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理念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8 17:38:53

智慧校园理念

智慧校园理念范文篇1

关键词:智慧校园;平台;德育;管理;方案

高中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德育工作属于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在管理中,可将德育工作作为入手点,通过德育实现潜力的挖掘以及质量的提升。但是,德育与教学质量通常无法形成正比,学校的生源好,其各项成绩都较为突显,相反,办学质量就会下降,产生“大小年”的状况。对其原因分析,还是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因此,想要使高中学校的德育工作实效性得以提高,学校就需立足于智慧校园,创建德育管理的平台,通过网络、计算机、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将学生的行为量化,经过数据分析与诊断,形成相应的教育方法,以此对高中德育的工作问题进行解决,突显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从而使高中生形成适应社会与自身发展所需品格与能力的同时,促进高中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

一、智慧校园及其特性阐述

(一)智慧校园概述

所谓的智慧校园,其主要指通过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转变学校的资源、环境、人员的交互形式,以促使校园的管理、教学、服务等相关资源实现智能化整合,促进应用交互的灵活性、明确性以及响应速度,最终构建出个性创新、以人为本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校园模式。从手机消费、手机开门、手机点名、未来教室、智能选课等,实现网络学习、创新网络科研、高效透明的校务治理、多彩丰富的校园文化、便捷的校园生活的智慧校园的特征。依据业界与教育界达成的共识,智慧校园是校内智能化运用,不能只是局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学校的服务管理,还需促进知识转化、教育质量提升,以达到教育公平,并促使学校教育实现信息化、现代化。

(二)智慧校园的特性

首先,技术创新以及理念更新。智慧校园平台的构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将学校培养人才以及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的,因此,在程序设计、功能服务、模块配置上和学校的管理、教学、服务等都具有密切联系,特别是着力在学校的远景规划以及办学定位。同时,宽视野、高标准、大格局地做好相应的配置工作,学校可在理念与技术相结合上做文章。其次,整体规划以及系统应用的效果明显。智慧校园平台的构建,其更关注整体的协同管理,依据科研、教学、服务、管理、学生活动等各方面资源的调度,系统化、规划性地达成信息化管理目标,并实现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查询以及业务协作,以此为全校的师生都提供多维度、个性集成、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通常是智慧校园关注整体、系统的主要体现。最后,智能化水平与个性化服务的提升。目前,智慧校园广泛运用移动互联、智能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知识管理、数据挖掘等技术工具,更关注以人为本、用户参与的创新,尤其是把人性化服务观念渗透到技术创新中,并构建相应的制度环境,从而达成智慧技术的高度集成、智慧服务的高效便利、智慧业务的高端发展的一种智慧校园。

二、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学生德育管理方案

(一)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德育氛围营造

只有将通过时间与实践检验而形成的精神凝练于高中教育与发展的各方面,才能促使高中阶段的教育水平与质量提高。想要做好相应的德育工作,就需将高中的精神培育以及定位明确作为基础,构建智慧校园中的“智能化”。德育的本质就是提倡个人价值观念的追求,将现代化高中精神所遵循的人文科学以及德育完美相结合,在判断、思考、落实、执行德育工作理念时,经过高中学校的精神及定位发展相统一,构成共同的价值,以促使德育内容实现“智能化”。因此,高中学校在具体教学实践以及德育活动开展中,注重以生为主、以生为先,通过该氛围,构建中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的认知,并构建在学生的自我认同以及学校发展的自我定位规划上,只有将相关脉络梳理与落实好,才能找出德育工作的开展支点,并构建相应的德育氛围,实现教有所得、教有所获。

(二)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管理队伍建立

智慧校园通常涉及各个方面,其管理队伍也包含了多领域的学者,特别是虚拟化技术、云技术、网页制作、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物联网、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专家。对于智慧校园而言,其好处随处可见,大部分学校都认识到了其重要性,但是,只有部分学校开展了智慧校园,对智慧校园的发展造成阻碍的重要因素是缺乏专业人士,而优秀人员的缺乏会影响到智慧校园的管理队伍发展与完善。因此,高中学校需积极地借鉴先进的经验以及数据分析,在学校中构建专业化数据分析的队伍,经过校园数据的分析,对学校的运转状况进行判断,以促进高中学校的发展与完善。除此之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还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三)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云课堂

云课堂对于现代化教学带来的方便性、性价比、易维性都是极其重要的,学校可经过购买授权的座席数,获取到终端的操控数量,云课堂可胜任许多基础课的要求,但由于其技术是以分时复用的效率、链路响应的速度、大储存空间为基础,因此,课堂应用超出某个参数时,就会对课程范围造成影响。同时,云课堂的开展,不仅需考虑到硬件设备的升级,还需考虑到软件的优化,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

(四)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智慧教室构建

智慧教室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化的课堂体验,其将课程与教师作为中心,不受地点与时间的限制,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通常而言,智慧教室组成的部分包含了开放式的教学系统、答疑辅导系统、学习评价、电子作业等。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主要是开放式的教学资源系统,想要确保智慧教室具备的价值实现,就需相应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其中,教室资源既有传统资源,也有多媒体资源,而电子作业既包含了作业布置、完成提醒、统计与批改等功能,这就能够使学生及时完成各学科的作业,并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状况进行智能组卷,提供给学生个性化习题库。另外,学习评价主要指经过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对其实施客观评价,其不仅能掌握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状况,而且能实现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与质量的完善。答疑辅导则能促进师生彼此的交流互动增强,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升。

(五)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德育监督机制构建

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德育工作开展,其更注重多方力量以及各种资源的整合协调,以全员联动实现网格化合力,构建长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以确保德育工作实现良性互动。首先,需注重大传播、大数据、大德育、大信息的教育理念,在智慧校园下,构建大德育的具体发展视野,把学校的德育工作融入学校发展中,促进各方力量的充分发挥,以形成大德育的工作形式以及科学化的德育氛围。其次,构建良好沟通与协同的机制。尤其是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联动,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格。依据智慧校园具备的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各方资源实施有效联结,促进第一、第二课堂的优势充分发挥,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等活动进行学生的人格塑造、意志锻炼、情操培养,从而促使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最后,注重智慧校园中的人文关怀发掘,形成网格化的监管机制。将信息、网络作为主体的技术革命运用于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中,就会使学生出现人际交往变异、认同偏差、价值混淆等主观困境,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通过智慧的发掘转变为监督机制的建立,促使德育机制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平台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教育者通过德育工作的分析形成相应的教育方法或者策略,在教育实践当中,启发学生的思维,纠正学生在学校的行为以及人生方向,发展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步入实际生活,从内心深处对于真、善、美产生渴望,从而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安立魁,王一定.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路向[J].教学与管理,2018,739(18):50-53.

[2]吴鲁方.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路向[J].新智慧,2020,000(005):36.

智慧校园理念范文篇2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信息化背景下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工作。“智慧校园”概念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由于智慧校园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尽管学术界对智慧校园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在这些争议背后,我们仍可以找寻学者之间的共识,即“智慧校园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多种应用系统把教学、科研、服务融为一体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

智慧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较之数字化校园,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第一,网络与智能终端的“无缝隙”覆盖。“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互联网的无缝隙覆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校园环境、师生生活状态等相关信息传输到学校控制系统,这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物质基础。第二,海量的数据支撑。“大数据技术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相较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最核心的特征是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可感知设备和信息系统获取了海量的活动过程与状态数据。”第三,个性化的服务体系。“智慧校园环境及其功能均以个性服务为理念,各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均以有效解决师生在校园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诸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这一显著特点满足了师生的各种需求,同时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懈动力。第四,开放的学习环境。智慧校园发挥其信息共享的优势,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科书模式,同时时间上的可支配性(从单一的课上扩展到任何时间)、空间上的可延展性(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能得以发生)都使得学习环境大大的开放。

二、智慧校园建设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由于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构建的不完整性,导致校园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这不仅制约了智慧教育改革路径的创新,在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中也遭遇了新的障碍和瓶颈。

(一)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耦合性低

毋庸置疑,全方位“智能化”是建设智慧校园的技术核心,也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途径。它试图将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与校园资源充分融合、统一协调,以此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因云技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到位,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托于数字化校园,仍以“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的单向管理模式为主,学工线的教师仍然未从大量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真正走出来。数字化校园建设着重构建独立部门的信息系统(如图书馆管理、公寓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等),这种建设方式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集被“割裂”,各个应用系统所应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地被利用和挖掘,也很难对整个学校信息进行查询和决策分析,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再加上学工线上的辅导员教师学科背景各异,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这也在客观上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智能化信息服务能力不强

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向全体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校内的人员、设施等资源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生活提供服务。如学生考勤管理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和参加社团活动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教师或活动负责人来承担考勤管理工作,但是这项工作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何利用智能化信息手段提高学生考勤的效率是多数高校亟待攻关的难题。再如校园一卡通,多数高校现有的一卡通系统在设计时仅仅是将多个系统进行简单的整合,对于整合后的系统如何管理,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如何共享、如何交互使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控制系统的各部门在对师生进行服务时,并不能全面的了解用户(如未能将学生的学习、科研、心理档案等独立信息源融合为一个完整的信息集呈现出来),这使得部门的重复工作大大增加,也造成了部门的服务始终不能达到师生的满意。(三)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思政教学水平有待提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视频微课、翻转课堂、MOOC(慕课)成为教育变革的三大热点,要求教师在使用信息资源时,必须要像运用粉笔和黑板一样自如。教师的信息素养在这些课堂上成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当信息技术撬动了课堂,课堂就必须与时俱进。智慧课堂建设,关键还是在教师自身。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既要排除机器的干扰和牵制,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新技术用与不用之间,掌控全在老师。”但对于高校的大多数辅导员老师而言,其所学专业与智慧校园建设中所需知识并不能有效吻合。在未经过较长时间培训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思想工作的管理更多依靠的还是“言传身教”。但成长在高科技浪潮背景下的95后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来真实表达自己的状态和情感。面对教育对象这一庞大群体特征的巨大变化,高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是必然趋势。

三、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

“智慧校园”不仅仅是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还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创新。顺应智慧校园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校园植入智慧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是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者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协同性,将信息化技术植入学生管理工作

打造智慧校园是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手段、促使校园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也是为了给师生创建更安全、便捷、智慧的校园环境,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师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信息平台建设人员与信息使用人员必须实现有效地沟通。一线的学工人员必须了解学校网络平台、智能终端设备等的使用方法;幕后的信息平台建设人员需要了解一个学生全部信息的维度。在综合考虑技术和学生工作管理方案之后,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以此构建稳定、便捷、安全、科学、广泛参与的智慧校园。为了响应教育部“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号召,宁波某院校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晨跑制度管理中。学生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晨跑锻炼,只要刷一下校园卡,就会被记录晨跑的时间段和次数,进而与体育成绩直接挂钩。这样既督促了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又为老师烦琐的考勤工作减轻了负担。

(二)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智能化信息服务能力

高校的学生群体已经进入“95后”的年龄层,他们在科技浪潮的洗礼下,更加注重校园智能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人与物的联系更加紧密,甚至对“物”产生生活依赖。全面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整合并共享信息资源,适应并引领学生时代潮流,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和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创新高效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也是智慧校园建成的目标之一。“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很多高校在每年迎新方面,尤其网上迎接系统方面得到不断完善,使得报到程序更加清晰化、人性化,体现了学校始终“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再比如,为了能够提升大一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某高校宿管辅导员老师用微信这个智能平台,制作了关于如何清扫宿舍的微电影,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学生的微信群中,学生通过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可获取服务资讯。

(三)构建智慧课堂,完善校内外的信息平台共享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翻转课堂将课堂的教学时空拓宽,搭建起一个“半开放式”的教学系统;MOOC课堂则完全是基于网络的社会化学习,是一种深度协作式和开放式的教学。翻转课堂和MOOC课堂成为众多高校着力打造的新式教学模式。为此,高校应首先完善并整合校内的资源信息平台,并与相关学科背景强的院校达成“信息共享”的意愿,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无墙的课堂”,教学相长。此外,在课程评价方式上,可以借助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与复杂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实现“智慧化”学习。部分高校已开设“微学分”“小微课堂”等,通过建设“微”教室、开设“微体验”课程、构建“微”单元自助式学习模式、开展“微”讨论活动等方式,逐步推进“微”教学的改革。“微”课的推出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合作式教学,也将传统枯燥的思政课堂充满活泼的气息。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平台,通过采取“一对一”模式或学生自主进行拼装组合模式,在线上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无疑为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为学校的进一步提升做了良好的准备。

四、结语

智慧校园理念范文篇3

[关键词]智慧校园;中学德育;德育工作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再局限于可视、可触的传统校园,虚拟校园、网络空间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和成长的空间。新课程增加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提升中学德育工作质量。在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依托虚拟空间和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依托智慧校园,中学德育培养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技术手段得到丰富,管理方式更加灵活,这些都推动了中学德育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和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发挥智慧校园对中学德育的实际效用,推动中学德育工作朝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完善化方向发展,教师应当加强对智慧校园特征、内涵的切实把握,弄清楚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的关系,探究在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具体路径。

一、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的关系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依托智慧校园,教师能够为中学生提供更完善、更具时代特征的教学管理服务、科研服务和生活服务。中学德育工作致力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智慧校园背景下的中学德育有助于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一)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建立框架。中学德育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具有社会性的培养环境。智慧校园作为中学德育的主要阵地,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也有助于促进中学德育内容、方式、体系的创新和完善。相较于传统的中学德育工作,依托智慧校园且充分运用信息科学技术的智慧德育,有助于提升中学德育的灵活性和提高学生对德育的接受程度。可以说,智慧校园凭借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为中学德育框架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二)中学德育进一步完善智慧校园。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智慧校园作为重点战略正以更为迅速的态势深入实施。智慧校园的高效、平稳运行,需要有科学的人文精神的引导。中学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其蕴含的德育文化、价值观念、培养政策都有助于智慧校园建设和完善。通过德育的有效理论指导,教师能够使智慧校园发展得更加完善,使智慧校园更有生命力与活力。(三)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都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中学德育的价值原点,是支撑中学德育的核心支点。中学德育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培养人、引导人、发展人。因此,“人”是中学德育的本质部分,是中学德育发展的基础内容。智慧校园作为中学德育的重要阵地,无论是初始建设还是日常运行,都要为人服务,为人提供便利。因此,智慧校园具有鲜明的人性化、秩序化特征。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满足教职工的科研需要,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便捷。智慧校园的运行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由此可见,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二者之间存在同样的价值引领———以人为本。

二、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的发展路径

(一)借助智慧校园深入把握和灵活应用德育规律。现阶段,如何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上提升德育的整体质量,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主观的相应转变,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个原理对中学德育工作同样适用,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即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之上,如何深入认知和把握德育规律成为现阶段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步骤。“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中学德育工作在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拥有更丰富的发展资源的同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困境。如果在面对工作困境时,教师出现德育价值感的动摇,德育工作效果不仅不会有所提升,还会造成严重的反噬[1]。造成现阶段德育工作者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德育工作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人们对于德育规律的认知并未没有更新,所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佳。因此,在智慧校园深入发展的同时,中学德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客观环境展开对德育规律的全新探索。智慧校园凭借其敏锐的感知功能和较强的针对性,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科研理论成果和广阔的科研探究空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完善对德育规律的认知和把握[2]。中学德育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好大数据时代下的德育规律,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对德育的研究和实践,致力于推动德育工作向科学化、完善化方向发展。(二)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合作的德育机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中学德育工作的发展带来机遇,但其中的消极因素也带来相应的挑战。由于学习生活环境与互联网的联系日益密切,学生有意识无意识地接触到网上的一些消极思想、理念,容易产生德育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良好的德育环境的构建成为当前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相关研究人员认识到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职责,更需要社会、家庭的大力配合和支持[3]。学校、家庭、社会构建起协同联动机制和全方位的德育体系,对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许多学校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进行家校协同合作。但整体而言,由于在信息传达方面的缺陷,家校协同合作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智慧校园的建设,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合作创造了便利条件。智慧校园为各方提供了用于信息收集、传递、交流、整合的数字化平台,学校、家庭和社会不仅能够在数字化平台上进行相关信息的实时分享、实时交流,还可以通过数字信息平台针对某一德育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的策略。传统校园的围墙不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障碍,通过多方力量的协同合作,智慧校园扩大了中学德育工作的格局,实现了多方资源在德育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中学德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学生作为德育的主要对象,也应该借助智慧校园很好地参与到德育培养机制中。针对相关的思想价值问题,学生可以在指挥平台中积极提问和主动思考,及时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一些不确定的、不良的信息也能够在信息平台中得到澄清,很大限度地减少了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这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认同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还能够通过智慧信息平台与其他同学、专家展开交流,这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具有很大作用。(三)构建融合信息时代特征的完善的中学德育体系。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智慧校园将信息时展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很好地融入德育目标的确立过程之中,对丰富德育目标的内容构造、推动德育目标的层次化意义重大。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提供的大数据分析能够推动中学德育培养目标的清晰化、明确化,有效提升中学德育培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德育培养需求[4]。例如,借助互联网,丰富的专业课程资源和德育培养资源能够融合到中学德育之中,进一步完善中学德育的内容。中学德育内容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又融合时代的发展特征,推动中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发展和教育功能的增强。智慧校园还为不同学校、不同德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科研空间,德育工作者借助大数据信息和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德育管理的能力,让德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更扎实。德育工作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和资源共享,为建立完善的中学德育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助智慧校园,中学德育培养目标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科学的定位,德育工作能够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德育培养模式得到有效的创新,从而实现中学德育效果和质量的显著提升。

三、结语

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海量的德育资源、有效的数据信息平台都为中学德育内容的完善和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德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智慧校园的分析和把握,灵活设置中学德育工作策略,致力于实现中学德育质量和效果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培养中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促进中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推动中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立魁,王一定.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路向[J].教学与管理,2018(18):44-47.

[2]吕伟,张祥云,叶逢福,等.“智慧校园”浪潮下的高教变革展望[J].高教探索,2014(4):27-30.

[3]秦晓慧,倪烈宗.“立德树人”融入中学德育实践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11):10-13.

智慧校园理念范文篇4

【关键词】智慧校园;安全管理;服务质量;应对措施

本篇文章中将探讨促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措施,分析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影响,希望能寻找到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共有规律,以期能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成功案例。

一、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

“智慧校园”建设就是高校信息化建设,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局部业务建设到数字校园再到智慧校园这几个发展阶段,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智慧校园建设也是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是为师生提供更加便利、高效、智能、安全的服务。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为了方便师生,这样才能体现其建设的价值,所以,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从师生角度出发,提升师生的体验好感。“智慧校园”建设要做到以人文本,从老师和学生出发,提升服务的质量,才能做到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换目标。高校“智慧校园”是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再结合互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高校的安全管理、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学校生活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使师生的教学、学习、生活更为便利,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在线服务。智慧校园的实现,能有效改变师生的学习与生活,增强师生的校园生活体验感。

二、高校“智慧校园”服务体系的构建及特点

2.1高校“智慧校园”服务体系的构建智慧校园的构建不同于数字校园的构建,智慧校园构建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必须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要打破传统系统的边界,形成一个统一的服务系统,这样才能将“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成为一个易操作、科学化的平台。高校智慧校园系统的构建,需要按步骤进行。首先,需要建设最底层的、基础性的运营平台。该平台存在的作用是提供各项服务以及承载各项业务,主要包括高校的网上服务大厅、大数据平台、互联网社区、师生个人管理中心等方面的业务和服务。智慧校园平台有专业化的服务对接窗口,能在线解答师生使用平台系统的疑难问题,使业务系统更加人性化。其次,构建智慧校园系统,需要将高校安全管理细化建设,为师生提供微服务,将业务系统和部门连接起来,细化服务,提升服务系统的灵活运用度,以便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智慧校园的成功构建,需要转变思维方式,要懂得从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做到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用户的实际困难,服务要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智慧校园建设,增强了高校安全管理与服务的粘合性,加强了与师生之间的联系,方便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2.2“智慧校园”服务体系的特点“智慧校园”服务体系主要有三个特点,主要包括:1.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是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深度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是智慧校园平台得以正常运营的技术支持,服务平台与技术的深度结合,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要达到1+1>2的效果,技术与平台的深度结合,是为了凸显平台的功能,实现高校资源的整合,再将这些整合资源很好地反馈给老师和学生,方便他们的教学和学习。2.智慧平台的微服务更为细致。平台微服务的架构是组建化的,这就决定了服务的细致性,微服务平台运营理念是将一个个复杂的系统进行解构,形成一个个微型应用,平台内部各系统之间处于分离状态,所以,使用每个应用小程序是极为便利的。微服平台的另一显著特点是组件化,每个业务小程序之间有单独的链接建立联系,业务处理都是按步骤进行,循序渐进,极少出现错误,就算出现错误也能及时解决。各小程序独立存在,使得微服务平台的灵活性增强,平台内部程序还采用不同语言编写,方便留学生使用和外教使用,体现了一人为本的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构建目标。3.平台服务面广,服务人数多。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承载了学校各项业务,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包含其中,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可以在该平台上处理各项业务。教师的教学、科研、发展、退休的全部服务都能在该智慧平台上得以实现。所以说,该服务平台的范围是广阔的,受服务群体是大范围的。

三、提升“智慧校园”智能安全管理与服务的措施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的主要使用人员,所以,构建“智慧校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出发,想他们所想,平台构建者要在学校进行大量的调研活动,搜集教师、学生以及各部门对该平台构建的意见。除此之外,构建者还需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校师生的碎片化需求进行分析,以发掘潜在需求。只有清楚了解师生需求,才能建立出完善的服务平台,满足师生的服务需求,提升用户的体验感。智慧校园平台的不断完善,需要依靠之前平台运营的数据,构建中者需要对以前的平台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将有利用价值的数据挖掘出来,以实现完善平台建设的目的。分析以往平台运营数据,是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师生的服务需求,完善服务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使得平台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更人性化。下面将探讨提升平台服务的具体做法:

3.1构建统一服务数据平台

何谓构建统一服务数据平台,就是将高校各部门服务系统中共同的或者相似的服务内容取出,取出之后进行整合,使得数据的来源得到统一,这样可以屏蔽掉不必要的服务系统,建立更易操作的用户界面,可以打造一个更专业、更科学、更易操作的服务平台。要构建统一服务数据平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对平台数据进行“治理”。所谓治理数据,就是要清楚数据的来源,统一数据标准,并建立数据来源中心,这样标准化的数据才能通过API技术提供给师生。通过对数据的治理,可以使得数据的使用度得到有效提高,平台服务的质量也能得到有效提升。2.用户要进行统一身份认证,用户访问门户也要统一为一个。统一访问门户和身份认证,是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统一门户之后,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网上门户办理所有业务,这样用户在使用平台过程中会更加方便快捷。统一身份认证之后,用户在使用平台时不用每次登陆,可以用认证的身份信息实现在电脑、手机上的同步使用,这样节省了用户时间,同时用户使用平台的安全性也得到保障。实名认证之后,用户的个人信息就不会被别人盗用,也方便平台对使用人员的管理。3.建设互联网网络公共平台,这样可以将平台的安全管理、消耗管理、教室管理、公共服务管理与系统安全管理集于一个系统中,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4.建立统一的消息搜集与反馈中心,服务平台要将用户反馈的使用信息搜集起来,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些消息反馈给用户,需要一个信息集成中心来完成此项任务,这样服务平台才能更加完善。

3.2构建有特点的微服务平台

微服务平台是智慧校园服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微服务平台的构建要有特色,要能体现高校智慧校园的服务特色。例如,构架者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办公场景、教学事务场景、教务场景、学生事务场景等,建立不同的小程序模块,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可以选择对应的场景以及模块办理自身业务。这些小程序小模块适用于不同的用户,方便用户快速找到符合自己的服务平台,这是智慧校园服务平台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3.3针对各类型数据构建匹配微服务平台

3.3.1公共类数据匹配综合数据微服务平台综合数据微服务平台,是支持用户在许可范围内查询学校相关情况的平台,用户可以在入校前对学校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该平台还可以为在校用户展示一些公共设施的使用说明、学校网络安全使用原则等相关内容。用户通过此微型服务平台,可以很好了解学校的公共事物,加强对学校的了解,方便进校后的学习与生活。3.3.2以问题为导向的服务数据匹配个性化微服务平台1.智能咨询微服务平台这个服务平台的用户为学生,该平台能有效解决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该系统可以将问询率高的问题进行整合,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软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回答学生的疑难。智能咨询微服务平台,是将各种答案录入系统,之后系统会自动匹配属于该问题的答案,其可以24小时在线,也不需要人工操作,能随时解决学生询问的常规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其还会给出解决问题的指引,学生可以根据指引解决相关问题。2.长时间段的学生微服务平台该微服务平台是为学生终生服务的,学生毕业之后也还能继续使用该服务平台,咨询相关问题。学生毕业之后还可以通过该平台继续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以及学校的相关资讯。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办理相关所需业务,比如,打印成绩以及曾经入读该校的证明等,这一平台方便了离校学生的使用,他们也能实时关注母校的发展情况。3.教师微服务平台智慧校园另一重要用户是教师,教师问服务平台是为了方便教师解决在入职、离职、退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该平台处理自己的教学、科研、工资、评职称等相关业务。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办理自身所有业务,方便了教师的工作与生活。4.人性化的公共微服务平台该微服务平台适用于全校人员,学校内部所有公共信息都会到这一平台上,方便全校人员及时查看。比如,全校人员的软件使用下载服务,各类人员可以根据该平台提供的软件下载链接,下载适合自己使用的软件,以增强师生软件使用的满意度,方便他们的工作与学习。

四、结束语

智慧校园建设是符合当前高校发展要求的创举,提升智慧校园安全管理和服务,需要构建者付出更多努力,将互联网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平台很好结合起来,还要践行以人文本的服务理念,这样高校智慧校园系统才能建设好。

参考文献

[1]胡铁力.“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建设思路——以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07):222-223.

[2]李安裕.基于大数据智能决策的江西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1):144-145.

[3]姜立芳,程力刚.高可视化智能安防集成系统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20(21):138-139.

智慧校园理念范文篇5

关键词:特色化;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评价;人才培养

1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国外很多国家将智慧教育作为教育发展重要战略[2],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智慧校园的基础软件和硬件搭建,实现了安全的低能耗的交际性的学习环境、开放便利的学习空间、智能的课程分析研究平台[3]。考虑到智慧教育对教育信息化的导向作用,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评估机制的研究,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均建构了教育信息化的思路和框架,产生了不同的智慧教育建设模式。近阶段,我国校园建设也基本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体系,伴随着软硬设施和服务逐渐投入使用,信息资源共享程序得以提升,部分高职院校已组建信息化建设高素养人才队伍。随着全国首个教育现代化中长期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出台,新一代智慧校园建设不仅关注技术方面问题,同时关注智慧化教育和服务问题。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了校园的智慧化水平变革,智慧校园建设关注度不断提升[4]。但同时国内外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相关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规范,不能满足高职院校个性化服务需求,只是从表面形式模仿其他高职院校建设方式与模式,考核机制不完备,参与度不足,智慧型人才培养体系单一等。本文以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为探索研究目标,将“短、中、长”期目标、“定位+特色”和“教师和学生终身发展”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一校一策”、“一师一策”、“一生一策”,从信息化管理、智能动态考核评价、协同联动人才培养等模块构建并拓展体系建设空间。

2智慧校园特色化管理、评价、人才培养“三体融合”模式构建

2.1概念界定

(1)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作为一种新的校园形态,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教育模式改革不断深入。(2)特色化:根据高职院校特色和发展战略目标,利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引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为师生打造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方案[5]。建设“一校一策”、“一师一策”、“一生一策”的智慧校园,使智慧校园体系服务于各高职院校。(3)三体融合:在智慧校园特色化建设中,将智能管理、智能评价、智能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即“一体两翼四轮驱动”信息化管理体系、“三步曲”智能动态考核评价体系和“NCP三化型”协同联动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融合,服务于智慧教学、学习和管理,提升智慧校园信息化智能水平,创设智慧校园新形态。特色化管理、评价、人才培养[6]“三体融合”模式构建致力于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体系相关问题研究,调研新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智慧校园体系实施的有效路径,构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三体整合”模式。综合调研和实施途径,进行实践探索[7]。

2.2智慧校园特色化建设

“三体融合”模式构建思路该模式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2.3智慧校园特色化建设“三体融合”模式研究方法

通过网络及实体书店等方式广泛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从多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方向和思路。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启发性思考、探究性研究,丰富并完善研究方案。对部分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智慧校园建设定位策略,将结果通过文字描述、表格图形等方式进行信息呈现。结合本课题研究内容,通过和高职院校师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特色化需求,观察他们的外部行为及内心动向,使研究方案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诊断性评价,开展行动研究,边实践边探索,总结智慧校园特色化管理、评价、人才培养“三体融合”模式的实施策略[8]。通过归纳总结,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问题现状和研究进度进行认真梳理,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2.4智慧校园特色化建设

“三体融合”模式结构“三体融合”内容包括“一体两翼四轮驱动”信息化管理体系、“三步曲”智能动态考核评价体系和“NCP三化型”协同联动人才培养体系。“三体融合”结构图如图2所示:高校智慧校园特色化建设“三体融合”模式“一体两翼四轮驱动”信息化管理体系“三步曲”智能动态考核评价体系“NCP三化型”协同联动人才培养体系战略管理风险管理教学管理人才管理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因校制宜精准施策与时倶进教学训练常态化校企合作特色化创业就业多元化图2智慧校园特色化建设“三体融合”模式结构图(1)“一体两翼四轮驱动”信息化管理体系:一体为管理体系,两翼为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四轮驱动为教学管理、人才管理、资源管理和服务管理。①聚焦“定位+目标”,优化新战略管理格局。②联动“教师和学生终身发展”,夯实人才管理土壤。③集成“管理体系”,推动衔接增强合力。(2)“三步曲”智能动态考核评价体系:因校制宜、精准施策、与时俱进。①贯穿高职院校实况,夯基垒台。②贯彻“精、细、实”,立柱架梁。③体现时代特色,稳健行远。(3)“NCP三化型”协同联动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训练常态化(Normal)+校企合作特色化(Characteristic)+创业就业多元化(Pluralistic)。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法、严培训、强演练教学体系。②强化“差异培养+一学双师+学训兼顾”校企合作体系职能。③坚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终身技术培训+拓宽渠道”为基准的创业就业导向,利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为师生打造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方案。

3智慧校园特色化建设“三体融合”模式研究创新

(1)本研究构建的“一校一策”智慧校园特色化“三体融合”模式,可以有效补充并丰富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体系内容。(2)将高职院校“短、中、长”期目标、“定位+特色”、“教师和学生终身发展”等思想融入体系建设,“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引导师生科学职业规划,打造出的符合高职院校师生个性化需求的智慧校园,具有生命力。(3)将高职院校特色贯穿智慧校园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突出了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系统性、全面性。(4)构建差异化的“以教师、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师生个性化需求,而搭建的“差异培养+一学双师+学训兼顾”新模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终身技术培训+拓宽渠道”就业模式,促进师生成长和就业创业。同时,在行动中研究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特色化建设,对河南省部分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进行实地实况动态调研,对师生及社会人员进行访谈,从而明确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智慧校园特色化建设“三体融合”模式将高职院校特色化软环境(校园文化、校园制度、校园发展战略)结合“特色化”硬环境(布局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深化IPv6推进智慧型校园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工程建设,提升校务管理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与校务工作深度有效融合,完善相关信息化建设制度保障措施。在进行过程与结果的全貌客观展示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智能化的共享与分析信息反馈阶段,通过大数据技术与互动智能平台等进行智能化、精准化与个性化的技术推送,进而提供个性化与差异化的评价与发展建议。打造以高职院校智慧教育信息化建设特色发展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学生发展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落实“十四五规划”文件精神。

4特色化管理、评价、人才培养“三体融合”模式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力于探究构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一体两翼四轮驱动”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智慧校园“三步曲”智能动态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并健全智慧校园“NCP三化型”协同联动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可以有效拓展高职院校智慧教育建设体系的内涵和实践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补充已有的研究成果。(1)驱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迈出新步伐。“短、中、长”期目标、“定位+特色”和“教师和学生终身发展”理念纳入管理体系,打造特色化需求智慧校园[9-10]。本研究内容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有效地发挥高职院校师生在智慧校园体系构建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师生积极性,发挥师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智慧校园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2)“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管理体系,构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新格局。提出把控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细化教学管理、人才管理、资源管理和服务管理制度,促进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动态发展。(3)“三步曲”智能动态评价体系,推动考核评估智能动态化。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提出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因校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施策,不能照抄照搬其他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考核评价模式和实施路径。(4)“NCP三化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利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心理干预,为师生打造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方案,制定可行性流程及建议,助力“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体系有序开展。开展“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特色化建设“三体融合”体系实践课题研究,对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5结论

智慧校园理念范文篇6

关键词:教育联盟;智慧教育;管理智慧;管理效能

一、智慧教育生态培育呼唤智慧的学校管理

智慧教育既是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最新发展态势,也是这场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持续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教育制度等全面创新与深层次变革。同时,智慧教育生态的构建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构建和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参与,尤其是需要一线学校层面因地制宜地做好智慧教育的顶层设计,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智慧教育生态培育。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针对学校层面的相关研究中,只是初步探讨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结构、学习方式、课堂形态、教师素质、师生关系等,很少涉及学校管理问题,一般只是简要指出未来的学校将采用弹性学制和扁平化管理,并通过大数据提供精准服务。实践中,虽然教育技术的应用呈现出移动学习、云计算、泛在学习、BYOD(自带设备)、数字内容、翻转课堂和个性化学习等发展趋势,但通过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教学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比如网络学习和翻转课堂的实践一直未显现令人信服的效率提升;极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反而使人们获得满意的机会越来越少,有的教师也忘记了选择资源的初衷。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需要智慧教育生态培育,智慧教育生态培育呼唤学校的智慧教育管理。智慧教育管理理念实质是融合、共享、开放、包容、深层。智慧教育管理是在现有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通过统一规范、数据共享,在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的支持下,逐步将现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成为包括业务管理、动态监测、教育监管与决策分析等功能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系统。智慧教育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教育可视化管控、教育智能决策支持、教育安全预警以及教育远程督导四个子系统。智慧教育生态培育的管理智慧就是学校对教育效率进行管理的活动,其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一是通过管理提升新技术在配置学校资行动实践源上的效率;二是通过管理提升新技术在促进学校育人上的效率。

二、智慧教育生态培育的管理智慧模式构建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种多样、高效及时的学校管理支持系统层出不穷,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载体,形成了可视化、自动化、交互化的智慧校园管理方式。部分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有些甚至已经成为“痛”点。因此,学校依托腾讯智慧校园系统对原来的教育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适度的改造,重点解决了学校管理的痛点,使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更加协同和高效。(一)观念的智慧化转型。智慧校园的目标是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校园运行的各种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多次处理,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文化等各方面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综合实力以及服务功能。在推动观念智慧化转型的过程中,学校的领导层是决定因素,需要在学校整体工作的顶层设计中确立大数据意识、信息智慧化意识。第一,学校领导班子要做大数据时代智慧管理的引领者。要将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学校变革的决心展现在教职工面前,让广大教职工认识到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新时代,智慧校园发展是必然趋势,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和运用奠定思想基础。第二,行政干部要做智慧管理的推动者。智慧校园是大数据时代的新产物,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更需要在建设和运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管理层是学校整体智慧管理的设计者,要有整体的谋划和把握,要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来推动智慧校园的发展。第三,管理层要做智慧管理的践行者。我们的校长能否直接参与和应用智慧校园平台,我们的中层干部能否坚决执行智慧校园管理体系,关系着智慧管理的落地生根。由上而下的践行才是智慧管理的根本所在。(二)管理方式的智慧化转型。1.遵循PDCA循环管理原则。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并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分为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目前,PDCA循环作为一种精细化管理和过程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事务管理场合,成为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学校管理应遵循PDCA的原则,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业绩水平。2.流程去单一化。学校在使用智慧平台之前,管理流程采用的是单一化流程,工作一级一级地传达,一层一层地落实,这样的管理最大的弊端是时效性低,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出误差。以学校开展的教职工考评为例,按传统的方式,考核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基于智慧化平台管理的同一项工作,只需要两天的时间就能全部完成,且误差率极低。3.管理方式转型的一校一特色,各个学校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和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以笔者所在单位成都市大弯中学为例,学校改变传统“金字塔式”的管理,运用智慧校园平台,实现管理的扁平化,通过OA办公室系统,减少中间的管理层次,扩大信息沟通的范围和速度,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构建现代管理体系。通过对平台的设计→运用→检测→改进的路径,达到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学校智慧管理实施的进展与效果

(一)实现移动化、无纸化办公。现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接收、转发各类文件,迅速做出反应,并对文档进行收藏存档。各部门通过“超级表单”功能,能轻松DIY各类表格并推送给教师,能轻松统计、分析和存档,解决了教师厌烦重复填写各类表格的问题。有效监控和及时反馈基于微信的腾讯智慧校园系统能利用微信的原生态功能(地理位置、GPS等各类传感器技术)变革原来的工作流程,使其更具有规范性、真实性、便捷性。例如,通过掌上检查单,学校的各类检查评比能及时反馈到各班。这样依托信息技术能解决传统业务流程的管理难点、痛点,真正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扁平化。我校一直推行“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的扁平化运行模式,并通过OA办公系统、网络教研、视频会议、微信、QQ等媒介切实下移管理重心,降低教育管理的边际成本,让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之间可以直接沟通、及时互动,信息流通更加顺畅,多元参与成为常态,人力成本有效降低,管理实效大为提高。同时,学校建立了官方微信、微博,班级建立了微信群、QQ群,全部由专人负责、专门管理,定期学校的各类活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等内容,并对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的回复与互动,让社会、家长等多元力量参与办学的活力得到了释放,也推进了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二)实现无障碍数字化教学。我校引入了北京四中网校、锐意通数字教育平台,实现了操作简单、自动统分、自动分析的智慧教学管理。老师在批阅试卷的同时自动将成绩录入电脑,并在后台统计分析出得分率、失分点等各种数据,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我校还引入了智慧课堂“随堂答题”功能,利用答题器当堂进行客观题评测,直接生成测评结果,并对学生的分数、作答情况等统计数据记录保存。这样,不仅能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表现,还可以根据课堂记录报表,详细追踪学生、班级的学习过程,以此调整授课内容的重难点,给予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大增强了课堂管理与互动实效。

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是运用互联网的人是有形的,以此传递出来的思想是鲜活的。为此,我校坚持虚拟与现实结合、网上与网下结合,把虚拟空间的对话讨论、互动交流转化为发现问题的有效载体。如通过对贴吧、家校互联、微信群、QQ群的浏览和关注,可以发现社会各界对我校关注的热点,归纳出学校管理、学生身上存在的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然后通过校长接待日、家长进课堂等面对面沟通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149教育联盟”的催生下,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的智慧化管理已经开启,智慧校园建设是优质高中新的发展方向,实现管理的智慧化,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要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转型,必然要实现从观念到方式到运用的彻底转变。更加高效、科学、合理的管理才是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的初衷和归宿。

参考文献:

[1]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8,(1):35-39.

[2]钟晓流,宋述强,胡敏,杨现民,李海霞.第四次教育革命视域中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9,(4):34-40.

智慧校园理念范文篇7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大数据挖掘技术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提出了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创建数字校园的要求,建设智慧校园时发展数字化学校的基础,它的核心就是智慧,运用全新的云计算、智能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智慧管理服务。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大数据挖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及管理能力,创新学校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变为精细化校园管理。本文就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分析其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1高职智慧校园中大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性

1.1实现智能化教学

在高职智慧校园中,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准确的记录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学生还可以通过连接校园网,实现课堂互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控制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丰富教学活动。另外大数据挖掘技术还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创建系统化的学习模式。【1】

1.2实现考学研共同发展

在高职智慧校园中,其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为教师创建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大量的科研资料及技术发展动态。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与平台中的教研学者进行研究成果的沟通交流,实时的分享科研数据,能够确定教学的发展趋势,使国内外的交流提高一个层次,实现考学研共同发展和创新。

1.3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智慧校园中具有大量的数据信息,比如学校网站论坛中的稿子、评论、留言等,这些数据包括了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及数据,不仅仅能对校园中的人力、财力及物力进行服务,还能够对教育、行政、设备及科研方面进行管理服务,还可以寻找教育中和学习中的规律,对教育及办学趋势进行预测,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意见,也有效地提高了院校的办学质量及教学效率。【3】

1.4实现智慧化服务

数字管理系统创新了传统的人工管理,大大节省了管理资金及人力,对校园进行智能化、数据化的管理及服务,比如资源的分配、信息化培训、故障响应等等。其中资源的分配包括软件系统的升级优化及IP地址、身份验证的优化分配等;信息化培训包括为学生培训提供文本资料、音频资料及视频资料等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教师及学生具备的信息化智慧能够满足智慧校园的需求;故障响应指的是在智慧校园发生故障及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响应。【3】

2高职智慧校园的建设

2.1何为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指的是校园的数字化建设,并且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及云计算等一系列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校园建设理念。智慧校园主要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及云计算为前提,将高校管理工作、教学、科研及服务相融合的综合智慧校园环境。在智慧校园中,师生可以以手机、电脑等无线通讯设备结合校园网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教学、生活等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实现信息化的校园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及校园管理效率。

2.2高职智慧校园的建设架构

高职智慧校园可以将智能传感器安装在校园中各个教室、图书馆、宿舍及实验室等各个场所中,并且将它们进行连接,从而构建物联网,使用服务器和云计算服务将软件管理系统与物联网向融合,全面实现校园智能化管理及教学。并且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处理这些信息资源,为全体师生及学校工作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及生活环境。【4】

2.3高职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智慧校园从产生到创建都得到了国家及社会企业的支持,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本身的管理模式及部门之间的通讯较为复杂,这就使得高职智慧校园在建设以来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高职院校中的大量的信息及学生的自律等方面,使得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无法实现全面信息化,其中不乏有一部分学校还是通过传统的短信、公告栏的信息为学生传递信息,这就造成学生无法及时的信息,降低了沟通效率;(2)由于学校与行政管理部分的网站并不统一,这就对管理方面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不统一的平台使一些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无法存储到相同的数据库中,使数据的格式及标准也有不一致,就使得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无用数据及垃圾数据;(3)这些数据都较为庞大且复杂,目前的管理并没有针对性的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信息,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没有和毕业方向统一分析、图书馆中的学生解决信息没有与个性化教学相联系等等。【5】

3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大数据挖掘技术

3.1何为大数据挖掘技术

大数据挖掘技术指的不仅仅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还是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深入挖掘数据中的潜藏及具深层次的信息。从技术角度来讲,大数据挖掘技术与云计算是有一定联系的,大数据不能单独进行处理,要使用分布式的架构,以此对数据进行挖掘,所以大数据挖掘要依靠云计算进行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3.2大数据挖掘技术智慧校园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职智慧校园的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使用了技术性的教学手段及远程教育等等,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也使用了监控及一卡通等等,有效地提高了对学生的管理效率,学校行政管理方面也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目的。随着连接的实体越来越多,那么传统的数据架构已满足不了需求,大数据挖掘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进行深入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为校园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体现高职院校的智慧特色。【6】

3.3大数据挖掘技术智慧校园建设架构

为了能够使高职智慧校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在传统的建设基础上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挖掘传统智慧校园中的智能识别及检测中的数据,并且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为高校中的教育、服务、管理及学习提供智慧的应用,实现校园学习智能一体化。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和云计算,可以先构建一个建设架构,详细见图一,下文对其进行具体说明。(1)基础设备。其中包括检测设备及感应设备,并且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中,收集校园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数据,使用通信网传送到云存储层,能够全面了解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2)采集信息及存储层。使用云计算中的存储技术将基础设备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并且使用虚拟化技术降低空间的浪费,使数据资源可以有效整合,使数据存储具备智能化及自动化。(3)数据管理及云计算。管理云服务中的信息资源信息,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计算,使数据的分析更加精准。(4)智慧应用层。深入挖掘大数据,并且对其进行分析,为智慧校园中的信息化业务提供数据支持技术,这个也是使智慧校园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重点内容。【7】

4结束语

为了使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和理念能够满足现社会形式的需求,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将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智慧校园中,不仅能够对校园中的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还能够对数据进行智能决策。大数据挖掘技术是高职校园建设中的核心内容,能够将智慧校园中的智能化及数字化充分体现。目前大数据挖掘技术还存在一系列的技术性问题,但是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其能够完美的与智慧校园相融合,更加人性化的为校园师生提供服务。

作者:王桂武 高林国 陈新胜 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宿佳宁,赵洪光,杨文.大数据挖掘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福建质量管理,2016(4).

[2]鲁力.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5):48-49.

[3]程大鸣,刘碧俊,侯松.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1):71-72.

[4]陈嘉瑜,陈红慧.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6(10):147-148.

[5]许冠军,叶敏.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6(9).

智慧校园理念范文篇8

[关键词]校园文化;展现;魅力

一、“润智教育”文化墙:学校理念的诠释载体

五泉小学校门走廊右侧是学校的润智教育文化墙。墙顶是五个泉水水滴造型的灯罩,意味着从五泉山的五泉中流出的水流到了校园;墙面主体图是水花奔腾流淌中形成的变体的“润智”二字,上方书写着“扬泉水精神,创润智教育”,下方书写着“润泽生命,启迪智慧,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意味着学校立足水之润泽、启智精神指向,给泉水加上教育基因后所提出的“润智教育”的办学理念:润者,润泽也,智者,智慧也;润泽是温润、是呵护,润泽是滋润、是唤醒,润泽是浸润、是培植,润泽是圆润、是引领。智慧是知识、是智力,智慧是个性、是能力,智慧是灵感、是魄力,智慧是坚持、是毅力。其核心价值就是:润泽生命,启迪智慧,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五有泉娃”文化墙:培育目标的形象展现

五泉小学校门走廊左侧是学校的“五有泉娃”文化墙。墙面主体是五个生动活泼的泉娃形象和他们所代表的形象目标,他们分别被命名为蒙娃、惠娃、掬月娃、甘露娃、摸子娃。墙面上方书写着“做智慧教师,育‘五有泉娃’”。这个文化墙意在说明在润智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倡导每一个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引领学生朝着“五有泉娃”的发展目标迈进。具体来说,“五有泉娃”的培养目标就是以下五个目标:蒙娃的培养目标是五泉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在读书反思中获得知识,积淀自我,产生想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孩子。惠娃的培养目标是五泉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讲究方法,理性思考,巧妙应对,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孩子。掬月娃的培养目标是五泉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在求知探索中敢于想象,勇于创新,树立目标,成为一个有梦想的孩子。甘露娃的培养目标是五泉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在为人处事中永施爱心,乐于助人,恪守准则,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孩子。摸子娃的培养目标是五泉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在实践活动中脚踏实地,善于合作,彰显灵动,成为一个有活力的孩子。

三、篮球运动文化墙:特色活动的有力彰显

五泉小学的操场中间有一面篮球运动文化墙。墙面主体图案是学校开展篮球活动的精彩场面。图案上方书写着“团结、拼搏、合作、创新”的篮球精神,下方还用文字对篮球精神做了具体的阐述:篮球是圆的———要团结起来(团结精神);篮球是需要传递的———要相互协作(合作精神);篮球比赛是在争抢中进行的———要有竞争意识(拼搏精神);篮球是在运动中发展变化的———要不断创新(创新精神)。这一文化墙充分展示了学校立足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大力开展篮球大课间、篮球主题月等多种篮球活动,彰显了学校的体育特色。在这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校通过“篮球特色活动———篮球精神引领———校园篮球文化———篮球特色资源”这四个层面的深入探索,实现了有形之“物”(篮球)与无形之“神”(篮球精神)的和谐统一。孩子们在篮球运动中找回了自信,在篮球运动中获得了成就感。

四、楼宇命名文化墙:泉水文化的无声渗透

智慧校园理念范文篇9

[关键词]智慧校园;医科院校;探索研究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VR/AR等信息新技术应用日益广泛[1-2],为医科院校开展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技术生态。数字校园建设正在向智慧校园建设转型升级,并朝着服务化、智能化、融合化、移动化方向发展[3-4]。当前,国内医科院校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的建设成果。但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医科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还存在一些瓶颈,主要表现在[5-6]:①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程度低,数据挖掘能力弱;②应用系统建设分散,新旧系统并存,技术规范不一致,互为孤岛,整合力度不够;③“线上”虚拟空间和“线下”实体空间的融合程度不够,壁垒仍然存在,难以激发应用活力;④面对日益严重的信息安全风险,重视程度和防护能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紧贴医科院校特点,聚焦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出医科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框架,细化设计智慧校园的关键基础工程和重要应用系统,以形成医科院校信息化大生态,推动教学、医疗、科研和管理等各项业务的发展模式变革。

1智慧校园建设框架

智慧校园建设框架主要包括实体层、基础层、应用整合层和呈现层(图1)。实体层主要由现实中的人员、终端、教室、实验室、车辆等实体构成,形成“线下”实体空间。基础层、应用整合层和呈现层共同形成“线上”虚拟空间,基础层具备高性能计算、大容量存储、高带宽网络和数据统一管理能力,应用整合层具备应用接口开放、应用构件共享、业务流程订制、数据分析挖掘等能力,呈现层具备一站式、个性化、自适应的多元呈现能力。“线下”实体空间和“线上”虚拟空间一体融合,共同构成智慧校园生态体系。

2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基础工程

2.1打造统存聚合、共享共用的数据管理枢纽

依据大数据、云计算理念,打造“主中心”和“分中心”相聚合,“公有云”与“私有云”相结合的校园数据中心,作为学校各类数据管理的枢纽,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共用。同时,建立支持订制、持续演进的数据分析模型,开展数据挖掘分析,充分发挥数据应用价值。“主中心”和“分中心”相聚合,即通过制定全校统一的核心数据标准,研发跨平台数据交互引擎,建设核心共享数据库,构建校园数据中心“主中心”,实现核心数据的“一数一源”和异构数据共享共用。针对具体的业务应用,制定特定的数据标准集,建立业务数据“分中心”,与“主中心”共同构成校园数据标准集,形成覆盖学校教、医、研、管等各项业务的数据管理体系。“公有云”和“私有云”相结合,即校园数据“主中心”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两个既逻辑隔离又互联互通的有机组成部分。“公有云”主要存储和管理学校公共数据及各单位业务数据,由相关业务部门管理;“私有云”主要存储和管理全校教职员工的个人用户数据,由用户自主管理。通过数据交互引擎和严格的权限管理,“公有云”和“私有云”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共用。

2.2打造流程驱动、一体开放的应用建设模式

以软件构件为点,以工作流为线,以立体门户为面,构建“点-线-面”一体融合、开放灵活、持续演进的智慧校园应用建设模式。2.2.1建设灵活易复用的“点”统筹智慧校园应用功能需求,依据易开发、简对接、可替换、能复用的原则,将应用系统划分为粒度合适的软件构件,构成应用系统建设的基本单元,多个应用系统功能相同的部分可共用软件构件。2.2.2建设开放易订制的“线”引入流程驱动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依据以人为本、需求牵引、自由订制的原则,开发工作流引擎,按照应用需求将软件构件进行拖拽联接,建立体系开放、面向服务、功能全面的工作流,每一个工作流相当于一个应用系统,从而打破业务部门边界,实现业务流程重组。2.2.3建设丰富易交互的“面”依据服务一站式、界面可订制、窗口自适应、交互个性化的原则,创新打造虚拟校园门户、移动APP门户、微信轻门户和传统桌面门户多维融合、开放立体的智慧校园门户,开放共享接口规范和应用建设,为用户呈现丰富的应用和聚合的信息。

2.3打造创新实用、服务高效的虚实融合空间

引入O2O(onlinetooffline)、VR/AR(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社交网络、三维建模等前沿技术,构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三位一体的关系网络,建立虚拟线上空间和现实线下空间之间的桥梁,打通“虚”和“实”之间壁垒,打造实景虚景相对照、线上线下相对接、网内网外共社交的虚实融合空间。2.3.1建设校园虚拟社区引入三维建模、社交网络等技术,构建校园虚拟社区,等比例呈现实体校园环境,建立虚拟环境下人员沟通交流渠道,作为虚拟校园门户,通过全新呈现模式,展示校园文化风采,整合业务管理与应用服务,提升用户应用体验。2.3.2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建设VR/AR实训室,将VR/AR技术引入课堂,构建逼真、直观、沉浸式的虚拟教学空间,带来全新的教与学体验。完善在线教学平台功能,推动师生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碎片化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化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2.3.3拓展智慧空间建设深化智慧教室建设,拓展功能应用,不断探索挖掘线上、线下相融合带来的全新体验与价值。同时,开展智慧会议室、智慧实验室、智慧仓库、智慧手术室等智慧空间建设,推进各智慧空间的融合互联。

2.4打造防范严密、多维立体的安全防护平台

围绕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目标,创新数据安全管理模式,升级网络安全防护手段,加强终端防护管控能力,建成防范严密、风险可控、源头可溯、去向可查的安全防护平台,建立从终端防护到漏洞扫描、从接入控制到入侵检测、从行为审计到容灾备份的立体化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同时,补充升级技术检查装备,健全常态化检查机制,构建人防加技防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全面提高学校信息安全整体防护水平。

3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应用体系

3.1建设突出医学、辐射全国的远程教育体系

围绕构建全层次、全类型、全时域的人才培养体系目标,聚焦人才培养需求,构建全时、全员、全域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凸显医学特色的“医学网络大学”。打造集网上建课、在线备课、远程教学、网上考试、互动答疑、学分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医学精品网络课程和微课程,丰富优质医学教学素材库,构建覆盖医学各学科、各门类的网络教育资源体系;根据各类卫生岗位能力结构模型与培养路径,对课程进行模块化分组,设置不同课程学习计划及标准要求,高效开展对各类别、各专业方向卫生人员的全覆盖远程教育培训。同时,与校外网络教学平台对接融合,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网络教育学分的互认。

3.2建设管理高效、服务智能的医疗卫生体系

推进智慧医疗工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构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医院ERP系统,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整合升级医院现有HIS、EMR、LIS等信息系统,深度优化各类诊疗业务流程和临床路径,提高医院信息化服务保障能力;引入语音识别、手术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医生工作负荷;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就诊和个性化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加大远程医疗服务力度。

3.3建设医工融合、协作创新的科研转化体系

加强转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构建转化医学成果库、临床与产业需求库等数据库,实现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沟通融合。深化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应用,通过建设统一的科研信息数据库,构建便于科技人员开展研究、辅助领导科研决策的科研信息综合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成效。

4小结

当前,信息化已成为衡量医科院校综合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打造服务智能高效、管理科学精细、资源丰富优质、文化底蕴深厚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全面地成长,让教师潜心地教学、专注地研究,让医务人员快捷地诊疗、精细地服务,让管理人员惬意地办公、精准地决策,真正让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全员统一、过程全员参与、成果全员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强,霍慧彬,陈展,等.基于5G边缘计算的全场景智慧校园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9(10):94-96.

[2]赵磊磊,张黎,代蕊华.智慧校园的智能升级: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校园[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11):26-32.

[3]陆成松,孙小影,张晓林.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任务中心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23):85-88.

[4]冷洪敏,郭文良.构建智慧校园的价值关切与路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21(10):13-15.

[5]李才.智慧校园建设实践研究:让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J].天津教育,2020(33):54-55.

智慧校园理念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高校智慧后勤的信息化建设,是充分落实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后勤管理服务建设理念,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是高校后勤工作创新和转型发展必然选择,有效促进高校全方位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二、加强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作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智慧后勤的信息化建设,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后勤管理服务部门相关职能包括在校师生的居、食、住、行等方面,对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智慧校园发展过程中,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不仅改变在校师生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也使得很多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发生巨大改变。因此,为更好提高高校科研信息的整合和分析效率,不断加强对师生学习和科研的服务质量,就需要增强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从而使高校的后期服务更加精细化和精益化。

(二)提高后勤业务能力的必经之路加强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宏伟目标,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后勤部门的日常工作虽然细小和零碎,但却包含高校很多方面的事物。而且,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还要有一定的时效性,当教室发生停电或者其他问题时,需要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立刻解决相应的问题,这就对后勤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加强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后勤管理部门通过网络技术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所发生的相关技术问题,也能更好地促进和优化高校育人环境,进而使高校后勤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推进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的基本特征通过加强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加强高校校园活动与后勤部门工作的进一步融合,也是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的基本特征。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后勤管理部门更好的将校园当中的事物变化整合成相应的信息数据。并根据所整理的信息数据,更好地分析出当前后勤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后勤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高校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后勤部门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并将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到工作当中,从而为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决策的智能化奠定良好基础。

三、当前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相对落后随着高校智慧校园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很多学校积极开展和创新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高校后勤管理作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是有必要的。当前,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存在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的问题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智慧后勤的需求化建设。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许多高校管理者管理思想相对落后和传统,即使部分学校跟随时代的发展需求,建立相关的网络平台,并通过网络平台发送通知和转发新闻,但仍缺乏对网络平台作用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发挥。部分高校后勤管理者认为高校应将资源和资金投入到教学第一线,而且在后勤管理服务工作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其管理质量效率。

(二)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当前,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仍存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并且,高校后勤岗位人员冗杂,很多管理人员缺乏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意识。对于外购或外包的相关管理软件,仍存在后勤管理人员不会使用的问题,缺少会做事的相关技术人才。很多高校的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年龄普遍较大,缺乏对网络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不仅不利于提高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也很难满足当前信息化时展的需求。

(三)信息共享程度低下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共享,充分丰富着人的生活。当前,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仍存在信息共享程度低下的问题,部分后勤管理者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缺乏多相关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创新,造成高校信息来源过于分散,并且共享程度低下。此外,虽然很多高校跟随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和趋势,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但仍存在网络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高校各个学院之间的关联度较低,未充分将后勤管理工作相整合,而且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相对滞后,不仅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也不利于推动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发展。

四、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途径

(一)运用系统思维加强整体规划首先,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发展。需要高校运用系统思维,加强对智慧后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高校可以利用智慧校园的基础网络设施,并在基础设施中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主要技术。以促进后勤管理智慧化和服务智能化为主要核心,加强对财务决算、人事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其次,高校需要从食堂餐饮服务、校园环境等方面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充分整合和搜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深入挖掘,加强对智慧后勤信息化的科学决策。再次,高校要不断对后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原则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确定相应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充分遵循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最后,在推进高校智慧后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将业务流程管理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对比,对管理、技术和经济风险等方面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当前后勤已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充分开发相应的智慧后勤资源基础,从而有效提高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二)加强后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高校智慧后勤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后勤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只有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能力,才能有效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使后勤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管理服务理念,并加强对后勤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从而使后进管理人员可以熟练操作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要确保引进的人才精通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具有开发相关应用软件的能力。此外,高校应加强对后勤管理人员相关移动媒体应用知识的培训,从而有效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和业务能力,建设出一支符合当前信息时展需求的后勤服务团队。高校也可以鼓励和引导后勤人员定期外出参加相关的信息化培训,充分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知识,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信息技术和后勤信息化建设经验。

(三)建立共享型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智慧后勤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校加强后勤管理的资源共享,建立共享型后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当前智慧后勤的信息化建设基础系统,制定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标准和目标,充分将学校各个学院、图书馆、食堂以及学生公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并加强与图书馆理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之间资源的共享,从而使各个学院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和信息更好的被后勤管理部门所了解,转变以往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面。另外,高校可以借助B/S等技术结构网,对登录网络管理平台的相关用户进行系统智能化的识别,严格限制相关部门都为后勤网络平台的操作权限,进而使高校内部数据更加开放和安全,不断促进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相关信息的效率,实现后勤管理系统汇总、分析和处理相结合,促进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形成科学的决策。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