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7-30 10:32:24

影视动画设计

影视动画设计范文篇1

一、影视动画特效艺术

影视动画特效,这个从前十分陌生的字眼现在已经真正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从世界第—部完全由三维动画制作的电影《玩具总动员》的上映(如图1)到现在的合成三维影视《变形金刚》和《阿凡达》(如图2)的闪亮登场,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已经由以前简单的动画题材转向影视三维动画题材,一个全新的三维电影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新世纪电影艺术的一次历史性革命。随着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及特效艺术在影视中的应用,影视动画的视觉效果在某些程度上已经超过了电影故事的本身。简单地说,影视特效艺术就是利用人的视觉特性给予人的一种假象。随着计算机在影视领域的延伸和各种制作软件的增加,数字三维特效影像技术逐渐打破了以往影视动画设计的局限性,在视觉效果上弥补了动画原画的不足,增加了影视三维动画的艺术效果。三维动画特效需要与实际中的三维动画原画完美的结合,在制作特效时要严格地对应原画和道具,确保电脑模拟效果和拍摄画面的真实感。

二、影视三维动画和特效艺术的结合

影视三维动画是建立在以计算机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来模拟现实。制作三维动画基本角色技术的流程是建模、运动、材质、灯光、渲染。而完成整个影视动画需分为前期角色原画制作、中期动画绑定和后期特效动画合成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每一部分都是构成最后的绚丽视觉效果所必须认真完成的工作。例如,在三维影视动画《冰河世纪》的制作中,制作人员先依据原画,以点、线、面逐步完善的方式,创建出各种生物生活的几何信息,完成其“建模”;之后是“运动”,通过运动捕捉、骨骼绑定、力场模拟等电脑技术方法来让各种动物按照设计运动起来(如图3);在接下来的“渲染”中,添加虚拟的灯光,通过摄像机来模拟影像。此时生物的肤色和纹理都显得十分清晰和逼真,再经过三维灯光计算,并按照虚拟摄影机的关键帧设置成像之后,《冰河世纪》中的各式各样、表情丰富的动物才能真正地活跃起来。三维动画是表现的艺术,它通过视听语言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以表现角色的情感来感染观者。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数字特效也越来越多地应用这种艺术表现,设计师通过3D的粒子特效、流体特效等后期的合成特效建立了全新的三维动画语言范式和风格。同时,特效艺术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三维动画创作者的思想也从单纯的技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数字特效技术,动画设计师能够创造出原本没有的景物,能够创作出绚丽的场景,能够更好地感染观众的心灵,还能根据风格和动画剧情的需要调整各种超现实的运动轨迹实现特技镜头。可以说,三维软件的制作过程是动画设计的技术实现手段。但是,在一部三维影视动画作品之中,仅有这单纯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实现三维动画最基础的“型”和“动”,却不能实现动画的“神”。要实现动画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动画设计师还必须充分设计好三维动画的特效艺术效果。

三、特效艺术在三维影视动画中的几种艺术表现力

(一)特效光影艺术的表现

三维影视动画中,最具冲击力的特效技术便是光影特效技术,动画合成师通过光影的变幻来实现对场景气氛的掌控,特效光影可以将角色人物的内心情感与场景充分地烘托出来。在传统的影视动画当中,动画师在光影的处理上只是按照动画原画中的明暗关系做出简单的光变化处理,光影缺乏生动性表现,即使专门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刻画光影变化,并通过专业的二维动画软件的关键帧技术进行光影处理,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光影效果,更不用说实现场景与角色的互动光影的粒子变换。而利用3D光影特效技术直接调节虚拟灯光的各项参数来实现光与影的互动,再通过各个光影时间帧图层的叠加和明暗度的调节形成场景的强烈艺术表现力,进而实现三维动画的光影特效(如图4)。

(二)镜头转换特效的表现

动画的整体是由若干个分镜头组成的,每个分镜头之间的衔接需要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而特效艺术高度地结合了电影艺术的渲染手法,将电影语言进行了扩展,利用虚拟空间的特效纵深和虚拟摄影机的制作方法,实现了摄像机不易实现的场景拍摄效果。三维技术中的镜头可以实现高难度的镜头效果,从而大大节约了拍摄成本,并以从未有过的视觉体验,在镜头的表现力上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实现了三维影视动画镜头的完美衔接。

(三)空间动感特效表现力

特效艺术可以很好地烘托角色,而三维空间动感特效又能够使角色设计和动画场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传统的动画设计中,绘制角色与场景是分开的,它是通过元件形式而单独存在。角色与背景的结合也是通过叠放而实现的,这就使得角色与背景缺乏互动。三维空间特效可以使角色以任意角度和任何方式来运动,也可以结合其它动作捕捉和绑定系统来实现更逼真的模拟配合虚拟摄像机运动的特效手段,从而形成十分真实的立体动画的画面。

(四)交互特效的表现力

在三维动画制作中常常通过对特效的交互行为来实现对角色的描写。三维动画技术的特效制作是通过对设计元素的定义和建立三维模型的方式,来完成设计元素的各种运动路径,从而创造出模拟现实的真实环境,并且通过对角色的定义与环境实现整个画面的互动,使周围环境随角色的动作而发生变化,产生出动态的真实效果,而角色的动态效果往往能够和观看者产生互动行为。这种模拟特效成为动画中不可或缺的视觉特效,也是三维影视动画的一种发展趋势。

影视动画设计范文篇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三维动画产业成为计算机领域最陕发展的产业之一。伴随着我国三维动画制作品质的不断提升,三维动画产业逐渐壮大。大型三维软件如:MAYA、3DMAX等,能制作出具有超强视觉逼真效果的计算机l_维动画作品,充斥着观众的视觉,三维动画在逐渐成为视觉传达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总结了三维特效动画在影视广告的应用特点,分析三维动画技术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现状和不足。

二、三维动画影视广告的特点

现代化的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以其独特的空间展示效果,其特有表现能力不但可以真实还原范事物本身,而且还可以展示产品釜功能、特点、用途,形成比较完整的视觉表现效果。与实拍广告和相比,计算机j三维动画广告有一量些几个特点:一是能够完成实拍影视广告不能完成的镜头效果。.二是设计者在制作过程中不受天补气还坏,季节更换等外部因素影琳响。三是三维动画设计师的技术手段要求比较较高。四是三维动画影视广告的制作成本与制作的复杂程度和实拍效果相比,呈几何指数增长。五是实拍成本过高的镜头效果可通过计算机三维动画模拟实现以降低制作成本。六是实拍镜头中有危险性画面可通过计算机三维动画完成。最后,与实拍镜头相比,制作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但可修改性较强,作品质量要求更加容易受到控制。另外,三维动画影视广告的画面表现效果没有受到实拍设备的限制,可以将计算机三维动画模拟世界中的设备看作是理想的影视广告中的设备,而设计团队相当于实拍环境中的各个角色,其最后的镜头效果的优劣与否仅取决于设计人员的各方面的素质水平。

三、三维动画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现状及不足

近些年我国的影视广告事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是创意观念和思路的缺失。国外的维动画广告强调独有的销售主张,同时重视三维动画的方案,以方案指导创意。而国内的i维影视动画广告,则具有多个销售主张合成作品,只重视动画的表现效果,忽视方案性的内容,有些定位是三维动画设计师想象出来的。从这个方面,我们就能看出国内外三维影视动画广告在艺术l生与技术l生结合方面的距离。一部作品是否成功,并不是以你所运用的技术手段为判断依据的,而是如何将作品的品牌思想和销售观念与技术手段的完美结合,并且真正触及到消费者内心的意愿,产生购买欲望。另一方面忽视品牌的建设。不容忽略的是,计算机三维动画在影视广告领域中的作用不但在某—个广告作品,而应该在建设品牌效应上承载相应的责任,最后能达到满意销售量的目的。影视与传统媒体相比,传播的途径和范围更广,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能够让消费者对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一部成功的影视三维动画作品对于产品的销售量甚至于产品的品牌的提升有着明显效果。如果运用得当,持续的加强品牌理念,那么对承当广告的公司的品牌建设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反之,使品牌形象大大受损。

影视动画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三维动画设计;视觉表现;视觉形式

三维动画成为当今社会的艺术流行趋势,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一个成功的三维动画设计,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吸引人的视觉表现效果。三维动画设计的视觉效果属于创作艺术。为了实现三维动画更好的发展,注重动画视觉艺术的提升是很重要的。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三维动画设计的视觉语言以及视觉表现辅助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动画作品的视觉表现力。

一、三维动画简介

(一)三维动画的概念

三维动画是近年来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它发展迅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行业。三维动画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进行场景和动画创作,然后利用虚拟摄像机拍摄动画整个活动过程,产生视觉逼真的三维画面。同时,它还能以优质的画面效果展现所能想象出来的内容,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了人们的视觉冲击力。

(二)三维动画的特点

相较于传统的二维动画,三维动画以更加立体、生动的视觉效果进行呈现。三维动画所塑造的角色形象表情更加丰富、饱满、逼真,而营造的场景气氛更加立体,空间感更强,三维动画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更大。

二、三维动画设计的视觉表现元素分析

三维动画是一种具有较强视听语言特性的影视艺术形式,其视听语言往往是借助虚拟手段创作出来的。尤其是视觉表现元素相当丰富,既有造型、场景、色彩、光影和材质等一些主要内容,又有一些必要的辅助元素,如镜头、影调、角度等。本文主要分析视觉元素中的造型、场景、色彩、光影、材质、镜头等。

(一)三维动画设计中造型的视觉表现

与传统的视觉类艺术相比,三维动画能够以更加立体的效果呈现事物最真实的形象。对于三维动画设计而言,造型视觉设计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在三维动画中不管是人物造型还是动物造型,都是围绕故事情节和内容而设计的,目的在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使故事情节渲染得恰到好处。因此可以说,造型设计是三维动画视觉表现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为了实现更好的视觉表现,设计师既要做到动画画面的平衡与互补,又要做到周围环境色彩与空间视角的稳定。

(二)三维动画设计中场景的视觉表现

场景是营造气氛和表达主题的重要元素。三维动画的场景主要包含真实场景、虚拟场景、想象场景、内外景场景等类型。其视觉表现主要受到构图形式、透视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三维动画场景的设计中,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其中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巧妙配合,从而共同构建出一种完美的意境,给观众带来一种特别的视觉体验。比如,《海底总动员》里面的动画主场景的设计(如图1),将观众的注意力从传统的陆地吸引到海洋世界,在改变的整个场景中,为观众带来了在视觉上面的全新体验。

(三)三维动画设计中的色彩的视觉表现

色彩是三维动画设计视觉表现的关键性因素,其主要通过三维动画设计手段对现实画面进行再现。色彩的选取不仅要考虑动画角色的整体特点,还要兼顾动画角色定位。尤其在三维动画设计时,设计师只有事先了解动画对象的特点,才能选定更合适的色彩范围。比如,《海底总动员》影片中的主角:马林和尼莫(如图2),在设计时,设计师将小丑鱼的明亮的红色相间横着三道白色的纹,同时将角色置于海底这一场景中,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在三维动画的场景色彩设计中,色彩的配置要考虑三维动画内容的情感变化、角色意图等,使动画场景的色彩配置更加符合环境和剧情的变化。当然色彩的布局还要考虑受众的观赏体验,从观众的角度进行色彩布局。因为相对观众而言,最先引起观众注意的就是色彩布局。

(四)三维动画设计中光影的视觉体现

光影是一种综合艺术手段,这里所说的光影是指灯光和阴影。光影的变化,能够在视觉上形成明暗差异的效果,烘托场景剧情的变化以及强化角色形象等。在三维动画中,光影的存在,使三维动画的画面立体化效果更加明显,更能将物体的质感、颜色和形体很好地呈现出来,从而使三维动画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画面。三维动画设计中光影的视觉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与自然环境相关。在进行三维动画设计时,为了呈现光影的视觉效果,往往先使用粒子系统营造三维的自然环境效果,通过三维软件的建模进行造型上的设计。

(五)三维动画设计中的材质视觉体现

在三维动画的设计中,材质用于描述动画角色以及场景里的物质形态。不同的材质,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不尽相同,但是其最终目的在于塑造物体表面的真实感。在三维动画的实际创作中,材质用于场景中主要是为了给人呈现相对直观的视觉表现,设计师往往采用贴图的形式来增强场景的真实感。而材质用于角色形象塑造中,则是将物体的材质进行更多的加工和处理,从而展现物体的超写实的细微形态。有时为了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设计师甚至会对物体进行夸张化或者变异处理。比如,在《冰河世纪》中,设计师为了让松鼠角色的形象更加真实,在写实的基础上,夸张化地处理了松鼠皮毛的厚度和整齐度,给人以真实和超现实的感觉。尤其在眼睛材质的处理时更为夸张,颇有“画龙点睛”的感觉(如图3),将对象从相机再现中升华出来,使得三维动画的发展空间得以大大的扩展。

(六)三维动画设计中镜头的视觉体现

为了实现三维动画完美的视觉表现力,除了采用上面阐述的基本的视觉语言外,一些辅助性的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镜头——它是视觉表现极其重要的辅助性手段。在视觉语言不能更好地展现画面视觉表现力时,设计师往往通过增强镜头的表现力来强化三维动画的视觉表现力。三维动画技术最先在科学技术领域应用最多,主要是对客观世界进行逼真的模仿,后来在动漫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与一般的影视作品不同,在三维动画设计中,镜头效果往往是借助虚拟摄像机手段来实现的,镜头具有真实摄影机无法达到的效果,表现力更强,画面更生动、丰富。

三、三维动画设计中视觉形式的构成规律分析

三维动画的创作者会在动画中运用视觉语言,形成特有的视觉感受。视觉美是视觉语言的一大特点。与普通语言相比,视觉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视觉语言有其独特的规律,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使视觉语言的表达优势得以完美发挥。

(一)对称性

美学形式注重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对称。自然界中的叶子、花瓣、鳞片的排列,可以满足线面对称的各种规律。对称性在建筑物中也非常重要。在绘画中,对称性也将作为艺术表现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三维动画的设计环节同样要考虑对称性。

(二)比例性

比例,实质上是指比值或相互分割的意思。在进行创意构图时,如果能够遵循恰当的比例原理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在具体的创作中,要在一定的数理逻辑思维的基础上,从实际创作内容出发,不过于追求比例的标准化,以免影响创造性的发挥。

(三)节奏感

节奏通常是指相对有序的过程,往往能够提供可靠的步调和格局。节奏的构建,能够很好地预见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连续性。在三维动画中,节奏是一种有序并有规律的变化,在三维动画创作中,如果能够将重复的节奏、交替的节奏和渐进的节奏等进行合理化的控制,将会给观众带来超乎其想象的视觉快感。

四、我国三维动画设计中视觉表现的构建

成功的三维动画作品包含的视觉表现元素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它都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和思想,实现审美意识的提升和视觉艺术表现力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三维动画设计,如何实现视觉表现的构建,成为动画从业者普遍关注的话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民族元素的融入

我国动画起步较晚,动画创作技术和创作理念大部分还处于模仿阶段。近年来,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动画产业逐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无论是设计技术理念方面,还是视觉语言处理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我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皮影、脸谱、年画、水墨画等),如果能够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化元素融入现代三维动画创作中,那么,它将对我国动画文化品位的提升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设计师在塑造动画角色形象时,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适当的民族视觉元素,它将既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又是对动画创作艺术的拓展。当然,在实际的创作中,并不能盲目地融入传统文化,而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确保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动画的完美融合,以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长足发展。比如,在三维动画设计中,可以用历史文化时期的代表性服饰,将动画角色与古典历史故事的人物联系起来,然后将任务具体化、个性化,从而保证我国动画制作企业的经久不衰。

(二)注重现代技术的运用

现代科技的发展,促生了一系列的动画创作技术。尤其三维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实现了动画创作“质”的飞跃。从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和特点来看,三维动画制作技术主要是依靠三维动画制作软件来实现的。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如Maya、3Dmax、Zbrush等一系列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依靠软件自身所带的创作功能,不仅可以实现三维建模,而且还可以对模型进行添加材质、绑定骨骼、设置动作、渲染头发等一系列处理,最终有效利用后期制作软件,为观众呈现丰富的视觉画面。对三维动画艺术而言,其最高境界就是实现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技术手段是三维动画创作的核心力量,能够使三维动画画面效果精彩出众,突破创作的缰绳,打开想象的天窗。在三维动画中,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可以带来强大的视觉体验。

(三)注重镜头视角的切分

从三维动画设计的工作流程来看,镜头视角切分的合理性将会影响后续设计工作的进程。动画作品要想具有个性化的创作风格,需要设计师有意识地进行镜头视角的切分,实现创作的艺术视觉对比,以便设计师选取合适的镜头视角。在三维动画设计中,合理的切分镜头视角,既可以促进设计师打破传统创作思路,又可以提升动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力。但是,镜头视角的切分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分割,必须在遵循一定的视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展开。

参考文献

[1]贺亮.试析三维动画设计的视觉表现[J].艺术科技,2016,(02).

[2]袁春苗,张国宾.试析三维动画设计的视觉表现[J].青年作家,2014,(14).

[3]田明星.基于三维动画设计的视觉表现研究[J].艺术教育,2014,(07).

[4]韩旭.浅析三维动画设计的视觉表现[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04).

[5]万金妮.简析三维动画设计的视觉表现[J].明日风尚,2018,(20).

[6]陆婷.分析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视觉艺术构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9).

[7]王鑫然,杨阳.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视觉艺术的创建方法研究[J].时代农机,2018,(11).

[8]王超.论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视觉艺术的创建[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06).

[9]朱敬,胡传江.动画场景设计中视觉艺术语言的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16,(09).

影视动画设计范文篇4

回顾中国国产影视动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始于万氏兄弟1925年制作的我国第一部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之后,面对西方动画的崛起,国产影视动画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题材和创作手法,创作了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动画,这些动画故事题材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民间故事,创作手法借鉴了中国国画、戏剧等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我国国产影视动画在60年代至80年代初进入了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动画,如《聪明的阿凡提》,取材于新疆维吾尔族文化,其角色、服饰、场景以维吾尔族元素为主,创作手法借鉴木偶戏,其特有的维吾尔族风俗、服装色彩、歌舞深入人心;此外,还有由傣族故事改编的《孔雀公主》、白族故事改编的《蝴蝶泉》、哈尼族故事改编的《火童》等等。这些具备少数民族文化的影视动画可以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是以民间故事为创作题材,如以壮族民间故事为创作主题的动画《一幅僮锦》,充分展现了壮族人民的生活场景、民族服饰、民俗习惯。以白族民间故事为创作主题的动画《蝴蝶泉》,讲述白族姑娘与青年为救小鹿而与恶势力斗争而死的故事。第二种是以民间技艺或民间风俗节日为创作主题,如《苗王传》以苗族蜡染艺术作为故事背景,动画里的服饰、手饰、场景都是以苗族民族生活元素为主;以傣族泼水节为主题的动画《泼水节传说》是以民族节日泼水节为主线的故事,展现傣族人的风俗习惯。进入80年代之后,随着欧美日等国的动画大量进入我国影视动画市场,我国具有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动画逐渐减少。新世纪之初,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国产影视动画蓬勃发展,创作具有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动画再次成为国产影视动画创作人的共识,如2010年,云南省制作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彩云南》,展示云南多姿多彩的风景和民俗文化;2013年,贵州省推出以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动画《贵州民族民间传说系列动画集》,展示了贵州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间故事、民间技艺等文化。2017年,我国首部展现蒙古草原的3D动画《草精灵》在内蒙古电视台上映。同时,由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为主题的动画片《铜鼓传奇》也将于2017年底播出,该动画是以铜鼓为题材,展示了铜鼓的发展历程,精美的图案和角色设计,动画场景皆来自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景和民舍,民族特色浓郁。

二、少数民族文化与国产影视动画发展的关系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戏曲、少数民族史诗的研究整理,对濒危技艺、珍贵实物资料进行抢救性保护”,“支持少数民族电影事业发展”①。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划路线。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面对快速发展壮大的国产影视动画产业,从少数民族文化中吸取“养分”创作影视动画,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在我国目前有较大影响的影视动画创作作品中,以贴近现实生活具有教化意义的题材为主,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影视动画,《熊出没》系列影视动画等等,产生的范围与影响较大且广,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与风俗为主题的影视动画创作还较少,影响范围仍不够大。因此,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戏曲、少数民族史诗的进行研究整理,融入现代影视动画创作中,不仅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为国产影视动画创作提供更多“养料”,使文化的传承更具有持续性。“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只有将民族文化融入影视动画,才能让世界认识中华文化,使国产影视动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17年5月,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在北京举行,电影展展示了13个少数民族近20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在电影节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组委会主席牛颂在接受文艺报采访时谈到:“民族文化大的自信,并不是文化“回归”与“复旧”,更不是“他化”与“西化”,而是要通过大银幕展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即:明白传统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面临的抉择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美好追求。对电影而言,是力求在光影中激活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把传统文化的枝丫嫁接到现代中国的植株,让传统真正进入时代血脉”②。要让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与时代接轨,不仅仅只是“照搬”文化,更需要影视动画创作者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让它完全融入影视动画的故事设计、角色塑造、场景制作、服饰设计等方面。如何让影视动画创作者加深对少数民文化的理解与运用,教育是很好的途径。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影视动画专业,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动画创作人才的需求,创作民族题材影视动画需要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民族文化内涵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可以利用高校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这一途径,通过教学手段,实现影视动画人才培养的目标。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创作资源,地方高校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应肩负起培养适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影视动画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不仅为地方高校影视动画专业开辟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也为国产影视动画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少数民族元素在影视动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省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有原生态民族习俗、民族工艺、文化传说、民族服饰、民族工艺美术、民族节庆等文化资源;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改革影视动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而且将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给予少数民族文化新的艺术生命力,培养新世纪影视动画专业人才。传统的影视动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往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学习,学生往往缺乏创造力与设计意识;利用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要求学生从少数民族文化中去寻找创作题材与创作灵感,发掘设计元素,将少数民族文化整合到基础课程训练中,让学生从抽象的自然生活中体验少数民族文化所表达的语言符号,将抽象的事物变为设计元素。课题研究以影视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构成基础》为例,让学生对收集整理的少数民族题材的故事、图案、技艺进行提炼,将民间故事、图案、色彩、形状解构、重构,与构成训练主题结合,将完整独立的造型直接抽象出来作为设计构成的元素,加强作品的创意性与民族性,通过教学改革,学生不再拘泥于死板的构成基础课程训练,而是具有趣味性和内涵性地将少数民族民族元素融入构成基础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又使教学过程具有持续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总结果和研究成果。(一)角色设计。在影视动画创作中,角色是其灵魂,可以说是动画的“主演”,一部成功的动画与其角色塑造有着紧密的关系,成功的角色塑造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角色代表了一种文化。例如,我们从“米老鼠”“唐老鸭”角色就想到美国迪斯士尼文化,从“千寻”这个角色就可以想到日本的澡堂文化,从“阿凡提”就可想到维吾尔族歌舞文化。我们以实际案例来分析如何在动画创作中,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创作动画中的角色,要从角色的形象上入手,如造型、动作和言语,要“形似”更要“神似”。如壮族题材动画《一幅僮锦》运用服饰突显民族特色和角色个性。在勒惹这个角色设计上,运用典型的黑白对比,加上色彩鲜艳红色的披肩来体现壮族特色,这是“形似”。正面角色勒惹,外形设计以成年壮族男子为原型,轮廓鲜明的脸部结构,高大结实的身材,结合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勇敢、正直、善良的人物形象,这是“神似”;而反面人物勒墨和勒厄在服饰上以深灰色为主,搭配线条,突显角色的虚伪,懒惰和贪婪。母亲妲旦的角色是根据典型的壮族妇女原型来设计,如轮廓较鲜明的五观,突出的颧骨,以深蓝青或黑色为主的服饰,头巾等等。在实践研究中,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创作动画角色或场景”为主题进行构成训练,有的取材贵州苗族服饰上的图案“蝴蝶”,“蝴蝶妈妈”是苗族人共同的祖先,角色设计以苗族人为原型,角色为一位苗族姑娘,角色服装衣襟上有蝴蝶图案,体现有蝴蝶妈妈的庇佑,万事顺意,色彩运用苗族服饰传统的红、白、黑、黄、蓝五种颜色,这是苗族文化中独特的民族颜色,通过解构图形与动画角色设计要求结合训练。有的以傣族少女为角色设计原型,角色服饰淡雅,利用傣族少女的特点,角色留长发,束于头顶,头饰以梳子或鲜花作为装饰,或包头巾,身着白色或天蓝色衣裳,傣族人崇尚“孔雀”,认其为祖先,角色人物设计以傣族人的服饰习惯和风俗文化为创作资源。在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以构成基础课程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对今天创作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动画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现实意义。(二)故事设计。将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作为动画故事创作题材是常见的反映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例如在动画《一幅僮锦》里,故事围绕着壮族民间流传的故事来展开叙述。实践研究中,构成训练要求学生以少数民族故事作为动画原画的构成基础训练,学生以简洁的构成绘图方式将要创作的故事表现出来,学生在实践构成训练中取材瑶族传统节日“牛节”,牛在瑶族地区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牛的勤劳与踏实使人们产生爱牛,敬牛的习俗,从而形成了牛节。瑶族民间传说每年夏历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所以,人们将这一天作为牛节,牛节这一天禁用牛一天,不能对牛高声吆喝,更不能用鞭、棍打牛,祭祀牛神,祈求牛无灾无难。故事设计可以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情节进行编排,并将角色设计、服饰设计、场景设计综合融合到故事中,加入现代元素,如故事设计时可以加入现代生活中的语言或者场景中加入少量的现代元素,使故事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性,既有内涵又能被现代人接受。(三)场景设计。影视动画场景也是最能体现民族性的特点,场景是“主角”表演的舞台,影视动画的语言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必须要有相对应的“主角”们生活的环境,即场景,场景不仅要交待动画的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突出民族特色的地理特点,同时也不是单独存在的,必须与故事主题,角色结合在一起,具民族特色的场景、故事、角色构成了整部动画的灵魂。少数民族文化要想在影视动画中得到体现,这三者缺一不可。在国产动画《熊出没》里,场景设计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如主要场景是在东北森林,木头房子,房子门头的辣椒,玉米,木材都有东北特色,在冬日乐翻天系列,白白的雪,房子门窗上的窗花,房子外面的用木头围起的院子,以及房屋结构全部按照东北普通民居设计;在饮食上,也是根据地方特色来设计的饺子,玉米,馒头等。实践研究中,场景设计可取材于少数民族民俗或少数民族生活实景,学生设计训练取材来源于苗族民俗节日,苗族节日较多,十分隆重,苗族人民善于歌舞,歌舞的形式丰富多彩,苗族舞蹈、鼓舞,芦笙舞令人叹为观止,设计训练将刺绣、挑花、舞蹈等苗族传统技艺结合在一起,舞蹈动作以具象的人物形式表现出来,展现苗族的文化与信仰,苗族人历来崇拜自然、祭祀祖先,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节日时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祭祀时请朋友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作品设计中通过平面构图将这一主要场景表现出来,如牛头可设计在画面上方展现庄严,人物舞蹈可以多种形式出现,围绕篝火,牛头进行载歌载舞,人物的舞蹈设计要体现出人们欢快,表现出苗族人民的和睦,团结,友爱。

影视动画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影视动画角色;人物塑造;传统艺术;艺术手法

形式各样的传统文化给我国动画的艺术塑造提供了丰富的元素,有很多直接造就了我国影视动画中的艺术美学风格,如今,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影视动漫业作为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传统文化元素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加强对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分析和应用,为影视动画制作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动力,已成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中国传统艺术应用现状

传统文化及艺术元素是民族重要的标签,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我国各种形式的角色和艺术形象层出不穷,可以说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影视动画角色的种类和风格。传统的剪纸、绘画、民间工艺、服饰、戏曲等等都给我国影视动画角色的塑造提供了重要借鉴,深入分析这些优秀传统艺术在影视动画角色塑造中的应用,是正确理解和发挥中国传统艺术作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剪纸艺术。剪纸是一种通过平面中的各种操作展现角色形象的艺术,而影视动画角色更多的是通过将人物形象呈现到人们面前,这和剪纸艺术的表现方式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在动画创作和人物塑造中应用剪纸艺术,一直是我国影视动画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首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给这类艺术在动画角色中的体现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这部影片和剪纸艺术类似,往往会利用纸与纸之间的留白或错落,来突出精雕细刻的镂空工艺、古朴的纹路、鲜艳的色彩等艺术特色,同时实现人物造型的无缝衔接和运动细节的随性切换。以剪纸美术动画集大成的作品《葫芦兄弟》为例,这部作品在角色塑造中充分利用剪纸艺术来突出人物形象。人物角色的描写都是以侧面为主,这和剪纸艺术的呈现方式十分相似,虽然在动作的衔接上略显生硬,但这正是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直观体现。《葫芦兄弟》将手绘动画和剪纸动画相结合,在画面上塑造出兼具剪纸、皮影戏、木偶戏的动画角色,以三娃为例,造型简单明朗,与主背景归属同一色系却各有不同,在呈现画面整体性和乡土气息的同时更好地突出角色主要特点。(二)水墨画艺术。水墨画在我国同样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水墨画是一种完大众文艺全属于我国的动画角色塑造形式。水墨画通过虚实变化和相应的色彩浓淡比例,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给影视动画角色塑造提供了极佳的参考。运用水墨画艺术进行的动画角色塑造讲究在笔墨之间体现角色情趣,追求意境和气韵,将各个相对独立的水墨画面通过拍摄行为进行衔接,并通过笔墨、远近、透视、造型、繁简以及色彩冲突等手法来展现角色特点。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部作品用水墨的柔和与灵动来突出画面的主要背景和人物,用相对模糊的轮廓来展现角色的活动,突出角色的运动感,很好地实现了“意”与“境”的相互融合,同时借助水墨中的浓淡对比与色彩冲突来塑造场景并突出角色,给观众带去明显的色彩冲突。再比如动画《山水情》,这部作品在角色塑造中将水墨画艺术元素发挥的淋漓尽致,极大地展现了自然的写意手法,用水墨交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天人合一、师法自然、明心见性的意境。在山川河流色彩的变化和晕染下,主要人物和山、水、云、雾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画面兼具不同浓度的水墨色彩,让影片角色和背景很好的融为一体。(三)服饰艺术。在数千年传统文化形态下,我国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服饰艺术风格。传统服饰艺术注重对造型、布局、线条等具体要素的运用,强调将各个环节衔接成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入手营造空间和画面中美的感觉。我国传统服饰中蕴含的丰富色彩将我国特色民族文化内涵体现的极为明显,服饰色彩的营造和变化也能将角色的个性化特征彰显的淋漓尽致,这为我国影视动画角色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以我国著名动漫《大圣归来》为例,动画在角色塑造中以剧情需要、角色身份、主要场景等为出发点,利用角色服饰来建构和表达人物特点,在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特点和审美认知的同时也塑造了孙悟空、混沌、江流儿等多个脍炙人口的角色。影片开头,孙悟空的服饰以黄色为主,黄色是我国传统服饰中极为尊贵的颜色,而在当代,黄色往往被人们看做向往、未来、光明,这直接反映孙悟空的霸气和克服困难、不畏强权的精神。之后孙悟空的服饰变成破旧的米黄外套,偏灰的蓝色破烂中裤,服饰色彩整体黯淡,这正是我国传统普通民众的服饰特点,展现出孙悟空毫无斗志的形象。影片最后,孙悟空服饰颜色中黑、金、黄、红相融合,用黑里透亮的黑金为主色彩,展现孙悟空在历尽波折和隐忍后的浴火重生。(四)戏曲艺术。我国传统戏曲用鲜明夸张的线条、浓郁突出的图案来彰显人物主要性格和形象,用不同的面部图案和背景曲子来呈现不同的角色,给角色设计特有的符号与标签,这种以面部进行塑造和创作为主、以角色背景曲子为辅来彰显角色特点的角色塑造方法在我国影视动画角色制作中也十分常见。以《大圣归来》为例,前期和天兵天将打斗的孙悟空在面部塑造上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戏曲元素,以黄白为底色,眼窝、鼻子、嘴等部位用正红色进行勾勒和渲染,构成艺术化处理后京剧十字门脸效果,象征孙悟空张扬的个性和正面的形象。而托塔天王的面部则以白为底色,以黑为主色,面部塑造相对夸张,和我国传统戏曲中“愚忠”、“刻板”的形象相吻合。在妖王混沌人性状态的面部设计中也汲取了戏曲中的脸谱设计思路,淡眉尖眼的面部形象既展现出其清秀的面庞,又表现出其内在的奸猾与老辣。传统戏曲中节奏和音乐在《大圣归来》中也有明显的应用。在孙悟空与天兵天将打斗时,背景戏曲音乐大气磅礴,令人心潮澎湃,和齐天大圣勇敢地与天庭作斗争互相衬映;之后妖王混沌吟唱昆曲《祭天化颜歌》,悲戚哀婉,冷厉阴郁,衬托出阴谋得逞的混沌和孙悟空尚未恢复功力、正派面临困境的境遇。

二、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中国传统艺术应用对策

(一)加强民族化风格和元素的运用。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我国传统生活方式高度相关的文化艺术资源都可以应用到动画角色塑造之中。我国蕴含丰富艺术色彩的民间传说、武术、戏曲、水墨画、剪纸、服饰给影视动画角色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既能极大地丰富动画角色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还能带动人们对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和影视动画进行联想,这就意味着我国在进行动画角色塑造时应加强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思考、汲取和应用,为我国影视动画事业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艺术方法。我国传统艺术对线条和色彩的应用十分到位,而这也是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极为重要的艺术元素,因此,人们在进行影视动画角色塑造时应积极汲取按统艺术中的艺术塑造手法。在广大群众认可的经典《大闹天宫》等优秀作品中,每个角色的表情、动作、颜色、线条都饱含丰富的个性,这些都是影视动画角色塑造中极为优秀的素材。在现代动画角色设计中,人们必须汲取传统艺术中的塑造方法,将各个角色个体塑造成活泼、灵动的线条,辅以透视、交融、虚化等角色塑造手法,营造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角色形象。(三)汲取国外优秀动画角色设计经验。有效借助国外优秀动画角色设计思路,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合,是《大圣归来》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这部作品中,既有好莱坞动画角色的流行语言,又有经历曲折、饱受磨难、砥砺前行的英雄成长之路,还有我国传承下来的互相帮助、坚定不拔的品质,并用中国流传许久的戏曲、服饰等元素进行角色描绘和升华。我国在创造动画角色时应在全面提炼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国外在角色性格、经历、特点、形象等方面的创作经验,凝练出有丰富传统文化艺术内涵的当代动画角色和艺术色彩。

三、结语

传统文化元素一直是我国影视动画角色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但近些年,我国影视动画设计和创作过程中深受国外动画风格影响,导致影视动画角色塑造缺乏明确的方向。中国各类传统艺术文化有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在创作理念、创作过程、创作形式等方面能为我国影视动画角色塑造提供巨大的空间,影视动画创作者应积极继承和发扬我国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角色,这样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动画角色风格,屹立于世界动画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苏渊.中国传统艺术在影枧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76-77.

影视动画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动画;后期制作

1数字媒体技术

1.1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在经过初期探索后,数字媒体技术产生一定影响力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开始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迅速得到了普及。在我们的艺术创作中,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媒体的技术作为有效的工具去表达艺术的美,使之产生独特魅力。数字媒体技术的成熟为很多艺术创作形式带来了新的呈现方式,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表现形式涉及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利用现代数字科学技术制作的视觉艺术作品,主要应用在房产行业的建筑模型、环境艺术专业设计的园林设计、娱乐时观看的影视作品,平面包装以及很受欢迎的网络游戏、三维动画、具有交互性的装置或者影像作品以及3D打印技术中,都可以找到数字媒体技术存在的身影。数字艺术创作者除了必须掌握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之外,还要了解计算机图形软件的使用环境和操作方法,以求更好地实现自己作品的艺术构想。1.2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大致分类。数字媒体技术的使用早期在美术作品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等数字媒体技术创作,随之发展到现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纯艺术领域里用数字媒体技术创作出的动态媒介、虚拟现实交互艺术、数字实验动画以及新媒体展示艺术等艺术形式,都表明了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领域广受欢迎。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创作的作品中,以网页图形图像、喷绘设计、数字合成照片、印刷技术作品,以及通过逐帧渲染的三维效果图等代表性的数字媒体技术的作品,可称为静态表现艺术。还有一种是主要利用3dmax、Animo、Maya、Toonz等软件进行制作的,可分为交互和线性两种媒介形式,称为数字动态表现艺术。其中AdobePremiere、AdobeAfterEffect则经常在影视的非线编辑中使用,AdobeAnimate是常用的动画制作工具。在影视动画方面,一般根据作品呈现的类型方式可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的动画划分为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和交互动画三种表现形式。虚拟现实艺术、影视中出现的CG合成艺术、网页3D艺术等,是在二维、三维以及交互动画的创作基础上,通过使用数字技术手段、视频合成以及控件设计后逐渐衍生出的多样动画艺术表现形式。这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在原有形式技术上再创造的结果。在设计领域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字媒体技术的存在与应用,如广告设计、网络媒体建筑设计、交互性游戏设计、工业设计等。通过动画编辑软件把其中的动画、文字、声音、音乐、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视听元素进行合成剪辑,形成光盘包装形式的在线多媒体作品,对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数字媒体时代对影视动画制作提出的新要求

动画被称作“二十一世纪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日本动漫和欧美动漫已经涌现出大量成功案例,我国影视动漫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大闹天宫》《宝莲灯》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的出现,在发扬我国文化特色的同时,也体现了影视动画是个很具有潜力的行业。当前产业市场对影视动画后期制作要就一直在提高,数字媒体技术因此也得到普遍使用与欢迎。但中国影视动画仍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要想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结合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实现更多的可能性以提高影视动画作品的技术含量。因此,在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与作品内容完美结合,以此达到最好的呈现效果。我们作为“数字化时代”“媒体时代”的影视动画设计者,尤其是在数字媒体技术成为主要创作手段的当今社会,更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还要利用数字技术将这些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样我们的影视动画领域才能突飞猛进取得傲人的成绩,也会有更多的代表作出现。

3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的主要数字技术手段

在数字技术使用之初,创作者通过各种后期制作软件对拍摄绘制的素材进行合成以及特效制作,然后把特效镜头剪辑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影片,再加音乐、音效等。那么在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我们可以利用哪些主要技术手段呢?3.1动效制作技术。动效是后期制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音乐与对白,其他的所有声音都包含在动效范围里,如动作音响、自然音响、机械音响等。尤其是在动画制作中,通过动效制作技术的处理会使作品变得更加生动,趣味性凸显。后期制作人员需要对画面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行合理的处理与构思,结合导演意图与中心思想,完善视听语言艺术的表达。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动效技术可以真实地模拟现场情况,还可以增强场景的整体表现力。例如,对作品中角色声音特效的处理就需要利用动效技术,实现符合自身性格且具有独特音质的人物形象。影视动画中我们常见的广播、绘制设计的怪兽角色,电话、电器的运作声音等都可使用动效技术进行设计。此外,实现熙熙攘攘的人群、喧闹的广场、嘈杂的客厅、幽静深渊的洞穴等环境音也不是问题。动效制作技术是在后期制作中使用最普遍的创作手段。3.2对白制作技术。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对白制作,传统的技术手段中,录音仅能为了实现无声变有声电影这一目的,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来探讨声音美学,研究它的风格类型与价值。而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升级,创作者对作品要求的提高,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扩展,追求对白制作中声音的距离与空间感,因此逐渐迸发出许多新的艺术观念与制作技术。3.3虚拟空间与模仿现实技术。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创作者在作品前期制作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自己主观艺术的创作,利用后期部分的特效、剪辑等技术环节增强影视动画制过程中的调整性与可操控性。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与还原现实生活的环境,还可创造想象的非现实空间,它具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在动画创作中可以制作出超级逼真的音画效果。如在这方面擅长的Maya、3DMax等专业性较强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可在具体操作中通过调节调控数值,利用插件自带的效果,进行具体的构建制作出模拟想象的空间。有了这些实现模仿或想象空间的可能性,便激发了创作者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具有这类特色的作品也层出不穷地展现在大众面前。3.4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影视动画后期制作的多样性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变得丰富。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比起传统影视动画的线性编辑方式,非线性编辑更受欢迎,成为主要的编辑制作方式。区别于传统的线性编辑方式,非线性编辑方式自由灵活度高,在编辑过程中不必考虑镜头的先后顺序、把长短不一的素材进行排序,整个编辑的过程中,可以由这些专业的编辑软件轻松高效的完成。非线性编辑技术可以灵活改变时间的长短、节点,以及实现空间位置的转换,这样使得单一方向的均匀变化的时间内容,在不同时间点空间内来控制表达情节故事的发展,充分利用重复、闪回等编辑手段,使角色的心理活动在不同时间节点下得以表现。对于传统的编辑方式来说,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失误率,对片段进行回放等,极大地节约了制作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这种编辑方式显著提升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水平与灵活性。3.6影像捕捉技术。科技在进步,如光学、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视频技术的成熟与升级。在影视动画制作中,为了更为精准地捕捉角色的动态表情,实现现实场景与幻想空间的结合,我们需要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角色等进行运动捕捉技术。动画作品中角色表情动作的制作往往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去调节绘制,现在影像捕捉技术的成熟与普及,极大地増强了作品的虚拟性和灵活性,它可以对现实生活中人物的表情、动态进行模拟,使我们所观看到的动画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更生动。同时还能直接展现影像资料或显示图像效果,影像捕捉技术的出现有效推动了影视动画朝着更符合人类特性的方向发展。

4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已经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在后期制作中的主要方式,那么需要如何利用这些技术,与创作的作品进行完美的结合?这就要求在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需要对作品进行再创造,这也是完善影视动画作品前期制作过程中存在不足的一种方式。“再创造”不是突破原有的动画影视构架,而是通过完成后期制作的再创造,丰富整个影视动画的内涵,表达创作者意图,实现更多的价值。我们可以从情绪的深化、故事情节、视觉效果、动画画面呈现等方面来探讨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的具体应用。4.1情绪表达的深化。影视动画作品中,最吸引观众的是角色的表演与设计,作品中情绪的表达主要通过角色的情绪与整体氛围的设计来进行烘托。在进行影视动画后期再创作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使情绪表达更为突出,把握整部影视动画情绪主线,突出作品主题。具体可以通过明确人物的情绪变化,刻画情节发展的主要方式,对人物的语气、语调进行重点的调整。丰富人物动作、服饰的变化来传达角色情绪,控制整体氛围,展现作品的感情基调与价值。深化情绪表达是提升影视动画作品效果的重要方式。4.2视觉效果的完善。作品画面的呈现可以影响观众的直观感受,“看”是观众了解影片内容、结构的主要途径。首先,视觉效果的创作对成片有直接的影响力,对画面的技术改造也是对于整个影视动画作品的完善,包括弥补前置环节中的不足,动画作品在前期制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这时便可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在后期对其加工与再创造,直接掌控观众对作品的关注度与吸引力,提高观众对作品的评价,提升作品的档次。4.3故事情节再深化。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故事传达的悲伤、快乐、情绪激昂等感受,是可以在后期制作中来进行突出与深化的,利用剪辑手法在原本故事情节的设计上进行再创造来深化原本的故事主题。尊重创作者意图,在后期制作中要注意技术的使用最终的效果要使观众有共鸣感,熟知编剧对细节的捕捉点、情节的完整度,突出能够触动观众心弦的部分,可以适当增加必要的情节刺激、情节翻转,选择倒置的方法增加故事情节悬念。但是要注重把握整体故事节奏,控制内容的衔接度,要把动画作品想要表达的中心情感传递出来,切不可一味地做效果,要将后期制作过程中再创造的故事情节与前后故事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5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计算机等精密仪器与工具在带来社会变革的同时,在艺术领域也引起了轰动,数字媒体技术的普及使用,丰富与改变了多种艺术类型与表现形式。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制作技术中限制,实现了各种可能,作品的画面、内容、声音等都不再局限于固有的形式中。创作者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在后期制作中可以实现任意幻想的视觉画面、动作特效。如传统影视动画中无法充分表达的宏大的战争场面、灾难场景、幻想梦境,在传统神话传说中的很多人神鬼怪的造型等等,后期制作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特效制作出来,从而达到真实的震撼人心的效果。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看,数字媒体艺术能够满足影视动画发展的表意功能最大化的需要,媒体的最大价值是表意功能,即传播表达人的意思。从石刻、书籍、现场演出到影视动画,从描述、会意、模拟到虚拟,媒体发展变革的本质是表意功能的不断强大,具体表现为:表达更加丰富,接受更加快速,使用更加便捷。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的应用价值就得以体现。其次,数字媒体技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一定会不断升级,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已是必然。如全息影像、无介质操控、记忆芯片植入等。数字媒体技术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充分这体现它存在的价值。但是,由于各种媒体自然属性的差别,技术的进步与更新都是建立在原先的基础之上。各种艺术形式也是这样,都是在传统的表现形式上来进行再创造的,传统制作技术不会被完全取代。此外,媒体的选择还是要根据创作者的需求来选择。在创作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使用科技手段,也不是效果越花哨越好,技术的运用要遵循主题思想的表达,形式为内容服务,能够充分表现出创作者意图的数字媒体技术才好。最后,数字媒体技术制作的作品,最终是要呈现给观众的,所以数字媒体技术会成为我们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仅运用在影视动画当中,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数字化技术,在实现美观、高效、实用的特性中,数字媒体技术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功效。根据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整个社会文明成果是由群众创造的。也许到某一天,我们都会掌握这些技术来服务于自身生产生活。

6结束语

影视动画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三维动画;教学困境;改革策略

随着《大圣归来》、《白蛇》、《哪吒》等一批制作精良的优秀国产三维电影动画的面世,刷新了中国动画市场的票房与口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国产三维动画的态度与印象。电视和网络媒介,越来越多的采用三维动画作为栏目片头与过场的包装形式,如央视的《国家品牌计划》、《国家宝藏》,腾讯的《英雄联盟开场动画》等,也为电视和网络节目增色不少。同时,绝大多数高校三维影视动画课程设置总体看来是非常系统、合理的,但是却没有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学生,教学现实没有结出相应的果实。市场的火热与人才培养效率的低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高校三维影视动画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先导课程的基础作用没有发挥。影视动画人才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的系统教学方式。要以素描、摄影、摄像、布光等相关课程作为基础或先导,为后面三维动画课程教学做好铺垫。学生将三维虚拟影像技术与摄像等现实影像技术建立思维上的联系后,更能从原理级别掌握三维动画的复杂操作和参数系统,更能控制和具象化出理想的三维画面。可现实中的三维动画教学中,学生不太了解L型幕、U型幕等专业道具用法和场合;不清楚经典伦布朗布光系统中具体灯光尺度与效果的联系;甚至给定一幅照片,无法指出最基本的光影五大调子区域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屡见不鲜。据了解,这并非相关课程教师没有传授这类知识和技能,而是学生的关注点被吸引在亮丽的色彩上、好看的人物POSE上……。学生对结果的兴趣,远远超过基础知识的搭建与操作流程的训练,三维影视动画这些基础层面的技术和艺术基础思想层面的建构并没有在这些前导和基础课上完成。在这些课程结课时,当然会有一些符合其自身标准的学生作品,但是从三维动画课程来讲,它们却失去了对三维动画课程的基础承载作用。三维影视动画是一门对专业基础知识要求极高的课程,如果先导课程不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影像基础,后续三维动画教学就需要解释灯光等参数设置背后的影像意义,导致教学重点无法转移到新的三维技能上来。失去基础保障的三维动画教学,只能以“复工”的方式进行弥补,直接影响了三维教学的进度,根本无法拓展学生对三维领域的接触面,学生只能在三维动画制作能力长时间在基础入门级别水平上徘徊。(二)课程教学目标间的冲突。三维影视动画集摄影、摄像、二维动画(三维渲二维)、单一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动画等多重技能于一身,是这些课程技能的总合成。但这些支撑课程对应的市场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它们并不一定非要围绕三维影视动画课讲授自己领域的知识。同时,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因此高校教学现状默许了三维影视动画教学目标与支撑课程教学目标有差异的现象。换句话说,作为三维影视动画技能体系的支撑课程未必是服务于三维影视动画,甚至有时候它们具体的教学目标与三维影视动画的教学目标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例如:当支撑课程的自身操作难度不高时,很多教师就非常注重创意理念的传递。这里不是说三维动画不需要创意,只是说创意只是三维动画系统制作的一个方面。学生对三维动画的关注点集中与创意时,就会造成动画制作的其它方面关注失衡,甚至忽略。在引导学生动画制作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只关注天马行空的创意想法,而不考虑不在乎具象化时的制作难度和复杂性。即动画实践教学中,学员眼高手低的状况。甚至有些学生的动画创意制作难度都超过投资巨大的电影三维特效的制作难度,而却无法自知。这就是动画制作关注点过分集中与创意带来的结果。还有一些支撑课程,采用直接临摹风格作品的教学方式,放弃由细节到风格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支撑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画面风格的把握,但是造成了学生由风格到细节的粉末倒置的学习过程认知和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课下学习三维动画时特别喜欢临摹风格作品。可即便画面风格能够做到一定的相似性,但细节把控的不到位成为这类学生三维动画作品的普遍硬伤。从与动画行业交流得到的反馈看,学生动画作品质量难于提升的瓶颈仍在三维基础领域,而不是后期风格。例如:一些学生在动画渲染初期调试阶段就开始搞风格化,而不顾画面细节损失。要知道,所有的影像合成创作过程,是影像细节不断损耗、画面质量降低的过程,这是影像制作的基本常识。而且越是制作复杂的领域,如三维影视动画,前期画面细节的损耗对动画制作后期而言是致命的。先调整画面的白平衡,再调整画面风格早已是影像制作的标准流程。风格影像并不是违背白平衡这一基准,而恰恰需要在白平衡基础上实现。相应的,学生学习三维动画,必须学会三维细节刻画,并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画面的风格化,不能粉末倒置。因此,缺少细节支撑的三维动画画面风格是肤浅的,动画质量是不可能具有较高水准。诸如此类,三维支撑课程中的创意和风格化等目标,是这些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旦它们不是围绕三维动画展开的,那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动画课程目标和支撑课程教学目标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是存在冲突的。(三)三维动画自身教学模块多,系统性强。三维动画教学内容涉及的建模、灯光、材质、摄像、动作、特效等诸多模块,学习环节多,学习强度高、学习难度大。学生即使进入到三维动画相关专业,若没有及早的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没有打算在三维动画领域就业,单凭学习兴趣很难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过分依靠学校课程上自身的系统构建,以促进学生达到较高的三维能力提升,从教学实践经验看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此外,其它的影像设计,可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来积累自己的制作经验。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了解三维教学和市场的客观实际。三维动画设计对制作者的起点要求很高,类似汽车驾照考试中的90分制度,学生在没有三维动画作品和相当的制作水准之前,根本无法获得三维动画市场认可从而获得外包劳务,也不可能获得所谓的经验积累。在一些高校产学一体教学中,学生也是仅能接触到部分的动画制作分工,学生三维动画制作能力并不全面。补充一点,在很多校外的培训机构,即便绝大多数学员已经坚定了从事三维动画领域工作的意愿。可实际人才的产出比率仍然没有想象中或该机构对外宣传中所描述的那样高。相较于其它专业领域的培训,实际人才产出比率同样不高。随着三维学习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三维影视动画人才数量增加是可以预见的。但三维影视动画对学生的高起点、高要求本身就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比率。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

二、高校三维影视动画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相关课程应强化技术-艺术同修的基础观念。三维动画相关支撑课程,应进一步加强数字技术基础练习,强化艺术-技术联系思维。教学理念上将技术和艺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观念传递给学生,不能孤立的传授艺术观念或技术观念,不应刻意分割二者间的关系。不仅如此,要变技术、艺术双修教学为技术-艺术同修教学。在具体教学演示呈现上,让学生体验技术细微变化带来的艺术观感微妙变化,同时不断强化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动画理念建立在技术-艺术间的连接关系上,而不是单一的某一方面。将技术-艺术连接训练要纳入到考核目标,以摄影为例,学生不单单要拍摄出好的照片,还要指出照片中光影变化精细变化对应的艺术感涵义。促使学生产生细节层面的艺术观念。简单说,支撑课程不断加强学生对画面细节的观察、调节、处理、掌控等操作,毫无疑问的会对三维影视动画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二)学校提供动画项目与资源保障。三维影视动画教学中缺少“实战”,成为高校三维动画教学的一块通病。一方面,在市场没有认可学生三维能力的情况下,三维动画市场一般不会向课程提供相应的项目工程。具有三维动画制作能力的老师受合同的约束,在严格的工期、质量要求限制下,也不敢轻易的将动画制作任务交托与学生之手。无法获得和积累动画项目的实际制作经验,学生动画制作能力也很难获得实质的锻炼与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互联网优质的三维免费资源越来越少,三维资源的价格正在逐年攀升。很多三维动画老师只能使用过时的、低质量的三维素材,维系着三维动画课程的正常教学,间接导致高校学生三维动画制作水平与社会实际要求越发脱节。三维影视动画系统是非常复杂的,这复杂不仅是教学体系上,还存在于资源消耗上。一部三维动画从策划到完成,是存在一些隐性花费的,有些花在模型上、有些花在辅助插件和预设上,这些不可预知的花费会降低教师动画项目制作的积极性。学校应正视这种问题,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三维动画课程项目支持、为学生获得全面的、系统的三维动画制作经验提供保障。学校应主动协助教师降低项目匮乏、资源短缺给三维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协助解决教师与市场在三维人才培养的衔接问题。(三)促进教师动画专业能力升级。教师是三维影视动画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尽管三维影视动画教师的能力正逐年提高,但是还远远落后于市场要求。教师的专业水平上不去,学生的动画能力可想而知。所以,促进三维影视动画教师的专业素质升级也是动画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黄宗彦.试论中国独立动画对动画教学实践活动的影响——由当前本科动画专业“校企合作”之困境所想[J].大学教育,2017(10).

影视动画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三维动画设计;创新发展

随着国内动漫设计和动画制造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应的三维动画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其较多地被应用于电视特效创作、游戏设计及建筑工程图纸设计等方面。国内对三维动画设计的精英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三维动画专业,并逐步将其作为重点课程。但在现阶段,三维动画设计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三维动画设计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现阶段国内三维动画设计教学中出现的一个明显问题问题就是教学理念存在偏差。目前,三维动画设计的教学内容通常都是依照学习软件内容进行制定。一方面,软件种类较为繁多且更新速度较快,导致较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将较多的时间用于软件的熟悉和使用上,导致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缺乏创意。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讲解的重点放在操作软件的构成部分,与课程中的其他教学内容没有紧密联系,导致学生虽然对操作软件了如指掌,但整体的创作能力不高,不能满足企业对三维动画设计人才的相关要求。

(二)教学内容单一乏味

当前,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单一,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现阶段,开设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学校,其教育偏重软件的使用,忽视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教授。教授的内容单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产生相关知识严重缺乏的情况,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三维动画设计产生厌烦感。

(三)教学方法落后

通常情况下,教师教授三维动画设计都是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这种方式既有利又有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因为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更关注自身的讲解内容。在课堂上,学生不能将问题及时地反映出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三维动画的教学实效性受到影响。另外,在计算机教室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存在明显的机械模仿意识,其思维和能力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出来。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教师教授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方法落后,对新型的教授模式未能进行有效探究。

二、加强三维动画设计教学的对策

(一)加快教学模式的转变

要加快教学模式的转变,就要对教育学习的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应该构建完善的三维动画设计教学体系,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同时不断增加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的练习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改进教学方法

早期的三维动画设计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且乏味枯燥。学生和教师过度关注软件的使用,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综合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只有通过变更教育学习的方法,教师才能最大程度地收获相应的教学成果。比如,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使用与现实生活紧密集合的案例教学法。学校对三维动画设计讲授的方法进行改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技术和综合能力,以此来收获最大的教学成果。

(三)定期开展实践性的创新活动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定期开展实践性的创新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寻找影视动画素材,进一步扩充教学资源内容,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拓展。其次,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合理地分组,针对不同的分组制订不同的三维动画作品设计课程。

三、结语

现阶段国内三维动画设计的教育学习模式和方法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迫切需要改革的内容较多。教师在进行三维动画设计讲授的过程中,要有效地变更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对基础性的课程加强关注,同时应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性创新活动相结合,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逐步成为精英人才。

作者:吕茜 王志鑫 单位:沈阳工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默尘.“Maya三维动画设计”翻转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8):80-81.

影视动画设计范文篇9

角色是动画的核心,用来传达感情和意义,虽然它是艺术家创造的假定形象,但未必不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动画角色的类型多样,有写实的人物、动物、植物,有没有生命的实体(如汽车、玩具等),甚至有源于神话的虚拟形体(如孙悟空、邪魔等)。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虽然这些角色是设计者创造的虚拟形象,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们的人生观。动画角色集想象力和幽默感于一身,同时表演夸张、随意,具有戏剧性,从而使动画有别于甚至超越一般影视作品。

1.角色故事性

角色的性格与命运是整个故事的引线并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在影视动画中,角色具有灵魂,情节才有了意义,故事性也随之增强。如,《赛车总动员》讲述了一位赛车冠军流落小镇之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人生真谛的故事。虽然这是典型的“换汤不换药”的剧情,在影视动画中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但它的突破在于通过“嫁接”将角色巧妙地转变为汽车,塑造了如赛车马昆、丑角拖线、美女莎莉等众多汽车形象。新奇的转型给人全新的感觉,同时让无生命的机器具有人的能力,再加上巧妙的造型设计,使这部动画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2.角色思想性

艺术作品体现了人类集体的意志以及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对人们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动画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反映善恶是非、人情冷暖,是对生活的诠释。角色具有思想性才能勾起人们的某种情怀,所以当我们看到小马王不畏邪恶、奋力跨越峡谷时,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当我们看到樱桃小丸子拿起话筒唱卡拉OK时,童年往事便历历在目。动画角色犹如观众生命中的另一个自己,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将自己融入角色,以求能够在虚幻的世界里达到对现实生活的补偿与提炼,从而思考、反省。

3.角色文化性

文化是艺术源泉,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形象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要传承与发扬国家的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特色。动画设计者通过符号化的“语言”将他们对祖国、民族的理解与热爱融入作品,创造出本国的艺术特色,对外宣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民族审美情趣。如我国著名的动画作品《哪吒闹海》,它的人物造型借鉴了中国门神画的特色。哪吒上身半裸,黄色皮肤,红绫和金圈是他的武器,一双灵动的眼睛,两道硬挺的剑眉,成功塑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影视动画角色的审美特征

动画就像制造工厂,在这里任何想象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被诠释或成为现实。动画角色作为核心,承载着设计者对动画的创意、追求和努力,同时也是观众认识、接受、喜欢动画的入口。虽然动画风格各异,但角色的创作同样有章可循。

1.角色个性鲜明

优秀的动画角色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其原因在于角色个性鲜明。设计者要把握角色的性格特征,对角色进行简化处理,使角色与现实原型相似,才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如善良的灰姑娘、邪恶的巫婆、勇敢的王子、淘气的蜡笔小新等。现今随着动画观众群的日益扩大,成年人也逐渐被动画吸引。为符合大众口味,创作者将动画故事情节复杂化,使角色性格多重化。但动画角色仍要沿着个性鲜明、易于理解的路线发展,才符合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欣赏标准,这是动画与其他影视作品的不同之处。

2.角色造型简洁

虽然动画在影视门类中造型元素最简单,但简单中必须突出重点,动画形象要达到高度概括和提炼的要求。无论是由简单线条和色块组成的人物,还是造型复杂需用三维技术合成的图像,都要在简洁中突出特点。同时为突出角色的性格特征,设计者会对图像进行部分夸张,以吸引观众注意。《蜡笔小新》的角色造型极为简洁,由几个几何图形构成,但为体现儿童的身形特点,设计者将小新的头部画大,占身体的1/2,将嘴巴设计成倾斜状,使得角色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3.角色表演夸张

角色的塑造需要独特的表演来渲染,为突出角色特点,设计者须对角色表演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设计者根据角色将其语言、动作、表情进行适度夸张。如,为创造艺术效果,给《米老鼠和唐老鸭》配音时李扬、董浩刻意改变自己的声音特色;有的动画通过一团烟雾或弧线来表现角色移动速度之快;或通过让脸部比例失调,让眼泪变成“小河”来表现哭的形象。设计者利用夸张的方法令角色的表演简化、形象且个性化。

影视动画设计范文篇10

后期合成设计中学生应具有的素质

动画片的创作是一门综合艺术,后期创作中学生要注重的能动性的发挥,还要求学生具有专业能力,自律能力,交流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耐挫能力,创作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等。动画后期的制作是艺术与技术的产物,学生对各种功能的组合运用直接决定着所制作的动画片的质量。画面运动是否富有节奏、色调的搭配是否和谐、音乐使用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着动画的效果,要完成这项项目,必须依托较高审美水平和动画修养的人才。影视动画的后期制作是一个极其有逻辑性的工作,每一个镜头的处理每一个特技效果的运用都需要反复考量,另外需要各方力量的通力配合,所以协作精神和虚心的求学态度必不可缺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动画设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学生掌握软件技能的操作只是设计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将原来的动画技法的基础,如:剧本、造型、场景、分镜、视听语言、特效等各方面知识,将这些作为组成元素融会贯通运用到后期合成创作过程中去,成为一个综合的整体,做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比如,课堂的知识点、理论和案例密切相关,实践教学中我们收集了大量动画后期的案例,把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其在练习中不断摸索研究。做实例时注意指导学生发现镜头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巧妙的镜头组接,实现故事情节的完整性、逻辑性,保证画面的真实性。由于合成镜头是通过对来源不同的素材进行编辑加工,这些镜头往往有错位和色调上不统一的序列画面,因此要保证镜头的协调一致又不会相互冲突,都需要动画后期制作者熟悉内在的逻辑,熟练特技的处理,而不是片面追求艺术效果。片面过多运用表现性的镜头,反而显现画面失真,暴露合成的痕迹。同时还要根据情节的需要重点凸显一些人物和环境,实现强调的效果,总之目的是实现画面和镜头的自然衔接,不着痕迹,使观众对动画影片镜头和画面的理解和记忆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