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0-08 17:17:36

智慧教育技术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智慧教室;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1引言

智慧教室是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现10.3969/j.issn.1671-489X.2020.22.026基于智慧教室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等院校都在进行高校智慧课堂的建设和探索,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可以通过智慧教室进行呈现。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存在课堂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以及学生无法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如何顺应时代要求进行教学改革,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关注。智慧教室是集多种终端系统如互联网、移动计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教室。可以开展基于智慧教室的智慧教育,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挖掘智慧教室的潜能和优势,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更加智能化和简单化,创设和构建智慧型教学信息交流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实践环节的活动方式,为传统化教学提供智慧支撑,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应用以及创造,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智慧教室简介智慧教室概念

智慧教室也叫智能教室,就是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是学校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数字化教室。黄荣怀等学者将智慧教室定义为一种依靠大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在现实教室的基础上与网络空间相融合,从而创设出的一个更加适合师生教授与学习的智能化学习环境[2]。笔者也认为智慧教室不同于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进阶版,它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优质资源,另一方面为教学课堂内容的呈现提供便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的教学方式。智慧教室功能基于物联网系统的智慧教室,拥有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同时辅以其他新兴数字化设备,技术上的优势为智慧教室在不同应用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如教学系统、LED显示系统、人员考勤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和灯光控制、空调控制、门窗监控、通风换气、视频监控系统。智慧教室中的设备可对进入教室人员进行身份识别,方便统计学生签到信息,方便教学管理人员对考勤状况远程监控、存档和分析。智慧教室配备了基于智能设备构建的师生问答功能[3]。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各自面前的问答器上作答,教师端可以迅速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状况进行统计,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系统使用内置电子白板和可以手写的投影仪,并且配备无线麦克风、放大器与扬声器,教学过程中减少粉尘污染,保障教师与学生的身体健康。智慧教室利用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教室内的灯光、温度以及通风等,自动调控环境,为师生上课提供舒适的教学环境。智慧教室可以及时显示教室信息,反映班级的课程信息、班级专业、教师信息和学生报到情况以及教室内部的室温、通风、氧气浓度等物理环境信息。智慧教室的优势智慧教室是一种特殊的智慧课堂学习环境。在信息化时代,智慧教室相较于传统教室在使用过程中到底具备哪些优势呢?智慧教室中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需要,非常方便地从互联网中获取如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大大提升资源获取效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智慧教室可以将教学过程以及操作等教学信息长时间存储在云端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云端平台回顾以往知识,也方便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智慧教室内的桌椅不同于传统教室中桌椅摆放固定、形式单一,可以根据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自由摆放。教师采用不同教学模式、设计不同教学活动,都可以在智慧教室的帮助下完成。智慧教室相较于传统教室在师生考勤、教学数据分析上具有显著优势,可以提供教学管理智能化服务。首先,在考勤管理方面,智慧教室节省了人工考勤所花费的时间,并且依据指纹和人脸识别,确保了考勤的准确性;其次,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采用问答器和智能设备进行问题的提问与回答,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有数据化支撑。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状况分析

课程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日俱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未来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让教师能够顺其自然地利用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课程因为涉及计算机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教授,所以又具有极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性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作为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具有强烈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更多地强调文化课程考试成绩的大环境下,教师注重提高考试成绩,忽略师范生情感上的需要和实践技能的真实掌握情况,容易出现大批师范生考试成绩合格,但难以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状况,整体教学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课堂设备不能满足日常实践教学需求。由于日常教学强调掌握相关的理论,而忽视构建实践教学环境。多数教室仍停留在多媒体设备阶段,教师端与学生端的教学设备陈旧,运行反应缓慢。教室条件上的不足造成课程教学实践环境难以满足,学生缺少日常训练操作,导致理论知识丰富,动手技能不足。2)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选取关系密切。传统课堂环境下,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仍采用对课件讲解的方式,教学内容多且枯燥,学生对内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变成了“填鸭式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实在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教学也因此无法满足全体学生发展。3)传统教学管理费时费力,难以保证。传统模式的教学管理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比如在日常学生出勤状况了解中,教师往往采用点名或纸质签到的方式,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且容易存在代签甚至代课的问题,效率低且准确性难以保证。

4基于智慧教室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人的学习过程在个人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该理论认为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构建不仅仅依靠于教师的传授,更取决于学生获取知识时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考虑学生所处背景是否便于学生理解事物的规律、看透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激发根据自身经验形成的知识图式能力并构建有关知识框架。目前,教育所提倡的重视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构建就是在此教学理论下形成的[5]。因此,在智慧教室支持下,构造真实学习场景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智慧教室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各个教学过程中。课前准备在以往教学模式中,课前准备往往更多地意味着教师的备课,仅仅涉及教师方面的准备,而缺乏学生头脑知识的准备。因此,在基于智慧教室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时,教师要根据本节所讲内容设定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将事先设计的导学视频通过智慧教室配备的网络软件平台发送给全班学生,视频中包含本节的学习目标以及需要提前预习的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有大致了解。从此,学生不再是没有任何准备地进入教室,而是“带着脑子”进入教室[6]。课堂授课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在智慧教室环境下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首先表现在对人员考勤的改革上,学生进入需持学生卡在教室门口刷卡,同时根据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认证,改变了以往人工签到的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考勤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且学生考勤统计结果由设备反馈到教师终端并进行保存。其次,智慧教室内桌椅按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所需模式进行摆放,光照系统、空调系统以及通风系统在师生进入教室前已经依据人体舒适度进行智能化调节,提升了师生的教学体验,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外界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干扰。再次,在内容讲授过程中,智慧教室所配备的可触摸的电子白板和投影仪能够满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内容类型的多样性。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都能得以呈现,能够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教学互动环节,不同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任务与内容由智慧教室教师端发送到学生终端。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学生终端向教师或有能力的同学寻求帮助,增强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不仅满足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满足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减少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传统教学中课堂的枯燥与沉闷。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终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督。最后,在教学评价环节,根据智慧教室所利用的数据挖掘技术,不仅教师可以对各个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上课情况以及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使评价内容更加多样化,而且学生也可登录网络平台软件查看自己的学习记录,并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智慧教室从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上都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课后智慧教室影响着教师与学生对课后时间的应用,它改变了以往课堂结束即意味着学习结束的状况。变化体现在学生的课后知识巩固和教师课后教学能力的自我完善两个方面:首先,课堂中没有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学生,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观看存储的课堂教学视频;其次,教师要想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可以登录查看自己的教学视频,提升和完善教学能力。

5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

始终贯彻教学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是教学过程的一大性质。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学模式将教学重心放于学生的“学”上,身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因为谁都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坚持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重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在智慧教室教学模式中,由于智能设备的使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方式也越来越便捷。在方便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仍要珍惜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首先,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对于学习问题的解决,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更能详细地了解并解决问题。不懈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分量。虽然智慧教室改革中提倡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过渡,但这里并不意味着盲目实践,它所强调的更是两者的有机平衡。因此,在注重实践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理论知识的强化。

6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从传统教学转向智慧教室模式教学,既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先进技术,也离不开教师科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运用智慧教室来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发展,让课程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智慧教室的智能化设备使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变得方便快捷,智慧教室的交互性也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新的学习评价的出现,都将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飞跃,结合科学教学理论和智慧教室环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将会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泉.基于“智慧教室”的高职院校“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课堂教学改革[J].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2019(4):75-78.

[2]马雯雯.基于智慧教室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策略:以德语教学为例[J].电视技术,2019(10):75-77.

[3]邓娜,刘永川,陈旭,等.智慧教室场景下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软件导刊,2019(11):206-208,211.

[4]徐瑞媛.智慧教室环境下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24):86-87.

[5]李少忠,李吕华.基于智慧教室的大学英语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8):211-213.

[6]马雯雯.基于智慧教室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策略:以德语教学为例[J].电视技术,2019(10):75-77.

[7]沈雯瑶,曾丽婷.智慧教室的优化策略研究[J].教育进展,2020(3):384-389.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初中历史;智慧课堂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涉及了比较丰富的教育软件与系统等,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历史知识融合在一起,能够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转变初中历史中的不足。在智慧课堂中可以为学生营造多样化情境,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出主动学习欲望,在积极探索与学习中掌握历史知识。

一、现代教育技术下初中历史智慧课堂开展意义

(一)促进理念更新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了许多历史人物、事件等,如果学生没有准确区分与记忆,那么很容易出现记忆混淆等问题。加之部分历史知识比较复杂,学生难以完整地记忆历史知识,使得历史教学质量并不理想。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下,所打造出的智慧课堂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辩证地面对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具体情况设计出不同的教育内容,确保学生能够主动理解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知识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为因材施教开展提供支持。

(二)转变教育模式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方法,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海量动态数据与信息融入教学中,为教学决策提供支持的,通过展现学生主体性,以此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不足。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营造教学情境出发,教师应当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将视频、声音等资源引入情境中,刺激学生的感官,确保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人物等产生正确的认识。其次,做好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转变教学形式。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打造完善的教育资源库,在课堂中利用资源库提取相关信息,为在线教学提供支持。而在课下则可以将数据库中的资源发送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与巩固知识,形成完整的教学形体,实现智慧教学目标。

(三)启发历史思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就要从启发学生历史思维出发,明确教育目标,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在智慧课堂引入后,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程度,受到人文熏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就要从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渐掌握历史知识,具备历史思维。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历史智慧课堂中的运用措施

(一)课前分析与设计

首先,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智慧课堂中就要从动态数据分析层面出发,确保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课前教师需要运用档案库、微信、微博等掌握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态度与看法,针对所获取的动态数据进行统筹分析,掌握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其次,结合所掌握的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只有掌握学生具体情况,才能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保证教学决策的合理性。所以在课堂中教师需要确定教学方案,完善教学过程,保证教学组织设计合理性,启发学生思维,为后续教学开展提供支持。第一,坚持从教学目标导向出发,展现教学重点,明确教学要点。第二,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案,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找准教学设计出发点与要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如在讲述“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及时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如历史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然后针对所掌握的信息设计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针对性。通过为学生构建出新型的历史课堂,能够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完善导入方式

只有设计出适合的导入方式,才能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启发学生的智慧。因此在打造历史智慧课堂时,就需要从导入环节设计出发,找准教育重点,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带入到主动学习中去。只有设计出适合的导入环节,才能展现智慧课堂优势,才能提升教学环节连接的合理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讲,在智慧课堂中能够产生主动学习欲望,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探究、学习与理解知识的同时逐渐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如在讲述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内容时,就需要教师提前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做好整理与剪辑,转变成为教学课件。在设计中还需要理顺教学过程,提升教育设计的针对性,掌握学生具体情况。在开始阶段中可以运用课件完成教学导入,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了解青铜工艺的基础上产生出学习欲望。在图片、视频等的展示下,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出学习欲望,在自主探究与学习中掌握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展现真实历史事件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下,教师能够打造出高效的历史智慧课堂,将历史知识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将不同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使用适合的教育计划,可以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掌握历史知识,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历史事件起因、过程、结果,在体悟历史意义的同时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历史事件时,还需要从提升教学趣味性出发,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出学习欲望,保证思维的活跃性,构建出完善的知识结构。可以说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智慧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展现智慧课堂教育作用,辅助历史教学开展。如在讲述百家争鸣局面这一内容时,传统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口头讲述为主,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较强,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这一场景,对各家代表人物、思想认识不足。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下,可以将这一场景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加深对百家争鸣内涵的理解,形成具体的认知,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产生出情感共鸣,保持学习欲望,提升历史素养。

(四)借助复习巩固知识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复习一直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复习很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是从实际上来讲,教师只有科学地为学生布置复习任务,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实现巩固知识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网络学习平台出发,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支持。所以在复习阶段中就要从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出发,从演示、在线解惑、检测等方面出发,整合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将学习任务上传到学习平台中,便于学生利用平台完成知识复习与检测,实现巩固知识目标。可以说智慧课堂的使用能够提高课上与课下的联系,同时也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如在讲述丝绸之路知识时,就可以在完成知识讲解后将比较重要的内容以视频、练习题等方式展现出来,并上传到平台中。学生则可以登录平台,回顾丝绸之路的变迁与发展情况,提炼出重点信息。在完成练习后可以借助在线打分的方式便于学生掌握自身复习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在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在线寻求帮助的方式,与教师、同学进行探讨,以此来提高复习与巩固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确保课堂教学的成效,同时也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锻炼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学习能力。

(五)发挥电子白板优势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互动电子白板属于比较高效的教育方式,利用触控功能的大型互动板,在连接电脑、白板的基础上完成板书书写,将历史信息直观展现出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可以说互动电子白板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出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历史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使用交互电子白板,为学生营造历史情境,确保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产生学习动力。如在讲述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借助交互电子白板为学生营造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活动中。第一,借助白板展现烟花视频,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回忆自己观看烟花的场景。第二,运用交互电子白板展现与宋元文化相关的纪录片,以画面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知识。在这一教育模式下,能够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宋元文化的繁荣,随后教师可以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引入教学中,延伸学生的知识层次。在这一教育活动中能够将当时中国先进科技发展历程展现出来,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发挥网络教学优势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了教学中,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网络教学经验不足,难以运用网络开展师生互动。因此在智慧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教育方法,打造出完善的网络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掌握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完善工作,保证所使用的教育模式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第一,引入直播教学模式。通过使用网络平台,将历史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平台中进行师生互动。第二,将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等纳入教育计划中,制定完善的课程计划,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第三,录制专业视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通过录制有针对性的教育视频,在推送给学生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就要从打造智慧课堂出发,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优势,针对教育内容进行分析,结合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要求,将重点与难点知识提炼出来,确保学生能够进入到历史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雅静.运用网络智慧课堂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9):59.

[2]白玲.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7(01):209.

[3]王威.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5):11.

[4]曹永强.魏旖.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育的有效整合措施[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3):130-132.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伽达默尔;解释学;教育技术研究

我国对教育技术哲学的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我国教育技术学界从本世纪初开始关注教育技术哲学研究,并对教育技术本体进行追寻。以阐释人的理解和实践为旨趣的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就是探寻教育技术学之哲学基础的十分重要的解释框架。

一、伽达默尔解释学的理论旨趣

德国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师承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是现代解释学的代表人物,他将解释学发展成为哲学解释学和实践解释学。[1]在他看来,解释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理解何以可能”,“传统”和“前见”是理解的必要前提,理解是人的一种“视域融合”、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语言是理解的普遍媒介。哲学解释学旨在提供一种思维范式,而非呈现一种具体的、拿来即用的操作指南或使用说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及其实践哲学观点,是解释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其解释学原理主要含括三个方面:理解的历史性理论、理解的语言性理论和实践智慧理论。首先,人的理解必须基于历史事实与历史逻辑。伽达默尔认为,理解的历史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无论是解释者还是被解释者,都内在地嵌于历史之中。必须承认解释者的历史性,承认其以特定的方式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解释者所具有的历史特殊性和历史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无法消除的。所谓的理解,并非回避解决历史事实的局限或缺弊,而是合理地、合历史地评价它。“在解释者与作者之间有一种不可避免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他们之间的历史距离造成的。每一个时代必须以它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已流传下来的东西。时间距离并不是某种必须克服的东西,事实上,重要的问题在于把时间距离看成是理解的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可能性。”[2]伽达默尔把这种从自己的社会历史处境出发去理解前人和他人的思想,称为“效果历史的意识”。他还论述了理解的前结构(即前理解,包括先有、先见、先把握)、前见(包括合理的前见、盲目的前见)、解释学循环、时间距离等范畴,进一步阐述了理解的历史性。其次,人的理解必须基于语言交流的视域融合。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强调了理解与语言的重要关系,认为理解只有通过语言作为媒介方可存在,脱离了语言就根本无从理解。这一点意味着人们的理解无所谓主观或客观之分,同时也是对理解之存在方式的新诠释,即理解是人与文本、人与传统、人与时间、人与世界的相互融合与统一。另外,这种语言交流的目的就是要发现一切理解模式共通的东西,就是要证明一切理解现象的基本条件。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的各种条件,使人的经验显现出来,并在人类有限的历史性存在方式中清楚地看到人与世界的根本关系。不仅如此,伽达默尔认为,理解实质上乃人的思想的“视域的融合”。“视域就是看见的区域,这个区域囊括和包容了从某个立足点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3]而人的视域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某种历史性,人的理解都是基于历史文本的理解;无论是理解者还是解释者,其视域绝不是自我封闭的,而是在历史长河或时间历程中的某种述说、交流、相遇、对话;当一种视域与另一种视域实现了交融时,新的理解得以产生,视域融合得以形成。第三,人的理解必须基于并落实于实践智慧。伽达默尔认为,解释学不仅是一门理解和解释的哲学,也是一门实践哲学。理解必须作用于实践,进而形成人的实践智慧,方可具有价值;否则,只不过是游离于生活世界的理论抽象,于生活实践无益。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追求的是一种完美的善、幸福和真理。他认为,“20世纪是第一个以技术起决定作用的方式重新确立的时代,并且开始使技术知识从掌握自然力量扩转为掌握社会生活”,“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文明成熟的标志,或者也可以说,是我们文明危机的标志。”[4]要解决此类问题,除了追寻亚里士多德之实践智慧的价值而别无他途;惟有通过实践智慧规约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与应用,方能产生充满人文关怀与生命活力的人文科学。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基于理解的历史性、语言性这一特性,追求理解的创造性、主体性、个性,强调理解的多元性、差异性,彰显解释学的实践智慧本性,对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提升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品质,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伽达默尔解释学思想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启示

总的来说,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所关注的主要是文本与读者之间的间距,即文本产生时代与读者所处时代之间的时间间距、待理解的文本意义与解释之间的间距,强调在文本与解释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中介的关系。而认识与知识、理解与表述等问题,必然涉及语言。伽达默尔围绕理解与解释、语言与言说等问题展开研究,语言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占据了其解释学的中心地位。[5]另外,在伽达默尔看来,理解和解释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过程,其中蕴含着实践性意义,实践与对话不可分。这意味着,理解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换言之,人的实践、人的生活,其意义基于且指向于人对世界的理解、对话、沟通与反思。这些关于理解的历史性理论、语言性理论和实践性理论共同成就了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而这些重要的理论观点,为教育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为教育技术本质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伽达默尔认为,前理解是理解的基础,前理解包括前有、前见、前设。对教育技术进行重新理解,就要从理解教育技术的前有、前见、前设开始,从而进行多种视域的融合。首先,教育技术的前有是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6]。任何一种教育技术都有其自身特有的历史际遇、社会背景、社会文化等需求或条件。任何一种思想、活动,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社会生活需求及其特有的实践机制[7]。脱离了教育技术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基础,就无法理解其价值。教育技术的历史性理解还要考虑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是教育技术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根源。其次,教育技术的“前见”是对技术和教育的理解。根据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如果人们对某个事物有不同理解,就会自然形成对该特定事物的不同意见与不同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技术观和教育观共同决定了他的教育技术观。对教育技术进行理解,首先要有对教育与技术的理解,这些理解就是教育技术理解的前见,这些前见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所有的理解都是在前见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教育技术的研究要注重对教育、对技术的理解。再次,教育技术的前设是促进教学。教育技术得以存在的前提假设就是,通过使用技术(包括硬件、软件、以及技术的意识形态)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与学,使教师教的效果好、学生学的效果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没有这个前提,教育技术则不能称之为教育技术,而是脱离了本来面目的被异化了的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任何研究工作都要首先以促进人的学习为目的,避免目的被模糊被混淆而陷入技术崇拜的漩涡不可自拔。最后,视域融合是认识教育技术本质的解释学方法。伽达默尔认为,“理解”乃视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融合。人的视域的融合必定会扩展人的认识视野,进而对事物的理解就更能切近其本然存在状态与存在方式。对教育技术之本质的理解,遵循同样的道理。只有人们从教育的视域、技术的视域、教育技术的视域等不同视域融合的视野出发,从前人与自我的视域融合出发,方可寻觅教育技术的本真含义。也就是说,认识教育技术的本质就应该基于对教育技术的前理解,实现教育技术多个视域的融合。而且这种视域的融合是不断地处于循环之中。长期以来,关于教育技术本质的研究都在试图明确教育技术区别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形态的主要特征表现,忽略了解释和理解教育技术的历史背景、语言融合与实践本质。伽达默尔解释学为我们理解教育技术的本义、分析其实践应用的过程、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视域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实际上,教育技术的本质是生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任何一种教育技术活动都是人们选择的结果。[8]这一观点正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相契合。(二)为教育技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法论。依据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是实践的哲学,它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是一种方法。在他看来,解释学中的实践不同于科学实践,解释学的实践是经过反思的理性的生活,与理论相辅相成,是一种实践的智慧;而科学实践则利用科学技术对人们进行统治,使人们不再思考与对话,不再理解。伽达默尔解释学启示我们,教育技术的实践不只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资源开发等技术类活动,而是根源于生活世界的具有理解性、语言性、有助于人们形成实践智慧的活动。在这些具体的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中,不能只关注教育技术的具体应用,还应学会关注学生借助于技术应用对知识理解和实践运用,从而实现教育技术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统一。可见,伽达默尔关于实践智慧的理论,对于教育技术领域所关注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问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为教育技术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新的依据。从实践的维度来考察,教育技术的对象是人,教育技术要关注人的一切问题,就要关注人在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实践智慧。伽达默尔解释学理论指向生活世界中人的理解和实践,对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技术领域存在的技术统治和技术垄断、缺少技术伦理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三)为教育技术哲学理论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哲学范畴来讲,教育技术哲学理论应包括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基本内容。本体论涉及教育技术的定义、理论基础及内容边界,价值论关乎教育技术之于教育的功能和意义,认识论则与教学系统设计、教与学的心理学阐释、教育改革的方向等密切关联,方法论决定了教育技术未来如何发展等基本问题。伽达默尔的解释学通过去除偏见、视域融合等理论,为教育技术哲学理论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一,伽达默尔解释学中关于本体论的理论,为开展教育技术本体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即可以通过研究和分析教育技术产生的种种条件,使教育技术本质特征彰显出来,使人们看到教育与技术的根本关系。教育技术何以可能存在、具备怎样的基本条件、起源于哪种历史背景、表现为怎样的教育形式和技术规范、有哪些结构要素、能形成何种理解共通,对这些本体问题的追问,可以通过哲学解释学的方法,去发现教育技术在理解模式下共同的东西,从而显示教育技术现象的基本条件,并通过分析,使人们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本质。第二,伽达默尔解释学中关于历史性、语言性等理论,开拓了教育技术价值论研究的新范畴。在理解教育技术之前,人们必然会受到传统认识的影响,在认识教育技术之后,所得到的理解又会转变成以后认识的传统,而且这种循环是不断存在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美国,我们通过欧美语言体系认识和发展教育技术,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国外实用功利主义的价值导向,而这种价值观念又渗透在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历程之中,成为后人认识教育技术的传统。所以,我们要在理解过程中进行选择和批判,在历史进程的视域中客观看待、评价教育技术的存在价值,正确认识由于历史而造成的时间距离,获得教育技术的前理解,根据当前社会历史处境,进行视域融合,不断获得前进。第三,伽达默尔解释学中视域融合等理论,扩展了教育技术认识论研究的新方法。人们是在一个视域中理解教育技术,这种视域为教育技术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个构架。这种构架存在于不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境遇之中。因此,在理解教育技术时,需要获得教育技术历史的视域,同时又不能完全清除自己的认识标准和偏见,应注意不同视域的特殊性,并试图克服这些特殊性。任何真实的理解都涉及这样的视域融合。而这种具有循环特点的视域融合,不仅表现为古与今、中与外的融合,也体现为同时代同地域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融合。如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教育技术学科理论给出的多样性的解释,通过视域融合,最终生成对教育技术的共通性理解。第四,伽达默尔解释学中实践智慧理论,为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教育技术发展至今,面临的一个致命难题就是:教育技术如何在智能化时代有价值地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智能化,横亘在教育技术与人之间的应用壁垒逐渐消失,人们不再需要教育技术行业的指导就能操作技术来提高自己的教与学效果,复杂一些的技术开发已经交由专业的科技公司负责。面对发展难题,伽达默尔的实践智慧理论启示我们,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实践智慧的支撑。不同于传统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教育技术的实践智慧应着力于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即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用先进的方法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教育与教学的效果,将成功的实践经验加以推广,将不成功的探索或失败的教训予以总结、反思、改进,使教育技术的教育价值、实践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彰显。毕竟,“教育是立基于、贯穿于、指向于人类社会生活的,社会的变革及社会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构成了教育由以行进的真实的生态环境。”[9]基于实践智慧的高度摒弃教育技术的盲目或不当应用,才能将科技素养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教育技术才能良性发展。

总之,按照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理解是学习的基本方式,同时亦是教育活动存在、运行的基本方式。伽达默尔的这一理论有助于人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教育技术的逻辑起点、多种教育技术观等论题的重新理解,有助于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主体、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等方面的重新审视。伽达默尔解释学理论对于人们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合理开展教育技术的实践、促进教育效益的提高,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借鉴,也为人们全面而客观地认识教育技术带去了新的视角。同时,该思想也启示我们,在理解、解释和应用伽达默尔解释学观点时,要处理好历史和现实、理解和表述、语言和言说等关系,在理解伽达默尔解释学思想的基础上,再加以理解,避免浅见、前见、视域干扰等因素对问题的影响。关于教育技术的前理解、视域融合、实践智慧等观点,以及新时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可能方向,不同于以往研究对教育技术的审视,是本文尝试利用解释学方法进行的分析和思考。诚然,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哲学论题,要想发现、梳理和归纳其中理论之于教育技术研究的更多启示和指导,仍需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探讨。

参考文献:

[1]赵光武.后现代哲学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4.

[2][3]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20,411.

[4]贾向桐.科技文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139.

[5]鲁路.批判与解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77.

[6]孔利华.解释学视域的教育技术[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智慧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产品设计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我国产品设计专业来看,设计教育走向国际化、综合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根据学者的研究,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下,各门课程相对独立、割裂,获取的知识虽然专注但缺乏系统性、体系性,学生很难将所学技能进行连贯、整合,并综合性地运用于设计创造。当代模块化课程、工作室制度、课程环等产品设计专业新型教学模式,主张相关基础课程围绕一个设计课题构成课程模块,根据年级由浅入深地制定模块,使学生在完成课题设计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包括设计思维、产品设计表达、用户研究、现代技术运用、品牌及市场设计能力等[1]。在这一培养模式下,不仅强调相关知识的关联性,更注重设计过程的实践性环节,如市场调研、模型制作、快速表达等。因此,适宜教学、研究、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教学环境成为产品设计专业建设的必要条件。随着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Technology)科技蓬勃发展,深刻影响了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从教学工具和手段的层面逐渐深入融合到教学模式层面,在构建智能化智慧教学环境的同时,也整合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模式,极大影响了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教育技术支持智慧教学,如何根据教育接受者特征来设计教学模式流程,综合各种资源来打造有效的教学模式,成为智慧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基于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背景的智慧教学环境实际项目,为研讨在先进教育技术支持下对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影响效果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重点展现教育技术如何支撑多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促进深度交互教学,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良性影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如图1。

一、智慧教学环境特征和功能框架

智慧教室是目前最为典型的智慧教学环境类型,是高校信息化工作满足内在教学需求的自然产物,同时也是符合智慧学习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2]。(一)智慧教学环境基本特征及功能框架智慧教学环境并不是以接入网络并使用更高级的电脑和投影等教学硬件为特征,而是集人员考勤、教学设备管理、环境智慧调节、教学资源云存储、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根据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智慧教学系统具有便捷性、开放性、交互性三个基本特点[3]:1.便捷性,室中配备了良好的移动和通讯设备,设置了各种信息接口,师生课前无需为此做任何前期准备;2.开放性,为师生调用教室内外资源提供开放式的通道服务;3.交互性,在多个智慧教室之间建立连通和交流的开放网络。结合心理学中刺激来源分析,可进一步将智慧教学系统分为人造客观对象—学习空间(如物理环境、座位布局)、自然客观对象—信息技术(如资源获取、内容呈现等)和主观对象—教学法(如人-人交互、人机交互、教学活动等)三个功能维度[4],如图2。(二)智慧教学环境应用方案基于智慧教学系统的特征和功能框架分析,结合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的具体需求(如因授课对象、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不同,对学习环境和教学功能提出了差异化要求),通过灵活调整智慧教学系统组成模块,最终形成了使用方式灵活多变、师生高效交互的智慧工艺室建设方案,以表1所示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智慧工艺室建设方案为例。本方案是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于2019年中对基础实验楼教学场所升级改造方案,是为了打造满足国家一流专业教学基础条件,符合未来教育学习发展需求的全新智慧教学环境平台,如表1。智慧教学平台可包括学习空间维度以及信息技术平台两个客观维度。其中,学习空间维度可细分为设备物理环境、空间职能布局两个子项;信息技术平台分为资源获取、多屏互动显示、视频录播系统、物联管控系统等子项。总体看智慧教学平台具有如下功能特点:1.强大的软硬件教学资源管理管理服务能力和可扩展性。通过云平台整合多数据源数字教学资源,支持不同类型的多终端接入和服务,能够实现本地和远程对教学空间的管理控制。2.完整的教学流程记录和管理功能。通过对接教务教学管理系统,完成对师生教学活动的静态数据及时搜集,以及课堂实时进程的影音记录功能。3.先进的影像技术集成极大的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可以令学生在教室的不同位置/远程,实时/非实时的参与学习过程。根据对北京服装学院智慧教学平台的特征和功能分析可见,先进教育技术对整个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提升是巨大的。这种提升不只是在物质技术层面为提升教学体验、提高教育生产力夯实基础,更为应用这种技术优势来支持教学模式的革新和跃迁,即从传统的教师主导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这一重要教育命题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支持。接下来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特征对我院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做进一步深入探讨。

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2016”中提出“在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与他人、数据、内容、资源、专门知识和学习体验联结起来,以调动和激发他们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重构教学双方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流程模式”[5]。由此可见,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全流程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是基础性全方位的。对产品设计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是核心课程组成环节,对于学生深化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培育创新创业精神,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千禧一代,典型的特点是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且学习积极性容易受课堂氛围的影响。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即通过课堂灌输介绍知识和工具,讲解课程内容并演示基础操作,最后进行答疑并布置作业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吸引新一代受教育者的需求。产品设计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有如下特点:1.课程中所用设备和工具种类多,对动手能力要求高,传统的讲解演示形式中学生参与度及效果不佳。2.实践教学涉及内容多,工艺复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介绍基本的实践操作,学生只能简单重复。3.课程中包含很多综合设计性、探究性课题,传统的现场演示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类实践教学的需求。在智慧教学环境的支撑下,教师有了更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新型教学模式。根据之前智慧教室的功能分析可见,目前智慧教学环境能够支持的教学模式分析如表2所示[6-10]。这些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支持构建的教学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是引领者,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整合的资源和教学工具,令知识的呈现、传递、交流、分享、评价等方式都发生变化;学生则可以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接入教学云平台,支持丰富类型的学习体验,通过便捷的分享和交流达到协作学习和设计共创的教学目的。

三、智慧教学环境对实践教学效果改善

智慧教学环境下所应用的很多新型教学模式都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师在学习活动中指导并推动学习者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而不是生硬地宣讲和灌输知识;应鼓励学习者主动完成信息的加工、意义的构建并理解内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技能[1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提供多类型的环境、多元的工具、多源的信息来支持,还需要能够便捷搭建灵活高效的组织交流模式。以北京服装学院使用的智慧教学环境平台为例,在传播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支持协作性学习和对话交流方面都较以往学习条件有了巨大的提升。围绕产品设计实践教学活动这个核心,教师团队对产品设计实践教学活动需求的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如教师如何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来讲解教学内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如何提高教学活动中高效良性的互动,如何更高效地完成使信息数据的采集及共享等。综合师资、设备、教学技术支持等各种资源,在前期有计划培训新型教学模式方法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半年的教学实践,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通过布置任务单和学习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一措施令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就完成对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工具使用、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点的认知。2.指导教师的教学流程更加流畅,学生也具备拓展提高的素质基础。教师可以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我推演建立问题/现象—原因—对策方法—实践操作完整逻辑流程;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以及对问题的拓展等内容,激励学生自我提升学习效果,夯实知识/技能基础。3.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如PBL教学法、同伴教学法等会重视学生间/师生间互动探讨问题环节,不但锻炼和增强学生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增加了彼此的信任和默契。4.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这与智慧教学环境下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有密切的关系:如PBL教学法/CBL教学法等能够直接训练学生针对问题/案例进行逻辑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同伴教学法或者团队教学法对增强师生、生生互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个人和集体思考、甚至激发创新思维形成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总体看,在智慧教学环境下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如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在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知识学习效果等。但新型教学模式仍然有其不足之处:如不能给予学生完整系统的实践知识学习;学习过程对学生和老师的素质要求更高,面对课程需要学生具有更积极地学习态度和师生间更默契的学习共识。在这些方面,反而是传统教学模式表现得更为出色,所以,综合使用一切合理的教学方式才是正确的理念。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篇5

一、框架完善,内容丰富

该书研究内容丰富,通过围绕英语新课标教学理念,深入农村英语的一线实际,通过从叙述策略、读者回应策略和动态论述框架等多种教学策略出发,为读者构建了动态性、实用性强的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框架,对当前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优化农村英语教学方案提供了有效支持。但从农村英语教学的普遍实施状况看,当前农村英语教学活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目前农村英语教育与城市英语教育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对于多数农村地区来说,农村英语教育仍然是薄弱学科,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在农村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智慧教育是弥补农村英语教育资源薄弱、师资力量短板的重要途径,通过以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实践应用为导向,以学生的智慧学习过程为创新点,从而解决了传统农村英语教学的“内容单一”、“形态单一”等问题,充分满足了农村学生英语培养的相关要求。其次,多数农村英语教学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相对枯燥,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乡村英语教学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深化农村教学创新的关键前提。通过发挥智慧技术优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构建交互性英语课堂,激发学生的互动交流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最后,当前乡村英语教学体系相对滞后,智慧教育与农村英语教学融合度不足,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当前农村英语教学多集中在课堂线上教育,及时利用了互联网平台、多媒体教学软件,仍然停留在“浅层迁移”状态,未能实现在线教育与英语课堂的“一体融合”。因此,在当前开展农村英语教学时,要依托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时代走向,探索适合于当前农村英语教学的智慧化道路。

二、题材鲜活,构思新颖

该书构思新颖,论述题材极为鲜活,通过以新课标英语教学要求为论述基础,围绕有效教学的价值要求,对当前优化农村英语教学方案提出了实用性建议。不仅如此,作者还从语音、绘本和词汇,以及英语课堂等多个角度对农村英语教学进行详细论述,提高了全书论述内容的实效性。结合本书论述观点,在当前利用智慧教育开展农村英语教学时,将实现以下应用价值:一是适应了农村英语教学的全新环境。当前农村英语教学面临方式更新、形态升级的全新氛围,从学生理解、知识应用视角看,在当前全面推进农村英语教学时,要充分遵循学生的英语学习规律,积极适应农村英语教学的全新变化,通过将农村英语教学与智慧教育模式全面融合,充分挖掘智慧教育在农村英语教育中的多元功能优势,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英语应用意识和语言习惯。二是有效挖掘和开发了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通过利用智慧技术,关注农村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英语教学方案,使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满足,进而遵循学生培养规律。通过合理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展示英语学习的趣味美学,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英语学习的价值趣味,全面激发农村英语教学的内在活力。比如,利用智慧教育平台革新、优化农村英语教学平台,使学生借助在线教育了解英语教学的多种形态,发现英语学习的人文美学、艺术内涵和多元价值。三是智慧教育技术的成熟发展、应用驱动了农村英语教学的改革实践,加快了农村英语教学新变化与新应用,通过发挥智慧教育优势,深度整合农村英语教学资源、优化农村英语教学流程,增设基于智能技术的全新英语教学课程,推动农村英语教育整体实现智慧升级。在智慧技术驱动下的农村英语教学变革,本质上仍然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价值回归。因此,智慧技术的合理引入、应用,充分遵循了现代教育规律,更好满足了农村学生的学习诉求。四是有效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言与实践素养。在新的农村育人环境下,农村英语教学逐渐从学科知识教学升级为语言素养综合性教育。在借助智慧教育技术优势,系统化开展农村英语教学时,要坚持以农村学生的具体英语学习需求、关注兴趣为智慧教育应用基础,整合优质英语教学资源,积极践行“智慧教育”理念,为农村学生全面掌握、实践应用所学英语知识提供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智慧技术能够将农村英语教育与学生实践应用、表达全面融合,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农村英语教学结构。

三、聚焦问题,科学指引

该书聚焦问题现实,通过对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叙述,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农村英语学科知识发展与教学要求进行论述,为当前更好提升农村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支持。另外,全书凭借《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丛书》编委会的人员优势,先后深入农村英语教学一线,收集了大量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也对当前农村英语教学实际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有效支持。除了以上论述内容,当前在利用智慧教育开展农村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从以下路径出发:第一,农村英语教学创新要适应智慧教育的“多元诉求”。要利用智慧教育重塑农村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农村英语教学的智慧水平,赋予农村英语教学新的发展平台和资源内涵。农村英语教师要适应智慧教育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智慧平台调整农村英语教学模式、优化农村英语教学考评机制,通过优化农村英语教学流程,切实改善农村英语教学质量。要发挥智慧教育技术优势,积极适应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通过从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化诉求出发,通过丰富农村英语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全面拓宽农村英语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借助智慧技术品读英语学习的内在趣味、应用特征,全面改善农村英语教学质量。通过设置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实践性强的教学空间,全面激发农村学生的英语表达诉求,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第二,要充分利用智慧技术与现代教育媒介的终端优势,为农村学生构建新的智慧化、多形态英语教学模式。通过利用在线APP教育平台、微信群等教学形式,组织开展在线英语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农村英语教育的吸引力,也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多媒体教学培养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英语表达水平进行生动展示,通过弥补传统农村英语教学的实践表达短板,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实践表达的积极心态。通过利用智慧技术整合、应用各类适用于农村英语教学的具体资源,拓宽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及表达空间。另外,在还要重视发挥智慧系统优势,对当前各类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英语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并及时利用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全面拓宽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空间。在对农村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管理时,要摒弃传统的“数据思维”,要通过合理利用数据分析对学生成绩进行智能分析,从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和优化传统教育方案,制定与学生学习相匹配、相一致的英语教学方案。要重视建立农村学生英语成绩的学习档案,并借助电脑平台进行分析、定期追踪,通过持续关注学生英语成绩的变化状况,为部分成绩出现较大波动,甚至出现明显退步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合理预警。第三,要坚持“智慧驱动、创新立学”的教学原则,通过对智慧教育的应用本质与农村英语教学实践相融合,从根本上优化英语教学方式,变革农村英语教学考核体系,为农村学生提供内容新颖、智慧驱动的全新农村英语教学体系。要适应智能教育环境下,农村英语教学的规律变化,通过持续关注农村英语教学的“成长性”、“变化性”等教学特征,重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持续改变、优化传统授课模式,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智慧教育技术平台来开展自主学习,使农村英语教学实现从被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全面升级,从而有效解决一直以来农村英语教学参与热情不足的现实问题。综合农村英语教学的实践及应用特性,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围绕学生语言表达习惯培养的现实需要,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表达、主动融入的理念,通过强调英语教学的实践特性和叙述应用要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应用素养。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智慧教育;市级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技术变革;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强调要夯实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①。

一、基本概念

(一)智慧教育

关于智慧教育概念,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Learning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②。智慧教育是将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运用虚拟化、AR/VR、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手段和先进教育理念构建技术融合的智慧学习环境,促进教学方式与教育管理的智能化变革。由智慧教师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智慧学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市级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教师

开放教育作为远程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色是分级办学与分级管理,北京总部、省级、市级和县级4级办学体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体系。市级开放大学指的是市级以下分校,各级教师职责权限不同,市级开放大学作为教学一线,主要依靠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平台进行教学与管理,其辅导教师结合平台资源和少量面授辅导对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助学服务,同时积极参加上级开放大学组织的部分教研、培训等活动。

(三)智慧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境界①。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信息化社会需要高素质创新人才,教师如果还遵照原来的专业发展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教学需求。智慧教育要求智慧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对其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份和角色两个方面。1.智慧型教师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是在国家政策和技术保障下,为教师创造智慧的教学实体和虚拟学习环境,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培养智慧型人才的同时,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成为智慧型教师。通俗地讲,智慧型教师即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首先,智慧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其次,信息素养是智慧教师的基本要求。愈发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策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教师要提升教育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智慧教育发展。再次,智慧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智慧与创新思维发展,向精准教育和终身学习方向发展,培养满足新时展需求的创新型智慧人才。2.角色职能智能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由知识型向智慧型转变,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多地扮演着学习支持者和监控者角色。不同角色对教师有不同能力要求,学习支持者需要具有教育资源信息化获取和学习能力,智慧教育技术丰富了学生的信息源,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监控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数据素养。智能时代,所有数据数字化,教师需要提升数据意识,增强数据敏感度,学习数据知识,提高数据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与管理工作。

二、智慧教育背景下市级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

智慧教育背景下市级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教师在其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一)教师角色转换困难

开放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运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平台,借助微信、QQ等辅助工具,做好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市级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教师都身兼数职,有多重角色,教师集管理者、科研者、学习辅导者、服务者等多重身份为一体,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信息技术为根本的价值追求。开放教育以网络教学为主,面授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与管理必须与教育技术紧密相连。但是教师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还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教学基础阶段,离智慧教育模式下所倡导的集中于思维逻辑建设、数据素养培训等方向相差甚远。目前迫切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实现角色转换,顺应学习型社会对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使自身成长为智慧型的卓越教师。

(二)教师学习动力不足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教师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配合度不高。开放教育面授教学到课率低,网络学习效果不佳,师生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教师在学习中缺乏探索热情,使得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学习缺乏动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二是人才招聘。市级开放大学引进的大部分人才所学专业与从事教学的专业契合度不高,也没有相应的开放教育教师资格要求,教师对开放教育基础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缺乏,教师到岗后能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习激情也不能完全被激发出来,不利于教师以后的专业发展[1]。三是教学团队引领作用不够。市级开放大学教师少,专业相对分散,也不容易形成专业教学团队共同进行教学理论研讨。智慧教育资源、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齐心协力才能实现,省级开放大学在逐步建立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但市级开放大学教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成长主要还是依靠“单打独斗”。开放大学是一个庞大系统,省级教学团队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省级开放大学开始邀请市级开放大学教师参与其中,但是有效运作起来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2]。

(三)教师信息素养不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相关技术纷纷进入我们的生活,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市级开放大学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原因:一是信息意识淡薄。市级开放大学教师不参与资源建设,在国家开放大学平台可操作的权力有限,教师也从未接受过信息技术知识的专业学习,主动接受信息技术意识不强,仅满足于现有掌握的知识,被动完成教学任务,对信息设备利用率低。二是信息技术敏锐度不够。市级开放教育缺乏适应趋势发展的专门人才,教师对信息技术敏锐度不够,不能及时捕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趋势。三是信息应用能力差。教师信息技术方面专业知识相对匮乏,不能将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教学中,无法满足时代对教师的需求。

(四)信息化技术师资培训专业性不足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主观方面的学习,同时也需要学校提供各种学习进修机会。市级开放大学校领导都比较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如国开骨干教师培训、省级专项培训、本校讲座等。但由于学校资金、时间、名额等条件所限,也只是部分年轻骨干教师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另外,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信息化培训需求在不断增长,受传统观念影响,目前信息化技术方面培训侧重点还是培养和发展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针对当前最新信息技术方面培训偏少,各市级开放大学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同,部分培训不能与基层一线教育者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培训内容不能体现教师个体化培训需求,教师参加完培训后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智慧教育背景下市级开放大学

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路径智慧教育可以使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显著提升,为市级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一)构建立体化学习环境,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5G网络为智慧教育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技术基础。智慧教师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作为基础支撑,智慧教师学习环境包括开展面授活动的实体学校环境和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环境。硬件设施从智慧校园建设入手,重点建设智慧教室、智慧备课室、智慧图书馆等智慧型功能室[3],升级和改造现有网络设备,扩容网络宽带,升级网络中心,建设智慧型教育设备,通过信息交互系统等模块在手机微信平台的运用,实现教学管理平台一体化掌上管理,最终实现终身学习。虚拟学习环境下,开放大学系统要积极组建大数据库,推进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打造和升级智能技术支撑平台,为智慧教育提供可靠和有质量的数据服务,为教师教学科研提供数据支撑的同时,也可以为学习者智能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要通过无处不在的智慧教育元素倒逼开放教育教师不断学习来提高专业智慧度,进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二)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智慧教育背景下,智慧学即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得到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教师角色需要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重新定位,由过去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培养质疑和创新精神的引路人,“思维教学设计师”与“信息数据提炼师”是智慧型教师的主要角色。“思维教学设计师”: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有效的知识思维和学习方法,将其体现在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中,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学生智慧发展的学习活动。“信息数据提炼师”:一是教师要学习智慧教育的相关知识,将智慧教育融入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利用信息数据手段作为辅助条件,提升数据素养,掌握一定数据分析能力,选择使用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动态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重要实时信息和数据,使教师从低层次、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学习者学习活动设计中[4]。二是教师要将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开放教育领域中,促进智慧教、智慧学、智慧育、智慧管的全方位发展,成为构建智慧教育的重要力量,为专业发展提供新途径。

(三)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成就教师专业发展

市级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尤其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素养。一是信息意识。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增强信息技术敏锐度,培养信息思维方式,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进行重新思考与认识,并有机融入到自身教学过程中。二是信息知识。加强自主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参加基本信息知识的线上与线下培训。三是信息能力。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组织相关教学技能比赛,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热情。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对网络平台产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四)加强互动团队建设,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团队协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在省级开放大学系统内,教育管理者可以创建多个智慧教育团队,开展基于网络的团队协作,形成教师智慧学习共同体,为市级开放大学教师搭建一个能有效促进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学习交流平台。数据库可以根据教师教学活动,按照不同需求与目标,实现快速智能分组,分组完成后,云平台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统计,制定出满足多数教师需求的最终目标,教师协作完成目标后可以分享学习成果。借助智慧学习空间,加强教师线上教学团队建设,团队内每个教师发挥自己特长和优势,在相互对话和交流中提升自己学科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市级开放大学不同学科教师间定期开展线下教研交流活动,建立教研小组,对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形成良好的教研交流环境,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和科研发展双赢目的。

(五)拓展多元培训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智慧教育的实施,需要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教育组织及方法的深度转变。智慧教育属于新生事物,专业的培训让教师具备智慧教师的必备素养和技能,拓宽多元化的智慧培训模式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路径。第一,开设系列专题性质的智慧教育专业培训课程,帮助开放教育教师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对智慧教育有基本的认识;第二,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培训,实现线上线下交互的教师智慧教育培训课程体系,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为有学习热情的教师提供学习条件;第三,针对部分计算机专业和信息技术水平高的教师,为他们设计个性化培训方案。为保证培训效果,在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的同时,要重视培训过程,将培训学时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条件。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学校需要建立有针对性、有层次的培训方案。

(六)完善制度体系,保障教师专业发展

将智慧教育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范畴,整合形成推力,构建长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首先,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规划,制定和出台政策性文件,研究和制定统一标准。其次,通过细化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指标,形成进度明确、分工合作、覆盖整个开放教育系统教师的立体化、网络化、制度化统筹发展机制。再次,将教师智慧教育应用能力及智慧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完善智慧教育教师评价制度体系,发挥评价功能,发挥智慧教育时代大数据价值,借助实时动态数据分析,采取全过程动态评价、智慧评价,实现智慧化治理,使智慧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智慧教育是教育在智能时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市级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教师要深刻把握面临的机遇,明确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智慧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关系,紧跟时代步伐,增强智慧教育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学习与实践更好地促进专业发展,最终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夏涵.益阳电大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8。

[2]韦玲云.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策略[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7)。

[3]张苏榕.智慧学习环境下成人教师角色的新定位及实现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7。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教育技术;数学;课堂;优势

现代教育重视的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所以,高效课堂是时代的要求,因此一定是通过一些先进的教育手段,能够让学生放开思维,提高质疑能力的课堂,构建能够撞击出学生智慧火花,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课堂。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那么,学生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学生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将先进的教育手段融入教育教学中会使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一句表扬的话语、一次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动作、一丝善意的微笑,都能激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促使其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在完成“了解”、“掌握”、“初步”、“熟练”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力求学生在突破教材,突破自我上有所表现。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仔细越好。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给予答复,若是错的应及时疏导,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要抓住思维含量高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导”,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导”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

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右脑则掌管表象、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在常规教学中,“重左轻右”的倾向比较突出,这就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操作,能促进左、右脑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使学生更容易地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也易于智慧火花的产生,促进创新意识的生成。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标准化;建构化;点菜型;订制型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吹遍各个领域。似乎除了教育这一行业未发生质的变革外,其他的行业领域都发生了革命。纵观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从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一体机到平板智慧课堂,从微格教室、物联网、录播教室、同步课堂到智能手机终端,都是知识呈现与资源存储方式的变化,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运用,而非教育教学遇到了瓶颈借助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到目前为止,学校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成正比,与提高高考分值不成正比,所谓的信息化智慧学校的高考成绩远比不上缺失信息化设备的“超级高考工厂”。虽然高考成绩不能代表教学效果的全部,但至少能反映学生在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并将学习到的东西体现到卷子上。教育教学中的各个学科固然有其特点,教育教学必须遵循其规律。如果教学中不具备学习该学科的环境(情境)条件,让学生死记硬背,那是无效的学习。这无异于是挥霍学生的青春。教育技术装备就是构建教学环境(情境)的必备因素。

一、目前国内学校教学装备现状与实效

目前,按国家教育部或省级装备标准,必配的各科教学实验仪器及实验场馆、设备设施已基本配足配齐,逐步或者已经向现代化装备过渡。第一个重心是班级多媒体设备加网络资源,即所谓的“班班通”,如智能一体机或交互式电子白板连接一定的资源平台;第二个重心是特色实验室装备,如心理辅导室、音乐教室、艺术教室、创客教室等。发达城市的一些学校和欠发达城市的一些重点学校装备了一些学科实验室,如历史教室、地理教室、数字化探究室等等;第三个重心是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加智能化教学与办公管理评价平台的建设,即所谓的“智慧校园”,加上校园监控系统、智能化校园广播等。笔者走访了装备这些现代装备功能室的学校,发现其使用成效并不尽如人意。班级课堂教学方式将原来的粉笔加黑板换成了智能一体机或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绝大部分教师使用班级多媒体进行教学仅仅用于板书或PPT演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理科仪器室的教学仪器使用率不到30%。理化生常规实验室基本不用,学科实验室仅起到让学生参观之用。音乐、艺术教室看起来挺热闹,但学生学习也仅仅停留在素养层面上的感知。从学校师资及装备条件来看,还是无法支持深度学习。“智慧校园”在学校管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提高了执行力与工作效率,但对学校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似乎贡献不大。

二、期待教育技术装备从“跟风”到“实效”转变

各个行业基本上学习“北上广深”,教育技术装备也是一样的。“北上广深”学校装备了什么先进的教育教学装备,其他城市学校逐步跟进。欠发达城市学校组团学习参观,基本上以发达城市学校的装备建设为标杆。这种盲目跟风劳民伤财,设备是买回来了,但师资和管理跟不上,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如前几年稍大一些的学校申请了域名建立了门户网站,有的还建了中心机房,宣传学校,做得风生水起,其他小学校也纷纷效仿。网站是做了,却没有资源,信息长期不更新。即使更新也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消息。大部分学校的网站成了“僵尸网站”。如今,国家规范了宣传窗口,出现信息安全问责后,很多学校门户网站纷纷关闭。教育技术装备应切合学校的师资及教育教学需求实际,应从教师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将教育技术装备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技能的实效上。

三、教育技术装备应从“标准化”向“建构化”转变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教育装备的投入,着力促进教育均衡,缩短城乡教育鸿沟。全国中小学校从教学设备配备上基本依照国家标准做到了“标准化”。但国家标准均是2002-2006年颁布的标准,配置较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国家标准上的教学实验仪器已无法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及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欲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可知,学习者的认知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实现“意义建构”:一是“情境”、“环境”;二是“帮助”、“支架”;三是“学习资源”、“资源”。我们的教育技术装备应遵循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此,笔者将这样的教育技术装备理念叫作“建构化”装备。教学中各个学科的“情境”或“环境”与“资源”固然有其应有的特点,教育教学必须遵循其应有的规律。如果教学中不具备学习该学科的“情境”、“环境”与“资源”,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学习是低效的。如外语教学,中小学校绝大部分课堂教学构建学习外语学科的情境或环境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低效的(学生之间外语能力相近,相互交流无增量),所以中小学校学生学习外语效率低下。自然科学学科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学校无法建构让学生感知、体验的自然科学环境,无法唤醒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可能存在对自然科学奥秘进行探究的欲望。

四、教育技术装备应从“点菜型”向“订制型”转变

当前,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模式是这样的。首先,学校教务或总务部门根据本校现有的装备情况、师资队伍与场地,结合要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参照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教学设备(或者上级部门提供的仪器设备清单目录)选择制定校级申报计划,然后交至上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对所辖学校的申报计划进行汇总,组织人员对学校申报计划进行现场调研,结合财政部门下拨的预算资金对学校申报计划进行审核。最后形成项目采购计划和采购文件,然后交予采购机构进行招标采购。从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模式上看,学校的需求计划是根据市面的现有教学设备(或者上级部门提供的仪器设备清单目录)选定形成的。这种模式我们称为“点菜型”。这样装备到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学校的实际需求或者能切实解决实际教学需求是有偏差的。教学设备生产厂商的研发人员未必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及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也未必熟悉中小学现有的教材。因此,学科教学必备的教学情境(环境)能否建构、相应的学科资源建设是否齐备、实际教学中的重难点能否通过技术突破、教与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等等这些问题是否达成,都没有考虑到。所以,“点菜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在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很有必要向“订制型”转变。所谓的“订制型”就是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或者学校根据学科学习情境建构特性及教学重难点与教学设备生产厂商量后,由生产厂商量身定做的教育教学设备或整体解决方案。这种装备模式切合学校学科教学实际,针对性强。学校可对实施的个别班级与其他平行班级进行实效性比较,进行中、短期的课题研究,切实有效、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的则全面普及实施。2018年5月5日-9日,在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笔者有幸参观了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听了几堂现场课。该校各个学科教学与相关企业合作,研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小学科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VR虚拟现实虚拟桌面、3D全息投影以及英语教学的阿尔法机器人。学校使用这些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效果明显。

五、结束语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路径;调研

2015年,国务院发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拉开帷幕1。2017年,南京邮电大学入选“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实验室是学生消化理论知识,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双一流”建设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调研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现教中心”)作为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实验基地,其进步与发展更是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服务力量。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信息技术的逐步渗透使得高校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多数高校均设置了计算中心、网络中心等初具规模的类教育技术中心机构。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教中心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技术、教育等多个层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中指出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改革的重大影响,教育技术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渐地,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撑部门,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成为现教中心工作的重心。然而,随着专业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学习资源的增加,教师教学对现教中心的资源及技术依赖大大降低。信息、技术、资源等获取渠道的多元化给现教中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现教中心无法充分发挥其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高校中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也变得困难重重。调查研究“双一流”建设高校现教中心的现状,对现阶段中心如何围绕高效服务教学开展工作进行研究,具有积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文献、官方网站等渠道搜集相关信息,综合考虑高校学科类型、所在地域发展等影响因素,选取了全国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从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工作职能、运行模式等多方面对其现教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梳理,着重探求现教中心的发展特色,并尝试总结相关经验,为南邮现教中心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以下对各个高校现教中心进行一一介绍:1.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3北京大学现教中心2015年更名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学校的二级直属部门。作为现教中心的延续,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继承原现教中心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相关工作,努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技术中心存在“重技术、轻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的问题,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工作更注重将信息媒体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广泛的支持和服务,其中包括教师教学方式、新技术运用、课程规划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中心下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部、教学支撑服务部、教育教学发展研究部三个部门,整个团队共有大约50名在职人员。其中(1)教学支撑服务团队人数占比70%多,主要负责精品课程、慕课、专题片、纪录片的拍摄、后期剪辑以及课程平台维护;(2)教育教学发展研究团队人数较少,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新理论的研究,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3)最具特色的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团队,约占中心总人数的近20%,该团队主要从事MOOCs设计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辅助各院系教师完成符合专业需求的课程规划,提供教学过程方法和媒体支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的深层次融合。不仅灵活运用技术使教学模式更加丰富多元,而且真正做到技术、教学相互渗透,完成中心从辅助教学到促进教学的职能转变。2.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4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直属二级单位,目前工作人员25名,副高以上人员7名,中心主要承担多媒体教学服务、数字媒体制作、新技术研究与推广三种技术职能。其中多媒体教学服务室主要负责各校区教学楼的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数字媒体制作室负责在线课程摄制、微课视频制作,重大活动现场录制等;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室主要保障新型学习平台Canvas@SJTU的正常运转。基于Canvas学习管理系统的学习平台Canvas@SJTU是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的一个亮点。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混合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翻转课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下碎片时间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课堂上主要通过讨论交流完成对重难点的理解和吸收。“翻转课堂”不是简单的视频教学,也不同于传统的在线课程,而是依托在线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ManagementSystem,简称LMS),将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教师线下针对辅导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管理系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通过它,老师对学生线上学习知识的情况能够有所监督,对学生线下测评也能做到及时反馈。作为美国Instructure公司开发的一款开源学习管理系统,Canvas具有维护简单,整合能力强,云系统架构等特点,被很多高校推崇。如下图一所示,Canvas@SJTU平台5包含上海交通大学各个院系的课程视频和授课讲师的介绍,并对各门课程从点击量、互动等诸多方面进行排行,对学习者选择性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课程由主讲老师进行上传和管理。在整个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课前,教师利用Canvas平台中完善的开发模板,能够方便地开设在线课程,上传MOOC视频,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及时地与学生开展多边互动;课中,教师能够利用多元化的测评工具,对学生进行测试,教师现场评审并给出成绩。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更能第一时间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值得指出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的Canvas平台包含一定数量的精品课程、通识课程的同时,上传了大量的绪论课。所谓绪论课,是指用微视频的方式介绍某专业学科的研究方向,某课程的教学内容等,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在上这门课之前对课程进行一定地了解,从而帮助学生选课时做到有的放矢,在上课时做到目标明确,有计划地完成课程的学习。3.四川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6四川大学现教中心,作为学校教学辅助部门,主要分为三个技术科室。当前的主要职责是:信息工程技术部承担智慧教学环境的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及使用培训、承担多媒体教室日常运行保障、承担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维护;教学资源建设部承担教学资源库的规划和建设,承担大型教学活动的音视频技术支撑及教学音视频制作等服务;教育技术研究部承担相关技能培训及教学设计支持等相关工作。四川大学现教中心存在人才队伍配置不佳、人员队伍老化,服务缺乏主动性等问题,余淇7针对现状探究相应的对策,提出:首先,中心要注重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引进,并主动地对全校教师进行介绍和传播,以技术助力教学改革和创新;其次,中心要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术的培养。教育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知识范围广,内容多,中心应培养员工的自我学习意识,并尽可能帮助提供培训渠道。培训应该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做到及时有效,分阶段、分步骤地提升中心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再次,中心在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应该深化服务内容,以促进教学为宗旨,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多维度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鼓励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学科团队,与学科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推进教育技术和教学的进一步融合,与学科团队共同提升教育技术能力。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8南航现教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处下属的一个部门。现代教育技术部主要承担教学视频资源建设、智慧型教室、跨校区同步教室的规划与建设以及视频会议系统的维护等相关工作。智慧型教室建设方面,全校跨校区建成的40多间同步互动教室是一个亮点。它解决了不同校区学生共上一门课以及同一老师在不同校区授课的难题,满足了跨校区、跨学校、跨地域的互动教学与学术交流。通过网络对“同步互动教室”进行集中管控和配置,同时可以实时录制和同步直播,如下图二所示。5.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9南京师范大学现教中心是学校直属单位,挂靠教育科学学院,这一点和南邮现教中心相似。主要职责是开展新的教育技术、教育软件的研究和应用,负责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多媒体教室的维护等工作。中心拥有互动教室、视频制作室等多种智慧教室资源,采编多种视频公开课、在线开放课程、专家讲座等上传到毕博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10(blackboard),如下图三所示。南京师范大学毕博教学平台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管理处和毕博公司三方一起搭建,是一个集合学生自主学习、数字资源管理、师生讨论交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相较于上海交通大学的Canvas-LMS,Blackboard平台以课程为中心,教师、管理、组织教学内容更为方便,更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不足在不同于Canvas的云系统架构,Blackboard需要搭建系统,一旦出现超负荷工作,服务器不堪重负就会导致瘫痪。南师大毕博教学平台也由此于2017年重新升级了系统,保证学校师生的正常使用。从图三可以看到,南师大毕博教学平台根据院系设置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师生交流讨论,并可以从统计信息中查询一段时间以来各学科,课程的浏览学习、评价互动人数等,对教师教学改进、学生学习引导、网站资源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兄弟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带来的启示

为了更好地探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发展方向,这次调研选择了近二十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进行研究发掘,其中既包括了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师范类大学等不同学科类型大学,也覆盖了中东部,西部等不同地域院校,最终选取了以上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进行研究分析。高校“双一流”建设离不开一流学科的完善,一流学科的建设是为了培养更多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优秀人才培养的根本又在于高校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开展。整体而言,为了更好地满足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各个兄弟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做出推动和引领。其一,加大智慧型教室的建设(以厦门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为例)。仅2017年,厦门大学就建成了51间智慧教室,创造新型学习环境,倒逼教学改革11;其二,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的建设(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截至2017年底,上海交通大学Canvas平台已建课1733门,平均日访问量高达1万次,对学校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效地案例支撑12。智慧教室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有机结合,在智慧教室提供记忆白板、云录播、远程交互等功能的同时,网络教学平台满足了师生之间对于课程内容的分享、交流和讨论,这样一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互渗透,逐渐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塑造。

三、对南邮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南邮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也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下图四所示,翻转课堂的建设,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场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拍摄的十多门慕课,现已被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收录并上传至南京邮电大学在线课程中心,供学生学习,教师观摩。综合各兄弟院校的发展经验,现阶段,对我校现教中心发展有如下两点建议:1.加大先进教学理念宣传可以看到,与兄弟院校教师相比,我校教师制作MOOCs数量较少。如何和相关职能部门一起配合,对先进的教学理念,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宣传和倡导,使得更多教师投入到MOOCs的制作中来,从而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下阶段工作的重点之一;2.加强中心人员专业技术的培养教育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内容多,中心工作人员需要跟进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时地学习吸收先进的专业技术,才能有效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因此,中心应培养员工的自我学习意识,并尽可能帮助提供培训渠道。培训应该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做到及时有效,分阶段、分步骤地提升中心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本年度,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针对全校各院系所有专业课,从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网络教学平台择优搜集、整理一系列优秀MOOC课程,按照学院、专业、课程进行分类,每门课程均提供多部在线课程视频,具体包含课程视频链接、授课团队、授课目标、学时安排等内容。大量优秀MOOCs作品的推出,一方面能够起到强化先进教学理念宣传的作用;另一方面,作品中先进教育技术的运用,优秀教学经验的展现,对中心人员提升专业水平具有一定的帮助价值。MOOCs整理后,定能对我校教师教学提供更好地支撑,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

四、结语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不适用,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由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时间比较短,尚未摸索出一套科学的使用方法,并且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充分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摸索出一条小学数学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相融合的道路.

一、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如果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没有任何趣味性,那么他们很难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同时,数学的逻辑思维较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容易遇到困难和问题,因此,学生容易对数学学习丧失耐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水平.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这种动态式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教师能将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中.例如,在学习计算题时,学生往往感觉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将计算题用动画的形式表述出来,进而使学生在视频动画的引导下自主投入知识的探索中.

(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在部分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一些思维较慢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和思路,而如果不及时解决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会使学生降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详细、直观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效率是比较低的,学生在课上也经常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问题,因此,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问题,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效率相对较低

尽管如今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学校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多媒体教学,但多媒体的应用只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并不能等同于现代化教育技术,它还包含很多方面,仅是在硬件基础设施上就有各种不同的种类,更不用说软件设备了.从目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师更多的是应用多媒体课件,对其他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使用率还是相对较低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即教师需要熟练地掌握和操作各种硬件和软件.由于教师本身的教学压力相对较高,多数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了解相对较少,从而导致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比较低.

(二)应用合理性有所欠缺

多数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比较感兴趣,也能认识到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部分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理解是比较片面的,在课堂上基本上靠投影仪或电子白板进行相应的教学,这样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而且其形式多样化,如教师在课下布置线上作业,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学习.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不合理之处.

(三)应用过于形式化

现代化教育技术仅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不是课堂的主导.然而,从目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过于依赖现代化教育技术,而自身成为课件的解说者,课堂看似比较热闹、活跃,学生的收获却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教学的重点,而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考没有严格落实到位,使得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有点本末倒置.针对目前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而有效提升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三、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打造“教为辅,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最先要做的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传统的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暴露了很大的弊端和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适宜教育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可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入手.在教师的教方面,教师要尽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体验、探究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进而使学生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了解什么是分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当学生观看视频之后,教师需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进而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的学方面,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自己体会、感受知识.同时,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将问题化难为易,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展示知识的来源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一个长方形,再画一个1平方的小方格,利用这个小方格填充长方形,可以按照长的方向进行填充,也可以按照宽的方向进行填充,通过这样的演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长方形的面积是用长乘宽得来的.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中,教师要充分把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辅助性,进而让学生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二)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除了课件的讲解外,现代化教育技术中的软件资源也是非常多的,如网上公开课、动画视频教学课以及各种学习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些资源打破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进而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知识.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疯狂的数字”就是一款专为小学生设计的数学学习软件,主要分为数学专项训练和数学游戏两个板块.在教学“乘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疯狂的数字”这一数学游戏中进行相应的练习.“疯狂的数字”的游戏目标是将所有的绿色方块消除,而只有同时满足每个方块和其他方块相邻以及能够组成一个乘法等式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消除.通过这个游戏,教师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教育的应用软件也越来越多,因此,教师不要仅局限于多媒体教学,还可以结合小学数学内容为学生挖掘更多有趣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现代化教育技术是非常多元化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应用这些技术和手段.这种图文结合、动画视频等形式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小学生思考.

(三)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数学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基于信息技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智慧课堂的构建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数学智慧课堂,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智慧课堂是要充分利用一切现代化教育技术为课前、课中、课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而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录制预习导案,让学生进行预习,进而对课堂所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推导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求解.其次,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进一步演示面积求解的推导过程.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线上课后作业.小学生对传统的作业方式兴致不高,因此,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成“闯关型”或“任务型”的方式.又如,在教学“表内乘法(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的线上练习方式,即学生每完成10道乘法计算题并且全部计算正常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的奖励,而10个小红花可以兑换一张免作业卡,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拥有一次不写作业的权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开展线上课后作业.教师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做好课堂教学延伸

现代化教育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对课堂做无限的延伸.除了在课上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和家长学会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小学低学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家长学习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而使学生在家庭中深入学习.对于小学高学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自学.由于课堂的教学时间和容量有限,课下的学习和巩固是必不可少的,而现代化教育技术是一个良好的课下辅助工具,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搜集相应的学习内容.现代化教育技术是课堂延伸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由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对于一些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还需要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学生很难想象出在等分数量较大的情况下所拼接的图形是接近于长方形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这一现象,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圆的面积公式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从而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也愈加重要.要想推动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必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改革,而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不断改进当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而强化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陆亭.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7):31-32.

[2]臧晓梅,李后振.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