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信息十篇

时间:2023-03-30 22:11:22

计生信息

计生信息篇1

[关键词]会计需求;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一、会计需求的演变

(一)会计需求的演变

会计是伴随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的目标是满足人类的生产活动的需要。随着人类生产发展水平的提高,剩余物品的出现,为了合理分配这些物品,萌生了人类最早的计量、记录观念与行为。而后,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把会计作为国家行为,产生了官厅会计及其职能部门,在当时的国家财政经济组织体制中,设置了会计部门,配备了会计官员,在会计事项处理方面采用了一定的会计方法,并有了一定的规范,会计工作已能够正常展开。

今天的会计工作形式与理论主要起源于商品经济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年代,我们常把它称之为“传统会计”。传统会计理论局限于从“会计主体”内部建立起会计理论,是有其历史根源的。首先,会计人员历来受雇于企业,使其习惯于从“会计主体”内部进行思考,会计必须基于业主产权的立场,建立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其次,现代会计理论起源于企业会计的历史,以为会计理论似乎只能从“会计主体”内部出发,但实际上现代会计理论形成之初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活动的背景和基础之上的,当时,“会计主体”概念的产生是由于需要区别企业与个人的资产,也就是在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中划分出属于“会计主体”的局部空间。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特别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在经营上相对独立。会计理论已经从“业主产权主体”会计理论发展为“企业产权主体”会计理论。这时“会计主体”的概念是独立的,但是会计并没有脱离从个体出发建立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观念。

(二)当前对会计的需求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活动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会计也随之迅速发展,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会计的需求各有不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会计的发展。

第一,企业的所有者或潜在的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便决定是否向某一企业提供资源。第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依据会计信息,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据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第三,债权人要求企业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以了解企业举债经营及资金流转等状况,并作为他们判断公司偿债能力及本身信贷决策的依据。第四,供应商要根据会计信息,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以决定是否继续与该企业保持业务关系。第五,客户关心商品和劳务的质量及售后服务情况,通过分析有关会计信息,可以做出是否继续与该企业保持购买关系的决策。第六,企业雇员需要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为此,他们要获取和了解会计信息以坚定他们为企业服务的信心。第七,政府和其他一些机构通过企业的信息反馈,了解企业资产运营及社会资源配置情况,从而进行宏观调控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法规。

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需要各有差异;甚至在同一类别的信息需求者中,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内容也有差别。这样,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会计工作和会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推动、制约着会计活动。但是,各个方面普遍均能使用会计,则更明显地表明了会计的技术性属性。

二、从个体出发的传统会计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已经使用了几千年,在以个体会计信息需求为主的年代,其基本还是有效的,但从个体出发的传统会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从个体出发的传统会计活动不能确切描述经营活动中的经济联系。这是因为,社会经济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更是一种经济联系,是两个以上个体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联系活动。无数相互交错的个体之间的个体活动联系,构成社会的经济活动。全面、正确地描述和记录经济活动必须考虑它们是一种经济联系,同时记录双方经济行为及相应的经济活动联系内容。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准确、真实地描述经济活动,这即是从社会化的角度描述经济活动。

其次,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双方互为参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个体性地描述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割裂了经济活动的社会联系,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是不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因素。

再次,从个体出发的会计信息需求、生产和使用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即,会计信息的来源是社会性的,会计信息的需求和使用是社会性的,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但是,会计信息的生产是个体性的,个体性的会计信息生产与社会性公共产品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联系,产生了信息生产成本可能没有相应效益回报的矛盾,使得个体性的会计信息生产没有积极性,很容易出现在个体利益驱动下生产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

从经济活动的全局空间或个体行为的局部空间出发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观点。这是由空间问题引起的会计理论上的分歧。所以,应该研究会计信息生产的社会性问题。对传统的从个体出发的会计活动,至少应该充实其信息内容,保证其对经济活动记录的真实性。此外,会计信息化和网络化也要求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三、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的必要性

当前知识经济所引起的技术资产日益重要,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技术与经济活动的密切结合,造成经营活动形式、经济组织方式、投资(和融资)渠道和资产构成等的多样性。它们需要会计能够全面地予以反映,提供满足需要的会计信息。但是,传统会计把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局限于个别“会计主体”的内部,不能充分地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因此,要求对传统会计进行变革。由此,探讨会计信息生产的社会化,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它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会计信息具有公共品的性质。企业会计信息的个体性生产,对于没有相应回报地生产公共信息产品,缺乏积极性,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传统会计准则是从建立一系列社会公认的会计准则,对会计行为进行约束,并不能完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一方面说明了会计建立在“会计主体”内部基础上的观念是存在问题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会计应该以社会为背景和以社会经济活动为基础才更加可行。会计的社会化,才更有可能记录相互交错的经济活动信息,才能更好地保证社会监督的高效率。

(二)克服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有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具有信息优势。在手工作业条件下的传统会计制约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必然造成会计信息生产不及时与传递的延迟。因此致使各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收到信息的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从而造成其所采取的决策与行动的效果不同。网络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具有处理会计资料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势,可以很好地解决信息传递的延迟和信息生产的不及时问题。而这些也需要通过社会化的会计信息生产才可能解决。(三)解决会计信息来源、使用与生产之间的矛盾

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同,但是其共性是要求会计提供真实、可靠、及时的会计信息。而起源于个体需求的会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首先,会计信息的个体生产者不会为了满足社会性的需求而增加信息成本。所以,受利益驱使的个体性会计信息生产无法制约,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及其各个个体的经济状况,需要从经济活动中各个个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出发,方能真实、充分地描述社会经济活动及其各个个体的经济状况,否则缺少可验证性。所以,应该从解决不同需求、成本问题和验证性等问题入手,把个体性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转化为社会性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四)满足社会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管理、调控的需要

以“会计主体”为基础的会计活动,记录与反映的是“会计主体”的内部信息,不能反映各个“会计主体”之间的联系,难以全面反映社会经济活动情况。但是,出于社会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管理、调控的需要,不仅需要会计信息的真实,同时也需要了解社会经济活动中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联系,以便正确地掌握它们之间的需求、供应关系,科学地制订经济政策,合理地调配资源。因而,出于社会对经济活动调控的需要,也要求建立以社会为背景和基础的会计。而且,在网络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条件下,采用社会化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有条件且有能力满足社会和国家对经济信息更高层次的需求。

(五)节约信息生产的成本

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之——就是节约费用,增加效益,目前有许多企业聘用记账的会计服务公司,这则反映了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的一种趋势。在会计服务公司里,会计人员按照社会经济活动的共同要求建立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于会计服务公司的会计工作人员而言,“会计主体”的概念只是区别不同实体的观念。可以说,会计服务公司的工作,为会计以社会背景和以社会为基础而进行的会计工作,进行了实验,提供了研究会计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四、传统会计理论与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的比较

计生信息篇2

关键词: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系统的主要界面设计以及系统的功能设计。在系统的主要界面设计部分,主要就系统的登录界面、用户注册、学生管理模块、班级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档案管理模块的主要界面进行设计。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系统功能设计,主要就系统的模块结构、系统流程图进行设计,同时对对系统管理模块以及用户管理模块的源代码等进行了设计。以下将对这些内容做详细的说明。

1.1 在系统的登陆界面,用户可以完成新用户的注册,输入用户的用户名以及密码登录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在不需要使用该系统时可以选择退出该系统。在登录系统是,需要输入用户名及密码,系统判断用户名是否存在,密码是否相匹配,同时用户可以选择系统是否记住该用户名及密码。

1.2新用户增加的界面可以完成新用户的注册功能,在该界面管理员(超级管理员)可以添加新的用户,用户可以使超级管理员(一般不添加),普通管理员或是只读管理员,确定用户的类型,这确定用户类型以后需要给用户添加权限,其中有三个权限可以选择:系统管理、班级和学生档案管理以及课程和成绩管理。选择不同的权限的用户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用户注册是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该用户名必须是在系统中没有被使用过的,同时要求输入两遍密码,两次输入的密码要完全一致。当用户添加成功以后会出现用户添加成功的提示框。

1.3当用户成功登陆进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以后,即可进行系统界面。用户可以进行系统设置,班级管理,档案管理,课程管理,打印管理等模块,进入该模块后可以对模块的信息进行浏览,查询以及修改(必须有该权限才可以),同时在必要时,用户可以选择系统的帮助功能,获得系统的帮助。在该层面用户同样可以。

1.4在班级管理模块,用户可以实现添加班级、修改班级、班级查询记忆注销班级的工作。在添加班级时,可以输入班级的名称、系别辅导员,以及班级人数,选择添加按钮即可添加到下方的班级列表中,再添加完成以后用户要实现保存结果还需要保存相应的模块中。同时,用户还可以在班级列表中行预览已经存在的班级情况,选择相应的班级,点击删除,修改或是注销等按钮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在该模块用户可以实现对班级的全部管理要求。

2 功能模块设计

2.1系统模块结构。本软件系统包括六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添加用户、修改密码和重新登陆)、班级管理(班级浏览、添加班级和班级查询)、学生档案管理(档案添加、档案浏览和档案查询)、课程管理(基本课程设置和班级课程设置)、成绩管理(考试类型设置、成绩添加、成绩浏览和成绩查询)、打印报表。

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设置,包括添加用户(快捷键:CTRL+A)、修改密码(快捷键:CTRL+B)、重新登录(快捷键:CTRL+F1)等等。

班级管理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实现对全校班级的管理工作,包括:班级浏览(快捷键:CTRL+C)、班级添加(快捷键:CTRL+D)、班级查询(快捷键:CTRL+E)等,这三个功能模块各自独立,完成学校的全部班级的管理。

学生档案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学生的个人信息的管理工作,包括档案添加(快捷键:CTRL+F)、档案浏览(快捷键:CTRL+G)、档案查询(快捷键:CTRL+H)等功能,从而方便学校管理部门对学校的基本情况的快速查询和了解。

课程管理模块。该模块对各个班级的课程进行设置,并可在其中设置各门课程的教材选用情况,方便了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和教务处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该模块包括基本课程设置(快捷键:CTRL+P)和班级课程设置(快捷键:CTRL+Q)两个模块。

成绩管理模块。学校的成绩管理工作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主要手段,本模块包括考试类型设置,共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两种类型,还设置了考试类型设置(快捷键:CTRL+R)、成绩添加(快捷键:CTRL+S)、成绩浏览(快捷键:CTRL+T)、成绩查询(快捷键:CTRL+U)等功能模块。

2.2系统管理模块设计。本模块是本系统的应用界,在本界面上集成了本系统的所有功能,共有6个功能菜单和17个子菜单(功能模块),从而实现了本系统从系统管理、班级管理、学生档案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打印报表等系统的具体功能,同时,在系统管理模块中可以完成对本系统的安全性管理。

3 总结与展望

当今时代信息化不断发展,对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往学校的管理主要靠手工进行,大量的数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效率低、容易出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日渐成熟,为管理系统提供了技术保障。该系统针对学校学生信息的特点以及管理中实际需要,利用现代管理技术,设计出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存储和查询学生基本信息的功能,并且解决了数据一致性问题等,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信息管理的信息化,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高效率、规范化地管理大量的学生信息,并避免人为操作的错误和不规范行为,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为高校进一步规划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计生信息篇3

一、市乡计算机机房建设确保达标

严格按照《湖北省人口计生系统计算机房建设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范各项建设,20__年10月底以前,计算机房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并达标。

二、认真做好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WIS)网络版和省内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启用工作

1、根据《关于启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网络版和省内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通知》(鄂人口规[20__]3号)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经费投入,纳入20__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确保20__年度我市网络数据中心的建设任务。

2、组织好育龄妇女信息化管理系统(WIS)网络版和省内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客户端的操作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基层网络版使用和省内流动人口信息的异地交换。

三、规范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WIS)使用,提高数据质量。

1、进一步加强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向下逐步延伸至村级(社区),20__年各乡镇建立信息化建设村级试点。到20__年全市村级信息化覆盖率达90%以上。

2、健全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补齐并核对好育龄妇女原始个案信息,及时消除现有个案数据库出现的重卡现象,提高育龄妇女个案信息数据项完整率和信息准确率。继续做好每月数据库上报工作。

3、按照月变更、月反馈的机制实现育龄妇女信息双向良性互动。利用育龄妇女信息库所生成的信息数据,及时为育龄群众开展优生监测、妇科疾病防治、避孕节育措施落实、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保健,男性生殖健康、艾滋病防治等生殖健康服务。

四、__*市人口计生门户网站做到网络通畅,更新及时。

20__年紧紧围绕《湖北省人口计生系统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指导意见》和人口计生的中心任务,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内容变更及时,建立健全运行维护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依托网站,宣传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树立人口计生部门的良好形象。

五、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初步建立人口计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20__年按照省、__*市电子政务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加快建立人口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形成人口计生工作综合信息快速采集、动态监测和系统分析体系,达到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计生信息篇4

威胁往往来自内部

北京鼎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于晴表示:“信息防泄漏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细分行业,在中国的起步非常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病毒的泛滥,让信息安全产业更多关注的是网络外部攻击造成的危害,来自于网络内部的危害常常被忽略,而其带来的损失却往往是巨大的。”

美国联邦调查局曾经对全美损失在5万美元以上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统计,令人震惊的是,80%以上的违法犯罪行为都是由内部人员窃取信息而导致的犯罪。我国公安部门也曾这类犯罪行为进行国相应的调查,结果显示,79%以上的信息犯罪都与“内鬼”有关。

在掌握着国家重大敏感信息的政府、军工和军队系统中,时刻都存在这样的风险。通常情况下,这些单位的内部计算机及网络与互联网是物理隔离的,来自外部的病毒或黑客的攻击可以通过彻底切断网络来防止信息被窃。但是,内部人员窃取信息造成的泄密问题,却无法从技术上解决,只能通过制度管理或思想教育等“软手段”来规避风险。而信息防泄漏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它通过技术对内部敏感信息进行保护,以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泄露。

鼎普科技的机遇

记者了解到,鼎普科技成立之初,正是信息防泄漏行业诞生的前期。作为信息防泄漏行业的创始企业之一,鼎普科技凭借出众的技术优势和诚信为本的做事原则,得到了军工、军队、保密系统和政府单位等一系列客户的信任。从第一个客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发展到目前几千家客户,鼎普科技只用了短短的八年时间。八年来,鼎普科技在中国信息安全领域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单位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广。

于晴强调:“鼎普科技的快速成长,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拥有从事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信息防泄漏这个领域,做好一个产品最大的难点就是技术。鼎普科技是依靠技术创新发展起来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大小。信息防泄漏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相关技术无法从国外获得,所有一切只能依靠自主创新。甚至可能通过千百次的失败,才能换来一次成功。”

当前,鼎普科技的许多产品在中国的信息防泄漏领域都进入了明星产品的行列。于晴说:“这主要归功于我们的研发理念。在鼎普科技创立之初,我们就提出了‘更底层、更安全’的技术路线。底层技术手段主要运行在内核模式下,也就是运行于Windows后台,与运行在应用层的技术相比,相应程序能够有效防止被绕过或卸载,更隐蔽、更安全。对于我们这个行业,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第一位的。鼎普科技一直以来以技术见长,满足客户需求,研制出更便捷的产品,也是鼎普科技的创新特色。我们没有,也不屑于追逐概念。”

说到鼎普科技的产品,让鼎普科技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猎隼计算机安全保密检查软件”。这款产品是公司成立初期研发出来的产品。之所以让“猎隼”这个子品牌成为了检查工具的代名词,就是因为其优异的检查效果受到了用户的称赞。这款产品还曾被业内的很多竞争对手所模仿。但就像一句流行语所说的一样,这款软件“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计生信息篇5

【关键词】 会计信息; 信息生态; 信息伦理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1-0024-04

一、信息生态理论概述

(一)信息生态概念及特征

信息生态主要是指信息主体以时间和空间为基本点,在特定的信息环境影响下以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纽带,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有效传递,借此达到平衡目标的一种状态。其主要是通过信息生态理论的引入将系统内部各因素相关联,并形成整体的分析研究对象。

信息生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信息主体具有重要的核心性。对整个信息生态系统存在价值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强调满足信息使用者要求和具体需求,将信息主体作为信息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核心。信息主体是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的能动因素,其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使得信息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适当调整,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体在整个信息环节中必然存在,且不同信息主体具备的技能各不相同,这也使得信息主体在信息过程中对不同信息产生不同判断,信息主体与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环境相结合,因此,信息主体是信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二,信息生态具有整体性。信息生态作为系统存在,其必须具备构成一个整体,不能对其中某一因素进行单独研究,要将涉及到的各个因素相关联,并使其能够与信息生态系统相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信息主体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与各个相关因素彼此结合,并对信息生态系统内部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让内部系统中各相关因素彼此之间磨合和互动,进而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其三,信息生态具有复杂性。信息生态系统由不同因素共同组成,进而使得整个信息生态系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使得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研究更加复杂化。同时信息生态环境中还包括了人性化、社会化等相关影响因素,使得信息主体在需求信息数据时要面对和处理相关复杂的外界环境和经济局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进而达到自身需求和主要目的。其四,信息生态具有地域性。信息生态系统运行主要通过信息主体来实现,对信息和信息环境两者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更好地维持整个信息生态系统运行和发展[1]。信息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然而不同地区的社会环境表现出不同特性,而信息生态系统又是在信息环境中生成,因此,其也随着信息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信息生态理论

生态学是由生物学发展而来,其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对生物的生存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展开分析和研究的具体学科。生态学是以系统论和系统方法为根本,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其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依据。生态学理论经过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其逐渐形成当前的信息生态系统理论。信息生态系统主要是指由信息、信息主体以及信息环境三方面要素之间,彼此相互关联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有机结合体,进而使得整个社会信息能够通过系统整合产生变化和一定影响。信息生态系统主要以生态学理论为根本,对整个信息及信息所处环境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满足不同信息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和主要目的,三大要素在信息生态系统中彼此相互磨合[2]。

(三)会计信息生态系统

1.构成及关系分析

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主要是由会计信息、信息主体以及信息环境这三方面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会计信息、信息主体及信息环境彼此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且相互依存。会计信息生产者为满足会计信息主体而存在,并为信息需求者和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也正是因为会计信息生产者的存在才能够把这些数据转化成为信息主体提供服务的会计信息,其是会计信息形成的根本。在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中,会计信息生产者产生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个环节的需求,会计信息生产者主要指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会计信息间接生产者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企业会计政策、方法等选择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2.会计信息系统生态平衡分析

完整的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主要由会计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环境、信息使用者和信息反馈共同组成。会计信息系y中的每个环节的作用和功能都应当同信息生态理论中信息生态因素的相关理念相同,因此,通过借鉴相关信息生态研究成果,确保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平衡,全面分析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并对各要素存在问题进行改善和调整,更好地有效调节各个要素彼此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会计信息传播工作人员,应当时刻保持与加强会计信息资源建设灵敏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调整,与具体理论要求相一致[3]。同时在会计信息环境建设过程中,应当针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不同环节会计信息主体在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方面进行加强,只有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和业务水准,才能更好地处理存在问题,解决相关危机现象的存在,协调会计信息与环境之间关系,确保会计信息系统良性运作。

二、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危机

(一)会计信息生态系统生态危机的表征

1.信息超载

信息超载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信息超过人们能够接受的范围,进而不能对信息进行合理和有效的优化和利用的一种资源浪费现象。随着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计算机网络逐渐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信息存储、传递、应用等也逐渐实现网络化。一方面,信息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加快其增长和传递速度、数量,满足不同信息者需求。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新兴行业中的企业大量产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内容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企业对自身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信息对外进行披露;另一方面,会计信息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加快其传递速度。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但可以自己在网上收集所需会计信息,还能够通过网络将会计信息与其他使用者共享。然而会计信息的计算机网络传递,大大地降低了会计信息判断力,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费用和时间才能将所需会计信息吸收和充分利用,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率,进而造成非生态平衡现象。

例如我国A股上市公司热衷于事后对财务报告进行更正,根据数据统计2013年发过公告更正的上市公司达1 324家,公告更正文件数量达2 389份,其中财务报告更正公告达113份,这种行为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及时更新对财经信息的分析和理解,在网络信息传递快速的时代容易导致信息量更新太快而混乱。这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2.信息差距

会计信息环境生态变化,使得不同地区会计信息资源存在明显差距。当前信息时代下,由于绝大多数会计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存储,其会计信息通过不同传递方式来实现共享和交流,进而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方面的不同需求。然而,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不同,不同能力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和控制存在差异,对会计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造成信息差距化。这种差距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为了满足和实现相关目的而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应用,因此会计信息的这种差异性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和影响。除此之外,会计信息使用者素质不同,对所接受的会计信息资源使用也会产生不同影响。经济收入的不同会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的会计信息内容各不相同,受教育水平的不同也会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重视和分析角度不同,而专业知识能力的不同更会使会计信息质量、应用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之间差距明显化。

例如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过度宣传未来的盈利前景,例如通过自身转型、并购重组、重大交易事项等事件,来渲染未来发展和盈利概念,夸大未来盈利预期。然而盈利概念是否真如上市公司所说盈利空间巨大,未来盈利预期是否真的能如上市公司所宣扬的那般丰厚?这只能有待未来发展实践检验,目前只有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专业分析才能有客观结论,普通投资者由于学识有限,是无法对此进行专业判断的,这就容易被上市公司所抛出的盈利概念和“虚构”的盈利前景所蛊惑,纷纷炒作股票,炒股票从单纯赚取差价变为炒预期炒概念,不仅加大自身非理,也推高股价使得市盈率变为市梦率,增加股市风险。

3.信息污染

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信息污染主要表现在虚假会计信息、冗余会计信息和过时会计信息三个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会计信息产生便能够根据不同渠道进行分析和传递,每个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不同都会使得其对会计信息领悟和理解不同,同时信息使用者还会通过网络将大量信息进行共享和交流,这使得大量错误信息流传于网络,给一些会计信息使用带来极大的困扰。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对自身有价值和能够使用的正确会计信息。与此同时,企业对外披露相关财务报表时希望通过对财务信息披露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企业对外披露会计信息越充分越能够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实力,占据更多的市场销售份额。然而,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取得效果明显不同。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越多,则会给一些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平差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困扰,过多的会计信息只会造成信息浪费和污染,这对信息生态系统下的会计信息应用非常不利。

会计信息污染的典型表现就是会计舞弊,会导致会计系统生成的信息必然带有虚假性,使得会计信息披露也必然存在不真实问题,另外误导性陈述、虚假披露,这些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文字的不当使用和故意脱离实际描述上,也会对相关利益人带来误导进而产生负面效果。上市公司披露不真实的例子有很多,例如近年的皖江物流2012―2013年虚增收入以虚增利润达到了上亿元;南纺股份在2006―2010年连续5年虚构利润,而且虚构利润占全部利润比重逐年升高,实际上南纺股份这几年真实经营绩效为亏损,2010年虚构利润达到了5 800多万元。南纺股份的财务造假仅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

4.信息垄断

信息垄断是由于信息资源存在独享性和专属性这两方面特征而产生的一种状态。信息垄断与其他垄断形式同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非公正性,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会计信息存在信息的使用者和生产者,而由于使用者与生产者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分配存在不均衡性,进而一部分人慢慢失去相关会计信息资源,另一部分人资源的掌握程度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的快速发展使得形成会计信息垄断。会计信息内部人主要是由企I财务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等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组成,企业其他人员则视为外部人。由于企业内部人比外部人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企业会计信息,因此能够主导会计信息发展方向。内部人通过利用会计信息数据来取得不法收入,损害企业或外部人的经济利益,进而影响和破坏整个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降低会计信息利用率和准确性。

相关法律法规、会计规范要求经营信息均应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要做到内容充分完整。但在实际披露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披露有关信息时说法和措辞含糊模棱两可、避重就轻,对关键问题含糊其辞。第二,选择性披露,不利事实不披露,利好公司的信息过分披露。很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存在选择性披露的问题,使得信息披露不完整,且掺杂很多无关成分。第三,对于重大事项和关联事项的披露,存在语焉不详、披露不充分的问题,这容易对于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导致对上市公司经营判断出现失误。

近年的典型案例有:上市公司青鸟华光在2007―2012年间,没有按照规定披露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另外对于关联方与子公司的购销交易这一无商业实质的关联方交易并没有加以披露,这导致这几年的营业收入被虚增,导致信息披露违法。上市公司上海超日没有按照规定披露境外收购光伏电站项目和境外签订的协议,还有银行贷款股权质押情况等信息也没有披露,而且对于已售太阳能组件调减价格也并未及时对外公告,违反了重大事项应当及时披露的法律规定。紫鑫药业隐匿与7家公司的关联交易而受到证监会处罚,等等。

(二)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危机的危害

其一,降低会计信息利用率。会计信息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信息主体与信息环境之间才能彼此实现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出会计信息资料的重要作用。一旦会计信息生态系统这种平衡状态被破坏,则会极大地降低会计信息资源应用。会计信息利用率受信息污染程度影响,信息污染程度越严重,所取得的有用会计信息则需要耗费更多的成本和时间;阻碍彼此交流,损害合法利益。其二,会计信息生态平衡的打破,使得会计信息正常传递和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和阻碍。信息作为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彼此相关联的重要纽带,一旦信息出现问题,则会使得整个纽带出现断链现象。会计信息的超载、失真、冗余等会计信息问题,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价值,进而制约了信息有用性,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常应用。其三,破坏市场公平原则。由于会计信息信用性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其需要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进行。虚假会计信息流入市场经济中,则会破坏市场公平原则,进而影响并破坏整个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会计生态系统危机成因

首先,我国会计准则存在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倾向。会计准则指导在实际经营权和所有权不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者向企I股东或信息使用者所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企业经营的重要标准,其制定应视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和国情而定。然而,由于当前会计环境要素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使得很多企业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较为忽视,法律法规相关制度难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会计准则只是为了趋同而趋同,并未从实际国情和经济环境方面考虑,则在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中带来极大的阻碍和问题。

其次,外部监督管理力度不足。我国政府通过立法和执法对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各流程进行了合理化规范,然而,由于一些执法部门职能重复导致政出多头,反而监管责任不明确,其在会计信息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和明显问题,致使外部监督管理力度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重要作用,不能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当前很多上市公司、企业存在会计信息虚假现象,为达到某些目的或实际经济收益最大化,粉饰财务报表,对外披露虚假会计信息,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社会群众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最后,会计信息伦理失衡。会计信息伦理失衡对信息生态稳定造成重大影响。信息伦理对道德层面的信息活动、人的行为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约束力,进而协调信息相关者彼此之间关系。科学地规范会计信息伦理,才能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也才能对会计信息行为展开灵活运用。会计信息伦理规范标准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道德面貌和文化气息有着重要关系。在会计信息伦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前,不规范的会计信息行为并不能更好地约束职业道德,进而造成大量会计信息污染,对会计信息正确应用和传播造成困扰。

一直以来,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违规成为A股的痼疾,难以治愈。违法违规成本极低,导致不少上市公司丧失会计伦理,通过财务造假实现不当获利目的。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督意识也不够,上市公司对作为股东的投资者也缺乏起码的尊重。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投资者不关心公司经营活动,上市公司大股东漠视甚至故意践踏投资者利益。这些因素导致很多上市公司敢于会计造假来制造虚假财务信息。

三、生态平衡目标下会计信息生态的规范化对策

(一)构建会计主体能力的生态保障

首先,应当强化会计信息生产者的职业道德。会计信息生产者作为会计信息产生的根本,其是会计信息活动的初始。因此,对会计信息生产者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则会对整个会计信息产生和传递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确保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具有准确性和真实可靠性。应制定规范的相关会计准则、工作流程和方法,严格要求真实、全面地对外披露相关会计信息内容,特别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和内容的要求,以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为基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进而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其次,提高会计信息传播者能力。会计信息从生产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会计信息,传播者及时接受来自外部的全部信息,并根据信息使用者需求提供不同的相关会计信息,对相关会计信息进行优化和处理。最后,完善会计信息监管者职能。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发挥监督管理职能来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统一监督管理部门,对接收到的全部会计信息进行分类和检查,进而确保和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全面检查,将会计信息进行再分解和过滤,从而将虚假、污染的会计信息排除,保持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要提高我国社会民众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自觉维权意识,要发动群众的力量来实施全方位无死角的舞弊监管体系,例如“吹哨人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群众式的监管方式。

(二)会计信息资源生态构建

其一,树立会计信息开发利用的生态化意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得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断随之完善,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转向专业化和价值最大化。加强会计信息应用,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和作用。政府应把实事求是原则作为会计信息资源生态构建基础,并以此建立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和经济情况的规范要求。对外披露的相关会计信息生产者应对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处理,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化整合,通过附注或注释的方式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其二,构建会计信息开发利用的生态模式。在开发会计信息资源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会计信息传递采取合理的防范和有效的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这也就是说,应当客观地根据会计信息资源取得渠道,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筛选,防止在会计资源被拷贝或污染现象发生,杜绝和防止错误信息流入会计信息资源中,进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其三,构建会计信息共享的网络体系。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取得和存储、分析相关会计信息,并通过构建会计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取得相关信息和对其进行分析。

要强化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对会计工作和报表的审查能力,尤其要注重对注册会计师违规审计责任的追究,使其能够切实起到对会计信息的审查、分析等再加工作用,应当修订现行《注册会计师法》,促使注册会计师自我监督,有效保证审计质量。同时,整合现有法律法规,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纳入到更高级的法律体系中来。

(三)会计信息生态环境的构建

会计信息生态环境构建应从两方面加强,一方面,应当制定合理的会计制度伦理。在会计制度制定中以伦理精神为核心,在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确保其具备公平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加强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和风范,提高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工作。以我国当前实际国情为出发点,在宏观经济方面,加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维系市场经济环境秩序和构建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从整体上对会计信息生态道德环境建设进行加强;另一方面,实现会计信息交流多元化。会计信息传播和使用取决于相应的会计信息传递方式,会计信息交流方式把信息使用者与信息联系在一起,对会计信息生态平衡起到决定性作用。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加快了会计信息取得速度和运用范围,通过利用多元化渠道来充分发挥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进而提高信息生态系统下的会计信息的开发与传播,促进社会经济和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靳能泉.我国会计生态化发展的表现和经验[J].企业经济,2010(10):160-164.

计生信息篇6

关键词: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工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会计工作在企业中,不仅仅要编制出会计报表,同时要将企业的经营情况以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情况非常的了解,同时可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正确的预测,这也是企业发展中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就会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的时候做出错误的决定,这样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情况。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 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主要是在信息生成的过程中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从原因上进行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内部的人为因素导致的,一个是外部客观原因导致的。在这两种原因共同作用下,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就会出现。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在内部原因上主要与会计信息存在着利益关系的生产者有关,主要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或者是企业的负责人员和其他一些利益相关的人员。会计信息在生成的过程中受到利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样就使得会计信息的相关人员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仅要提供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同时也是要对外进行的,这个过程中,很多的股东和潜在投资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解,因此,会计信息对企业的融资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同时会计信息也要提供给企业的债权人,债权人在看到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后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也能更好的进行分析,因此,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企业的负责人为了企业的利益就会制造出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为了达到目的,企业的负责人会向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施压,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对于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人来说是非常的不公平的,企业的负责人对会计信息进行干预,就会使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

我国在企业的会计法规上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很多的小企业可以不进行会计部门的设置,企业的会计工作可以由一些机构来进行。其他的企业要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对企业的经济事项进行核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在内部进行会计工作,这样也就为会计信息出现虚假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中,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为了更好的对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就在会计信息形成的过程中对会计信息进行干预,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信息也出现了真假难辨的情况,同时在进行治理的时候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会计信息的规范性要在一定的法律环境下进行实现,会计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在工作的时候技术性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因此,一定要在一定的法律环境中实现会计工作。会计法规一定要符合会计信息发展的客观环境,会计工作在实行的时候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工作进行约束。会计法律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严谨性,同时要将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进行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法律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严谨性不够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同时会计工作在进行的时候也会出现钻法律漏洞的情况,这样就会使得会计信息出现真假难辨的情况。

会计信息在生成的过程中是要有相关的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在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监督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在监督过程中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很多的监督管理人员在进行监督的时候度出现的问题都是不管不问的,这是纵容会计信息违规操作的出现,同时在监督的时候监督的力度也是非常轻的,这样就为会计虚假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会计信息出现混乱的情况,就会导致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情况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情况。会计信息失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对经济秩序有着很大的影响。

2 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治理的措施

针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所产生的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消除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内部动因,就是割断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产生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来看,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有的企业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允许企业按财产的市场价格进行帐项调整,当有关管理部门需要企业的会计信息时,尽量不直接采用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而是由管理部门按一定的要求对企业的帐簿记录进行调整。这种做法相当于管理部门成为会计信息的部分生产者,并以此割断会计信息与企业内部有关人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虽然这种做法并不能完全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危害。同时要改变有助于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外部环境,主要是加强会计法制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和道德素质及规范和治理经济秩序。虽然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但可以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降低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损失。

加强会计信息的法律建设,在法制上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进行强化。这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措施。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如现在试行中的会计人员委派制,就是降低这种影响的尝试。在确认制造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责任者时,应将考虑的重点集中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根源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会计信息失真谋取利益。我国会计法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责任归咎于会计人员,没有找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根源,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会计法在这方面则有了很大改进,明确了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所承担的责任,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利影响,并促使其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时的执法力度,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部门执法不力。由于有些部门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检查不够,处罚不力,致使许多会计信息失真既未能充分暴露,造假者也未受到应有的处罚,从而导致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愈演愈烈。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企业发展进程的加快,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的真伪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需要,影响企业经营者的正确决策,同时,会计信息失真,还会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一定的,所以不论是会计人员、企业经营者、上级监督管理部门等都需要在工作中对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得以保持真实性,促进我国的经济的健康发展。

计生信息篇7

一、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

传统财务会计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可靠和可验证性,往往只对交易活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确认。凡不存在明确交易活动的,一般不予确认。因此现实会计工作中所采用的就是一种不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其局限性表现在:

(一)权责发生制是面向过去的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下会计难以提供未来的会计信息。权责发生制只是对已发生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权责发生制是指权利和责任已经发生,不是将要发生,这些均排除了对企业未来交易与事项的确认。而且,与权责发生制相联系的历史成本原则也是面向过去的,在难以用历史成本合理可靠加以计量的业务中,权责发生制也难以确认,这就限制了权责发生制的确认范围。在会计信息使用者日益关注未来现金流动信息的情况下,权责发生制下会计将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会计信息的需求。如对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由于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和义务,而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也无法确定其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对此无法进行确认,并加以会计处理和报告。

(二)由陷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权责发生制对某些会计确认程序不能也不可能得到全面贯彻。企业的交易或事项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并得到反映,确认是一个前提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作为会计要素,只有与其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能够流入或流出企业,并且该要素应有可计量的属性在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它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记录和报告。权责发生制是与历史成本相辅相成的,若一项交易或事项不能有效地用历史成本加以可靠地计量,权责发生制也就无法有效地运用,如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在理论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而企业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确认增加的利息收入和发生的利息费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期末才予以确认。这说明权责发生制的运用是相对的。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析

根据IASC与美国FASB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有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而且美国FASB把相关性品可靠性机为首要质量特征,并且强调相关性。下面主要就相关性和可靠性之关系进行分析。

(一)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扩涵义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指的是与决策相关,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够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差别。国际会计准则(IAS)中列示相关性的判别标准为:“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相关性有两个基本质量标准,即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而会计信息要实现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必须同时满足及时性、重要性和充分披露三项质量特征。

至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指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会计信息给予充分信赖。国际会计准则(IAS)中对可靠性的判别标准为:“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该反映的情况供使用者做依据时,信息就具有了可靠性。”“没有重要错误”,指技术上的正确性:“没有偏向”,格立场上的中立性:“如实反映”,则指结果上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可靠性的核心质量标志,而正确性与中立性是可靠性的辅助质量标志。

(二)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

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两个主要的质量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失去相关性的会计信息,“为取得它而耗往的精力等于白费”;离开可靠性的会计信息,它的利用价值等于本。也就是说,两者缺一的会计信息是无用的,甚至会带来误导作用。所以有用的会计信息应该是同时兼顾相关性和可靠性,或最大限度地符合这两个主要质量特征。然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有时会发生矛盾,如某些可靠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较差;而有些与使用者相关的会计信息,又不甚可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应将这两个主要特征对立起来,而应该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既相关又可靠。一个会计基础工作好,各项财务管理科学的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程序、方法和有关法规严格组织日常会计核算和定期编制财务报告,且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这样的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使用者可以据此推断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动情况。

目前,会计理论界的部分学者过分强调会计信息相关性,甚至为保证相关性而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诚然,相关性是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我国的会计实际中,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自创商誉、土地自然资源等资产没有确认、计量,在财务报告中也未反映;财务报表列出历史成本有的已严重脱离实际价值。这些都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有待于逐步完善。但是必须看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会计信息极大丰富的将来,可靠性都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是首先要考虑的,失去可靠性,一切无从谈起。很难想象,一个由管理当局随意修饰的会计信息,不论它有多么相关,它能给企业带来决策价值?目前,我国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可以说是基本相关的,解决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是可靠性问题,如何使得财务报表及有关附表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三、权责发生制直接影响会计质量特征

应该说,权责发生制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复杂,权责发生制在提供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缺陷逐渐表现出来。

(一)权责发生制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相关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而且还应能够用来评估企业业绩的优劣。最重要的是会计信息要成为企业外部和内部决策的依据。其中的现金流动信息尤其具有重要的理财价值。无论企业为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营,还是投资人、债权人作出决策都会重视现金流动状况,而不是以传统的净利润指标来进行判断。而权责发生制恰恰是不考虑现金实际收付,因而不能提供现金流动的信息。因此,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得到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打折扣。

(二)权责发生制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会计尽可能减少不同计量者对会计计量方法和程序的主观偏好,从而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但在权责发生制的实际应用中,由于“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两个账户的存在,给一些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入为地调整费用、利润提供了可能。具体来说,如果亏损企业想从账面上“扭亏为盈”,它可以通过少提少摊费用达到虚增利润的自的;着企业想隐瞒利润逃避税收,它可以通过多提多摊费用调减利润。另一方面,由于在权责发生制条件下,收入确认是以收入实现原则为前提,如果企业有大量的赊销收入,那么企业虽没有实际收到货款但在财务报表中仍确认收入并据此计算利润。显然,这样的利润并没有真正的实现,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不仅如此,企业还要根据这样的利润来计缴税金,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此可以说,根据权责发生制提供的会计信息还不能完全满足可靠性的要求。

(三)权责发生制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可比性也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基本要求,美国FASB在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曾指出:“如果某一企业的信息与其它企业的类同信息对比并能与本企业其它期间或其它时点的类同信息对比,信息的有用性会大大提高”。但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收入费用时不可避免地运用应计、递延、摊销、分配等程序和方法,这就使得会计确认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比如说,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对费用的待摊和预提,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都使得相同的会计业务得出不同的结果,从而使得会计信息之间无法可比。

四、权责发生制下怎样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一)完善会计理论研究,正确对待国际惯例。在介绍国外先进理论和做法的同肘,应注重探索我国该如何把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和方式采用法规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为财务报告编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会计理论体系。与美国会计信息基本可靠情况下更注重相关性有很大不同,根据我国现状,研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必须建立在可靠性的基础之上。

(二)利用其他确认基础和会计原则对权责发生制进行辅助、补充和修正。在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企业的利益关系人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历史信息的同时,尽可能提供一些反映未来变化和预测的信息以帮助决策。为达到这一目标,可采用现金流动制辅助下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另外在权责发生制难以运用的会计领域,可采用收付实现制对其进行补充。

计生信息篇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人口计生信息化项目市、县建设标准》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深化应用与重组业务流程相结合,快速发展与保障安全相结合,全面提升人口计生信息化水平。

建设以“一库两网,两级平台,三级服务”(计划生育信息资料库,内网、外网,区、街两级综合信息平台,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基础构架的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网络体系。坚持“应用为主、面向基层、网络共建、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逐步建立办公业务管理信息及其共享系统、综合决策信息分析系统、育龄妇女信息化管理系统、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生殖健康和优质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社会资源信息共享等系统。力争人口计生主要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全面提升人口和计生工作科学决策、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

二、组织领导

三、创建任务

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是一项覆盖人口和计划生育全局性创新工程,人口计生信息化项目区创建工作要做到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自身发展与机制建设同行,分步实施、协调推进。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硬件配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应用和前提,按照建设要求区、街两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建设标准化机房,组建独立的信息中心,依托电子政务网,建立连接省、市、区、街四级计生信息网络。区级中心机房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配备三台专业服务器;街办计生办有不小于15平方米的独立机房。建立办公局域网,办公局域网实现双网双线物理隔离,配备有建立和完善系统内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机制,有条件的街办可以将信息网络延伸到村和社区。

2、加快全员信息库的建设。全员信息库建设是创建信息化项目区的一项重要信息资料,是人口计生各项业务运行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我区人口计生事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数据信息。各街办和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责任落实、保证数据数量和质量。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群众工作,把握好数据的采集、审核、录入环节,确保信息录入率、准确率、变更及时率达到要求,使我区全员信息库建设顺利完成。

3、加强区人口网站建设。构架公共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区人口计生局建立健全门户网站,建立计划生育电子系统、网站调查系统,逐步实现在线服务和在线办公;要本着创一流,出精品的原则,加强对区人口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建立信息协调机制,规范栏目设置、丰富网站内容,强化信息更新,使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宣传和展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府网站。

4、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依托区政府电子政务网,逐步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和应用水平;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力争早日全面实现主要办公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办公无纸化;建立区人口计生系统内部信息交换平台,把行政审批、考核评估、业务交流等内容逐步纳入内部网络,各街办计生办利用区电子政务内网实现与区人口计生局OA系统办公联网,并用ADSL连接外网;全区逐步建立育龄妇女和流动人口监控服务系统,加快数字服务站建设,提供远程诊断、信息交流服务,全面实现与国家、省、市人口计生委内部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5、加强网络管理、维护和安全防范能力建设。建立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安全体系,做到信息与规划、建设和发展“三同步”要求,要按照规范化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全区人口计生系统要完善防火墙、防病毒系统和数据备份系统,严格访问权限,确保全区信息与网络的安全。

四、实施步骤

全区人口计生系统要在年按时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4月底前,完成信息化建设的前期论证工作,成立机构、落实人员、协调经费。

2、5月底前,完成经费落实及招投标工作。

3、6月底前,全区全员信息库基本建立,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完整率、准确率、变更及时率均达100%,计划生育信息每月及时反馈到各服务站和村、社区。

4、7月底前,按省人口计生委要求完成区人口计生局中心机房建设以及各街道机房的装修,按要求配备计算机等设备;接入电子政务网,实现机关工作人员计算机配备95%以上。

5、7月底前,完成各街办计算机房装修建设。

6、8月底前,进一步完善区人口网站的改版、管理,建立街办计生子网站,信息栏目全面,政务公开、便民主题明确,区、街每周信息分别不少于20条。完成局机关办公局域网以及人口计生OA系统的建设等工作。

7、9月底前,完成每年一次的信息化知识普及培训及知识竞赛活动,区、街信息化管理人员一年至少参加一次市及以上组织的培训。

8、10-12月,在区、街自查自验基础上,上报自查自验报告,并接受上级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明确。全区各级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当前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来抓,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认真落实创建任务要求,抓好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协调、组织和实施工作,要认真指导好基层的人口计生信息化项目实施,确保信息化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计生信息篇9

关键词: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优势

 

一、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目前,全国 94.4 %的乡(镇、街道)和绝大多数县及县以上人口计生部门配备了计算机,以不同形的式、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网络连接。全国 70 %县级、 80 %的乡级人口计生部门建立了业务应用系统,初步形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信息化应用体系。科技论文。依托扎根基层社区、深入千家万户的健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队伍,建立了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质量控制等制度,具备了独特的源头信息采集和变更优势,有效解决了信息化建设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宏观层面上,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需要;在微观层面上,同样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需求。科技论文。这主要表现为:

1.偏重于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明显滞后。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系统都是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发的,主要以对育龄妇女的怀孕、避孕、生育信息管理为核心。随着我国人口形势的改变,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亟需进行角色的转变,而现有的系统大多难以完成新的形势下对信息需求。科技论文。

2.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而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又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且难以实现互联共享,形成信息“孤岛”,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当前大部分地区所采用的软件大都是简单的单机产品,主要应用于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上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对数据的处理不能与基层的数据无缝的集成,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强大功能;同时,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和维护耗费了基层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以这种方式对数据进行管理不利于信息的共享,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单机系统软件主要设置在乡镇甚至村一级,因此,系统更新和维护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3.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的信息领域主要包括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流动人口交换平台、奖励扶助信息系统等业务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因此各个系统之间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加重了管理和维护的工作负担。

4.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造成了目前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系统的实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进一步增加了数据共享的难度。

二、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人口计生信息化是关注人口安全,促进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的迫切要求。从关注人口安全的高度出发,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进程,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人口因素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要求的协调程度,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的适应程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人口计生信息化是履行人口计生委新的职能,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规划的迫切要求。依靠信息化手段,整合人口信息资源,建立定量模型,为从宏观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入研究我国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人口老龄化、人口就业、人口健康和贫困人口等重大战略问题,搭建一个宏观、集成、科学、经济、高效的支撑平台,为加强对人口问题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制定科学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人口计生信息化是健全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的迫切要求。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立以人为本的政府公共管理体系,可以大大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改善政府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进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公众满意度。新形势下,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加强了政府与公众、政府与社会的有效沟通,对建立健全公共管理应急反应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是有效整合现有人口信息资源,提高人口信息使用效率的迫切要求。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口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人口信息是经济、社会生活最基本的信息资源,人口资源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部门信息化建设和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可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成应用,符合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新阶段的发展重点与改革方向,符合国家关于规划体制改革及防止重复建设的要求。

人口计生信息化是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的迫切要求。人口计生信息化可以改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治理人口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人口宏观调控体系和综合治理机制。人口计生信息化有利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保护其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人口计生信息化可以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需求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不断提高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此外,人口计生信息化还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降低行政管理与服务成本,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减少统计误差,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震. 智能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与软件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 2006 .

[2] 董泽光. 基于J2EE的政府债务管理信息系统[D]吉林大学, 2006 .

[3] 曹美溪. 基于Spring、Hibernate的中小企业CR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 2006 .

[4] 杨甜娜. 高校学生个信用评价管理系统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 2006 .

[5] 祝文军. 基于Struts框架和Hibernate技术的Web应用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6] 罗华永. 基于三层架构的配电网线损管理系统[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06 .

[7] 陈景燕. 基于Spring的分销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

[8] 靳海彬. 基于MVC模式的远程教育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 2007 .

[9] 梁勇林. 基于多分类器融合的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 2007 .

[10] 萧毅鸿. 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

计生信息篇10

1.1系统环境设计

基于对系统体系结构的分析,学校信息管理系统以windows2000/XP为操作系统平台,SQLServer2000为后台数据库,IIS5.0为Web服务器,IE5.5以上版本为客户浏览器,以ASP为开发语言,来开发基于B/S构架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系统易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微软的windows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及安全性较强的操作系统,其提供的Web服务器IIS主要包括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等。有了它使得在Intranet(局域网)或Internet(因特网)上信息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同时在Windows环境中采用基于ODBC的连接技术来链接数据库较为容易。

1.2系统总体功能模块设计

本系统主要分为九大模块:系统管理、联办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招生报名管理、成人高考管理、成绩管理、费用管理以及毕业生管理。用户可以在本系统中对各种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删除等操作,使各专业老师对学生信息的管理系统化,提高办公效率,以达到更合理化,方便化等要求。功能结构模块图如图1所示。各模块设计内容描述如下:

(1)系统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设计不同组、用户的操作权限和登录方法,有对操作权限和登录方法开放度的管理权;其他人员没有修改查看的权限。

(2)联办学校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和查询联办学校信息,有对联办学校信息开放度的管理权;教师可以查询联办学校信息,招生培训科可以录入并查询联办学校信息;学生无权录入和查询联办学校信息。

(3)班级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和查询班级记录,有对班级信息开放度的管理权;教师班主任学生可以查询班级信息,教务科可以录入并查询班级信息;能统计各联办学校班级情况,统计各年度班级情况。

(4)学生信息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和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记录,有对学生基本信息开放度的管理权;班主任可以查询班级学生基本信息,可以录入并查询基本信息;学生有查询个人档案信息的权利;按多种条件统计学生情况。

(5)招生报名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和查询招生报名情况的记录,招生培训科对招生报名信息开放度的管理权;可以录入并查询招生报名信息;教师可以查询招生报名信息,学生不能查询招生报名信息;能统计各联办学校的报名情况;统计招生人的招生情况。

(6)成人高考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和查询成人高考的相关记录,招生培训科有对学生成绩信息开放度的管理权;可以录入并查询成人高考的相关记录,班主任可以查询所成人高考的相关记录;学生有查询个人相关信息的权利;能统计各联办学校录取情况,年度录取情况,能按分数段统计。

(7)学生成绩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和查询学生的成绩记录、课程信息;教务科有对学生成绩信息开放度的管理权,可以录入并查询课程信息及所授课程的成绩;教师,学生可以查询课程信息及学生成绩;能按班级统计学生单科成绩,筛选及格不及格的学生;统计教师授课信息。

(8)费用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和查询学生班级的费用记录,财务科有对学生费用信息开放度的管理权,可以录入并查询所授班级和学生的费用情况;教师,班主任可以查询班级和学生的费用情况;学生有查询班级和学生的费用情况的权利;能统计各联办学校交费情况,统计各班级学生交费情况。

(9)毕业生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和查询毕业学生的信息记录,学生科有对毕业生信息开放度的管理权,可以录入并查询毕业学生信息;教师班主任可以查询毕业学生信息,学生有查询个人信息的权利;能统计班级毕业信息,统计学生就业信息;能打印毕业证书。

1.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数据库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数据检索和数据库管理的速度和安全性,以及后面编写程序的方便与否,是系统实现的基础和关键。它要求尽可能降低数据冗余,保证数据完整性及一致性和提高数据并发性能力为原则。本系统的数据库选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并且采用了WindowsNT身份认证制度和SQLServer自身的身份认证制度,使系统更安全、可靠。SQLServer支持基于WindowsNT的事务处理,能有效处理错误和损坏数据的恢复,随时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最优化数据库系统,使SQLServer结合WindowSNT操作系统本身的优势,发挥出SQL数据库最佳的性能。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先设计概念模型,然后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E-R模型是概念模型的一种,它通过图的方式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直观易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E-R图如图2所示。根据图2所示E-R图,本系统应具有以下的基本表格:联办学校表、班级表、班级基本费用表、招生表、学生基本信息表、教师基本信息表、操作员基本信息表、学生成绩表、教室表、课程表、专业表、学生交费表、学费补助减免表、转班记录表、成人高考录取表、毕业生表。

2中职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管理模块功能:设置用户组,用户权限,对新组,新用户的添加,删除和修改;设置用户隶属于哪一组;用户密码修改。系统管理员是系统最高权限的拥有者。模块功能如图3所示。模块设计:该模块包括系统管理和用户登录窗口。系统管理窗口实现对新用户组、用户的添加,对组权限设置,用户权限更改,用户密码初始化,以及对用户组和用户的修改删除。用户登录过程需要完成以下任务:根据用户名和密码来判断是否可能进入系统;根据用户类型决定用户拥有的权限;每个用户有3次机会进行身份认证,如果3次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都无法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匹配,则强制退出系统。

(1)联办学校管理模块。模块功能:设置、输入、修改和删除联办学校信息,实现联办学校专业班级管理。主要模块设计:该模块包括联办学校管理和专业管理窗口。联办学校管理:实现增加、修改和删除联办学校信息。专业管理:增加、修改和删除联办学校开办的专业、专业介绍和其他相关信息。

(2)班级管理模块。模块功能:年级、班级的创建、修改和删除;相关信息查询和打印。主要模块设计:该模块包括年级管理窗口和班级管理窗口。

(3)年级管理:创建,修改,删除年级。班级管理:确定当年的班级的基本情况,并填写拟招班级表。班级的撤消:由于生源的问题,拟定班级可能不能开办,则拟定班级需要撤消,撤消由招生培训中心负责。原拟招班级学生的学号,需要重新调整。班级合并拆分:班级在其后的某阶段,要合并或拆分。

(4)班级离校的处理。编号的规范:由9位十进制数字组成,编号含义如下:第1~4位:年度,如:2004代表2004年;第5位:层次:①中专,②大专,③专升本;第6位:专业院校代号;第7位:学习方式:①脱产②校内函授③校外函授;第8位:层次;第9位:班号。(3)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模块功能:该模块实现对学生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主要模块设计: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维护窗口和学生异动处理窗口。(a)学生基本信息维护。学生到班主任处报到,班主任录入学生基本资料。基本资料中学生的图像由数码相机采集照相。(b)学生异动处理。学生退学的处理:由学生填写“退学申请表”,班主任根据该班情况改变学号(由最后学号填入到该学号);该部门领导签字,交招生培训中心负责人签字,并签定退费数额,校领导审核;招生培训中心负责修改该班此学生的学号;财务科凭“退学申请表”退费,并输入计算机。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学生离校手续。学生转班的处理:由学生填写“转班申请表”,班主任根据该班情况改变学号(由最后学号填入到该学号);并签定应补交或退费用;招生培训中心负责输入该生的新班学号和原班学生的注销;财务科凭“转班申请表”退或收费,并输入计算机。新班班主任转收该生资料。新班班主任(或所在部门)负责补充该生的信息输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的信息数据相应复杂化。

(5)招生报名管理。模块功能:该模块实现对招生报名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并组织发放招生费用。该模块应能统计出每个招生人每年的招生情况,统计出费用具体发放情况。主要模块设计:包括生源信息窗口和招生费用发放窗口。生源信息窗口:登记生源信息,招生人员。招生费用发放窗口:招生费用发放的管理。

(6)成人高考管理。模块功能:维护成人高考报名信息,实现成绩信息的设置、删除和更新,能查询、打印和筛选上线学生信息,统计录取信息。主要模块设计:包括报考资料管理窗口,成考成绩管理窗口,录取资料管理窗口等。报考资料管理窗口:编辑成人高考报名号等相关报考资料。成考成绩管理窗口:编辑考生成考成绩。录取资料管理窗口:输入录取信息(学校、专业、学制、学习形式)。预科生管理:(预科生:在参加成人高考后,由于分数的原因,被录取为预科,要参加预科学习一年后,参加预科考试合格,并参加成人高考报名,录取成为正式生)。预科生信息维护。统计:①按联办学校统计:统计联办学校本年度的成考招生数据;②按年度统计:横向比较逐年的成考通过情况;③按分数统计:统计某一分数段的考生数量,统计上线百分比值。

(7)成绩管理。模块功能:该模块实现对班级课程的管理,教师每学期任课的管理和学生成绩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并具有多样化的查询统计功能。主要模块设计:该功能模块包括班级课程管理窗口,教师任课管理窗口,成绩管理窗口等。级课程管理窗口:按教学计划编辑班级课程。教师任课管理:每学期安排下期的教师任课计划。成绩管理窗口:录入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及格或不及格学生筛选统计以及教师授课信息统计。打印:学生成绩查询打印。

(8)费用管理。模块功能:设置班级缴费标准,管理学生的缴费情况。管理学生缴费,根据缴费通知单,在选择班级、查找学生,根据提示,并输入实缴费用。查询学生交费情况,打印相关信息。主要模块设计:包括班级费用管理窗口,学生缴费管理窗口,减免补费用管理窗口等。班级费用管理窗口:录入班级应交费资料。学生缴费管理窗口:录入学生每学年的交费情况。减免补费用管理窗口:包括班级统一减免补和个人因某种条件(如:灾区学生)减免补费;录入班级减免补金额;录入单个学生减免补名单和金额;年级或者班级统一减免替换。查询与数据导出:查询班级交费情况(以班号,年度为索引字段)(其中交费、退费并列);查询班级欠费名单(以班号,年度为索引字段,过滤出交费为0的学生);查询学生的全部(各年)交费情况;输出全校学生该年交费情况(输出为EXCEL文件);输出全校学生所有欠费名单(输出为EXCEL文件);输出全校学生该年补助减免表(输出为EXCEL文件)。

(9)毕业生管理。模块功能:设置、修改和删除毕业生的毕业信息,建立毕业生去向的流动统计、毕业审核、就业单位信息回馈和对就业未就业信息筛选;查询和打印就业信息。主要模块设计:主要包括班级离校管理窗口、毕业生管理窗口和结业生管理窗口。班级离校:对该班学生整体作离校处理。(学生离校后,分为毕业生和结业生)。毕业生管理:毕业审核:明确毕业审核的条件,经各部门签字盖章后确认;输出毕业生名单,输出不能按时毕业的毕业生名单;输入毕业证信息;输入其它信息。结业生管理:(结业生:是已经离开学校,但还没有取得大专、本科学藉的学生,这些学生还需要参加成人高考,取得学藉后,等相应的学制期满后,才能颁发毕业证。)维护结业生相关信息。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