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委品牌安排意见

时间:2022-12-17 09:40:15

计生委品牌安排意见

一、深化三项特色品牌

一是深化“三零平台”信息化建设品牌。对人口计生信息化进行全新定位,立足“数字人口”,全面推广应用“三零平台”信息系统(即全员人口信息采集“零误差”、信息通报“零时差”、便民服务“零距离”,以下简称“三零平台”),完善和提高全员人口信息质量。形成以全员数据库为基础,以“三零平台”为骨架,以实名登记为依托,以实时录入为目标,以部门信息互通为支撑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打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性人口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全员人口信息质量保障机制,使全员人口覆盖率达98%以上。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等人口信息基础项的完整率和逻辑关系符合率应在95%以上,主要信息项的准确率和更新及时率达95%以上。

二是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县品牌。继续按照《市“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市活动实施意见》要求,大力推进示范县建设。在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面建立人口文化园,乡镇要在原有活动基础上建立嵌入式人口文化广场,进一步加强百里婚育文化宣传长廊建设,各乡镇要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永久性宣传长廊,各乡镇要按照县《实施意见》要求,在实施“十个一”工程的基础上,突出“红、古、绿”主题,培植1-2项特色工作,要具备规模大、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的特点,并获良好的社会效益。要通过创建活动,力争形成“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新格局。拟于6月下旬召开全县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县建设流动现场会。

三是深化“四位一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品牌。继续加大工业园区、城区、矿区、驻外协会点“四位一体”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力度,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全覆盖。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将流动人口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纳入公共服务范围,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继续创建1个工业园区、1个城区(社区)、县人口计生委和乡(镇)创建2—3个驻外协会点示范点,形成全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格局。

二、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实施婚育文化美好村居、文明幸福家庭促进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婚育文化美好村居和文明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吉市计生领字〔2012〕6号),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重点,以“红、绿、古”生育文化建设为主线,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凝聚合力,真抓实干,加强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和地域特色生育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和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县、示范乡(镇)建设水平,着力打造一批彰显特色风格的婚育文化美好村居,培育一批计划生育文明幸福家庭。确保全县23个村(居)达到“婚育文化美好村(居)”标准,90户计生户达到“文明幸福家庭”标准,全县达到“婚育文化美好村居”和“文明幸福家庭”标准的育龄群众生殖保健享受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全面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继续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加强优生检测服务阵地建设,完善县级优生实验室,确保实验室达标,县服务站建立“婚姻登记-优生宣传-健康教育-19项健康体检-风险评估-优生咨询”等一条龙服务点,确保检测质量和服务质量,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力争全县计划怀孕夫妇对优生科学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服务率达30%以上。继续实施计划生育药具“十进”工程,确保使用率达到9%以上。药具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5%以上。

三是实施队伍职业化建设工程。强化在职教育,有步骤、分层次地组织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在职干部职工学历层次。强化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县人口计生委以培训县、乡镇计生干部为主,组织县人口计生委班子成员,股、室站负责人进行业务知识授课。同时,大力实施岗位练兵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强化职业化建设,积极推进职业化建设的机制体制创新,积极组织生殖健康咨询师资格考试,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准。优化队伍结构,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干部充实到计生部门,配齐配强乡级计生工作人员。按照“突出实绩、分层分类、科学公正、量化考核”的原则,狠抓绩效考核。

四是实施阳光计生工程。全面推进“阳光管理”,通过部门网站、政务公开栏、电子触摸屏、计生宣传长廊等形式公开计划生育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的工作流程,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群众监督。大力开展“阳光服务”,认真落实首办责任、限时办结、责任追究、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和生育审批便民利民措施,提升工作效率。积极实施“阳光维权”。进一步扩大“阳光热线”覆盖范围,确保等计生阳光服务热线畅通,方便群众咨询、投诉,提高解决群众诉求的质量和效率。全县100%的村均要达到“阳光计生行动”示范村标准。

三、创新五项工作机制

一是开展基层人口计生工作常年督查制度。县人口计生委成立督查指导队。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抽调人员不定期到基层对人口计生工作进行督促指导,重点核查环孕检、生殖保健服务、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全员人口信息、社会抚养费征收、政策法规、利益导向、相关部门职责落实、基层基础工作等,确保环孕检率达到100%以上,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90%以上,及时率达到85%以上,督查结果纳入目标考核。并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促进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不断提高。

二是建立查处党员干部违育和“两非”联合执法制度。全县建立查处党员干部违育和“两非”联合执法大队,从监察、公安、卫生、药监、人口计生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县联合执法大队从人口计生和监察部门各抽调一名副科级干部担任正、副队长,成员由各部门分别抽调1-2名股级干部组成;联合执法大队成立后,一旦发现案源,有关成员将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体办案。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督办辖区内党员干部违育和“两非”行为的调查取证和处理到位工作,切实抓好党员干部和富人违法生育的查处,依法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确保社会抚养费征收面达100%,首次征收到位率达到65%以上。确保“两非”案件查处,党员干部和富人违法生育查处等工作落实到位,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指标性任务。党员干部违法生育,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每个乡镇完成1例富人超生,征收社会抚养费金额达20万元以上。

三是动态实施“一票否决”和“警示”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实施动态管理,采取暗访和明查相结合等有效手段,组织人员对各部门、各乡镇进行不打招呼督查,对存在问题多、工作力度不大的单位、乡镇动态实施“一票否决”和“警示”,实行阶段性动态预警,促进2012年目标管理考评责任制的落实。

四是完善和落实好利导惠民制度。严格落实好国家奖扶、特别扶助,以及一次性奖励、新农合、阳光助学、绿色养老等利导政策,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资金的监督管理,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能,确保计划生育利导资格对象准确、资金运行安全。继续做大做优绿色养老工作,力争年内新增加的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家庭享受计生政策。全面实施计划生育综合保险计划,启动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援助行动。按照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在社会抚养费中列支用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并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

五是健全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机制。出台相关部门落实计生工作职责考评方案,明确计生、卫生、公安、监察在查处“两非”案件上的职责和任务,查处“两非”案件力争同比增加10%。进一步规范实施出生实名登记制度,新出生人口实名登记率达到100%。对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的乡镇,不断加强预警、督促和指导。督促各相关部门落实人口计生职责,年初下达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通知书,年终根据计生目标管理考核结果进行评先评优,对有责任过错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建立相关部门综合治理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综合治理部门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解决基层三个实际问题

一是解决农村计生家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高基数问题。要着力推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全面落实农村独女户、二女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2012年起,各有关单位、各乡镇要建立专项基金用于独女户、二女户落实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方式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募捐为辅。政府可从社会抚养费中划拨一部分,按每人每年500元给予补助,并随着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调整而相应加以调整。增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老有所养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是解决村计生专干待遇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吉办发〔2012〕7号)文件中关于村专干的规定,每个村(居)至少要配备一名计划生育专干,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居)可增加一名协管专干,每个村(居)小组要有一名中心户长。要不断提高村(居)计生专干的待遇,将村(居)专干的工资报酬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确保工资报酬不低于村(居)会计的标准。实行基础工资加计划生育绩效浮动工资制,其中绩效浮动工资可根据人口规模分档确定,要落实好中心户长的误工补贴。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村(居)专干,予以解聘。对村(居)专干连续在岗工作满10年的,在其离任时给予一次性不少于10个月工资标准的补助,对连续在岗工作满15年且年度岗位考评为合格以上的,由政府出资纳入参加社保范围,由县、乡财政共同负担。

三是解决乡镇计划生育专用便民服务车问题。要按照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制定的《农村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大力增加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发挥和完善乡镇服务所和村计生室的作用。各乡镇要分批为计生办配备计划生育专用便民服务车,所需经费在社会抚养费中统筹安排。2012年要确保60%乡镇装备到位(按乡镇人口多少依次装备),落实情况将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计划生育便民服务车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专用车,统一印制人口计生标志,专车专用,主要用于计划生育的日常工作和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