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学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8-25 17:14:09

刑事科学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范文篇1

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警力短缺,技术工作负载过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刑事案件大幅上升,但刑事技术人员匮乏,与“刑事技术人员不低于刑警总数的25%”的标准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技术大队人员少,由于人少案多,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只能保量而无法求质。同时,因为工作疲于应付,忙于现状,导致疏于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学习和应用,对专业最新动态缺乏了解,缺乏运用现代科技装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引进的科技装备未能充分发挥其工作效用。(二)技术队伍不稳定,技术人员素质下降由于技术工作责任重大,工作环境脏、臭、毒,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心理负担重,队伍中那些业务骨干日渐感到“疲倦”。近年来,基层刑技人员增加了不少新人,给刑事技术部门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但是这些新人是刚从院校毕业的,未经专业训练,缺少经验,综合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准还不高。刑事技术队伍一直以来没有引进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相关的政策待遇,立功嘉奖、选拔干部、晋升职务机会少,评定技术职称又不与警衔、级别、工资待遇挂钩,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对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荣誉感缺乏,敬业精神不足,经常出现“技术人才留不住,技术新人呆不长”的情况。整个技术队伍始终处于一个年轻、不连续、不稳定的状态。再加上经费的限制,培训跟不上,政治、业务素质日渐下降。(三)保障不力,设备陈旧,技术含量提升缓慢技术装备落后,缺乏大型分析仪器,制约了刑事技术检验项目的开展和检验鉴定水平的提高。1.追求短期目标,缺乏长远打算,丧失技术工作发展后劲。自刑事技术等级评定以后,相当一部分地区的领导安于现状,没有继续加大投入,不重视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后劲,使刑事技术工作得不到持续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设备落后,物证提取率不高,证据流失较为严重。由于各地的现场勘查器材和实验室配套设备落后,给现场的细致、全面勘验工作带来影响。有的地区勘查现场就是一个勘查箱、一个法医包、一部照相机、一个手电筒;有的现场勘查就靠一个多波段光源,有的甚至连多波段光源都没有;多数地方现场勘查车辆严重不足,有的还没有现场勘查车,有的现场勘查车是改造的、借来的。这样的勘查装备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流于形式,案件的痕迹物证信息破坏、流失情况极为普遍和突出,痕迹物证提取率、利用率相对较低。案件大多数痕迹物证来源于现场,由于提取率不高,该提取的没有提取到,直接影响了刑事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3.专业设备不全,专业检验项目无法开展。有的地区刑事科学技术各专业都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只有简单的实验室,而且设备陈就,有的不配套,有的长时间搁置不能使用。甚至有的科室缺乏最基本的物证检验鉴定设备,使很多现场物证不能及时检验。4.物证管理不规范,流失严重。有的刑事科学技术部门用房相当紧张,很多地方没有物证室,缺乏物证保管的场所,有的用仓库替代,有的连仓库都没有,办公室、仪器室、资料室、物证保管室共用一室,混为一体,导致现场勘查获得的物证管理不善。

对策

刑事科学技术工作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存在着与新形势下不相适应的方面,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差距,面对现实,就能克服困难,找出症结所在。(一)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刑事技术工作作为侦查破案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工作成为许多案件性质确定是否立案的依据,又是揭露、证实犯罪的重要环节。侦查破案以来,不管是一般的现场勘查,还是大要案的调查研究,从侦查措施的实施到犯罪活动日益狡猾隐蔽,在犯罪手段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挖潜能,突破传统观念,从服从和服务于侦查破案转向积极参与破案,明确技术不只是为勘查现场而取手印、足迹等痕迹物证,而且担负着侦查破案和出庭接受质询、证实和支持破案结果的任务。刑技人员应该增强责任意识,拓宽工作思路,通过扩大检验范围,强化服务措施及业务训练等手段,着力提高工作效能,确保刑事技术工作取得实效。(二)领导重视,提高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地位各级公安机关有关领导应首先从侦查破案工作和法律角度重视刑事技术工作。新《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颁布与实施,给刑事技术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刑事技术部门用科学的刑事技术为侦查破案提供侦查线索、缩小侦查范围、提供破案和庭审证据,不仅是侦破工作自身的需要,也是法律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对刑事技术部门的领导,促进刑事技术的建设和提高。(三)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和壮大刑事科学技术队伍,组建创新型团队按照创新型团队建设的要求,制订各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从个体学术、技术、能力培养和群体层次、结构建设等层面,开展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专业方向带头人培养工程,有计划地安排刑事科学技术人员读研、读博,创造条件出国考察、进修,组织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深入公安基层调研,特别是充分利用刑事技术专业教学、科研和技术应用融合的优势,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力争使队伍有良好的培养和建设效果。使科教人员按照不同培养层次要求达到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又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既能胜任教学,又可以进行科研创新;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突出的个人技术专长。从总体层次和结构上,形成以教授为代表的专业方向带头人,以副教授为代表的中、青年专业骨干人才队伍。同时,要取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多方争取资金支持,多渠道地解决各种经费和待遇,大力推动公安刑事科学技术的装备建设,创建重点专业实验室,为刑事科学技术工作服务。(四)加大刑事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创新刑事科学技术新技术、新手段,对研究开发出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并在公安实践部门推广使用,尽快转化为战斗力,并运用于实战,以提高现场痕迹物证的提取率、分析率及鉴定结论的准确率,进而为公安侦查工作提供线索和方向、为检查机关、审判机关提供证据。(五)科学管理,强化业务素质,狠抓队伍建设人的因素,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刑事技术的发展必须把加强刑事技术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否则,投入再多、仪器再先进,也难产生实效。为此,刑技队伍建设应纳入规范化轨道。刑技工作根本点在于有一支事业心强、爱岗敬业、作风踏实、懂法律和技术的专业队伍,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刑技人员在各自岗位上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成为刑技战线上的尖子、专才。同时,技术部门应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明确技术职责,落实奖惩措施,激励刑技人员的工作斗志。对勘查、检验等工作按规范要求严格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积极组织对刑事技术队伍中的新人进行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必要时邀请专家讲座,结合实际办案进行专题研究,以此来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总之,要做到德才并重用人、从优待警留人、教育培训育人。(六)加强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工作规范化逐步完善鉴定质量控制体系,进而提高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准确率,逐步对如声纹、视听资料的计算机自动化识别系统和纸张、油墨及犯罪人员DNA数据库等项目的建设与应用,解决与世界警察法庭科学技术不相适应的关键问题,使我国的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与世界警察法庭科学技术顺利接轨,进而取长补短,使我国刑事科学技术工作更加规范化、合法化、科学化,鉴定质量和鉴定水平达到或领先于外国先进的技术水平。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犯罪的新形势,如果刑事科学技术鉴定技术的科技含量不高,侦查员科技意识不强,证据意识不强,诉讼意识不强,或不改变侦查模式,仍沿用传统的侦查模式和侦破手段,不应用先进高科技手段和开放式侦查模式,将无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

本文作者:王闯工作单位:吉林警察学院

刑事科学技术范文篇2

(一)领导认识不足,意识缺失

在我国,刑事科学技术得不到快速的发展与进步最大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相关领导对提高公安机关整体的刑事科学技术的认识不足,不能从制度上和政策上进行系统的规定,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刑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降低了公安机关的打击犯罪能力与执法水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刑事科学技术发展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

(二)技术队伍不稳定

由于公安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在实际的工作之中经常涉及到人员调动等情况,这就造成了技术队伍不稳定,总是出现调动等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公安机关针对刑事科学技术没有一套完整的奖惩措施,这就造成了技术人员在工作之中缺乏相应的积极性,不能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这也是影响我国刑事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抑制因素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犯罪手段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但是我国公安机关的技术队员队伍却没有得到很快的发展,这对于现代社会稳定,提高我国公安机关整体办案水平的一大障碍。

(三)人员不足,工作量大

刑事科学技术人员是我国公安机关的核心人员,也是公安机关最为紧缺的人才,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我们发现,他们的工作量都很大,这是由于具有专业刑事科学技术的公安人员相对较少,不能满足现阶段公安机关办案需要,这就阻碍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能力和执法水平的提高。刑事科学技术对于公安机关办案能力的提高和执法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我国公安机关意识的薄弱,高校对于该方面培养的人才较少,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人员的数量与质量。数量相对较少,但是面对的工作量又很大,这就为我国刑事科学技术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建设,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犯罪能力和执法水平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增强领导意识

领导是一个机关和部门的核心人物,他们的意识与观念对于整个机关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了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建设,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犯罪能力和执法水平我们首先需要转变领导的观念,让领导对于刑事科学技术予以充分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并颁布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我国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的整体提供,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保驾护航。领导转变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是促进我国刑事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首要措施。为了促进领导观念的转变,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对领导进行培训,让相关领导意识到刑事科学技术对于现代公安机关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要对相关领导的思想意识进行引导,让部门领导的意识走出原来的象牙塔,要多看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紧跟时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刑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二)要加大投入,加强装备建设

刑事科学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技术,在现代案件侦查之中一般都需要借助相应的装备,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我们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刑事科学技术相关装备的购买与配置,这是提高刑事科学技术的硬件保证,也是十分基础的一项措施。当前,应优先安排加强现场采痕取证和个体识别技术的装备项目,如多波段光源、紫外搜证系统、502熏显柜、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及查询终端、活体指纹及人像采集仪、数码照相、数码立体显微镜等在技术用房上,要有超前眼光,充分考虑技术专业、设备的发展和技术人员备勤等需要。

(三)注重人才培养,引进专业人才

针对我国公安机关的现状,在工作之中应该注重刑事科学技术人才的不断引进,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整体的的素质与水平。相关部门应该积极从高校引进具有刑事科学技术的人才这种方式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其次,为了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的提高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技术能力,以此促进公安机关的整体能力;最后,要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各级刑侦部门要积极为科学技术人员提供科研条件,鼓励技术改革和创新,并通过刑事科学学会以学术交流的形式及时推广新经验、新做法。只有这样三管齐下,综合利用各方力量才能最终促进我国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的整体提高,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与打击违法犯罪能力,为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相应的保证,为社会的稳定团结提供基础。

(四)加强上级对下级的垂直领导

当前刑事技术部门在不脱离公安队伍的情况下,既要按其现有的模式运行,又要减少外部行政干预,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上级对下级技术部门的领导职能,将刑事科学技术纳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轨道。上级对下级的领导不仅要表现在业务上,还要在人员的选择和调动、职称待遇、学习培训、器材装备、达标验收等方面予以直接管理。这样可以直接保障技术发展的整体性,确保技术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设置更新、改造,营造科学研究氛围,提高刑事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防止人员随意调动、资金挪用等外部干预。这种垂直领导对提高刑事科学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是由于刑事科学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相对较为特殊,在实际的工作之中需要面对很多复杂的环境,这就需要强有力的部门领导和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办案工作的有条不紊,才能推进我国刑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带来更多的保障。

三、结语

刑事科学技术范文篇3

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大对刑事技术的持续投入

刑事科学技术是获取诉讼中最有力证据的一种手段,是提供破案线索、确定侦查方向的最有效途径,它为打击刑事犯罪、缉毒执法、治安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及国内安全保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对党委、政府在处置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和重大灾害事故时,为查明事实、确定性质及依法处理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证据,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整个公安工作乃至社会管理各方面的一支重要的技术力量。

由于刑事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地公安机关对此均予以高度重视。前几年,技术用房缺乏、布局不合理、常规勘查器材不全及技术设备落后是四川、重庆等一些欠发达地区县(区)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硬件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但近几年来,上述地区的县(区)公安局党组都充分利用“三基”工程建设这一有利契机,把基层刑事科学技术室建设作为“科技强警”战略的重点工程,由分局一把手亲自抓,积极争取区委、政府的支持,加大科技投入,使当地技术室硬件装备配备焕然一新,技术工作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比如许多刑事技术室都配备了多波段光源、紫外观察照相系统等技术设备,技术用房情况也得到很大改善,实验区(污染区)、储存区(半污染区)和工作区(清洁区)能够合理规划布局,能够有效实施卫生污染控制。

我局领导对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一贯予以高度重视,对各刑事科学技术室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目前,我局已建成的龙华、美兰、秀英和琼山四个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都通过了全国三级刑事科学技术室的验收。但各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的硬件装备仍然比较简陋,常规勘查器材配置不全,更缺乏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尖端设备。另外技术用房也不足,布局也不甚合理,不能有效实施卫生污染控制,这既不利于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技术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局基层刑事技术室的建设要紧紧抓住“三基”工程建设这一有利契机,继续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对刑事科学技术的持续投入,彻底改变技术装备落后和实验室布局不合理的局面,使刑事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公安工作和其他社会管理工作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

二、“以人为本”,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由于刑事技术工作的单调与枯燥,造成全国各地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奇缺,刑事科学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直接影响了公安破案工作的进展。针对刑事技术人员数量少的问题,西南欠发达地区的做法是从警察院校刑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中招录,同时从其他大专院校招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公安机关内部挑选合适人才,进行刑事技术专业培训后,充实到刑事技术部门。通过这些渠道,这些地方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人员比例占到同级刑侦部门刑警总数的20%以上。针对部分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低的问题,他们的做法是,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技术员送到刑警学院或公安部举办的各种刑事科学技术培训班进行培训,或请专家到本地授课。另一方面将县区刑事科学技术室的新技术员轮流送到省厅或市局技术部门跟班学习锻炼。通过这两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技术员的刑事科学技术理论水平,丰富了他们的实战经验。

当前,缺少专门的技术民警依然是遏制我局基层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发展的瓶颈之一,主要表现为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数量少,与刑事技术工作的任务不相适应;部分刑事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低,勘查和检验鉴定质量不高,与公安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以指纹为例,刑侦支队侦控大队自建库以来,录入的现场嫌疑指纹数为4199枚,提取率不到20%,利用刑事科学技术直接破案的就更少了。目前,我局下辖的4个刑事科学技术室的技术工作人员共有26人,保税区公安局尚没有专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与同级刑侦部门刑警总数的比例不到10%,与公安部关于达标技术室的技术人员要占到同级刑侦部门刑警总数20%的标准要求相差甚远。近三年来我市年平均发刑案10000起左右,而四个刑事科学技术室年平均现场勘查仅在1700起左右。另外,在所勘查的案件现场中,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的案件也较少。从以上数据可以不难看出,如果要真正做到公安部关于十类案件的现场必须百分之百勘查的要求,对于我局当前刑事技术队伍的现状来说,任务将是非常艰巨的。为此,增加基层刑事技术人员的数量,以适应当前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任务的需要迫在眉睫。

针对我局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西南欠发达地区的做法,一是以在现有民警中挑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且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主,以从全国各地招录具有刑事技术工作经验的人员为辅的方式,解决基层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对现有刑事科学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或让新增加的技术人员到市局刑科所或省厅技术部门跟班学习,以加强技术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技术民警在政治和生活上的待遇,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安心于技术工作并爱岗敬业。

三、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室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

真正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室的作用,使其最大限度地为公安和社会管理各项工作服务,除了具备基本的硬件基础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软件来配套,即要实行科学化操作、规范化管理、效益化经营和精细化分类。在这方面,重庆、四川等欠发达地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制定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量化指标,使考核简便可行;实行了主勘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引进了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刑事科学技术范文篇4

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大对刑事技术的持续投入

刑事科学技术是获取诉讼中最有力证据的一种手段,是提供破案线索、确定侦查方向的最有效途径,它为打击刑事犯罪、缉毒执法、治安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及国内安全保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对党委、政府在处置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和重大灾害事故时,为查明事实、确定性质及依法处理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证据,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整个公安工作乃至社会管理各方面的一支重要的技术力量。

由于刑事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地公安机关对此均予以高度重视。前几年,技术用房缺乏、布局不合理、常规勘查器材不全及技术设备落后是四川、重庆等一些欠发达地区县(区)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硬件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但近几年来,上述地区的县(区)公安局党组都充分利用“三基”工程建设这一有利契机,把基层刑事科学技术室建设作为“科技强警”战略的重点工程,由分局一把手亲自抓,积极争取区委、政府的支持,加大科技投入,使当地技术室硬件装备配备焕然一新,技术工作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比如许多刑事技术室都配备了多波段光源、紫外观察照相系统等技术设备,技术用房情况也得到很大改善,实验区(污染区)、储存区(半污染区)和工作区(清洁区)能够合理规划布局,能够有效实施卫生污染控制。

我局领导对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一贯予以高度重视,对各刑事科学技术室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目前,我局已建成的龙华、美兰、秀英和琼山四个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都通过了全国三级刑事科学技术室的验收。但各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的硬件装备仍然比较简陋,常规勘查器材配置不全,更缺乏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尖端设备。另外技术用房也不足,布局也不甚合理,不能有效实施卫生污染控制,这既不利于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技术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局基层刑事技术室的建设要紧紧抓住“三基”工程建设这一有利契机,继续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对刑事科学技术的持续投入,彻底改变技术装备落后和实验室布局不合理的局面,使刑事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公安工作和其他社会管理工作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

二、“以人为本”,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由于刑事技术工作的单调与枯燥,造成全国各地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奇缺,刑事科学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直接影响了公安破案工作的进展。针对刑事技术人员数量少的问题,西南欠发达地区的做法是从警察院校刑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中招录,同时从其他大专院校招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公安机关内部挑选合适人才,进行刑事技术专业培训后,充实到刑事技术部门。通过这些渠道,这些地方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人员比例占到同级刑侦部门刑警总数的20%以上。针对部分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低的问题,他们的做法是,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技术员送到刑警学院或公安部举办的各种刑事科学技术培训班进行培训,或请专家到本地授课。另一方面将县区刑事科学技术室的新技术员轮流送到省厅或市局技术部门跟班学习锻炼。通过这两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技术员的刑事科学技术理论水平,丰富了他们的实战经验。

当前,缺少专门的技术民警依然是遏制我局基层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发展的瓶颈之一,主要表现为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数量少,与刑事技术工作的任务不相适应;部分刑事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低,勘查和检验鉴定质量不高,与公安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以指纹为例,刑侦支队侦控大队自建库以来,录入的现场嫌疑指纹数为4199枚,提取率不到20%,利用刑事科学技术直接破案的就更少了。目前,我局下辖的4个刑事科学技术室的技术工作人员共有26人,保税区公安局尚没有专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与同级刑侦部门刑警总数的比例不到10%,与公安部关于达标技术室的技术人员要占到同级刑侦部门刑警总数20%的标准要求相差甚远。近三年来我市年平均发刑案10000起左右,而四个刑事科学技术室年平均现场勘查仅在1700起左右。另外,在所勘查的案件现场中,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的案件也较少。从以上数据可以不难看出,如果要真正做到公安部关于十类案件的现场必须百分之百勘查的要求,对于我局当前刑事技术队伍的现状来说,任务将是非常艰巨的。为此,增加基层刑事技术人员的数量,以适应当前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任务的需要迫在眉睫。

针对我局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西南欠发达地区的做法,一是以在现有民警中挑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且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主,以从全国各地招录具有刑事技术工作经验的人员为辅的方式,解决基层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对现有刑事科学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或让新增加的技术人员到市局刑科所或省厅技术部门跟班学习,以加强技术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技术民警在政治和生活上的待遇,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安心于技术工作并爱岗敬业。

三、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室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

真正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室的作用,使其最大限度地为公安和社会管理各项工作服务,除了具备基本的硬件基础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软件来配套,即要实行科学化操作、规范化管理、效益化经营和精细化分类。在这方面,重庆、四川等欠发达地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制定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量化指标,使考核简便可行;实行了主勘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引进了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刑事科学技术范文篇5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把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室建设置于公安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分局党委始终把刑事科学技术建设摆在"科技强警"战略的首位,把加强刑事技术工作作为改革和加强刑侦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推进刑侦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大力推进刑事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2004年初,分局党委把刑事技术工作建设纳入科技强警示和公安科技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局提出的“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刑事技术建设”的要求,把“刑事科学技术室创等级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明确提出创建二级技术室的奋斗目标。按照上述的奋斗目标,参照公安部制定的“队伍建设,硬件建设、技术管理与工作实绩”等四个方面的标准,刑侦大队全面加强技术室的硬件与软件工作。创建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硬件不达标。分局党委经过多次研究,反复讨论、论证,决定从派出所所址划出200多平方米作为技术室办公地点,先期投入了10余万元资金,按标准紧张筹建。至2004年底,技术室办公用房全面峻工,技术中队搬迁至新的办公地点投入正常运作。当前刑侦技术室硬件设施已经具备创建一级技术室的条件,将刑侦技术硬件设施在全市处较落后的面貌一举改变,为实现更高的创建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因地制宜,保障投入,下力气解决硬件装备问题。

2003年以来,我局在刑事科学技术室装备建设方面共投入120多万元,先后购进指纹远程自动识别查询系统、多波段光源、紫外观察照相系统、立体显微镜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彻底改变了过去“两把刷子扫天下”的落后状况,技术装备达到了公安部的县(市、区)一级技术室装备配备标准。2004年又调整了技术室的办公场所,使技术室的用房从原来的5间、面积80平方米增加到16间、面积260平方米,健全了各类刑事技术专业实验室、物证室、值班备勤室、会议室等,极大地改善了技术室的办公环境。2005年技术室又购置了一批电脑,做到技术员人手一台,实现了现场照片数码化,现场勘查材料及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报告制作电脑化,技术管理信息化,为提高技术室的现场勘验、痕迹物证检验鉴定及技术管理的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以人为本,内部挖潜,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在分局党委和刑侦大队的大力支持下,技术室在队伍建设方面力求突破,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通的刑事科学技术队伍。一方面从公安院校技术专业毕业和热爱技术岗位的年轻民警中选调人员充实到技术室,另一方面选派了有工作经验的技术民警到中国刑警学院和公安专科学校进修培训。刑事科学技术员从原来的6人增加现有的11名,平均年龄33岁,全部人员经过技术专业和电脑培训,文化程度均达到大专以上,使刑事科学技术室队伍建设与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相适应。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民警的科技素质作为重要环节来抓,营造了人人自觉学习和应用信息化的浓厚氛围和工作导向。技术员立足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采取集体探讨方法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在干中学、在学中练,较快提高了全体技术员的专业水平。同时技术室还通过上网浏览查找资料、订阅刑事技术专业书刊、咨询上级业务部门、与其他单位技术室交流心得等方式密切关注国内外在刑事技术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刑事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现场勘查和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水平,提高刑事技术在侦察破案中的打击效能和攻坚克难的能力。

四、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全面推动刑事科学技术室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技术室大力推动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在管理上力求突破,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内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运作机制。技术室实施了“技术员岗位职责”、“现场勘查责任制”、“物证鉴定责任制”、“痕迹物证管理责任制”、“七率一量”考评办法等工作制度,建立起现场勘验、检验鉴定、物证管理、科学研究、技术队伍和器材装备等工作台帐,要求技术员在工作的每个环节均要按规范的程序进行操作,达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促工作的目的。

五、明确职责,完善激励,以全员量化考评为依托充分调动每个技术员工作积极性。

技术室制定了《技术员岗位职责》、《技术室业务考评规则》,根据各岗位专业技术工作的特点,对每个技术员下达工作目标并进行量化考评,全面推行岗位责任目标考核机制。通过实行“主勘技术员”负责制,把现场的勘验、提取、检验、分析及归档等各个环节指标落实具体的人员身上,做到岗位目标明确,考评科学简明。同时,我们在技术室内部大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把每年的评优、评先工作都与技术员的工作实绩进行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每个技术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

六、立足实际,贴近实战,努力提高刑事科学技术室的工作效能。

几年来,刑事科学技术室不断强化证据意识、为侦查破案和诉讼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对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检验鉴定,力争为侦查破案提供尽可能多的犯罪线索和证据。我们认真对照二级技术室的标准,以“七率一量”业务指标为工作中心,在接到“十类案件”及其他重特大案件报案时,及时组织力量进行现场勘查,同时对技术员的现场勘验数量和质量也下达了考核指标,把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与每月岗位考评挂钩。2004年我区共发生有条件勘查的“十类案件”685起,技术室共勘查“十类案件”现场685起,勘验率达到了100%;提取到痕迹物证493起,提取率为72%;利用痕迹物证认定案犯直接破案83人94起,其中利用指纹认定案犯直接破案74人85起。2005年上半年我区共发生有条件勘查的“十类案件”472起,技术室共勘查“十类案件”现场472起,勘验率达到了100%;提取到痕迹物证339起,提取率为72%;利用痕迹物证认定案犯直接破案33人41起,其中利用指纹认定案犯直接破案29人37起。

七、强化意识,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支柱作用。

技术室在严格按照“七率一量”标准规范刑事技术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命案必破”的总体要求,努力做到“没有痕迹物证勘验不止,现场分析不透勘验不止,案件不破勘验不止”,把充分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支柱作用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2005年3月15日,嘉禾苑4座501室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案犯在杀死被害人阮xx后对现场痕迹进行了破坏,并带走了作案凶器及相关物品。技术室的同志们认为再狡猾的案犯百密也必有一疏,在越困难的条件下,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就更应发挥他们在侦察破案中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作用。抱着坚定的信念,技术员在仔细的勘验后终于在一小块瓷器碎片上显现出了一枚汗液手印,并在茶几边沿用先紫外无损拍照后联苯胺显现的方法提取了一枚血、汗混合物质手印。面对现场杂乱无章的血迹,经过反复客观论证,大家准确地判断到一小点案犯可能受伤后留下的滴落血迹及一处案犯洗手后留下的抛甩血迹。正是这些痕迹物证为此起故意杀人案的案件分析、确定侦察范围方向,并为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2005年2月18日技术员在对现场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时,认定了现场手印为一名叫叶xx的人所留。对其血型进行了检验后也认定了案发现场提取的两处血迹均为叶金华所留。经过百般抵赖的叶金华在证据面前不得不交代了作案过程,并供认作案后将随身衣物和作案凶器扔进了闽江,第二天又在单位制造了一起搬东西手被砸伤的假象。狡猾的案犯尽管天机算尽,并在躲过一次审查后而自鸣得意时,没想到却被刑事科学技术将其绳之以法。一年多来,技术室经过不懈的努力,还通过现场痕迹检验鉴定直接破获了“11.21”假冒军警人员绑架案、“7.30”入室抢劫杀人案等一批重特大刑事案件。切实地为命案及其他重特大暴力案件侦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八、拓宽思路,深入研判,开拓情报信息破案新途径。

刑事科学技术范文篇6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把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室建设置于公安科技优先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的战略地位。

分局党委始终把刑事科学技术建设摆在科技强警战略的首位,把加强刑事技术工作作为改革和加强刑侦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推进刑侦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大力推进刑事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年初,分局党委把刑事技术工作建设纳入科技强警示和公安科技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局提出的“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刑事技术建设”的要求,把“刑事科学技术室创等级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明确提出创建二级技术室的奋斗目标。按照上述的奋斗目标,参照公安部制定的“队伍建设,硬件建设、技术管理与工作实绩”等四个方面的标准,刑侦大队全面加强技术室的硬件与软件工作。创建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硬件不达标。分局党委经过多次研究,反复讨论、论证,决定从派出所所址划出多平方米作为技术室办公地点,先期投入了余万元资金,按标准紧张筹建。至××年底,技术室办公用房全面峻工,技术中队搬迁至新的办公地点投入正常运作。当前刑侦技术室硬件设施已经具备创建一级技术室的条件,将刑侦技术硬件设施在全市处较落后的面貌一举改变,为实现更高的创建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因地制宜,保障投入,下力气解决硬件装备问题。

×年以来,我局在刑事科学技术室装备建设方面共投入多万元,先后购进指纹远程自动识别查询系统、多波段光源、紫外观察照相系统、立体显微镜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彻底改变了过去“两把刷子扫天下”的落后状况,技术装备达到了公安部的县市、区一级技术室装备配备标准。××年又调整了技术室的办公场所,使技术室的用房从原来的间、面积平方米增加到间、面积平方米,健全了各类刑事技术专业实验室、物证室、值班备勤室、会议室等,极大地改善了技术室的办公环境。××年技术室又购置了一批电脑,做到技术员人手一台,实现了现场照片数码化,现场勘查材料及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报告制作电脑化,技术管理信息化,为提高技术室的现场勘验、痕迹物证检验鉴定及技术管理的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以人为本,内部挖潜,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在分局党委和刑侦大队的大力支持下,技术室在队伍建设方面力求突破,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通的刑事科学技术队伍。一方面从公安院校技术专业毕业和热爱技术岗位的年轻民警中选调人员充实到技术室,另一方面选派了有工作经验的技术民警到中国刑警学院和公安专科学校进修培训。刑事科学技术员从原来的人增加现有的名,平均年龄岁,全部人员经过技术专业和电脑培训,文化程度均达到大专以上,使刑事科学技术室队伍建设与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相适应。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民警的科技素质作为重要环节来抓,营造了人人自觉学习和应用信息化的浓厚氛围和工作导向。技术员立足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采取集体探讨方法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在干中学、在学中练,较快提高了全体技术员的专业水平。同时技术室还通过上网浏览查找资料、订阅刑事技术专业书刊、咨询上级业务部门、与其他单位技术室交流心得等方式密切关注国内外在刑事技术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刑事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现场勘查和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水平,提高刑事技术在侦察破案中的打击效能和攻坚克难的能力。

四、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全面推动刑事科学技术室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技术室大力推动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在管理上力求突破,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内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运作机制。技术室实施了“技术员岗位职责”、“现场勘查责任制”、“物证鉴定责任制”、“痕迹物证管理责任制”、“七率一量”考评办法等工作制度,建立起现场勘验、检验鉴定、物证管理、科学研究、技术队伍和器材装备等工作台帐,要求技术员在工作的每个环节均要按规范的程序进行操作,达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促工作的目的。

五、明确职责,完善激励,以全员量化考评为依托充分调动每个技术员工作积极性。

技术室制定了《技术员岗位职责》、《技术室业务考评规则》,根据各岗位专业技术工作的特点,对每个技术员下达工作目标并进行量化考评,全面推行岗位责任目标考核机制。通过实行“主勘技术员”负责制,把现场的勘验、提取、检验、分析及归档等各个环节指标落实具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体的人员身上,做到岗位目标明确,考评科学简明。同时,我们在技术室内部大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把每年的评优、评先工作都与技术员的工作实绩进行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每个技术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

六、立足实际,贴近实战,努力提高刑事科学技术室的工作效能。

几年来,刑事科学技术室不断强化证据意识、为侦查破案和诉讼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对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检验鉴定,力争为侦查破案提供尽可能多的犯罪线索和证据。我们认真对照二级技术室的标准,以“七率一量”业务指标为工作中心,在接到“十类案件”及其他重特大案件报案时,及时组织力量进行现场勘查,同时对技术员的现场勘验数量和质量也下达了考核指标,把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与每月岗位考评挂钩。××年我区共发生有条件勘查的“十类案件”起,技术室共勘查“十类案件”现场起,勘验率达到了%;提取到痕迹物证起,提取率为%;利用痕迹物证认定案犯直接破案人起,其中利用指纹认定案犯直接破案人起。××年上半年我区共发生有条件勘查的“十类案件”起,技术室共勘查“十类案件”现场起,勘验率达到了%;提取到痕迹物证起,提取率为%;利用痕迹物证认定案犯直接破案人起,其中利用指纹认定案犯直接破案人起。

七、强化意识,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支柱作用。

技术室在严格按照“七率一量”标准规范刑事技术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命案必破”的总体要求,努力做到“没有痕迹物证勘验不止,现场分析不透勘验不止,案件不破勘验不止”,把充分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支柱作用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年月日,嘉禾苑座室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案犯在杀死被害人阮后对现场痕迹进行了破坏,并带走了作案凶器及相关物品。技术室的同志们认为再狡猾的案犯百密也必有一疏,在越困难的条件下,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就更应发挥他们在侦察破案中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作用。抱着坚定的信念,技术员在仔细的勘验后终于在一小块瓷器碎片上显现出了一枚汗液手印,并在茶几边沿用先紫外无损拍照后联苯胺显现的方法提取了一枚血、汗混合物质手印。面对现场杂乱无章的血迹,经过反复客观论证,大家准确地判断到一小点案犯可能受伤后留下的滴落血迹及一处案犯洗手后留下的抛甩血迹。正是这些痕迹物证为此起故意杀人案的案件分析、确定侦察范围方向,并为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年月日技术员在对现场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时,认定了现场手印为一名叫叶的人所留。对其血型进行了检验后也认定了案发现场提取的两处血迹均为叶金华所留。经过百般抵赖的叶金华在证据面前不得不交代了作案过程,并供认作案后将随身衣物和作案凶器扔进了闽江,第二天又在单位制造了一起搬东西手被砸伤的假象。狡猾的案犯尽管天机算尽,并在躲过一次审查后而自鸣得意时,没想到却被刑事科学技术将其绳之以法。一年多来,技术室经过不懈的努力,还通过现场痕迹检验鉴定直接破获了“”假冒军警人员绑架案、“”入室抢劫杀人案等一批重特大刑事案件。切实地为命案及其他重特大暴力案件侦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八、拓宽思路,深入研判,开拓情报信息破案新途径。

刑事科学技术范文篇7

一、现场勘查资源的涵义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资源配置。资源分配和利用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国现场勘查资源主要由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三部分组成。人力资源,因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这里所说的人力资源应主要指警察队伍内行使警察职能、完成警察任务的警察总合。这是现场勘查的主体,也是现场勘查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物力资源是用以满足现场勘查工作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物质设备和物质条件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要素,主要是包括在进行现场勘查时所需的装备、保障、补给、资金、警用技术手段等,这是现场勘查的物质保障和推动力量。信息资源在笔者看来,应由在现场勘查中所搜集的痕迹物证信息、现场勘查资料以及其它犯罪情报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提炼、研判等一系列活动构成,它为我们快速、有效地完成现场勘查,破获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现场勘查资源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三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人力资源可以说是现场勘查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整合与优化直接影响勘查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本文主要探讨现场勘查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充分发挥现场勘查整体资源的最大效用,提高现场勘查的效率与质量。

二、现场勘查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勘验人员流失严重,工作压力大,后勤保障不力我国刑事科学技术人才短缺,人才流失情况比较严重。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全国在一线从事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工作的仅有2万余人,很多地方的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有的地方公安机关年人均勘查现场200多起,有的基层法医每年要检验150多具尸体。勘查现场变成“跑”现场、“看现场,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但在技术职务资格评定、职级、保险、岗位补贴、保健津贴以及立功受奖等问题上没有体现职业特点,导致人心思走,队伍不稳。有的地方刑事科学技术部门的领导岗位无人竞聘。有的地、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人才流失严重。中国刑警学院1982年以来培养的6000多名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生中,已经有70%的人脱离了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岗位。

(二)刑事技术队伍专业化程度低,实践操作能力差目前,我国现场勘查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部分勘查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差。以2002年为例,全国在编刑事技术人员24464人,中专以下学历6760人,占28%;无技术职称10518人,占43%.,有将近70%的刑事技术人员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现场勘查培训I。这种情况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造成了现场勘查过程中,最基本的规范操作程序都不合格,基础信息采集都不完整,就更不用谈到疑难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了。以2006年为例,据资料显示:我国技术先进省的公安局技术室现场指纹的提取率只有1O%,其他省份状态可想而知。一些地区,现场照片和勘查笔录都非常简单,不能够反映记录现场原始状态,对诉讼和审判极其不利。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这种情况虽有好转,但仍存在很大差距,不能满足司法工作的需要。

(三)勘查制度有待完备,侦查人员与技术人员工作的配合度不高现场勘查工作是刑事侦查工作的基础,要将现场采集到的信息运用到侦查工作中,作为侦查破案的依据和线索,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据。现在有的技术人员不了解侦查工作,只管勘验现场,提取痕迹物证,不管对现场的分析判断,不能将现场信息及时反馈给侦查员,失去了许多宝贵的破案机会;有的侦查员由于利用现场信息意识淡薄,不主动找技术员了解现场勘查信息情况,也不将调查情况向技术员通报获取技术支持,形成了侦查与技术脱节的现象,从而造成现场勘查的效能降低。

三、完善现场勘查人力资源配置的几点思考

(一)增加勘查技术人员数量就全国形势来看,各地刑侦部门技术力量薄弱,直接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少,尤其是从事现场勘查的人员少,造成了各类案件的现场勘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据公安部统计,人案比是1:100以下的情况下,才能保证现场勘查的质量,也就是说,每年每个民警勘查1O0个现场是最佳的。但是,全国各地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公安机关几乎是凤毛麟角。因此,增加现场勘查人员的数量则显得十分重要,刑侦部门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二)完善管理体制、理顺关系,统一调度明确指挥关系,完善管理体制,这是现场勘查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在现场勘查队伍中,要明确指挥,梳理关系,实现“警令一体化。禁止多头管理,指挥泛化的现象,确保现场勘查资源的效能得到最大发挥。现场勘查是一项团体配合很强的工作,所以,对现场勘查队伍要有个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各人在队伍中的关系、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充满凝聚力的现场勘查队伍。

(三)坚持与加强现场勘查队伍的专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不仅影响着现场勘查的质量,也影响着刑事技术证据的可靠性,更威胁着刑事技术证据在法律上固有的价值和地位。所以,强调队伍的专业化是现场勘查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保证,是提高现场勘查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必由之路。首先,树立程序意识与证据意识。现场勘查人员应清楚地认识到,现场勘查是一项法定程序,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加以实施。在现代刑事制度中只有按程序要求,合法收集的证据才能被采纳。如果不依程序勘查,往往是花费相当的时间与精力,结果不见成效。而树立证据意识就是要树立“一切犯罪行为必须要有确凿、充分的证据来证明”的办案原则,依据证据还原事实真相、惩罚犯罪,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其次,细化专业,使勘查技术人员学有所用,专学专用,避免勘查技术人员无技术或是专业人员不专的情况。据调查统计,目前通常一个技术三级点只有几个或十来个技术人员,有时一个技术人员一天要勘验3—4个现场,多时甚至十来个现场。勘验技术人员不仅要负责发现、提取痕迹物证,还要负责现场拍照,绘制草图,制作笔录等工作,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会导致勘验技术人员对专业工作会而不专。同时,现场勘查又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仅仅痕检一项,就包括了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特殊痕迹这五项内容,要让勘验技术人员全面精通各专业内容也明显不符合客观现实。所以,在一个现场勘查队伍里,应合理配置勘验技术人员,使其人人都有所专长,能在工作中起到专业互补,实现“1+1>2的效果。最后,提高勘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新进入队伍的勘验人员,可通过“带新人的方法,加强专业和职业教育,让他们及时地学习和掌握勘查的知识和技能,积累经验。同时,对已参加现场勘查工作多年的勘验人员,可通过去专业学校培训等方法,经常进行知识更新教育,不断掌握新的勘查器材和技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

刑事科学技术范文篇8

自从事技术工作以来,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种法规,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先后经过河北省政法学院)原政法干校)、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和国家公安部第二研究所(现公安部法医物证鉴定中心)等地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能够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基础理论与侦查工作结合起来,在从事各类案件的现场勘查、法医学检验(包括尸、活体损伤检验签定、病理、解剖检验鉴定、法医物证检验鉴定等)。

工作中,利用技术手段,检验并侦破了多起重(特)大案件,如:2000年8月20日,玉田县窝洛沽镇潘庄子于志永(男、13岁)、许国全(男、11岁)被绑架杀害案件;2000年12月亮甲店镇王素平(女、36岁)被杀害案件的尸体检验及案情分析;2002年3月1日唐自头镇小山王庄村黄庆会(女,32岁)死亡案的尸体检验及现场分析;2002年3月15曰,玉田镇西关村董克俭(男,64岁)被杀害案件;2002年2月25曰郭家桥乡五马桥村李瑞江(男,60岁)、周立华(女,16岁)凶杀案件多处现场物证的提取,尸体检验;2003年3月破获的重特大积案:即:1995年10月21日发生-郭家挢乡江家铺村西的团伙抢劫杀人案件。从保存7年之久韵现场物证(手套)痕迹,血迹分析上予以认定,使该团伙抢劫杀人案件得出准确结案。2004年7月10日,玉田县,石臼窝镇芦岬岫树大队书记马网俊杰(男,34岁)被杀害案,身负多处损伤,死于河里,从死因分析上给予准确定案:2004午8月16日大安镇前螺山村水泥厂推销员刘宗千(男,41岁)被杀害并王兆永(男,38岁)同巢死亡案件的现场勘查、作案形式的设定发尸体损伤的检验鉴定等案为侦查提供了可靠线索和方向,也为破案和审判机关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证据材料。

由于本人的刻苦努力,工作上有了一些成绩,多次受到县、市、部级嘉奖,曾被唐山市委、市政府授予“唐山市公安系统优秀技术员”和“岗位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曾当选为玉兰县第九届人年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共玉兰县委员会第3次代表大会县直机关党代表;有关事迹材料曾在《玉田科技报》、《唐山劳动日报》、《河北劳动人事》和《唐山公安报》上登载。先后撰写了《关于尸蜡形成之静电学说理论的探讨及其实验》等二十余篇检验技术和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或论著。分别在市、部级和部级刊物上发表。获得了中围刑事科学技术协会首届研讨会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深圳)、并参加了第二次全国法医代表大会(无锡),第四、五次法医学术研讨会:取得了全国刑事破案研讨会(北京)及中困刑事警察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多篇论文的优秀论文奖。获99‘香港国际中西医学术交流暨卫生教育新进展论坛大会“紫荆花医学科研奖”。并受聘为香港基础医学研究会理事。箕代表作有《关于枪杀案件的损伤检验及重复使用弹头的分析》《利用切线位x光片推断颅啮损伤程度及其讨论》、《论微量痕迹物证检验在侦查破案中的应用》、《从一起杀人焚尸案件的侦破始末谈法医对损伤检验及物证鉴定作用》《关于尸蜡形成的静电学说理论探讨及其实验》《一起全尸蜡的检验报告》、《从多种损伤中确定主要损伤致其致死因静素》、《论静电场对尸蜡形成的影响》、《论加强刑事技术工作,为侦破案服务》、《汽车废气中毒死亡分析》、《罕见自杀形式一例报告》、《论××××××××的烟晕范围在人体及衣物上的分布特征》、《静电场与尸蜡》、《尸蜡与化石》、《交通事故案件中多人死亡及焚烧尸体、尸块的个体识别》《论物证检材的保存对重特大疑难案件侦结的作用》等,其中,“重复使用弹头”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档案检案中的一项空白(公安部有关领导尤为重视):尸蜡形成之静电学说,理论的探讨,率先提出了静电场与尸蜡形成的关系,丰富了国内乃至世界法医学理论的内窖。这对于推断死亡时闻,抛尸环境、损伤性质以及考古学揭示人类生物学理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汽车废气中毒死亡分析”。文中所涉发的汽车废气在封闭的场合内呈“激进型增值现象”,其理论答辩获得了首届传统医学博士论坛大会香港“紫荆花杯医学金奖”,并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证书。

现我为唐山市法医学会理事,也是中国法医学会和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学会会员。相信自己能把握对机,与时俱进,在祖国的法医学专业上再展宏图。谢谢!

刑事科学技术范文篇9

(一)物证技术学研究的回顾

纵观1997年物证技术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拓宽物证技术研究领域。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对为法律服务的物证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刑事犯罪案件逐年增多,暴力化、技巧化、智能化趋势明显,有组织的犯罪增多,犯罪手段的现代化程度提高”,〔1〕对物证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而且民事诉讼案件中,要保证准确地执法,也越来越多的要求对案件中的各种物证进行科学鉴定。鉴于“常规的手印、足迹等痕迹物证在现场上的提取率越来越低。”〔2〕因此,广泛发现、提取、

鉴定其他微量物证就显得格外重要。如爆炸残留物、纤维、毛发、油脂、泥土、涂料以及塑料、金属屑等。

2.物证技术鉴定制度的完善。随着法制建设的飞速发展,在诉讼中占重要地位的物证技术鉴定,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紧迫。有的学者对我国现行鉴定制度中存在问题及鉴定活动不规范的现象,作了调研,写出有关论文数篇。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还组织力量对以往物证鉴定有关条例进行研讨,业已着手制定物证鉴定工作条例。为了确保物证鉴定的准确性,有的学者对某些鉴定技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措施。有的学者从法理角度和我国司法实践相结合,对立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还有的学者就我国现实中物证鉴定主体、鉴定资格与涉围鉴定证人、鉴定权的划分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地分析和论述。

3.物证摄影技术。本年度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如对玻璃横断面痕迹的拍照;变压器矽钢片油渍指印的拍照;蜡表面指印的拍摄方法;利用定向反射镜进行暗视场照相的方法;利用偏振光灯拍照灰尘印痕;以及对相对平行区颅面、颜面上对应特征水平摄影位置关系的研究;刑事录像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4.痕迹技术。痕迹物证技术方面学者们完成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DFO合成及其显现潜在指纹技术研究”;

“定向反射显理潜在指印技术系统研究”;“加湿502胶重显方法及器材研究”;

“微粒悬浮液显现潜在手印方法”等,使我国痕迹物证在上述技术中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的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97年痕迹物证技术研究又取得丰硕成果,各类学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文章,涉及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及动物咬痕等的显现、提取、鉴定的各个方面。如有的学者探讨了足迹边缘特征的检验;足迹检验中影响特征形成的几种因素;同一人异体鞋鞋底磨损形态变异规律;手压的装足迹的检验等问题。有的学者对非原配钥匙痕迹、锯路波形成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对枪弹阳膛线痕迹变宽机理、枪弹痕迹防护技术、弹头擦点痕迹及改造手枪的鉴定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的学者还就耳廊印痕鉴定技术、烟头上牙印痕迹、录像资料与器材的带机同一认定进行了探讨。

5.文书物证技术。实践中近年来涉及文书物证的案件逐渐增多,文书物证技术研究也有了相当的发展。97年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多种方法伪装字迹案件的检验;血书的字迹检验;反转交叉套摹笔迹的检验;编造规律性特征的伪装笔迹检验;书写相对时间的检验及文件制作时间的鉴定;电脑打印文件的打字人识别等。

6.毒物及其他微量化学特证技术。世界范围内的禁毒活动对毒物、物证技术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97年10月份召开了首届全国检验技术交流会,会议汇集论文134篇,

广泛研究了应用现代分析仪器对进行检验的新技术。在毒物分析方面,学者研究了因相等取技术在毒物分析中的应用;毒性元素砷、汞、铅试样处理方法及等离子体光谱测试技术等。在分析方面,学者们对GC/FID

测定在人体内残留时间,生物体内海洛因及其代谢物的REMEDI的快速检验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学者还对违禁药品的测定方法、可卡因对人体毒性作用、可卡因原子光谱、的快速检出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其他微量化学物证技术方面,学者们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拓宽检验领域。一年来,学刊上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从污染的纵火残留物中鉴别石油蒸馏物的气相色谱;微量金属物证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植物粑粉证据研究;土壤科学在空难事件调查中的作用;x

—射线荧光法分析人体组织和衣服上射击残留物;胶带捉取射击残留物;微纤维;同位素标定在物证中的作用等。

7.生物物证技术。生物物证技术方面,97年10月份召开了首届全国法医物证新技术、新进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八·五”期间的科研成就进行了回顾。这一领域内的DNA分析技术仍是研究的重点。

“八·五”期间在“非同位素标记探针的DNA指纹图技术、复合扩冲STR位点的DNA分型技术、人类线粒体DNA测序技术、DNA

扩冲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探针研制等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跃居国际领先地位,其中有四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学者们继续开拓前进,研究的热点是:“多聚酶链反应(PCR

)技术”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扩冲技术”。

有的学者提出“这两项技术将取代“DNA”指纹图技术”,〔3〕发挥其对微量、陈旧、污染人体检材进行个人识别的优越性。

(二)物证技术学研究的展望

在新的一年里,研究的主要内容除继续深化物证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物证鉴定制度的改革外,还将对以下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物证技术中计算机的应用方面,在原来指纹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已发展到在鉴定中应用指纹印的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在法医物证的DNA

分析中,有的已将分析结果用计算机扫描保存,克服了不同检材必须同步分析的缺点;学者们更着眼于物证技术鉴定中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物证技术鉴定中信息、数据为的建立以及物证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络等的研究。在痕迹物证、文书物证、微量化学物证等其他各领域中,将进一步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对国外物证技术研究新成果的引进和国内外其他自然科学先进技术的借鉴,使物证技术鉴定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另外,目前学者们对物证鉴定技术的标准化和鉴定擀量控制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将在这方面加深研究,进一步提高物证鉴定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法律服务。

二、1997年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1997年的回顾

1997年是我国侦查学研究深入开拓和稳步前进的一年。年初,在杭州召开了“现代刑侦工作方针专家座谈会”,对侦查工作方针进行了研讨。此外,专家学者们还就侦查体制改革、侦查措施、方法等有关问题展开了全方位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1997年我国侦查学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侦查工作方针。现行的侦查工作方针是公安部于1978年制定的《刑事侦察工作细则》中确定的。有的学者在分析该方针不足与过时的基础上,从制订侦查方针的依据、内容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专群结合、破防并举、科学办案、狠抓战机”的新方针建议。在杭州会议上,更多学者则围绕《公安学刊》1996年第三期发表的斯大孝、蔡杨蒙的《论争取把更多的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一文,展开了热烈讨论。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充分肯定了“争取把更多的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优越性,认为它应作为新时期侦查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有的学者还由此提出了对传统侦查工作的反思,主张将侦查工作置于大治安之中,强调公安机关要把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作为侦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的学者认为,争取把更多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是侦查工作走出低效益的关键环节,强调以此为突破口转变思想深化公安侦查改革。还有学者进行了配套论证,认为贯彻落实“争取把更多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应树立服务观、效率观、全局观、群众观、科学观五大新观念。围绕侦查工作方针的讨论,其参与人员之众多,研究态度之务实,影响之深远广泛,无疑构成了该年度侦查学研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2.侦查体制改革。我国现行侦查体制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学者们总结认为,其存在着管辖分工不科学、机构设置重叠和不合理、职责不明、缺乏竞争机制、协作不力、效率低下、程序不顺等诸多问题。有的学者建议,继续完善和推广侦查人员责任制,改革侦查工作考核标准,大胆实行竞争机制。还有学者对市局刑警队和分局刑警队建制提出了改良意见,认为应将市局刑警队与分局刑警队重复的一线侦查力量进行合并,把这些侦查力量放置在基层,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效率。有的学者对派出所侦查职能改革进行评析,认为派出所虽然不再承担侦查破案的主要任务,但也不能完全不管案件侦查,而要积极配合协助侦查部门调查取证,抓好侦查基础工作。有的学者进而提出了派遣刑警人员入驻派出所的设想与方案。有的学者还剖析了我国公安机关内部现行的侦查部门与预审部门分别专门设置及其工作互相交叉的现象与不良后果,主张实行侦查预审合一的制度,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还有学者从条块关系出发,提出建立自上而下大刑侦机制的改革设想,主张加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警种之间的协作。

3.侦查措施和方法。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措施和方法的运用上,且多结合实际案例或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加以论述。有的从缉捕对象、缉捕人员、缉捕行动的主客观因素、缉捕保障方面探讨了缉捕行动的决策依据;有的探讨了侦查中推断犯罪分子职业的方法;有的分析了串并案侦查的前提、基础及成功保障;有的学者对新时期如何开展布控、协查进行了研究;还有学者对开设侦查TV(或警察TV)、利用电视通缉令等方式的必要性和实行办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侦查措施现代化与合法化的问题。

4.侦查协作与侦查信息。加强侦查协作一直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有的学者探讨了各部门、各警种协同作战体制建立的可能性。有的学者对现行三级破案制度进行了剖析,主张建立与各地犯罪形势相适应的侦查机构层次。在具体协作方式上,交流侦查信息是学者们议论的重点。有的学者认为,派出所应将重心放在搞好基础情报工作上。一些学者则提出要实行情报信息的计算机化管理。还有学者提出应扩大情报信息库的种类等。

5.侦查谋略。关于侦查谋略的研究相对有所降温。少数学者从兵法谋略的宏观角度探讨了“孙子兵法”与现代侦查相结合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6.具体类案的侦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科技发展,团伙犯罪和计算机犯罪日益猖獗,因此这些案件的侦查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不过,大多数文章对此研究还停留在对于具体个案的分析评论、对犯罪的情况、特点、手法的介绍以及一般性对策上。

7.

涉外联合侦查制度和外国侦查制度。涉外联合侦查制度和外国侦查制度是我国侦查学的薄弱地带。有些学者从涉外联合侦查的形式与范围、原则、基本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有的学者则继续深入研究了西方主要国家犯罪侦查制度,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

(二)今后的展望

1998年我国侦查学领域内主要研究的课题应当包括:侦查学基础理论及其框架;大刑侦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新刑事诉讼法生效后侦查程序及方法的科学化与合法化;侦查基本观念与功能转换;外国犯罪侦查制度;反侦查理论;暴力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犯罪案件侦查对策;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对策;新刑法确定的新型犯罪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注释:

〔1〕张新威、杨明辉:《关于我国刑事科学技术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路和设想》,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第21页。

刑事科学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冤假错案;刑讯逼供

刑讯逼供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暴露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在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依靠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公民基本权利,而达到获取案件“证据”的实质。冤、假、错案的发生———血的教训证明违法的做法绝不可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效果。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那些典型案例都证明了刑讯逼供所产生的不公正的后果。作者从事多年公诉工作。在《刑事诉讼法》修订以前,一般情况下被告人在庭审过程中提出刑讯逼供的控告时,合议庭往往会采取以下两种做法。第一,对于被告人提出的非法证据的排除申请认定缺乏依据而不给予支持,不判定证据是否合法以及应否加以排除,而直接在判决中不予采信。第二,受理被告人提出刑讯逼供的控告,进一步审理刑讯逼供获取的供述,但证据合法性纳入法庭调查的范围,侦查机关也仅仅一纸情况说明对被告人提出的刑讯逼供情况予以反驳,一对一的证据,而合议庭完全采信侦查机关的情况说明,以此为最终结果结束关于证据合法性的法庭调查。由此可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使涉诉各方的工作迎来了机遇与挑战。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侦查机关的影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根本目的在于为了防止侦查人员违法取证,特别是以刑讯逼供为代表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我国《刑法》确立了“刑讯逼供罪”“非法搜查罪”“非法入侵住宅罪”,还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行为制定了相应的刑事处罚措施。以防止国家公权力对公民个人私权肆意地造成侵害。因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侦查机关头上的紧箍咒,使侦查机关的违法行为不仅带来责任人个人的行政、刑事责任,而且对其所收集的证据带来予以排除的不利司法后果。传统的刑讯逼供的违法手段如果切实地从目的性的根源上扼杀,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侦查机关采取更加现代化刑事科学技术带来的先进的侦查手段。在新形势下,科技水平发展迅速,刑事科学技术随之发展,在获取客观性更强的实物证据方面以及打击新型国际化、组织化、智能化犯罪集团方面作用更加明显。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结合刑事侦查工作的客观需要增加了技术侦查的条文,但对个别可能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技术侦查措施进行了严格的程序限制。程序严格符合法律规定,保障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秘密侦查措施、控制下交付等技术侦查手段收集的材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侦查措施科学化、科技化,对于保障案件顺利、准确的侦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腐朽侦查手段以及刑讯逼供等手段获取的非法证据的“严打”,对技术侦查措施的确认和程序化支撑,均体现了国家刑事诉讼立法引导侦查机关从队伍建设、人员素质到刑事科学技术装备向着现代化迈进,逐步摒弃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容易造成冤、假、错案的陈旧侦查方法。教育侦查人员在进行证据收集或者讯问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如同美国“米兰达”规则一样纠正警察的错误行为,保障搜查、扣押、讯问的合法进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非放纵犯罪,而是鼓励采取先进侦查技术更加准确的打击犯罪,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改善人权状况,向国际社会展现出我国更加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检察机关的影响

检察机关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上体现出双重责任。一方面,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有责任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又是公诉机关,承担指控犯罪、承担举证责并且需要证明证据的合法性的公诉责任。而且修订后《刑事诉讼法》将非法证据不得作为提起公诉的依据,即确定检察机关向前对公安机关移送的证据的合法性具有以非法为告终的终局性决定权,而检察机关又要为提起公诉所依据的证据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因此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环节必须将非法证据排除殆尽,否则在提起公诉后不能证明某一证据的合法性将可能引发指控不利。因此检察机关在非法证据排除问题上,要对自身审查的结果负责,而且是严格责任,而不是采信与否到法院再看。检察机关在非法证据排除方面的作用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纠正和发现非法取证行为,排除以致产生的非法证据;另一方面,要在法庭上举证证明证据的合法性。刑事审查权决定检察机关具有对证据合法与否的裁量权,法律监督权则产生对非法取证的侦查人员进行调查、要求行政处理或刑事立案处理。这就要求检察官要了解侦查活动的取证过程、规律、法定的方式、方法,在审查批准逮捕和审查起诉的过程中严格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责。《刑事诉讼法》修订带来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检察机关履行司法审查和法律监督职责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的出发点并非排除非法证据,而是从消极地角度出发,根本上杜绝以刑讯逼供为代表的非法取证行为。达到这一立法效果对检察机关的刑事审查工作的严谨性和法律监督的技术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杜绝刑讯逼供直接取决于检察机关审查是否仔细,法律监督是否有力度。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审判机关的影响

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对非法证据具有最终局性的裁判。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明标准方面最大的改进就是增加了排除合理怀疑的表述,而关于非法证据在庭审过程中进行法庭调查和质证,证明标准则也表述为“确认或者不能排除存在”。因此证明证据合法和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的证明标准均要求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因此以往的被告人与侦查机关一对一的证据情况下,证据合法性的证明是否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不言而喻。检察机关依据公安机关的情况说明而提供的转述,属于典型的传来证据,在原始证据存在的情况下不应当作为证据,审判机关如何重视其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庭调查程序,以及如何把握证明标准迫切需要明确,否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丧失了应有的意义,法的安定性也不复存在。正如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庭调查程序一样,案件事实部分的法庭调查也同样考验着法官们的逻辑思维是否严谨,推理能力是否准确。一旦某项证据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其所证明的事实要件哪些部分是缺乏依据的,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的,如何在全案的证据链条中将被排除掉的证据完完全全的剔除掉,而且对其他证据证明的全案事实没有影响,这些问题在现有的审判程序中对于法官来讲都强人所难,甚至无法实现。人民法院对这些问题是利用庭前会议、证据开示、证据交换等辅助审判程序主动寻求解决方法还是不管不顾任由发展,只能让我们对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运行拭目以待吧。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律师辩护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