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0:57:32

体验教育论文

体验教育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创新实践型人才;虚拟仿真;安全工程;产学研用

创新是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第一动力。虚拟现实是继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之后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的新型技术,旨在提供沉浸性互动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虚拟仿真技术所呈现的实景感受和交互体验,与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也是陶行知做中学思想在科技时代的灵活运用。正因如此,虚拟现实技术正成为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助推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驱动力之一。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规划建设150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1]。2017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应将建设和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作为推进完善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2]。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积极构建面向实践、突出应用的实践实习教学体系[3]。安全工程是应用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但是部分实验和企业生产实践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和事故风险问题,在真实实验条件下较难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因此,基于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打造虚拟仿真教学空间,创新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应用模式,推进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对于切实锻炼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现代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要求,培养能从事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风险评估、监察与监管、检测与监控、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江苏海洋大学地处江苏省北部沿海城市连云港,当地化工和医药产业聚集,拥有全国知名的石化产业基地和医药生产基地。安全工程专业根据地方产业特色,结合自身优势,凝练学科方向,确定了化工安全、危化品安全与应急处置、火灾爆炸防治、安全评价和海洋安全应急技术5个培养方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化工安全科学和技术,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企业安全评价、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化工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近年来,安全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通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等,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然而在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方面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创新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分析相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实践环节大致分为创新创业环节和实践环节2部分。其中创新创业环节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开展科研实践,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课外作品竞赛,参加学术交流,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和职业资格证书等。高校都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环节,但未在课程学分上给予充分体现。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虽然有明确的学分和考核要求,但是绝大部分实习实践都是在校内完成的,与企业生产衔接不够,应用针对性不强。例如,江苏海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创新奖励类学分和6个社会实践类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创新奖励类包括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参加学科竞赛且获奖、与其他作品、参加各类考证考级等方面。社会实践类包括在学术创新、实习创业、技能培训、道德修养、文体艺术、身心发展、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方面。尽管如此,课程体系中的创新创业环节在总学分(180分)中的占比仍然很小,约为5.6%;而专业实践环节共26.5学分,仅占总学分的14.7%。

(二)大学生专业实践基地和平台相对欠缺

专业实践能力是大学生从业的必备能力和重要考核指标。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专业实践环节是有效提升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专业实验平台和“政校院企”合作实践基地的建设[4]。这些传统的实践基地和专业实验室基本上可以支撑大部分专业实践教学,但是部分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或高温高压仪器设备的安全工程实验环节因存在事故风险而难以在现场开展。此外,出于对学生实习安全的考虑和根据实习企业生产零事故要求,部分高校的认识实习和一线作业实践仍以参观和座谈学习为主,学生在动手实践方面浅尝辄止,其实践应用能力锻炼不足。例如,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等实习实践,因具有较高风险和较强破坏性而难以在现场开展。

(三)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意识不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及创新创业大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于引导学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5]。但是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实践环节相对薄弱以及大学生专业实践基地和平台相对欠缺,就会导致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问题的出现。例如,对2016—2019年江苏海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情况进行统计发现,4年内学生共申请本专业相关创新训练计划项目8项,年均2项,年均参与人数仅占该专业学生总数的4%。学生参与安全工程实践与创新大赛1次,参与人数3人,占当时学生总数的2%。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或比赛项目的研究方向,100%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或教改项目,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此外,项目成果多以发表基础理论研究型的科研论文为主,鲜少涉及能够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新产品、新专利、新工艺和新管理模式,项目成果转化率较低,与产学研用的初衷有较大距离。

三、虚拟仿真赋能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多渠道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基地和服务平台

火灾、爆炸等事故是威胁企业生产的主要灾害类型,培养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的现场隐患排查能力以及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高校在现有实体基地和平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践教学。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建设了“安全工程虚拟实验室”辅助相关理论教学。常州大学依托化工安全事故应急3D虚拟仿真与应急实训系统,开设了安全风险分析与模拟仿真技术课程。福州大学采用资源共享、自主研发、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建设了“三层次”“四模块”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6]。江苏海洋大学通过购置、引进和自主研发等多种渠道积极构建校级虚拟仿真平台。2016—2019年,安全工程专业“化工智慧安全”教学团队获得连云港市科技局科技项目资助,建设了连云港市智慧安全科技服务平台。2017年至今,该团队在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资助下,建设了江苏省智慧安全工程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了包括消防安全、个体防护等主题的体验式安全教育实训基地。2020年疫情期间,安全工程专业加大对国家和江苏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的推广和应用,引进了“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与消防疏散虚拟仿真实验”等一系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自主研发完成“化工企业火灾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演练虚拟仿真实验”,多渠道建设了虚拟仿真实践课程教学系统,极大地改善了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

(二)开展虚拟仿真赋能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根据《2017—2020年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规划》,教育部2020年遴选安全科学与工程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项[7]。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达到实验成本、风险控制与教学需求的平衡,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此为契机,江苏海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化工智慧安全”教学团队依托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省级发展改革委实验室建设项目和市级平台建设项目,开展“仿真实践教学在大学生消防安全通识课中的应用研究”和“虚拟仿真赋能的新工科专业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研究”,建成省级智慧安全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1门,市级智慧安全科技服务平台1个,校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自主研发完成“防患于未燃”隐患排查软件等6项教学辅助软件,打造了“软硬兼顾、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所谓“软硬兼顾”,是指通过仿真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结合,为学生营造出逼真事故场景,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事故现场灭火、逃生和救援过程。所谓“虚实结合”,是指所设计的事故隐患排查实践环节,既有实地隐患排查实践,也有虚拟场景排查实践。“软硬兼顾、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设计,可以将多家企业、多个事故中暴露出的隐患形式共同呈现在虚拟工厂中,弥补了到单一企业实地考察可能无法发现的共性问题,达到充分锻炼学生事故隐患辨识能力的目的。上述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效果良好,取得一系列成果,受到同行和学生的广泛好评。2019年,“火灾防患辨识”微课获得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二等奖。2020年,“防火与防爆技术”微课程荣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微课程类三等奖。2021年,“化工企业火灾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演练虚拟仿真实验”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融合创新,学思悟践,基于生活教育论和虚拟仿真技术的《防火与防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生对“防火与防爆技术”这门课程给予5星好评,并且普遍认为虚拟仿真赋能的课程教学“内容充实”“有趣生动”“形式丰富”“引人入胜”“受益匪浅”。

(三)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践

2020年6月1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接受采访时提到4个80%: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多年的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8]。由此可见,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专业教师的影响。基于此,江苏海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依托连云港市智慧安全科技服务平台和江苏省智慧安全工程实验室,大力开展产学研用合作,达到了既夯实教师工程基础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又服务周边企业的“一箭四雕”的教育目标。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横向项目研发和企业生产。安全工程专业仅2018年就有9位专业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与连云港市12家企业签订横向项目合作协议,项目经费累计达421万元;先后有5人进入企业担任科技副总,2人在企业挂职,占教师总数的70%。这些校企合作使教师的工程阅历更加丰富,从而使他们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时更加得心应手。教学方面,“化工智慧安全”教学团队先后开发了智慧安全教育培训系统、智慧安全教育考试系统、“防患于未燃”隐患排查软件等智慧教学软件,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安全工程课程教学中,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智慧安全创新实践。通过广泛接触各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学生开阔了眼界,自主研发创新的兴趣得到了激发。2019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江苏省高校化学化工联盟实验竞赛及校级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创新和实践类比赛中斩获奖项,获奖人数达20余人次。2020年,安全工程专业共有8支团队入选江苏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人数达到24人,创历史新高。2020年以来,学生参与研发并获得4项软件著作权。2021年,凭借在虚拟仿真赋能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进展,“化工智慧安全”教学团队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四、结语

体验教育论文范文篇2

本人在任职的近几年里,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先后两次从四年级接班带到六年级毕业。两个循环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级期间教语文数学双科,五年级六年级教数学课。这六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奋工作、努力进取、成绩出色,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务。

二、热爱教育事业,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世纪之交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新的挑战和考验。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师毕业的同时先后进修北大心理学、教育学院英语专科,目前还在进修中文本科学历,充实全面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工作实践中自己特别注重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经验,探讨教书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本班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去探索、体验,出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理,大胆的应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以执着、热情、无私奉献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家长及老师们的认可,于2000年至2001年和2001年至2002年连续两年荣获区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奖励称号。

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根据各阶段教育教学中的任务和实践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争取得到各级领导、专家们的指导,从中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如1999年12月写《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并收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中;2000年6月撰写《浅谈小学作业的强化管理》论文获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三等奖;2004年2月写《操行评语改革中怎样评价学生》论文获市小学素质综合评价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8月写《浅谈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获市“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年4月写《素质教育必须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论文获中华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三、注重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人才的质量当然成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迫在眉睫,我作为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尽全力去拼搏,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而奋斗。

1、为人师表,突出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产生具有强烈持久的影响,这是我深有切身感受的体验。不管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班主任施教地位这种特殊的关系,足以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所以我深知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好。如按时到校、文明礼貌、尊重学生、认真写作业、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以至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真正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导师的作用。几年的育人工作使我更加认识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在塑造一代新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重视养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从小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基础教育要奠定学生一生需要的基础素质。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养成教育,立足于做人教育。我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国旗下演讲、少先队主题班会、保护绿色家园、清理白色垃圾、校园之声广播、文明监督岗、看电影等各项活动及时组织讨论、演讲、写心得、办墙报、口头表扬等各种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把握这些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从一点一滴地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启蒙性和实效性,表现在学生对团组织开展的向贫困地区学校捐款捐物的活动都积极主动参加,何杰同学拣到手表主动交公,李海路同学在校外拾金不昧受到失主对学校的表扬感激。在完成社会公开课上,学生表现热情积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受到各级领导老师们的赞赏;在参加全市各区县开展的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团体第一名等等。事实证明,突出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最佳时期,从小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人生观。

3、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自律及责任感。

我的原则是以课堂为生活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劳动、待人接物等几个方面的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如在课上自控能力培养上,要求学生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写作业,就及时提示姿势正确;学会抓紧时间保证效果;发言时要求站姿端正、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过细的言行举止养成自觉控制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班里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每个学生对班集体都有一份责任感。在值日的一天里不管是纪律、卫生、出勤、各项活动、值周检查等都要管理到位,每个值日生都做到尽职尽责。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班风将给全班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环境,而且使全体学生都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自制自律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

4、重视舆论导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为人师表,严格管理是重要导向。建立培养有利的班、队委、抓好骨干队伍也是重本文_来源于_贵大.在线要的导向。我特别注重坚持民主作风自荐、考查、民主选举的原则产生班干部,并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榜样作用,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适时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他们得到全班学生的信任,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几年来班里的文、体、少先队等活动都由他们出面组织,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锻炼了学生。

对于校内外、班内外出现的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及时做分析、讲述利弊关系,进行是与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学会做人的道理,保证学生健康的发展。如对打架、偷窃行为,假期里学生花钱顾人写作业行为,校外偷自行车、偷铁卖钱行为、进网吧不回家行为等等进行导向教育,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自身目标、自身的位置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改邪归正,在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下,健康的发展。

5、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面对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造成德育工作难度较大。如普遍学生都比较自私、花零钱、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集体观念差、不礼貌等等。凭借教师的大量思想工作,五十多人的班集体远远做不到及时和深入,必须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二者形成合力才能准确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工作。如薜宏亮同学经常去网吧,开始家长不管还给钱,后来旷课2天到网吧没有回家,在与家长联系后控制了形势的发展。几年的教育工作证明德育工作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当今社会是复杂的,家庭条件也各不同,甚至我们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家长的工作,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四、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多年来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当今社会确实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面向未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都集中在育人的基点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突出了这个道理。作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全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起教师的重任,所以我必须不断的拼搏进取,从理论到实践。

1、在教学实践中尽职尽责。

六年来的带班教课,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发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基本功训练;以双基训练为中心,强化作业管理,突出针对性,保证整体效果,具体在(1)备课中做到认真备教材的同时充分的备学生,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讲课中做到表达准确,把握学生的听课效果,讲练结合;(3)对待学生作业一直坚持全批全改;(4)辅导与讲评,针对性强,及时解决问题,尤其对后进生加强课外教练,不让一人掉队;(5)对待每次单元考试都做到认真批阅,严格要求,总结经验,尽职尽责。

2、关爱学生是我的享受,也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常年的教学中,出于对事业的热爱,总能保持和善可亲的自然教态与学生相处,课上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一直保持良好效果,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对后进生我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不厌其烦的教会为止,在多次考试中差生的成绩并不差,使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我的关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鼓励鞭策着学生,久而久之,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学生变得很自觉,彼此都很了解,都一样的努力。在班级整体的教学效果上,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年级之首,多次考试达标率为100%,优秀率为80—87%,直到毕业统考2003年平均分为93.6分,2006年为91.7分。

3、积极参加教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水平。

体验教育论文范文篇3

本人在任职的近几年里,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先后两次从四年级接班带到六年级毕业。两个循环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级期间教语文数学双科,五年级六年级教数学课。这六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奋工作、努力进取、成绩出色,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务。

二、热爱教育事业,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世纪之交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新的挑战和考验。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师毕业的同时先后进修北大心理学、教育学院英语专科,目前还在进修中文本科学历,充实全面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工作实践中自己特别注重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经验,探讨教书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本班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去探索、体验,出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理,大胆的应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以执着、热情、无私奉献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家长及老师们的认可,于2000年至2001年和2001年至2002年连续两年荣获区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奖励称号。

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根据各阶段教育教学中的任务和实践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争取得到各级领导、专家们的指导,从中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如1999年12月写《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并收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中;2000年6月撰写《浅谈小学作业的强化管理》论文获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三等奖;2004年2月写《操行评语改革中怎样评价学生》论文获市小学素质综合评价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8月写《浅谈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获市“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年4月写《素质教育必须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论文获中华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三、注重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人才的质量当然成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迫在眉睫,我作为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尽全力去拼搏,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而奋斗。

1、为人师表,突出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产生具有强烈持久的影响,这是我深有切身感受的体验。不管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班主任施教地位这种特殊的关系,足以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所以我深知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好。如按时到校、文明礼貌、尊重学生、认真写作业、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以至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真正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导师的作用。几年的育人工作使我更加认识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在塑造一代新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重视养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从小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基础教育要奠定学生一生需要的基础素质。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养成教育,立足于做人教育。我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国旗下演讲、少先队主题班会、保护绿色家园、清理白色垃圾、校园之声广播、文明监督岗、看电影等各项活动及时组织讨论、演讲、写心得、办墙报、口头表扬等各种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把握这些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从一点一滴地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启蒙性和实效性,表现在学生对团组织开展的向贫困地区学校捐款捐物的活动都积极主动参加,何杰同学拣到手表主动交公,李海路同学在校外拾金不昧受到失主对学校的表扬感激。在完成社会公开课上,学生表现热情积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受到各级领导老师们的赞赏;在参加全市各区县开展的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团体第一名等等。事实证明,突出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最佳时期,从小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人生观。

3、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自律及责任感。

我的原则是以课堂为生活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劳动、待人接物等几个方面的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如在课上自控能力培养上,要求学生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写作业,就及时提示姿势正确;学会抓紧时间保证效果;发言时要求站姿端正、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过细的言行举止养成自觉控制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班里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每个学生对班集体都有一份责任感。在值日的一天里不管是纪律、卫生、出勤、各项活动、值周检查等都要管理到位,每个值日生都做到尽职尽责。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班风将给全班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环境,而且使全体学生都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自制自律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

4、重视舆论导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为人师表,严格管理是重要导向。建立培养有利的班、队委、抓好骨干队伍也是重要的导向。我特别注重坚持民主作风自荐、考查、民主选举的原则产生班干部,并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榜样作用,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适时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他们得到全班学生的信任,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几年来班里的文、体、少先队等活动都由他们出面组织,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锻炼了学生。

对于校内外、班内外出现的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及时做分析、讲述利弊关系,进行是与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学会做人的道理,保证学生健康的发展。如对打架、偷窃行为,假期里学生花钱顾人写作业行为,校外偷自行车、偷铁卖钱行为、进网吧不回家行为等等进行导向教育,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自身目标、自身的位置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改邪归正,在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下,健康的发展。

5、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面对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造成德育工作难度较大。如普遍学生都比较自私、花零钱、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集体观念差、不礼貌等等。凭借教师的大量思想工作,五十多人的班集体远远做不到及时和深入,必须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二者形成合力才能准确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工作。如薜宏亮同学经常去网吧,开始家长不管还给钱,后来旷课2天到网吧没有回家,在与家长联系后控制了形势的发展。几年的教育工作证明德育工作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当今社会是复杂的,家庭条件也各不同,甚至我们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家长的工作,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四、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多年来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当今社会确实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面向未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都集中在育人的基点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突出了这个道理。作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全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起教师的重任,所以我必须不断的拼搏进取,从理论到实践。

1、在教学实践中尽职尽责。

六年来的带班教课,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发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基本功训练;以双基训练为中心,强化作业管理,突出针对性,保证整体效果,具体在(1)备课中做到认真备教材的同时充分的备学生,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讲课中做到表达准确,把握学生的听课效果,讲练结合;(3)对待学生作业一直坚持全批全改;(4)辅导与讲评,针对性强,及时解决问题,尤其对后进生加强课外教练,不让一人掉队;(5)对待每次单元考试都做到认真批阅,严格要求,总结经验,尽职尽责。

2、关爱学生是我的享受,也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常年的教学中,出于对事业的热爱,总能保持和善可亲的自然教态与学生相处,课上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一直保持良好效果,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对后进生我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不厌其烦的教会为止,在多次考试中差生的成绩并不差,使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我的关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鼓励鞭策着学生,久而久之,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学生变得很自觉,彼此都很了解,都一样的努力。在班级整体的教学效果上,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年级之首,多次考试达标率为100%,优秀率为80—87%,直到毕业统考2003年平均分为93.6分,2006年为91.7分。

3、积极参加教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水平。

体验教育论文范文篇4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进行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观。

思想上我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和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集体活动,经常读书阅报,了解国内外大事和最新教育教学动态,加强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了热爱本职工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不断强化我作为教师的德育主体示范教育的角色意识。因为我相信“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的风范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榜样。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如;我每天都是提前上班,从不迟到,与同志和睦相处,尊敬领导,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平等,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学生生病了不光带他看病还帮学生垫付医药费,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决不敷衍了事等。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感染着学生,自觉树立高尚的道德观。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渗透着德育观。

首先、利用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一面伟大的旗帜,爱国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如;在讲述初二政治“公民有依法维护国家的统一的义务”时,给学生讲述在“中美撞机事件中牺牲的我优秀飞行员王伟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感悟了王伟的拳拳爱国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了培养爱国情操的教学目的。

其次、要求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加之受各个方面的不良影响,往往缺乏远大的志向,为此,在教学中我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如;在讲述初三政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中国历史知识,并把新旧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使学生深深地体味到国家的发展与每个人都有密切的联系,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发奋学习。

再次、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优秀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对于我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外来不良思潮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已经被青少年所淡忘了。作为政治教师我有义务也有责任,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让青少年继承民族传统,增强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如;在讲述初二政治“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内容时,我用“冠生园月饼事件”和“同仁堂的百年金字招牌不倒”进行对比,突出了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现在社会中的诚信缺失已成为我们迫切要解决的大问题,诚信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树立诚信意识非常必要。

第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方式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出现偏差。如,一些未成年人受到社会生活不良现象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实用主义严重,在学习心理存在某些障碍,校园存在着欺凌弱小,打架,抄作业,考试作弊,不尊敬父母,上网吧,吸烟,离家出走,公共场所不讲文明,哥们义气,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参与吸毒、和敲诈,走上违法犯罪歧途,导致青少年的行为出现严重偏差。在针对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光靠惩罚和训斥是达不到效果的,反而会招致其逆反心理,适得其反,为此我通过社会调查、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抓住时机,创设融洽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经验表明,高尚的感情、正确的信念、良好的修养,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经验同样适用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既要向未成年人讲道理,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既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又要让他们懂得怎样做才是对的,把知和行统一起来,用知指导行,用行深化知、升华知、巩固知、发展知。如;在学习初二政治“依法保护我们的环境”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调查活动,让学生调查校园周边存在的环境问题,通过调查学生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分析成因时往往又和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关,在调查报告中,不少同学都提到了改变随手丢等不良行为习惯保护我们的环境。又如;在学习初二政治“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时,针对学生中存在厌学思想、不良学习习惯,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受教育是个人的私事,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的观点对吗?在其嘴八舌的热烈讨论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纷纷表示改正不良学习习惯,为国家,为民族、为个人都应端正学习态度,扭转厌学思想。

第四、创新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进行德育教育。

教无定法,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利用漫画、小品表演、音乐、诗歌、讲故事、重大事实新闻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恰如其分的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能力,培养高尚道德品质。通过情景,还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使其有深刻的体验,以达到情理交融,因为,有些观念必须借助情境教学,产生情感体验,才能理解和掌握。如;在初一思想政治讲述第五课“正确看待自己,增强自尊自信”中,把握“要有正确的方向”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弘扬民族精神时,我适时讲述了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第一次把我国自己的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振奋了人心、弘扬了民族精神这一重大事件,从中引导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第五、利用多种渠道,延伸课堂,加强德育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效用,我除利用课堂教学深抓德育工作不放松以外,还利用辅导、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以次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如;我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时事资料,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大事,从小树立“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体验教育论文范文篇5

在集中培训的二十天中,我认真地聆听了十多位专家的讲座,听取了李保伟等多位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以及观摩了多节优质课等等。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中培训中我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月起,我上了四年级的科学课,在教学中我能够将集中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根据教育局的安排我于月22日至26日在县城实验小学实习一周。在实习期间,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一节汇报课。经过一周的实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在课余时间,我能坚持记录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小小的进步,经过近四个月的努力,写出了我的教育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经过这近半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我对小学科学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思想有了大转变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对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首先,科学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事情具有较强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堂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第三、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应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三、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

1、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前我们总认为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学生要绝对的服从,特别是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是容纳知识的容器。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而科学课程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的。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

2、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自然会成功的。通过培训学习,我知道目前提出的科学探究法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为主,相对而言是适合科学课程的。自主的探究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去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喜乐。

体验教育论文范文篇6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占据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但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校学生作文的突出问题为作文兴趣不高、作文内容空洞、雷同、感情虚假、语言贫乏。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习作教学方观念与方式过于传统,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巨大的作文教师创新空间,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更新观念,探索新课程、新教材之下的作文教学新思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习作信心与水平。

二、课题的确定

针对我校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作文兴趣不高、作文内容空洞、雷同、感情虚假、语言贫乏等现象,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资源,在继承传统作文教学优秀经验的同时,尝试改革,确定课题:新课程、新教材关于作文教学的新思

路的研究。

三、界定关键词

新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观,力图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概念的重建。

“课程”一词,拉丁语词根的意思是指“跑道”,因此关于课程的概念,较为常见的解释是“学习的进程”,也就是说不是静态的跑道,而是动态的跑的过程。即使人们都同意“学习的进程”这样的解释,但不同的课程观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我国课程研究专家对课程的解释: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是课程;生活是课程;自然是课程。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融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的时候,这个因素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新课程概念的这种阐述突出了新课程的最基本特征:整合。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当代课程改革的总的趋势,即从现行课程到新课程的发展变化,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②从强调教学目标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③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生态系统”指互相影响、制约、相辅相承的有机整体);④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和隐性课程并重。(“环境”包括文化背景、管理机制、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隐性课程内容。)

从新课程概念的重新定位可以看出,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新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旧的教学模式(框架),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

新教材:结合我校实际,本文“新教材”特指“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新思路:是指打破传统的“课程观”“教材观”和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用素质教育核心理念为指导,遵循新课程、新教材特点与规律,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作文教学的新思想、新办法。

四、文献综述

从古老的私塾到当今21世纪的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始终不变,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都将习作教学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们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了多种作文教学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研究该课题,希望能将有效解决目前我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创作文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习作信心,培养良好习作习惯,鼓励个性作文,提高学生习作质量,同时尝试指导学生习作在语言、思想、情感上体现个性、形成风格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一)从“传统说教”到多元模式,改课堂习作方法

(二)从“单一训练”到读写结合,明阅读教学重点

(三)从强调技巧到关注积累,养课外阅读习惯

(四)从单纯描述到“深思体情”,倡张扬个性文风

(五)从重“批”轻改到重改轻“批”,扬自主习作信心

七、课题研究的办法

行动研究法,观察法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

密云县第二小学全体学生

九、课题研究的程序及表述形式

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

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

主要阶段性成果120**年3月—20**年7月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前测,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王蕊

220**年7月—20**年3月年级研究成果课例、论文、随笔、课堂教学教研组长

320**年3月—20**年7月课题组结题各项成果文集、课堂教学王蕊

最终研究成果序

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

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

120**年7月《“新课程新教材作文教学新思路”专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王蕊

220**年7月《新课程新教材作文教学新思路教学教学设计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王蕊

320**年7月《新课程新教材作文教学新思路教学文集》论文

随笔王蕊

十、课题组织与管理

学习文献:

1.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语文课程标准》2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3.杨再隋教授等编著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P6,语文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体验教育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科课程;整合

一、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方法

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这个领域中,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合教学的却不多,加上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因而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想应运而生。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系统,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师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情境和教学平台,选用、增删、修改已有的软件,或方便地制作新软件,为教与学服务。例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联合从国外引进的数学几何教学平台《几何画板》,它不仅为教学几何教学提供了方便,而且也非常适用于物理中的力学、光学课程教学。又如《CSC电子备课系统》、《天翼全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版都是面向师生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科教学平台,它们集众多教命令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办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手段,它们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充分体现积件思想,很受师生的欢迎。

在素材资料库的建设方面,中学理科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先行者。目前许多教师在Internet网络上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链接功能融合到自己的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这样其它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学科资料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网络终端通过Internet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高层次整合的有效手段。因此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和教学软件,从中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与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

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分离的局面,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内或课外的运用朝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更广阔、更深层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功能

1.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均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理、化、生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理利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现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2.运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室,发挥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的理科实验室,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许多实验中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了诸多限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有些实验材料的选用和实验产物的排出,有悖现代环保意识。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件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学生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及拖动操作,进行虚拟实验。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理科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实验,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下进行多媒体虚拟实验操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人机对话,一边操作,一边网上畅游,或与其它同学交流、讨论、获取新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观察。进行虚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三、构建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依托由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环境,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地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生物教学中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课题,克隆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是与高中生物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社会生活各方向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问时也存在着过度和滥用的问题,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些负而的社会影响。这一研究性课题旨在提高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未来的思想意识,并在学中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四、利用网络资源,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养。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了我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为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服务。

例如,在物理中《浮力》的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可通过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课件库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的目的。

五、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了解学科发展形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理科学科发展较快,通过Internet网络小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可以做到紧跟形势,在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的调整。对于理科学科,必要的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这一信息资源,从权威网站或重点中学网站上的试题库中下载最新试卷,用来给学生作测试题和平时练习。这些题目往往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网络的交互性给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E-mail。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一系列教育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上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学科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的教育论坛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科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理科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理科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通过整合激发学生对理科学科学习的兴趣,课堂内外参与意识会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会加深,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信息技术与理科课堂教学的整合也能鞭策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鸠洲,浅析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性建设研究[J]中同电化教育,2002,(8)

[2]李友兴,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3]秦力,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02.(6)

[4]管长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州探[J]。中小学电教,2002,(9)

体验教育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科课程;整合

一、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方法

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这个领域中,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合教学的却不多,加上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因而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想应运而生。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系统,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师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情境和教学平台,选用、增删、修改已有的软件,或方便地制作新软件,为教与学服务。例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联合从国外引进的数学几何教学平台《几何画板》,它不仅为教学几何教学提供了方便,而且也非常适用于物理中的力学、光学课程教学。又如《CSC电子备课系统》、《天翼全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版都是面向师生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科教学平台,它们集众多教命令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办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手段,它们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充分体现积件思想,很受师生的欢迎。

在素材资料库的建设方面,中学理科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先行者。目前许多教师在Internet网络上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链接功能融合到自己的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这样其它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学科资料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网络终端通过Internet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高层次整合的有效手段。因此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和教学软件,从中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与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

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分离的局面,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内或课外的运用朝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更广阔、更深层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功能

1.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均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理、化、生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理利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现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2.运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室,发挥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的理科实验室,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许多实验中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了诸多限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有些实验材料的选用和实验产物的排出,有悖现代环保意识。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件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学生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及拖动操作,进行虚拟实验。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理科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实验,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下进行多媒体虚拟实验操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人机对话,一边操作,一边网上畅游,或与其它同学交流、讨论、获取新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观察。进行虚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三、构建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依托由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环境,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地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生物教学中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课题,克隆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是与高中生物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社会生活各方向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问时也存在着过度和滥用的问题,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些负而的社会影响。这一研究性课题旨在提高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未来的思想意识,并在学中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四、利用网络资源,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养。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了我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为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服务。

例如,在物理中《浮力》的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可通过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课件库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的目的。

五、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了解学科发展形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理科学科发展较快,通过Internet网络小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可以做到紧跟形势,在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的调整。对于理科学科,必要的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这一信息资源,从权威网站或重点中学网站上的试题库中下载最新试卷,用来给学生作测试题和平时练习。这些题目往往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网络的交互性给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E-mail。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一系列教育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上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学科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的教育论坛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科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理科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理科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通过整合激发学生对理科学科学习的兴趣,课堂内外参与意识会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会加深,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信息技术与理科课堂教学的整合也能鞭策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鸠洲,浅析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性建设研究[J]中同电化教育,2002,(8)

[2]李友兴,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3]秦力,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02.(6)

[4]管长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州探[J]。中小学电教,2002,(9)

体验教育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科课程;整合

一、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方法

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这个领域中,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合教学的却不多,加上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因而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想应运而生。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系统,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师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情境和教学平台,选用、增删、修改已有的软件,或方便地制作新软件,为教与学服务。例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联合从国外引进的数学几何教学平台《几何画板》,它不仅为教学几何教学提供了方便,而且也非常适用于物理中的力学、光学课程教学。又如《CSC电子备课系统》、《天翼全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版都是面向师生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科教学平台,它们集众多教命令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办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手段,它们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充分体现积件思想,很受师生的欢迎。

在素材资料库的建设方面,中学理科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先行者。目前许多教师在Internet网络上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链接功能融合到自己的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这样其它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学科资料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网络终端通过Internet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高层次整合的有效手段。因此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和教学软件,从中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与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

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分离的局面,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内或课外的运用朝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更广阔、更深层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功能

1.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均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理、化、生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理利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现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2.运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室,发挥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的理科实验室,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许多实验中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了诸多限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有些实验材料的选用和实验产物的排出,有悖现代环保意识。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件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学生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及拖动操作,进行虚拟实验。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理科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实验,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下进行多媒体虚拟实验操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人机对话,一边操作,一边网上畅游,或与其它同学交流、讨论、获取新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观察。进行虚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三、构建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依托由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环境,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地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生物教学中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课题,克隆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是与高中生物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社会生活各方向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问时也存在着过度和滥用的问题,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些负而的社会影响。这一研究性课题旨在提高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未来的思想意识,并在学中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四、利用网络资源,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养。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了我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为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服务。

例如,在物理中《浮力》的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可通过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课件库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的目的。

五、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了解学科发展形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理科学科发展较快,通过Internet网络小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可以做到紧跟形势,在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的调整。对于理科学科,必要的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这一信息资源,从权威网站或重点中学网站上的试题库中下载最新试卷,用来给学生作测试题和平时练习。这些题目往往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网络的交互性给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E-mail。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一系列教育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上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学科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的教育论坛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科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理科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理科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通过整合激发学生对理科学科学习的兴趣,课堂内外参与意识会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会加深,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信息技术与理科课堂教学的整合也能鞭策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鸠洲,浅析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性建设研究[J]中同电化教育,2002,(8)

[2]李友兴,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3]秦力,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02.(6)

[4]管长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州探[J]。中小学电教,2002,(9)

体验教育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高等学校;双创;创新能力

一、重塑大学物理实验教育目标体系

当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创新能力教育目标主要存在阐述模糊,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要明晰创新能力教育目标,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含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等要素。其中,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创新需要的是富有活力的知识,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被快速而有效提取,并创造性地使用高质量的知识。而创新思维是发现新问题、形成新想法的认知加工过程。创新人格是创新行为的动力系统,主要表现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勇于探索;求知欲旺盛,知识面广;人格独立,不从众,不轻信;专注力强,不易受周围干扰。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体系中应从知识与认知能力,创新思维,创新人格这三个方面分层次具体阐述创新能力教育目标。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作为社会选拔优秀人才的手段,体现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另外,教学评价还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教师和学生会根据教学评价标准,调整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方向。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内容上以客观题为主,强调答案规范化、标准化,缺少主观试题,没有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利于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培养;方式上缺乏多样性,多以笔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忽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传统评价方式多以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忽视综合能力导向的教育目标设置,直接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结论正确与否,整个实验过程只是机械地按照书上的步骤操作,缺少怀疑和探索精神,课堂参与度不高,阻碍了学生创新性的发展。“双创”社会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一要进行终结性评价,笔试要加大主观试题的比重,不完全以标准答案评价学生,同时还要增加“操作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动手能力;二要进行过程性评价,把学生在平时实验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例如是否提出新的实验方法,是否质疑实验理论或结论,是否设计实验改进方案,甚至是否爱护仪器,是否有良好的实验素养等)纳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并进行细化,形成易于操作和把握的具体指导方案。

三、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自身的素养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直接决定了教学改革的贯彻实施和成效。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性,首先要打造一支学术过硬又懂得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

(一)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求

当前由于只有少数高校教师是师范院校毕业,大多数教师都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而且高校对教师的评价过多地集中在学术水平上,往往把发多少SCI和EI文章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指标,导致高校教师只知“教书”,不知“育人”。“双创”时代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只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多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升教学能力,从学习“如何教”转变为“如何促进学生主动而有效地学习”,精通育人之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此,相关职责部门除了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外,不妨把教学技能纳入教师评价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深深烙印在每一位高校教师的心中。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

“双创时代”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师德方面,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身心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学生培养方面,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创造相对自由和宽松的学习环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会聆听学生的“奇思妙想”,发现其中闪烁的创新光芒,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大胆猜想,勇于质疑实验理论的真伪,对书本上的知识,保持怀疑的批判继承态度,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适当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提供科学研究的平台和帮助。

四、建立研究性教学模式

传统大学物理实验主要教学模式是,教师首先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如何操作,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动手操作,同时教师答疑。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阻碍了学生创新性的发展。教学中,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步骤操作,以完成实验任务为目的,缺少学习热情,课堂投入度不高,课堂气氛僵化。为了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不妨把整个教学任务分割成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多个小目标,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最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每个教学阶段,教师根据任务的特点可以采用提问、小组合作、课堂讨论和实验论证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学中,提问尤其重要,根据教学需要,教师的问题既可以是具有指向性的,引导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可以是给学生设置障碍的,加强思考的深度。还可以是开放性的,扩展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要以研究为基础,强调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建立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知识的探究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知识,提升能力,不断积累方法与经验,获得成功与失败体验,形成创新意识,最终得到成长和发展。

五、注重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

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监督与指导下,小组每位成员承担一定的工作量,经过所有人共同努力,最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组织方式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分工明确,根据能力给每位小组成员分配任务,使每个人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完成任务,既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又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空间,体现个性教育。由于小组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为了完成共同目标,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心会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二是合作交流,不同于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之间是平等关系,在友好融洽的课堂氛围中每个人都敢于发表自己想法,聆听他人见解,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主体性得到发展。通过与他人交往,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积累学习经验,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别是在研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一是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复杂的实验任务之间矛盾,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二是培养学生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三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需要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全面人才。四是创新的需要。创新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不同个体的分工合作,不同观点、想法相互碰撞。学生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不同的思维相互碰撞,形成新想法的过程。综上所述,“双创”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要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要进一步转变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要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能力;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梅红.创新支持是否改变了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行为[J].复旦教育论坛,2015(6).

[2]吴淑芳.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张庆林.创造性研究手册[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