一切林业用地必须经林业主管部门同怠并按程序报批,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改为它少lJ。政策还赋予林业主管部门刘一上微观搞活、对下宏观调控的职能:负责辖区内林业建i泛的总体规划、肋察12计:林业开发项目的考察;仑证、报批立项;对基地林场的资金筹措、帅苗筹f介、技术咨润,等等。为适应商况.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形势需要,以县林业开发中心为支l一卜,以区、乡林业站为从础,林业部门己经形成伸向么切!的综合服务机构。开展林日了政执法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求林业部门赴全制度,严明纪律,随时深入林场调直研究,坚决扫一击无证采运、乱砍滥伐的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