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14

学生德育总结

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篇1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德育;兴趣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阶段,教师的德育质量则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实现道德教育的高效性尤为重要。下面,笔者从考虑小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展开德育、注重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三个方面,讨论小学德育高效展开的具体策略。

一、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兴趣

很多教师对德育存在认知误区,他们认为宣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歌颂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等才是德育的最主要内容。然而,虽然这是培养小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对这些革命情感的感受并不深刻。如果教师一味地将这些内容一股脑地倒给学生,只会让小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显而易见,教学效率几乎趋于无效。小学生十分单纯,他们的喜好也直接决定着他们从事某项互动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实现高效德育的第一步,便是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兴趣,使其“乐学”。为了让小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建设新中国所付出的努力,使其了解这些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我让学生利用网络与电脑,搜集了一些与革命相关的影视作品、文字资料。同时,我还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周末,拜访一些革命军人,或者是听家中的长辈讲述当时的革命历史。在调查活动结束之后,我会专门举办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学生之间要交换信息。这个德育活动是让小学生讲述革命事迹与情感,他们的兴趣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所以教学效率很高。

二、采用多种形式展开德育

很多教师认为德育要依赖于“言传”,所以他们总是单调地为学生讲述德育内容。这就让很多小学德育课堂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吐沫横飞”,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形式,使德育教学变得丰富起来,以此提高教学质量。除了传统的讲述法之外,我经常就某个德育主题开展主题班会,还会就一些具有辩证性的德育题目展开辩论赛。如果是学生从未接触过或者是了解不深的德育内容,我会让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了解这个德育内容是讲什么,我们应该通过德育活动接受什么样的熏陶,我们又要为此做出什么样的改变等等。但是,不管是哪种形式,我都十分重视学生的看法,了解他们是否有主动参与的心理倾向。比如,在一次“给同学起绰号对吗”的德育中,我让学生自由分成两派,对这个主题展开辩论。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给同学起绰号并无恶意,只是为了表示亲近,所以这个行为并没有对错之分;另外一部分学生认为,不管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我们都不应该给同学起绰号,因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绰号不仅不能够表示亲近,还很可能会让当事人受到心理伤害。学生根据自己的论点进行了辩论,并且在辩论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十分有力的论据。在辩论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并且由于绝大部分学生都亲自参与,所以这个德育活动也实现了高效。最终,学生一致认为,不管怎样,即使是善意的绰号,也应该经过当事人的许可。

三、注重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利有弊,任何教学活动都有长处与不足。在实施德育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分析某个德育活动的优势,对这部分予以保留;正视德育活动的缺点,在下一轮德育中避免同样的错误出现。做好及时总结,能够使小学德育教学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少,从而保证整个教学活动越来越高效。每次活动结束之后,我都会对这个活动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是否为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足够积极,学生对这个活动是否有参与兴趣等。不仅如此,我还会在活动结束之后,观察学生的行为是否会发生改变。

总而言之,德育是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内容,教师一定要重视德育工作,优化德育教育质量,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与品质。在展开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德育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展开德育活动,转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小学生真正参与到德育活动中,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师要注重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根除“病症”,使德育工作走向正规与高效。

参考文献:

[1]孙敏.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6).

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德育队伍制度方案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同志曾经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同志也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纵观历史,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在全国上下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如何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一、建立一只高效的德育教育和管理队伍是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前提

我国青少年学生约占全国人口比重的1/5,他们的素质状况,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未来的民族素质状况。在我国处于一个承前继后,继往开来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面临的社会的大变革、经济的大调整、国内外各种思潮的交汇激荡,这些因素必然会冲击和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抓住青少年思想道德可塑性强的特点,引导他们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十分重要。另外,世界各国的人才竞争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都要求我们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做文明的现代人,做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然后教会他们做学问。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多方面的才能去迎接各种挑战。

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指挥中心,以全体干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学生全员参与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前提。

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可以按照“一套班子,五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来组织和形成。

“一套班子”是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德育校长和相关部门具体负责。

“五条线”:

1、党支部——群团、工会——教职工——学生;

2、德育校长——政教处、团委会——班主任、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学生;

3、教学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任课教师——学生;

4、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庭——学生;

5、社区(街道、村组)——德育基地(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国防教育)——学生。

在这个网络下,党支部、校委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决策层,掌握全校德育工作的方向;政教处、教导处、团委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层,具体制定有关制度、方案;年级组、教研组、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层,负责落实有关精神,组织有关活动,总结有关工作。

二、健全一套完备的德育管理制度和方案是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管理的规律,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德育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德育工作逐步走上管理制度化、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方法科学化、行为自觉化的规范化轨道,这是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

关于学校德育制度,首先是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

其次,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基础、以理论为保障,依据国家教育教学法规,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操作性强、能有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相关的常规制度或规定。如: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思路和设想、学校德育工作的年度计划、每周或每月的安排、政教处工作职能、政教工作人员分工、班主任工作职责、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礼仪规范、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实施办法、“校园之星”评选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班级量化考评办法、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办法、学生管理及违纪处分办法等。

还有,学校德育具体活动的开展,也必须要有比较详细的方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按章操作,依法办事。

三、组织一些积极向上的课内、课外活动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此外,坚持在活动中育人的原则,逐步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内容,学生课外活动等为途径的系列德育活动也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德育活动应该讲求序列性、主题性和连续性,每月的德育活动可以结合该月的特点或重大时间纪念日来开展,比如:元月,进行文艺演出,展示青春和才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三月,开展有意义的绿化环保行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四月: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五月:火红的青春,文化艺术节,新团员和成人宣誓仪式;六月:远离营业性网吧,毕业畅想,接受祖国挑选,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模范共青团员;七、八月:夏令营,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九月:尊师重教,国防教育,军事训练,新生入学教育;十月:国庆征文,歌颂祖国;十一月:爱我学校演讲赛,诗歌会,朗诵会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十二月:越野长跑,健身、砺志行动等。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常年进行的活动:办好业余党(团)校,开设心理辅导室,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开好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誓言,办好校园橱窗、黑板报和校园广播等。

这些活动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符合正面引导的原则,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纯化学生的德行,开启学生的心智,升华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文明礼貌的行为作风、勤奋求学的进取精神、团结拼博的团队精神,从而形成“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

四、总结一批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是促进德育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资料的积累和工作的总结,可以通过创办刊物《德育简报》或建立德育网页、论坛等方式来整理各种资料,各种信息,总结各项工作,公布活动结果。

还要特别关注德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提高工作,德育工作队伍中大多没有经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训,学校应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以使这支队伍的思想得到锻炼,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处理事务及洞察是非的能力得到增强,知识结构得到改变。如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但也是有意义的,在努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如果能够形成做好工作的思想,则更是难能可贵的。可以在班主任工作总结中推荐、选发相关文章,激发大家的理论创作热情,从而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学校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三个面向”的要求为指针,以创建一流教育为总体目标,以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为指导原则,把德育研究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国家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篇4

1高职院校德育的特点及工作现状

1)终生性特点:德育影响每个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学习生活,高职德育工作的目标就是树立学生们正确的三观,因为在此阶段正是长知识、学技能、学做人的最佳时期,是决定一个学生道德水平和道德取向的阶段,是今后步入社会的过度时期[1]。2)政治性特点:作为高职德育工作者应按照党和国家最高政治要求确立思想政治观点,全面贯彻国家的最新指导思想和文件精神,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敢于担当,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3)针对性特点:我们每个高职院校有属于自己的人文环境、学习环境和特色专业,因此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自身德育培养计划,研究党对德育工作要求,从大量的实事求是的研究中,探寻出创新德育培养的经验。4)规范性特点:每一个高职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规校纪、学生守则,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都按照规章办事,按照规则行事,任何人都要根据学校德育目标要求来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任务,提高自身的文明程度,为创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思路不清,偶然性大,对学校德育工作缺乏整体的思考。德育工作缺乏规范要求、考核标准和信息整理归档程序。德育教育未纳入到全体教职工的工作考核之中,对学生活动的设计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对其教育效果没有进行充分的估计和调研,教师和学生归纳总结意识不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不够完善,两者没有很好的结合,并且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很少及时进行梳理和备案。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度不科学、不规范,缺乏必要的管理理论、规划设计、资料整理、总结归纳[2]。

2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档案管理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2.1档案管理对高职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促进作用高职学校的档案,记载了整个学校的创办、发展、提升等一系列过程,同时也规整了整个学校的软硬件配备、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文体活动的开展、社会实践、技能比赛获奖等情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特别是通过德育档案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丰富了学校的文体活动,帮助系部制定了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案,学校或者系部可以利用收集到的线索和资料树立典型事迹,进行整理备案,并且广泛宣传,起到榜样的力量,将正能量的内容传递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并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从而健全学生们的人格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了整个学校德育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因此,德育工作中实施档案管理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3]。2.2高职档案管理本身就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组成环节一个学校的德育承载了它很多的历史光辉和文化财富,德育工作中包括各个子项的实施和细节的处理,每个项目的目标达成都是需要一个完整的实施过程,学校的档案组建和完善都是为了记录和服务教育教学管理,反映学校的育人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全校师生的智慧结晶。首先档案管理具有引导性,通过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提前出学校人文精神和学生们的价值观念,记录了学校优秀的传统美德、先进事迹和育人成果,从而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政治思想和价值取向。其次档案管理具有辐射性,能更好的拓展德育成果,通过档案记录并广泛宣传学生和老师的光荣事迹、榜样精神和优秀成果,来辐射身边更多的人,从而让大家能够明确德育目标和职业守则,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格健全、职业素养高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3高职德育工作中实施档案管理的举措

1)制定德育考核细则。当下,德育工作引起了每一所高职院校的重视,因为每个学校的专业特点、人文环境、培养目标各不相同,所以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学院特点的德育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各个细则中大的德育框架是相近的,比如,学院可以分为几个大项:包括思想政治、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技能比赛、先进事迹、获奖情况和遵纪守法。如果学生在每一个子项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保送系部考核小组进行考核登记,再进一步报送学院考核小组,最后确定等级标准并给予表彰备案。2)建立德育档案考核组。在这里可以设立院系两级考核组,在每个系部成立专门的档案考核小组,负责征集和汇总本系部学生的德育档案,并且把符合标准的同学的详细资料推送到学院德育档案考核组,进行评比,最后在学院层面进行归档整理给予表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学院还是系部考核组,都有义务组织宣传高职学校自己的德育考核内容和实施办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打好舆论基础[4]。3)对德育档案整理汇总。德育档案是一个学校重要的文化发展和内涵建设的结晶,记录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文体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技能比赛情况、学生社会实践情况等等,通过档案整理可以为系部和学院提供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也可以根据德育综合评定成绩作为学校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的参考依据。4)向系部反馈德育效果。学院德育档案考核组可以把最后收集的全校德育数据进行反馈,把这些数据和总结反馈给各个系部,在这里可以适当设立奖项,来表彰德育工作成绩突出的系部,并且可以根据今年的实施方案和结果,院系两级及时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德育建设提供更加明确的方针和计划。

4结语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进行档案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每一项德育档案的收集、汇总、分析、总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完整性和实效性,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统计和数据分析,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人处世的方法和从事未来职业的能力,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作者简介:周杰,1989年生,女,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丁靖.试论学校档案工作与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7,4(47):268-270.

[2]沈玲玲,马玉妍.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与德育途径创新[J].兰台世界,2016,(21):39-40.

[3]朱平.高职大学生德育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职教通讯,2015,(6):8.

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篇5

1、各校有符合本校实际的德育目标

2、在学校醒目处有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3、在学校醒目处有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

4、在学校醒目处悬挂名人画像

二、组织机构

1、有德育领导小组

2、学校全员参与德育

3、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组织健全

4、组织职能明确

三、计划总结

1、每学年或学期有一个德育主题

2、有德育工作计划、总结

3、有团、队计划、总结

4、德育档案健全

四、阵地建设

1、有标准的升旗设施

2、有宣传窗、每两周一期

3、有黑板报、每两周一期

4、有广播站,定期播音,有资料存档

5、有德育报、刊,(或校报、刊中有专版)

6、有少年党、团校或警校

7、有团、队活动室

8、有校外德育基地1处以上

9、是警校共建单位

五、环境建设

1、校园绿化好

2、布置美观、大方

3、物品堆放井然有序

4、校园整洁、卫生,无脏点

5、净化校园环境

六、制度建设

1、有德育管理机制、管理有效

2、校、班对学生有定时教育制度

3、有后进生结对、教育制度

4、卫生制度健全,落实到位

5、有出勤、纪律、卫生等检查、评比制度

6、学校开展评比活动

7、有定期的德育研讨会

8、有德育经费保障

七、活动内容

1、定期升降国旗、仪式规范,有国旗下讲话,资料有存档;全面开展德育指导师工作。

2、每学期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次以上

3、每学期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3部以上

4、每年组织好一次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5、每学期组织一次社会教育活动1次以上

6、每学期召开班主作会议2次以上,对班主作工作有考核

7、每学期全校性班、团、队活动2次以上

8、每学期召开家长会1次以上

9、每学期生均家访1次以上

10、政治(思品)课时足

11、学科渗透德育,全员参与德育工作

12、学生参与兴趣小组活动参与率60%以上

13、学生会唱《国歌》

14、学校设立“知心信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5、持之以恒地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

16、开展预防爱滋病、禁毒教育,每学期有1次以上讲座或图片展

17、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积极创建绿色学校

18、开展国防教育

19、行为规范教育常抓不懈,开展达标评比

20、学校或各班有学生好人好事和不良行为记载

21、重视后进生转化工作,师生结对率80%以上

22、配备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开有1次以上法制讲座

八、教育效果

1、无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或登记

2、无学生被学生处分

3、无学生抽烟、喝酒、打架、斗殴

4、无其他不良言行举止

5、每学年有德育论文专集

6、有德育研究课题

7、某项德育工作经验被推广

8、团队工作在县级以上获奖

9、学校被评为行为规范达标学校

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篇6

1.1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标:学校通过实现德育导师制,把德育任务分配到导师工作中,导师通过用心沟通,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以行导行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引导,集学业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为一体的全面德育教育工作。

(2)德育导师制的工作机制:为了德育导师制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建立学生档案和导师工作方案,建立总结汇报制度,建立家访联络工作安排,建立导师与学生定期开展交流的时间方案以及德育考评制度,保证导师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

(3)德育导师的制的考评方案:学校大力推行的德育导师制工作,需要高中各个年级和班级师生的全力配合。首先各个年级要组织每学期最少三次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德育导师制的汇报总结和专题研究会,把每个班开展德育导师制的相关材料上报,由政教处对每个班的情况进行考核,决定奖惩。每位教师每月至少一次找学生沟通,写好交流的主要话题,要有一定的文字材料为依据,非班主任可在年终考核得基准分五分,并且可以作为评优的先决条件。

1.2平望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学生分组实施步骤:首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试行,全体教师承担学生的德育导师。其次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协同班干部负责分组工作,按照个体差异,优化组合的原则,实现小组的编排。在编排过程应该注意,本小组内部既要有基础好成绩好的学生,还要有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且性格方面也应该均衡,男女比例应该达到一致。

(2)确立受导关系实施步骤:学生在进行分组后,教师抽签确定自己所负责的德育合作小组,并承担该组全部学生的德育导师。每个班的班主任负责向德育导师提交受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灯,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素材。

(3)导师工作职能:导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思想、品德和行为等方面细节上的表现,帮助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行为导向。关心受导学生平时的学业情况和家庭情况,以及特长的发展等,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为受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安排课余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和兴趣小组,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波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整。随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遇到的各种情况。

(4)考核方案: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考评。考评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年级组考评、导师考评和政教处考评。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规范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评选出优秀德育导师和学生给予表彰。

2.高中德育导师制的优点

德育导师制主要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在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需要帮助的制度。学校选择一批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和关心学生并且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教师贴近学生,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目的。德育导师制的重点是动员多方面的教师力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德育导师制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安排的导师将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德育导师应该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同时对学生群进行指导,让学生觉得导师平易近人。总之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

3.结束语

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

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中职学校就是要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顺应社会发展要求,自然而然的肩负起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中职学生的重任,努力提高中职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发挥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创设高效德育课堂迫在眉睫,为了实现这一任务目标,对德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进而更好的实现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是德育课程始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解析

中职德育课程“三阶段六步骤”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德育素养培养顺序为依据,将德育课程分成“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实践”三个阶段和“设定主题、搜集资料、分享交流、形成报告、总结提升、实践升华”六个步骤,目的在于真正的做到将德育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德育过程与德育课堂相结合、知识分享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进而为学生搭建素养提升的平台,真正发挥德育的主阵地作用。(一)“三阶段”的主要内容。“三阶段”指的是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学习阶段和课下实践阶段,三个阶段的设置确保了德育课程的高效性,更好的结合了学生的成长过程,构筑起了学生道德成长的阶梯。1.课前准备阶段。课前准备阶段顾名思义是发生在学生上课之前,包括设定主题、搜集资料两个步骤。教师会提前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学习主题,提示学习方法,确定学习步骤,要求最终呈现形式,并告知具体评价方式。课前准备阶段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和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同时,这个阶段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清楚知识的认知过程、增强学生对德育课程学习的兴趣。2.课中学习阶段。课中学习阶段是发生在课堂过程中,包括分享交流、形成报告、总结提升三个步骤。这个阶段是由每个小组的组长结合的主题和组内成员实际搜集的材料,按照教师要求的最终呈现形式,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和解说,并结合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二次信息的重新整理,进而形成书面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完成该知识点的梳理工作,并对该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重点在于对学习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方法的指导。通过这一阶段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整理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谨慎、谦虚、公平、宽容的良好品格。3.课后实践阶段。课后实践阶段主要指的是实践升华阶段,在这个阶段是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形成的道德领悟落实到生活实践中,确实做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方向的转变,实现德育由外化向内化过程的过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最终实现德育课程的教育目的。这一阶段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抽查跟踪访谈以及小组组长的及时督促。在课后实践阶段,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真正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对自我的自我管理、自我德育以及自我教育,这是“三阶段六步骤”德育课程教育新模式的关键环节。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学习阶段和课后实践阶段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彼此缺一不可、无法替代,通过将每个阶段制定的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形成阶梯,并自成一个学习单元,完成每一个学习单元后又将接受新的主题,如此循环往复帮助学生实现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习惯的逐渐培养,最终实现道德修养的提升。(二)“六步骤”的主要内容。1.设定主题。教师在授课前结合教学大纲和授课标准中的授课三维目标,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道德基础将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确定德育课程的教学主题。这些教学主题的确定要严格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职业和贴近社会,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2.搜集资料。小组内的每位学生利用教材、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手段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进行信息的搜集,在搜集过程中要注意查证资料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通过个人搜集和小组信息汇总两个环节,完成搜集资料的步骤。组长将作为这个环节的评价者根据成员的参与度和信息贡献度对每个组员进行打分,帮助学生学会和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从而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3.分享交流。在教师的组织下,各组长作为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资料搜集结果,分享可以采用PPT、微视频或WORD文档等方式。在资料分享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和质疑,汇报小组要进行答疑和解释,教师将记录展现过程,并以过程中学习小组的临场表现力为依据对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完成相应的评价解释工作。这个步骤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及时应对能力、提升学生的展示自我的意识,还有利于形成学生团结互助、勇敢质疑的品格。4.形成报告。在前三个步骤的基础上,由各组的组长将汇报材料和质疑内容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书面报告。这个步骤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整理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总结提升。教师将每个小组形成的总结报告公布展示,梳理、整合出该主题的具体知识要点、能力发展以及学生的品格培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对各组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和肯定,对于存在的问题要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这个阶段不仅要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和发展需求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后期的道德提升奠定基础。6.实践升华。这是“三阶段六步骤”中的实践阶段,也是发展提升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道德水平从道德认知阶段过渡到道德习惯阶段,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管理,构成学生道德自觉的关键。

二、“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一)以小组化学习方式为基础,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三步骤六阶段”需要教师将授课班级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组3-5人,要求是:积极的学生和相对不太积极的学生要平均分开,选定组内协调、组织、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确立起由教师、组长和组员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进而完成学习任务。“三步骤六阶段”教学模式需要明确组长的职责应包括以下方面:结合教学主题,根据组员特长完成组内分工,并结合组员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信息的汇总,并做好课堂上的汇报工作;做好教师与组员之间沟通的工作;记录组员的特长和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教学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做好组内成员的过程评价记录。“三步骤六阶段”教学模式同时也需要明确组员的职责,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学习任务,记录课堂有效信息,为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奠定基础;接受组长的安排,为团队的共同学习任务贡献自己的智慧。“三步骤六阶段”教学模式对于小组中组长和组员的分工和职责有着很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就要求德育课堂的小组教学的有效性。(二)以模块化教学内容为前提,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社会的道德要求将教材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其系统化、模块化,确保其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便于“三步骤六阶段”教学模式的展开,实现学生德育素养提升的目的。(三)以增值性评价方式为机制,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增值性评价是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教育评价方式,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引导学校多元发展。简单来说就是看学生的进步。“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认真观察每位学生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发展特点,积极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成长和日常进步,不断提升学生在道德培养过程中的认知和能力水平,通过关注学生在学习成绩的变化和在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实践力方面的成长以及学生在品格优势发展、小组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提升,实现在德育课堂中培养学生道德自觉的德育目标。

三、“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以及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提出之后,更为重要的是要放到中职德育教育的课堂中进行实践,接受时间的检验。中职德育课包括四门基本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根据学校课程设置以及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规律,我们最终选择在学生入学之初的第一门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展开。到目前为止,“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已经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实施,无论是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均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学习提升了学习意识,更新了学习理念,调整了学习方式,提升了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了从专业技能到道德素养的综合提升,并且在每学期期末班级课堂都会组织“我在成长”为主题的总结活动,通过学期总结,每位学生都会对自己的成长过程形成了解和认知,逐步确立起热情积极的德育课堂教学氛围。德育课堂是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将枯燥的德育理念通过实践落实到学生心中,否则一切都将会成为一纸空谈。我们通过“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运行和实施,通过对其理论的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普遍性的实施方法和实践效果。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做到举一反三,将“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全面铺开运用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三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正是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不仅体现出了教师眼中将德育课堂视作学生生命成长场所的教育理念,更加帮助学生完成了从行动体验到感受成长的全过程,从而确保了德育课堂的高效高质。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乔伊斯,等著.教学模式(第八版)[M].兰英,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彼格斯,科利斯,著.学习质量评价[M].高凌飚,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白国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视角下的中职德育课改革探索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0).

[5]丁哲学,路艳娇,刘彦,王冰.中职职业学校德育现状调查研究———以黑龙江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3).

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德育工作;微信;应用

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应用,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微信”作为自己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首选聊天软件。“微信”以文字、表情、图片、语音为载体,以朋友圈、微信群、相册为交流平台,分享着用户每日的心情和活动。作为一种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以其信息即时性、表达多样性、功能全面性吸引着大批用户。2014年10月,千龙网联合首都互联网协会发表《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其中数据显示,57.8%的中学生使用微信沟通,微信成为中学生最主要的聊天工具。因此,微信可以作为德育的一个途径。

一、微信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德育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的传统理念和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熏陶法、亲身实践法等)让为人处事的真谛能够质朴的传承下来。微信时代的德育应该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发扬传统德育的优点,吸纳和借鉴微信的优势,形成新时期的微信德育教育。(罗春虹,2017)微信和德育工作相结合,是一次德育工作的进步。

(一)德育工作即时化

学生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呈现的活动和想法是他们当时最直接的反应,教师能够第一时间注意到该生的所做所想。一个简单的“赞”能够给学生的正确行为和做法进行肯定;一个简单的表情,能让学生感受到师长的关怀;一句简单的话,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于他的行为和想法的赞同或是疑虑。德育工作的即时化能让学生的问题在最早的时间得到处理和引导。

(二)德育方式多样化

相对于传统德育的当面说教,微信德育以文字、表情、图片、视频等多种更加轻松或者直观的形式进行。在轻松的氛围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距离近了,被教育者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同时,微信德育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事情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和想法的分享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性的评价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相辅相成,让德育工作更加有效。

(三)德育内容全面化

学校德育侧重学生的爱国、集体主义、诚信等等大是大非主题的教育。因为微信更多呈现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微信德育更倾向于生活态度、生活情趣等等比较生活化的主题的引导。人的发展应当是全方位的,既要懂得忧天下之忧,也要学会给平淡的生活添一抹温暖。微信德育能够在内容上成为学校德育的一种补充。

(四)德育工作生活化

德育工作从学校(特定的地点)延伸到了生活中,从在校(8小时)延伸到了学生所有的时间里,从集中式的德育教育(晨会、班会)分散到了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处。德育的生活化让学生不再存有教师说教的感觉,使学生更愿意接受。

二、微信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模式

(一)动员活动

在开展微信德育前,首先开展班级动员班会。由学生主持,探讨微信对现代生活的影响、高中生的微信使用情况、组建班级微信群的利弊问题等等。同时,在全班同学同意组建班级微信群后,制定微信群的名字,推选群主,制定微信群的群规,例如:不可刷屏,手机使用时间等等。

(二)互为好友

学生注册微信账号后互相添加为好友。好友可以看到对方朋友圈内的文字和照片,接受对方的图片、语音、视频等。这样,师生间、同学间就能够观察到对方的动态情况。

(三)建微信群

由群主组建班级群,将所有同学添加到同一聊天群内。群内的信息、图片、视频共享。可以作为班级活动的讨论阵地、报名阵地、宣传阵地。

(四)日常活动

微信群内的日常活动包括班级活动的公告、优秀文章的分享、名言警句的转发,优秀公共号的推荐等等都由全班同学自发参与,没有硬性的规定。

(五)专题活动

一学年内,根据不同主题,安排多次活动和比赛。例如:最美瞬间随手拍比赛。在较长假期里,鼓励学生结伴学习或游玩,以此促进同学间的友情增长。要求学生拍摄一张同学间最温情最有爱的照片,配上文字发在朋友圈内分享。评选出人气奖、最美画面奖、最美文字奖等多个奖项。

(六)年度总结

微信是一种记录自己、班级成长的方式。因此,鼓励学生将自己一年内的精彩的文字和照片、重要转折点、心情变化都做一次回顾,整理成微信书,可以打印出来做永久性的保存。教师可以将学生一年来的重要活动和经典的文字照片制作成班级微信书,以供学生欣赏、回忆、反思。

(七)注意事项

从微信的注册、活动的开展到年度的总结,微信活动都遵从自愿的原则;约定手机使用的地点和时间;由群主承担微信群的建设,起到组织作用;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微信中的角色———知心朋友。总结微信,是一种崭新的德育方式。教师通过微信,对学生的想法和行为提出自己的见解,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实现思想提升。同时,教师通过微信,展现自己的活动和想法,以平等的姿态,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德育工作中引入微信,让微信为德育工作服务,让德育工作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应对策略

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特征,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并努力向积极的方面发展,这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我针对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现状及其应对策略展开初步分析与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渗透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存在如下两个突出问题:(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观念淡薄纵观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教育观念较为淡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是走马观花地将文本中心思想灌输给学生,却并没有认真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德育教育资源,更谈不上采取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了;另外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语文考试中所获得的分数,却很少去考虑学生是否真正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树立了端正、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忽视了学生德育发展的需求,显然,这并不利于实现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两者的有效融合。(二)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脱节小学生德育教育有很大一部分是依托于富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学科进行的,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意识这一点,在给学生做德育工作时经常举一些与语文课程内容脱节的例子,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语文教学时间不说,也使得语文人文性较强的学科特征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说,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脱节,也是致使小学语文始终无法获取良好德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德育教育的应对策略

针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认为我们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一)教师要自觉树立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由此可见,道德教育之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自居树立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德育教育风格,以及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德育教育形式,这对以后自身教育技能的提升以及学生的长远性发展,无疑都将是一种共赢的局面。此外,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教学反思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保证。有鉴于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德育教育实践中一定要善于反思总结,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完善自己教育上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反思自己语文德育教育中的得失,不断总结和汲取语文德育教育经验和教训,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技能,从而为学生实现知识与道德情感的均衡、协调发展服务。(二)紧扣语文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其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教师应当平衡这两点,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与人文情感的双重教育与渗透”。由此出发,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获得预期中的理想德育效果,就不能想当然地进行德育内容灌输,而应当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在贴合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策略、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教育。例如,《钓鱼的启示》这一篇叙事性文章,主要阐述了“我”11岁时跟着父亲去钓鱼并从中获得了对人生有益的启示。那么,究竟是何“启示”呢?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带领学生积极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德育素材。对此,我便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针对父亲要求“我”放掉鲈鱼这一事件发表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学生的发言热情格外高涨。有的说“反正周围没人,即使不放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有的说“即使没人发现,但是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父子俩选择放掉鲈鱼是正确的”;还有的从实际生活入手找出了相似的诱惑“过马路时遇到了红灯,但马路上除了自己没有别人,这个时候是选择闯红灯,还是静静等着绿灯;在放学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不少现金,空荡荡的路上只有自己此外再无别人经过,这个时候是选择想办法寻找失主,还是自己偷偷捡起拿走……”如此一来,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师生一起不仅挖掘了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面对生活中的诱惑,我们要依道德的标准进行抉择;而且也深化了对于本篇课文的认知与理解,效果一举两得,很好地实现了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两者的完美融合。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带着学生在课堂上领略、体验语言知识的美,同时,更应当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有意识得传输给学生,引导其解读人文精神所在。这样才能将语文教学的精髓传承给学生,才能让优秀的语文知识在一代代学生身上开出德育新花。

参考文献:

[1]杨亚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探[J].学周刊,2017,(36).

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篇10

(一)有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

中学德育教育主要目的是保障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学德育从法律意识、民族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育和熏陶,促进中学生成为一位合法的公民。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传统的中国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道德素质也不断提升,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人民的力量,弘扬民族传统。

有助于中学生在成长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世纪人才,不被腐朽的思想所侵蚀,促进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面对当前世界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环境,面对中学生成长的新特征、新要求、新情境,因此不断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二、中学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不重视德育教育

中国的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是注重学习成绩,所以教育活动都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关联,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当然其中就是对于德育的培养。部分中学班主任只关注学习成绩,并以学习成绩来概括了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从而形成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忽略,促使德育与成绩失去平衡。

(二)呈现教条化、口号化、形式化的现象

目前很多中学的德育教育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从而让德育以一种形式化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没有专业的课程开展,即使后面开办了德育课程,但是大多数时间都被其他重要课程所取代;在德育内容上,通常以一些条条款款来体现德育,忽略了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德育表现上,通常是以喊口号的方式出现,没有深刻的意义,难以吸引中学对其的关注。

(三)德育和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中学德育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通常以临时的、分散的教育为主要形式,很多时候中学德育都是针对有典型“问题”的学生个别实行;没有完善的德育体系,也没有健全的评估体系,中学德育评估的方式通常是以总结的方式或期末报告的形式又班主任完全掌握,因此会受个人主义以及主观性的影响,这种总结肯定不能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加强中学德育成效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叙述,正确认识到当前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中学班主任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进行实践工作,开辟正确的方法,逐渐构建一套有效的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班主任应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正确的、有效的德育教育策略。

(一)重视德育教育

中学班主任首先要将观念进行改变才能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德育在整个学生教育活动中流于形式的现象,将德育工作真正放到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上面,坚持“要治学,先树人”的教育理念。中学班主任肩负重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让德育教育工作更“活”更“实”

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任务很重,中学时期的学生处于心理、身体发育的关键转变时期,思维新奇独特,新鲜事物对他们充满了吸引力,在情感方面也逐渐走向成熟阶段。也因为这样,在这个时期的中学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不同刺激与诱惑而走向歧途。针对中学生特点的独有性,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就应该将德育变“活”,不是单纯的教条式教育,班主任应该将各种德育内容与各门课程有机结合,结束传统的说教方式,促进学生更容易接受。中学班主任不仅要将德育变“活”,还要做“实”,使其学生受到真正的启发,净化自己的思想,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