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路径

时间:2022-08-16 08:36:33

中文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路径

1.研究背景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历来重视人才,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重视培养、团结、引领、成就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精尖成果硕果累累,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增长极。但是,作为科技成果交流传播的载体,科技期刊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中文科技期刊成长速度远远不能跟上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追溯科技期刊的发展历史,我国的科技期刊要比国外科技期刊缺少积累优势,国内学术成果评价机制,唯SCI导向机制,某些高校、科研院所把核心期刊特别是SCI期刊论文当成成果评定的硬性指标,而我国SCI收录的期刊相对国外要少,导致优秀论文外流,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缓慢。[1]《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仅次于美国(12274种)和英国(6214种)。其中,中文科技期刊占绝大多数(4429种,89.33%)。2010—2019年,中国作者共发表SCI论文275.5万余篇,其中2.2万余篇发表在中国SCI收录期刊上,占8.10%,中国作者贡献了中国SCI收录期刊85.06%的论文。[2]中文期刊发展有其大环境因素和机制的影响,中文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的不足亦十分显著。编辑人才作为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是科技发展的坚实基础。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一流科技期刊的中坚力量。复合型编辑人才是科技期刊出版的第一资源,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队伍的高素质。在知识服务产业中,人才是科技期刊内容经营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快速培养符合性科技期刊编辑是重中之重。[3]

2.编辑人才培养现状

在庞大的期刊体系中,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呈差序化的发展格局,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宗旨的中文科技期刊运行模式也不尽相同[4],导致编辑人才培养不足的原因也各有差异。但是总体来说,导致编辑人才缺乏的最大的原因是SCI的考核机制,高水平论文外流,让编辑本身缺乏动力。小而散的运行模式弱化期刊人才培养的条件;编辑的边缘化地位,难以激发编辑人才发展的自驱力;社会风气浮躁,部分科研人员急功近利,学术不端时有发生,在破坏科研诚信的同时,也降低了科技期刊公信力,编辑人才培养产生社会阻力;期刊社运营中,工作流程繁复,缺乏担当意识,编辑难以细细甄别论文是否失范,编辑个人的成长受限。[5]编辑人才成长速度缓慢,后备生力军培养不足,但是建设科技强国的现实需求、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战略选择、中文科技期刊的自身发展要求亟需高质量的编辑人才队伍。对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业界做了很多相关研究和总结。张青松认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该具有编辑专业素质、学科专业素质、沟通能力、总结能力;[6]李欣欣提出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米字型”结构的能力,即一横为专业基础知识,一竖为编辑学知识,其余四笔为科学研究方法、信息学、计算机应用及英语知识;[7]刘德生等鉴于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宏观环境,提出: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处理、出版规范、外语能力,而是更需要多元化的能力,既熟悉传统出版,又懂互联网技术,还懂得多种手段营销,懂得市场运作能力;[8]高峻总结出新时代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要有“三心”“二意”:坚定的信心、胸怀匠心、不忘初心,还有法治意识和市场意识;[9]刘珊珊等提出提升编辑的四力,即脑力、脚力、眼力、笔力,从而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10]邢建春等提出复合型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分编辑力型、技术型、资源型三级分级培养的方法路径;[11]王笑笑等提出构建结构化合理、复合型、多层次,符合时代需要的编辑队伍,从思想上、素质上、能力上、创新性上创造一流科技期刊队伍。[12]

3.编辑人才培养路径

下文根据期刊的综合评价要求,结合期刊发展的战略步骤,提出编辑人才培养的路径。首先着力提高编辑个人能力,能力包括保障出版工作出版业务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经营营销能力、运用工具的能力,编辑人才能力结构图见图1。图1编辑能力结构图

3.1出版业务能力

编辑是出版工作的主要参与者,编辑工作也是连接作者和受众的中间环节。出版业务能力是保障编辑出版的核心能力,也是规范出版物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应具备核心政治素养及政治敏锐性。中文科技期刊虽然以承载科技研究成果为主要业务,但是作为出版物的一种类型,意识形态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编辑是否具有敏感的政治意识、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能否及时准确定位敏感词汇,语言表述是否会对社会发展造成干扰和影响,政治常识的判断是否准确,是否涉及民族、宗教及重大主题问题。其次,要求编辑熟知各种出版法律法规、政策及技术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管理条例》《广告管理条例》《印刷管理条例》《著作权法》《地图编制管理管理条例》等规范语言文字、广告审查、地图审查的专门法律法规,也包含规范出版流程的具体法规。另一方面熟悉编校技术标准与规范。比如GB/T16159—2012《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国家标准,CY/T122-2015《学术出版规范引文》、CY/T170-2019《学术出版规范表格》、CY/T171-2019《学术出版规范插图》、CY/T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学术期刊学术不端行为节点》等行业标准,还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行业规范。出版技术标准与规范是编辑日常工作的主要参考规范,保障出版工作合理合规合法的基础。编辑作为技术标准规范的主要使用者,要关注最新标准规范的及更新,编辑要结合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依据,不断积累更新,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可以查找相关学者对技术标准的解读加深理解,提高运用标准规范的能力水平。最后,编校技能是编辑工作中的专业核心技能。编辑掌握优秀的编校技能一方面使论文的编辑符合论文出版规范,保障论文内容表述准确、完整,另一方面以《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和《期刊出版形式差错数计算方法》为计算依据的出版刊错抽查制度也对编辑的编校能力提出了硬性要求,要求编辑熟读技术标准规范,在实践工作中积累提升编校水平,夯实业务基础。对学术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背景、结语的写法是否规范,语言文字是否通顺、文章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表述通顺、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文献引用格式是否正确,能否掌握论文出版规范直接关乎论文内容表述。提升出版业务能力的方法:一是积极提倡编辑参加业务培训。新闻出版总署规定,主编/总编辑、中级编辑、初级编辑需要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满足90学时,课程覆盖了出版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编校实践案例剖析,期刊经营等多方面的知识。相关学会、协会组织也设置了适合科技期刊出版编辑的课程。二是编辑部内部“传帮带”互相学习。编辑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老编辑带领新编辑开展业务,有利于新编辑融入编辑队伍,传承编辑部良好传统,迅速提升新编辑开展业务的能力。[13]三是参加编校大赛,以赛促学。[14]四是申请课题研究,撰写相关论文,论文写作的过程是经验总结的过程。[15]

3.2专业技术能力

科技期刊是科技研究成果的载体,往往是聚焦某一项或者某一方面的技术,需要编辑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的不断创新,衍生出新的技术分支及发展脉络关系,编辑需要持续更新专业知识储备。对很多学术类期刊来说,初审需要把握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前瞻性,因此也有人提出编辑学者化,国外很多名刊的编辑本身就是业内的专家。另一方面,如果是普刊,往往没有外审(同行评议)环节,有些普刊甚至采编一体,这更需要编辑具有专业基础知识。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一方面,编辑需要跟踪技术发展动态,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阅读相关期刊论文,关注国家重点科技实验室研究项目不断更新相关技术领域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与作者沟通稿件的过程中了解相关技术进展,研究课题等信息,还可以邀请相关技术领域专家做学术报告。

3.3经营营销能力

这里所说的科技期刊经营营销能力有狭义和广义上的区别。狭义上的经营营销能力指的是编辑应该具有经营作者队伍,保障优质稿源稳定及不断扩大,也就是学术经营。作为编辑来说,为科技期刊提供科学性、学术性、独创性、理论性、实践性、规范性的论文是编辑的首要工作也是终极目的,从约稿甄选稿件作者开始已经决定了论文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所以说发掘优质作者并经营维护好优质作者队伍,是提高科技期刊内容的重要保障。广义上来说经营营销能力除了学术营销能力,期刊的广告、会展、培训等市场收入,提高广义上的经营营销能力是编辑的提高综合业务水平必要条件。提高学术经营的方法:一是充分利用编委会,编委某种意义上是某个技术领域比较知名的专家学者,积极与编委会编委沟通联系,鼓励其投稿,并推荐合适的审稿专家,优化稿源,扩大高水平作者队伍规模。二是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和技术研讨会。研讨会或者学术讲座,一般聚集了这个行业的专家,参会人员往往都是潜在作者资源,充分利用参加学术讲座和技术研讨会的机会,向优秀专家约稿,探讨技术发展动态及技术难点,邀请审稿专家,实现学术资源的良性互动循环。

3.4运用工具的能力

运用工具的能力主要包括外语能力及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先进的中文科技期刊与国际接轨,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不仅是中文科技期刊编辑的基本能力,还能使编辑发掘更广阔范围的优质稿源,发掘最先进的科技研究成果,阅读国际名刊的文献资料,及时更新科技成果来源。另一方面,当前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融媒体时代对编辑的数字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新技术提高知识服务能力,扩展表现渠道和表现形式,也是编辑需要提升的能力之一。数字化浪潮之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颠覆了以往传统期刊生产模式下编辑业务流程、编排格式和传播方式。各个期刊出版机构整合资源,借助各种形式的平台实现出版业务的数字化整合,平台集信息交互和采编功能于一体,实现采编、管理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16-17]编辑应该掌握与其发展相对应的数据库应用、电子编排、多媒体制作等多种技能,向着中文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迈进。提升编辑运用工具的能力:一是鼓励编辑自身多读、多写、多练,不断积累、及时查阅,并注重在实际中文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中灵活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二是面对融合出版的发展趋势,出版机构也可以设置考核机制、量化目标,把每年是否使用数字产品,怎样提高出版效率和数据统计的精确性、高效性作为考核标准。

结语

聚焦当前中国发展阶段和国际竞争局势,中国科技的发展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如何实现中文科技期刊专业化、数字化和特色化的发展,实现科技期刊自立自强与创新发展,提升科技评价影响力和话语权,相关主管部门从顶层设计到行动规划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2019年,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四部委《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2021年,、教育部、科技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深化开展“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相信中文科技期刊未来必然会取得长足的发展。要培育出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必须先培育出一大批具有专业背景的专业化编辑人才。[18]作为中文科技期刊主管部门一定要结合国家的相关部署、研究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定,制定相关发展战略,重视人才培养,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