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4:38:45

中文科技论文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篇1

1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存在的态式

1.1中、西文合刊。《国立武汉大学理科季刊》《东吴学报》《图书季刊》《电机工程》等。我国近代中、西文合刊的科技期刊,大都选用前半部分中文、后半部分西文的编排方法,也有少量是中、西文混排(这种期刊的西文论文份额往往比较小)。期刊中所用西文也首要为英、法、德文,且大多数为英文。在表1所列刊物中,有两个刊物值得注意:《麻疯季刊》(TheLeperQuarterly)和《同济医学月刊》(Tung-ChiMedizinischeMonatsschrift)。其他中、西文合刊的刊物,其间文论文与西文论文的内容是不相同的,而这两个刊物,其间文内容与西文内容相同。《麻疯季刊》前半部分为中文,后半部分为英文,内容根本相同。而《同济医学月刊》,德文与中文内容不光相同,并且彻底同步:左半栏是德文,右半栏是德文的中文翻译。1.2中、西文分刊。《清华学报》(TheTsingHuaJournal),1915年由清华校园清华学报社兴办,分为中文和英文两个版别距离出书。1915年至1919年出书的前4卷中,1,3,5,7期为英文版,第5卷的2,4,6,8期为英文版。其他各期为中文版。该期刊1920至1923年停刊,1924年复刊时,由于有老师和学生认为“清华学制,名为中西偏重,而实则偏重西文,故学生中文日薄西山”[7]而中止了英文版。1927年,该刊又改变为中、英文在同一期前后合排。1.3西文专刊。我国近代首要的西文专刊如表2所示。除了表2中所列刊物,我国近代西文专刊还有《国立清华大学理科陈述》(英文)、《我国物理学报》(西文)、Yunnania(英文)、《科学记载》(英文)、《我国科学通讯》(英文)等。《我国生理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原则上可用中、英、法、德文字书写,但实际上,除已故会员的中文列传,该刊所发论文悉数是西文,且绝大多数论文都是用英文写成,因而将该刊列入西文专刊。《我国数学学会学报》(Jour-nalofChineseMathematicalSociety)也是如此。我国近代西文专刊,根本都隶属于北平研讨院和中央研讨院两大研讨院以及其时具有国际水平的几个学会安排,比方我国地质学会、静生生物查询所等。其所刊发的论文,代表了我国近代各科学范畴里的最高水平,为我国科学界及我国科技期刊赢得了必定的国际位置。1.4合刊到专刊的转化。《中华医学杂志》(TheNationalMedicalJour-nalofChina),1915年11月创刊于上海,由上海中华医学会编辑出书,中、英文合刊;1931年,中、英文分刊。1932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博医会报》兼并,成为影响深远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正式定名为TheChineseMedicalJournal。《化学工程》(ChemicalEngineering),1934年创刊于天津,由我国化学工程学会兴办。第1期即为中、英文合刊。1935年,为了便于国际沟通,进步学术位置,决议用英文宣布论文。但此后该刊所发论文并不满是英文,有些期次中还有必定量的中文论文。因而,该刊从合刊到专刊的转化并不彻底。

2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存在的原因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篇2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历来重视人才,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重视培养、团结、引领、成就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精尖成果硕果累累,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增长极。但是,作为科技成果交流传播的载体,科技期刊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中文科技期刊成长速度远远不能跟上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追溯科技期刊的发展历史,我国的科技期刊要比国外科技期刊缺少积累优势,国内学术成果评价机制,唯SCI导向机制,某些高校、科研院所把核心期刊特别是SCI期刊论文当成成果评定的硬性指标,而我国SCI收录的期刊相对国外要少,导致优秀论文外流,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缓慢。[1]《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仅次于美国(12274种)和英国(6214种)。其中,中文科技期刊占绝大多数(4429种,89.33%)。2010—2019年,中国作者共发表SCI论文275.5万余篇,其中2.2万余篇发表在中国SCI收录期刊上,占8.10%,中国作者贡献了中国SCI收录期刊85.06%的论文。[2]中文期刊发展有其大环境因素和机制的影响,中文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的不足亦十分显著。编辑人才作为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是科技发展的坚实基础。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一流科技期刊的中坚力量。复合型编辑人才是科技期刊出版的第一资源,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队伍的高素质。在知识服务产业中,人才是科技期刊内容经营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快速培养符合性科技期刊编辑是重中之重。[3]

2.编辑人才培养现状

在庞大的期刊体系中,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呈差序化的发展格局,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宗旨的中文科技期刊运行模式也不尽相同[4],导致编辑人才培养不足的原因也各有差异。但是总体来说,导致编辑人才缺乏的最大的原因是SCI的考核机制,高水平论文外流,让编辑本身缺乏动力。小而散的运行模式弱化期刊人才培养的条件;编辑的边缘化地位,难以激发编辑人才发展的自驱力;社会风气浮躁,部分科研人员急功近利,学术不端时有发生,在破坏科研诚信的同时,也降低了科技期刊公信力,编辑人才培养产生社会阻力;期刊社运营中,工作流程繁复,缺乏担当意识,编辑难以细细甄别论文是否失范,编辑个人的成长受限。[5]编辑人才成长速度缓慢,后备生力军培养不足,但是建设科技强国的现实需求、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战略选择、中文科技期刊的自身发展要求亟需高质量的编辑人才队伍。对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业界做了很多相关研究和总结。张青松认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该具有编辑专业素质、学科专业素质、沟通能力、总结能力;[6]李欣欣提出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米字型”结构的能力,即一横为专业基础知识,一竖为编辑学知识,其余四笔为科学研究方法、信息学、计算机应用及英语知识;[7]刘德生等鉴于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宏观环境,提出: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处理、出版规范、外语能力,而是更需要多元化的能力,既熟悉传统出版,又懂互联网技术,还懂得多种手段营销,懂得市场运作能力;[8]高峻总结出新时代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要有“三心”“二意”:坚定的信心、胸怀匠心、不忘初心,还有法治意识和市场意识;[9]刘珊珊等提出提升编辑的四力,即脑力、脚力、眼力、笔力,从而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10]邢建春等提出复合型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分编辑力型、技术型、资源型三级分级培养的方法路径;[11]王笑笑等提出构建结构化合理、复合型、多层次,符合时代需要的编辑队伍,从思想上、素质上、能力上、创新性上创造一流科技期刊队伍。[12]

3.编辑人才培养路径

下文根据期刊的综合评价要求,结合期刊发展的战略步骤,提出编辑人才培养的路径。首先着力提高编辑个人能力,能力包括保障出版工作出版业务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经营营销能力、运用工具的能力,编辑人才能力结构图见图1。图1编辑能力结构图

3.1出版业务能力

编辑是出版工作的主要参与者,编辑工作也是连接作者和受众的中间环节。出版业务能力是保障编辑出版的核心能力,也是规范出版物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应具备核心政治素养及政治敏锐性。中文科技期刊虽然以承载科技研究成果为主要业务,但是作为出版物的一种类型,意识形态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编辑是否具有敏感的政治意识、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能否及时准确定位敏感词汇,语言表述是否会对社会发展造成干扰和影响,政治常识的判断是否准确,是否涉及民族、宗教及重大主题问题。其次,要求编辑熟知各种出版法律法规、政策及技术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管理条例》《广告管理条例》《印刷管理条例》《著作权法》《地图编制管理管理条例》等规范语言文字、广告审查、地图审查的专门法律法规,也包含规范出版流程的具体法规。另一方面熟悉编校技术标准与规范。比如GB/T16159—2012《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国家标准,CY/T122-2015《学术出版规范引文》、CY/T170-2019《学术出版规范表格》、CY/T171-2019《学术出版规范插图》、CY/T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学术期刊学术不端行为节点》等行业标准,还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行业规范。出版技术标准与规范是编辑日常工作的主要参考规范,保障出版工作合理合规合法的基础。编辑作为技术标准规范的主要使用者,要关注最新标准规范的及更新,编辑要结合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依据,不断积累更新,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可以查找相关学者对技术标准的解读加深理解,提高运用标准规范的能力水平。最后,编校技能是编辑工作中的专业核心技能。编辑掌握优秀的编校技能一方面使论文的编辑符合论文出版规范,保障论文内容表述准确、完整,另一方面以《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和《期刊出版形式差错数计算方法》为计算依据的出版刊错抽查制度也对编辑的编校能力提出了硬性要求,要求编辑熟读技术标准规范,在实践工作中积累提升编校水平,夯实业务基础。对学术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背景、结语的写法是否规范,语言文字是否通顺、文章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表述通顺、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文献引用格式是否正确,能否掌握论文出版规范直接关乎论文内容表述。提升出版业务能力的方法:一是积极提倡编辑参加业务培训。新闻出版总署规定,主编/总编辑、中级编辑、初级编辑需要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满足90学时,课程覆盖了出版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编校实践案例剖析,期刊经营等多方面的知识。相关学会、协会组织也设置了适合科技期刊出版编辑的课程。二是编辑部内部“传帮带”互相学习。编辑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老编辑带领新编辑开展业务,有利于新编辑融入编辑队伍,传承编辑部良好传统,迅速提升新编辑开展业务的能力。[13]三是参加编校大赛,以赛促学。[14]四是申请课题研究,撰写相关论文,论文写作的过程是经验总结的过程。[15]

3.2专业技术能力

科技期刊是科技研究成果的载体,往往是聚焦某一项或者某一方面的技术,需要编辑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的不断创新,衍生出新的技术分支及发展脉络关系,编辑需要持续更新专业知识储备。对很多学术类期刊来说,初审需要把握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前瞻性,因此也有人提出编辑学者化,国外很多名刊的编辑本身就是业内的专家。另一方面,如果是普刊,往往没有外审(同行评议)环节,有些普刊甚至采编一体,这更需要编辑具有专业基础知识。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一方面,编辑需要跟踪技术发展动态,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阅读相关期刊论文,关注国家重点科技实验室研究项目不断更新相关技术领域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与作者沟通稿件的过程中了解相关技术进展,研究课题等信息,还可以邀请相关技术领域专家做学术报告。

3.3经营营销能力

这里所说的科技期刊经营营销能力有狭义和广义上的区别。狭义上的经营营销能力指的是编辑应该具有经营作者队伍,保障优质稿源稳定及不断扩大,也就是学术经营。作为编辑来说,为科技期刊提供科学性、学术性、独创性、理论性、实践性、规范性的论文是编辑的首要工作也是终极目的,从约稿甄选稿件作者开始已经决定了论文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所以说发掘优质作者并经营维护好优质作者队伍,是提高科技期刊内容的重要保障。广义上来说经营营销能力除了学术营销能力,期刊的广告、会展、培训等市场收入,提高广义上的经营营销能力是编辑的提高综合业务水平必要条件。提高学术经营的方法:一是充分利用编委会,编委某种意义上是某个技术领域比较知名的专家学者,积极与编委会编委沟通联系,鼓励其投稿,并推荐合适的审稿专家,优化稿源,扩大高水平作者队伍规模。二是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和技术研讨会。研讨会或者学术讲座,一般聚集了这个行业的专家,参会人员往往都是潜在作者资源,充分利用参加学术讲座和技术研讨会的机会,向优秀专家约稿,探讨技术发展动态及技术难点,邀请审稿专家,实现学术资源的良性互动循环。

3.4运用工具的能力

运用工具的能力主要包括外语能力及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先进的中文科技期刊与国际接轨,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不仅是中文科技期刊编辑的基本能力,还能使编辑发掘更广阔范围的优质稿源,发掘最先进的科技研究成果,阅读国际名刊的文献资料,及时更新科技成果来源。另一方面,当前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融媒体时代对编辑的数字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新技术提高知识服务能力,扩展表现渠道和表现形式,也是编辑需要提升的能力之一。数字化浪潮之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颠覆了以往传统期刊生产模式下编辑业务流程、编排格式和传播方式。各个期刊出版机构整合资源,借助各种形式的平台实现出版业务的数字化整合,平台集信息交互和采编功能于一体,实现采编、管理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16-17]编辑应该掌握与其发展相对应的数据库应用、电子编排、多媒体制作等多种技能,向着中文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迈进。提升编辑运用工具的能力:一是鼓励编辑自身多读、多写、多练,不断积累、及时查阅,并注重在实际中文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中灵活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二是面对融合出版的发展趋势,出版机构也可以设置考核机制、量化目标,把每年是否使用数字产品,怎样提高出版效率和数据统计的精确性、高效性作为考核标准。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篇3

1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现状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中文科技期刊,我们通过原刊翻阅、微信公众号查询、搜索平台实践以及相关文献调研等方式,对当前中文科技期刊的虚假网站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得出以下几种状况。

1.1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覆盖率高

据蒲素清等对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官网建设研究来看,在2171种开设了官方网址的中文科技期刊中,在百度、搜狗、360搜索等检索平台检索,首条检索结果为正确官网的科技期刊数量不超过1000,其中尤为严峻的是360搜索平台,首条检索为正确官网的科技期刊数量仅为216条[3]。可以看出,大部分科技期刊虽建有官网,但在搜索平台的排位情况不容乐观。由于检索结果的信息鱼龙混杂,对那些平台检索结果不在首位的科技期刊网站来说,投稿人更容易被误导进入钓鱼网站。与此同时,我们根据中信所ISTIC科学评价之门(下载的2020年中国科技期刊核心目录(社会科学卷)和2020年中国科技期刊核心目录(自然科学卷),随机抽取了100种科技期刊通过百度平台进行检索,发现这些虚假网站多是以广告形式为主,并借助“百度推广”服务的竞价产品,使其内容占据检索排行前列。更为离奇的是,单种期刊往往检索出多种不同的虚假网站。

1.2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欺骗性强

从中文科技期刊在百度检索结果的内容来看,虚假科技期刊网站主要以2种方式存在:一是假冒中文科技期刊网站;二是网站[5]。网站内容与形式都极为真实,带有极强的欺骗性。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刻意模仿真实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样式,不仅有期刊的信息简介,配套的期刊目录,还有“在线投稿系统”。有的虚假科技期刊网站甚至还用类似期刊名称的缩写,来命名虚假域名和虚假投稿邮箱,以此来混淆视听。更有甚者,贼喊捉贼,在虚假网站上作出“防骗声明”,着实让人难辨真假。而“网站”则一般是声称有论文专家,或假装有期刊内部专业编辑人员等团队,可快速投稿并被优先选录。它们一般以全面的科技期刊信息集合、相关“成功”案例、整齐的“好评”专栏展示,营造出专业、正规、可信的假象。还有些虚假科技期刊网站给出很多“文章在审核中”的信息,营造出很多人往该网站投稿的假象。正是因为这些虚假科技期刊网站的内容、样式逼真,才容易获取投稿者的信任,最终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1.3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危害性大

我们通过调研中文科技期刊官方网站、期刊正刊以及一些官方微信公众号,发现有很多信息都涉及虚假网站的危害问题。如:“浙大学报英文版”在微信公众号文章《假学术期刊网站泛滥,谁该埋单?!》文章讲述了一名高校教师,同时也是在读博士,通过网络检索平台搜索到期刊网址投稿,不仅文章没发表,还被骗相关费用3000余元[6]。又如“煤传媒”公众号于2017年3月的文章《如何识别虚假投稿网站》,给各位读者传授煤炭类中文期刊投稿防骗经验[7]。不过可惜的是,文章阅读量不高,传播效果不大。另外,还有“体育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更新的《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的严正声明[8]等等。2020年8月12日,《光明日报》发表一篇《整治期刊类假冒官网已刻不容缓》的评论文章,揭露当前“山寨网站进行学术欺诈”的现状,认为当前期刊在网站建设上普遍存在“被假冒”和“山寨”等严重问题[9]。从这些信息内容来看,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让不少投稿者栽了跟头,造成经济损失、科研成果被剽窃等问题,也让不少期刊编辑部“背了黑锅”,损害了期刊名誉。还应看到的是,这些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背后存在的黑色产业链、学术欺诈、隐私泄露等问题。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在互联网平台中套用官方中文科技期刊信息,购买搜索引擎排名,骗取用户信任,从而牟取暴利的行为,不只是侵害了投稿者的经济利益和中文科技期刊的社会声誉,而且严重危害了当前的学术生态、网络信任乃至我国的网络安全。据我们调查发现,多数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都在海外租用服务器,以逃避国内ICP备案审查。这类网站的大量存在,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互联网文化秩序,对我国的互联网治理带来巨大挑战。

2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症结

大量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我国不断开放包容的互联网文化环境,如有学者指出,“只需具备服务器和网址2个要素便可创建一个网站。所以一些不法分子假冒期刊网站,骗取费用”[10]。随着我国科技研究的不断发展,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也日渐成为扰乱学术生态的痼疾。目前中文科技期刊普遍的“严正声明”,已充分暴露出当前期刊网络化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2.1相关部门监管与治理的失位

事实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在与虚假网站的斗争中,一直都是冲在最前沿。如据《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张国涛2020年10月10日的微信朋友圈内容,他针对《读书》杂志的虚假网站现象发表评论:“《现代传播》的假网站也有2~3个,报过警,打过假,声过明,也没人管!”我们也发现,《现代传播》微信公众号在“投稿订阅”任务栏中,第一条就是“防骗声明”[11],主要针对虚假网站的具体类型、特点做了分类和呈现,以此警示投稿者防止被骗。《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编辑部也反映,通过相关渠道申报和投诉虚假网站,但效果不佳[12]。有论者指出,当前对于虚假网站的治理,在法律的定性和量刑上仍存在缺陷,导致对假冒期刊网站的相关违法行为判刑不当,量刑过轻[13]。通过近期期刊反馈的问题来看,可总结出我们当前互联网治理仍存在2个问题:一是虚假网站肆虐横行;二是“打假”渠道无门无效。这又可归结到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就是相关部门在对虚假网站的监管和治理上存在“失位”问题。“失位”问题严重挫伤了期刊编辑部“打假”的积极性,分散了虚假期刊网站治理主体的合力。

2.2搜索平台趋利与“把关人”失守

互联网平台的运行有3个重要机制:一是数据化(datafication),二是商业化(commodification),三是选择性(selection)[14]。这体现在检索平台中,就是所谓“竞价排名”的广泛出现。由于一些搜索平台的资本趋利性,它们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不惜以牺牲公共价值为代价,这也就导致在检索结果排名中,普遍存在以“广告”形式为标签的虚假科技期刊网站。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仿制或复制一个网站并不太难:只需注册网站域名、购买网络空间、域名解析绑定等几个步骤,便可完成网站的设立[9]。目前网站备案审核主要集中在网站形式,而非内容,一些搜索平台在得到“广告费”“赞助费”后,不会对相关网页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导致虚假网站披着“广告”外衣,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检索结果的排名前列,进一步助长了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泛滥。平台的趋利性与把关人的“失守”,更在无形中损害了用户对网络平台本身的信任。

2.3投稿者的“失格”或“失察”

违法者建立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目标对象,就是论文作者。被骗者可分为2种:一种是投机者,另一种是初学者。“投机者”指的是那些试图通过“中介”实现的人,他们对学术缺乏敬畏,为完成单位考核或评估,“主动”上当,用高额发表费去寻求“合作”,学术操守“失格”,并不惜沦为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合谋者”。不过,被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侵害更大的,是那些初学者。他们是投稿经验匮乏的年轻科研人员,没有掌握正确的投稿路径,加之获取投稿信息渠道单一,大部分直接求助于“百度”“360搜索”等搜索平台,极易被检索结果中的虚假科技期刊网站蒙骗,又未能通过其他渠道进行验证。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的鉴别力弱,对虚假网站“失察”,也是虚假网站恣肆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同时也反映出一些投稿者存在媒介素养不足的问题。

3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治理路径

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大量存在,如今已成为困扰期刊良性有序发展的一大阻碍。有些辛苦研究得出的科研论文成果,不小心投到虚假网站,不仅被骗了投稿费用,有的论文成果还被不法分子窃取,转手变卖。与此同时,许多科技期刊的编辑不仅需面对繁杂的审稿与编排任务,而且还经常不得不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应对作者关于投稿受骗的申诉。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横行,暴露出我国当前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网络信任建设的严重不足。基于此,笔者拟立足平台信任的视角,从政府部门—网络平台—学术期刊—投稿作者等4个方面,探讨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治理路径,以期推动良性学术文化生态的发展,助力“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实现。

3.1加强网络立法,建立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治理长效机制

违法者通过建立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来获取用户的信任并据此谋取非法暴利,这种行为本身已构成犯罪。目前虽然对“网络诈骗”有广泛关注,然而对这一现象的治理,官方部门却尚未能建立起一个健全与长效的机制。官方政府历来是维护公共利益的核心力量。2018年1月8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了“2017年度‘扫黄打非’十大案件”,其中“湖北荆州‘6.22’假期刊案”[15]就涉及虚假期刊网站问题。这种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扼制了虚假期刊网站的发展势头,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顽疾。事实上,当前在虚假网站的治理上常常存在定性与量刑上的缺陷,无准确的法律可依,或违法成本低,致使一些违法者有恃无恐。互联网从来就不是法外之地。为此,本文建议官方机构应加强对期刊虚假网站治理的立法,完善期刊虚假网站的量刑与定性,确保期刊虚假网站的治理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完善对虚假期刊网站的监管和整治的措施与渠道,建立对虚假期刊网站治理的长效机制,加强网络立法,在制度上保障“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实现,促成良好的科技期刊网络环境。

3.2强化平台主体责任,将公共价值植入平台系统

海量的用户数据,是当前互联网平台运行的基础。用户与平台原本是一种“合作”关系。不过,绝大多数商业平台遵从的是技术驱动下的商业逻辑,不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其运行机制因此常常对公共价值形成实际的或潜在的威胁。如一些互联网检索平台,为了商业利益,非但没有对一些虚假科技期刊网站“下架”和“关停”,反而因其所谓的“竞价排名”,在检索结果中将其进行前排显示。这不仅严重侵害了用户权益、期刊声誉,实际上也对平台自身的社会信任带来巨大威胁,显然有违“风清气正”的网络发展方向。未来要创建一个反映并体现主流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必然要强化平台主体责任,“努力在平台生态系统设计中实现公共价值和集体利益”[14]。落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对一些虚假网站的违法现象也应追究相应责任。与此同时,要推进网络诚信在平台中的建设作用。2020年12月7日,国家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在山东联合主办了“守信互信共践共行———携手推进网络诚信建设”为主题的中国网络诚信大会。会上,宣传部副部长、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明确指出,“要以网络诚信建设推动网络文明建设,为建设网络强国、文化强国、信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应有贡献。”[16]这对于未来落实平台主体责任,打击虚假科技期刊网站无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3提高中文科技期刊显示度,推动平台合作主义的构建

尽管中文科技期刊大多都建有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而且针对虚假网站的“喧宾夺主”之势,一些中文科技期刊主体反复发表“防骗警示”和“严正声明”,但似乎并未对虚假网站产生“抗衡”效果。这实际可以看出,正规的中文科技期刊,在当前的互联网传播格局中仍存在显示度不够、传播力不强等问题,这无疑给虚假网站带来可乘之机。我们认为,中文科技期刊是连接读者、作者、编辑以及学术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媒介”,本身就构成一种平台力量。众多科技期刊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架接起一种关于“征稿”“投稿”供给的平台,所有用户(读者、作者、编辑等)在这一平台中都可围绕学术资讯、学术道德、学术分享等问题进行交流,用户、期刊与平台之间可以实现一种“平台合作主义”(platformcooperativism)的构建。事实上,目前国内已有的“中国煤炭期刊网”“万维书刊网”等集群投稿网站平台初步体现出这一功能和效果,但这些平台目前仍缺少期刊主体的参与,也缺乏相关渠道的大力宣传,这些状况有待在未来做出改善,进一步推进平台合作主义的发展。3.4用户参与治理,提升投稿者的学术操守及媒介素养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治理,有赖于“用户”的全面参与。在某种意义上说,“用户”既是互联网平台的用户,同时也是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用户。不论是“主动”的投机者还是“被动”的初学者,都构成当前虚假科技期刊网站之所以“久治不愈”的根源。由于用户自身的“失格”或“失察”,导致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大行其道。因此,要从源头上治理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问题,还需进一步提高投稿用户自身的学术操守和职业道德,杜绝现象。与此同时,提升一些初学者的辨识能力和媒介素养,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对于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进而有效规制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带来的权益侵害。最后,建立并完善用户对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监督与申诉机制,也将是治理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现实依据。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篇4

一、图题表题英译价值分析

1.对于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科技期刊其论文图题表题英译有一定的合理性图表是科技论文的重要表述手段,能简洁、清晰、准确地描绘难于用文字表述的内容,是实验数据、资料直观而简洁的表达,而图题表题又是对图表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根据GB/T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科技论文的图表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表及图、表题名,不阅读正文即可理解图意、表意;其二,图表的题名应简短、确切。由此可见,图题表题具有自含性,即读者只需要根据图表就能确定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不需要参考文中的其他内容就能阐释图表的意义。[1]读者要从浩瀚的文献中进行选择性的阅读,提高阅读效率,通常在阅读一篇论文之前,除了先阅读题名和摘要之外,更会浏览文中的图题表题来获取主要数据和把握文章主要思想,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完整地阅读这篇文章。[2]对于英文读者而言,由于语言障碍,图题表题如译为英文,有助于其通过图表来进一步了解正文的内容,通过图表中的物理量、曲线、数据,来分析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及所达到的水平。[3]所以,为了英文读者较多地掌握论文信息,图题表题译为英文不失一个好办法。也就是说,对于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科技期刊其论文图题表题英译有一定的合理性。

2.对于主要在国内传播与交流的科技期刊其论文图题表题英译意义不大有些办刊者认为,只要增加论文中的英文信息,就容易被国外数据库收录。[1,3-5]事实并非如此,其原因如下:

(1)图题表题英译对提高期刊影响力无直接帮助。期刊能否提高其影响力,主要取决于期刊的“影响因子”。在载文量一定时,“影响因子”取决于所载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对于期刊来说,只要其所载论文的学术质量高,“被引用次数”一定会多。一个期刊不会因为其论文的图题表题译为英文,就能增加其被引用的次数。因为,图题表题虽然有一定的自明性,但图和表只是全文的一部分信息,何况英译的图题表题对英文读者来说,仅起到了解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及所达到的水平的作用。一篇除图题表题外,图中、表内文字及全文均为中文的文章,对于英文读者来说,仍旧是雾里看花,不可能真正搞清文章的全部含义。既然如此,引用也就无从谈起。

(2)图题表题英译对文献检索无贡献。作者引用文献需要对文献进行检索,而检索文献只需输入文献的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或刊名即可,与论文的图题表题无关。既然论文的中文图、表题名对检索文献毫无贡献,那么译为英文的图题表题就更无贡献可谈。

(3)图题表题英译与期刊进入国际检索系统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国外数据库收录期刊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期刊报道的内容是否属于数据库的收录领域;其二,期刊的学术质量及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而期刊的学术质量由其所刊登的每一篇论文的学术质量来决定;其三,期刊编排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四,期刊的印刷质量。[6]也就是说,一个期刊能否加入国内外著名数据库、能否被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与其论文的图题表题是否译为英文没有关系。

3.对于主要在国内传播交流的科技期刊图题表题英译有一定的弊端(1)造成有效版面浪费。评价一个期刊是否为优秀期刊,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其能否用有限的版面尽可能地刊载有价值、大信息量的论文。[7]对于信息海量的今天,作者应尽量在有限的版面内,提供最大量的信息。对于主要在国内交流传播的期刊来说,因读者群主要在国内,所以,图题表题英译,对读者没有意义,相反还会造成有效版面的浪费。(2)增加作者及编辑的工作量。要求作者把图题表题译成英文,大大增加了作者的负担,因对科技论文作者来说,专业英译不一定都好,要其准确翻译每个图题表题,有一定的难度,搞不好还会出差错。对编辑人员来说,图题表题译成英文后,要对其进行大量的校对工作,此时势必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而这些工作对于论文并无价值可言,因此这种做法给作者及编辑带来了无意义的附加劳动,不可取。[7]

二、讨论及建议

由上可知,现在国内不少中文科技期刊编辑部要求作者将图题表题英译,其做法未免片面。每个期刊应该仔细分析本期刊的特点与定位,对本期刊哪些学科的研究已达到国际或国内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各个权威检索系统的收录范围和收录状况,要了解清楚。[8]笔者认为,图题表题是否英译应根据期刊情况而定。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篇5

1中外科技学术期刊出版及其数据库的模式对比

到目前为止,西方先进国家的科技学术期刊的出版一般有下述三种主要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编辑部与出版社合作的模式,首先由主办单位的期刊编辑部负责收稿、稿件审理和修改、决定稿件录用与否等工作。一旦稿件定稿,则以后的排版、版权认定、校对、出版、(网络)单行本寄送、纸本期刊发行、数据库收录发行等工作全部由出版社负责,包括与作者的联系和互动。一般来说,一个出版社与很多期刊社或编辑部签订合作协议,其中网络投稿软件的开发通常由出版社统一负责开发,交给期刊社或编辑部使用,因此通常可以看到,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不同期刊有着类似的投稿系统和主页,它们都在出版社的主页下有链接。

第二种模式是学术团体式的出版形式,有些大的学术团体或研究所,同时主办好几份期刊,学术团体同时兼备出版社的资格和功能,专门出版相应的科技期刊,这些期刊通常由学术团体负责审稿和出版的全过程,例如,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化学会(ACS)、美国数学会(AMS)、英国皇家学会(RS)和英国皇家化学会(RSC)等都有自己的科技期刊及数据库。

第三种是期刊社把所有的流程都包揽了,这种模式通常是一些电子版期刊,他们实行网络化出版和OpenAccess(OA)的模式,让读者免费下载浏览。

与上述三种模式相对应的数据库通常是:第一种模式的全文数据库就在出版社,这个数据库是出版社的商业盈利资源,如SpringerLink数据库、ElsevierScienceDirect数据库;第二种模式的全文数据库在学术团体如学会,虽然学会是非营利机构,但是数据库也是盈利资源;第三种模式的全文数据库就在期刊社,通常主要以交流被引用为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目前,也有一些出版社旗下的部分期刊实行OA模式,例如,HandawiPublishingCorporation旗下就有不少实行OA的期刊。

至于二次文摘数据库,通常与学会、信息研究所(公司)、科技情报研究所等研究单位相联系在一起,如美国数学学会(AMS)的MR、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CAS)的CA、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的EI、美国科学研究所(ISI)的SCI和ISTP、德国数学文摘社的ZBLMATH、英国机电工程师学会(IEE)的INSPEC、俄罗斯全俄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VINITI)的《文摘杂志》AJ。这类数据库主要提供一次文献的摘要、评论、索引信息、检索,旨在为科学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实用的数据、知识等信息服务,支持最新的研究。

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展是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数据库产品的传播由纸本、磁带、软盘、光盘等发展到今天的网络数字化传播,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期刊出版和数据库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模式,严格遵循版权保护的基本原则,除了OA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二次文献数据库基本是商业操作的模式。

长期以来,中国的科技学术期刊的出版基本上停留在编辑部负责审稿出版的全过程(各自为政)的阶段,当然有些编辑部把排版印刷工作交给一些专业的排版公司和印刷厂,发行方面一般是邮局发行、代办发行、自办发行3种形式。目前,已经有一些英文版的中国科技学术期刊与国外的出版社合作,走上述的第一种模式的路子,但是这只占很小的比例,因为中文期刊毕竟占绝对多数。

我国的科技期刊数据库始于1989年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其前身为中国科技情报所重庆分所数据库研究中心)创建的以软盘形式发行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后发展成为网路版的中文期刊数据库(简称维普)[5]。维普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化期刊合称为3大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其中中国知网是中国知识基础工程(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1995年立项的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发展而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网上期刊信息资源之一。万方数据化期刊是科技部“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期刊网络服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1990年建成并出版了涵盖1.6万家企业的中国第一家商业化商情类数据库。3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主体都是针对科技期刊的全文收录,其操作模式基本上是由期刊编辑部提供期刊的纸本或电子资源,再制作成数据库的资源。与国外文献数据库载体的发展模式相同,我国的文献数据库同样经历了从磁带—光盘—网络的发展过程,且目前网络型数据库已成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主要形式。

与国外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展不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全文数据库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与其所收录的科技期刊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这是与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巨大差别。上面提到的国外科技期刊第一种和第二种出版模式,它们与科技期刊数据库有明显的从属关系和统一的操作模式。但我国的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服务商是由各情报所、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衍生出的公司,数据库的内容是由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所出版的科技期刊,两者间不存在从属关系。公司要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的。而数据库的建设要借助于各家独立于这些公司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其协调过程的困难性可想而知。

其次,我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具有很大的重复率。无序竞争、政企不分、以权代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是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中文科技数据库建设初期,由于各数据库的建设单位多为情报所、研究院所和高等学校等国家事业单位,缺乏市场经济的体制规范和竞争意识,各个数据库并没有在信息资源建设上争取各家科技期刊社(编辑部)的独家授权。而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对被哪家数据库的收录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并不太在意,任由各大数据库对期刊文章进行收录、整理和分类,甚至以进入数据库的多寡作为期刊的评价指标,似乎进入越多数据库就越“高档”和光荣。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所自身特有的一个不同于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怪现象,这就是数据库所收录期刊的高重复率,尤其以三大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最为明显(见表1,数据来源于文献[6])。

表1表明三大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虽然所收录期刊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相当高的重复率。这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一方面也为使用者带来巨大的不便。由于各数据库均为收费数据库,各图书馆在购买时往往需要购买2到3种,而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相互重复的。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文章试图从各个数据库的异同进行比较来对图书馆的购买进行指导[6,7]。

2中文科技学术期刊数据库发展现状和挑战

由于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必然走向商业化之性质,数据库商之间的竞争其实从各自成立的那天起就已经存在。只是数据库建设之初,由上所述各种原因,表现得不甚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据库产品移市场中所展现的巨大盈利能力和产品开发的逐渐完善,各数据库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在数据库内容的争夺上表现得尤其明显。2000年某数据库公司被多家期刊杂志社因著作权问题起诉,这当然是由各期刊社日益增加的版权意识

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但更深层次的是数据库商之间的竞争结果。

这一时期,各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服务商为了扩大规模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始了针对科技期刊的“争夺战”。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几方面:

首先,以内容争夺为主,通过内容争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由于数据库技术的普遍性和成熟性,数据库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业趋同化,即通过对所收录的各种科技期刊整理成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来提供文献检索和阅读的服务。因此,数据库的内容建设变得重要起来,从而形成了数据库服务商对信息资源——科技期刊的全文信息这一资源的争夺,而且各数据库商更加倾向于对科技期刊的独家收录。2008年下半年,多家科技期刊社(编辑部)收到了某数据库商关于独家收录的协议(征求意见版),竞争的激烈性由此可见一斑。目前,部分期刊社已实行独家授权的方式,这无疑会调整现有产业链中的关系,且迫使数据库商和刊社加强合作,从期刊内容的单纯数字化和网络向深层次的网络出版和信息服务拓展[8]。科技期刊全文信息资源独家授权的争夺将是这段时期最显著的特征。

其次,过程中更重视著作权问题的处理。各个数据库在建设之初,我国关于数据库的版权问题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数据库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缺乏法律观念,忽视甚至侵害著作权人的著作权。为日后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各家科技期刊著作权意识不断增强,且对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复收录的利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各数据库服务商也更加重视其所收录期刊文章的著作权问题。因此,在竞争过程不论是数据库商还是各种科技期刊都更加重视法律法规,通过运用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权益。

再次,数据库商以合作协商的姿态与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进行沟通。在尊重科技期刊社(编辑部)的意愿上,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精神争取各科技期刊的全文收录。例如,中国知网将全年的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发给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并通过提供各种有益信息,提供各种服务(如召开编辑培训会议)等方式来与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维护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各社(编辑部)对其增深了解、增进感情,赢取各社(编辑部)的信任和支持。

这一时期,各数据库商把主要精力放在数据库的内容建设上,通过各种方式争取更多科技期刊的收录直至独家收录。由于科技期刊社(编辑部)与数据库商的非从属关系,这个过程将是漫长、曲折的。实际上,早期一些英文版的科技学术期刊曾经被国内的这几家全文数据库所收录,随着它们投于Springer或Elsevier出版社麾下,它们所属的论文已经全部撤出中文数据库。那么,可以想象得到,如果要做到像国外一样,全部科技期刊独家收录,中国的全文数据库将经历一场痛苦的重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来自国外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挑战。虽然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科研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多,各科技期刊的稿件资源比较充沛。但由于国外科技期刊影响力大,大部分国内科研人员的优秀稿件都被国外期刊吸引过去,这一现实直接影响了国内科技期刊的质量,进而间接影响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质量。

其次,一些先进的出版理念也给科技期刊数据库甚至整个出版行业带来挑战,如OA出版。OA出版理念是一种新的出版理念,并在实践中被积极探索。OA是OpenAccess的缩写,国内翻译为开放存取或开放获取。其倡导为促进学术交流而进行文献的免费获取。OA文献的出版是通过一些官方机构及非营利组织建立的开放存取网站或其他形式的出版物,出版成本一般由作者、政府及出版机构等提供。目前,已形成一些有较大规模的网络OA出版项目,如美国学术出版与资源联盟项目(SPARC)、科学公共图书馆项目(PLoS)等。国内也有一部分高校学报实行免费全文下载,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所建立的科技论文在线网站也已颇具规模。这种新的出版模式无疑将挑战现有的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利益链条。

3关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发展的思考

数据库资源的争夺自始至终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在进行着,但国外的竞争多是在稿件(上游)资源的争夺上,而国内则是在期刊(下游)资源收录的争夺上。因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各服务商必须在合理处理与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的关系上多下工夫。尤其重要的是,各数据库服务商和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要有明确定位。

首先,数据库服务商定位。

针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服务商要合理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发掘数据库自身特色。一定要认识到数据库向精专细化发展的大趋势,例如做好某些学科期刊的数据库,专门收录某一学科的期刊。另外,要密切联系各中文科技期刊社(编辑部),争取收录更多的优秀刊物;同时,要把握市场规律,积极探索合理的市场化道路。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数据库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这不仅能为数据库商带来更多的利润,而且也为中文科技期刊扩大影响力作出贡献,这将是中文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在是否接受被该数据库独家收录时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必须明确把独家收录作为数据库收录的原则,不能一味迁就期刊社,必要时必须摈弃违反原则的期刊入库。实际上,各全文数据库必须明确意识到,放弃部分期刊,是势在必行的事情,除非有哪家数据库全面倒闭,不然你总得有所舍弃,让所有的数据库都能生存下去。

其次,中文科技期刊自身定位。

中文科技期刊的自身定位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各期刊必须充分了解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原则和版权的重要性,要形成关于数据库独家收录的统一认识。要结合本刊的办刊宗旨,从提高刊物质量和影响力的角度进行思考。不要盲目服从于被动的收录,应在认识到数据库收录重要性的基础上与各个数据库进行积极沟通,从而解决刊物是否要被收录、需要被具有何种特色的数据库收录以及收录方式等问题。

再次,政府在加强针对数据库发展的法制建设,规范数据库的发展,为数据库发展提供系列、持续的指导意见也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探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使我国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形成科学良性的发展和有序合理的竞争,避免资源的浪费。其中引入市场机制和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是重要的手段。可喜的是,数据库发展这种无序竞争、政企不分、以权代法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强调“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引导各数据库商遵纪守法,有序竞争,自由重组。实际上,据我们上面的分析,数据库的调整、合并、重组,应该是不可避免的。

值得提到的是:中国科技论文的各大数据库已经意识到上述的问题,一些措施正在逐步酝酿或实施中,例如合并调整,收录期刊精专细化等等。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期刊集群;科技传播

1.中文科技期刊主动传播意识差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最权威的传播平台和渠道。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重出版、轻传播”,编辑部更关注内容建设,过度聚焦期刊的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却忽视了科研成果的新闻属性[1],低估了科技传播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性。这使得大部分科研成果往往生产后就“躺”在期刊里,处于“休眠状态”,并未很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建设。同时,这样也会使科技期刊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即期刊社会影响力弱—吸引不到优秀稿源—期刊影响力持续下降。根据2019年度参加年检的期刊数据统计,仅有46.35%的期刊注册并运营了官方微信公众号,10.97%的期刊开通了官方微博账号。由此可见,我国很大一部分科技期刊对内容传播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近几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迅速,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快速攀升,而相比英文期刊来说,中文期刊发展非常缓慢。经调研分析,我国英文期刊编辑部普遍将“宣传推广”放在工作的首位,十分注重内容的有效传播,并充分借助国内外期刊宣传展示平台推广期刊优质内容。而主要面向国内读者传播的中文期刊仅将“宣传推广”列于编辑工作中的第4位,对期刊承载的学术传播工作的投入远远不够。[2]因此,为了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内甚至国际的社会影响力,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科研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大众看到。[3]加强中文科技期刊和新媒体的融合,用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宣传期刊发表的文章,就是科研成果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这对我国科研成果的快速落地和民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对中文科技期刊的传统传播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丰富了中文科技期刊的传播渠道。国外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起步较早,他们常借助Twitter、Facebook、Mendeley等社交媒体进行科研成果传播。国内期刊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投入也正逐步加大,常用的宣传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期刊官网,近两年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成为中文科技期刊吸引青年受众,提升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凝聚力的新阵地。[4]不同的新媒体平台都有独特的内容风格和特点,面向的受众和传播效果不尽相同。目前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在新媒体平台运营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推送内容单一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推广的内容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仅将纸刊内容进行简单的搬运[5],这也是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新媒体平台的做法,这种形式并没有考虑到新媒体平台碎片化的阅读特点,很难被非专业受众接受,尤其是理论性很强的学术文章,若直接将原文进行推广,根本起不到内容的宣传推广作用,长此以往,反而让读者对该期刊望而却步,造成读者的流失。二是将原文改写成基本保留原文结构的层次分明、观点鲜明的短篇缩略型文章[6],有一部分期刊采用了此种方式,但改写后的内容结构仍未脱离原文的描述逻辑,题目通常也保留了原文标题,对于非专业领域读者来说不够引人入胜,无法快速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将原文核心内容、作者团队、实验过程等以视频或音频形式呈现和推送,使内容跳出文字局限,更加活泼生动,但目前尚存在视听内容的文本不够丰富、趣味性和科普性欠缺等问题,国内只有很小一部分期刊进行了这种尝试。

2.2呈现形式死板

科技期刊出版正逐步进入全媒体阶段,融合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的图文并茂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国外出版界充分认识到通过视听内容能使受众快速地了解研究动态与科学价值,因此他们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作不同的视听内容。但我国绝大多数中文科技期刊还是采用纯文字和图片表述的方式进行传播,这种方式很难让非专业领域的读者准确地领悟文章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价值,无法实现科研成果的大众传播。短视频由于能将“晦涩难懂”的内容以视频、动画等更直观、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逐渐被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关注。这种形式可以降低知识接受的门槛,让更多的非专业领域读者以直观、有趣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同时也利于大众媒体的传播,可以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受众范围。但目前我国中文科技期刊领域的优质短视频账号不多、视频内容较少、粉丝数量相对较低,视频平台的运营能力和积极性还有待提升。[7]

2.3运营能力薄弱

我国科技期刊呈现“小、散、弱”的特点,绝大部分科技期刊是单刊独立运营新媒体平台,受人员编制、内部经费的制约,普遍缺乏独立的、专业的新媒体团队,《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统计显示,我国71.06%的期刊没有新媒体工作人员,69.39%的期刊没有新媒体经费的投入。大部分科技期刊新媒体平台由期刊编辑兼职负责,给编辑带来了很多额外工作量,消耗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此种形式难以持久。[8]此外,编辑在新媒体内容生产和推广宣传方面往往也缺乏经验,不知如何将专业性强的科研文章改写为活泼生动、引人入胜的宣传材料,而且大部分新媒体平台只是注重内容推送,并未深入分析不同平台用户的人物画像、推送内容与阅读量和转发量的关系等,生产出来的新媒体内容无法深入用户内心,这也是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影响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科技期刊新媒体都流于形式,很难做大做强。3.发展建议真正被作者认可、受读者欢迎,能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中发挥有效作用,应该是中文期刊争创一流的方向,而有效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新媒体传播能力。一是应根据自身的期刊定位、语种类型、内容特色等运营新媒体平台。首先要考虑是否每种科技期刊都要使用新媒体的问题。比如对于文章理论性很强的学报类期刊,发表更多的是前沿算法研究,学术性和预研性较强,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读者群体相对稳定,且不利于碎片化阅读,笔者不建议花太多精力在新媒体运营,收效甚微;或者不必将所有刊登的内容都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可考虑选择几篇优秀文章,将晦涩难懂的理论和算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描述,并与实际生活结合,集中精力精心策划新媒体内容,起到的宣传作用可能更大。其次要考虑选择哪种新媒体平台的问题。比如,医学类科技期刊更应注重面向大众传播医学成果与医学知识,其刊登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能更适合借助短视频“快、广、交互”的特征进行传播。最后,要考虑如何加工原文内容,使其更引人入胜。比如,可结合热点话题或现实应用,提取关键词语,以悬念性或结论性的形式改写题目,吸引读者点击阅读的同时,也便于利用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算法的平台发掘和推荐,从而实现信息的精准分发和高效传播;当然,还要注重提炼论文的核心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增加科普性和趣味性,也可考虑融入相关的新闻、评论等,使读者获得更多相关信息。二是应提高视听内容生产能力,扩大期刊社会影响力。实用性强或技术突破类的论文内容通常受众群体较广,建议采用丰富的手段和技术进行呈现,达到直观、生动、贴近实际的效果,扩大读者范围。国外期刊大力推广视听内容,并借助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增加内容曝光度,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比如,Wiley推出了视频摘要与短视频两种形式:视频摘要的时长为2~3分钟,简短地阐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主要面向专业受众;短视频的时长约为1分钟,面向非专业受众,主要阐述研究成果对相应领域的贡献。科技期刊视听化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视听内容可以被理解为科技期刊的科普品牌的延伸。近几年我国一部分中文科技期刊也开始注重视听内容的生产,并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宣传,但从数据来看,我国中文科技期刊优质的抖音账号、视频内容较少,缺乏权威性和号召力。就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条件和人力资源情况,笔者建议要综合考虑自身期刊定位、文章特点、服务对象和人力物力成本等情况,采用有声幻灯片、动画、专家讲授视频等合适的形式呈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并根据视听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进行推广传播,注重“精”,而不是“多”。三是应重视科技期刊新媒体集群建设,注重集约发展与资源整合。目前,我国单刊新媒体平台鲜有做得特别好的,究其原因,一是新媒体人员匮乏,二是运营资金不足。期刊集群化是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目标的重要方向,搭建统一的期刊资源服务平台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实现刊群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已成为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新路径。笔者建议同一刊群应设立独立的新媒体部门,并制定新媒体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集中精力重点打造一个代表集群或者某学科领域的泛学术新媒体平台,比如联合微信公众号,集中集群内单刊推荐的优质内容、领域内的前沿动态信息等,使集群与单刊、单刊与单刊之间共享粉丝,形成聚集效应。集群新媒体平台还可以提供核心期刊查询、分区查询、会议查询等功能,打造虚拟学术社区,使其不仅是宣传工具,还是查询工具和信息交流工具,增加用户的依赖性。此外,具有一定运营实力的期刊集群,也可考虑吸引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人力物力欠缺、独立运营的非集群单刊进行新媒体合作,比如建立微信公众号矩阵或联盟,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单刊减轻新媒体运营的成本和编辑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对于新媒体期刊集群来说,更多的数据资源可以快速提升集群新媒体平台的权威性和号召力,是一个双赢的方法。

结语

服务科技创新是科技期刊的首要责任,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的科技素养、助力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更是科技期刊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快速、广泛地传播科技创新成果是科技期刊安身立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的现状和困境进行了分析阐述,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建设和运营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平台的方式方法,以期与同行们共同探讨。未来,笔者还将从学术期刊的新媒体内容尤其视听内容加工、新媒体平台宣传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新玲,谢永生.国外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新媒体应用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7(4):75-76.

[2]王维朗,郭伟,黄江华,等.学术期刊编辑职业认知度及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1):55-64.

[3]周楠,张颖,唐果媛,游滨,孙涛,冉明会.科技期刊新媒体研究进展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1):83-90.

[4]郑泉.媒体融合时代提升科技期刊精准传播能力的对策与思考[J].编辑学报,2020(2):188-190.

[5]郭伟.学术期刊融合新媒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J].编辑学报,2018(2):137-140.

[6]万志超,杨松迎,王志鸿,王青.微信公众平台与期刊文章相关栏目的内容设置探析——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9):1017-1021.

[7]宋启凡.学术期刊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与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365-371.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篇7

一、中外科技学术期刊出版及其数据库的模式对比

到目前为止,西方先进国家的科技学术期刊的出版一般有下述三种主要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编辑部与出版社合作的模式,首先由主办单位的期刊编辑部负责收稿、稿件审理和修改、决定稿件录用与否等工作。一旦稿件定稿,则以后的排版、版权认定、校对、出版、(网络)单行本寄送、纸本期刊发行、数据库收录发行等工作全部由出版社负责,包括与作者的联系和互动。一般来说,一个出版社与很多期刊社或编辑部签订合作协议,其中网络投稿软件的开发通常由出版社统一负责开发,交给期刊社或编辑部使用,因此通常可以看到,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不同期刊有着类似的投稿系统和主页,它们都在出版社的主页下有链接。

第二种模式是学术团体式的出版形式,有些大的学术团体或研究所,同时主办好几份期刊,学术团体同时兼备出版社的资格和功能,专门出版相应的科技期刊,这些期刊通常由学术团体负责审稿和出版的全过程,例如,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化学会(ACS)、美国数学会(AMS)、英国皇家学会(RS)和英国皇家化学会(RSC)等都有自己的科技期刊及数据库。

第三种是期刊社把所有的流程都包揽了,这种模式通常是一些电子版期刊,他们实行网络化出版和OpenAccess(OA)的模式,让读者免费下载浏览。

与上述三种模式相对应的数据库通常是:第一种模式的全文数据库就在出版社,这个数据库是出版社的商业盈利资源,如SpringerLink数据库、ElsevierScienceDirect数据库;第二种模式的全文数据库在学术团体如学会,虽然学会是非营利机构,但是数据库也是盈利资源;第三种模式的全文数据库就在期刊社,通常主要以交流被引用为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目前,也有一些出版社旗下的部分期刊实行OA模式,例如,HandawiPublishingCorporation旗下就有不少实行OA的期刊。

至于二次文摘数据库,通常与学会、信息研究所(公司)、科技情报研究所等研究单位相联系在一起,如美国数学学会(AMS)的MR、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CAS)的CA、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的EI、美国科学研究所(ISI)的SCI和ISTP、德国数学文摘社的ZBLMATH、英国机电工程师学会(IEE)的INSPEC、俄罗斯全俄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VINITI)的《文摘杂志》AJ。这类数据库主要提供一次文献的摘要、评论、索引信息、检索,旨在为科学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实用的数据、知识等信息服务,支持最新的研究。

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展是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数据库产品的传播由纸本、磁带、软盘、光盘等发展到今天的网络数字化传播,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期刊出版和数据库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模式,严格遵循版权保护的基本原则,除了OA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二次文献数据库基本是商业操作的模式。

长期以来,中国的科技学术期刊的出版基本上停留在编辑部负责审稿出版的全过程(各自为政)的阶段,当然有些编辑部把排版印刷工作交给一些专业的排版公司和印刷厂,发行方面一般是邮局发行、代办发行、自办发行3种形式。目前,已经有一些英文版的中国科技学术期刊与国外的出版社合作,走上述的第一种模式的路子,但是这只占很小的比例,因为中文期刊毕竟占绝对多数。

我国的科技期刊数据库始于1989年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其前身为中国科技情报所重庆分所数据库研究中心)创建的以软盘形式发行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后发展成为网路版的中文期刊数据库(简称维普)。维普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化期刊合称为3大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其中中国知网是中国知识基础工程(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1995年立项的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发展而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网上期刊信息资源之一。万方数据化期刊是科技部“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期刊网络服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1990年建成并出版了涵盖1.6万家企业的中国第一家商业化商情类数据库。3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主体都是针对科技期刊的全文收录,其操作模式基本上是由期刊编辑部提供期刊的纸本或电子资源,再制作成数据库的资源。与国外文献数据库载体的发展模式相同,我国的文献数据库同样经历了从磁带—光盘—网络的发展过程,且目前网络型数据库已成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主要形式。

与国外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展不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全文数据库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与其所收录的科技期刊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这是与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巨大差别。上面提到的国外科技期刊第一种和第二种出版模式,它们与科技期刊数据库有明显的从属关系和统一的操作模式。但我国的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服务商是由各情报所、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衍生出的公司,数据库的内容是由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所出版的科技期刊,两者间不存在从属关系。公司要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的。而数据库的建设要借助于各家独立于这些公司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其协调过程的困难性可想而知。

其次,我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具有很大的重复率。无序竞争、政企不分、以权代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是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中文科技数据库建设初期,由于各数据库的建设单位多为情报所、研究院所和高等学校等国家事业单位,缺乏市场经济的体制规范和竞争意识,各个数据库并没有在信息资源建设上争取各家科技期刊社(编辑部)的独家授权。而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对被哪家数据库的收录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并不太在意,任由各大数据库对期刊文章进行收录、整理和分类,甚至以进入数据库的多寡作为期刊的评价指标,似乎进入越多数据库就越“高档”和光荣。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所自身特有的一个不同于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怪现象,这就是数据库所收录期刊的高重复率,尤其以三大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最为明显。

三大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虽然所收录期刊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相当高的重复率。这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一方面也为使用者带来巨大的不便。由于各数据库均为收费数据库,各图书馆在购买时往往需要购买2到3种,而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相互重复的。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文章试图从各个数据库的异同进行比较来对图书馆的购买进行指导。

二、中文科技学术期刊数据库发展现状和挑战

由于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必然走向商业化之性质,数据库商之间的竞争其实从各自成立的那天起就已经存在。只是数据库建设之初,由上所述各种原因,表现得不甚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据库产品移市场中所展现的巨大盈利能力和产品开发的逐渐完善,各数据库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在数据库内容的争夺上表现得尤其明显。2000年某数据库公司被多家期刊杂志社因著作权问题起诉,这当然是由各期刊社日益增加的版权意识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但更深层次的是数据库商之间的竞争结果。

这一时期,各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服务商为了扩大规模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始了针对科技期刊的“争夺战”。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几方面:

首先,以内容争夺为主,通过内容争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由于数据库技术的普遍性和成熟性,数据库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业趋同化,即通过对所收录的各种科技期刊整理成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来提供文献检索和阅读的服务。因此,数据库的内容建设变得重要起来,从而形成了数据库服务商对信息资源——科技期刊的全文信息这一资源的争夺,而且各数据库商更加倾向于对科技期刊的独家收录。2008年下半年,多家科技期刊社(编辑部)收到了某数据库商关于独家收录的协议(征求意见版),竞争的激烈性由此可见一斑。目前,部分期刊社已实行独家授权的方式,这无疑会调整现有产业链中的关系,且迫使数据库商和刊社加强合作,从期刊内容的单纯数字化和网络向深层次的网络出版和信息服务拓展。科技期刊全文信息资源独家授权的争夺将是这段时期最显著的特征。

其次,过程中更重视著作权问题的处理。各个数据库在建设之初,我国关于数据库的版权问题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数据库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缺乏法律观念,忽视甚至侵害著作权人的著作权。为日后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各家科技期刊著作权意识不断增强,且对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复收录的利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各数据库服务商也更加重视其所收录期刊文章的著作权问题。因此,在竞争过程不论是数据库商还是各种科技期刊都更加重视法律法规,通过运用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权益。

再次,数据库商以合作协商的姿态与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进行沟通。在尊重科技期刊社(编辑部)的意愿上,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精神争取各科技期刊的全文收录。例如,中国知网将全年的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发给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并通过提供各种有益信息,提供各种服务(如召开编辑培训会议)等方式来与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维护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各社(编辑部)对其增深了解、增进感情,赢取各社(编辑部)的信任和支持。

这一时期,各数据库商把主要精力放在数据库的内容建设上,通过各种方式争取更多科技期刊的收录直至独家收录。由于科技期刊社(编辑部)与数据库商的非从属关系,这个过程将是漫长、曲折的。实际上,早期一些英文版的科技学术期刊曾经被国内的这几家全文数据库所收录,随着它们投于Springer或Elsevier出版社麾下,它们所属的论文已经全部撤出中文数据库。那么,可以想象得到,如果要做到像国外一样,全部科技期刊独家收录,中国的全文数据库将经历一场痛苦的重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来自国外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挑战。虽然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科研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多,各科技期刊的稿件资源比较充沛。但由于国外科技期刊影响力大,大部分国内科研人员的优秀稿件都被国外期刊吸引过去,这一现实直接影响了国内科技期刊的质量,进而间接影响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质量。

其次,一些先进的出版理念也给科技期刊数据库甚至整个出版行业带来挑战,如OA出版。OA出版理念是一种新的出版理念,并在实践中被积极探索。OA是OpenAccess的缩写,国内翻译为开放存取或开放获取。其倡导为促进学术交流而进行文献的免费获取。OA文献的出版是通过一些官方机构及非营利组织建立的开放存取网站或其他形式的出版物,出版成本一般由作者、政府及出版机构等提供。目前,已形成一些有较大规模的网络OA出版项目,如美国学术出版与资源联盟项目(SPARC)、科学公共图书馆项目(PLoS)等。国内也有一部分高校学报实行免费全文下载,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所建立的科技论文在线网站也已颇具规模。这种新的出版模式无疑将挑战现有的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利益链条。

三、关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发展的思考

数据库资源的争夺自始至终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在进行着,但国外的竞争多是在稿件(上游)资源的争夺上,而国内则是在期刊(下游)资源收录的争夺上。因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各服务商必须在合理处理与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的关系上多下工夫。尤其重要的是,各数据库服务商和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要有明确定位。

首先,数据库服务商定位。

针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服务商要合理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发掘数据库自身特色。一定要认识到数据库向精专细化发展的大趋势,例如做好某些学科期刊的数据库,专门收录某一学科的期刊。另外,要密切联系各中文科技期刊社(编辑部),争取收录更多的优秀刊物;同时,要把握市场规律,积极探索合理的市场化道路。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数据库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这不仅能为数据库商带来更多的利润,而且也为中文科技期刊扩大影响力作出贡献,这将是中文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在是否接受被该数据库独家收录时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必须明确把独家收录作为数据库收录的原则,不能一味迁就期刊社,必要时必须摈弃违反原则的期刊入库。实际上,各全文数据库必须明确意识到,放弃部分期刊,是势在必行的事情,除非有哪家数据库全面倒闭,不然你总得有所舍弃,让所有的数据库都能生存下去。

其次,中文科技期刊自身定位。

中文科技期刊的自身定位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各期刊必须充分了解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原则和版权的重要性,要形成关于数据库独家收录的统一认识。要结合本刊的办刊宗旨,从提高刊物质量和影响力的角度进行思考。不要盲目服从于被动的收录,应在认识到数据库收录重要性的基础上与各个数据库进行积极沟通,从而解决刊物是否要被收录、需要被具有何种特色的数据库收录以及收录方式等问题。

再次,政府在加强针对数据库发展的法制建设,规范数据库的发展,为数据库发展提供系列、持续的指导意见也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探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使我国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形成科学良性的发展和有序合理的竞争,避免资源的浪费。其中引入市场机制和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是重要的手段。可喜的是,数据库发展这种无序竞争、政企不分、以权代法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强调“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引导各数据库商遵纪守法,有序竞争,自由重组。实际上,据我们上面的分析,数据库的调整、合并、重组,应该是不可避免的。

值得提到的是:中国科技论文的各大数据库已经意识到上述的问题,一些措施正在逐步酝酿或实施中,例如合并调整,收录期刊精专细化等等。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篇8

对我国内地出书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确定,现在国内比较威望的有以下几种版别:

第一种是我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我国科技期刊引用陈述》(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用陈述》)。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含sci、ei、istp别离录入的论文量和我国期刊宣布论文量等项目标。《引用陈述》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计算源,陈述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目标的计算与剖析,其间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研究会联合编辑出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书,1996年出书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含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间对核心期刊的确定通过五项目标归纳点评。

《引用陈述》计算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确定各根据了不同的办法系统,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起。现在我校在科研成果确定中对《引用陈述》和《要目总览》中所的核心期刊都予以供认。在《引用陈述》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核心期刊的期刊在其刊名前面加注了“#”,共597种。被《要目总览》1996年版,2000年版都定为核心期刊的社科类期刊,加注“=”,共434种。此外,被1999年ei和sci录入的期刊,别离注以“+”(71种)或“&”(28种)。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篇9

一、国内一级学术期刊

包含《SCI》、《SSCI》、《AHCI》计算源期刊等

二、国内二级学术期刊

1、《我国科技论文计算源期刊》、《中文中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的理科学术期刊。

2、《CSSC计算源期刊》、《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中心期刊要览》、《中文中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所列的文科学术期刊。

1.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宣布的学术论文视作一级,在《我国教育报》、《文汇报》理论版上宣布的学术论文视作二级。

3、揭露出书的世界专业学术会议或国家一级学会举行的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的论文集论文视作二级

三、国内三级学术期刊

揭露出书的国家二级学会或省级学会举行的学术会议的论文集论文视作三级期刊,各级学术期刊的增刊、专刊、专辑等均降一级。医学 全在.线供给

四、国内四级学术期刊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篇10

一、国内一级学术期刊

包括《SCI》、《SSCI》、《AHCI》统计源期刊等

二、国内二级学术期刊

1、《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的理科学术期刊。

2、《CSSC统计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所列的文科学术期刊。

1.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视作一级,在《中国教育报》、《文汇报》理论版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视作二级。

3、公开出版的国际专业学术会议或国家一级学会举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的论文集论文视作二级

三、国内三级学术期刊

公开出版的国家二级学会或省级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的论文集论文视作三级期刊,各级学术期刊的增刊、专刊、专辑等均降一级。

四、国内四级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