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施工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0-09 17:09:12

智慧施工技术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智慧工地;大数据;智能化

1工程概况

某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40万m2。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和绿色施工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果,如此重要的项目,如何进行好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管理尤为重要。作为地区首批智慧工地示范项目,该项目将运用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实现项目工地的员工管理、物料管理、进度管理、生态管理和安全管理。

2安全管理

2.1工人安全教育管理

1)实名制人员教育交底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拥有员工实名制认证功能,可以实现工人实名制签到。在工人接受现场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时,通过扫描员工人脸,可以实现培训签到并生成安全交底签名手续。2)安全体验馆教育培训安全教育体验馆可以现场模拟爬梯、安全带应用、墙体倾倒、高处坠落、平衡木及撞击等场景,使员工的教育培训更加身临其境,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1]。

2.2工人违章作业管理

1)远程视频监控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全覆盖,尤其是工地大门、材料库房、施工重点区域等重点场所,确保视频监控覆盖,安保人员定期检查巡视。视频监控数据通过网端传输至智慧工地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慧工地后台或登录手机端实时查看现场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现场违章情况,提高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2)未戴安全帽抓拍及报警在工地的出入口和施工现场安装视频监控,设置安全帽抓拍告警系统,及时发现未正确佩戴安全帽等违章行为,对于违章情况及时发现并告警管理人员。3)临边洞口声光报警在施工现场的电梯井口、孔洞、高处边缘等高危易坠区设置声光警报系统,当人员靠近边界时,系统自动感应并发出声光警报,后台给管理人员发送相关信息进行提醒,有效降低现场高空坠落风险[2-5]。

2.3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和危大工程安全管理

通过智慧工地平台,监理人员可以将现场质量隐患和问题拍照上传至后台,相关责任人收到后进行问题整改。管理人员对问题或违章等情况全过程审核,并生成整改通知单、考核结果、安全日志等,实现问题缺陷闭环管控,提高缺陷隐患处理效率。在起重机、升降机、卸料平台、高大支模、爬梯等高危设备附近覆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高危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全程监控记录、异常告警,切实提高高危区域的风险管控能力。

2.4风险源监控管理

智慧工地平台可以自动记录已经识别的风险源,并且支持打印,可张贴在工地现场。通过扫描智慧平台二维码,查看风险源具体信息,监管人员可以随时查看风险源管控执行情况,并直接将数据形成清单,按照要求上报给政府监管部门。

3人员管理

3.1人员实名制管理和考勤管理

在智慧工地平台上,将所有参建员工信息录入员工实名制管理模块,建立员工实名认证的管理系统。实名制系统可以应用于员工的日常考勤管理和日常考核管理,对在作业过程中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员工进行处理,切实规范员工作业行为,加强员工安全管控。员工实名制管理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员工的日常履职考勤管理。员工日常考勤信息可以采用门禁系统、移动平台考勤等方式。门禁系统考勤是在项目门口设置人脸、指纹、身份证识别考勤机,员工进入工地施工区域时,门禁系统会自动生成考勤记录。同时,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也可以使用智慧管理平台移动端,进行人脸识别打卡考勤,记录员工出勤情况。管理人员可以登录智慧管理平台,通过后台查看员工考勤记录,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员工出勤数据,计算出员工出勤率、单日出勤数等,并设置考勤预警条件,对岗位出勤不满的情况进行预警。

3.2从业资格管理和教育交底管理

智慧工地平台可以录入员工信息,并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资格证书登记、备案等,对证书数量进行动态管理,对资格证书数量和有效期进行提前预警。进行现场安全班组会或者安全技术交底时,使用智慧管理平台终端进行人脸识别,生成教育培训和安全交底签名记录。

3.3工人诚信管理和工资管理

智慧工地平台具有人才考核功能模块,可以从考勤、作业技能、工作效率等多维度对员工进行考核。管理人员根据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权重、打分等,并将考核结果生成人员档案信息库。同时,系统中设置黑名单功能,将失信员工或者严重违章员工计入黑名单系统,将其与授权的企业共享,降低企业用工风险。智慧工地平台的另一重要部分就是工资管理模块,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利益,影响到企业用工稳定。工资管理模块可以与考勤记录、奖惩记录进行自动核账,对工资与考勤不符、实发工资与应发工资不符、账户资金不足等情况及时发出告警。通过工资管理模块可以对工资发放问题及时预警并提醒管理人员解决,避免用工薪酬纠纷。

4质量管理

4.1质量隐患巡查管理和实测实量管理

质量管理模块是智慧工地系统的又一功能。系统将采集的质量和缺陷问题进行分类统计,按照分包单位、责任人、问题类型及趋势等进行分析,自动生成数据报表,对关键缺陷进行预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查询和统计质量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4.2质量检测报告管理

管理人员可以将各种试验检测报告以及验收材料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数据资料可以与授权部门共享,相比传统纸质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智慧管理平台与政府部门平台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实时检索查阅相关信息。

5进度管理和生态环境管理

智慧工地进度管理系统采用斑马双代号网络图代替传统Project进度管理,可以展示出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情况,管理者可以据此预判劳动力资源使用效率并进行人力资源调配。通过对比前锋线数据,自动显示实际工期和计划工期差别,工程进度展示更加直观。施工现场安装传感器,实现对废水、废气、扬尘、噪声、固体废弃物、能源消耗等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提醒管理人员采取相关措施,改善现场施工环境。

5.1扬尘噪声监测

项目现场设置有环境监测仪,对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噪声和PM2.5等指标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端口将数据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当环境超标时进行告警,提醒管理人员并自动启动现场喷淋系统,降低粉尘颗粒浓度,管理人员收到告警后,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环境干预,降噪除尘使环境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5.2废水监测

工地废水达标后排入市政管道,在排水口设置污水感应传感器,并将数据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后台设置污水氨氮阈值、SS范围值、COD上限值,当监测数据达到事先整定值时,系统自动预警,平台发送预警信息至责任人和政府监管部门,相关人员则采取措施确保工地废水达标。5.3废弃物监测项目工地现场对废弃物分类存放,分别按照建筑碎料、剩余混凝土及房屋装饰等类别分区域存放,在存放密闭空间内安装监测仪器,数据自动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当垃圾数值达到设置的数值后,会产生预警,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和责任人,责任人采取措施进行垃圾处理。

5.4废气监测

项目工地现场设置废气传感仪器,主要监测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指标,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当现场监测数据超过整定值时,系统进行预警,并发送信息至责任人,提醒责任人采取措施改善现场空气质量。

5.5能耗监测

通过现场水、电端口设置的智能水表、电表,将使用数据传至智慧工地平台。通过平台进行数据监测和统计,并设置能源使用指标预警值,当现场水、电、气等使用数据达到预警值时进行预警,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责任人排查能源消耗异常情况,查明能源消耗异常原因,达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目的。

6结语

本项目工程作为该地区智慧工地示范项目,通过采用现代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将现场各个重要数据采集并传输至智慧工地后台,实现对复杂综合项目的现场管理、进度控制、环境监测等目的。通过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手段,将复杂冗余的项目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节约大量人力、材料、水、电资源,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质量,极大提高了项目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宏伟,严雷广.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0):90-91+99.

[2]李冉,赵元鹏.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建筑在超高层施工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0):87-89.

[3]罗小祺,杨曦.智慧工地建设需求和信息化集成应用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0):94-96.

[4]聂志强.智慧城市绿色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7):45-46.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施工技术;智能化电气;应用系统

1引言

智能化建筑不是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纪的80年代,日本就开始建设智能化建筑,并且有超过60%的建筑类型为智能化建筑,在建设内容上,智能化建筑更突出高效性、节能化及智能化,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水平。但是目前看,智能化建筑中电气施工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整体水平不足、施工不规范、电气系统运行不达标等。基于此,文章结合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技术要点展开论述,供参考。

2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技术要点

2.1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要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做好强弱电的设计与安装工作。从施工流程上看,主要在土建工程做好墙体防水处理后开展,避免电气施工破坏墙体结构的防水层,且埋件应及时安装,避免遗漏,只有对专业施工技术人员做好培训才能够确保电气基础施工质量[1]。

2.2主体施工

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首先明确工程配电装置,电力及电缆装置类别、型号等,配电装置、电力和电缆装置、配电箱三者要相互交接、协调,制定优化安装措施,按照安装施工计划,做好超前监控,进而达到安装施工技术质量应用的预控分析。在主体施工的过程中,要遵循“以点带面”的施工原则,与土建施工紧密结合,做好电路管线的铺设。例如施工过程中选取使用剔槽埋设施工过程中要事先确定电缆弯曲半径、埋设绝缘导管时所采取使用的水泥砂浆进行抹面、接地线时要依据材质确定接地范围[2]。

2.3内部装修

砌筑隔墙之前,要与土建施工技术人员核实主要的电力线路,因为电气系统主要是依据线路明确电力系统的预埋、灯具及开关的位置设计等,因此在抹灰之前,要结合测量的水平线、墙面线的具体位置进行埋设施工。

2.4设备的安装

例如在配电箱设备的安装中,由于其设备型号相对较多,在安装施工的过程中会存在较多问题,如配电箱的型号与设计图纸上的要求不一致,配电箱的箱皮相对较薄,容易在安装及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变形损坏,该用端子的位置未使用端子,塘锡的地方未进行塘锡等。针对上述问题,在配电箱安装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安装图纸的要求选取配电箱,货物接收时要仔细检查,尤其是对于型号、规格等,确保箱体结构厚度符合设计基准要求[3]。

3智能建筑智能化电气应用技术方案分析

3.1一体化智能应用平台的搭建

一体化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运行平台集成优化传统的按专业划分的二次系统,实现全站信息的统一接入、存储和展示,实现监视、控制、分析、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功能。其中智能建筑变电运行驾驶舱反映智能建筑系统状态的人机交互界面,为智能建筑各专业人员提供监视、分析、查询、操作等“一站式”平台(见图1)[4]。

3.2智能建筑电气系统数据平台的融合

在三维现实场景中针对站内设备,融合SCADA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各种在线监测系统产生多维度、大数据集中直观展示,并且以设备为中心进行操作、检索,提高易用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可非常便利地在一个平台上查看到所有的相关数据,便于使用人员对整个场景、设备的监控和操作。以设备为单位,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例如直接比对、趋势分析、同比分析,并在三维全站主场景中进行变(红)色告警,在整个智能建筑诸多设备中可被迅速发现。即便在告警消失后,该设备仍然会呈现红色闪烁状态进行提示,运维人员可对告警进行查看和复归。

3.2.1接入SCADA数据接入SCADA系统集中了智能建筑电力运行的核心数据,结合三维现实场景中的电气设备,能直观高效地展示智能建筑运行状况。可从站端由IEC101,RS232/RS485电力规约或已有的数据集中的大数据平台结合硬件隔离装置接入三维平台中,符合安全接入要求。

3.2.2接入在线监测数据可接入的在线监测系统主要有:油色谱在线监测数据、铁芯电流在线监测、避雷器在线监测、超高频局放在线监测、变压器和电缆的高频局放在线监测、开关机械特性在线监测、环境在线监测、红外在线测温监测以及一些为设备服务的智能无线传感器等。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可利用硬件隔离装置从站端或已具备相关数据的大数据平台安全接入三维实景模型中。

3.3智能告警与故障诊断

3.3.1方案总体设计在智能建筑端,通过人机界面,将智能建筑层采集的告警信息进行基于优先权的分级分类的显示。不用人工处理,实时将当前时段的告警信息分门别类地显示出来并提示用户目前出现了哪些级别的告警信息,目前需要先处理那些告警,一目了然。异常诊断与分析。针对系统异常信号,进行诊断与分析,依据智能告警知识库以及推理引擎,获取事件的影响范围与信息,并给予运行人员处理意见。智能化故障诊断。综合分析出诊断结果,供各级值班、调度人员参考。利用智能建筑内丰富的保护信息,在智能建筑端综合各类数据源信息,并进行智能分析,初步给出故障诊断结果,为智能建筑值班人员了解站内故障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智能告警功能模型的维护。要求模型的设计具有适应性和维护便捷性。

3.3.2告警信息分级过滤通过对电网中可能产生的报警信息进行大致的分级,分级方式根据不同地区使用者的需求不同而不尽相同。比如可以分为三级:故障跳闸报警,异常报警,一般提示。也可以分为五级到六级:主保护报警、后备保护报警、开关刀闸动作报警、二次装置异常报警、一次设备异常报警、其他一般报警[5]。

3.3.3故障收集及简报在某间隔发生故障、保护跳闸后,后台会自动弹出故障间隔的分图,触发后台事故音响,同时后台还将弹出故障简报,故障简报位于最上层,且故障简报不会自动消失,必须人为手动关闭才能消失。这样方便运行人员及时发现跳闸,并根据故障简报、录波波形进行检查分析。

3.3.4故障诊断分析及简报利用保护动作、开关跳闸信息,以及大量经由SCADA系统采集获得的信息,采用基于保护动作链的故障诊断方法,得到系统故障的响应动作链,即故障响应流程,为调度员和值班员了解故障处理和演变过程提供依据。故障诊断分析模块在收到启动分析的信号后,对故障时段内的告警信息做过滤筛选预处理,将获取到告警数据结合事故后断面进行故障诊断,分析数据源,利用基于保护动作链的原理对保护动作告警信息和开关动作信息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得出诊断结果。

3.4远程调阅

远程调阅系统由厂站侧的智能远动机、厂站侧JMS客户端、主站侧的图形网关、主站侧JMS服务器组成。主站和智能建筑之间的远程调阅数据通过调度专线实现JMS通信,调阅对象包括厂站主接线图和各间隔分图(见图2)。图2远程调阅基本架构远程调阅数据传输包含画面文件传输和画面动态数据传输,配置分为画面配置和通信配置。画面配置包含文件前缀设置和画面主页设置。通信协议采用基于JMS服务的DL/T476规约[6-7]。

3.5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在智能建筑的机房内布置一台环境监控服务器,安装一套《动力环境监控软件》,通过环境监控服务器对智能建筑内的监控模块进行集中管理。整合照明控制、采暖通风、视频及环境监测及火灾报警系统、实现系统间协调处理与联动控制。环境监控服务器负责其辖区内所有监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且有图形数据,并对数据作存储、分析和展示、报警[8]。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智能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功能的运行与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智能建筑中优化电气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建筑使用效率和功能,同时能够促进智能建筑的普及,为有效地解决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长沙,刘翔宇,王廷江,罗梓益.智能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12):141-142.

[2]刘春廷,李恩华,夏松林,潘宇.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9):90-91.

[3]杨军.智能建筑消防电气的安装施工技术[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9):142-143.

[4]王永平.智能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措施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0(7):119+111.

[5]李建明.智能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9):42+46.

[6]李建明.智能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6):17+19.

[7]刘霍宝.智能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居业,2020(1):107-108.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新形势;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技术

新形势下开展园林建设要与绿色低碳可持续化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很多城市都在探索新的园林建造模式与方法,提出绿色园林施工技术理念和低碳园林概念等,将现代化技术手段与生态风景园林建设相互融合起来,打造高品质园林。从建设的实际分析,不断提升风景园林施工技术水平,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强化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近些年,伴随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与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在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日益关注对自然的保护与尊重,生态园林成为城建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既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净化城市空气与美化城市环境,为广大市民群体提供更加丰富的多重美好体验,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最终实现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生态风景园林施工建设环节中,务必要强化相关的技术水平,科学施工搭配自然植被及其景观,从整体层面上强化生态园林的施工技术,可最大程度发挥出生态景观园林的价值。从中可以了解到,建设生态风景园林时强化其施工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现代化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分析

从生态风景园林的建设角度分析,需贯彻绿色生态理念,建设高品质的风景园林,同时要保护好区域的生态环境,积极探索低碳节能建设措施,全面提升园林的建设水平。现代化园林工程实践中,施工人员会采取多种施工现场保护措施,减少园林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污染问题,切实保护好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例如低碳技术和节能技术等,广泛应用太阳能和水资源等,来构建完善的园林生态系统,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达到园林建设的相关要求。除此之外,在景观种植与配置方面应严格把控美观性与生态性,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满足人们对园林的期待。现代化园林建设与施工,对节能环保与品质有较高的要求。为保障园林建设的质量与效益,积极提升园林施工技术水平,创造更多的效益与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3生态风景园林在施工时出现的问题

3.1没有创建完善的管控机制

近些年来,鉴于国内风景园林建设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但存在相关的管控机制建设要落后于风景园林建设数量增加的情况,从而凸显出诸多管理领域中的问题。园林设计的有关主管部门及其管理工作人员需要高度关注相关的负面现象,同时要致力于完善有关管理机制的建设。在生态风景园林施工建设中,国家相关部门要借助于成立质检机构等管控模式,以此做好相关的监管工作。但是,在风景园林施工时,却未有效设计与推行所需的工作安排,比如未专门配设管理人员对园林施工展开监管工作等,不能高效地解决生态风景园林建设时产生的各类问题。因此,这会在客观层面上出现资源浪费情况,也难以有效控制建设成本。

3.2缺乏必要的后期养护工作

生态风景园林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工程项目,在施工时需要有全进程的高效控制,在竣工后需要做好相关的养护工作,这已经成为相关项目建设的核心构成体系。特别是自然植被在项目建设时有着很高的占比,因此要保障植物在移植后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所以务必做好后期的养护管控工作。不过,诸多园林风景工程项目竣工后,通常没有关注混凝土浇筑对植被等的影响,以及后期养护工作,这会引发很多相关的问题,从而弱化生态风景园林的建设水平。

4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

4.1做好事前沟通,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应用,在推动现代化园林建设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必须做好事前的沟通,实现园林土建专业、景观工程专业以及园林基础设施工程等方面的有效沟通,在园林建设时做好景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建设等的协调把控,全面提高景观建设的水平与效益。组织开展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方案设计时,充分分析海绵体建设和光伏设施建设等给相关专业带来的影响,例如现有的景观资源和园区内的建筑等,提出专业的协调方案,在保障景观效果的同时,提高对风水电资源的利用,减少碳排放,打造现代化园林景观。这需要设计人员之间有效地沟通,围绕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应用,站在不同专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施工的方案。对编制的技术方案也必须进行审核,事前排除施工技术应用隐患与问题,保障技术方案的科学指导性,全面提高施工作业的质量[2]。

4.2贯彻零碳概念,引入零碳技术

目前,生态风景园林施工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低碳的要求很高,积极贯彻零碳概念与零碳技术,需全面提升园林建造水平,释放更多的生态能量。在具体建设方面应结合生态风景园林的观赏需求,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满足生态观赏的需求,积极建设智能微网,打造高山风电场,满足整个园林景区的用电需求。由于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森林覆盖率很高且地势险峻,增加了施工作业的难度,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难题,实现对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达到零碳排放的目标。这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施工技术的研究,构建高水平的智能化储能系统,将风电存储起来满足实际需求。与此同时,积极引入5G技术,建造5G智慧化路灯,增强园林的景观特色。面向低碳园林建设目标,设计并且建设低碳线路,让游客用自行车、电动车等方式出行,沉浸式体验园林景观。未来,生态风景园林的建设与低碳概念、零碳概念等的融合会不断增加,将会应用到更多的工程施工新技术,来辅助生态风景园林建设与运行,进而创造更多的效益与价值。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满足工程建造的需求,全面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水平。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意识,围绕园林建造的新内容与新需求,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全面提升生态风景园林建造的水平[3]。

4.3做好标准化施工管理

首先,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在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应用管理中,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从现代化园林建设的实际分析,涉及到的专业和内容很多,例如光伏项目和海绵城市项目等,很多内容都采用了新技术和新理念,颠覆了园林传统施工模式,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提出较高要求[4]。基于此,做好事前的技术交底与培训,使施工人员能够掌握技术操作要点,高质量开展与落实园林建设工作。其次,整理园林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高质量应用,必须做好现场作业条件的准备。事前根据作业的内容与要求,进行施工作业面的整理,保证不存在障碍物与杂物,为后续的树木移栽与基础设施施工等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全面部署与组织,形成强大的保障力量,保障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高效化应用[5]。最后,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措施。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应用,要做好细节和要点的把控,采取全过程监督措施,把关建设的品质与效益。从实践的角度分析,组建专门的现场管理小组,负责进行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全面排除潜在的隐患与风险,保证作业的规范化与质量。合理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平台,针对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作业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及时采取调整方案与措施,保障园林建造的品质与效益。若条件允许,可以建设智慧化管理系统,为园林施工作业现场的可视化管理和全面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5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应用

5.1案例概述

以某森林公园项目为例,公园面积为44.5万m2,公园以河流为主轴分布,建设了健身绿道和健身场地以及园林绿化等工程,为不同群体提供了设施与空间,满足多样化需求。从园林建设的角度分析,进行了综合整治提升,在河道周围建设绿化带,河道的长度为1.6km,宽度为140m,设计绿化带宽度为30m,绿地率达到74%,打造具备生态防护、休闲游赏功能的互动式生态景观带。现结合工程实践,分析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具体应用。

5.2景观配置与施工设计

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态风景园林的游览需求,公园提质增效项目中注重细节的设计,开放场地边界,增强公园和城市的联系,使得群众更好地融入其中。对于公园的地形设计,还结合了视觉感受,打造多元化视觉观赏空间。公园植物的配置设计方案中,选择了高大乔木和花灌木等,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从森林公园的施工角度分析,先进行土方工程施工,再开展地形整理与植物移栽、园路设施以及建筑基础等工程施工,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内容,保障公园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由于公园施工内容很多,涉及到土建工程和景观工程以及建筑工程等,需做好多个专业的协调与配合,合理组织现场施工作业,保证公园施工的质量与生态效益,做好全面严格控制。

5.3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贯彻绿色环保理念,在组织风景园林施工作业中,积极推广绿色施工技术,采取了系列技术措施。对整个岸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使用防护材料进行“封闭隔离”,形成相对封闭的施工区域,避免土方开挖与施工造成扬尘污染,影响周围群众的生活品质。与此同时,合理安排机械化作业时间,避开22:00~06:00时间段,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与此同时,积极推广“智慧化工地”理念,配置了很多现代化环境监测仪器与设备,对施工作业现场的扬尘与噪音等污染源进行监测,超出预警时会提醒现场人员进行处理。严格做好现场的绿色施工统筹与管理工作,全面保障土建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益。

5.4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的应用

目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任务与新要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在实现生态价值的同时,还必须要承担一定生态效益的工作,例如缓解孤岛效应与解决内涝等,增强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积极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打造园林“海绵体”,采用蓄、滞、用等措施,利用景观植被系统,结合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吸收与存储,经过沉淀与处理后再使用。建设海绵一样的公园,遇到下雨的天气时公园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水和蓄水以及渗透水,当需要用水时则可以释放,打造会“呼吸”的公园。贯彻大小海绵的理念,通过公园小海绵与城市大海绵的有效联动,实现水体无黑臭、小雨无积水、大雨无内涝。在园林建设时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材料,例如透水铺装材料等,实现海绵体的功能。

5.5景观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应用,景观工程施工技术为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次园林工程施工作业中按照设计的景观绿化施工作业方案,组织开展基础施工作业,为植物的种植制作适宜的坑穴与环境,保证景观的成活率。在进行土方工程与地形整理等工作时,要求严格按照规范与标准,组织开展施工作业。移植树木时则要做好树木的保护,避免伤及根部,降低树木的存活率。根据景观树木的生长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营养,满足其对水分与肥料等的需求,切实保障园林的景观效果。对于景观树木还需要做好后期的养护,保证园林生态效益有效发挥。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结合时代的新形势与新要求,积极探索技术应用的方式方法,提升资源利用率,建设高品质园林。将现代化施工理念与手段运用到生态风景园林施工实践,发挥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园林体验,积极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江纪长.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提高策略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6):114-115.

[2]庞琪,吴泓洁,滕月举,等.刍议新形势下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途径[J].南方农业,2021,15(12):66-67.

[3]张勇.新形势下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J].河南农业,2020(17):37-38.

[4]王又晨.新形势下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J].建材与装饰,2020(12):58-59.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大数据;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智慧施工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业飞速发展与社会经济飞速增长的背景下,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和系统,在当前要求下,若想最大化提升其管理水平,应尽快实现施工现场的智慧管理,而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大数据技术。

1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可以简单解释为“规模巨大与类型复杂的数据的集合”,其特征十分明显,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体量大,大数据的规模庞大且数据增长迅速;二是多样性,大数据的数据类型繁多且数据构成复杂;三是速度快,大数据的时效性强且数据处理迅速;四是价值高,大数据的数据应用范围广泛且数据应用频率高。大数据衍生出很多相关技术,如大数据捕获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预测技术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等。而大数据技术的实现则离不开信息技术、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科技[1]。

2大数据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的实践应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多方都具有一定的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开发一个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以利于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及协同管理。而在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的具体开发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十分关键[2]。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各方信息参数化,并集成在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中,同时构建一个可供各方参与的虚拟信息交流环境,只需要对各方进行相应的权限设置,即可使大家在系统平台上灵活处理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信息,并且实现各方之间的协同管理[3]。

2.1智慧施工方案优化

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中输入建筑工程相关数据,并建立相应的三维建筑模型,仿真模拟其施工方案的执行全过程,可以将施工方案中涉及的全部问题都展示出来,以辅助施工方案优化。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及早发现施工方案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进行及时解决[4]。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还具备施工方案碰撞检测功能,可准确发现施工方案中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冲突,进而不断优化施工方案。

2.2智慧施工人员管理

人是各项工作的实际执行者与操作者,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的影响都至关重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负责掌握各项具体施工操作,所以其管理非常重要。可以借助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情且全面的登记,并将相关登记信息进行有效分类、整理及存档。当需要查阅相关施工人员的信息或是需要了解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时,均可以直接在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上调取信息。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还支持阶段性地对统计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自动显示倒班工种、持续工作时间、工作日等信息,以便了解施工人员队伍的工作情况,辅助优化人员调配。另外,通过在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上进行数据分析,还能及时发现危险作业等紧急情况下的数据,并自动将数据传输到终端,同时发出报警讯号,以避免施工人员疲劳作业引发安全事故,更好地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很多智慧工地会给施工人员发放劳务实名制一卡通,其是一种集合了智能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智能卡。使用劳务实名制一卡通可以实现对全体施工人员的全方位、有效管理,全面了解施工人员的工种、考勤、违规以及安全培训落实情况等,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同时,在施工人员管理中使用劳务实名制一卡通的安全性也较高,CPU卡有着良好的防数据篡改、丢失等功能,且借助与劳务实名制一卡通相互联通的手机App可实时观测进场人数,为施工现场人员管理提供便利。再如,施工现场存在一些危险性较高的区域或者是材料存放地等禁止外人进入的区域,为杜绝人员伤害、盗窃等事故,可以在这些区域的周围设置基于可移动红外对射设备的便捷式周界防护系统。如果有人进入防护区域,导致红外光束被遮断,系统便会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还可以将便捷式周界防护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对穿过防护区域的物体进行准确识别,以减少系统误报的发生。

2.3智慧施工设备管理

在建筑施工现场,往往需运用很多施工设备,如起重设备、土方施工设备、钢筋混凝土施工设备等,必须要加强对这些设备的管理,以保证施工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与施工设备上的智能控制装置信号相连接,可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发出报警讯号。还可借助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设置处理异常信息的微端,自动根据反馈对设备关键部位运行信息进行识别,并结合物联网技术自动消除隐患。此外,基于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还可通过无线信息上传设备监控信息到云端,形成连续监控报告[5]。例如,智慧施工设备管理中可以采用高支模监测报警系统,其主要由采集系统、软件平台以及报警装置3个部分组成。高支模监测报警系统可以借助智能数据采集仪、传感器对高支模整体的水平位移、杠杆倾角、立杆轴力以及模板沉降等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有利于保障高支模施工安全。同时,通过实时监测高支模的实际情况,并与提前设置好的参数进行比较,一旦超出标准范围,高支模监测报警系统便会自动化报警,以便于人员进行检查、处理。再如,针对塔吊这一大型施工设备,可应用塔吊运行监控系统进行管理。该系统主要由地面监控软件以及安装在塔吊驾驶室的黑匣子、各种传感器(如风速传感器、幅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等组成,可以对塔吊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有利于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塔吊运行监控系统的作用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风速超限防护,该系统可借助风速传感器采集当前自然环境下的风速状态,如果超出安全上限,则检测中心与塔吊驾驶室便会收到报警信号;第二,群塔碰撞防护,该系统可对相邻塔吊的信息进行自动收集、计算与显示,针对处于交叉作业区域的塔吊,如果相邻塔吊之间的距离小于提前设置好的安全距离,系统便会发出报警信号,以便于预防碰撞事故;第三,禁行区域防护,有很多区域禁止使用塔吊作业,如学校上空、高压线上空以及部分重要建筑的上空等,如果塔吊进入禁行区域,则该系统也会发出报警信号;第四,制动控制,如果塔吊在系统发出碰撞报警信号的情况下依然前进,则系统便会进行制动。

2.4智慧施工材料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施工材料,如钢材、混凝土、水泥以及砖材等,不能使用质量不合格、性能不达标、与施工要求不符的材料,否则会给施工质量和安全埋下极大隐患。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可以构建一个材料采购与仓储管理子系统,专门用于管理施工材料。同时,借助先进的BIM技术及结合ISGP算法,还可对施工现场空间进行综合分析,自动给出最佳的材料临时存储方案,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空间的合理利用。再者,依托大数据还能够提供详细的施工材料出入库信息及科学预测材料采购情况。例如,智慧工地中对施工材料进行统计的时候,可采用棒材计数系统,其主要是应用便携式棒材计数仪器,拍摄钢筋等棒材端面图像,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计算进场棒材的实际数量。采取这样的方法可提高施工材料统计的速度。智慧施工材料管理中还可将现场照片、施工材料的验收记录等材料保存下来,并将其作为后期施工材料管理、使用的依据,以提高施工材料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2.5智慧施工技术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多种多样的施工技术,并且施工技术的选择及应用水平直接影响着实际施工质量与效率,因此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施工技术选择的合理性及应用的正确性与规范性,可借助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打破施工企业间的信息孤岛,实现政府、监管单位与施工企业间的管理数据对接和资源整合,自动获取和实时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指标数据及变化。

2.6智慧施工作业指挥

在建筑工程的各关键工序施工开始前,可以借助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在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施工规范的前提下,根据每道工序的具体设计要求开展相关施工技术交底,并确保各方都充分参与技术交底讨论。在各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期间,可以在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中建立相应的三维建筑模型,实时依照三维建筑模型来加强工艺技术管控,从而使施工指挥更加精准、施工管理更加高效。再者,还可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将一些实时产生的施工信息数据及时录入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中,以便各方随时了解实际施工情况,实现对施工作业过程的动态监控和指挥管理。

2.7智慧施工环境管理

施工环境对建筑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绿色施工等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许多时候都需要进行露天作业,这更加彰显了施工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在施工环境管理及环境治理方面应用价值显著。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拥有数据挖掘、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功能,结合传感器设备,可实现对施工现场粉尘和噪声等的风险预警与综合评估。

2.8智慧施工进度管理

任何建筑工程施工都应当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工,所以在建筑施工现场开展好施工进度管理的意义重大。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在施工进度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施工方案进度监测中,可以在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上建立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图纸文件目录,合理确定权重,并结合人工估算来开展相应工作;在施工进度监控中,可以借助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对施工进度情况的实时监控。

3大数据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大数据应用意识

大数据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才能够提升智慧管理水平。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工程管理人员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仍旧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而缺乏大数据应用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工程管理人员对大数据的认知不足,未全面认识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领域的深层次应用价值。

3.2数据处理时效性差

现实中,虽然大数据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得到了一些应用,但仍然存在数据处理时效性差的问题。之所以数据处理时效性差,一方面是因为对数据处理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数据处理能力弱。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各项情况均处于动态变化中,所以落后的数据信息无法为其管理提供准确的决策。

3.3大数据分析人才不足

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必然需要专业人才,这点毋庸置疑。非专业人士即使经过培训,业务水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专业人士,因而无法真正有效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作用。目前,大数据分析人才仍旧是建筑行业的稀缺人才,正因为缺乏大数据分析人才,所以才造成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领域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足,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4大数据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的优化对策

4.1提高大数据应用意识

首先应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应用意识,加强对大数据的研究,正确认识到大数据的作用与意义,形成良好的大数据思维。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应用大数据来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

4.2保证数据处理及时迅速

为确保大数据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数据处理及时迅速,得到更高的数据处理效率与质量,为施工现场智慧管理提供真正有效的数据支持。

4.3加强大数据分析人才培育和引进

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价值依然是第一位的,所以当前应加强大数据分析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尽量引进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创造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以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大数据分析人才队伍,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5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的实践应用中,重点是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一个完善的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然后借助该智慧管理系统来开展具体的方案优化、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技术管理、作业指挥、环境管理以及进度管理等工作。同时还要提高大数据应用意识,保证数据处理及时迅速,加强大数据分析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参考文献:

[1]韩洁冰.建筑施工企业投资PPP项目的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163-165.

[2]谭建辉.大数据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途径探讨[J].北方建筑,2021,6(3):71-74.

[3]韩昀松,刘斅聪.面向方案阶段的建筑室外风环境参数化模拟探索[J].低温建筑技术,2020,42(4):1-6.

[4]杜然.打造智慧工地深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大众标准化,2020(8):196-197.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施工;实践;策略

1工程简介

某高层建筑占地面积11256㎡,总建筑面积35545㎡,本项目中供电系统按照供配电一级负荷进行设计和优化,选取三相五线制“TN-S”系统,供电方式为双回路,其中10kV电源系统数量设计为“一用一备”,中心配电室集中负荷设计于负二层,两路电源系统均能够负担满负荷,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用电需求,提升防火等级,本项目选取2台1600kV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平时要保持70%左右。

2建筑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化施工优势

2.1施工过程全过程监控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不仅可实现全过程监控,同时能够在施工全生命周期中发挥最大作用,对优化施工资源配置,提升施工质量及其应用效果具有积极意义[1]。

2.2提高建筑电气设备安装的安全性

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建筑电气施工中,主要目的是为实现和提高电力设备的安全性,减少电气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故障。

2.3强化管理效果

智能施工管理技术可以实施电气工程调控的全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形成联动模式,对各个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如火控系统、安防系统等,建立不同系统之间的联动机制。

3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实践策略

3.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3.1.1 电气施工设计

施工设计是基础,是对建筑电气工程各项安装及施工流程进行智能化管理,例如对安装施工技术132指标、设计要求等文件进行细化,以实现电气施工安装的基础要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建筑电气设备类型、电源开关及电气辅助性设备等,这样能够实现对建筑电气智能化配置级别及控制的优化。

3.1.2 做好施工图会审

在具体的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设计中,要基于电气设计规范系数、电气设备应用具体指标数据及电气系统的布线设计等情况进行优化,做好施工图纸流程的会审,快速高效地解决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技术中存在的弊端。

3.1.3 电气设备型号的科学选取在电气材料的选购中,应依据施工技术指标控制的具体要求,科学合理配置和确定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指标及数据,对试验的材料、产品合格证书及质量保证书等进行性能和设备使用质量的鉴别,实现对电气系统控制的检查[2]。

3.2智能化系统及智能化子系统的施工技术方案优化

3.2.1 基本要求及组成

从调研看,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要求主要包含实用性、成熟性、环境的人性化、效率的最高化等。从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组成看,包含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综合布线控制系统及医护对讲、门禁和视频系统。

3.2.2 智能子系统的设计

首先在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中,联动控制系统一般包含有火灾探测、报警器、控制器、消防模块、消防设备等组成。其次,在该高层建筑中的工程空间分配中共有17个电气智能化子单元,700多台分机,通过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每个系统中设置一台主机,实现报警信号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到住户中。3.3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施工优化

3.3.1 系统设置

此系统中主要包含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火灾探测器及消防电话系统等,在防火级别的确定中,应依据相关规范进行设计,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建筑面积应不超过1000㎡,本项目为一类防火建筑。从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原则中进行分析,通过现场调研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如表1所示。实际探测区域房间内部必须设置至少一台对应的探测器系统,每个对应的探测区域中,需要设置对应的探测器数量,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N=SK⋅A(1)式(1)中:S为探测区域的测量面积,m2;A为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N为探测器的设置个数;K为修正系数;对于特级的保护对象来说,一般设置为0.7~0.8,对于一级保护对象来说,应取值为0.8~0.9,二级保护对象取值为0.9~1.0。

3.3.2 做好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科学配合

1)电气管线敷设应为预埋暗敷

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要求,对电气管线进行预埋和暗敷作业,对管线进行暗敷的过程中,不应产生过多弯曲的线路,应尽量是直线,并以就近为主,波浪式敷设前进。若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较为潮湿的环境,应对密封带进行管口与对接式的封闭管理,尽量避免预埋管线穿越到主要的设施等。尤其是在PVC管线进行暗敷时,对应电线套管弯曲度应小于外径的10%,将PVC构件或者管线敷设在其他建筑构件中,确保厚度>15mm。

2)防雷引下线施工

所有的结构类型中的建筑施工工程中,均选取使用不同数量的混凝土构件,对砌体、柱体等结构设计构造柱,其中混凝土结构多以框架柱及剪力墙为主。在钢筋混凝土的砖混结构中,纵向钢筋φ12,混凝土框架构件中,螺纹钢筋采取使用φ14,柱中的钢筋采取使用绑扎、焊接等形式,辅助圆钢等结构进行搭接,避免出现螺纹钢替代圆钢的现象[3]。

3)接地装置的施工

接地装置应铺设在地面以上50cm以下,人工接地体应设置在距建筑物出入口3m以上。若小于3m,应保证局部埋深大于1m或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在0.5m以上,这主要由基础实际高度、预埋设备高度等诸多因素决定[4]。一般筏板或箱形基础和条形基础在基础底部设肋,不同类型的桩基一般设盖梁或基础拉梁,均符合基础接地体装置的配置要求。

3.4安装施工要点

3.4.1 电缆敷设

①施工前对电缆等设备型号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对规格等进行查找,并做绝缘性测试,测试的结果已经要可控,电缆敷设的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接头位置应做好醒目的标志标记处理。电缆顺序的配置及管理过程中,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配置,保证敷设地下环境干净、整洁、干燥。②插座、开关等安装。线盒内引出导线及开关设备,插座面板结构应做好高效连接,将开关与插座对应的导线应置于线盒中,面板结构应端正等。③烟雾电气监控[5]。3.4.2 监控内容主控楼的监控室内消防是很重要的,如果发生火灾等警情损失将很惨重,在主控楼监控室内安装的烟雾传感器可以免除这一缺点,一旦发生报警通过监控系统发出对外报警,让管理员随时可以监控主控楼监控室内消防的状态。

3.4.3 实现方式

根据主控楼监控室面积大小按每20㎡~30㎡安装一只带开关量信号输出接口的烟雾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的开关量信号输出接口与信息采集模块的开关量采集接口连接,再由信息采集模块的以太网接口接入环境监控服务器所在网络,最后由环境监控软件将实时监测采集的现场信号进行数据实时分析处理及数据存储,系统自动记录报警信息,并将报警指令发往内置的电话语音报警模块。

3.4.4 智能电子围栏

普通的电子围栏,它由高压电子脉冲主机和前端探测围栏组成[6-7]。高压电子脉冲主机是产生和接收高压脉冲信号,并在前端探测围栏处于触网、短路、断路状态时能产生报警信号,并把入侵信号发送到安全报警中心;前端探测围栏由杆及金属导线等构件组成的有形周界。电子围栏是一种主动入侵防越围栏,对入侵企图做出反击,击退入侵者,延迟入侵时间,并且不威胁人的性命,并把入侵信号发送到安全部门监控设备上,以保证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报警区域的情况,快速作出处理[8]。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做好电气智能化设备的合理选型,遵循适度的合理目标,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实现各项智能化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但是,在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中,电气工程施工具有局限性,因此要对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及其使用功能进行优化,对存在的缺陷性设计进行优化,选取适宜的智能化设备,为后期的优质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昕伟.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信息记录材料,2022,23(3):221-223.

[2]孙锐.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125-127.

[3]蒋瀚卿.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施工管理技术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9):132-133.

[4]孙祥.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23):153-155.

[5]单姣龙.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施工策略实践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0(17):113-114.

[6]魏丹利.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2):180-181.

[7]沈蒙蒙.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施工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20(9):113.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篇6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在城市化发展建设中,在为人们工作、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更具智能化【1】。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工程建设紧跟时展,符合时代特性,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要点。随着我国道路事业的发展,公路工程项目明显增加,在公路工程中应用“智慧工地”技术,公路发展树立新目标,同时更有利于推动公路建设的智能化与信息化。

2当前公路工程现状

由于传统施工技术与施工理念影响,我国公路项目建设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对公路建设造成影响,干扰公路建设进度与公路质量。因此,在公路建设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减少施工人员的使用,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在新的政策下,施工企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公路建设中充分运用“智慧工地”技术,更好地促进公路建设发展。

3建设“智慧工地”的意义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智慧工地”的运用,可实时监测施工各个环节质量,并详细记录分析施工作业中实际的工艺参数,进而建立数字化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平台。通过建设数字化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用于提高公路建设的安全性、高效性与规范性,可对施工过程提出可视化分析,且利于制定防治措施,提高公路质量管理力度与质量管控水平,提高我国公路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建设“智慧工地”,可实现前场施工、后场运输与拌合的全程数字化管控,实时监测公路工程质量,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总的来说,公路工程建设中“智慧工地”的建设意义包含以下几方面:1)筑路过程中提高数据使用率,通过“智慧工地”技术,采集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数据,并在数据库长期保存。一方面,保证数据的全面性与完整性,方便进行审查;另一方面,利于后期公路养护工作中,调阅原始施工数据,进而提高公路建设中施工材料、路基、路面工艺等产生数据的使用率。2)“智慧工地”建设提高公路工程透明度,利于提高数据真实性与可靠性,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传感器对施工全过程产生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进而取代人工填写方式,对施工进度数据、质量数据进行实时反馈记录,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误差与失真。同时,利用“智慧工地”技术,可使施工数据更为透明,有利于解决效率低下、责任不明确的问题。3)利于数据追查,通过“智慧工地”技术,将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录入储存在计算机数据库内,有利于后期数据追查,利用原始数据了解施工工艺、施工参数、施工过程等。4)在公路工程中,“智慧工地”的运用,可提供项目进度预警机制与项目进度报表,利于管理者随时随地对项目完工情况、项目进度偏差、进度预警、未完工报表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了解。5)“智慧工地”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控制物力和人力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通过对公路工程中各环节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实时采集监控,使工料调度更加优化,提高施工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施工效率与整体管理效率。施工人员可利用车载人机交互可视化设备,对公路压实效果与压实轨迹进行实时掌控,不仅可避免出现机械重复作业情况,又能更好地控制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缩减了人工成本、时间成本与机械运动成本。6)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智慧工地”技术的推广,可采集监控工地实时数据,避免现场出现不合规范操作。同时,可利用施工App软件,在项目规范与施工工艺存在偏差时,及时通知负责施工人员与管理部门,及时纠错,对施工质量做到实时监控。7)“智慧工地”技术构建公路施工现代化数据系统,打通施工现场互联网通道,作为技术支撑,保证公路建设能力与水平,为施工过程监控与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前端数据支持,实时引导解决公路碾压施工。

4公路工程中“智慧工地”的建设

“智慧工地”技术差别于传统公路建设,但并不脱离传统公路建设,“智慧工地”技术的建设,应该以传统公路建设为基础,在各环节中不断融入智慧工地技术,进一步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公路建设质量。因此,建设公路“智慧工地”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随着时代的发展,公路工程项目中“智慧工地”技术的建设将成为大势,在现场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断加深。因此,对于公路项目中,在传统工地施工方式建立的基础上,还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管理意识与施工技术水平。因此,将“智慧工地”技术应用于公路施工项目建设中,可促使施工企业尽快适应现代化发展,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使施工企业具备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现代企业特性。2)“智慧工地”技术的建设,可明显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并促使工程建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此,施工企业需要依照“智慧工地”技术标准,并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确保在施工管理现场中各阶段工程顺利开展,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防御措施。对此,在实际施工管理中,为更好保证“智慧工地”建设效果,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不断调整管理措施,充分发挥智慧工地技术作用。3)公路项目建设智慧工地中,为更好发挥其具有的应用效果与基本作用,相关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作业特点、“智慧工地”技术特性,组建专门的管理运营团队,负责围绕“智慧工地”技术特点,在保证工程质量符合相关建设要求的前提下,综合分析治理公路项目施工中出现的相关质量问题。同时,在公路建设实际施工管理中,为进一步提高工地作业人员安全性,需要增加安全标志,且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其自身安全重视度,避免施工人员生命受到威胁。因此,在工地工程管理中,“智慧工地”技术的建设,需要通过组织专门培训课程,对管理人员安全重视度、相关防范知识进行培训,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工程质量。4)施工企业在建设“智慧工地”技术时,还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性与智慧工地特点,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为“智慧工地”的落实营造良好环境。同时,还需要以公路建设要求与标准为前提,进一步完善优化管理措施。在管理措施实施中,结合“智慧工地”技术独有的运行方式,将其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化用于管理制度中,以建设实际效果为基准,综合管理施工过程。

5BIM技术应用

BIM技术作为现代新型技术,在公路工程管理中,可对相关信息利用参数模型进行整合,是一种具备智能化、参数化、可视化、数据化的工具。在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中,起到信息传递、信息共享作用,帮助相关技术人员实时了解工程中各项信息,达到缩短工期、提高生产效率、合理调配资源、降低成本的目的。一般在项目建设中BIM技术主要用于以下两方面:1)对建筑性能进行分析,BIM技术的应用可摒弃传统技术的诸多烦琐操作,通过公路桥梁信息模型对光环、声环境、热工作性能、结构安全等性能进行性能分析。2)用于管理、、创建工程文档,更好地服务于建筑生命周期,并在不同周期提供相应的功能服务,实现高度集成化的工程数据模型,其包括管理、、创建等。

6结语

对于公路工程中“智慧工地”的建设,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让现代信息技术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服务,从各方面提高施工质量与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房建施工;防渗漏施工;技术;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房屋建筑业有了很大的进步,房屋建筑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防渗漏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随着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房屋建筑也有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房屋建筑的技术与科技含量也在逐步增加。防渗漏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也和当前人们的现实需求有着重要关系,当前渗漏现象的产生不仅会严重影响房屋建筑质量,同时也在威胁着当前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渗漏现象对于房屋建筑的外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给当前房屋的使用及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这种现实需求也就推进了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注重对防渗漏技术的提升与突破,如何才能对当前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防渗漏技术起到突破与优化作用,是当前我国房屋建筑领域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1房建施工中防渗漏技术应用问题讨论

1.1材料本身存在问题

很多情况下,建筑出现渗漏问题主要因素集中在了材料的质量上,质量对整个建筑的寿命、防渗漏效果影响是巨大的。然而在实际房建工程建设中,就存在建设工作者采取的建筑防渗漏技术不达标、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整个建筑防渗漏施工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会对整个建筑的寿命与力学性能带来影响。要保障建筑防渗漏施工满足于建筑施工标准与要求,在整个防渗漏施工中确保材料的性能、质量标准是关键。然而在实际工况中,仍旧有不少建设单位肆意采用劣质的、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进行防渗漏施工,并且相关人员在进行施工时,也并未按照防渗漏技术流程作业,导致整个项目防渗漏施工作业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建筑行业有效的发展。出现房建施工材料质量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材料管理存在问题而导致的。一些施工方在进行材料采购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管理人才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或施工方本身材料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导致材料管理人员在实际的房建施工验收环节出现问题。材料管理人员没有严格遵守施工材料管理制度来进行标准化的验收流程,对材料的规格、质量及数量没有进行严格的检验,导致材料质量存在的问题在验收环节没有被及时发现出来。这也就说明了施工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受到高度重视,选择负责、可靠的材料管理人员对于保证房建施工材料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另外,房建施工材料一般是大宗货物,不便于在室内保护,一般选择露天保存的方式来进行存储,这种露天存储的方式也就导致了房建施工材料存在变质或受到外界因素腐蚀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房建施工材料质量易受影响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在大宗材料存储与保存过程中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些内部或外部的原因都将直接影响当前房建施工材料的质量,从而影响整个房建施工建筑物的质量标准。

1.2未按照建设标准、要求执行施工

建筑施工未针对性应用施工技术、标准、检测要求会对整个建筑项目的建设带来质量、安全隐患,尤其是在防渗漏施工阶段,存在的安全性隐患是巨大的,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承建单位将对整个防渗漏施工起到主要的责任,有义务处理好防渗漏施工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对防渗漏技术的要点、施工重点、检测标准有具体的应对措施。然而在实际建设中,承建单位对防渗漏施工处理存在严重的偏差与不重视性,缺乏对防渗漏技术应用的根本性认知,导致整个建筑重点部位的防渗漏标准无法满足施工设计目标,尤其是关键点的防渗漏标准十分严格,如,厨房、卫生间等场所,在设计、施工、材料的选择和技术的要求,到后期验收检测,都需要符合要求才行。而未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建设很可能出现防渗漏问题,这类问题会影响人们的居住体验、平时生活用水量激增、给周围邻居带来困扰,更为重要的是加速房屋的老化,降低房屋整体性能。因此,这种问题应该得到承建单位的重视,在选择技术、应用场地时灵活施工,把握施工关键点,针对不同场所出现的渗漏问题,在解决方案中创新,严格按照标准展开施工,才能有效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

2房建施工防渗漏技术应用与问题处理

2.1门窗防渗漏施工技术

在整个房屋防渗漏施工中,门窗环节出现防渗漏问题是比较典型的,而最易出现渗漏问题的就是雨天,雨水会透漏门窗流入到室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并腐蚀室内家具。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应该将门窗的设计放在第一位,如设计时考虑建筑使用要求、采光要求,更要考虑其防渗漏要求。并且在具体施工中,对门窗的尺寸、施工技术、检测技术进行有效评估,符合要求才能展开进一步施工。同时,由于门窗长期暴露在室外,容易受到阳光、雨水等问题干扰,对整个建筑的质量、防水效果带来影响,因此,防渗漏技术所采用的材料需要科学、良好的性能,才能提高门窗防渗漏施工效果。而对于门窗防渗漏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与优化,可以从墙体预埋件的安装数量、质量及规格进行严格地检验与规定,在这一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墙体预埋件的牢固程度,严格把控墙体预埋件之间的松动程度及盯射距离,以防止门窗开关松垮而导致的房建施工渗漏问题。而对于当前门窗防渗漏技术的研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要保持门窗框架处及墙面处的清洁问题,只有保证门窗框及墙面的清洁程度,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当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粘结力,防止房屋建筑内部的裂缝现象产生。这里也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当门窗及墙面发生裂缝现象以后将如何处理才能防止渗漏现象的产生。目前我国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以及当前我国防渗漏施工材料的影响,对于门窗部位发生的渗漏现象一般采用柔性材料对其进行填补,用密封性较好的材料对其进行填补可以防止水分对其进行渗漏,而对于不同材质的门窗,当其发生渗漏现象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及产生原因对其进行分析及技术补救。

2.2屋面防渗漏施工技术

屋面防渗漏处理一直是建筑施工的重点,这里受到外界影响巨大。屋面防水施工前期,需要保障建筑屋面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防渗漏性能以及足够的耐腐蚀与承重能力。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之初,就应该针对房屋整体设计做研究,考虑到地区环境气候等因素。合理设计房屋屋面结构,同时在设计中保障排水系统能够正常运作,并不影响周围的建筑。综合性考虑地区年降雨量、气候环境以后,还需要合理设置具体的排水口,采用各种排水管,设置具体的排水坡度,能够及时排除屋顶积水。另外,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根据房屋建筑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屋顶防渗漏材料,甚至做多重防渗漏处理等施工技术,还应该专门进行防渗漏实验测试,以保障屋面防水效果。在进行屋面防渗漏施工技术的研究中,针对不同部位的防渗漏技术也要有所不同,对于落水口及地漏处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处理要注重进行密封,在水落口与其他部位进行连接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密封性较好的材料对其进行防渗漏处理,或在其连接处附加一层防水层,对其水落口这种极易造成渗漏现象的部位进行严格的处理。而对于天沟、檐沟这种水流量比较大的部位,不仅要考虑材料的密封性,还要考虑在这种水流量大并且常年受到水流侵蚀的部位,要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防水处理,对其密封材料的厚度选择上也要远高于其他部位。屋面防渗漏技术的优化及提升将会直接影响整个房屋建筑的渗漏程度,这是由当前屋面渗漏处理在整个施工建筑中的地位所决定的,这一部位对于密封材料有着严格的要求与限制,不仅要防水性好,防侵蚀能力也要更强。

2.3厨卫区域防渗漏施工技术

目前,整个建筑出现防渗漏问题最多的地方要属厨卫地区。厨卫地区虽然面积不大,但用水量是最集中的,厨房每日都会大量用水,如生活中洗菜、洗米等用水,多余的水会通过厨房专用管道排到污水处理管道;而卫生间用水则主要是洗漱用水、以及厕所冲洗用水。两者存在漏水问题主要集中于这几点因素:如厨房、卫生间的管道破损漏水,这种情况占据多数,破损渗漏包括了管道损坏、水压负荷超过额定压力爆管、水管各连接处接缝不牢固渗水以及厨卫管道设计不合理,导致大量水堆积,引导堆积堵塞漏水等。另外,厨卫中穿插大量管道、电线管道,纵横交错,在实际施工中需要严格考虑布线问题,避免电缆线与水管相交,一旦渗漏流入电缆管道,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险。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合理的管道布局。根据房屋建筑设计标准与设计要求,合理设置主管道、合理进行水管的布置,应该注重引水。同时各个房建的排水管道设置应该在房屋最低处,选择合理的尺寸口径,避免房屋积水。特别是不同建筑楼层水压大小不同,在设计之初,需要充分考虑管道压力、尺寸的大小,根据需求选择管道的材质,避免厨卫出现接缝漏水、爆管等问题,这些重要的部位需要涂抹专门的防渗漏材料,同时需要定期检测水管的密封性,以保障厨卫防水符合要求。考虑到大量的用水,厨卫区域很容易形成生活用水堆积的问题,在设计之初,应该设计合理的排水结构,如排水坡度、排水区域不得留任何缝隙并做好地面防水加固处理,一般厨卫区域不得做分割处理,同时做好防水涂层的基础,这样避免房屋出现渗漏问题,提高建筑生活用水效果。

2.4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

地下室是整个建筑的最底层,也是受积水影响较大的区域,这个区域大量生活用水、雨水汇集,需要做好合理的结构设计,避免建筑地下出现渗漏、积水等问题,一旦出现渗漏问题,需要及时处理,不然对整个建筑的质量会构成严重影响。在地下室防渗漏施工中,需要质量高、防水性能强的材料,在结构设计中做好防渗漏技术处理,如预留合理的管道结构、加固地下室钢混结构、对地下室存在的缝隙做好严格的防水防渗漏处理。特别是在地下室施工时,材料的选择非常严格,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压承受能力、防渗漏能力,同时也要采用特制材料避免出现地下室结构变形问题。另外,地下室设计中需要专门设计止水带,做好地面与墙体接缝处的处理,并做好排水口的设计,要求在设计中墙体连接部分略高于地面的高度,并且需要在施工环节硬化过程保障地面的平整,没有出水问题。最后,结束地下防渗漏施工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做防渗漏养护,定期做防渗漏检测,若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的处理,避免地下室出现渗漏问题。地下室一直都是房屋渗漏的重灾区所在,对于地下室的防渗漏处理要做到疏堵结合,在进行地下室密封材料选择的过程中要注重考虑密封材料的实际防水性能,能否满足地下室这种积水程度较深的地区进行防渗漏处理,尽可能在前期工程上对地下室进行完善的密封处理。另外还需要重点注意的一点在于当地下室发生渗漏现象,该如何去疏通的问题,因此在地下室的防渗漏处理过程中也要做好排水口设计,注重在地下室发生渗漏现象后如何处理才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疏通,而这也是当前地下室防渗漏处理中的难点所在。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防渗漏施工是建筑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需要明确建筑防渗漏施工的重要性。在设计阶段需要合理的进行防渗漏结构设计,同时优化管道布局、处理管道接缝、地面接缝关键部位的防水要求,同时对于管道、防水材料的选择都应该严格执行要求。最后是考虑到防渗漏对建筑体寿命、使用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的影响,在整体施工时严格进行质量监管,控制各个工位的质量检测,后期需要加强维护,以此来明确建筑防渗漏符合设计要求,提高建筑整体综合性能。

参考文献:

[1]钟云.房建施工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及优化措施分析[J].居舍,2021,(15):89-90.

[2]张升.房建施工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及优化措施分析[J].居舍,2020,(17):77-78.

[3]宇娴,马克,杜昭.房建施工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及优化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182.

[4]宋启华,尹帅,王雨竹.房建施工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及优化措施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8):32-33.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现场管理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主要聚焦材料、人员、机械、空间等资源,进而设法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文明。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施工现场管理很容易出现问题,为尽可能防范相关问题,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开展了具体研究。

1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基本要点

1.1强化技术培训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首先需要关注技术培训的强化,保证施工人员更好地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中。需围绕专业能力开展系统性的培训,辅以针对性的考核,质量管理人员可优先选择高素质员工担任。在技术培训过程中,需要设法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只有通过考核的施工人员才能进入施工现场。这样不仅能够使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得到更好的保障,而且可以夯实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基础[1]。

1.2建筑材料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需要高度重视材料管理。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极为迅速,这种发展在建筑材料层面有着直观体现,使得建筑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种类日渐繁复,建筑材料管理的难度也在持续提升。在选择建筑材料方面,必须严格贯彻精益求精原则,保证材料采购任务由诚实可靠的人员负责,同时结合多方面因素全面把控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成本。在建筑材料选择后,还需要做好确认工作,避免出现相关问题。产品质量检验证书的查验属于其中的关键内容,建筑工程不得使用三无产品进行建设。在完成建筑材料采购和运输后,施工现场管理还需要关注规范化的建筑材料存储,需要在专属仓库中进行存储,同时考虑不同建筑材料的特点,避免建筑材料属性因天气等因素出现变化[2]。

1.3优化施工方案

近年来,建筑技术进步迅速,施工方案也随之持续改进。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施工方案的重要性极高,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效率以及安全,对后续环节带来的影响也较为深远。为保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质量,需聚焦建筑产品理念的树立和更新,同时基于事实进行施工过程选择,进而通过科学优化施工方案兼顾施工效果和成本消耗,并充分考虑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等方面。

1.4安全装置设置

安全装置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较好保障施工安全,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安全装置能够分离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和施工人员,因此应聚焦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等危险源,有效隔离设备与施工人员,保证施工远离危险源进行。保险设备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保障较为关键,为此应聚焦人工绝缘。同时,设备和机械的安全防护也不容忽视,对于出现问题的机械设备,保险设备可保证危险的顺利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威胁。此外,应科学选用安全阀和压力容器安全措施,防护棚在施工升降机和物料提升机进出口、建筑物主要出入口的设置也极为关键,需厚度至少为50mm的棚顶,长度至少为3m,而高层建筑则需设置长度至少为6m的防护棚[3]。

1.5施工技术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施工技术管理同样关键,其对施工安全和质量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较为深远。在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必须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情况的全面掌握,结合施工质量标准和施工设计图纸,保证施工技术问题能够及时发现。相关问题的处理可由相关单位及人员共同进行,进而保证施工现场管理效用充分发挥。为实现精细化的施工技术管理,可考虑引入6S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技术管理的规范性和操作性。这一过程需要对技术应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对各工序施工质量开展实时监督。例如,建筑工程选择现浇混凝土钢筋结构作为外墙,且外部造型使得建筑存在较为复杂的外形线条,为降低施工难度,施工单位可通过技术调研选用预拼装模板技术开展建设,外墙线条能够在该技术支持下实现准确定位,施工现场作业活动可更合理地进行。此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还应聚焦新技术的积极应用,如BIM技术、无人机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以及高效外墙自保温技术等,并且这类技术应用过程的重点监控也不容忽视。

1.6动态平面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还应聚焦动态平面管理,结合建筑工程进度安排和现场施工内容进行施工阶段划分,同时结合不同阶段的施工方法、设备及材料进行功能分区的科学安排,完成各设施动态关系的针对性规划。基于功能分区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需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间的相互影响及时间层面的继承性,平面规划可由此减少临时设备拆卸,同时为材料取用、设备入场提供便利。这种动态平面管理需要聚焦具备时效性的功能分区,从而更好地为施工现场管理提供支持[4]。

2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路径

2.1工程概况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以某超高层建筑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工程总高度为179.9m,存在施工环节多样、风险源极多以及专业管理复杂等特点,在周边管线及地铁区间隧道变形保护、周边居民维稳等方面存在较高要求。为保证施工现场管理取得预期效果,案例工程开展了智慧化和数字化的施工现场管理探索,充分应用BIM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全周期的施工现场管理,具备较高借鉴价值。

2.2软硬件选择

为开展智慧化、数字化的施工现场管理,案例工程同时使用OpenSpace360系统和BIM星云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围绕两种系统整合应用流程,施工现场管理得以取得更好效果。基于现场使用效率和数据便捷同步需要,案例工程通过SaaS模式和云平台软件集成“数字孪生系统”,各使用端的便利应用及后期处理得以顺利开展。在硬件的选择上,常规的笔记本电脑和摄像机即可满足施工现场优化管理需要,摄像机需要拥有360°视角和至少1080P的分辨率,同时需要配备便于摄像头固定和使用的安全帽,保证人员行走便利和拍摄稳定,技术人员的安全使用可得到保障,施工现场优化管理基础可顺利夯实。

2.3技术选用

2.3.1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机器人、自动化以及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建筑领域同样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集成场景中自动排列图片,即可通过空间和图片追踪,明确施工现场环境,为施工现场管理和技术交底等工作提供充足依据。2.3.2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在缺乏具体指令的前提下自动查找模型并确定解决方案。在案例建筑工程中,通过针对性开展数学模型创建,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对施工与管理的未来结果进行预测。该技术应用中训练用的数据集为数据引擎整理的每次巡检和每个拍摄结果,针对性追踪可顺利实现。2.3.33D重建技术在3D重建技术支持下,视觉引擎可对空间特征进行定位,进而完成3D环境创建。通过对比图片特征,对相机位置进行计算,特征的最佳排列可顺利实现。在数字孪生系统支持下,重复框架图视频拍摄,即可完成3D点云创建,基于直接方式的点云可连接空间中的3D位置和图片特征,更好地为施工现场管理提供支持。2.3.4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在未知环境中,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可在移动过程中实现地图构建,该技术广泛用于无人驾驶领域。在案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需要通过感应器进行持续的照片拍摄,通过对序列数据进行算法排列,完成行走路径估算,基于后续拍摄可通过机器学习技术进行估值优化,有效提升行走精确度。2.3.5图像分割技术围绕分到一组的同类像素,图像分割技术能够组成逻辑块,具体可按照特征进行逻辑块分组,也可以按照预设标签或类别进行逻辑块关联。在案例建筑工程中,图像分割技术需要用于数字化记录平台,实现原图的逻辑分割转化,满足计算和追踪需要。2.3.6云平台技术案例建筑工程应用的云平台技术同样具备较高借鉴价值,在云平台引擎AutodeskFroge支持下,云平台技术能够聚焦“数据”,提供网络API体系,案例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可在该技术支持下实现质的提升,该技术在便捷性、实用性、使用效果等方面表现突出。2.3.7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在案例建筑工程中同样得到深入应用,通过配合人工巡视并应用自主飞行技术,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具备较高推广价值。

2.4细节管理要点

2.4.1制定数字化记录标准结合施工前制定的施工现场数字化记录方案。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需要严格开展数字化记录,这一过程需要制定和明确施工现场数字化记录平台的使用细则,具体涉及硬件和软件,包括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培训计划、沟通制度以及职责权限等。为保证数字化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发挥预期效果,还需要编制数字化记录交付标准,用于记录的平台也需要进行管理和记录,具体涉及工程进度跟踪分析报告、线上巡检报告,完成建设后的记录移交报告也不容忽视。2.4.2数字化记录模块为保证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真正落到实处,案例建筑工程采用的虚拟巡检模块、巡检记录模块、BIM对比模块以及进度跟踪模块发挥着重要作用[5]。虚拟巡检模块需要通过定制化系统对建筑工程形象进度进行随时查看,系统的分屏功能可直观展示施工进度变化情况。巡检记录模块能够在工程图纸中自动定位巡检过程中手机拍摄的施工现场问题,通过平台在线管理和记录问题,即可保证管理团队直观了解施工现场情况。这样针对施工现场问题的处理可顺利实现,案例建筑工程的成本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BIM对比模块需要基于综合平台,对虚拟现实环境和BIM系统进行实时对比,BIM模型与实际施工情况的快速比较可由此实现。进度跟踪模块需要结合记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施工现场进展进行自动计算,形成立体模型和图表,直观展示施工现场完成的任务、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施工现场管理也可由此获得充足依据。2.4.3无人机技术应用要点考虑到案例工程属于典型的超高层建筑工程,因此施工现场管理引入了无人机技术。该技术可进一步优化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监测,并为建模等环节提供支持。具体选择大疆无人机进行现场监测,型号为Phantom4Professional,同时选择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分别作为核心移动设备与辅助移动设备。由此形成的无人机应用系统应用流程如图1所示。

3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需要关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软硬件选择、技术选用以及细节管理等内容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施工现场管理优化路径。为了更好地参与到建筑工程项目管控中,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还应聚焦在管理理念的更新、智能化技术引入、全面数字化探索等方面。

参考文献:

[1]邓辉.建筑施工中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11):55-56.

[2]呼聚堂.现场管理对提升土建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性研究[J].四川水泥,2021(10):166-167.

[3]汪小亮.浅谈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与安全管理[J].建筑与预算,2021(6):44-46.

[4]焦奔.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应急管理对策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26):158-160.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开发;现场施工技术;技术管理

现阶段,房地产项目开发企业更加注重项目管理,围绕项目全过程,采取前期控制、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等措施,实现对项目投资效益的有效控制。从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方面而言,强化对技术应用全过程管理,实现对效益影响因素的高效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1研究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的现实意义

从课题研究的意义角度分析,主要如下:①当前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点。目前的管理工作中,很多管理人员缺少技术管理和项目效益关系的有效认识,不注重实施技术管理措施,比如检测工作,使得监控质量被降低,影响着技术的有效应用,给项目开发进度和效益造成影响。②管理覆盖面不全。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围绕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全面的控制。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和新设备以及新工艺等被广泛应用,使得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发生了极大变化,带动着技术管理的革新。然而很多管理者没有结合现场生产的新形势和新变化,进行技术管理的创新和优化,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效益。③技术管理关系着项目开发效益。项目效益的把控,要实现对项目开发全过程的有力控制,尤其是现场施工。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项目效益。基于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管理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2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原则

2.1协调性。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各个专业和工程的协调配合,同时加强管理部门的配合,确保项目开发的效益。管理中贯彻科学化和合理化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和专业的有效沟通,高效配置施工资源,有序推进现场施工。对于施工现场的布置,严格按照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做好安全保障。技术管理要有效协调质量、进度关系,保障工程高质量建设,确保项目开发效益目标的实现。2.2标准化。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控制,要严格落实各项标准。从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等的实现角度来说,施工技术应用是否达标,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来说,房地产项目开发实践中,采用了很多新技术和新工艺,比如绿色环保施工技术等,使得施工作业面临着很大挑战。为了能够保障施工技术应用的效益,必须要做好人员的培训以及技术交底,使得施工人员能够明确技术标准,做好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把控,实现工程建设目标。2.3效益性。每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均需要追求绩效,进而实现管理的价值和效益目标。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要做好管理工作绩效的考核和评估,分析管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评估管理工作的落实质量,及时发现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技术管理的优化策略,促使管理工作高效落实,保障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房地产项目开发效益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3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策略

3.1明确组织设计内容。若想优化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实现管理的目标和价值,要从组织设计环节入手,做好严格的把控,明确组织设计内容。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组织,要从施工人员、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入手。首先,做好施工人员组织计划。结合现场施工工程的特点和需求,配置充足的人力资源,负责此项施工生产工作。制定人员组织管理办法,借助施工现场的资源,比如智慧工地的实名制管理系统以及人脸识别系统等,实现对技术应用质量和安全等的有效控制。除此之外,要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等工作,实现对人力因素的有效控制,确保施工技术的应用效益。其次,要做好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组织。现代化房地产项目开发中,采用的施工材料以及设备,类型越来越丰富,在做好项目质量把控的同时,要注重经济性的控制。从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租赁环节入手,实施全过程管控措施,保障工程建设的效益。最后,做好其他组织计划。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除了组织人力资源和材料物资等,还需要进行施工面的准备等系列工作,需要做好合理设计,保障现场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实现对工程效益目标的有力控制。3.2规划单项施工方案。从技术的应用质量控制层面分析,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给其效果造成影响,因此要做好严格把控。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要结合单项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要求,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制定施工组织方案和技术应用管理方案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例如,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要根据单项工程的实际情况,比如地下室混凝土工程或者主体结构混凝土工程等,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针对施工技术应用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等,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实现对施工技术应用质量的有效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完成单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后,要进行方案经济性和技术性的分析,保障施工方案的应用价值,促使房地产项目开发效益目标的实现[1]。3.3优化技术方案程序。若想保障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效益,需要注重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实现对技术应用问题的事前有效控制,以免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出现问题。从行业前沿分析,当前房地产项目开发中,BIM技术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应用尝试比较多,获得了不错的成效。尽管此技术的应用效果还存在争议,但是技术应用价值已经凸显并且得到了很多行业人员的认可。其在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中应用,利用5D模型,进行现场施工模拟分析以及施工碰撞检测,同时可以辅助施工技术交底和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实现了对方案的高效优化,提高了技术应用管理的水平。通过事前的施工技术方案分析,找出方案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技术处理措施,减少施工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的发生,确保工程建设效益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施工技术方案优化时,除了对制定的施工技术应用方案实施优化,还需要进行施工组织方案的优化,确保施工现场各项工作的高质量落实[2]。3.4方案具体施工过程管控。首先,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和人员培训。适应新形势下的生产和管理环境,严格落实技术交底制度,尤其是采用新技术的工程,切实保障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和效果。可以引入VR技术,辅助技术交底和安全生产培训等工作的开展,通过虚拟现实施工,使得施工技术人员更好的掌握技术应用流程和把控要点。除此之外,通过违规操作模拟,使得施工人员感受违规操作带来的后果,增强其对技术应用安全和质量把控的意识,进而提高施工管理效率[3]。其次,做好施工现场的管控。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要紧紧围绕现场管理开展。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对各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和控制。具体实施中,围绕材料和机械设备以及人员操作等,运用检测技术和监测手段,比如旁站监督等,落实此项工作。最后,做好施工技术应用质量验收。把控现场施工技术应用效果和效益,要注重后期的质量验收,实现对技术应用质量的严格把控。具体实践中,当完成施工作业后,严格按照工程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组织开展质量验收,确保技术管理的效益[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落实,要严格遵循技术管理的原则和理念,落实全过程技术管理措施,切实保障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文中结合具体实践,总结了以下策略:明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优化施工技术方案等。

参考文献

[1]许贵生.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方法探析[J].江西建材,2019(8):149-150.

[2]梁宇.建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7):47.

[3]段伟伟.建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93.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高等学校;建筑施工课程;改革;探索

1高等学校建筑施工课程教学现状

1.1教材内容严重滞后。目前,高等学校建筑施工课程中的教学体系过于落后,其内容大多都是一些理论知识、相关施工规范和技术,很少在教材内容中充分体现出先进的工艺技术、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法,导致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有着较大的差异[1]。特别是伴随着智能技术、智慧城市等词的出现,高等建筑施工教材的落后性,严重影响了课程的顺利实施,既无法提高教学的质量,也无法让学生通过先进的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1.2高等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方法落后。课程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师专业素养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教学方法落后、先进技术信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有些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直接灌输教学方法为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也只是运用简单的PPT对相关的施工知识进行总结。这就导致高等建筑施工课程教学出现了“教”与“学”之间的分歧,学生很难对高层建筑施工课程引起重视,大大增加了课程学习的难度,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由此可见,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将致使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内容,难以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先进的教学方式培养社会所需人才。1.3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较差。建筑施工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同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建筑行业所需的技能,例如:理论知识的掌握,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等。但是由于学校方面并没有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场景或者没有提供“理论+实践”平台,导致学生在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学习上存在理解偏差。在加上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使得学生很难全面的了解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只能是对某一个建筑结构的工序予以了解,教学效果较为一般。

2高等学校建筑施工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究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及能源消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具科学性和课堂适用性,使得高等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课程能够保持一致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2.1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①对高等建筑施工课程中过于陈旧、繁冗的内容进行删除,通过调整教材中的表达方式,变成学生易于接受和通俗易懂的表达思路,确保学生能够深刻全面了解高等建筑施工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各阶段的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注意事项等[2]。②在高等建筑施工课程中增加一些具体的施工案例,或者增加一些实践研究问题、任务等,帮助学生在全面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深刻理解高等建筑施工课程的内容,方便学生能够通过建筑施工课程的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技能。③将新技术的应用和学习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施工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拉近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的距离,进而具备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标准。例如:建筑施工课程是工程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VR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予以了解和掌握。该技术的融入不仅能够解决教学中资源不足的问题,还能够通过虚拟学习,让学生在交互中带来全新的体验,进而通过网络对现场真实的施工工艺流程等进行了解,还能够掌握更多细节化的操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2.2结合创新技术,改革教学方法。1)结合VR技术,创设虚拟场景现阶段,智慧建筑中应用的先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减少成本损失,还能够满足住户对住房的需求。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在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先进的技术,以帮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对施工工序和关键技术予以了解。其中VR技术是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创设三维虚拟空间,在虚拟的环境中学习相关技能的一种技术[3]。教师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角色,并在虚拟的场景中对各施工阶段产生正确的认知。例如:在学习土方工程施工的内容时,采用虚拟的VR技术,实现对主体工程的模拟练习,如图1和图2所示。由图1和图2可知,将VR技术应用到主体工程中,学生们变得更加主动,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土方开挖、地基钎探、灰土回填等土方施工步骤。同时,通过主体工程的模拟,对钢结构工程、混凝土工程等进行了解,对每层施工的梁、板、柱等施工工序进行分层模拟,从而增加对主体工程的了解。又如:脚手架的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了解搭设的操作步骤,可将仿真操作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还能够让学生了解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同时学生们通过将仿真操作的结果上传到UMU照片墙中,通过各小组之间对虚拟操作的评价,从而创设更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对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2)BIM技术应用至施工课程中建筑施工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运用施工技术知识解决施工现场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因此,为了弥补传统课程教学的不足,将BIM技术融入到施工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借助BIM技术进行可视化的仿真学习,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现场的氛围。另外,BIM模型中可以融入施工现场布置、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通过模型的学习,对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等进行随时的调整。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软件应用的能力,如:revit、Navisworks。加深学生对于施工的理解,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可见这种方式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建筑施工课程中融入BIM建模技术,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建模和开展4D施工模拟,对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梁板柱浇筑—模板安装—模板拆除等工序予以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2.3以实际工程项目作为载体,提高实践能力。根据实际的建筑工程,如某一钢结构工程中的幕墙工程,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后,开展幕墙施工课程的实训教学。首先通过模拟环节,使教学与工程实践相互结合。其次,将学生分为小组,依次完成BIM建模、施工过程的仿真模拟。如:玻璃的安装过程和注意事项、吊篮的安装、工程造价的计算、施工方案的制定等。同时也要组织学生对完成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估,激发学生的动力。最后,学校还可以开展校企实习的工作,让学生在幕墙施工阶段进行现场的模拟和学习,帮助学生通过现场的学习对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解,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使得新技术的学习与课程内容同步发展,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现阶段,人才保障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也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保障依据。这就要求学校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塑造学生的职业操守,还需要全面提升自动化水平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文章从教材改革、改进教学方法两个方面,通过结合先进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对全面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克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89+91.

[2]杨晓苗.建筑施工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