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6:02:14

艺术专业论文

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包括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设计专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是本科教育阶段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步骤。科学、规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

1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体系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准确而恰当的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明确设计方向,检验专业水平。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制定好毕业选题是毕业设计指导体系的重要环节。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联系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课题价值,毕业设计选题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方向。①项目应用型:主要是指专业实践项目,具备实战性、规范性、约束性、市场性等特点。项目应用性选题是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训练目标,注重强化设计应用能力,认知行业设计流程,熟悉行业设计规范。②概念实验型:主要是指具有探索性、抽象性、概念性、前沿性的设计选题。概念性项目往往对某种理念或思想进行提炼、概括、表达。概念项目的设计训练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意识,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活观念,凝聚时代先进技术成果,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意义。③专题研究型:主要针对专业发展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性、拓展性、研究性的设计实训。应对专业细分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强化对设计专业某一领域的设计应用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好的选题需要大量地阅读、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思考选择中确定设计选题方向,为后续毕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体系

毕业设计指导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活动中,用时最长,教学模式最为灵活的教学阶段,也是对于本科专业设计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学科特质和设计流程,以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依据,分为开题、设计、结题三阶段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1)开题阶段:针对学生在设计初期就选题及前期调研进行指导。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成果内容、发展动态、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方向等内容进行指导,明确课题研究的框架性认识。2)设计阶段:重点指导学生就毕业设计选题制定清晰的设计目标、明确的设计内容和可行的设计计划。确定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技术资料,注重设计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学生设计时,应注重辅导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充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注重对设计项目的分析,启发独立思考以及设计技术层面的强化。针对不同设计选题内容,注重初稿问题的沟通,二稿的调整,三稿的完善。不少于三个环节的指导是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的保证,也是更好地对设计质量和速度进行把控的措施。3)结题阶段:主要针对毕业设计方案的完善、展示、阐述等内容进行指导。着重强调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展示性。毕业设计阶段性指导体系有利于分解设计任务,控制设计效果,引导专业知识与设计实践的关系,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侧重对于设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详细介绍,讲解设计选题的重点、难点,扩展知识结构,深化设计能力。

3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评审体系

毕业设计的评审体系是毕业设计科学规范化评审标准。毕业设计的评审直接关系到对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水平客观准确的认定。毕业设计评审体系着重审核毕业设计完整性、规范性、知识性、展示性的完成情况。评审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①优秀:按时优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熟练应用,具有创造性地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②良好:按时良好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准确应用,具有良好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一定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③及格:按时全面地完成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应用,具备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完整。④不及格:未能按时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欠佳,不具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方案不完整。

4结语

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措施,是对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检查的重要标准,是科学授予学士学位的依据。完整科学的毕业设计教学评审体系能有效地考察本科专业设计应用知识,能良好地反映本科专业设计专业认知,能客观地体现本科专业设计创造能力,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科学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研究、巩固、扩大、加深、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毕业设计指导各环节的主要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标准,是提高和控制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方法,对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合格的设计人才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磊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蒋秀玲,庄严.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开题阶段的提升方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4):89-91.

[2]李红梅,卢苇,陈旭东,等.毕业实习与设计过程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管理,2012(6).

[3]张灵,禹奇才,张俊平.专业特色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4]周宁,王晓宇,赵会军,等.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

[5]郑鸿英.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黄楚鹏.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7]李金玲.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8]孙磊.视知觉训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篇2

云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在近十年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环节中,立足于云南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众多的民族文化特色,积极探讨设计与地方文化建设、设计与文化传承、设计与文化创新的教学思路,从2004年开始探索“校地合作”的毕业设计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历经了“创意腾冲”“创意喜州”“创意富民”“创意香格里拉、峨山”“创意石林”“创意鹤庆”“创意瑞丽”“创意个旧”“创意寻甸”,直至2013年“创意云南”的主题创意设计活动,将纯粹的毕业设计教学活动与地方文化、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突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教育为社会文化、经济建设服务,及云南地域文化传承方法的有效途径尝试。

1.毕业设计选题视角的创新特色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的影响下,云南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建筑、街景及充斥于市场的各式旅游产品,社会同质化现象严重。鉴于此,近年来我院的毕业设计由此而衍生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设计选题,分别从云南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城镇形象设计、传统民居与村落的保护再生建设、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创新设计等几方面,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分析了云南城镇、村寨建设进程中同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探讨地域文化特色下可持续环境空间的再生设计,全方位地探寻云南民族文化精髓的保护与传承之法,运用现代创意设计理念,以全新的设计语汇打造出一个个具有历史文化底韵、又具人文关怀、符合现代人生活、工作的场景以及具传统、时尚为一体的日用产品,充分彰显了云南本土民族文化的人文内涵,也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探索的依据。我院环境艺术专业在“云南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城镇形象设计”选题方向中,通过“楚雄市形象入口设计”“瑞丽门户”收费站设计、瑞丽珠宝城入口大门设计、瑞丽“弄莫湖生态湿地公园入口大门设计”等项目,打造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下的城镇新形象,向外界诠释了其独具个性、民族风味淳厚的城镇新面貌;“传统民居与村落的保护再生建设”选题方向,通过“疆域傣语”傣族民居再现设计、“雅诺芭拉”文化体验园区设计、红河老旭甸“化石村改造设计”、寻甸“寻慕善隐”传统民居改造设计,以及“云尚喜韵”喜州镇景观规划设计、“街里街坊”昆明老街再现设计、“谷丰彝镇”商业古镇设计等项目,在保护城镇历史传统、地方特色及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论为城镇改造、新农村建设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奉献才智,重新赋予传统城镇村落的活力,修复了时光流逝中逐渐消失的景象记忆,通过再生设计激发人们对乡土家园的热爱和认同感。“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创新设计”选题,则以“水印边城”莫里五星度假酒店设计、个旧“金湖之梦”度假酒店设计、“云上水阁SPA温泉度假中心”设计、寻甸“欧申纳斯城堡酒店设计”、寻甸“北大营寻隐庄舍草原度店设计”、寻甸“白岩石溶洞群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鹤庆新华村“五星度假系列酒店设计”、“个旧老矿区改造设计”、元阳“水韵天色”度假酒店等设计项目为代表,通过对当地自然特性、民族文化、传统加工技艺的挖掘、整理和认识,结合当代的设计理念,将云南不同地域的文化底韵进行提炼和升华,使设计作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人文尊重,留下深刻的文化烙印,在兼具现代时尚生活气息的同时,营造出独特的审美趣味。这些独具特色、充满挑战的选题,为学生们探讨云南地域文化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运用、传承与发展,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毕业设计创新思维提升的探索

创新思维提升的培养是艺术设计创作的重要环节。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教”法与“学”法。毕业设计创作需要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储备,以严谨的逻辑思维态度,发挥发散思维流畅性、独特性和变通性的特点,将问题的解决方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设疑、分析、推理、修正,从而达到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不断提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创新对社会发展、设计师观念转变和设计作品能立足市场的重要性。创新,就是要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有所突破,在选题、理念、内容、表现等实施制作环节中突显出与众不同的新颖性、独创性;要让学生既要具备严谨的创造性的逻辑思维空间,还要具备灵动的艺术思维空间,这样设计出的作品才经得起细节上的推敲、功能上的考验、视觉上的悦目和市场的接纳。创新思维的教学训练,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既要积极地营造良好的教学心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主动性,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思路,把握全局。以“个旧老旧矿区环境改造设计”为例。审视个旧废弃的矿区,在失去了往日的喧哗之后,大量闲置的厂房了无生机、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如何将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灰色斑块以一种可持续的新形式再续辉煌,将老矿场的历史文化以另一种崭新的锡都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学生们在可持续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围绕“创意个旧”这个具有启发性的主题进行头脑风暴,从不同的角度对个旧老矿区的历史文化、地形特色、再利用价值、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不断的设计思路延伸,通过发散性思考,从主题的演绎到视觉图片的刺激,从场地的考察到图纸的再现,从元素的提取到形象的定位,从目标计划到成果实施环节过程的多方探究,最后将这些信息进行筛选,获得有价值的概念想法,直至确定完善的设计主题、创作思路。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创造恰当的时机,以替换课堂主角位置的形式,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的方式,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个旧城市的历史记忆。学生们在头脑风暴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对个旧老矿区具有文化价值的工业遗址进行生态恢复、循环利用的构想,以矿车和“螺丝钉”这个特定的元素,通过形象、色彩、材质的转换,结合时尚的空间装饰界面和陈设处理,将“锡都印象主题餐厅”“博物馆叙事型的主题餐厅”“个旧TIME时尚主体餐厅”的设计方案逐一呈现出来,营造出了锡都浓烈的锡矿文化氛围,在各种特色元素重组及淋漓尽致的发挥中,打造出了极具个性的特色餐饮空间。通过训练,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升。

3.成果展示形式的突破

环境艺术设计的时空跨度大,其设计作品不仅体现在平面的图纸、展版上,展示空间的氛围营造对设计作品的渲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毕业设计展示现场的空间处理、灯光色彩、实体景观的呈现形式,将直接影响着作品的信息传递和观者视觉、情感的满足度,因此,我们历年的毕业设计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昆明国贸中心展出,都要求学生对展示现场的陈设装置、氛围营造进行不断的探索创新,以激发学生最大的创造热情与创造力,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始终贯穿于整个创作实践中。为了突显展版图纸内容的意境,学生们运用木雕独特的造型语言,结合传统木雕工艺,创作出了具有设计意境和视觉美感的云南民族风情木雕装饰画作、利用废旧卫生洁具为材料设计的另类家具、运用乡土材料营造的传统民居空间场景以及各式民居模型、灯具、屏风……他们在改变材料的习性、拓展材料功能、解决空间立体关系的问题中,拓宽了设计的视野,也体会到了成果被认可的快感。这种运用不同维度空间的视觉语言继承并拓展地域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达到了深化作品文化底蕴、强化作品展示的视觉效果,使设计作品在展示空间中折射出了新的内涵与新鲜活力。

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思考

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学生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反映。毕业设计,既是学生个人成果的展示,也是对高校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的检验。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必要对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改进,构建出多元化的、灵活的毕业设计教学途径。首先,确定多元化的毕业设计项目选题来源。根据专业性质特点,院校领导、指导教师积极地与相关企业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生产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项目;选择一些定期举办的全国性的比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一些产品类的赛事往往要求制做实物,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研究力度;选择学校的在建或预建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对在建或预建项目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可利用所学知识,为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其次,根据不同的毕业设计课题,有目的地制定详细的毕业设计实施计划,并结合毕业论文的写作,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让学生在不断深化理论认知水平和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真才实学。最后,针对专业需要和设计项目选题的实际情况,从企业聘请有关技术指导人员,与在校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辅导工作,使学生能够更直接地得到社会经验的传授,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

三、结语

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篇3

和国外的高等教育一样,国内高校也是通过设置通识课程实现全人教育的理想。通识教育提倡以整合的知识锻造健全的人格,不是简单地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或教授专业之外的一些学科知识,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通识教育充分体现了全人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全人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高等教育意识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通识教育在各高校的发展很不均衡,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识课程多为“两课+外语+计算机+体育”模块的公共必修课或素质教育类的公共选修课程,能真正拓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通识课程很少,现有通识课程成为修满学分的一个途径,未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同时通识课程偏向应用性、工具性,忽视人文性、思辨性,教学形式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很好地体现通识教育的精神。通识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待优化。第二,全人教育理念的实现,并不能单纯依靠通识课程教学,而是需要通过每位教师以身作则,把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此同时,通识课程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目前,我国一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通识课程教学没有从事通识课程研究和授课的专业教师团队,缺乏卓越的师资队伍。第三,素质教育的选修课程设置,各高校根据其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和学科特色各有差异,但基本以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经济与社会、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为其内部构成。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一方面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薄弱,人文素养有待加强;另一方面通识课程的内容结构缺乏逻辑联系,授课教师缺乏艺术美学的相关素养,使得通识教育效果很难让人满意。

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教育的改革

全人教育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广阔而博大的世界观。核心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是从更宽广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教育者应根据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生源的实际素质状况,调整现有通识课程框架,实施系统化、精品化的通识教育,以培养更具人格素养的艺术设计人才。

1.强化通识课程的人本化、综合化,建设核心通识课程

相对专业课程而言,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具有永恒价值,由专业范畴转向社会范畴,由知识技能的传递转向人格情感的培养。可以说,通识教育承担着培养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素质的责任。因此,我们需要提炼几项核心素质作为通识教育的主要目标。从课程体系上说,需要建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现代意义上提出全人教育第一人的隆•米勒指出,教育应该“更着重人的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同情心、好奇心以及人对终极存在的体悟等内在情感体验与人格的全面培养,从而达到人的精神性与知识、技能的统一”。他将全人的发展方向概括为智能、情感、身体、社会、审美、精神六个范畴,强调通识教育课程中人文、社会、自然等的互动、整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对大千世界的自然科学以及政治、经济、伦理和生活知识等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体会,需要其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基于这一理念,结合我国的国情,可围绕人文历史、文学与艺术、道德伦理、自然科学、社会与经济五个模块进行设计和建设。

(1)人文历史课程模块

这一模块一方面增进学生对人类文明历史的全新审视和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文明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艺术与社会历史、人文思想的密不可分。其中应该包括西方文明史和中国文明史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还要有重点地选取对人类文明有重大影响的经典进行精读和讨论。

(2)文学与艺术课程模块

这一模块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感知力和对艺术表现的批判性理解力,领域涉及文学、音乐等。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在专业必修和选修课中已经有了大量的艺术类课程,因此这一课程模块需要避免重复开课,应开设综合性、跨专业的艺术素养课程。鉴于文学与艺术设计的紧密联系性,该课程模块的比例可加大,为学生提供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分析方法等内容的课程,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

(3)道德伦理课程模块

增加学生对中外哲学家有关伦理、道德、公平、正义、民主等内容的阅读和讨论,使学生了解重要的思想传统,了解道德问题的复杂性,塑造公民意识。通过课程的教学,学生可拓展对于政治与道德哲学的认知理解,探究固有观念的是与非,具备分析复杂多变的现代问题的能力。

(4)自然科学课程模块

科技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实质性的。基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理工科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这一课程模块需要进行细分,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并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单独授课。如,开设科学的精神与方法、环境与生命、宇宙的性质、黑洞等课程,对重大发现与重要理论的历史演化过程、杰出贡献人物、对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辩证的论述,其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科技发展的特有规律及人文内涵,并培养其思辨能力,把科学作为观察人类与世界的一种方法,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更为宽广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5)社会与经济课程模块

在美国,“服务社会”成为诸多大学理念的重要成分,而这也恰恰是我国一些大学生所缺乏的基本意识。社会与经济课程模块的开设目的就是让学生清楚而正确地认识社会,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同时就生活中的物价问题、房产问题、经济周期和生活中的投资等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讲解,传播蕴含在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

2.实现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1)由单一的大班授课转变为小班授课为主、大班授课为辅的形式

教学方式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的通识教育课程以大班授课为主,课堂教学缺少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人数过多导致无法实现对学生基本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引导,这使得通识课程沦为另一种形式的理论或概论课程。大学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学是师生之间面对面交往的场所,知识的获取不仅仅依赖于书籍,教师的行为举止、品德修养乃至学识水平要依靠面对面的传授和感染。因此,通识课程教学要提高小班授课的比例,以增加师生的接触频率和交流深度。

(2)实现课程设计的科学化、多元化

当前我国高校开设了五花八门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一些课程内容庞杂、形式重于内容、体系缺乏科学逻辑性。全人教育十分注重知识领域之间关系的构建,反对一门科目对应一个知识领域的课程设计,课程安排应该跨学科建立起广泛的联系网。因此通识课的内容、设计是需要慎重对待的,需要通识课程的教学团队共同讨论、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更具逻辑性和体系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师的专长,通识课程内容可以按照一个主题或围绕一个学科领域这两条线进行组织。按主题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即设定一个教学主题,通过一门课程或系列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讲述和探讨。其优点在于跨学科性和综合性,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学科领域进行课程设计,即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了解一个领域的内容,从教学内容上看虽然与传统教学类似,但其优点在于精与深。这类课程要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以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出发点,以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3)实现通识课程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隆•米勒认为:“全人教育是所有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发现、表达和掌握多层面经验的旅程。”在通识课程教学中必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多元化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非控制者。高校教师要扮演这样的角色需要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特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做到因材施教。

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就业趋向

目前,我国将电脑艺术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等等。由此可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市场前景甚好。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来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呢?他们的就业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呢?因此我借鉴许多前辈的优秀经验和观点阐述了我对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趋向的一些看法。

一、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施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技能培养,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训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设计的流程和制作工艺。而我们在具体教学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市场的希望。因此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使专业必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完成。为保证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的落实,可以和一些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到产学研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又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设计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完成设计作品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

二、电脑艺术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无论从排版到字体设计还是到图形图像处理上,都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血液。电脑艺术设计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不仅是表现在技法上,还从设计师的初步定稿到对整体设计的控制、印刷制版以及和客户的沟通,都取代了传统平面设计中繁复的制作工作。电脑艺术设计给设计领域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使得广告设计、报纸设计、杂志设计、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更具有多元性。走在喧嚣的都市,放眼过去都是色彩斑斓的各种海报和形色各异的各类广告,比如服饰、小商品、房地产、招生、饮料、计算机、电影海报等等,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海报,它是某一特定商品、某一特定商业活动进行商业推销的制胜法宝。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有好的销售,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到处进行广告宣传,为了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将广告贴到人口流动比较大,引人注目的位置。因此制作精美而又有创意的画面成为各大商家首选。过去,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总是被嘲笑,老外戏称咱们中国的商品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现在,由于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我们产品包装外观的设计达到了相当精美的程度,包装内在质量也得到空前的提高,减少了由于不美观外包装和包装质量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基本上改变了“一类产品,二类包装。三类价格”的旧貌。电脑艺术设计的出现,并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后,便以其独特的语言给平面设计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拓展了平面广告的创造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三、电脑艺术设计在网络广告中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脑已普及到亿万家庭,网络广告逐渐成为网络上的热点,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广告主都对其充满冀望。网络广告作为所有网站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而网站的点击率和浏览人群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依据。因此网站要吸引多的浏览人群和广告客户就必须有一个精美的网站,于是就需要设计师进行网站的建设和设计制作。

当前,我国还基本处于广告设计人员与网页制作人员相脱节的状态,即广告设计人员不懂制作网页的知识,网页制作人员欠缺广告专业知识,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正好符合其需要。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正好可以把握好这样一个契机。

四、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已经运用了较长的时间。建筑学上许多的传统理论通过电脑得到了延续和发展。随着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它能通过高度复杂的视觉方式来表达设计师对建筑的构思和创作。

每个建筑方案在设计以及宣传等过程中,一般有两种方法来展示其最终效果;一种是建筑设计图及效果图。另一种是实体模型,但实体模型无论从质感到细节表现都无法达到尽善尽美,而且制作成本高,不易流动展示。效果图则可以很好克服以上缺点。而运用电脑技术制作的效果图则更胜一筹。因此,电脑建筑效果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从建筑设计到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很多房地产商的广告中更是随处可见。论文毕业论文

五、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教育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大家普遍认为:会画画,会设计软件的操作就可以作设计。许多设计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更是明文列出须应聘人员有几年的美术功底。会操作哪几个电脑设计软件这种错误的信息对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产生了就业的误导。

其次,从课堂教学层面而言: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没有紧密联系人才市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的教学只停留在老师课堂教,学生课下做练习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大多是老师讲述,基本都是围绕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软件课的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要。这使得教学被束缚在一种与社会孤立的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是学生学习只寄托在课堂,只停留在课本的实例制作,课后不愿去学习新的知识,缺乏尝试精神,这使得学生学与用和市场完全脱节,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好商业化的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制作。

因此,中国的电脑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合作办学,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如实训场地、实训设施、一线设计师等,建立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实训等合作关系,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学习,并要求学习的教师参与其商业项目的开发与设计,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上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电脑软件课,同时也需要导入一些商业案例进行教学和研究,引入商业项目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将来要做的工作,并且让学生深入合作企业和设计公司实习,了解其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六、专业人才需求及特点

(一)人才需求概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毕业于电脑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时首选上海、北京、广东,其次为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再次是东西部地区。涉及的企业以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他形式企业为主。该专业目前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1000元月左右薪金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大致底薪。

就业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需要具有新知识、高技能、综合素质和良好品质的电脑艺术设计人才。

(二)人才需求特点

根据全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征,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管理人才及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制作应用型人才

。在经过三至四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训后,学生毕业时理论知识在适度、够用的前提下,重点是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七、专业培养及就业趋向

(一1专业领域职业岗位

广告公司的广告设计师、美术指导、策划、绘图员;室内设计公司的室内设计师、CAD出图员;展示设计公司的展示设计师、陈列设计师、企业宣传部门设计人员、策划人员;出版社的平面设计人员、插图公司插图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部产品包装设计师。

(二)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岗位:广告公司、艺术设计公司、各类企业、展示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次要就业岗位: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其他就业岗位:企业宣传部门、出版社、插图公司、建筑设计院、企业产品开发部、教育部门、自主创业。

(三)知识结构培养

1、平面创作能力、企业形象设计能力、房地产广告设计能力、网页设计的能力、室内设计能力、展示设计能力的培养,熟练地掌握各种平面设计软件。熟悉设计类的市场营销知识和管理知识;2、具有坚实的绘画造型基础和手绘POP的能力:3、掌握广告创作的各种表现技法,具备企业策划和广告策划能力;4、熟悉运用室内设计的各种软件;5、熟悉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报纸广告、户外媒体广告等平面设计知识;6、熟练掌握FLASH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FLASH动画广告的设计和制作,具备网络广告设计能力;7、熟练掌握3DMAX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室内外效果图和展示设计效果图的制作表达;8、掌握建筑室内外的表现与应用知识;9、掌握印刷排版知识和印前印后知识;10、对纸张有一定的了解。

(四)基本素质培养

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办学特色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教育部对原有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其中,将原属于工艺美术范畴的装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整合,设立了一门新专业——艺术设计。由于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这也使得该专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一门迅速发展壮大的新专业,国内绝大多数院校均纷纷开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有1100多所大学或学院设有艺术设计专业。

然而,当人们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回顾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历程,却不难发现,伴随着中国20多年来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激烈变革,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在经历着一场爆发性的突进。今天,无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数量,还是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数量,还在以几何倍数激增。办怎样的艺术设计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如何展开,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人才成为摆在许多人面前的问题。这其中,对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色的研究是许多学校正在艰难探索的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开办艺术设计专业之初,许多学校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只是觉得有生源,市场又需要,因而一哄而上,唯恐错失发展良机;另一方面,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涵盖了原有的装潢、室内设计等多门专业,因而许多学校在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后,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人云亦云,大家千人一面,以至于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方向成为大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主流方向,课程设置也是大同小异,大家几乎按照一个模子在培养学生,结果是平面设计、环艺设计的学生满天飞,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那么,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色谈起。

一、关于特色

关于“特色”一词,《辞海》中并无解释,只有对“特”字的释义。“特”是多义字,其中有一种解释是“独”的意思,出自《庄子·逍遥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引申为“专一”。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认为,所谓特色,应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特征或标志。换句话说,特色就是与众不同,是在相互比较中凸显出来的。特色既是一种差异,更是一种优势。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所谓办学特色,是指优于其他相关学校的独特品质,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的沉淀,是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积累。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教育模式、人才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

放眼世界,我们不难从发达国家中找到实例。如同美国多元的社会文化结构,美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呈现着明显的多元化状态。各个学校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如我们既可以看到像耶鲁大学艺术学院这类重视学生思辨能力、个性、社会参与意识的精英教育模式,也可看到类似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设计学院一样设在理工大学氛围中的重理性、重功能的艺术设计教育,当然还有在纯艺术氛围中的艺术设计专业,如库帕联盟等。正是这些形形色色、各具特色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广泛选择的余地,也为社会的需求提供了广泛的专业人才。

二、准确定位是寻求办学特色的基本前提

笔者认为,研究“办学特色”,必须把握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准确定位。而定位,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而言,就是要懂得取舍。只有通过对各自学校具体情况的客观分析,做出较为理性的定位判断,才能逐步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以笔者所在的湖南商学院为例。首先,关于学校情况的分析是:建院时间短,办学历史不长,学校名气小;但学校为典型的商科类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与市场接轨较紧密,如市场营销、广告学等,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在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劣势(学校名气小,报考生源质量不太高,学生在起跑线上就比对手要弱),因而并没有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为如果这样做,很有可能不但在专业素养上赶不上人家,毫无优势可言,而且又会丧失发挥自我的某些特点和长处来形成差异甚至于形成比较优势的时机。与此同时学校也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即处在学校大的商科背景下进行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可以努力使艺术设计专业与现代商科的各个分支、专业相互渗透和交叉,形成优势互补,并产生一种交叉学科的新优势。如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就是将艺术设计与广告学、传播学及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的知识相互渗透、交叉,从而形成了具有湖南商学院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模式。在具体办学过程中,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有意识加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传播学、广告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完成专题作业及参加专业竞赛时与广告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合作,使其在发挥各自所长的同时又能取长补短,学生的整体策划与创意、表现能力显著提高。如由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和广告学专业学生合作创作,主题为《雅倩佳雪防晒霜——躲避不是办法》的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9000余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04年度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唯一全场大奖,充分显示了专业办学的成效。除此之外,艺术设计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学生合作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自2004年以来多次荣获国内外知名专业广告竞赛(如美国ONESHOW等)各种奖项,在国内广告业刮起了一股旋风,甚至于被业内人士称为“湖南商学院现象”。可以说,艺术设计与广告学专业的交叉融合,成为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的一个亮点。正是有了较准确的自我定位,经过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正逐渐突显出来。

三、比较优势是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

如果说准确定位是寻求办学特色的基本前提,那么,制定合理的定位策略,创造差异,从而体现出自身的比较优势,是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突出办学特色就是要避免在专业建设中的“大而全”“人云亦云”和“随大流”,要突出重点方向,要与众不同,要努力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的状态。这也就是说要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先从某一个方向寻求突破,而后带动其他方向的相应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不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而这种特色一旦形成,就会在教育市场上形成一面旗帜,就会铸造成自己的品牌,就会更容易被教育市场认可而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就会形成“产出——有效产出——资源回笼——有效产出”的良性循环,并在这种良性机制下推动专业建设跃上新台阶。

以英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为例。不少院校十分注重与当地产业相结合,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人才,同时,又各自形成自己的专业学科优势与办学模式。如英格兰中央大学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的家具专业、珠宝专业,考文垂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交通工具、汽车设计专业,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玻璃、陶瓷专业都是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同时又是服务与地方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拥有巨大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

实际上,在我国,也有不少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过程中通过准确定位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专业办学特色逐渐显现。如湖南工业大学(原株洲工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前身为1985年在全国首创的包装设计专业,其在专业办学过程中敢为人先,20余年来,始终坚持走有特色的办学之路,高举包装大旗,以包装艺术设计方向为重点突破口,结合学院工科背景(特别是结合了包装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较好地打造出了“包装设计”这一品牌。今天,该校培养的包装设计人才已遍布全国各地,有的也已经成为我国包装设计行业的精英。

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篇6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装饰艺术设计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各种新的思维观念不断输出,装饰艺术中地域文化特色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探讨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融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发展的新契机,并对装饰艺术设计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地域文化;教学

在当今社会,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装饰艺术设计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设计师不仅要为大众创造舒适优质的生活环境,还要具有引领大众审美的责任,这对我们装饰艺术设计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饰艺术设计不仅是自然物质形态的设计,而是在文化的沉积下产生了新的生命力的形态设计,它超越了装饰自身的价值,具有现代信息工程的意义。

一、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融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各地域文化之间相互融合,这为设计事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自我,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嵌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形成独居文化特色的装饰设计风格。目前,我国高校开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逐渐增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如果高校培养人才没有针对性,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最终将会被淘汰。因此,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融入到装饰设计教学中,针对社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积极探索出人才教学的新模式与创新理念,制定出符合时展的教学体系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必然趋势。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长期教学实践中,高教类艺术设计教材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实践实训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实训项目和企业具体设计案列、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导致学生对装饰艺术设计没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兴趣就没有学习和创作的激情。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在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元素极其重要,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有利于将生活与设计的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活力、优质的生活环境。

二、传承并赋予地域文化可持续发展新契机

将典型的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应用到装饰艺术设计中,承载地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传承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类装饰艺术设计教学是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塑造成传播地域文化的载体,对于传承地域文化来说,其作用事半功倍。文化传承要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如果没有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融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装饰艺术设计就有了源泉和依托。校企密切合作是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嵌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教师素质水平是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导入实际教学的不懈动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是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不断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在装饰艺术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实现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美好愿景。

三、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丰富与拓展

(一)校企合作是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基石。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交流,必要的时候,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实训项目,研究企业中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实际装饰设计中的项目,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案列,优化教学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可以相应地编制实训指导书,总结经验。开展具体的企业实训基地,在实际装饰设计中学习经验教训,将地域文化融入实训教学中,在企业中开展真实的实训项目,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元素,是教学的一大特色。建立校企合作,可以为教师提供去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看到自己的益处,才会将优秀的案例与教师交流经验,开展实训项目。装饰设计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实际存在的,人才流失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推荐大学生去合作企业就业,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达到双方合作共赢。校企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是装饰艺术设计教学拓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提升教师素质水平是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保障。在装饰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对教师素质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课程任务要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有机会还可以去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并且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指导,撰写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更加有利于课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具有引领作用,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引导学生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嵌入到装饰艺术设计中去,达到教学的真实效果。(三)提高学生素养是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地域文化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设计作品。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体现教学的实际意义。学生在接受装饰艺术设计教学时,能够符合企业招收人才的基本准则,适应企业岗位工作,还可以应对企业的工作要求。所以,在装饰艺术教学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是极其有必要的。

四、结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融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是装饰设计发展的一大特色。通过探究装饰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地域文化特色元素的嵌入与效果,让学生学习地域文化特色元素,不自觉地传播特色地域文化,发扬地域文化的特色,在装饰艺术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为我们的艺术作品注入灵魂。在如今的艺术设计中,装饰艺术设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充分发挥想象,在装饰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展现装饰艺术设计的独特风格,传播地域文化特色,让其发挥大胆想象,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人们创造出更加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

作者:熊洁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芳,陈红玲.建筑师对地域建筑文化的责任[J].小城镇建设,2004.

[2]朱晓光.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09.

[3]王千.浅谈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J].科技与生活,2010.

[4]张晓龙.论居室软装饰艺术设计[J].河北大学学报,2009.

[5]韩晨平.室内设计与社会风尚[J].装饰,2005.

第二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中,让艺术设计还未成熟的理论不得不仓促迎合高速运转的经济时代,人才输送速度慢,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这条路上我们需要课程设置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通过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原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善于引导,并鼓励学生的头脑风暴。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法法

在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在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备受挑战,一方面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过于迅速,还在对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另一方面,经济时代对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极为稀缺。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内一部分高等院校已经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为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学系统而努力探索。

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在21世纪,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中,让艺术设计还未成熟的理论不得不仓促迎合高速运转的经济时代,人才输送速度慢,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经济时代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非常高,高速度高质量的输送人才,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大难题。第一生源资源质量良莠不齐。随着高校扩招的的教育体制改革,大规模招生导致了学生质量的参差不齐。在社会上,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文化课不好的学生,学艺术是一种走入高校的捷径,很多学生选择艺术设计专业不是兴趣或特长,而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在这种非兴趣的选择之下,导致学生专业素养低,缺乏创新精神,就业面变窄。第二高校课程设置不系统化。艺术设计专业涉及面广导致了高校课程设置的随意化,大部分学校都是立足于一种专业然后向其他专业横向延伸发展的,这种极具探索性的延伸,深度和广度由各大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大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分为两个研究方向,其一是平面艺术设计,另一个是环境艺术设计。也有一些高校根据就业需求和自身特点,开设细分类的专业和特殊的课程。第三忽视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对艺术设计的影响更是久远,艺术设计需要专业知识和灵感,但这些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和文化根基,失去了文化的设计是没有灵魂的。大至儒家、道家、法家,小至一首词、一句诗,都会对艺术设计产生影响。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缺失让我们的学生们失去了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香港台湾的高校里,传统文化的课时所占比例相当大,课程也是射猎颇丰,例如中国艺术传统、中国文人书画、中国陶瓷玉器、中国古代青铜礼器等等,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的观点。第四创造性思维课程的缺乏。在现行教育体制中,受隶属部门影响,很多高校在教育课程上有缺失,比如考入美术院校的学生在工艺与技术上的课程缺失,考入理工科高校的学生在美术基础理论上的缺失。我们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课程的空缺。

二、设置创造性思维课程的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并不是只有天分就可以成就人才,与其他学科一样,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可以少走弯路。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原理就是开设创造性思维课程的目的。培养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在观察中产生灵感、在观察中付诸行动。创造性思维课程的设置,最为重要的一部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观察的行为习惯和素描速写方式结合,将观察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转变为感受和体会,再将这种感受和体会具化为形象语言,在不断设置各种观察课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观察成为习惯,自然形成了观察-思考-创新-实践的行为习惯,提高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从“外形”观察开始。艺术设计的组成内容都是符号语言,这些符号语言组成了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学生从观察“外形”中,收集设计内容,并将对“外形”的观察转变为语言描述,例如简单的几何图形,线条给人秩序感、规律感,圆形给人圆满,安全感。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符号语言外形变化的大小或变化节奏的强弱组成了不同的节奏变化。这种把观察而来的丰富感觉语言描述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用速写的形式记录所观察物体外形的特性、类型、变化、变化节奏,进行比较和分类。让学生养成从身边事物研究外形语言的习惯,通过体会不同的物体从而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节奏。培养观察能力的第二步就是培养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这个概念在艺术设计界早已被认可,但是在人人提倡观察细节的时代下,深入细节去体会易让人忽视的细节就非常宝贵。创意的细节大隐隐于市,未开发到的就是宝藏,没有平心静气的观察就不会看到变化着的事物,也就与生活中的细节失之交臂。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创新意识的需要下,通过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掌握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而形成的的新的想法、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这种高等的思维能够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也能从平凡中发现不凡,也会让枯燥变得生动。培养这种科学思维就要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抽象和具象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

艺术设计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偏重于知识理论、经典案例和经验的传授,这种整合的经验传授从一定层面上来讲缺失给学生很多指引,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依据这种经验产生了思维的惰性。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设计课题的设立应该是主旋律,不断运用创造性思维,不断深入探索才能发现其中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配合性的普及优秀案例,让这些有趣又有高度审美感的设计作品刺激学生的创新欲望。二是善于判断思维误区。当学生的创造思维进入误区或死胡同时,教师就要果断叫停,或引导学生从另一维度上继续思考,当然,这需要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判断的能力。三是集体创造法则。很多人都认为群策群力的方法并不适用于艺术设计,其实不尽然,集体创造法则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性并相互激发灵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出大量的构思。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不要对新的构想加以评论而局限思维,也不要设置思考空间,鼓励更多的思维萌发。

作者:马秋敏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唐鼎华.观察与思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2]李帆.创造性思维训练[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马林.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自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

第三篇: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训练

“协同创新”是近年来中国科技界、企业界、高等教育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简言之,协同创新就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分享与组合创造机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师生之间可以共同完成项目,可以分工协作、攻坚克难,甚至可以利用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资源共享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在笔者看来,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协同创新”都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逐步提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拓展训练应该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应该贯穿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始终。

一、充分交流、合理配对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师生协同创新能力拓展训练的前提

师生之间的交流充分与否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师生“协同创新”能力拓展训练能否有效开展的前提。在笔者看来,师生之间的交流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学生如此,教师亦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是渴望和专业老师进行充分交流的,只是由于对自身专业能力和学识水平的不自信、不放心,才无赖的选择对专业老师敬而远之。因此,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该更主动,应该起主导作用。专业老师如果能够及时给那些怀揣梦想,但又缺乏自信的学生以鼓励、鼓舞,引导他们敞开心扉,这无疑是为他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专业教师应该改变与学生交流的方式,那就是由演讲者变为倾听者、鼓励者和参谋者,在和学生交流时鼓励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声,学生的思想认知可能会有缺陷,但情感往往是真挚的,所以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力求从中发现亮点。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生往往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有所欠缺,想和别人交流,但又感觉语言难以表述自己的思想,其实还是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最后只能是用“作品”说话,用“作品”来找回自信。而那些交际能力很强,点子多的学生往往专业动手能力又有所欠缺,他们很欣赏专业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但是往往又会觉得那些专业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脾气古怪、难以沟通。对于这种情况,笔者的做法是“创造机会,让他们结成对子,笔者也参与其中,大家共同去完成某个难度较高的项目”,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和“点子多”且“交际能力强”的学生交往中获取更多的灵感,“点子多”且“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在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交往中也可以让自己的“点子”更贴近实际,而身处其中的专业老师也会从中寻找到更有效的师生“协同创新”的规律和方法。

二、立足地方、关注文创、教师主导、师生合作,这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师生“协同创新”能力的拓展训练的不二法门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是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的,这些人才主要是要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的,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而言,其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有鉴于此,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师生“协同创新”能力拓展训练的主要目标还是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能够很好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为地方的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具备发现、调动和利用身边资源的能力,具备创造性利用和分享新知识、新技术、新资源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与创新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立足地方,一定要和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密切联系,最好直接参与到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中去,如何才能参与到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去,专业教师首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要能和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和交流,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尤其是要了解当地文创企业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要懂得站在企业立场上思考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去,要能够和学生共同完成企业项目,权衡好学生和企业合作的关系,开创校企合作的多赢局面。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坐落于中国砚都肇庆,为了深入学习和掌握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砚制作技艺,利用节假日走进端砚制作作坊,向当地工艺美术大师求教端砚设计与制作技巧,了解端砚的历史与文化,并在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端砚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笔者已经从一名端砚文化的爱好者成长为端砚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笔者培养的学生中有些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端砚设计师。笔者和学生共同设计的端砚作品在各类大赛中屡获大奖,一些端砚设计作品还成功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为当地的端砚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第三,“协同创新”能力的拓展训练要贯穿于专业实践教学的始终,是要借助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来做好“大练兵”,要坚持“项目导向”和“价值驱动”。“协调创新”能力的拓展训练要贯穿于专业实践教学的始终,“协调创新”能力的拓展训练最有效的方式是借助于具体的实践项目,这些实践项目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是虚拟项目,也可以是实际项目,可以是类设计大赛,也可以是课程作品汇报展。当然,学生最感兴趣的项目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承载着广大学生的美好梦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着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师生而言,相关专业课程的教与学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就是“项目导向”和“价值驱动”。这些项目或是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大广赛、学院奖、双年展等),或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实际项目(互联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结束必须要有课程成果汇报展,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报道,这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和督促。笔者所任教学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师生还跨界和本校网络营销专业师生进行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艺术设计类相关课程的设计作品到网上进行宣传和销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所在的系部还专门成立了“创意设计研发中心”,把项目引进校园,师生之间密切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项目,共同获利,共同实现各自的人身价值。

三、结语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渴望成功但又缺少足够的自信心,专业老师们应该把学生视为自己的事业伙伴,和学生充分交流,多给学生以鼓励,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多为学生的前途着想,努力带领学生一起去寻找项目,并且能和学生目标一致地去完成这个项目,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大家彼此充分交流、合理分工、协同合作,这样师生之间的“教”与“学”都将找到支撑点,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彼此的协同创新能力都将获得显著提高。

作者:花仕旺 任宏霞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艺术系

参考文献:

[1][美]布朗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马壮寰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19-223.

[2]江发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浅见[A].李森.艺术设计教育文集[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73-76.

[3]张凌浩.跨专业合作的系统设计新思维[A].过伟敏.走向系统设计[C].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10-11.

第四篇: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艺术院校教育阶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世界观形成、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而目前我国高职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对高职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多样,组织管理复杂,与一般的基础课程教学有所不同。由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多数需要在宽敞的大场地内进行,与一般课程的课堂不同,学生分布比较分散,每个人的艺术设计创意和作品都不同,可能会涉及到多种艺术形式[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的艺术创作形式,这样的多种创作形式促进了师生之间互动的直接性,同时也增加了老师对课堂管理的复杂性。面对我国高职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工作者要深入调查研究,采取适当措施改善优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在提升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艺术设计这一方面,我们住的房子是建筑设计艺术,房子的布局是在装饰设计艺术,服装属于服装艺术设计的范围,服饰图案也是由艺术家设计的,现在,连人们吃的饭菜都可以设计出精美的艺术形式。许多企业都在寻求高素质、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人才,高职艺术设计院校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部分。艺术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在促进道德设计教学方面,在实践教学中艺术职业设计教学和道德设计教学可以进行有效结合,如以身炸碉堡的图画,把学生融入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二,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促进智力发展,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得到培养。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把理性与直觉能力相结合,使学生们建立相互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对学生起YiShuPingJian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第三,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可以在学生生理健康教学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艺术可以让人舒缓情绪,放松肌肉,消除很多消极的因素,增强体质。第四,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对促进劳动技术教学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实践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在劳动中捕捉美,创造美。

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的方向和意义

根据社会发展对艺术人才的要求,高等职业设计教学的艺术教学模式应满足设计教学的需求。首先,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市场这个平台得到更多的锻炼创新能力的机会,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根据市场需求为准则,让学生通过这个平台的市场机会,获得更多的锻炼创新能力的机会,通过对个人职业能力的市场测试,对自己的学习确定方向,可以有针对性的工作,从而使高职艺术设计院校艺术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确保发展的正确方向,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除了体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艺术作品还可以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揣摩艺术作品来了解社会现实,关注现代生活。学生自主创新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形成学生独立的创新能力。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探索出自己的表现方法。当学生有问题时,不要直接告诉他们如何处理,要耐心启发和引导学生,层层分析,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观看创作的过程,帮助学生把握智慧和创造性的灵感。艺术被喻为“正确的脑体操”,这种“体操”可以很好地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构建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为核心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一)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为核心的艺术设计教学目标和原则

1.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为核心的艺术设计教学目标。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增强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掌握艺术设计常识和技能、体验创作中快乐兴奋的情感和培养面对挫折失败的心理素质等都作为高职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情感、设计意识和技能等方面同时健康发展。其与单独某科文化课的区别在于,文化课只在课堂上传授某科单一的知识内容。2.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为核心的艺术设计教学原则。(1)民主化原则高职艺术设计教师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时应该遵循民主化的原则。当然,这里的民主化的自由并不是要求教师完全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不闻不问,而是要求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让同学们能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中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既能优化教学模式,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艺术化原则艺术化原则主要指学科知识与艺术思维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结合。目前,高等职业学校在进行艺术教学时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乏味繁琐,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在艺术教学中。因此,高职艺术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时应当注意对艺术内容和创新方法的讲解,对传统的艺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教学目标,正确树立教学目标,充分掌握教学进度,树立良好的美育思想。(3)个性化原则所谓“个性化原则”,其实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不同学生对艺术的不同理解进行针对性教学。教师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方法。高职艺术设计学生的性格以及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活泼外向,有些内向安静,但性格是先天的因素,它的本质是很难改变的,在它和创造力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确保教学形式的灵活发展,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群体的学生的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即个性化的教学方案[2]。

(二)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为核心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法

1.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艺术设计院校的艺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让学生精通某行业技能,所有的艺术设计教学工作都应围绕着这一点。笔者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绘画艺术的实践能力,还要掌握素描、色彩及准确的透视能力,这两方面奠定了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进而学习写生。这并不意味着有较强的实践能力[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除教育讲座、理论课程等特殊情况外,多数课程都是自由进行的,并没有固定的场地要求。无论是设计原理、灵感来源、构思创作、创作过程还是细节修改等创造作品的内容过程都是需要由学生亲自动手的,教师只要在一旁帮助辅导学生就可以了。学生还可以在各类设计比赛项目中学习掌握更好的艺术设计技能技巧。因此说学生亲身参与设计实践也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特点之一。2.提升学生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也是创新。教师的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关键性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教师在备课时收集与课程相关图片,使学生能够对素描、色彩、线条和构图等要素有直观的了解,以单纯的视觉感受和强调重点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开阔的视野,提高观察能力。对于优秀的作品,学生也会有兴趣学习。同时在表现手段或艺术思想等方面的创造和探索,也需要不断的发现和创新。

(三)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为核心的艺术设计教学评价的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评价应该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在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开放自己的视野,以实际生活为基石,在生活当中寻找新思路;学生需要经常参与设计或创作实践,很多学生没有方向和灵感就不知所措。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对学生需要更多的鼓励和耐心,让学生有信心和期待。特别是在对作品进行点评时,应站在欣赏和肯定的角度来评价优点和长处,同时要把问题明确化,让学生知道怎么改进。让学生把这些经验和收获应用到实际的写生中,把它变成自己的绘画能力。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只有着眼于高职艺术设计院校的艺术教学改革,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才能保证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艺术设计教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同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设计教学的创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生命的价值越来越高,这是受到美的影响和启迪,高职艺术设计院校必须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遵循艺术的教学规律的同时,职业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也关系到高职艺术设计院校学生在未来的就业问题。我们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不断拓展高职艺术设计学生的文化视野,把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变成学生成就理想的阶梯,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文静子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苏景玲.浅谈高职艺术设计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08):93-94.

[2]潘冬冬.论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4,(36):153.

[3]彭召兵.刍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艺术设计教学研究,2015,(05):127.

第五篇:农林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与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艺术设计专业也因此越来越受重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地方农林院校亦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优化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地方农林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教学思考

艺术设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艺术设计专业也因此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地方农林院校在基于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开设了具备特色的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毋庸置疑的是,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也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特点,然而通过分析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却不难发现众多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不达标

随着素质教育与全民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变“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高校内学生数量激增,对教育者的数量要求也越来越大。地方农林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并未经历漫长的时间,也因此,他们的艺术设计专业也并不是优势学科或重点专业。正因为此,学校方面并不愿意在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方面大量投入,资金不足、教师质量不佳等等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更使得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培养出的艺术类人才难以契合社会发展需求。

(二)教学模式过于呆板

传统教育教学在我国盛行了千百年,时至今日,传统教育理念仍然桎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者在落实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灌输”行为,在缺乏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虽然“记忆”了知识,却并没有掌握知识,更不懂得学以致用。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致力于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目标也因此沦为纸上谈兵的空想。

(三)评价体系不尽合理

良好的教育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够为教育者改进教学提供思路。然而由于地方农林院校并未制定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笼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且基于客体评价的权重系数分配不合理,根本无法发挥出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发展、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优化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策略

(一)打造优质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执行人,其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最终结果。因此,地方农林院校应有意识地加大对艺术设计专业投资的力度,要积极吸纳优质的艺术设计类人才,要用人才引进为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其次,要积极做好已有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工作,利用各种途径帮助专业教师丰富教学经验,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要给青年教师一定的充电时间,丰富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必要时,要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异地进修,以确保随后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要深刻认识到,人才引入难,人才的挽留更难。地方农林院校要充分认识优秀教育人才对院校发展的意义,要能够以人为本地落实教师管理,要为优秀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要帮助人才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要让人才对所在单位产生依赖,进而愿意为其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改进基础的教学方式

首先,地方农林院校要一视同仁的对待艺术设计专业和其他重点专业,要基于人才需要制定培养计划,要打破传统的、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手段的呆板的教学策略,积极探索和人才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一专多用的全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改变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以及系统结构相对落后的现状,打破呆板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全面的发展自身,最大程度地契合社会需求。

(三)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1.教学评价主要起到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地方农林院校应该遵循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模式,做到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做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变“基于专业技能的评价”为“综合性评价”。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要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叫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教育者要把每个学生都当成是独立的个体,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不确定性,用发展的思维评价学生的个体差异。3.评价主体多元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育评价应持有辩证的态度,打破“一家之言”的格局,转变为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学生互评、企业参评、多个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模式应该是由教师做为主导、通过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评价主体多元化有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改目标评价为过程评价。评价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发展人才,实现人本理念,所以要积极摒弃过去以选拔、淘汰、排序为目的的结论性评价。评价结果可以被作为检测教学过程的信息反馈给相关的教师、学生、家长,但不应该被作为人事管理的工具。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教学相长,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形式,教育评价可以作为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的依据,也可以是学生弥补自身不足的参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成为摆在各大高等院校面前的一大难题。为了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地方农林院校需要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创新,要尽可能地消除学生培养与学生就业之间的距离,只有全面提高了地方农林院校的教育质量,地方农林院校的发展才能够有所保障。地方农林院校才能够真正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艺术设计类人才。

作者:董 贺 付 萌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莉.地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J].大众文艺,2016,13:212-214.

[2]朱书华.现状与效果思考与重构——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价[J].美与时代(上旬),2014,07:29-31.

[3]王娜.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9:113-114.

[4]安静.地方本科院校环艺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读天下,2016,09:96+95.

第六篇: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内涵

为不断提高高校教育质量,逐步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运而生。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有机地将影响高校教学质量产生的各种重要因子结合起来,而形成的能够有效保障以及稳步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机整体。[3]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两个部分组成,内外两个保障体系可以对高校的整个教学系统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以达到并实现其预期目标。[4]其中,内部保障体系主要通过深入分析制约高校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研究教学质量形成的具体过程,从而负责高等学校内部的质量保障活动。

二、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现存的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献,得出当前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硬件条件不足

从校内教学设施方面来看,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创立之初,很多资源都与学校其它专业共享,完全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实训室(实训基地)、实验室、专用教室以及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数量非常有限。很多学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虽然都明确提出了实践教学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往往口号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从校外实践教学场所方面来看,数量少、规模小、缺乏稳定性、质量不足,成为当前多数高校实习基地建设中的共同特点。从经费投入方面来看,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各项开支一般要高于其它专业,因此当前多数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经费投入达不到国家相关要求,尤其在学生的实习经费和毕业设计(论文)经费投入方面,严重影响了其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软件条件有待加强

由于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时间一般较短,故其软件条件的建设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从师资队伍结构方面来看,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的年龄结构普遍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倒正态分布;职称结构普遍呈现“低多高少”现象,即初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而普遍缺乏高职称教师,不利于学科梯队的形成;学历层次多呈现出高学历教师比例不足的普遍现象。从教学任务方面来看,由于建设时间段,招生指标增长过快,多数艺术设计类专业生师比的严重失调,导致教师教学任务普遍较重,再加之很多老教师在校外兼有第二职业,这就使得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更重,直接导致青年教师缺少精力去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成长以及结构的改善。

(三)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理论教学是学生获取专业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重要渠道,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5]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既要重视艺术设计的理论教学,更要强化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上不能很好地体现艺术设计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与实训教材的欠缺、“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实验室与实训室等实验设备严重不足、实验指导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与质量不高、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要求不高等。

(四)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不完善

健全、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基本保障。[6]一般来说,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也具备常规性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如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互相听课制度等,但在一些相应的配套制度方面往往显得欠缺,如学生评教制度、教师自我评价制度、同行评价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以及社会反馈制度等方面。这其中,在学生评教方面,存在着学生评教得不到重视以及学生评教具有随意性与情绪化等问题;在教师面对自我评价方面,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很多教师往往以报喜不报忧的结果应付自评,使评价流于形式,达不到其真正的目的;在同行评价方面,由于受到面子关系、利益纠葛关系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往往存在评价结果与事实情况不符的现象。另外,教学质量信息缺乏专门的反馈机构,反馈渠道不畅通、反馈滞后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三、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的实践

考虑到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中现存的缺陷,同时突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特色,结合蚌埠学院的办学定位与实际情况,并要注重其有效性与时效性,建立如图1所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一)教学实施前的保障系统

1.办学定位办学定位是指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客观环境、社会需求和发展潜力等所作出的角色选择,是办好学校的行动哲学。蚌埠学院坚持以工为主,注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确立“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办学定位,秉持“笃学、重行、修德、立才”的校训精神,坚持走内涵发展、开放办学、合作育人之路,为发展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图1: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结构图2.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按照其培养目标和规格,结合各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在其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下,实施人才教育的全过程。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坚持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本科人才培养定位,按照“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规格的变化,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省内外合作公司的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扩大合作口径,提升合作质量,以适应日益发展的艺术设计市场的变化,为地方及周边地区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3.办学基础设施投入办学基础设施投入是办好一所大学、一个专业的基本保障。没有先进、充足的办学条件,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近年来,学院加大对系部的办学投入,同时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计划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计划500余万元用于艺术设计系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型制作、产品加工中心、CAD、交互设计等实验建设。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已有近1200平方米的实验教学中心,实验仪器设备总值400余万元,包括光色密度仪、数控加工中心车床、快速成型机、数控雕铣机、激光雕刻机、激光切割机、微型万能机床、拉坯机、吸塑机、扫描仪、投影机、彩色激光打印机、丝网印刷机、专业机房等一批先进的实验设备。同时不断加强图书及信息化建设,目前专业图书资料以每年2000册的速度递增。不断完善教学办公条件,定期对办公场所进行维修改造,增加教学行政办公设施,合理规划办公用房。4.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能••够满足艺术设计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团队,是艺术设计系近年来的建设目标。(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不断内化师德师风教育,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制定教师岗位职责等形式,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并规范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师德表现和教学秩序常规管理纳入教师各项考核范畴,建立表彰优秀教师的制度,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具体化、规范化。(2)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每年选派1-2名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同时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观摩2-3次,以及选派1-2名教师到共建单位从事设计实践工作,不断强化其实践能力,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3)高度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培养。提供政策和必要条件,保障教师进行艺术创作的积极性,提高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以科研促教学,以艺术创作带动教学。(4)进一步抓好学术梯队建设。积极做好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校级教学名师工程。通过自身的建设以及与企业的合作,艺术设计系已经培养了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学术水平高、教学实践能力突出、艺术创作能力强的应用型、“双能”型学科专业教师和教学骨干。5.专业建设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艺术设计系在强化固有教学优势与教学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国内外先进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发挥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办学层次,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结构,提升科研水平,激发艺术创作能力,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行业优秀设计人才,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行业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实施中的评价系统

1.课堂教学情况课堂教学情况主要从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评价、教研室同行评价以及学生评价等三个方面去考核。(1)教学管理部门评价。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主要从教师职责、教学素质、教学效果三个指标着手。其中,教师职责指标主要考核教师是否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工作投入状态如何,责任心如何,教学工作量是否按照规定完成,备课是否认真,教案是否规范,每次备课内容是否有更新等;教学素质指标主要考核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如何,教学语言使用是否合理,观点是否明确,基本概念是否准确,理论讲述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学科前沿性知识掌握情况,教科研情况以及与专业结合情况等;教学效果考核教师是否认真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对教授内容的接受情况,教师是否进行课后总结等。(2)同行评价。教研室同行的评价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其中,教学内容要求基本概念明确,论证合理严谨,讲授内容重难点得当,容易理解,能将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带入课堂,理论结合实际,关注学生能力提高等;教学方式方法要求多样、生动,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和方法传授,开拓学生思路,以及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等;教学态度考核备课情况,是否能够做到敢于承担教学任务,热爱工作,教书育人,是否进行定期辅导和答疑、批改作业、改进教学方法等;教学效果主要观察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内容的讲解是否达到或超越教学大纲要求,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等。(3)学生评价。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教学基本功情况、教学准备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指标是学生评价的主要观测点。其中教书育人能力观测教师的教学责任心,为人师表情况和是否能指引学生摆正学习态度,能否做到因材施教等;教学基本功情况要求教师使用普通话授课,板书要求工整,课堂内容讲授要有逻辑性,条理要清晰,时间分配恰当等;教学准备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熟悉,阅读与学科有关的著作,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备课充分,教案或课件简明、突出重难点等;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教师讲授知识要做到重难、点突出,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举例得当,作业能做到认真批改,要组织答疑解惑等;在教学方法方面,考核教师是否合理运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与方法,讲课是否通俗易懂,是否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等;教学管理指标考核教师是否遵守学院规章制度,按时上下课,课堂教学组织是否严密,管理是否严格等;教学效果主要观测学生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提高等。2.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根据学校制度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按照拟订毕业实纲、制定实习计划、落实实习指导教师、开展实习动员大会、确定实习单位、开展实习检查与调研、处理实习中发生的各类问题、毕业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实习的总结工作等的步骤,完成整个实习的过程管理。在整个过程中,明确了带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人员职责,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明确了实习经费的使用规定等,确保毕业实习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顺利完成。3.毕业设计(论文)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检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有关理论、技术等现实问题的实际能力,强化提高设计创作水准,使之初步掌握从事科研的方法,提高其综合设计创作能力。为保障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能够得以按质按量完成,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成立了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与部分高职称教师组成的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领导、监管全系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核毕业设计选题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资格,检查毕业设计进展和中期质量,处理毕业设计中的疑难问题。整个毕业设计主要由指导教师的动员、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教师与学生完成设计(论文)题目的双向选择、论文开题、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核开题报告、学生完成设计(论文)初稿、学生完成设计(论文)二稿、学生完成设计(论文)三稿、学生完成定稿并并打印纸质版及作品、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评阅工作、毕业设计(论文)小组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大组答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装订归档工作等多个环节组成。同时,各个环节均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规范和要求,并明确了相应的时间节点及问责条例,以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加强毕业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

(三)教学实施后的反馈系统

教学反馈系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尤为关键且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7]教学实施后的反馈系统主要体现在学生科研获奖情况、毕业生的升学与就业情况、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等三个方面。1.学生科研获奖情况学生科研及获奖是一所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反馈。近年来,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不断注重理论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也更加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在大学二、三年级就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作品参加各项专业比赛及相关科研活动,这不仅激发与强化了学生对本专业的浓厚兴趣,而且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设计等多方面得到锻炼。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共获得部级专业奖项2项、省级专业奖项46项(其中一等、二等、三等、优秀奖项分别为3项、11项、17项及15项)、院级专业奖项12项(其中一等、二等、三等、优秀奖项分别为3项、4项、3项及2项)、获市级专业奖项21项(其中一等、二等、三等、优秀奖项分别为2项、5项、6项及8项);成功申报并获批部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在省级以上期刊撰写并发表了15篇相关学术论文;获得各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外观专利共计16件。2.毕业生的升学与就业情况毕业生的升学与就业情况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蚌埠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采取课堂理论教学紧贴学科前沿,课外实践教学紧扣社会生产实际,不断强化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近几年来,学生考研比例逐年上升,就业情况良好,除考研以外,本专业毕业生在本专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就业比例均达到95%以上。3.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蚌埠学院是安徽省皖北地区最早开办艺术类设计专业的院校,长期以来形成了立足艺术设计行业,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在皖北地区乃至全省及全国各发达省份均享有较好的声誉,许许多多的毕业生成为艺术设计及其相关行业的骨干,甚至领导者,他们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并已形成了突出的群体优势。据企业反映,蚌埠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虽然不是重点大学毕业生,但在工作中肯吃苦、动手能力强,成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重心已由普及“大众化”教育逐步转向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提高的领域。随着《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的颁布与实施,作为众多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争相开设的专业,艺术设计类专业只有根据市场发展动态,不断研究适应市场所需求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才能确保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与高等教育领中获得一席之地并有长足发展。

作者:王芳 单位:蚌埠学院

第七篇:高校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分析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都有自己历史传统深厚的特色文化,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作用。除了经济利益,文化商品创意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还能够美化环境、提升民族整体素养等。另外,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如旅游业等的结合,还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利润空间,提升地区的竞争力。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强调创意的概念,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创意人才的场所,因此文创产业的发展与艺术设计教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文化产品的设计,企业形象的推广都离不开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应用。而在现在的市场上,已很难找到没有文化含义的产品,很多商品的销售需要助文化的影响力,消费者也更乐于购买能够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商品。随着我们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应用,都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文化创意产业日益深刻地融入市场经济的整体。因此高校的艺术教育应该与时具进,不能按照以往老旧的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要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该拓展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空间,增添创意产品的文化底蕴,延长创意产品的价值意义,同时从民族发展方面来讲,通过此研究实现文化元素形式的融入,符号和意蕴等的融入,最终将创意商品进行实践转化,才能够真正实现当前消费和时展的需求。高等学校除了培养实践性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在高校内进行,如美国,日本等地多所大学都开设了于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来培养专门人才。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转折

艺术设计专业为市场输送专业的创新创意人才,而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人才,因此实践转化的教学改革已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述虽然重要,但学生没有实践,体会就不够深,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深入体会和理解理论知识的本质内涵,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艺术设计专业的技巧。同时艺术设计的成果必须能够参与社会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艺术设计闭门造车,无任何实践价值,则不能适应社会。为了能够达到实践性的真正实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与设计实践机构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合作基地,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项目的设计之中,做到实践设计,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课题项目,使学生在实际项目操作中学习到设计各方面知识。1.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工作室—实现转化教学根据市场调查,大多高校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没有工作室和工作室建立欠缺的情况,使得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极大限制。但是实践能力又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努力建立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创意人才的需求。此外,还可以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以实践为核心,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与企业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直接体验实践过程,又可以掌握最新的艺术设计业界动态,使课堂教学内容和艺术设计实践活动更加立体化,为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和实践能力提供丰富的平台。2.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近几年国家尤为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更是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在高等设计教育的专业领域中存在着一定的师资问题,即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大多来源于艺术类院校毕业的人才,很多教师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了教学系统之中,教师自身没有经历过社会实践,所以很多教师擅长理论知识传授,却都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因此,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则极为迫切。通过委派教师到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企业接受学习和培训,可以使教师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知识与技术,以及文创实践的过程,以提高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服务的实践指导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适应社会的实践型应用人才。实践性教学已经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必然趋势,这种模式可以很好的保障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补充,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更广的扩展。学生通过设计实践平台的磨练,能够把课堂所学的单一和零散的理论知识加以深入理解和消化体验,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更快速发展注入强大的力量。

作者:王萍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第八篇: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路径探索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需要进行改革,这也是高校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首先需要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探索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为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从而促进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顺应时展的潮流。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我国艺术类院校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艺术设计类人才也不断涌现出来,随着我国社会一体化进程加快,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要求更加专业化和高级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面临当前我国新的发展趋势以及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已经不能满足于当前社会及时展的需求,因此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教学理念进行完善,为社会创造出专业技能型、创造性及复合型人才。文章中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探索,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发展。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孤立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出现偏离教学方向的现象,在教学中过度强调速写、色彩及素描等内容,发展基础课程的规律。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又只是片面追求空间关系、细节刻画及光影效果等,在色彩教学中重视色彩冷暖偏差和强弱对比,忽略了基础课程专业性,因此总体看来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是孤立的。

(二)专业教学与基础教学缺乏衔接

艺术设计专业中基础教学内容和课本的内容不能进行正确的衔接,在进行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强调基础课程与专业的关系,往往忽视了基础课程教学所特有的要求、目的与规律性,且过分重视艺术设计的专业要求,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类课程成为一门专业课程。

(三)专业教学与基础教学的发展不同步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符合时展趋势和发展潮流,并积极引领时代,超前发展。但从我国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符合当前我国时展的要求,对课程教材的内容调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专业基础教学过程中,后期主要是开设色彩、素描等人体写生,以及动画专业的人物、卡通造型的设计等诸多课程,专业教学和基础类教学发展不能同步,制约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课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相关艺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对多个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艺术角度对外部事物进行审视,使学生的思维模式脱离传统思维束缚[3]。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与当前我国艺术发展形式进行结合,对教学材料进行深入改革,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需要对艺术材料运用进行全面掌握和深入了解,学校可以举办相关学术报告会,针对教学重要课题进行研讨,与课程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并鼓励学生积极探讨,通过研讨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其学习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质上是设计和应用。在传统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误区,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没有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开展存在忽视,在高年级专业课程开展后,学生难以融入到学习中去[4]。因此,教学重点是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形成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在日常生活或大自然中展开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表现手法和视觉语言,对各类事物进行大胆推测或尝试,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与学习空间,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拓展,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发现自身不足,从而提高学习针对性和学习主动性。

(三)大胆运用课题设计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结合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基础课程中的明暗、结构、构成、综合表达、装饰、语言等形式进行整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并将一些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使课题教学具体化和简单化,并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基础教学中,要引进主题设计理念,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提高。在设计专业课程中,课题的内容应是多元化的,并需要进一步扩大课题的研究范围,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5]。与此同时,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应积极汲取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西方艺术理念,从而构成现代化的构成理念,使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蕴含更多中国元素。教师还应广泛收集教学素材,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大开发教学软件,建立教学库,将课题的设计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多种教学资源得到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总而言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现代化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对专业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大,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增多,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使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

作者:罗 帆 毛 铁 刘起平 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艳.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科技,2014(01):332.

[2]李纳璺,叶德辉.以创意为核心的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2):149-150.

[3]王健.新时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讨[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04):90-91.

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训质量保证

1、实训形式

建立一系列高水平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实施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校内外实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教学。围绕专业的教学与实训需要,建设有基础课程实训工作室与核心课程实训工作室。在建立校内系列专业实训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梯次布局、相互衔接的实训基地,构筑“校内校外相互补充”教学的合理体系。

(1)建设校内工作室的实训体系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应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实施建设与专业配套的艺术设计工作室群。实训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让企业参与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和实训课程开发。学校定期派教师或实训管理人员到企业了解最新技术信息和提供技术服务,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梯次布局,相互衔接的实训基地,构筑“校内校外相互补充”的合理教学体系,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2)走出校园入企业

学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企业提供适用人才,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学习直接到社会企业进行实训,积极向企业学习与交流,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完全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新科技方法首先是在社会企业中得到应用的,让学生直接面对社会企业生产前沿,能第一时间能学习到新的东西。

(3)邀请企业进入学校建立研发机构

院校邀请企业把其事务所或研发中心(机构)入驻院校能使教学课程结合企业产品开发项目进行,学生实训可直接受企业派出人员和教师的具体指导,实训条件以学校工作室为主。院校与行业、企业在合作的基础上可联合进行课程开发、实训教材开发,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形成科学的分配和管理,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这一系列专业配套校内、校外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能保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同时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结合,为全面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质量保证和走上社会后的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2、制定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1)实训目的、目标

实训教学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熟悉职业生产实践的应用人才。根据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教学大纲和企业要求的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技能,为日后学生进入社会就业服务;实训目标是使学习知识技能与企业工作实际和要求的“零距离”。

实训目标:一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生产的技术、技能。

二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社会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知识。

三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规律。

四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为以后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2)实训项目、科目

艺术设计专业种类繁多,实训项目各异,但总体而言应包括下列三种实训项目:

一专业基础技能实训(针对专业技能要求设定)

二是模拟企业产品研发程序、生产过程实训(选择典型或一般性产品开发设计程序)

三参与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实训(直接参与企业产品开发、生产过程)

实训项目模块化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教学应以本专业总的培养目标为主线,以专业课程群为基础,以项目模块的方式开展。即以学生完成某个具体综合项目为目标,将完成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划分成几大类,每一门专业课程必须解决相对应的某一类问题,具体以实际生产“课题”为规定。

实训项目的主题式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应以主题为中轴,围绕实训教学主题而展开,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引导下,以实训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围绕主题互动。

在实训科目上应有两个原则:一是实训科目内容必须涵盖专业关键技能点的应知、应会训练;二是实训科目随实际实训项目课题灵活调整设定。

(3)实训内容规定

一是掌握基本专业工作方式、方法;

二是掌握基本专业技能;

三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工作程序;

四是对本专业生产加工做到应知、应会。

(4)实训管理方式

为了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实训的管理方式上实行二级管理,总体由学院统一调控,但各学科实行系主任负责制,由系主任总体负责,各工作室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与实训管理指导人员。工作室人员队伍包括:从事工作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及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并配有工作室一整套的管理规章制度,各工作内容的工作室应分别根据实际情况,由具体负责人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共同制定严格、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定人、定时与随时检查执行情况,确保实训教学质量得以实施。

对工作室的仪器设备、材料、低值耐用品等技术物资按工作室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工作室评估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重点实验室评估标准,除按要求进行定期评估、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各实训工作室由实训教辅专人负责日常管理,任课教师参与和协助管理。

除此以外,在学生入企业实训管理上,学校与企业签订实训合同约定权力与义务。实训企业必须制定实训培养计划、安排企业导师、落实项目内容,项目内容主要根据学生的实践制定实训课题与内容,采用“项目制”与“主题制”,使学生能得到实质性训练。实训中采用项目管理和技术双导师制,日常管理由带队教师主要负责,企业人员协助的方式进行,确保学生在外的实习质量。

(5)管理人员职责

实训工作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工作室人员队伍包括:从事工作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及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工作室工作人员与教师、管理干部一样是学院教学、科研的基本力量。工作室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岗位职责,遵守法规制度,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各项基本任务。负责实训课教学的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工作室的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功能,具备正确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及维护方式,并具体负责对工具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每次课前应依据实验指导书,结合实情,认真备课。

为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根据工作室的岗位职责,定期对工作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室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予以表扬和奖励,按学院规定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对不遵守安全规程造成损失和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员按学院规定给予处理,工作室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制度,定期检查防火、防盗、防爆、防事故等方面的安全措施,确保实训教学的安全与质量。

3、实训教学质量控制

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实训教学改革具体体现是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训教学要体现应用性和适度性,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在对实训教学质量的控制上采用三段制教学模式。首先是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安排,指导教师精心编制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认真制定实验、实训计划表。其次是在实训中间阶段做好实训的教学与辅导工作,用单独辅导与实训抽查等结合的办法来实施教学。最后,在实训结束后,提交学生实验、实训报告与成绩。不仅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也为今后的实训教学提供资料。

(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开展教学的依据。在教学大纲中要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和明确实训教学课程的目的、任务及要求,各门实训课程都应有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大纲的内容必须清楚课程的定位和实训的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2)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为了科学进行实训活动秩序、步骤进程的规划,实训教学的计划必须根据《实训、实习的教学大纲》和实际实训科目,对具体的时间、空间进行合理的专业教学规划,使实训教学做到主题明确,有步骤的进行。

(3)教案

课前教师认真钻研本课程的要求、教材、教参与分析学生情况,在头脑里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环节和方法的表现形式,预先设计好教学方案,认真填写好教案。教案编写应体现根据实训内容、形式要求等进行科学的准备。教案是否实用、是否符合实训教学实际与突出主题性,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对教学质量控制与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切实防止实训教学形式和内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控制好教学质量。

(4)实训地点与时间确定

根据专业课程大纲的实训要求,认真确定具体的实训地点与实训时间。实训地点的选择应该本着切合实训目的,舍远求近,方便管理和合理节约为原则,同时要符合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训练教学大纲要求,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的实训,校外实训学生要充分考虑好交通的方便性与基本的住宿、生活条件,实训时间确定应按实训内容、形式、课程、目的等灵活科学的进行安排。

(5)实训地点场地要求:

地点场地安排应有符合实训技术要求的房舍设施及环境,要有足够数量、配套的仪器设备。除在企业工厂车间进行实训外,建立一定数量的模拟企业实际环境的实训工作室或生产型实训车间,实行教室与实训工作室或车间的一体化,模拟企业生产、管理环境的实际进行课堂教学,使其课堂教学能与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实训教学场地的“全真化”。

(6)实训时间要求

实训时间根据专业课程与大纲的课程要求,合理安排学生实训的内容与时间比例,并制定详细的实习专业课题所需的时间计划进度表,确保实训时间的正常开展。

(7)阶段检查与跟踪

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质量保证和实训监控体系,对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保证实训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规范实训教学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学院对实训教学工作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实训中,根据实训要求应做到实训初期、中期、后期个阶段检查与跟踪。

做好阶段检查与整个过程的跟踪。认真落实实训教学质量保证监控体系,是保证实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训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过程同时也是研究实训教学质量如何提高的过程。在整个实训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过程中,应实行“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

①、根据《听课评课制度》,制定听评课计划。系领导及教研室主任、教师经常性地深入课堂(含实验实训场地)听课,开展“教师评教”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不仅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促进了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②、在学生进行实训过程中,建立分阶段检查制度,并做好相关的记录。通过检查与跟踪把握学生实训的主题方向,掌握学生实训的进展状况。细心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学生考核工作,确保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

4、实训教学服务与管理

为更好的保证实训教学的服务与管理,除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外,还应辅以表格法、观察法、询问法等来进一步完善实训的教学服务与管理。

其中,表格法具有在实训前规划的功能、在实训中的管理功能、实训后的档案功能。是指利用简明特点的表格方法来分析学生实训的时间与课程类型,确保学生得到全面的实训技能。指导教师在实训前,也利用表格法安排工作计划,使实习顺利进行。实习结束后,利用表格法可使各实训教学文件完整归档,为以后的实训教学总结做好循环性的质量保障。除此以外,还可利用表格法对工作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实训活动基本要求和规律制定各种常规表,如:质控进度、评估表以及根据实际实训项目要求制定相应的各种质控表等是实训教学管理中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观察法是在学生实训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实训的动作规范、操作技巧等,通过观察的方法分析与了解学生在实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有问题做到及时解决。运用观察法可以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实训中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时和正确对学生调整实施“因材施教”与“对症下药”的教学活动。通过观察法还可发现,反映在管理和相应软硬件等设施的不足与漏洞,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

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扩招;艺术专业学生;特点;艺术实践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持续大规模扩招,许多院校相继增设和开办了艺术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080所本科院校中,已有632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艺术专业学生在非艺术专业院校的出现,既给这些传统上学风比较严谨的高校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对其原来相对单一和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已设有艺术专业的高校,由于大规模的扩招。比如我校。扩招前,每年招收艺术专业学生百把人,扩招后,每年招收300~500人。2004年,艺术学院有学生376人;2007年,艺术学院学生数增至1426人。人数的大量增加,其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为此,认识和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艺术专业学生自身特点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对于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求新求异意识较强,但遇事不够理智,表现为行为散漫、情感偏激

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可使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且富有创新精神。同时,艺术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形象思维有特别要求,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情感体验等,这使得学生情感丰富,理想化成分多,思维浪漫,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追求新奇和怪异。在考虑问题时容易脱离现实基础,过于情绪化,遇事不冷静,偏激,不能辨证地认识和理性地看待人和事,对政治时事缺乏关注,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也不热心参与。针对艺术专业学生这一特点,在教育与管理方式方法上要更加注重“以情动人”、“以感化人”。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情感的基础上,教育人、培养人,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追求自我,注重个性,自我意识强,但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不够

应该说,追求自我、注重个性、自我意识强烈是时下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般的独生子女们普遍性的特点,但艺术专业学生体现得更为突出,这是因为一是艺术教育特别是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方面都比较注重突出和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是学艺术的学生大多家境比较殷实,家长平时比较溺爱。自我意识过强,具体行为上表现为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自由散漫,我行我素,懒于打扫卫生,经常迟到旷课,人际关系紧张,不服教育管理。如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要求配置电脑,但不少学生不是用电脑来学专业,而是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影碟,且大开音响,无视旁人,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恶化了人际关系。对此,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在各类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切身感受和体会相互配合的重要,学会与人交流沟通,掌握团结协作的技巧,潜移默化地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重专业掌握、轻文化学习,缺乏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有些学校录取本科生的文化课分数线不足200分,专科不足120分,这与居高不下的文理科考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一些学习平平的考生在报考文理科无望的情况下转入或突击学习艺术,其目的是为了能进入大学学习,这样就造成了一些艺术专业的学生既缺乏艺术天赋又缺少学习兴趣,其教育与管理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由于文化基础差,又缺乏认真塌实、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听不懂、没用处”便成为其经常逃课或不听讲的理由。其实。文化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记得一个资深教师说过这么一段话:“学文化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但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对此并不理解。

另外,由于艺术专业学生过多参加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其很多业余时间甚至课堂学习被专业技能训练或参展、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所占用,这也影响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四、重艺术实践、轻理论学习,缺乏必要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

虽说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重视专业,但这种重视也仅仅表现在重视艺术实践上,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只重视声乐、器乐等专业术课和文艺演出;设计专业的学生则过分依赖电脑。而对专业理论学习普遍轻视,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早退,甚至逃课,所以理论功底差,知识不系统,表演或创作的作品只求“形似”,难达“神肖”,更别说“形神兼备”,抑或创新。有的学生自己不会画,就临摹老师或同学的画作,甚至还有“拿”同学的作品去“交差”,既缺乏艺术素质,又缺乏艺术修养。

针对艺术专业学生“重专业、轻文化。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首先,要解决他们对专业和文化、实践和理论等关系的认识问题,告诫他们眼光应放远一些,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赚钱或就业。要知道,在当今社会,仅有专业技能而无专业理论修养,尤其是人文修养是不可能出色地做好工作的,更谈不上有创造和成大“家”了,就连中央电视台组织的青年歌手大赛,也还有文化素质考核项目。其次,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特点,修订教学大纲,适当增加人文素质必修课或选修课,如影视文学、现代科技常识、唐诗宋词欣赏、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文化素养。再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或收看学校举办的“濂溪讲坛”、九江市政府举办的“白鹿讲坛”和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等各种高雅文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欣赏品位。

五、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见多识广”,但由于缺乏理性判断,易受社会负面因素和不良现象影响而沾染不良习气

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目前高师艺术专业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新的挑战,为应对就业市场的变革,必须采取以下方略:树立为市场服务的新观点、改进招生模式、建立课改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实习中渗透课改新理念、建立课程评价新体系。

高师艺术教育在顺应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大潮时,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一挑战主要是:就业市场的变革促使高师艺术教育在培养目标和办学机制上须重新定位。

艺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首先是教育,而不是从艺,教育的本质就是让文化传承下去。艺术教育的优势是最直接展示文化的特殊形态,最直接地使这种形式跟人的心灵相遇相通,直接用这种样式的规律来归纳出文化的规律,传递文明。高师艺术院校目前的办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对艺术教育人才的需要与变化,一个基本原因是忽视了艺术教育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高师艺术教育的发展要受到就业市场的制约和影响,一方面要考虑到就业市场的良性循环,要以一个严格的标准去把握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市场的变革而变化,在市场规范和影响中去寻找一条更适合高师艺术教育生存和发展之路。

综合性艺术基础课程的提出,对高师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现代的艺术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高师艺术院校如何适应就业市场的变革,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因此,走出象牙塔,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关注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参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是摆在高师艺术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高师艺术专业应对就业市场变革,需采取下列方略:

1.树立为市场服务的新观念

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艺术教育人才和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所有高师艺术专业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艺术专业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顺应市场变革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培养单科专业人才的旧观念,坚持“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的培养方向,坚定不移地以就业为导向,瞄准社会需求,盯紧市场,明确办学思想。有关负贵人要认真贯彻国家的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市场形势,切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指导毕业生调整求职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就业。提醒有意从教的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前应详细阅读就业协议的条款内容,认真分析,全面了解就业单位的情况。要在收集就业信息、开拓就业空间、便捷办理手续等方面为毕业生提供指导和服务,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的信息水平,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机制。特别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锻炼,要通过大量成功的经验来教育大学生,让他们知道基层尤其西部开发地区,是毕业生健康成长、锻炼的沃土,是青年人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广阔天地。

2.改进艺术招生模式,把好进出质圣关

高师艺术专业要改变以往的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就必须放弃功利思想,树立坚持“进出两旺在于质量过硬”的办学方针,把艺术素质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全程。首先,对现今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提高标准。基于此,建议入学前加试初级的艺术史,因为它的内容是检验高中生素质教育的间题。入学后的艺术史论课应作为重点学习的科目,这些前辈艺术家留下来的财富,都要认真地研究与学习、咀嚼与消化,借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标准。艺术史论课的掌握与基本功的训练是相呼应的,在提高艺术理论课要求的同时,对现今的专业考试模式相应改进,使真正具有艺术灵性的苗子能够进入高校学习。当然,随着综合性艺术基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艺术门类的科目如果在全国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将对艺考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促进艺术教育专业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完善。其次,可采取“宽进严出”的办法,拉开档次,输出最好的“产品”,为社会服务。另外,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只要学生完成规定的学分,可提前毕业或延长修业年限;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或攻读第二学位,对学有专长的和拔尖的学生,通过本硕连读方式予以重点培养,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可选送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联合培养。

3.建立艺术教育课改教研中心

学校领导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主动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工作。要真正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重视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的建设。保证教研中心的人员编制、教研工作所需要的经费投入,保障教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鼓励教研人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研中心要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要联系实际,从自身优势出发,发挥理论研究和学术方面的作用,帮助地区和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教研人员要走进中小学课堂,指导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和发展自己;要同地方学校教研室、教研员、老师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基础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建立固定联系。同时高等院校要经常邀请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教研人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到高等院校为学生开讲座。还要开展互动的校际之间的交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利用网络信息建立新的沟通手段,使艺术教育形成一个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格局。

优化课程结构,增强艺术知识和相关人文知识教育,将技术训练与审养文化教育有机结合,特别是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觉媒介有效地传达艺术感觉和思想,这是现代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高师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以“学分制”激活人才培养机制。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校、院、系三级平台课程;在艺术课程的重构中,要重点设科、普遍教育,要努力进行艺术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穿擂。要积极推进“选课制”、“弹性学制”、“导师制”等,允许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学习进程、课程、学习时间和任课教师;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可进行跨专业的学习,学音乐的可学视觉艺术,学纯艺术的可学设计。学校努力提供“自助餐式”的教育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还可跨院进行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学习院校间的优势专业,在艺术教学系统中,不再是条条块块的专业课设置,而是多层的链条结构,使艺术类的校与校、专业与专业之间具有的界限更加软性;在专业设置中,学校应以“品牌效应”、“特色专业”拉动专业内涵的整体提升。另外高师艺术院校要培养能胜任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还要提高教育类课程的比例,提高未来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艺术教育毕业论文可采取,的模式,即一篇专业论文和一篇教育论文。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是寻求撬动学校快速发展有力的“支点”。学校要倡导科学素质与教育素质并重的理念,使教师树立起创新的、开放的教育观,担负起传承艺术教育文化的重任。要把师德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学为人师,师垂典范,行为示范,范示群伦,’(徐特立语)的标准来要求和培养教师,学校应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学能力,按层次要求,分类培训。努力摒弃过去大部分教师终身“磨道式”发展的现象,积极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效发展通道。努力提供和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要通过外引与内扶并举来改变教师队伍的结构,迅速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要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为目标的人事分配制度。通过评选骨千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等打造教育人才梯队,以及分层次打破教师终身制,从而激发出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和奋发进取的动力。

5.在教育实习中渗透艺米课程新理念

教育实习是高师艺术专业一门很重要的社会实践课程,是一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艺术教育实习一方面是检验学生德、识、才、学各方面的修养智能水平,使之得到全面提高,增强其从事艺术教育的光荣与责任感,为其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型的综合性艺术教师创造条件,二是通过实习可检验高师艺术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和办学方法,进而改进工作,提高艺术教育质量,三是通过实习可使实习生了解和熟悉基础艺术教育的状况,增强师生对基础艺术教育发展的适应性,并促进中小学教改的深入发展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以教育实习基地为平台渗透艺术课程新理念。要指导实习生立足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着眼培养学生爱艺术、终身求艺术、参与艺术活动的价值取向,并为他们全面、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艺术素质;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后台精心地策划,让学生在前台大胆地尝试,进行归生互动,使问题在一种愉悦、兴奋的状态下得解决,也使学生在研究中学会思考,学会研究,琴会创新。正像教育家杜威所说:“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翅择了一种生活。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学会生活,自我管理;同时,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葬养,渗透在教育实习中,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才从网上下载各种知识和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顿城中传统图案艺术的基拙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传统图生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阐述了传统图案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基拙作用,旨在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在人类踏入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已步人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地改变,观念在不断地更新,特别是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激烈竞争,使艺术设计行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对该领域人才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20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水平都非常发达,反之亦然。本世纪造型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艺术门类之间逐渐渗透、互相融合,呈现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反映在创作观念上,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的互通共融;在表现形式上,抽象与具象并举;在技法和材料上,多样选择与综合性运用共存等等。这一切都极大地开拓了艺术设计在思维意境和表现形式上的新领域,它为艺术设计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对艺术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图案的创意设计也是艺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墓本能力。

狭义而言,图案仅指器物、织物上的纹样和色彩。广义而言,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想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图案从外形上分,有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从用途仁分,可分为实用图案和观赏图案;从理论研究和实践角度上分,可分为基础图案和应用图案;从艺术语言和风格上分,可分为中国传统图案、外国图案等。图案的形象是一种艺术形象,它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作者的不同目的对事物的原型进行艺术加工或者对非具体形象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

一、传统圈案艺术是设计专业教学的荃础

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即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亲切熟悉的造型,更何况其带有装饰性的图案形式。艺术设计师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构图规律、色彩规律、寓意手法等,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的作品来。

艺术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基础课教学的充分落实。艺术设计专业的图案课,是基础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平面图形设计的基础。图案课教学要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图案造型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图案的设计与创意。而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必须从学习传统图案人手。对于传统图案教学。每个教师都深表赞同,但是,学生却不能理解。有些学生认为。了解传统图案在每一个朝代最有特色的纹样,在平面设计中很少专门用到。面对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四年的学习目的不是仅仅能接几个活的急功近利的人,而是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艺术设计人才。

二、传统图案的艺术魅力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图案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传统图案以其不朽的民族特色与艺术魅力,装点新时代展现时代精神、时代风采。

时代需要传统图案艺术,传统图案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发展。当代企业形象、商标、品牌、广告、电视、报刊、室内装饰、博物展馆、仿古工艺品、服饰、民间剪纸等,都有传统图案的光彩,包括图案、纹饰、构图法则、古朴的风格及思想内涵等。有的企业以龙凤图案为品牌形象,以示信誉、产品质量,以及中华民族的品牌特色,以便开拓国际市场。人类已经跨人21世纪,在上海举行的亚太地区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的各国元首身着中式福寿图案服装,令世界为之瞩目,引导了中式传统福寿图案服装的新潮流。公务员之家

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自6,7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来,无论在器物造型上,还是装饰纹样方面,都呈现多样的风格无论在运用图案语言方面还是在表.情达意寓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学习传统图案,首先应了解中国传统图案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造型风格、不同的构图形式、不同的色彩风格及寓意手法。如原始社会早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以几何纹样为主体,也有实体形如鱼、蛙、舞蹈的人等。这些图案造型简炼、变化幅度大。在构图上已能作对称、连续的配置,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常使用红、黑、白、橙黄、橙红、揭黑等色彩,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

三、传统图案设计法则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图案作品是通过设计过程完成的.而设计过程则必须运用设计法则。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这些设计法则足以使中国图案设计事业走进新时代、走向更辉煌。其中形式美的法则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构图法则有:太极图形,“罗形,“米”字格,九宫格等。现代西方构成法则的同构变异,元素替代设计法则,在中国古代图案中,都能找到类似这些法则设计的作品。如:龙、玄武、翼马、伏羲〔人首蛇身)等图形。这些法则运用于教学作中,提高了民族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了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不可否认,学习图案可以解决平面造型问题.这一点与现在基础教学中所看中的平面构成有相似之处,但是传统图案的构成法则以及九宫格的布局等等规律是平面构成所代替不了的。特别是在学习传统图案还必须将一定时期的图案放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把握不同时代图案风格气韵,这种感性的理解是平面构成的理性训练所不能代替的。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通过传统图案的用线、布局、色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图案风格特征,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于现代设计。以前对传统图案的学习是通过大量的图案临摹来增加对图案理解的。诚然,临幕是学习传统图案的一套有效而扎实的方法,老一辈的图案学家都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学习传统图案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也应看到由于目前课时的变化以及学生心态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三、四周的时间里用临摹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的传统图案成为不现实的事。大量枯燥的临摹只会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产生反感,而手头功夫的练习不如放在工笔白描课上解决在上传统图案课时应把重点放在对传统图案造型、风格的整体把握上洲一通过一定量的临摹切实感受古人在图案的用线、用色、骨格、布局等方面的独到匠心

四、传统图案的寓意美与现代艺术设计创意的融合

中国图案中的寓意美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彩陶上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图莱意境,象从一条鱼形变化出抽象的三角形、曲线、直线、点线面组成的图案,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新鲜的构图。意境的美在中国图案的设计上,经常作为一个艺术主题。象陶瓷中的雨过天晴釉、界红、美人醉、雨点釉等。如楚、汉漆器上的云气、庭园布置中的层云叠彩的假山等的意境.是虚中见实。没有形象。或者是形象捉摸不定,这样的手法能引起许多联想。如:松竹梅图案会联想到岁寒三友”的忠诚友爱。如:太极图形中设计了一对蝴蝶马七就会联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喜相逢”悲欢离合的意境等。

中华民族以旧历年为最隆重的节日,张灯结彩,舞狮舞龙,贴对联、窗花、年画、门神等,无不以传统图案表达人们驱除灾害、邪恶,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在人们的心中,有了门神就不会受邪恶的侵害;有了“寿桃仙鹤”就会健康长寿。这些图案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代人与现代人是相通的,因为他们表达了人类自身最根本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传统图案本身包含的思想.在节日喜庆活动中的使用价值。它极大地满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是传统图案思想内涵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传统图案通过节日喜庆活动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吉祥、平安、幸福、欢乐的生活气氛,从而产生要求国泰民安的全民社会思想意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这种思想意识无疑都是社会安定的思想基础。

中国图案的寓意美,真正体现出r设计者的思想,是代表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图案,把信息传递给广大民众。它的美不是视觉的美所能概括的,而是一种广阔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是起到了一种共鸣作用的心灵感应。因此,在图案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将传统图案寓意美的表现手法,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即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活力,形成中国图案艺术的主流作品。

五、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