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0:40:48

资产管理论文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篇1

抵债资产是指借款人(担保人)无力以现金资产偿还金融企业债权时,金融企业依法行使债权和担保物权而向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收取的用于抵偿债权的非现金资产。广义的抵债资产既包括金融企业依法取得的拥有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处置权的抵债实物资产,如房产、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商品物资等;也包括抵债的股权、应收账款、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资产。本文所称的AMC抵债资产,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在不良资产收购接收、处置过程中资产置换、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债取得的抵债资产。本文就当前AMC抵债资产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抵债资产取得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入账不及时问题。从AMC抵债资产来源看,既有从剥离银行划转接收的,也有在资产处置过程中由法院依法裁定、协议抵债或资产置换取得的。后一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入账不及时的问题,但对由剥离银行直接接收的抵债资产,由于情况复杂,有的银行已部分处置,有的因移交过程中没有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而AMC的项目管理人员未及时清理档案,就存在因不知情或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未及时入账,出现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无法入账的问题。无论是剥离过程中接收的抵债资产还是在处置过程中取得的抵债资产,都存在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取得的情况,对这部分抵债资产就很难正常入账。三是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确定问题。AMC取得抵债资产后,主要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即按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偿的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之和入账。抵债资产取得时发生的税费,按实际发生金额记入“营业费用---业务费用”,不计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但现实中会出现法院裁定或抵债协议未明确抵债金额的情况,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财金[2000]17号)第31条规定:“待处置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计价”。而公允价值通常指市场交易价格,由于抵债资产种类繁多,并是非标准产品,要寻求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的,缺乏可操作性,这给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带来困难。四是对AMC依法提起代位权诉讼胜诉后取得债务人(含连带责任担保人)对次债务人的应收债权在财务上没有任何体现和反映。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0条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据此,AMC在会计核算中应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即应以取得对次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科目相应的债权。

(二)抵债资产管理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落实不力问题。各AMC内部管理制度均对抵债资产日常管理中要求定期(半年或一年)进行实地盘点,以了解抵债资产保管状况,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但现实情况是,实地盘点制度落实过程中很少有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经办人员也并非都通过实地对抵债资产现状进行勘查,账存抵债资产存在毁损、被盗或灭失的风险。二是少量抵债资产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情况。特别是AMC成立初期,由于管理不规范,存在房产、机动车辆等抵债资产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违规行为。三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未按谨慎性原则提取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致使会计信息不对称,不能真实反映抵债资产贬值和损耗程度。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45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计提项目包括抵债资产。四是AMC财务部门大多未建立完整的“抵债资产管理台账”,以全面地反映抵债资产的取得、管理和处置的全过程,通过执行定期检查、账实核对制度,对抵债资产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

(三)抵债资产处置环节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抵债资产“以租代售”的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和分期收款出售的核算问题。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规定,上述租赁业务,应按资产账面价值将其转入“融资租赁资产”和“经营租赁资产”。对办理租赁业务中取得的收入,按规定计入当期租赁收入。而实际操作中,AMC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直接将当期租赁收入冲减了“待处置(抵债)资产”科目,不符合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对承租人违约延期付款的情况,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应收账款(债权)”科目进行核算。对抵债资产处置中以分期收款方式出售的核算,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超期限处置问题。按目前AMC内部的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为加快抵债资产的处置,规定抵债资产(股权除外)应自取得之日起一年内处置完毕。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抵债资产都存在超期限处置问题,这固然有市场方面的原因,但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对一时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的处置,AMC通常的做法是,将处置收入作为正常本息回收直接冲减“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这种做法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不能真实地反映AMC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

二、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财务会计制度上看,由于财政部一直未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只制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仅靠单一的财务制度远远不能规范AMC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要求。况且,2000年出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主要是规范对政策性剥离的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而目前AMC的业务已不局限于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还包括了大量商业化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财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有业务需要。这是造成目前四家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不统一且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从抵债资产管理制度看,财政部也未针对AMC的实际情况,出台类似《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2005]53号)的AMC抵债资产管理制度,AMC缺乏统一的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处置和核算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

(三)从AMC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看,前述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执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力和管理不到位方面的原因,如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不落实、未经审批擅自自用等。也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方面的原因,如租赁和代位权确立后的会计核算处理问题等。

(四)从AMC的财务体制上看,由于AMC不存在利润(损益)核算的问题,财政部对AMC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考核,主要以“两率”(现金回收率和处置费用率)承包考核为核心。这种财务体制的安排,决定了某些财务核算失去了意义。比如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

三、完善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议财政部及时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以规范AMC商业化转型后不良资产处置活动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应在AMC六年来不良资产处置财务会计核算实践的基础上,适时修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进一步规范AMC的财务行为。在具体业务的核算管理上,一是对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问题,应按合理定价原则,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程序来确定抵债资产的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合理定价来确定入账的“公允价值”。二是对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应设立“待转抵债资产”科目进行核算,以杜绝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现象发生。三是对经诉讼由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而取得对次债务人应收账款的情形,应设立“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以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相应的债权。四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应按重新评估认定的市场公允价值,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五是对抵债资产分期付款出售或租赁经营中出现的违约延期支付的情形,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篇2

1.1节约企业成本

企业成本是任何企业进行生产运行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企业的健康运行及长期生存能力。油田资产管理行为可以对油田资产进行合理处理,实时监控资产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可及时有效维护,降低事故风险,减少因设备损坏等事故带来的资产流失和成本损耗。在老旧设备更新换代工程中,资产管理可通过对油田资产进行合理评估和分析后,寻找到一个使老旧设备发挥最大功效的一个极限节点,当到达节点后对老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尤其是自动化设备的引入,既能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又能节约人力资源,间接为油田节约了大量资产。

1.2资产有效配置

资产的流入、检修、更新换代、报废、流出等是油田资产的重要流动形式,资产管理人员通过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可确保资产流动的每一个过程严格、规范,保障油田资产的完备。同时,资产的有效管理可以使油田管理人员及时、有效、全面地掌握油田资产设备情况,对于超负荷运转的设备及时补充完善,对于闲置的设备有效地加以利用或变卖处理,避免产能不足和产能浪费,将所有的资产设备都充分利用起来,使其得到有效配置,为油田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1.3降低企业风险

通过油田资产的有效管理,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既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又降低了企业的运行费用和财务赤字,从而最大限度的规避企业运行风险。同时,资产有效管理可以让油田经营者全面了解自身经营情况,对于油田运行中不合理的计划、规范及时调整,对于油田现有资产做出全面合理的分析评估,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和问题做出有效的预期和应对手段,降低企业运行风险。

2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石油企业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担负着保障国家能源稳定和安全供应的重大责任。我国的绝大多数油田都积极、有效、圆满的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但是,石油企业资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越来越大的生产任务和市场竞争等压力下,油田资产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1片面追求规模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我国油田的经营管理方式是经营承包的责任制度。因此,油田资产设备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无偿性,加之个别管理人员过分关心自己的个人政绩,这就导致了油田在资产投资问题上一味追求规模,试图通过大摊子掩盖生产管理上的短板。对于油田生产规模的片面增大,不仅造成了资产不能有效分配,油田无法高效运行,而且可能会导致投资大于产出的严重后果。此外,有的管理者盲目听信、追求高科技,以科技的名义频繁更新换代资产设备,使本来未达到换代临界点、不需要马上更换的设备过早失去作用,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频繁的技术更新会打乱油田正常的生产节奏,使油田运行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2.2资产日常管理欠缺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形势日新月异,油田也迎来大发展时期。随着国内油田的发展,我们的生产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一些细节还有待加强。油田资产日常管理制度的欠缺导致油田管理者不能及时获得油田生产信息,无法准确掌握油田动态。信息的阻滞不仅会造成经营管理者的盲目,而且会使管理者进行一些无意义的劳动,加大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时,日常上报制度的不完善还会造成老旧设备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和解决,导致额外事故成本。

2.3资产转移漏洞

松懈的油田资产管理工作容易导致资产转移过程中出现漏登漏报等问题。油田资产转移过程中,若资产管理人员工作不严谨,则不能及时记录和上报资产流动情况,导致资产整个转移过程中去向不明,不能实时跟踪资产设备的流动状况,极易出现账目和资产设备不相符、死账坏账问题,给后续的资产转移清查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和不确定性。同时,资产转移工作中的漏洞还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私自对公共财产处理变卖,谋取私利,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4员工素质不高

油田资产管理工作交其他行业资产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特异性,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油田生产现场具有丰富的勘察经验,而且需要具有十分专业的资产管理技能,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灵活油田资产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但由于资产管理单位与资产占用单位不对等的利益关系,往往使资产管理者失去对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工作消极懈怠,敷衍了事,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粗犷不细致,不能准确及时地获得油田生产现场的第一手信息,无法全面掌握资产设备状况,容易造成资产的浪费和流失,降低油田的生产管理效率。

3资产管理策略

针对油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以下管理策略。

3.1加强协调沟通

油田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离不开企业各个部门间的紧密、高效合作。资产占用单位离不开资产管理单位为他们统筹配置资产设备,资产管理单位也离不开资产占用单位对其工作的帮助与支持。企业应强化油田内部各部门、单位间的协调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和规则,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违规必究,将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则化、常态化。

3.2细化资产管理规范

油田运营倚重技术,更倚重管理,细化油田资产管理规范是重中之重。按照资产设备的分布和流动实际,由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资产所处的不同环境特点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分为不同的小组去处理应对环境中的资产管理问题。由面到线、由线到点,最后将资产管理工作精确到每一个节点上,做到有的放矢。

3.3提高员工素质

建立资产管理工作奖惩机制和约束机制。对于管理工作中严谨细致、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按照制度积极奖励;对于消极怠工,懒散敷衍的工作人员,及时惩罚教育。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培训会议,加强资产管理理论的学习,提升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在培训中可以将油田资产管理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反馈和讨论,使管理人员之间相互学习,促进提高。

4结论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公共管理PublicAdministration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论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与行政体制以及财政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不能有效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常出现重复购置资产或者闲置资产等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我国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更加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资产可以分为对企业投资的经营性资产以及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其中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国有资产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意义重大。首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国有企业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改革,也要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改革,只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过分浪费的现状,不使其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才能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次,中国财政体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向公共财政方向发展,公共财政的建立不仅要求资金方面的分配,而且也强调管理方面的转变,要求加强预算管理,强化政府采购,因此,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才能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更好的实现公共财政的目的。第三,如果政府想转变自身的职能,就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合适的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让事业单位成为自主盈亏的单位,减轻国家的负担,进而达到政府转变职能的目的。而且,行政事业单位浪费国有资产的现象非常严重,经常成为政府官员贪污舞弊的工具,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第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是财政支出仍然很庞大,政府只有降低运作成本,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国家财力的最大效益。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十足的影响力,只有改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利用效率低下以及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才能更加适应国家节约财政支出的要求,以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为人民造福。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由于分散管理以及国家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了公共财政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没有明确的界定产权归属问题,管理体制不顺从理论上来,国有资产属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是财政拨款形成的,但是长期以来,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都疏于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本身也存在着缺陷,也就不能准确的界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谁管理,怎么样管理的问题,导致产权归属问题不清晰,管理体制不顺。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自身的国有资产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代表政府行使所有权,而经常把国家拨给的国有资产当作自身的资产来使用,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由哪个部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而且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这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都是非常不利的,这都是国有资产流失的起因。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各级管理部门中,职能划分不清晰,出现交叉现象,内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权限不清晰,这都是国有资产容易出问题的很大诱因,职能交叉,职能划分不清晰,都会成为贪官贪污舞弊的有效手段,这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是非常不利的。正由于国有资产管理的领导不注重国有资产管理,使得国有资产的改革成为经济改革的薄弱环节,而且经常会出现资产闲置或者浪费的现象。(二)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配置不合理,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自于国家的供给,在会计核算方面,不具有企业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大多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对于单位的资金需求并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由于不能进行有效合理的财务预算,资产重复购置现象非常严重,政府拨给的财政资金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是非常不科学的,采用收付实现制并不能对固定资产计提合理的折旧,这对于预算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资产配置极为不合理,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经常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利用国家的资产制造形象工程,严重浪费了国家的资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的闲置浪费。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及处置时浪费现象严重,在使用的过程中疏于管理,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资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大量国有资产被闲置,这都跟各个单位审批制度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时,随意处置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成为各个官员贪污腐败的工具,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三)监管不严,管理制度不合理按照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时,应该进行评估,然后报国家部门审批才能进行处置,但是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处置,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三、廉租房制度完善措施首先,应该明确廉租房是一种公共产品,政府在提供廉租方的政策中要发挥核心作用。对于这些不足,作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主体的政府,应该不断加强完善廉租房的建设工作,使廉租房的修建、审核、监管、退出机制步入正轨,使城镇低收入人群能更多地享受政府廉租房政策带来的保障和实惠。(一)、完善廉租房保障对象的申请、审批、审核及退出机制。一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尽快健全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目前,我国的征信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采集效率还有待提高。随着我国个人数据信息库的渐趋完善,相关审核机构在廉租房申请对象的申请、审批、审核及退出能实行更好的动态管理,提高执行效率。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执行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改、完善廉租房的申请、审批、审核及退出条件。确保廉租房建设跟随时代的发展满足不同地区低收入群体的需要,保证廉租房的分配过程中的公平、透明。(二)、扩大资金来源。首先,中央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给予财政支持,保证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吻合。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减少廉租房政策在地方上的阻力。同时监督地方政府廉租住房保障补助资金能够及时到位。其次,改变单一的政府提供方式,发展多渠道的资金供应方式。在现有的几种资金来源渠道中,前六种受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等的影响较大,筹措资金的弹性有限,政府可以通过鼓励社会捐赠及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在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或贷款担保,鼓励房地产商积极参与到廉租房的开发中来。不仅有利于解决廉租房供给不足的问题,减轻财政压力,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房地产商的社会责任感和认同感。(三)、完善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激励制度。将廉租房以及住房保障体系的实施利用状况作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加强地方人大等权利机关的监督工作。同时,中央政府适当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并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审计系统使资金专款专用,减小廉租房建设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压力,保证廉租房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四)、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对廉租房政策的目标、制定过程、政府责任等明确规定,使廉租房制度规范化,规范化。保证政府对住房干预的公益性,规范政府干预只能及其行为。(五)、政府采取财政补贴的同时应设法增强被补贴对象的“造血功能”。一方面提高低收入群日的增收能力,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等,提高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为低收入群体的买房、租房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政府应鼓励房地产金融市场得到金融创新,发展多层次完善有效的的金融市场,为低收入者提供信贷支持和信贷补贴,使更多的低收入者能通过市场购房。

【参考文献】

1、黄玉新《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6月第14卷第2期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高职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

目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已经打破了原来封闭式的模式,森林资源资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1996年林业部(1998年改为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颁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起,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才逐步展开,直至目前还有不少地区相关的评估体系、评估标准还未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直接服务于生产的高职教育,如何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生产及怎样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开展该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值得深入研究。

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基本要求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过一些相关的课程,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具体讲这些课程包括:森林调查、森林经理、森林经营、森林生态学、林业政策法规等相关课程,因此一般是在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为宜。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模式多样,我校实行的是“2+1”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到生产单位实习1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因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所占课时也有限,教学工作者必须对课程的核心、重点内容十分清楚,才能熟练、准确、高效地讲述该课程。笔者在该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86节(包括1个星期的实习),周学时数为6,实训课的比重占总课时的50%以上。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内容安排

(一)教材的选择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目前没有专门的高职高专教材,在其他林业专业教材中略有相关知识的讲述,但不够详细,市场上也很难找到相关书籍。笔者在教学中曾采用中国林业出版设2002年4月出版的,由陈平留、刘健主编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和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的,由罗江滨、陈平留主编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两本书。

(二)理论知识内容的安排

以罗江滨、陈平留主编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为教材,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内容的安排见表1:

课程内容的安排以生产应用为出发点,着重讲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相关财务知识、林木资产评估和林地资产评估三大部分,其中相关财务知识是难点,学生比较难掌握,需要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而在林木和林地评估的理论教学中,评估方法的推倒是重点也是难点,应适当调整讲解速度进行讲解,如讲述收获现值法时,可以画一时间线段轴,分清各时间点的成本与收入,然后转为现值再做加减推倒得出公式,这样比较容易理解。

(三)实训教学内容的安排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涉及的学科较多,评估的项目也多种多样,目前在林业生产活动中主要分为林木评估和林地评估两大类,其他评估如森林景观资产评估学生离校工作以后应用较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开设了以下实训项目,见表2。在课程实习的一周则按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中规定的要求进行综合实训,要求学生提供完整的图、表及报告。

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的教学要与生产密切结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因此结合生产是必需的。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教学中结合生产实际的途径有多种,笔者总结如下几点:一是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生产实际。学习改课程的学生中有不少学生是来自农村,可以采用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上课讲解的例子,如果需要还可以在课后帮助他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实习周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木材交易市场、资产评估事务所调查收集所需的数据、了解行业特点及了解木材交易情况。三是利用校(下转第52页)(上接第23页)附属林场的独特优势,如在采用市场价倒算法评估成熟林林木价值这个实训项目时事先联系了解林场哪里的林木要砍伐,待做完实训后,将评估的结果与实际价值比较;在采用重置成本法评估幼龄林林木价值时,让学生亲自参加林场的实际造林,然后再用收集的数据进行评估,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评估的准确性都可以有很大提高。

同时为让学生更注重实践环节的质量,在期末成绩中实训项目的成绩与期考的卷面分所占比重为4:6,还可向学校申请采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际操作考核代替笔试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二)生产实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实例在采用的教材中有,为了让学生更加对改课程感兴趣,可以用本地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报告和相片作为例子(需注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内容一般是保密的,例子应用时要对数据进行修改),学生也可以用例子作为模板在实习和以后的工作中都可用于参考。在实训过程中也可按照学生的兴趣要求对目前流行的树种如速生桉树进行评估,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综合性强,技术性高、发展快并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密切的联系,对教学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教学工作者来说除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外,参加实际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实践中总结丰富的经验,教学中才能够抓住重点,解决难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门课。

【参考文献】

[1]陈平留,刘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篇5

(一)水利资产的形成及分类

我省水利资产是指在我省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城市发展所需及应对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等而形成的一系列水利水电工程,这些工程大多数由国家、政府投资建设,并最终投入使用。按照水利资产的作用来分,可以将水利资产分为公益性水利资产和经营性水利资产。如大多数防洪的水利水电枢纽,其可归类于社会公益性资产,而发电枢纽则会将其归于经营性水利资产。同时,用于农业灌溉、供水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水利工程亦可将其视为经营性资产。

(二)河南省水利资产基本情况

随着河南省经济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在水利工程建设上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河南省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将除害与兴利结合在一起,兼顾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从而保证了河南省水利工程的社会公益性和经济盈利性的共同发展。第一,水库建设。至今为止,全省已有水库2394座,总库容267.61亿m3,其中大多数为0.1亿m3以下的小型水库,总库容220.57亿m3。第二,河道整治。全省共有100km2以上的河道493条,其中已初步治理的有300条,堤防总长为14980km,治理总长度为12626km,对改善河南省及周边省市的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滞洪区工程。全省批准建成的滞洪区13处,设计总滞蓄水能力41.51亿m3,总淹地面积3456km2。第四,灌溉设施。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451.39万k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6%。其中灌溉设施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自流灌区、井灌区、提灌站灌区。第五,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全省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462km2,占全省山区水土流失面积的60%。第六,水力发电。全省已建成水电站1267座,总装机容量80.45万kw。为本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支持和能源保证,促进了河南省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七,城市供水。城市供水50~60年代主要在市区就地抽取深层地下水。从70年代起,部分水利工程开始向城市补充供水,以满足城市不断增加的用水要求。第八,水产养殖。全省渔业总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8.35万hm2,占可开发水面的49%。

二、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陈旧,经济效益不明显

我省大多数水利工程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存在年代久远,运行时间长,失修严重,这就使得这些水利资产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能力下降,维修成本高,无法充分发挥水利资产的作用,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便。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对水资源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技术设备早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成为阻碍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水利资产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我省水利资产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流失状况。从我省水利资产清查结果看,全省水利行业的坏账、呆账、损毁等金额巨大,且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现象层出不穷,相关部门工作效率低,这就使得水利资产管理成本增加,难以承受,成为城市水利发展的巨大阻力。不仅如此,由于水利系统征费体系不完善,且人们节水意识淡薄,大多数人们在使用水资源过程中并未考虑水资源的有限性。这就造成了水利资产经济效益差,服务能力大打折扣。

(三)水利资产产权不清,管理结构僵化

我省现今的水利资产大多数为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均为国家或政府出资建成,因此在运营过程中会不太关注经济效益,将主要着力点置于社会效益上,如灌溉、防洪等,而忽略了水利资产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意识不强烈,难以适应时展需要。这使得这些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耗费的经济成本长期无法收回,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及水利资产长期稳定的发展。

(四)水利资产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在水利资产管理上呈现严重的人才匮乏现象,复合型人才少,管理理念落后,难以满足当今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时代需求。不仅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到水利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原来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已经不适合高速发展着的社会,这就使得水利资产管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更高,进一步强调了懂技术、懂管理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三、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对策

(一)更新水利设备,完善经济运营体系

在我省水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水利设备的落后与老化成为限制水利体系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阻力,因此,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自主研发先进设备,更新水利系统,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而促进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完善经济运营体系,形成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经济运营模式,从而保证我省水利资产产业链的持续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职责,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从70年代起,为了满足我省城市供水需求,部分水利工程就建立起来。这就使得我省具有水利资产管理经验丰富等优势。然而,在拥有这些显著优势的同时,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管理体制僵化、权责不明确等问题,且受经验主义束缚较为严重,管理体制机制难以得到进一步优化。因此,应该按照完善水利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水”与“以德治水”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树立我省群众的环保意识,且完善水费征收系统,保证水利资产的长期有效经营,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三)明晰产权,形成多元化产权结构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有序进行,必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明晰产权,确定出资人身份,促进产权结构的多元化。首先,在保证国有资本的前提下对资产经营进行有效监管,保证水利资产经营活动的良好有序进行。其次,应该优化资产配置,推动资产重组和产权流动,从而引导水利国有资产向高效益领域流动。最后,完善我省水利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促进我省水利事业的长足有效发展,进一步完善产权利益分配体制机制,保证政府和企业的利益。

(四)培养人才,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

顺应改革潮流,提升水利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由于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不仅对于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而且对于财务管理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因此,首先要积极对水利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必须涉及专业技能、水利资金使用管理、财经法规、财会制度等。其次,应该加强复合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培训,从而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政治过硬的管理队伍。最后,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从而为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长久的人才支持,促进经济长足发展。

四、结束语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篇6

(一)村镇集体资产管理人员及业务培训全县25个乡镇,共有乡级代管员46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8人,取得会计资格证的仅2人,审核会计、账管会计全部由一人兼任;每个乡镇都建有台帐系统,但更新率不高。全县有273个村,4个居民委员会(社区),无专职报帐员,资产管理员全部由村文书、村主任或团支部书记兼任,且异动频繁;133个村没有村镇资产监督委员会或同等职能的组织。三年内,县农村经济管理局组织了4期乡镇服务中心代管员培训,共212人次参加培训,村级管理员培训7期,但参加培训的大多是村主任。25个乡镇共开展127期村管理人员培训,培训时间在1~2天,参训人员共503人次。

(二)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债权债务

截止2013年底,全县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债权总额为2614.37万元,但大多数是无效债权。债务总额3319.17万元,其中短期借款1413.22万元,应付款项1907.31万元,应付工资303.81万元,应付福利41.09万元,长期借款及应付款663.74万元。债务主要是:基础教育负债1227.49万元,村级公路建设负债2017.34万元,水利设施负债448.17万元,卫生设施负债121.19万元。

二、现行村镇集体资产管理的方式及效果

当前村镇集体资产管理依据的是湘政办发〔2011〕135号和怀化市委办〔2010〕13号)文件,总的来说,该文件对村镇集体资产的界定、管理的程序、管理制度的要求、管理体系的设定是明确而可行的。

1.管理范围包括了农村村镇村级集体资金、村级集体资产、村级集体资源。

2.管理程序上要求由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简称村级组织,下同)组织召开党员、村民(社员、股东)代表会议,充分征求意见,拟订管理方案,经由乡镇审核、民主决策,管理过程中要求全程监督、公开公示。

3.由县农廉办组织专人对村镇集体资产清查核实,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包括银行开户制度、村级招待费制度、村外出考察学习制度、项目工程结算兑现管理制度等。并建立了资产台账,规范了资产处置,如对于各村在盘点清理中发现集体资产盘亏和不实且金额较大,需进行资产帐面核销的,应逐一查明原因,由村经济合作社管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拟定处理方案,报乡镇(街道)审核通过,提交村民(社员、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街道)备案,各乡镇(街道)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调帐和销帐;对大额集体资产拍卖、转让、联营等对外处置的,必须经过资产评估,确定市场基准价格,根据以上程序进行报审和报批,最后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处置。

4.建有相对完备的资产管理体系一是每个乡村设立有管理服务中心,配备了至少一名管理人员;二是对部分村级台帐管理员进行简短的培训;三是大部分村镇有监督的机构,如村财务资产监督委员会。这些工作,对村镇集体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到2013年底,全县村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其次,资产的交易市场化,公开公示,透明度提高,群众反映良好。第三监督管理的不断强化,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资产违规处置。

三、当前边远山区村镇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市、县、乡(镇)各级都加大了村镇集体资产的管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管理人员不稳定

一方面是管理人员变动幅度大,2013年底全县村镇集体资产管理人员由2009年的68人减少到39人,村级管理人员有的外出务工,有的不干了;另一方面,现有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县本级培训没有完全覆盖,培训粗略简短,乡值管理人员中有21人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二)管理尚欠规范

一是对资产的台帐登记不够完善、全面,调查的结果来看,有部分村镇登记项目不细、不全,分类有些混乱;二是集体资产的发包或处置不够规范,一些村组在集体的山林、果园、土地、房屋设施等发包出租时,不向上级申报,也不经村民代表大会,而村干部擅自签订长期合同,一些不合理的的承包承租引起群众不满。

(三)监督监管还有些不到位

如村级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规范,有的没有明细,有的在村干部家中墙壁上公布,多数人看不到;又如对集体资产承包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

四、边远山区村镇集体资产管理的设想与对策

1.建立一支稳定的村镇集体资产管理队伍。农村基础组织要深刻认识到村镇集体资产管理是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是构建法制农村、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建立一支稳定的村镇集体资产管理队伍,让村民放心,监管有力,是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基础。基础乡镇要指导村级选派素质可靠、年富力强的人担任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服务中心要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对于特殊情况缺员要及时补充。落实并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经济待遇,同时建立有效的管理人员的任用考核与奖惩机制。

2.健全资产台帐,完善资产管理信息。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彻底摸清资产,建立电子台帐,具备条件的地方最好能建立资产管理网络,一方面使资产信息详尽且更新便捷,另一方面又方便村发查阅、反馈。

3.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在乡镇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完善各相关管理制度,如收入管理、现金管理、支出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票证管理、会计报表、财务档案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承包合同管理、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项制度,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招投标制度、财务预决算管理、定期清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任何资产行为有理有据。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篇7

随着医院规模的逐渐扩大,门诊量和床位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对各业务流程做到全流程、全过程的追溯,是所有大型综合医院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管理难题。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将医院管理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加入信息系统中去,从以业务为主体的信息化过渡到业务与管理充分相通互联的集成信息化阶段,使医院的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不再相互独立。医院引入专业的HRP管理软件,能够帮助医院更好管理医院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供应商与医院高效协同,进一步提升医院设备整体管理水平。HRP可以统一数据字典,加强对设备台账等基础数据的管理;HRP可以将设备的申请、审批、采购、入库等流程数据结构化,便于日后的查阅、数据追溯及统计分析;HRP还可以与HIS等业务系统对接得到设备使用数据,分析设备使用就率、设备收益成为可能,以使医院对设备的管理更加精细化。

2需求分析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设备管理包括医疗设备、非医疗设备、低值资产、基建设备等。现阶段,设备的采购、验收入库、合同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流程现阶段未使用管理软件,均为管理人员使用EXCEL或纸质表单进行管理,设备的维修、保养、计量的记录在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中进行维护,报修采用打电话的方式。设备科、物资科与财务处分别使用两套台账,二者在入账时间、信息维护、折旧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经过对医院设备管理现有业务的充分了解及与相关业务人员的沟通后,得到HRP资产管理模块的关键需求,总结如下。(1)软件需要统一医院现有的设备科和物资科的两个设备台账,并且在设计设备台账模板时需要满足设备科和物资科对台账的不同要求。(2)设备完整的存在轨迹要体现,所有相关的审批痕迹要保留,相关的资料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3)在资产采购验收方面,科室的申请与审批情况、上会情况、招标文件等各环节之间要有关联性,在其中某一环节中都可以看到前面所有环节的信息,以便在审批时可以了解采购的进展及整个事件的经过。(4)在设备维修方面,软件应支持电话、微信、报修系统等多种报修方式,方便使用科室及时报修,以免影响医院正常业务。

3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时应根据医院现有业务流程及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并充分虑医院未来业务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功能实现的可行性、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可靠性及经营管理的连续性。除此之外,在设计用户界面时,要考虑友好性,应易于上手、便于使用,应考虑安全性,保证医院数据的安全。HRP软件资产模块的总体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图1总体业务流程图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由科室提出设备采购申请发起,经过采购员审核并由相关管理人员审批后,进入采购流程;目前医院设备采购全部采用招标方式,医院招标采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在系统设计时这部分也按照医院现有业务流程不变,在合同签订后,系统支持将合同及供应商、设备等信息上传到系统中,方便日后查阅、统计;采购的设备到达医院后,设备科会根据采购单检查设备实物,确认无误后,方可在系统中对设备进行入库操作;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更换科室,则应进入资产转移管理流程为设备更改所属科室;若设备出现故障,在保质期内联系供应商维修,在保质期外由医院医修室维修;设备损坏不可维修时,应进入设备处置流程将设备报废,以达到物账相符的目的。

4软件实现

本软件架构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分别为应用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该架构具良好的可扩展性,能满足医院不断发展的需要。软件的架构图如图2所示:图2软件架构图为了保证医院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医院数据外泄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软件的服务器部署到医院的局域网中。为了方便设备供商访问系统,上传合同信息、提交设备信息及到货信息,又在医院的防火墙外部署订单协同服务器。

5结语

HRP设备管理模块对医院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对医院设备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流程化管理,控制了内部风险,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HRP实现了全院使用一本设备台账,使账、物统一,方便设备管理,减少了设备盘点的工作量。HRP设备模块中还加入设备收入统计功能,设备的成本及收入一目了然,为今后设备采购论证和医院管理提供重要依据。HRP将财物预算与设备采购相关联,健全固定资产“三账一卡”制度,使业务账与财务账统一成为可能,医院的管理更加精细化。

参考文献

[1]王小平,王贤裕,张进.HRP系统在综合性医院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2(7):231-232.

[2]刘欢,刘元明.HRP信息系统在医院设备资产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科学管理,2014(6):139-141.

[3]曹嫩能,田复波,罗玉琪,等.基于HRP管理的医院设备管理模块的实现[J].医学信息,2013(28):51.

[4]张璐.在医院设备资产管理中HRP信息系统的研究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篇8

摘要:高校固定资产是重要的国有资产之一,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使高校资产的利用率得到提升,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更好的满足高校规模扩大、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提升的相关需求,因此,做好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及其绩效评价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对高校固定资产运行的流程进行协调与控制,促进固定资产的核资、投资,管理高校固定资产在处置、分配、收益、评估、监督等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环节复杂、内容冗杂,涉及不同情境下的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最终目的都是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大量学者的研究表明,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高校资产的高效率使用和资源流动合理配置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高回报率,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和资产结构的不断优化的必要前提。界定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不仅有利于我们理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估的研究,更有利于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模型,这是本文研究的对象和核心研究内容,也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构念。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高校充分利用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国有资产运营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而进行的科学运行管理手段。

二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

(一)传统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高速发展的要求。当前,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当时年代基本是根据国家的财力,按照学校的需求来进行分配的,而且对于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只是将其登记在册,比如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以及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考核等工作都没制定,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形同虚设。(二)高校固定资产的产权模糊,导致出现账实不符情况。由于高校发展历史不尽相同等多种原因,当前许多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学校的固定资产构成不甚清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形成定期的账物核对制度,从而导致出现了账物不符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有关部门不重视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由于政府推动大学城建设,部分高校出现旧校区搬迁,而对于已经出卖和报废的固定资产,未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书面报批,致使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的核销和调账。此外,像高校的建筑物在竣工以后,不能及时验收,不能及时提交财务审计决算,致使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结转入账,从而作为在建工程,挂账时间较长,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目前高校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产权和使用权存在一定的模糊,普遍存在被当作科研支出核销的情况,或者流失于个别人手中,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资产损失。(三)高校固定资产的配置不合理。高校资产的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资产已经不具备使用功能或者长期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一直在资产管理部门挂账,使得高校资产的账面数据和真实的价值存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真实性;第二,对于高校的部分资产,在配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及利用率不高的情况,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资源共享管理平台,致使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对于重大仪器设备的交流程度不够,使得部分设备出现重复投资,使用效率不够高,有的甚至长期闲置,导致资产的严重浪费。(四)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大多数高校的日常资产管理工作都是由财务处、资产管理处或后勤管理处负责管理。这些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权责不明确、职能未规范,并且没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各个部门的执行力不够,各个具体项目的资产管理措施就很难落实。高校的资产普遍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情况,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导致出现权责不够明确及管理混乱的情况。而且,高校资产的管理是账物分离的分类归口管理方式,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核算、监督,而实物的管理则分别由高校的后勤部门、图书馆、学生工作处等部门进行管理,各部门则又分别归不同的高校分管领导管理。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在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之间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扯皮,造成部门职责不清晰,权限划分不够明确。管理上存在混乱,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监管主体。

三建设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财政部正大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根据财政部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要求“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绩效管理”。财政部的文件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方向和法律依据,高校应严格贯彻文件精神,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内部控制,设立全局观念,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二)加强管理会计应用。高校应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高校固定资产按性质分为六类,即为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陈列、图书、房屋以及其他固定资产这六大部分,针对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对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在不同的类别中选取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针对教室类的成本核算要包含面积的建设成本、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成本、桌椅成本、以及日常维护教室卫生和正常运营的劳务成本等。(三)加强绩效管理。高校要重视对绩效评价体系有用的专业人才,为其个人发展与晋升提供良好的平台,并加强绩效管理,目前绩效管理方法主要有李道国的雷达图法,通过图找出利用效率欠佳的一部分资产。其二为针对不同院系进行分析评价的投入-产出法。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绩效管理方法,用专业人才团队的建设推动绩效评价体系的成功建立。(四)加强对数据指标的应用。绩效体系的建立离不了数据指标的应用。首先,是定性指标的构建。定性指标主要从管理水平、管理制度、资产风险度、管理机构合理性这几个方面进行。管理水平主要审核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是否进行信息化管理是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管理层较先进的思想观念和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为绩效评价加分。管理制度主要考察是否有一套员工熟悉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风险度主要考察高效在固定资产的维护方面是否尽责,能否保障固定资产安全性,消除被破坏的隐患,并使得相应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延迟,降低固定资产风险。管理机构合理性主要考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结构的健全性、内部职责是否明晰。其次,是定量分析指标构建。第一类指标为固定资产运行绩效的指标。包括平均图书资源资金、平均教学资产数量。平均图书资源资金等于当年总图书资源费用和当年平均学生人数的比值,该指标越小,表示学校对于图书投入的资源越小。第二类指标为反映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固定资产效率、固定资产公用频率等。以学校某实验室为例,固定资产效率是本年实验室实际使用天数与总天数的比值,该数值越大则表示利用率越高,绩效考核评分高。第三类指标主要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整体水平,包括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年更新率等。

四结语

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并且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来提升高校资产的管理水平。同时其绩效评价体系也应不断完善,从而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以及使用效益得到提升,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瑄 单位: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红丽.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

[2]姚志燕.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及其绩效评价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08:20.

[3]朱继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134.

第二篇:民办高校资产管理之我见

摘要: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学校践行教育教学职责与研究工作的根本性保障。长久以来,民办高校资产特点与表现形式的烦琐是影响高校科学合理配置与监管的重要因素,确保教科研与各种行政事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决定因素之一便是民办高校的资产设备和资产是否得到合理高效利用。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资产管理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叙述,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产管理;问题;优化路径

1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中现存问题

1.1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意识欠缺。在学校事务管理中,虽然各级领导和管理工作者都明白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资金,并对各种教学场所、教科研仪器设施设备、图书资源等的投资额不断增加,但从现实情况而言,部分学校管理制度上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和投资效益评价机制。除此之外,还存在重规模、轻产出的现象,直接体现在平常的管理中的便是学校十分重视所有资产的购置,却忽略了资产效用的发挥,一些高校虽然在前面投入了大量的教学器材和设备等,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注重对设备和器材的使用效率和维修保养力度,很多民办高校甚至没有设置单独的资产管理部门,因此,在使用时便会出现很多问题。同时,部分高校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较小,导致了全员参与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1.2资产的有效利用率低。由于部分民办高校对实物资产管理的缺失致使了资产设备的结构性投入不平衡。统计使用率偏高及有效利用率较低的状况较为普遍。一些学校没有长远规划,导致对资产的购置过于随便,进而造成了资产购置的闲置或缺乏资金的情况。现在我国技术发展飞快,很多设备的更新换代速率也会加快,如果这些设备得不到合理利用,就会增加对资产的无形消耗,资产就会被浪费。1.3固定资产账实不一致,资产的真实使用情况没能得到有效反映。资产管理工作的不一致是很多学校资产管理中发生账实不符的原因,缺少统一、科学的管理机制,与此同时,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亦参差不齐,职责不明确,对资产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甚至有时出现资产已处置未进行账务处理,或者资产已使用未入账等情况,最后致使资产管理比较混乱,发生账实不一致的状况。除此之外,民办高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扩张之风扩大了各自的办学规模:许多教学、科研及行政办公场所在合并和迁移时,资产清算工作没做好也会使学校不能及时弄清资产使用的现实状况。最后,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会有管理人员的调整,管理人员变更时交接工作处理不好也是资产管理账实不一致的原因之一。1.4闲置设备和废旧资产的管理不善。在资产的实际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资产闲置等现象,这是因为学校的资产分配不当或是部分资产折旧或损坏,没能及时报废造成的,对那些专业化设备而言,通常在某个详细的科研项目会用到,但结束这类科研项目后,它们的使用率就会下降。一些已报废的实验设备因为没得到及时的清理还留放在实验室或者学校库房里。照此以往,学校里的闲置资产一定会不断增加,这些资产设备的闲置与管理不善既占用了学校的运营经费,又占用学校较大空间,十分不利于学校资产设备的有效利用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

2.1建设完善的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在财务部门和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实物资产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之间构建互相牵制的三级监督模式。每个资产管理人员都要明白自己在资产管理中的确切责任和职权。与此同时,要定期对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工作,加强沟通,增强资产规范管理的认知,想要管理使用好固定资产就必须得提高管理认知。因此,民办高校应建立一个专职的资产管理机构部门,专门负责学校资产的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加大对资产会计的核算力度,在资产的购置前要做好相关规划及评估。学校的财务部门要监督好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防止发生资产账实不符。对资产的使用要做好记录,对资产的管理要落实到人,了解资产的去向,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2.2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在对实际资产进行管理时,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状况来建设科学的、规范的资产管理机制体系及实际工作指导文件,以此来指示和监管学校资产管理实务工作。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就是为资产的申请、论证和采购、验收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为资产的登记、资产使用以及资产的报废处理等订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为资产的一个购买和使用,配备完整、合适的流程,从资产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细节做起,才可以保证实际的资产管理有条理地进行。在资产实物的管理当中,应该通过革新管理方式,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对资产进行电算化的管理的方法来提高效率,同时要实现资产设备账目的动态化实时登录,从而使资产管理工作走向更加透明和公开化。2.3加强对资产的动态管理。为学校教育工作及科研工作提供主要服务的是资产,所以其是可以变动的,在购买回来后就开始使用,但是在使用中,又难免会发生损坏的状况,在此过程中,会出现账实不符的原因就是对其中的某个环节的工作没记录好。所以,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为了防止账实不符的情况发生,一定要增强对资产使用的动态管理,全体职工在使用、移动、存放保管和维保时要形成良好的习惯,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在平常的工作中,要注重定期维修保养设备资产,对其使用的详细状况和维修保养情况都要做好相关记录,比如资产被哪个部门使用过,大体是用来干什么的,在用完后资产是否有损坏,这些都要做好完整的记录。不同部门借进借出固定资产时都要登记清楚。学校要想熟练掌控资产的使用状况,就应该结合自己的发展情况及时做好资产的管理和查询工作。

作者:王万会 单位:重庆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黎会友.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6(5):191-193.

[2]张磊.论民办高校资产数字化管理[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5(4):80-81.

第三篇: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

1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

1.1可以有效防止高校资产流失。资产管理可以盘活沉淀的资源,使资源整合度高,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从而促进高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资产管理需要优秀的管理团队来进行高效的管理,才能达到上述目的,防止资产流失,因此,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首当其冲,是资产科学管理、保证数据信息真实可靠,整洁有序的必要。1.2可以有效提高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效率。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管理员的工作能力,这就能力的突出表现就在于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上。管理员能够张弛有度地进行管理工作,协作能力强,工作效率高。1.3有利于对高校资产进行动态管理。随着高校投入的不断增大,资产存量也直线上升,沿用原来的资产管理模式和队伍,显然无法做到资源的有机整合,无法实现最大化利用。因此,有必要进行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转变管理模式,对管理队伍进行补充和素质提升,并启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模式,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使资产管理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1.4有利于节省高校的财务支出。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科学调用、资源优化等,这种管理目标的实现与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是分不开的。因此,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十分必要。通过队伍建设,业务总体水平得到提升,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对资产的维护更加主动,减少不必要的维护费用或更换新品的费用,节省财务资金的支出。

2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现状

2.1高校资产管理理念陈旧。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大,高校资产管理却仍沿用以前的管理理念,对资产管理不重视,将管理重心放在新设备的采购上,对于原设备的维护、配置、使用都打不起“精神”,使得资产产生提前报费、维护成本增大、配件不齐等众多问题。2.2高校资产管理队伍不够稳定。由于对资产管理不重视,无论是编制还是晋升机会都远无法满足管理员的心理需求等,使得资产管理队伍流动性大,队伍结构不稳定,临时人员较多,资产管理实效性差。而且由于高校资产存量逐渐增多,工作量逐渐增大,工作难度提升等,也容易造成人员流动。2.3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资产管理得不到学校重视,使得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热情各不相同,管理能力不足,业务水平差、创新能力欠缺,使得资产管理职责不清,管理方法一般,工作态度不端正。这些问题都与管理员自身素质关系密切。随着资产存量的直线上升,这种状态急需要改变来保证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2.4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待遇普遍不高。资产管理员虽然直接参与教学或科研,但对教学和科研却起着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然而,资产管理员的待遇(主要是指晋升机会)却不高,使得资产管理员面临着死工资,晋升空间有限,使得管理员们却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高校资产管理队伍改革策略

3.1与时俱进,转变高校资产管理理念。转变资产管理理念需要上下齐动员,齐努力来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因此,学校领导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资产管理新理念是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灵魂,与管理队伍共同协商资产管理的新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管理核心,落实人性化管理制度,管理队伍进行完善与升级,加强岗前培训和过程控制,实施有效的绩效机制和考核机制,充分将资产管理员的工作热情调动起来,实现资产管理科学有序,保障科研和教学的顺利进行。3.2明确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各自的工作职责。资产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必须明晰与落实,才能使管理员认清自己的角色与工作定位,在工作中尽职尽守,加强沟通与协作。为了使管理员在明确的工作范围内有职业幸福感和归属司,需要通过激励机制、能力培训等,提高其工作能力,从而加强资产管理员的工作主动性、工作创新性、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协调性。3.3提高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资产管理员对教学仪器的管理能力十分重要,是高校实验课有序进行,实验环境健康和谐的保证。为此,学校要必要大力提升资产管理员的业务能力,通过编制调整、培训学习、技术交流等手段,将资产管理员的业务能力提升上来,使其不但管理技术得到更新,管理理论得到完善,还能帮助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提高管理质量,使仪器保养得当,工作状态最佳,促进实验教学的高质量完成。3.4切实提高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待遇水平。以待遇激发管理员的工作热情和自我提升的积极性,落实人性化管理与队伍建设,使得管理团队有斗志,有能力、有技术、有创新。提高管理员待遇的激励方式有科学项目奖励和教学质量奖励两种方式。前者可以进行多部门沟通建立校级科研基金,对管理者协助申报并取得显著成果的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将其作为晋升的主要指标依据,提高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后者的奖励措施可以与管理实效挂钩,量化评估资产管理员的工作业绩,实现绩效奖励,激发管理队伍的工作激发,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水平,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李雪玲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茂.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燕山大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1).

[2]庄立洲,陈海军,徐伟,周琨良.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04).

[3]王兆祥.论高校管理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4).

第四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难题分析及策略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大,财政下达的各项补贴经费不断增加,此外还有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社会捐赠、“三产”收入等多种筹资渠道,学校所拥有的资产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学校如何管理所拥有的各类资产也正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资产清查经验,针对性地分析了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资产管理的政策建议。

二、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难题分析

1.高职院校资产在经济上的低效。一方面存在实物和经济方面的使用不足问题,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面临办学条件评估,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硬件设施评估,为了符合评估要求,花费大量资金新建实训教室、购置大型教学设备、更新实验器材,某些资产为了达到评估合格而购置,并非实际教学使用需要,导致资产闲置和资金浪费;另一方面还存在低效率的维护修理问题,学校资产在会计实务和资产负债表上没有计提折旧,资产的价值停留在原始价值上,随着资产的使用消耗,一旦出现故障,学校难以划拨资金来维护和修理资产,因为维修资产的支出并不会增加学校的资产,是通过计提修购基金来实现的,导致资产的延迟维护修理变成常态,然而缺乏维护保养的资产会变成事实上的负债。2.高职院校的资产会计处理不利于资产管理。学校的资产管理与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实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资产管理所需要的资产财务信息全部来自于财务系统。但是,当前学校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核算的学校资产价值并不准确,例如文化文物资产、动植物、在建工程近两年才纳入会计核算对象,由于缺乏历史成本资料和合适的估价模型,导致某些资产的账面价值明显偏低;已经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基建工程还停留在代建单位的账上,未并入学校大账;应当按照无形资产核算的数据库、软件、光盘等当作固定资产核算;未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更有某些学校资产既未纳入学校资产负债表核算,也未以财务信息的形式报告,这样就无法为学校资产管理提供准确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3.学校资产管理缺乏内控和问责机制。资产采购已经有书面的程序和强制性的竞标来规范约束,而资产的使用、管理和处置信息是不公开的,由于大部分院校缺乏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不受监督约束的资产管理工作中难免出现漏洞,把学校国有资产挪作他用、占为己有、低价处置的现象屡见不鲜;学校资产管理程序中往往缺少对相关管理人员的问责机制,这也是导致资产管理低效率的原因,明确的问责到人机制可以充分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不仅保证资产账目的清晰无误,而且尽力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4.学校资产账目与实物不符。依照国有资产盘点管理制度规定,学校每年6月底和12月底要对全院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但是由于大部分高校重点关注教学竞赛的成果,忽略了学校资产的清查工作,而且资产清查盘点需要各部门配合,费时耗力,短期内也无法出成效,所以学校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流于表面,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另外,学校国有资产处(资产的入库、领用部门)和财务处(资产的记账部门)之间的对账工作往往不及时,出现某资产在办理领用手续时没有及时入账,或者在报废资产时未及时登记出库,也会造成资产账目与实物不相符。

三、改进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建议

1.合理界定学院资产并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八章规定,高等学校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遵循“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凡是由代表国家的部门,以货币、实物以及所有权属于国家的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向学校投资所构成的资本金、实物资产、学校自筹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接受的捐赠品都应界定为国有资产。基于功能和财务目标的不同对学校资产进行分类,是有效的资产管理的关键。发挥不同功能、不同类别的学校资产,其财务目的存在着差异:对于学校占有的教学楼、资产设备等,其财务目的是最大化使用效率,最小化成本;对于经营性学校资产对外投资,其财务目的是最大化投资回报。2.改进学院资产会计和财务报告实务。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实施后,要求将基建会计纳入学校大账,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提出了规范的资产折旧政策,真实地反映了资产的价值;提出平行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既能提供绩效评价需要的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信息,也能提供预算管理需要的预算收支信息,权责发生制会计能够更全面地确认和计量学校资产,能够为合理、有效的学校资产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财务信息,更多地使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趋势。此外,要重视无形资产管理,加快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记录无形资产的取得、使用、转移的全过程,由于无形资产无实体性、信息化的本质,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无形资产的管理、监控和无形资产的运行机制结合起来。3.用内控制度、绩效来激励学校资产管理的良性发展。内部控制是指学校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建立并完善高职院校的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相互监督机制,对于全面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满足高等教育事业的物质需求,保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可以设计适当的绩效激励机制,对资产管理人员、保管使用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监督和激励,把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负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减少侵占国有资产现象的发生,也能从正反两面激励资产管理员严于律己,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4.促进学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使用了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在充分合理使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还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政府预算系统、政府采购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财务核算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之间的对接,确保资产管理信息可以在各个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使用,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有机结合,建立学校资产信息网,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各资产保管使用部门能够共享信息,并且可以及时地相互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达到资产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想要发挥最大效益就要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各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资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的共同合作和努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合理界定学院资产并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改进学院资产会计和财务报告实务、用内控制度和绩效来激励学校资产管理的良性发展、促进学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等措施来改进资产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作者:王曙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侯静捷.浅论学校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7,1:61-62.

[2]雍志强.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24-25.

[3]张国清.我国政府资产管理难题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会计之友,2017,5:2-8.

第五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现代高职院校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促使高职院校资产增加,如何对高职院校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是现目前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信息时代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问题和对策;探讨

1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其中尤其是现代应用广泛的信息技术,将之运用到现代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中,会大幅度的提高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推动高职院校与时俱进,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对学校资产进行妥善管理,从推动高职院校稳定、持续发展。

2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现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资产主要是通过国家拨款获得,再加之学生缴纳的学费、捐赠款项和科研基金的投入等组成,这也表现出现代高职院校资产获得已经从原来的统一由政府拨款转变为多种渠道资金获得的新局面。这也为高职院校资产统一、有效管理带来困难和挑战。由于学校对资产管理不够,导致学校资产出现闲置、流失等情况发生。在对资金的管理方式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按照资金来源、用途的记录管理方式,造成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机制、结构不健全情况的发生,进而出现资产损失、浪费等情况,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有序发展。2.1资产管理意识不足,职责不分明。我国公立的高职院校资产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拨款获得,从而完成学校建设和教学办公基础设施购置。学校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考虑经济效益问题,进而导致学校管理人员没有对资产管理引起重视。在运用资产中也没有对资产用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资产搁置和浪费情况的发生,没有建立基本的成本意识。在对一些设备进行购置、使用和处理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资产处理方式、价格等方面出现问题。由于没有针对资产管理建立相应的需要遵循的制度,促使发生问题无法对管理人员进行问责。2.2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利用不够充分。长期以来,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是通过国家获得教学基金,不属于盈利组织机构,这就导致学校对资产的运用和审核不够重视,在各项教学资源的配置上也出现过剩的情况,进而导致资产浪费。没有提前制定计划,对开展教学的各项资源进行科学、统一的配置。在这些教学资源的运用过程中,由于没有对这些资源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共享这些教学资源。除此之外,学校对资产管理和预算方面也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出现片面性的购置先进设备,有的学校从成本出发,购置不适合现代教学的教学资源和设备进行运用,都没有贴合学校教学实际,出现闲置和浪费的现象。2.3资产管理手段落后,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在现代高职院校中对资产进行管理,面临着有账无物、账实不符、资产不清的问题。对资产进行管理还是运用传统的手工账本的方式,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共同进步,导致学校进行资产管理困难重重。具体体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和设备较多,运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资产统计较为复杂,也不能够保障与实际相符,管理人员对账本进行核查也较为困难。同时在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报废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不及时进行清点和统计,导致大量的资产流失。最终出现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的情况。

3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对策

3.1增强资产管理意识。增强资产管理意识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管理层,首先就需要摒除传统的资产管理理念,对现代社会新型资产管理理念和内容进行学习、了解和应用。从而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我国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高职院校资产运用实际状况进行监督和核查。从而增强学校领导人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促使广大教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其中,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3.2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运用现代先进的资产管理方法,通过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管理方式的运用,针对学校资产管理、运用建立起更加科学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从而加强对教学资源采购、出入库管理、教学资源核实和清算等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管理,同时将这些管理监督职责落实到具体的管理监督部门和人员,以便发生任何问题进行问责。同时还需要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当中,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专门的学校资产管理平台,通过软件的方式对资产进行管理,学校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学校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对于学校重要资料还可以通过现代云技术进行保管,极大的提高信息资料安全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学校针对资产管理建立的需要遵循的制度,需要进行落实,对于由于个人职责造成的资产损失进行问责和惩罚。3.3运用新设备,将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在信息网络发展背景下,积极参与到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中。运用更加先进、符合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实际的软件进行运用,从而对资产运用于教学设备采购、运用、处置和结存全方位进行记录,将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的建立,并且对此进行网络化的管理,从而完成学校各个部门工作对接和交流,从而全面的掌握不同部门之间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极大的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面临着改革。在进行资产管理改革之前,需要对当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到现实情况中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和分析,有针对性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对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管理者对资产管理进行重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推动学校更好的发展。

作者:卞存军 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郭芳.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4(1).

[2]黄朝晖.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商贸,2013(29).

[3]刘岳兰,廖佑莲.高职院校资产报废处置管理问题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第六篇: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分析

一、公办高职院校现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公办高职院校的现有资产来源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院校合并或企业捐赠。依据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公办高职院校的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例如校舍、宿舍、图书馆、专利、校办企业等。由于高职院校以理论教学和技能实操为主,因此60%的资产是用于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使用,用于行政管理工作和师生生活需要的资产约占25%,剩下的为数不多的资产大只用于校办企业,经营实体。而从公办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资产利用率,提高资产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资产由可按照是否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类似教学使用的教室、电脑、课桌即为非经营性资产,更看重其使用频率和使用价值。而对于校办企业则为经营性资产,为学校创造补充收入。除此之外,例如汽车系的创新工厂,即承担了实践教学任务,又被用于企业的培训,会创造一些收入。这一类资产被定义为混合性资产。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的复杂性,导致其占大比例的有形资产无法创造经济效益,无形资产又存在流失的危险。长期以往,公办高职院校将在市场竞争中渐渐失去优势,难以持续发展。因此,思考在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创新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意义远大。

二、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权责不清晰。以J高职学院为例,先后经历了与湖南省交通干部学校、湖南公路技工学校和湖南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合并,在2016年创建湖南省卓越院校的过程中,又经历了从11个学院合并为7个学院。在校校合并,院系合并的过程中,固定资产不断的转移,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资产管理权责十分混乱。例如财务处只负责资产管理的账面清查,而具体的实物管理涉及到后勤处和现使用部门,甚至有的还涉及原使用部门。同一件资产涉及不同的归口部门。部门和部门属于同等级别,只在最初采购时有过相互沟通和交流,后期使用基本无任何交流和监管。财务只管账,二级学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由实验员兼任,而日常的使用以任课教师为主。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统计的过程中就发现,有部分的固定资产部门已经登记而财务没有及时入账,也有部分资产财务入账,但具体的使用不在管理部门,部门之间相互推脱的情况,资产管理权责极不明确。2.只重有形资产,忽视无形资产。公办高职院校的资产形式多种多样,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明确资产价值,防止资产流失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的资产管理却只重视有形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例如实验设备、教学设施、体育设施等,而对于其他的资产形式例如实验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则忽略管理,随意处置。学校作为教育单位,其学校声誉、品牌效应、知识产权、科研成果尤为突出,教学成果应该是学校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这一类无形资产的价值确定和管理,学校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也就会在公办学校改制的过程中造成严重的资产流失。3.预算管理不严谨,重复购置,使用率低下。高校固定资产的购买,大多数需要通过政府采购,采购流程相对比较严谨和规范,但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各二级学院独立的制造预算,全院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调配,例如路桥和工经专业需要的实验设备大同小异,却独立购买。没有从全院的高度去统筹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在固定资产统计过程中,就出现部分二级学院办公设备处于闲置的状态,无人管理甚至无人知晓,使用率极低。这与学校预算资金使用不规范有关,不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导致学校资产管理无法掌握真实数据。4.不重视核算教育成本,忽视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公办高职院校属于事业性单位,为非营利性组织,其非营利性决定了其在建设过程中更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大部分的资金来自于财政拨款,只管支出,不管回报,无需核算培养成本。而要尝试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就要考虑投资主体各方的投资回报率,成本就是考虑的重要因素。2014年开始执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就明确了固定资产的“虚提折旧”核算方法,目的在于真实反应固定资产价值。而目前的高校管理仍忽视这一点。在采购过程中,也忽略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升值,随意购买;对现有资产缺乏专业有效的价值评估体系,随意估价;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度盘点、报废处置都极不规范,普遍存在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符的现象,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5.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管体系。目前,多数公办高校的资产管理是混乱的,监管体系更停留在笔头。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资产管理是混乱的,而当前的管理者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观上也缺乏积极性。参与学校资产管理的相关人员并不是专职人员,大多数都是兼任,有的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担负管理责任,由这些人组成的监管队伍其效率可见一般。随着院校追求卓越院校、创一流建设,建设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多源化,长期失效的监管体制,极易滋生腐败现象。严重影响资产管理和使用的效率。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资产管理的创新

1.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建立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随着招生压力的增大,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往的“铁饭碗”也渐趋瓦解,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危机意识,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从意识和行为上提高资产管理的重要地位。首先,建立分工明确、层次清楚的管理机构。可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一级机构,负责传达国家或上级部门的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制定一些列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实施流程,培训各级资产管理专员,监督考核资产管理效果。二级学院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指定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定期向一级机构提交管理数据。其次建立完善的资产预算、采购、使用、处置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简化资产入账程序,保证账实统一,杜绝资产的闲置和流失现象;最后,配备的既懂经济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强有力的执行力才能保证制度的落地。2.针对资产特点,创新核算方法,明确产权价值。根据是否参与生产性活动特点,将高校资产分为经营性、非经营性和混合性。对不同类型资产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针对用于教学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侧重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目前,国家对于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估算并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引,可考虑参照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尝试对无形资产合理股价,并逐步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完善账账、账证、账实,设置规范的总账和明细账。盘活闲置资产,选用合理的折旧办法,科学制定使用年限,规范报废或处理程序。公办高职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从学校经营性资产开始,明确经营性资产的国有产权,按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而对于混合性资产,可比照经营性比例,核算资产使用的补偿价值,将其收益收归学校,避免收益的流失。3.引入成本管理,明确投资效益。一旦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学校经营,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各方投资者必然考虑经济利益,至此,国有资产的运用和管理,也必将与效益挂钩。公办高职院校应逐步引入成本管理,从资产预算管理开始,就考虑使用率,增加经营性资产的比重,挖掘混合性资产的补偿机制,提高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例如建立综合实训中心,将原有的散、乱的实验设施设备集中管理,形成规模经济,各二级学院按需申请,有效节约资产管理成本,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此外,在提升综合实训中心的软实力,在保证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让渡使用权,开发其经营性能力,承接更多的外部活动,实行有偿服务,减少国有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进一步提高资产投资回报率。4.建立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以往的资产管理有效率低,其监督机制更是缺乏,无法对国有资产和资产使用者、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其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使其资产活动透明化。可采取定期的资产复查制度,每月更新,及时报送,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定期对学校资产进行公示,向全校公开,实现人人监督;制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具体到人,责任到人,让教师也参与到整个资产管理体系中,强化其责任意识。建立资产管理评价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促使管理者主动优化,确保资产的增值和保值。目前,公办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还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出台具体的政策和执行措施,在现有的管理条件下,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其改革成效有助于理清关系,逐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

作者:朱玮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肖伟平,姚晓波.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7):45.

[2]张碧芬.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研究[J].才智,2016.

[3]孙丽萍.加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 提高资源投资效益[J].经营管理者,2013(12):253.

[4]滕雪松.浅谈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提高途径[J].科教导刊,2016(3):15.

第七篇:浅析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

摘要:高校资产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一所高校产学研水平的关键所在,完善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估有利于提升资产管理的效益,本文在分析高校资产管理绩效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高校资产管理绩效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

1引言

高校固定资产资产是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科学管理学校资产、充分发挥资产效益,对促进高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管理意识淡薄、产权不清、账实不符、资产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高校资产管理问题,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必须对高校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评估。

2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的内涵

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条件和原则建立统一、可比、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对高校占有、使用、管理与配置的资产成效和效率进行评判,分析研究高校资产管理的综合绩效,来实现对高校资产的管理的客观、公正和真实的评估,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从而推动高校资产管理绩效水平的提升。

3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3.1资产管理绩效评估的制度不健全。各高校的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一套绩效考核办法和标准,缺少系统全面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的规章制度,部分高校可能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但对绩效评估的要求不统一,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可操作性不强,管理的好与不好没有明确的指标考核,使得资产管理部门难以开展资产管理绩效评估工作。3.2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主体不清晰。目前我国各高校对资产的管理部门比较分散,对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估又以具体的资产管理部门为主,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如有形资产绩效、无形资产绩效、校办产业绩效等等。在这种机制作用下,高校师生对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资源掌握的不完全、参与度不高,使得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缺少师生的广泛参与。资产管理权和使用权相分离,资产管理部门掌握不了具体资产的使用效益,管理部门也不会聘请第三方绩效评估对资产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因此,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主体单一,无法对资产管理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3.3资产账实不符,使用效率低。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财政拨款购买,无偿使用固定资产,导致高校对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认识不足。资产管理权和使用权相分离,资产使用缺乏共享机制,缺少对资产使用的绩效考评机制,导致资产使用率偏低。从管理体系来看,资产管理处作为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但资产的使用权归属各个院部,各院部无可避免地会追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认为使用者即所有者,不注重资源的共享,出现资产重复购置现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未能有效结合,资产系统与财务系统入账时间不一致、资产处置不规范等问题存在,导致资产账实、账账不符。3.4人才缺乏。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需要财务、管理、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我国高校资产管理中,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多数由其他部门的人员代为负责本部门资产管理工作,也没有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这大大影响了资产管理绩效评估工作的效率。

4提升高校资产管理绩效的建议

4.1加快高校资产管理法制化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资产管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加强高校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产效益,不仅需要高校及每位教职工的重视,更需要相应的政策法律加以引导和约束监督。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可以借鉴企业资产管理的相关方法和经验,加快对高校资产以及高校资产管理方面的立法。4.2转变高校资产管理观念,完善绩效评估制度。在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各高校要转变管理观念,从传统的管理理念转变成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运用科学技术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出台相关的绩效评估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与个人的工资绩效及职称职务晋升相互牵制。4.3明确责任,强化监督。高校资产管理评估必须要有明确的部分负责管理及开展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全校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制定完善可行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并运用网络化的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管理体制,明细计量各项资产的投入资金以及维修资金;监督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地对各个部门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工作进行监督,防止资产的流失。4.4加强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高校资产管理的关键在人,提高资产管理绩效水平首先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既要管理的效益也要使用的效益,高校师生合理高效利用高校资产后才能产生预期的效益。管理人员要让资产使用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资产本身的潜力,提高资产的使用绩效,同时也要加强维护,让资产处于良好的状态,唯有这样才能达到资产管理绩效最大化。高校要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路,突出加强专业管理队伍建设和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培养具有高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5结语

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资产管理的绩效,针对资产管理绩效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以提升资产的管理水平,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作者:王玲 黄漠 汪蕾 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蔡永红,林崇德.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4).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科研院所;资产管理;模式构建

一、引言

所谓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机关、科研院所等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的机构设置与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囊括了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决策方式、管理权限分配、资产管理、绩效监督、监督机制等制度。其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对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在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的制度。科研院所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拥有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理顺科研院所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模式,是提高科研单位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完整、节约公共资源的根本保证。

二、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的结构

以财政部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为指导,笔者为我国科研院所设计了一个“三级资产管理体制”,即由一级资产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将部门落实到个人使用或管理的三级资产管理部门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科研单位资产管理体系,该体系同时囊括了资产管理是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其中,财政部及各级地方的财政厅、财政局等国家的各级财政部门为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它们为资产宏观管理部门;资产所在的各科研院所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各科研院所内部负责资产管理或者资产使用的部门或个人为三级资产管理部门,为资产微观管理部门。

(一)一级资产管理部门

财政部及各级地方的财政厅、财政局等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负责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包括科研院所在内的各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是科研单位资产管理的一级部门。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的体制,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当前我国政府财政可分为“两层五级”,即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地方又划分为省、市、县、乡四个级次,连同中央共五级。在管理层级上,由上一级财政部门来对本级财政部门进行监管与指导,其对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集中在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等宏观层面。

(二)二级资产管理部门

各科研院所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作为资产管理的主体,各科研院所对其拥有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的管理与监督,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应对其所拥有的CTD(温盐深仪)、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等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一级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与监督,在保障资产安全完整的同时,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三级资产管理部门

各科研院所内部负责资产管理或者资产使用的部门或个人为三级资产管理部门,为资产微观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为了实现培育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等目的,必须对单位内部进行合理的机构设置与人员安排,一般是通过设立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实现,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具体负责科研院所的各种事务。科研院所为保障各职能部门的正常运作,将会为其配备其所需办公用品、精密仪器、机器设备等各项不同类别的资产。各职能部门应对资产合理使用,并对资产的使用状况实施管理与监督。每个职能部门在对资产实施具体管理时,均应根据各项资产的特点,将资产管理责任到人,使用与保管均责任到人。同时,由于各职能部门可能由于科研任务的繁重或其他原因疏于对资产的管理,因此各科研院所还应设立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由其专门负责对本单位各部门的资产管理活动的监管与指导,从而为资产的安全完整与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保证。

(四)受托管理部门

除了设立“三级”资产管理体制之外,还有必要实行委托管理制,即各级财政部门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其所负责监管的科研院所资产的具体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秉承成本效益原则、就近原则、效率原则将一部分资产管理具体工作委托给其他部门,由其他部门具体负责对科研院所资产的监督与管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也对委托管理制做出了相关规定。需要指出的是,为充分调动各级财政部门、各资产受托管理部门及各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必须对三者在资产管理方面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也是委托管理制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必要前提。

三、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

(一)一级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作为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宏观管理部门,财政部及各级地方的财政厅、财政局等财政部门等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在整个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系”中是最高级次的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做好国家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对科研院所资产管理制度在内的我国有关财政法规制度由财政部负责制定与颁布。财政部作为财政法规制度的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应强化宏观层面的把握,即能够根据国家整体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科研院所的特点,为科研院所制定、颁布包括资产取得、资产配置、资产保管、资产管理、资产核查、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等在内的一系列较为全面的资产管理的制度;同时,为增强资产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财政部应及时出台实施办法,对具体操作程序、注意事项以及实施主体进行明确的规定。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已经为包括科研院所在内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搭建了框架,在此基础上,财政部应以科研院所国有资产的取得、配置、使用、保管、管理等日常资产管理事项与国有资产核查、资产评估、出具统计报告、资产报废处置程序等特殊资产管理事项为研究对象,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并及时制定出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需要指出的是,科研单位资产管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程,以仪器设备的取得为例,就包括单位采购取得、政府划拨、个人无偿捐赠、与企业共同使用、租赁其他单位等形式,每种不同的形式会计处理方法均有所不同。因此,财政部在为科研院所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时,可以会同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结合科研院所自身资产的特定,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措施,从而将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规范科研院所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二级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

各科研院所作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的任务是根据财政部及各级地方的财政厅、财政局等财政部门等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制定颁布的财政法规制度,结合本单位所使用资产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与财政部门定颁布的财政法规制度所不同的是,作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的各科研院制定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应明确、具体、便于实施,及应特别强调效率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由高校校长、研究所所长等科研院所的第一负责人对本单位资产管理负责,这样能够强化科研院所对资产管理的重视,从而提高科研院所资产管理与监督的执行力。为在保障本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与运营成果,各科研院所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设定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来负责执行本单位资产的管理与监督等各项具体工作事项。资产管理部门应独立于本单位的财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并与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各科研院所在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基础上,应根据本单位的整体资产规模、各项资产特点、业务实施状况等具体实际,为本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管理、财会、金融以等相关领域知识,还应熟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特点,并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科研院所的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财会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并征求单位内部每一资产使用部门意见,为本单位制定出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与可行性的资产管理制度。

(三)三级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

作为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微观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内部资产管理与使用部门与个人等三级资产管理部门在整个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系”中是最基础级次的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具体落实到部门或个人。第三层级资产管理需要根据第二层级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其实施办法的最大特点是最为具体、最为细化。一般而言,应由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来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即实施第一负责人个人责任制,根据本单位资产的特点与使用情况,明确资产使用人员与管理人员各自的责任,落实职责分工,真正做到责任到人。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资产管理的全面工作,并对科研院所第一负责人负责。如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的院长对校长负责。在实践过程中,考虑到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需要处理的事务较多,因此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可以授权委托本部门的某一副职人员,来具体负责资产管理工作,即实施委托制。一般而言,除国家统一的资产清查、与其他科研院所合并等特殊情况外,一般均可采用委托制。在具体操作中,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应与其所委托的某一副职人员签订书面的授权委托书,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及委托的范围。受托的副职人员对第一负责人负责,应及时将本部门资产管理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本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汇报。受托的副职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本科研院所制定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本部门的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与操作程序,加强对本部门所使用资产的管理与监督管理工作的监管。专门负责资产管理的副职人员在制定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具体办法与操作程序时,应确保资产的取得、配置、保管、管理、核查、评估以及处置等资产管理程序均与资产管理第二层级,即本科研院所制定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要求保持一致。为保障科研院所资产的安全完整,每一个部门均应树立“谁使用谁负责”意识,并建立“资产问责制”,根据各项资产的特点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盘点,盘点结果作为确定资产存量的依据,并结合本期资产的使用消耗与折旧状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实现“责任到人”。

(四)委托管理制制度建设

如果财政部门根据其所负责监管的科研院所资产的具体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情况确实需要实行委托管理资产,则必须指定清晰的职权分配制度,对各级财政部门、各资产受托管理部门及各科研院所对于资产管理的具体职责分工加以明确。制度在先,共同执行,以充分调动三方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语

制度建设在提高我国科研院所资产管理水平上发挥着基础作用。今后,我国各科研院所作为“三级资产管理”体系的第二级次,应在严格遵循第一级次财政部门所制定的财会法规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的整体资产规模、各项资产特点,以及作为第三级次的本组织内部各个部门资产管理的具体状况,建立一套适用于自身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资产购置、使用、调拨、报废等审批权限和手续,杜绝在资产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同时还应建立一套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会部门以及内部审计部门既相互协调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在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作者:赵竹明 姜青青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57-62+96.

[2]胡服,杨春丽.资产管理乱象及治理对策探析———以A高校为例[J].经济师,2015(5):115-118.

[3]张月玲,陈红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0(3):148-150.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篇10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大、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能否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一席之地,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对企业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有条理的管理。而企业重组、大型企业强强联合则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要正确面对企业重组的含义及时机的把握

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所展开的企业的改组、整顿与整合的过程,以此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推进企业不断创新。它包括产权重、资本与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组织机构重组等。一般情况下,重组的推动力来自于市场,重组的时机又以市场产生波动是为宜。而现在市场波动明摆在那里,重组问题虽然屡见提出、但就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能不说是在人为的错失良机。一方面很多企业可能自视尚能生存,对于重组问题欠缺事到眼前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很多无形的手在起一定的反作用力,也是造成重组举步维艰的问题之一。在企业能够生存的情况下,需要找到一个好的重组“对象”,也是人之常情的事。但这就很容易造成企业挑花眼、或挑肥拣瘦的现象出现。这是从主观层面造成重组难的现实问题;而从客观层面给重组带来的重重阻力问题,又有来自于更多的层面影响。如一些地方保护问题在重组中的干预等等,都可能形成一定的反作用力,从而形成重组进一步、有退两步的尴尬!这样一来,重组的时机就会很容易错过。

二、企业重组的价值来源

1获取战略机会。兼并者的动机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兼并在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第一,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第二,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第三,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重组的另一战略机会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同一价格政策,可使它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收益。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2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重组的另一价值来源是增加管理效率。一种情况是,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因此,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现在的管理者将被替换,从而使管理效率提高。要做到这一点,财务分析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中要观察:第一,兼并对象的预期会计收益率在行业分布中所处的位置;第二,分布的发散程度。企业在分布中的位置越低,分布越发散,对新的管理者的收益越大。企业重组增加管理效率的另一情况是,当管理者的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则可增加管理效率。

三、企业重组的途径

1激励引导,再掀企业重组热潮。一是加大政府行政推力。企业存量资产的整合实际上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这种利益上的矛盾,仅靠企业自身是难以解决的,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协调甚至是行政权威来解决。

2是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企业的决策者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和本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参与到招商引资主战场,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广泛结识客商,扩大影响,挂大靠强,寻求合作。

3落实结对帮扶措施。政府派出的重点重组企业挂钩服务单位应负起必要的的帮扶责任,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搞好协调服务,指定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重组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4降低政策门槛。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要算大帐,算长远帐,要出台优惠政策,建立惠企机制,千方百计降低重组成本,做到“欲取先予”、“放水养鱼”,以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前来重组,果断杜绝“部门利益钢化,上面政策强化,扶持企业弱化”的现象。

四、青年力量为企业重组的主力军

在新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实现融合的重要阶段,以及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竞相涌流的形势下,青年人学习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而紧迫。团员青年最少保守思想,接受新事物快,大家要想在企业重组中有好的作为,在企业发展中立于不败,就要利用和发挥好这一优势,通过学习来丰富知识,积累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加强政治理论、企业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学习,以及企业发展形势和任务要求的学习,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

2强化应对改革的能力,学会正确地分析、判断问题,用拓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逆境中寻求出路;再次增强服务企业的本领,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继续发扬集团人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坚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信念,矢志不渝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为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在改革重组中赢得更多的机会而不懈努力。

3做好创新发展的先锋,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只有思想认识到位,行为才能到位。青年人是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得到应有的承认和评价。重组后技术、网络、产品、营销等综合体系的统筹调整,也将是一个思考、探索的过程,也将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企业对于青年在创新发展中的错误都是持以宽容和包容的态度,这也可以将青年创新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章显出来,为企业所用,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