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冶金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1 18:02:06

生物冶金技术

生物冶金技术范文篇1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对于保护环境来说,工业废水的处理比城市污水的处理更为重要。

一、工业废水分类及处理的基本原则

工业废水分类通常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有机废水。例如电镀废水和矿物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无机废水;食品或石油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有机废水。第二种是按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分类,如冶金废水、造纸废水、炼焦煤气废水、金属酸洗废水、化学肥料废水、纺织印染废水、染料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电站废水等。第三种是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镉废水、含汞废水、含酚废水、含醛废水、含油废水、含硫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和放射性废水等。前两种分类法不涉及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也不能表明废水的危害性。第三种分类法,明确地指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成分,能表明废水一定的危害性。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优先选用无毒生产工艺代替或改革落后生产工艺,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杜绝或减少有毒有害废水的产生。

(二)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和产品过程中,应严格操作、监督,消除滴漏,减少流失,尽可能采用合理流程和设备。

(三)含有剧毒物质废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高浓度酚、氰废水应与其它废水分流,以便处理和回收有用物质。

(四)流量较大而污染较轻的废水,应经适当处理循环使用,不宜排入下水道,以免增加城市下水道和城市污水处理负荷。

(五)类似城市污水的有机废水,如食品加工废水、制糖废水、造纸废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

(六)一些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如酚、氰废水,应先经处理后,按允许排放标准排入城市下水道,再进一步生化处理。

(七)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应单独处理,不应排入城市下水道。工业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是把废水和污染物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利用或实行闭路循环。

二、废水处理方法可按其作用分为四大类: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

三、主要工业废水特点与处理方法

(一)农药废水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农药品种繁多,农药废水水质复杂。其主要特点是:(1)污染物浓度较高,化学需氧量(COD)可达每升数万mg;(2)毒性大,废水中除含有农药和中间体外,还含有酚、砷、汞等有毒物质以及许多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3)有恶臭,对人的呼吸道和粘膜有刺激性;(4)水质、水量不稳定。因此,农药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农药废水处理的目的是降低农药生产废水中污染物浓度,提高回收利用率,力求达到无害化。农药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湿式氧化法、溶剂萃取法、蒸馏法和活性污泥法等。但是,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这是农药发展方向。一些国家已禁止生产六六六等有机氯、有机汞农药,积极研究和使用微生物农药,这是一条从根本上防止农药废水污染环境的新途径。

(二)食品工业废水污染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食品工业原料广泛,制品种类繁多,排出废水的水量、水质差异很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1)漂浮在废水中固体物质,如菜叶、果皮、碎肉、禽羽等;(2)悬浮在废水中的物质有油脂、蛋白质、淀粉、胶体物质等;(3)溶解在废水中的酸、碱、盐、糖类等;(4)原料夹带的泥砂及其他有机物等;(5)致病菌毒等。食品工业废水的特点是有机物质和悬浮物含量高,易腐败,一般无大的毒性。其危害主要是使水体富营养化,以致引起水生动物和鱼类死亡,促使水底沉积的有机物产生臭味,恶化水质,污染环境。

食品工业废水处理除按水质特点进行适当预处理外,一般均宜采用生物处理。如对出水水质要求很高或因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很高,可采用两级曝气池或两级生物滤池,或多级生物转盘或联合使用两种生物处理装置,也可采用厌氧—需氧串联的生物处理系统。

(三)造纸工业废水处理

造纸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工业生产中的制浆和抄纸两个生产过程。制浆是把植物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来,制成浆料,再经漂白;抄纸是把浆料稀释、成型、压榨、烘干,制成纸张。这两项工艺都排出大量废水。制浆产生的废水,污染最为严重。洗浆时排出废水呈黑褐色,称为黑水,黑水中污染物浓度很高,BOD高达5—40g/L,含有大量纤维、无机盐和色素。漂白工序排出的废水也含有大量的酸碱物质。抄纸机排出的废水,称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纤维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胶料。造纸工业废水的处理应着重于提高循环用水率,减少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各种可靠、经济和能够充分利用废水中有用资源的处理方法。例如浮选法可回收白水中纤维性固体物质,回收率可达95,澄清水可回用;燃烧法可回收黑水中氢氧化纳、硫化钠、硫酸钠以及同有机物结合的其他钠盐。中和法调节废水pH值;混凝沉淀或浮选法可去除废水中悬浮固体;化学沉淀法可脱色;生物处理法可去除BOD,对牛皮纸废水较有效;湿式氧化法处理亚硫酸纸浆废水较为成功。此外,国内外也有采用反渗透、超过滤、电渗析等处理方法。

(四)印染工业废水处理

印染工业用水量大,通常每印染加工1t纺织品耗水100-200t,其中80%-90%以印染废水排出。常用的治理方法有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回收利用:(1)废水可按水质特点分别回收利用,如漂白煮炼废水和染色印花废水的分流,前者可以对流洗涤。一水多用,减少排放量;(2)碱液回收利用,通常采用蒸发法回收,如碱液量大,可用三效蒸发回收,碱液量小,可用薄膜蒸发回收;(3)染料回收,如士林染料可酸化成为隐巴酸,呈胶体微粒,悬浮于残液中,经沉淀过滤后回收利用。

无害化处理可分:(1)物理处理法有沉淀法和吸附法等。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悬浮物;吸附法主要是去除废水中溶解的污染物和脱色。(2)化学处理法有中和法、混凝法和氧化法等。中和法在于调节废水中的酸碱度,还可降低废水的色度;混凝法在于去除废水中分散染料和胶体物质;氧化法在于氧化废水中还原性物质,使硫化染料和还原染料沉淀下来。(3)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生物转盘、生物转筒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为了提高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或回收要求往往需要采用几种方法联合处理。

(五)冶金废水治理及发展趋

冶金废水的主要特点是水量大、种类多、水质复杂多变。按废水来源和特点分类,主要有冷却水、酸洗废水、洗涤废水(除尘、煤气或烟气)、冲渣废水、炼焦废水以及由生产中凝结、分离或溢出的废水等。冶金废水治理发展的趋势:(1)发展和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及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如用干法熄焦,炼焦煤预热,直接从焦炉煤气脱硫脱氰等;(2)发展综合利用技术,如从废水废气中回收有用物质和热能,减少物料燃料流失,(3)根据不同水质要求,综合平衡,串流使用,同时改进水质稳定措施,不断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4)发展适合冶金废水特点的新的处理工艺和技术,如用磁法处理钢铁废水具有效率高,占地少,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

生物冶金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工业废水;处理;废水特点;发展趋势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对于保护环境来说,工业废水的处理比城市污水的处理更为重要。

一、工业废水分类及处理的基本原则

工业废水分类通常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有机废水。例如电镀废水和矿物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无机废水;食品或石油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有机废水。第二种是按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分类,如冶金废水、造纸废水、炼焦煤气废水、金属酸洗废水、化学肥料废水、纺织印染废水、染料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电站废水等。第三种是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镉废水、含汞废水、含酚废水、含醛废水、含油废水、含硫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和放射性废水等。前两种分类法不涉及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也不能表明废水的危害性。第三种分类法,明确地指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成分,能表明废水一定的危害性。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优先选用无毒生产工艺代替或改革落后生产工艺,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杜绝或减少有毒有害废水的产生。

(二)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和产品过程中,应严格操作、监督,消除滴漏,减少流失,尽可能采用合理流程和设备。

(三)含有剧毒物质废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高浓度酚、氰废水应与其它废水分流,以便处理和回收有用物质。

(四)流量较大而污染较轻的废水,应经适当处理循环使用,不宜排入下水道,以免增加城市下水道和城市污水处理负荷。

(五)类似城市污水的有机废水,如食品加工废水、制糖废水、造纸废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

(六)一些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如酚、氰废水,应先经处理后,按允许排放标准排入城市下水道,再进一步生化处理。

(七)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应单独处理,不应排入城市下水道。工业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是把废水和污染物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利用或实行闭路循环。

二、废水处理方法可按其作用分为四大类: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

三、主要工业废水特点与处理方法

(一)农药废水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农药品种繁多,农药废水水质复杂。其主要特点是:(1)污染物浓度较高,化学需氧量(COD)可达每升数万mg;(2)毒性大,废水中除含有农药和中间体外,还含有酚、砷、汞等有毒物质以及许多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3)有恶臭,对人的呼吸道和粘膜有刺激性;(4)水质、水量不稳定。因此,农药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农药废水处理的目的是降低农药生产废水中污染物浓度,提高回收利用率,力求达到无害化。农药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湿式氧化法、溶剂萃取法、蒸馏法和活性污泥法等。但是,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这是农药发展方向。一些国家已禁止生产六六六等有机氯、有机汞农药,积极研究和使用微生物农药,这是一条从根本上防止农药废水污染环境的新途径。

(二)食品工业废水污染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食品工业原料广泛,制品种类繁多,排出废水的水量、水质差异很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1)漂浮在废水中固体物质,如菜叶、果皮、碎肉、禽羽等;(2)悬浮在废水中的物质有油脂、蛋白质、淀粉、胶体物质等;(3)溶解在废水中的酸、碱、盐、糖类等;(4)原料夹带的泥砂及其他有机物等;(5)致病菌毒等。食品工业废水的特点是有机物质和悬浮物含量高,易腐败,一般无大的毒性。其危害主要是使水体富营养化,以致引起水生动物和鱼类死亡,促使水底沉积的有机物产生臭味,恶化水质,污染环境。

食品工业废水处理除按水质特点进行适当预处理外,一般均宜采用生物处理。如对出水水质要求很高或因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很高,可采用两级曝气池或两级生物滤池,或多级生物转盘或联合使用两种生物处理装置,也可采用厌氧—需氧串联的生物处理系统。

(三)造纸工业废水处理

造纸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工业生产中的制浆和抄纸两个生产过程。制浆是把植物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来,制成浆料,再经漂白;抄纸是把浆料稀释、成型、压榨、烘干,制成纸张。这两项工艺都排出大量废水。制浆产生的废水,污染最为严重。洗浆时排出废水呈黑褐色,称为黑水,黑水中污染物浓度很高,BOD高达5—40g/L,含有大量纤维、无机盐和色素。漂白工序排出的废水也含有大量的酸碱物质。抄纸机排出的废水,称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纤维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胶料。造纸工业废水的处理应着重于提高循环用水率,减少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各种可靠、经济和能够充分利用废水中有用资源的处理方法。例如浮选法可回收白水中纤维性固体物质,回收率可达95,澄清水可回用;燃烧法可回收黑水中氢氧化纳、硫化钠、硫酸钠以及同有机物结合的其他钠盐。中和法调节废水pH值;混凝沉淀或浮选法可去除废水中悬浮固体;化学沉淀法可脱色;生物处理法可去除BOD,对牛皮纸废水较有效;湿式氧化法处理亚硫酸纸浆废水较为成功。此外,国内外也有采用反渗透、超过滤、电渗析等处理方法。

(四)印染工业废水处理

印染工业用水量大,通常每印染加工1t纺织品耗水100-200t,其中80%-90%以印染废水排出。常用的治理方法有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回收利用:(1)废水可按水质特点分别回收利用,如漂白煮炼废水和染色印花废水的分流,前者可以对流洗涤。一水多用,减少排放量;(2)碱液回收利用,通常采用蒸发法回收,如碱液量大,可用三效蒸发回收,碱液量小,可用薄膜蒸发回收;(3)染料回收,如士林染料可酸化成为隐巴酸,呈胶体微粒,悬浮于残液中,经沉淀过滤后回收利用。

无害化处理可分:(1)物理处理法有沉淀法和吸附法等。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悬浮物;吸附法主要是去除废水中溶解的污染物和脱色。(2)化学处理法有中和法、混凝法和氧化法等。中和法在于调节废水中的酸碱度,还可降低废水的色度;混凝法在于去除废水中分散染料和胶体物质;氧化法在于氧化废水中还原性物质,使硫化染料和还原染料沉淀下来。(3)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生物转盘、生物转筒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为了提高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或回收要求往往需要采用几种方法联合处理。

(五)冶金废水治理及发展趋

冶金废水的主要特点是水量大、种类多、水质复杂多变。按废水来源和特点分类,主要有冷却水、酸洗废水、洗涤废水(除尘、煤气或烟气)、冲渣废水、炼焦废水以及由生产中凝结、分离或溢出的废水等。冶金废水治理发展的趋势:(1)发展和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及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如用干法熄焦,炼焦煤预热,直接从焦炉煤气脱硫脱氰等;(2)发展综合利用技术,如从废水废气中回收有用物质和热能,减少物料燃料流失,(3)根据不同水质要求,综合平衡,串流使用,同时改进水质稳定措施,不断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4)发展适合冶金废水特点的新的处理工艺和技术,如用磁法处理钢铁废水具有效率高,占地少,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

生物冶金技术范文篇3

围绕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战略部署,本《指南》针对我省四个传统支柱产业(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四个新的支柱产业(煤化工、材料、装备制造、旅游)和“四个新兴产业”(高新技术、文化、农产品加工和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发展的现状,着眼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科技进步的原则,确定了我省“*”期间十二个相关产业的科技发展方向及重点领域,旨在通过相关科技项目的实施,为我省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一、煤炭产业

(一)综述

“*”期间我省煤炭行业大力关闭小煤矿,推进采煤方法改革,发展高产高效矿井,提高煤炭洗选率,有效整合煤炭资源,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到“*”末,全省煤矿单井规模由“九五”时期的3万吨大幅提高到15万吨。在一半以上的矿井实行了采煤方法改革,使全省煤炭资源回采率由“九五”时期的30.8%提高到48.0%,每采1吨煤耗用的煤炭资源减少1.2吨,全省因此一年即节约煤炭资源6.5亿吨,煤炭洗选率由36.0%提高到58.0%,煤炭行业百万吨死亡人数由1.85人下降为0.902人,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1%,20*年我省煤炭实现销售收入16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2%。目前我省大型煤炭企业已成功应用综放技术、大采高综采关键技术、锚式支护技术、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等高水平的重大关键技术,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科技贡献率达到40%,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的经济发展。

但是,我省虽然煤炭产量大,就总体而言,生产效率仍然偏低,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生产矿井在生产能力、机械化水平、安全程度、技术基础等方面差异较大,发展极不均衡。我省煤炭行业目前面临的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突出表现在提高资源回收率及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以及提高企业的机械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等三个方面。因此,“*”期间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企业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市场挑战的唯一出路。具体布局为大企业大集团以提高企业效率为根本出发点,中小企业重点提高企业的机械化水平和回采率,同时抓好整个煤炭产业的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

(二)主要扶持方向

“*”期间,我省将以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信息化改造为主要方向,支持煤炭洁净生产技术及装备、煤炭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及装备、煤炭绿色生产技术、煤炭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洗中煤、煤矸石发电及其他利用的研究开发,伴生矿物、矿井水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等方向及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1.煤、电、热、化多联产技术;

2.煤炭高效集约开采装备与工艺技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3.矿井瓦斯监测预警和安全生产技术;

4.先进的煤炭洗选装置、煤炭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型煤加工与利用设备等;

5.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为目标的综合技术;

6.煤层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7.矿山修复及环境治理;

8.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二、焦炭产业

(一)综述

*是全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焦炭出口基地。“*”时期,全省对焦炭行业实施了专项清理整顿,累计取缔土焦1万余坑次,淘汰改良焦生产企业1241家,关闭炭化室在2.5米以下的小机焦生产企业近60家,削减高污染焦炭生产能力3000多万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机焦比重由“九五”时期的52.0%提高到“*”末的95.0%,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上的大机焦(含3.2米及以上捣固焦和清洁型焦炭)比重由15%提高到75%,年产量20万吨以上企业的产量占规模以上企业焦炭总产量的比重达到72%。20*年全省焦炭实现销售收入7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涌现出一批符合国际焦炭发展趋势的清洁型热回收机焦企业。新上了一批煤焦油综合加工和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结束了*“有焦无化"的历史。

*焦炭生产量大,焦化企业分布广,多年以来,由于炼焦化产回收设施不健全,造成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目前全省焦炭行业的煤焦油回收率仅有60%,年损失煤焦油约100万吨。在机械炼焦生产中,大约有45%~50%左右的焦炉煤气可作为优质的能源外供,作为还原气和合成气的原料,但目前大量的焦炉煤气得不到有效利用,全省焦炭行业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率仅33%,损失高热值焦炉煤气80亿立方米。同时,焦炭行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负荷大,对大气和水的污染负荷占到全省污染总负荷的30%和40%。未来几年,我省焦化产业发展需要克服的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在控制环境污染、焦炉气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延伸产业链等三个方面。

(二)主要扶持方向

“*”期间,我省将支持研究开发高效节能和低污染的先进焦化工艺、技术、设备,延伸焦化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对煤焦油进行精加工;鼓励利用粗苯生产环乙酮乙二酸、苯胺、丁二醇等化产品;鼓励焦化企业利用焦炉剩余煤气生产甲醇、二甲醚等化产品;鼓励焦化企业使用先进的焦炉配套机械设备、煤气净化及废水处理工艺和设备;鼓励在化学产品回收环节,推进焦化副产品回收和综合利用,提高煤焦油加工利用水平,实现焦油、粗苯、焦炉剩余煤气完全回收利用,同时要大力开展污染防治重点应用技术的研究,鼓励焦化企业采用干煤焦等新工艺提高焦炭强度和节能效果。

1.高效、节能、清洁的焦炉煤气净化及加工技术;

2.有效提高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率技术;

3.炼焦污染物逸散控制技术;

4.焦化废水净化回收技术;

5.清洁型热回收炼焦技术;

6.焦化生产及污染控制技术;

7.焦化延伸产品;

8.焦炉气利用技术以及其他节能、节水技术,其中重点在于废水净化、废气脱硫、消烟除尘。三、冶金产业

(一)综述

20*年,我省冶金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77.5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时期是*省冶金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第一,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在冶金行业中,有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约占全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10%,分布在钢铁、铝、镁、铜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三,产业布局趋向合理,生产的集中度有所改善。第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明显。第五,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效果。

但是,我省冶金工业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冶金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生铁普钢的无序扩张,对我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目前,冶金工业是全省10大行业中,污染物排放总量排在煤焦和电力之后的第三大行业。二是产品结构初级化,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我省冶金工业除不锈钢、硅钢等少数几个优质品种外,相当大一部分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初级产品,深加工程度不足。

(二)主要扶持方向

“*”期间,我省冶金工业要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延伸加工为主攻方向,支持重大装备与工艺技术升级和深加工产品技术开发。主要扶持以下内容:

1.大型、连续、紧凑、节能、清洁冶铸装备及工艺新技术;

2.不锈钢、合金钢、优质钢生产装备和工艺新技术;

3.氧化铝、电解铝生产装备和工艺新技术;

4.铝镁合金开发新技术、铝材深度加工新技术;

5.钢铁工业污染物或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再能源化及社会大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

四、电力产业

(一)综述

“*”时期我省电力行业紧紧围绕电网的安全稳定、节能降耗、保护和改善环境,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末,全省装机容量达到2303万千瓦,其中,有600多万千瓦采用了大容量、高参数的现代化发电机组和空冷节水新技术,并配套安装先进、高效的除尘脱硫设施,脱硫率达到95%以上,节水效率达到75%以上,每年可节水1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省工业用水量的7%,减排二氧化硫24万吨,相当于全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0%。改造了一批10万千瓦以下的小电厂,发展了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有效促进了资源节约和污染治理。到“*”期末,全省30万千瓦以上大机组比重达到50%以上,火力发电厂供电煤耗降到387克/千瓦时,比“九五”时期下降27克/千瓦时。20*年全省实现销售收入5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经过多年的努力,对引进的20万、35万、50万千瓦机组设备和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改造和提高取得明显成效,采用空冷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发展火力发电厂开辟了节水途径,电子计算机在电网调度和管理上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我省电力工业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电站结构不合理,10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比例较大,比耗高,环保设施不完善;500kV网架薄弱,存在落不下、送不出的问题;220kV电网容载比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110kV及以下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互供能力不强;老旧设备大量存在,运行维护压力巨大;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问题。

(二)主要扶持方向

“*”期间,要充分利用我省的煤炭资源优势,以发展火电为主,在能源基地积极开发和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的大型坑口电厂,优先选取用煤矸石、中煤为燃料;充分利用有限的水利资源,有规划、有节制的开发黄河干流的常规水电;积极开发煤层气、风能、生物能、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发电项目,要突出发展循环经济,优先采用回用废物量大、环境污染少、可循环利用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应积极发展空冷机组,减少用水量,逐步向“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发展转变。

1.风能发电技术及装备;

2.煤层气发电技术及装备;

3.IGCC发电技术及装备;

4.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

5.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

6.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

7.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

8.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9.高效安全配电与供电管理信息系统;

10.*电网接入特高压电网的运行协调及控制方式、对下一级电网短路电流要求和电压控制要求;

11.电网灾害防治及治理技术;

12.输变电设备实行状态检修关键技术;

13.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关键技术;

14.风能资源密集区建设技术与装备;

15.不同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及低浓度瓦斯专用发电技术。

五、煤化工产业

(一)综述

煤化工是我省依托资源和能源工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集聚,企业多,产业方向全,技术基础好,研究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开发实力。已形成煤气化、液化、碳化、烃类化工、精细化工、化肥、专用化学品及发电、发动机燃料等二次清洁能源的能源化工生产体系。煤化工由于煤的特性造成加工过程长、投资大、污染重等问题,更适宜采用新技术,实施大型化。但是,*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主体仍局限于传统领域,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较差,煤加工转化技术还比较落后。未来几年,我省煤化工产业需要加快产品、工艺、技术、设备的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高的产品在煤化工中的比重,加速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领域,大幅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通过链式开发,实现原料、产品互联、能量统筹利用,提高技术密集度和附加值,建立多联产能源化工系统。

(二)主要扶持方向

“*”将重点研究解决作为城市煤气、发电、化工原料的共性技术,尤其是解决发电关键技术,为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支持焦炉煤气发电技术项目和煤基多联产系统关键技术项目。开展对焦炉煤气和CO2高温炭催化共重整特性研究以及与之匹配的脱硫净化技术基础研究,开发焦、焦油、合成气联产新工艺。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将大量排空的焦炉煤气用于发电和制甲醇,用二到三年时间使焦炉煤气全部得到综合利用。完成环保型焦化苯精制新工艺与顺酐生产工艺的组合试验。开展连续焦化基础和连续封闭式三段焦化新技术研究,开发炭催化焦炉煤气CH4和CO2重整制合成气技术、浆态床催化剂新型液相合成技术、高温焦炭显热发电和污染物控制技术,以及综合上述焦化技术与合成气技术的多联产系统集成体系。

1.煤基合成油技术

(1)煤基合成油示范厂方案的优化和系统集成;

(2)浆态床合成反应器大规模化设计技术;

(3)合成油相关配套技术。

2.耐硫合成低碳混合醇醚技术

(1)耐硫合成催化剂及其催化剂颗粒与反应器的优化设计;

(2)催化剂制备的规模生产关键技术;

(3)耐硫合成低碳混合醇工艺技术方案的优化和系统集成。

3.先进煤气化及相关配套技术

(1)加压煤气化过程中的流动和反应模拟优化技术;

(2)加压煤气化的工程放大技术;

(3)基于无机透氧膜的高效制氧技术;

(4)煤气的高温脱硫技术;

(5)煤气化相关关键技术。

4.燃料灵活、低污染燃烧技术

(1)为解决高氢燃料贫燃料预混燃烧室的燃料分级和空气分级及控制系统;

(2)高氢燃料贫燃料预混燃烧室防回火设计的关键技术;

(3)为解决高氢燃料的变组分、变热值问题的燃烧室燃料分级和空气分级技术及控制系统。

5.苯精制工艺技术

(1)可替代传统的酸洗工艺,减少苯烃加工损耗,提高产品回收率的关键技术及设备;

(2)回收化工原料噻吩,消除工业废渣污染技术;

(3)利用顺酐生产中氧化过程所产生的反应热,采用熔盐换热的方式移出并在余热锅炉中产生高压蒸汽,供顺酐生产和粗苯精制使用相关技术。

6.延伸甲醇和二甲醚产业链技术

7.煤焦油深度加工、粗苯深加工技术

六、装备制造业

(一)综述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工业实力的综合反映。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相关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高低,而且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基础和手段。我省要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必须大力推进优势装备产业发展,整合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为能源、冶金、化工等行业提供先进装备。近年来,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我省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开发了3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的产品,如:超大型起重机、油膜轴承、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内燃机牵引电机、火车轴、细纱机、高技术液压系统等。目前,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了仅次于煤炭、冶金、电力的第四大产业。但是,我省装备制造业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行业自主知识产权少、技术创新能力弱;技术资源分散、不能成套供给;设计的观念陈旧、水平落后以及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特色等,这些问题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我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主要扶持方向

“*”期间要围绕“重点突破重汽整车和煤机成套两大难点,巩固提升重型机械、铁路机械、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电子信息等五大领域优势产品,整合培育铸件、锻件、汽车零部件、铝镁合金压铸件及深加工、磁性材料及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的思路进行发展。加强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移植改造国际先进技术,加快研究开发速度,走出一条适合我省企业特点的技术跨越之路,力争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重点技术研发上率先突破。

1.高产高效工作面采煤设备技术

(1)开发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掘进机、无轨运输设备、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大型液压支架、井下提升机、干熄焦装置专用提升机、清洁型煤炭深加工设备等煤机成套设备;

(2)开发短臂机械化开采设备和无轨运输设备及EBJ系列掘进机;

(3)开发大型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转载机、提升机等煤矿井下综采综掘设备。

2.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1)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

(2)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技术;

(3)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设计、制造和管理的集成技术。

3.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

(1)绿色流程制造技术;

(2)高效清洁并充分利用资源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相应的工艺流程放大技术;

(3)基于生态工业概念的系统集成和自动化技术;

(4)流程工业需要的传感器、智能化检测控制技术、装备和调控系统;

(5)大型焦炉、大型冶金技术及装备、大型化工生产节能工艺流程与装备。

4.重型装备制造工艺及技术

(1)智能化、高效采煤设备和工艺技术;

(2)铁路机械和专用机械生产工艺技术;

(3)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技术;

(4)铸锻造设备及工艺技术。

5.精密高效加工和成形设备

(1)精密零部件(如精密轴承、高速齿轮)成套加工技术;

(2)近净成形加工技术(如精密铸造、精密锻压、超塑性成形、精密焊接);

(3)自动化成形装备及集成系统,相关工艺过程分析、模拟和优化软件;

(4)模具加工技术及设备。

6.其他

(1)重型机械、铁路机械、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等四大领域优势产品在升级换代中的设计制造技术;

(2)满足我省基础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大型、超大型复合结构部件的制造技术;

(3)不锈钢、合金钢、优质钢、氧化铝、电解铝、铝镁合金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

(4)纳米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高岭土系列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装备技术;

(5)离心铸造、消失模铸造、低砂铸造、电炉、双联等新工艺、新技术。

七、新材料产业

(一)综述

新材料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省材料工业目前形成产业规模的主要有建筑材料、耐火材料、陶瓷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煤系高岭土以及新型纤维等材料。“*”末,我省材料工业销售收入11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6%。其中,钕铁硼磁体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纳米二氧化硅产量占到全国的1/3以上,纳米材料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在“*”期间,我省新材料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镁及镁合金、纳米材料和钕铁硼磁材这几个领域在国内同行业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重要的新材料精细原料供应基地。另外在光电子材料等方面也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发成果,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目前我省新材料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材料制备技术与装备落后、材料产业资源和能源效率较低、环境负担过重和缺乏高性能、高附加值材料产品等。新材料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省新材料产业整体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存在较大差距。

(二)主要扶持方向

“*”期间,我省材料领域将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的技术及装备,提高新材料行业的整体水平。

1.优质冷轧、热轧、不锈钢薄板、涂镀层板技术

(1)资源节约型不锈钢和低碳贝氏体钢冶炼技术;

(2)优质合金钢连铸及热轧技术;

(3)冶炼、连铸、精磨、热轧连续稳定生产工艺技术;

(4)钢质纯净度技术;

(5)连铸坯等轴晶比例与控制铸坯横裂技术;

(6)热卷表面粗糙度、热卷无氧化退火、热卷、冷卷酸洗热处理工艺铸坯纯净化和细晶化控制技术;

(7)铸坯的控轧和控冷技术、控制组织转变和性能技术、控轧代替成品板热处理技术;

(8)铁水予处理—K-OBM-S—VOD—连铸—热连轧—20辊森吉米尔轧机、采用预处理+转炉吹炼+LF钢包精炼+RH真空精炼+连铸完成冶炼、热连轧控轧、控冷成材的生产工艺。

2.纳米材料、永磁材料制备技术

(1)先进的钕铁硼表面处理技术、机械成型技术、钕铁硼烧结工艺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操作技术;

(2)N50以上高档烧结磁体大批量稳定生产技术;

(3)纳米晶复合永磁体生产技术;

(4)耐高温、高矫顽力磁体生产技术;

(5)微特电机、磁疗设备、永磁传感器件等磁材终端产品产业化技术;

(6)N53系列产品、纳米磁材制备技术、高温磁性材料、钕铁硼材料再生利用技术。

3.镁及镁合金材料

(1)硅热法炼镁工艺环保节能技术;

(2)硅热法炼镁工艺装备机械化、自动化控制技术;

(3)废镁回收、再生、利用技术;

(4)镁及镁合金关键共性技术;

(5)铝镁合金材料。

4.半导体照明材料

(1)高量子效率GaN发光薄膜体系;

(2)新型固体光源;

(3)高亮度蓝、绿LED用复合高散热率热沉基材制备技术;

(4)新型化合物半导体发光材料;

(5)大功率白光LED用全色荧光粉。

5.其他新材料技术

(1)煤系高岭土深加工产品技术;

(2)加大对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炭素制品、耐火保温材料、高性能合金、粉末冶金、高性能陶瓷材料、新型纤维等材料、可降解聚合物材料、环保节能建材、表面涂、镀层材料等方面的高技术材料的研究;

(3)加快骨组织库、医用明胶纤维、动植物再生蛋白纤维、分子筛、可降解塑料、无磷洗涤助剂、净水剂、绿色包装材料、高性能铝合金、钛合金、新型铁氧体磁性材料、非晶合金材料、碳纤维材料、重交通道路沥青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

八、旅游产业

(一)综述

*是旅游大省,多年来已形成了以五台山为代表的晋北佛教文化旅游区、以大院文化为主的晋中晋商文化旅游区和以关帝庙、大槐树、尧庙为代表的晋南根祖文化旅游区,以及众多的、各具特色的自然旅游景点。20*年旅游产业收入428.39亿元,比上年增加46.7%,占全省当年GDP的9%。丰富的资源给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到目前,我省很多景区、景点的管理仍然停留在较为原始的、粗放的层面,部分重点景区的资源、环境开发与保护工作也亟待加强,系统性的、具有我省特色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水平也有待提高。“*”期间,我省要构成大运、太长、石太铁路的“大”字形旅游对外干线通道。提升太原和大同作为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重点培育大运、太行、黄河三个旅游经济带,重点打造古建、宗教、晋商文化、寻根觅祖、太行山水、黄河文明、红色经典六大旅游精品线路。

(二)主要扶持方向

发展旅游科技,不仅要高度重视旅游基础科学的研究,而且要广泛吸纳现代科技在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生产力,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科技、文化、旅游相互结合的旅游科技发展体系。

1.景区和博物馆等专用电子导游系统;

2.基于网络平台、短信平台、电话平台等的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3.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幻影成像等现代技术构建的数字网络旅游平台;

4.景区综合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5.*重点旅游区环境治理与保护技术;

6.*省重点景区资源开发与保护技术;

7.*省优质旅游产品开发;

8.*省科技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与技术。

九、高新技术产业

(一)综述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高新技术已成为跨世纪竞争的制高点和经济增长及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抉择。

“*”以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九五”末期的23.3亿元增加到240亿元,年均增长42.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4%提高到5.05%,全省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23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和规模都超过规划预期目标。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总体规模偏小,仅相当于全国1%左右,竞争实力不足,对地区产业结构影响有限;高技术成分仅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的17.1%、全部工业的2.34%;结构水平低下,高技术边缘化趋势明显;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60%分布在太原,区位过于集中,影响带动作用的广泛发挥等。“*”期间,将继续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以创造产业聚集优势为突破口,突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

(二)主要扶持方向

1.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应用广泛、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发展信息产业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要大力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研发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多数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产业化水平不高等。

(1)电子装备

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子元气件关键生产设备实施技术升级,并实现批量生产,替代进口,参与国际竞争。

——TFT-LCD液晶显示器件生产技术;

——LCM液晶显示模块薄膜电容器生产技术;

——卡式元器件、LED半导体照明技术;

——太阳能光伏电池等专用生产设备的生产技术。

(2)集成电路技术

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增强关键芯片自主开发能力。

——提升集成电路封装和测试能力技术;

——半导体专用设备、仪器及材料的研发;

——网络设备、光传输系统、接入网系统设备、计算机产品、计算机外部设备及相关产品、电子专用设备、新型显示器件、交通智能产品研发相关技术。

(3)高可信网络与软件技术

——发展高可信网络技术与网络软件平台,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相关技术,网络资源整合技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应用支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等;

——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网格计算平台与基础设施的技术、软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4)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技术

——支撑管理咨询、会展、广告、会计服务、建筑及房地产、设计装饰、法律服务和社区服务以及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公共平台建设的技术、软件和产品;

——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支撑技术、专用软件和整体解决方案;

——面向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和联运物流网络体系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综合集成技术。

(5)传感器开发及智能信息处理系统

——重点开发适用于能源、化工、冶金领域的多种新型传感器;

——开发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和适时信息处理系统,提供更方便、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环境。

(6)面向应用的信息安全系统

——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

——复杂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适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等。

2.生物医药

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期间,我省的医药企业显现出了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以大同、太原、晋中、运城、晋东南等医药工业园为核心,相对集中和规模化发展的医药工业为产业集群,显示出了企业优势互补、联合兼并、做大做强的趋势,品牌和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但是目前仍然还存在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行业人才匮乏、医药企业规模偏小,大型龙头企业缺乏、缺乏拳头特色品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制剂生产能力过剩,制剂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

“*”期间,要充分发挥我省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研究开发新型药物制剂、基因工程新药物等,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高效生物反应器;

(2)高密度表达系统技术;

(3)大规模高效分离技术、介质和设备;

(4)大型分离系统及在线检测控制装置;

(5)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品专用分离设备;

(6)生物过程参数传感器和自控系统;

(7)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单基因遗传病治疗的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药物、靶向药物;

(8)重组人血白蛋白制品。

3.现代农业

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发掘利用为重点,重点发展重要农艺和抗逆性状改良的基因叠加与聚合技术,农作物与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抗除草剂的农作物和林、草新品种;优良畜禽品种体细胞克隆、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关键技术;开发重组微生物农药、肥料、食品、饲料用酶制剂等。

(1)动植物资源核心种质构建,重要基因保护、发掘、克隆与利用;

(2)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主的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

(3)农作物、牧草与林木的转基因育种技术;

(4)生防、环保、食品与饲料用酶制剂的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

(5)高效节水与抗旱农作物转基因品种的选育;

(6)优良畜禽品种的体细胞克隆;

(7)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

(8)新型可再生生物能源及生物材料。

4.农业信息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市场的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成为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形式,促进信息技术成为农村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农业科研的基本方法。

(1)构建覆盖我省主要农林植物、畜牧养殖动物的生物生长数字模型关键技术;

(2)不同层次、不同农业产业类型的农业系统数字模型关键技术;

(3)种植、养殖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4)建设农情(含资源和生态)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关键技术;

(5)开展农业资源和农情数字化监测及决策技术研究,建立以地面、航空和航天平台为基础,以3S技术为支撑、立体交叉的农业数字化监测体系,为实现对农业生产及重大植物病害、畜禽疫病、森林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报,为提高农业宏观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提供支持。

十、农产品加工产业

(一)综述

农产品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发展和深化,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协调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我省盛产小宗粮豆、干鲜林果品以及畜牧业产品,特色十分明显。近年来在特色农产品加工方面初步形成一定优势,在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与全国相比,*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和整体水平还比较低,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特别是精、深加工的科技成果明显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偏低,亟待加强。

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农产品加工业要以发展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推进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布局,主攻加工增值,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提高质量安全水平。针对我省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禽食品等重大新产品研制与产业化技术开发能力弱等“瓶颈”问题,立足技术集成创新结合原始创新,重点突破农产品加工、贮藏、物流等关键技术,开发功能性食品、生物制剂等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支撑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产业发展,为培植新兴农业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供支撑,促进农产品增值。

(二)主要扶持方向

1.大宗粮食作物深加工技术

(1)小麦:

——专用粉、营养强化面粉、预配粉工业化生产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

——麦胚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技术。

(2)玉米:

——专用变性淀粉、玉米淀粉糖、多元醇、乳酸和聚乳酸、淀粉基生物材料等精深加工技术;

——胚芽、蛋白粉和玉米纤维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及产业化技术。

2.特色杂粮加工技术

(1)燕麦、荞麦、小米,以及红小豆、绿豆、蚕豆等食用豆类等特色杂粮加工特性研究;

(2)功能性、营养型早餐类食品加工技术、传统食品的改造和工业化生产技术;

(3)开展燕麦β-葡聚糖、荞麦黄酮等高附加值成分的研究,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特色食品;

(4)开发燕麦早餐食品、荞麦传统食品、大麦茶、小米饮料、豆类食品馅料等产品。

3.薯类加工及产业化技术

(1)高淀粉型、油炸型、高蛋白型等马铃薯加工专用品种的贮运技术;

(2)薯类淀粉和变性淀粉技术;

(3)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配合饲料生产,解决薯类加工厂废弃物污染问题。

4.肉、蛋、奶制品生产关键技术

(1)肉制品加工关键工艺、理化因素以及辅料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优化低、中温肉制品加工工艺配方和关键技术;

(2)猪、禽、牛、羊等动物器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和药物提取技术;

(3)蛋制品重点解决从传统的食用方法向分级包装、蛋清蛋黄分离提取、加工蛋清蛋黄粉、生产各类具有蛋类营养的食品方向发展的技术;

(4)乳制品加工包括功能性液态乳、发酵乳制品加工新技术、乳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等技术;

(5)奶制品要加强品种开发,并加强产品的分级、分类包装技术研究。

5.果蔬加工关键技术与新产品研发

(1)苹果、梨等水果类深加工关键技术;

(2)红枣、核桃等干果加工新技术和关键装备;

(3)常温低成本干果贮运和货架期延长技术;

(4)果类功能性生物活性物质的评价与开发利用技术;

(5)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保鲜菜、蔬菜粉、净配菜、调味及调理蔬菜、蔬菜汁及蔬菜罐头等系列产品生产技术。

6.农产品贮运保鲜工程技术

(1)无公害、环保型粮食储藏关键技术与设备;

(2)粮食快速检测设备和储粮专用仪器设备;

(3)果品贮藏保鲜技术标准与无公害防腐保鲜技术,果蔬冷链流通贮运技术与关键装备;

(4)果蔬贮运及保鲜过程中质量(褐变、腐败)控制技术和体系;

(5)果蔬品质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开发;

(6)高通量果蔬采后自动化成套机械和设备(预冷、分级、包装、贮运);

(7)高效、低成本通用型果蔬专用设施与保鲜材料;

(8)干果类及其制品在保鲜贮运加工中的品质败坏及控制技术;

(9)禽蛋膜保鲜技术;

(10)冷却肉安全生产及流通技术体系和关键设备。

7.农产品发酵工程技术

(1)发酵产品关键技术;

(2)酶工程关键技术;

(3)生物分离关键技术及装备;

(4)生物酶制剂生产技术;

(5)生物转化饲料技术。

8.主要农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与质量安全检测技术

(1)研究农产品加工品检测技术标准和安全限量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2)研究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危害因素和关键控制点实施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GMP(良好生产规范)、HACCP和ISO体系;

(3)现代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检验,如在线、快速检测技术。

十一、文化产业

(一)综述

*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大省之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转变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已逐渐形成了一批强势文化品牌,生产出一批优秀的文化产品,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通过举办一系列强势文化活动,*文化的影响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得以显著的提升。到20*年底,全省已有文化馆119个,博物馆86个,广播电台107座,电视台10座。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22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3%,有线电视用户320.9万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2处,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已经逼近房地产业。但是,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部分文化产业比重偏低,文化产业相关层相对落后;二是产业发展区域分布不均衡;三是人才严重短缺;四是具备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不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倡导科技创新,运用高科技手段去改造与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运用高新技术,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和引导,打造高水平的文化科技产业,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二)主要扶持方向

1.数字、网络化新闻、出版系统平台

(1)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电子报纸等新的新闻载体的制作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逐步实现产品化和产业化;

(2)大型书刊出版资料综合信息数据库建设技术;

(3)覆盖全省的新闻出版行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开发面向文化消费市场和广播电视事业,以视、音频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数字媒体内容处理关键技术,引进开发易于交互和交换、具有版权保护功能和便于管理的现代传媒信息综合平台。

(1)构建海量广播影视内容资源管理系统技术;

(2)广播影视内容历史资料的数字化转换和保存相关技术;

(3)构建高质高效、开放集成、资源共享、版权保护的内容集成分发与节目信息交换系统的关键技术;

(4)能适应多种终端、多种格式需求,向用户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广播影视内容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

(5)媒体安全技术。

3.数字内容和动漫互动平台

(1)动漫制作新技术;

(2)数字内容压缩技术;

(3)构建以网络为核心,结合电影电视媒体,手机通信媒体于一体的动漫互动平台建设关键技术。

4.文化、教育及文物保护

(1)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关键技术及其技术规范;

(2)大型土质古遗址保护及大型石质文物风化防治技术;

(3)金属文物防锈蚀技术;

(4)戏剧、民间工艺民族文化等数字化、网络化整理保护技术。

十二、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业

(一)综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渐完善,物流商贸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期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73.6亿元,比“九五”增长78.04%,物流商贸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到50%,同时,物流商贸服务业已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重要领域,到“*”末,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472.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1.5%,比“九五”时期提高了4.5个百分点。以大运高速公路为经济带,以大同、太原、侯马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三大物流园区,奠定了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服务业总体上比较滞后:服务业规模偏小,比重偏低、服务业内部结构仍然不够合理、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差、区域和城乡发展仍不平衡。

“*”期间,我省物流服务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重点是:用科技手段构建物流设施、信息、配送平台,用科技创新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优化工商企业物流管理、构建物流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规范物流服务市场。促进服务企业内部结构和组织方式不断优化,使服务业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主要扶持方向

1.物流设施平台构筑技术

(1)智能化数字交通物流管理关键技术;

(2)数字化交通运营管理关键技术;

(3)交通数字化管理标准研究。

2.物流交通科学决策支持技术

(1)物流交通电子政务、决策评价方法和技术;

(2)现代物流交通规划、统计技术;

(3)为有效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决策的质量、效率和水平的相关数字化、可视化关键技术。

3.物流信息平台与电子商务相关技术

(1)围绕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的相关关键技术;

(2)围绕电子信息网络的物流信息与商务平台的应用,加快推进网络的光纤化、数字化、宽带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技术;

(3)建设以宽带传输和交换为主的信息主干网,构建高水平宽带高速多媒体综合业务应用平台的关键技术;

(4)促进电信、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相互沟通、相互兼容,达到功能融合互补,应用高效统一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技术。

4.电子商务与网络系统

(1)网络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中心(EDI)建设的关键技术;

(2)网上交易关键技术。

5.其他相关技术

生物冶金技术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壮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最终消费品和终高端产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原材料加工和制造业基地。

二、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培育具有我市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集聚。以天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研究开发PPS产品;以石晶光电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以白云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促进生物农药产业化;以煤炭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培育和发展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行业。做大做强中原特钢的限动芯棒、铸管模、煤炭高压有限公司、远东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智能化电器以及精密成型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鑫源陶瓷材料有限公司、兄弟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电子陶瓷用高级氧化铝粉体材料和超级细微粉。

2、壮大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

在发展壮大我市能源、冶金、化工和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产品深加工,拉长产品链条,真正将济源的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是:

以豫光集团为龙头,发展铅锌合金、电池和矿灯及其它产品深加工,形成铅产业链(冶炼-合金-电池、矿灯、电动车等),锌产业链(冶炼-合金、电镀等)和酸产业链(冶炼-制酸-化肥及其它合成产品)。

以煤焦化-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煤化工工业,以豫港焦化为龙头,大力发展捣固焦、炭黑、甲醇、粗苯等煤化工产品;

以恒通化工和豫源化电为依托,积极发展合成树脂和新型聚脂材料及树脂粉深加工(塑钢门窗、塑料管材、塑料合成革、塑料板材、塑料薄膜和日用塑料制品等)。

3、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将铅锌、钢铁、化工和电力行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改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过程的转变。将煤气转化为化工产品,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将硫酸转化为化肥,将粉煤灰转化为建材,使传统产业结构向低消耗、轻污染、高素质的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我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以冶金、石化、化工、电力、有色、建材、轻工等资源消耗行业为重点开展清洁生产,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削减,创建一批清洁生产企业;

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大力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

在冶金、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等企业引入关键链接技术,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物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工业生态链网,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创建一批资源(能源)节约型企业。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我市工业现状,对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确定如下(附后)。

三、实施工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1、拓宽筹措资金的渠道,使结构调整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一是政府加大对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结构调整贷款贴息资金和中小企业担保资金额度,以此吸引和带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对工业结构调整的投入。

二是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和民间投资机构发起组织各类投融资机构,努力扩大利用民间资金投向结构调整。

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外地、国外资金参与我市的结构调整。

2、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避免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既要抓住机遇新上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明显改变我市结构现状、提高我市产品、产业层次的项目,也要淘汰压缩一批没有市场、产品加工层次低、不具备竞争能力的落后生产力。下决心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和不符合安全生产的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严格把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再度发生。

3、认真开展好"工业结构调整年"活动。

2006年为济源市"工业结构调整年"。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工业结构调整的研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和重点,加大市场调研与分析,一切从我市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如何依托骨干企业、成长性企业和名牌产品,集中力量和资源促进结构调整,要转变作风,加强协调与服务,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好有关配套政策,使"工业结构调整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搞好工业结构调整示范工程,以促进全市工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

为了便于投资者在我市进行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市政府拟在统筹安排全市工业结构布局的同时,规划一块规模适度的工业结构调整示范区,由政府投资对示范区进行"水通、电通、路通",同时要加大示范区的保护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吸引更多人在我市投资,不断加快我市结构调整步伐。

5、工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

对符合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的新建、扩建或技改项目除享受我市原有的政策外,均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产品出口企业,按规定减免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企业产品出口值达到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可按现行税率五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3)、投资额在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土地出让金按实际征缴的40%奖励企业;投资额在5000万元-1亿元以上的项目土地出让金按实际征缴额的45%奖励企业。

(4)、对在我市投资的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奖励,视项目的投资额度、技术含量、贡献大小分别给与10-100万元的奖励,最高奖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四、其它

1、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生物冶金技术范文篇5

1.工业经济发展特征江阴市作为我国“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经历了乡镇企业改制的阵痛后,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工业经济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工业经济支柱地位突出。江阴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从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间,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占GDP比重从59.34%调整为56.95%,十年来仅下降2.39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934.36亿元上升为2012年的6460.99亿元,12年内翻了三番多。此外,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企业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江阴市的工业经济效益和质量逐年提高,产业发展正悄然转型。企业“橄榄型”分布特征显著。江阴地区规模经济发展基础较好,企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橄榄型”分布特征,大中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多。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003.0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高达92.91%。从企业的规模化分布来看,江阴市亿元以上大型企业较多,其中华西村、新长江实业、兴澄特钢、三房巷集团、阳光集团、海澜集团、澄星实业、新扬子船厂等8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200亿元,西城三联、法尔胜集团、双良集团、华宏实业、利电能源等5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100亿元,5家企业超50亿元,8家企业超30亿元,14家企业超20亿元,25家企业超10亿元[7]。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江阴作为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一直以来较为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公共研发体系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到2012年底,全市近70%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均设置了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接近3%的平均水平。其中省级以上创新研发机构超过100家;建成“三创”载体面积200多万m2,一批“530”项目注册落户在高新技术创业园、百桥生物科技园、临港新城软件科技园等三创载体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了地区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的加大,技改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从2005年的68.3%上升到2012年的75%,7年内上升了6个百分点。产业空间多极化布局。除了中心区域内开发区以外,个别骨干企业分布在诸如周庄、华士、新桥等工业经济较好的乡镇,形成了独特的工业经济板块。比较典型的是,2012年,华士镇亿元以上企业超过90家,工业总产值超过900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10%。从空间上看,除澄南六镇以生态功能性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以外,以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首的中心区域、以临江区域四镇形成的临港新城开发区以及周庄、华士、新桥形成的澄东片区工业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分别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0%左右,形成“三足鼎立”、特色产业功能布局的局面。

2.转型升级现实需求作为我国百强县之首,30多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业经济一度成为推动江阴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环境要素的倒逼,迫切需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率先发展的大框架下,加快推进江阴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总体而言,促使江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主导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相对偏重。到2012年底,江阴市传统的纺织、冶金、化工三个行业比重超过60%,轻重工业比接近0.5,以科技为内涵的深加工、精加工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尚未确立。二是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江阴制造业大多以原材料加工和中间产品生产为主,产业链中的延伸产品(设备)及其制造企业数量偏少、规模不大,后道产品结构不完善,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偏弱,一些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矛盾相对较为突出。三是资源要素依赖偏紧。多年来,江阴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大量增加劳动力和资源投入,大量消耗土地资源和矿物资源。资源消耗和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导致全市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水耗等指标均高于无锡和全省平均水平。

江阴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和路径

1.宏观层面转型升级路径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江阴市作为百强县之首,需要在工业企业中分离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贸易营销、信息和商务服务等服务环节,形成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产前、产中、产后完整的生产服务体系,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适当将区域内诸如冶金、纺织等位于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线(华西村的冶金、周庄的纺织)转移出去,转型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将江阴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总部经济”基地之一,形成专业生产服务对工业经济的配套支撑,突出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强化市域工业经济的集约化布局。构建“一城两翼”的空间布局框架。“一城”主要指中心城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都市经济为特征的城市经济产业,工业实施“退城进园”策略,不再扩展工业用地空间。“两翼”分别指临港新城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新城依托港口岸线资源,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现代物流为特色的四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依托现有IT、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打造全市新兴产业发展高地,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中观层面转型升级路径全面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一是加快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壮大以光伏、风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以工程机械装备、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成套装备及其配套产业为主要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石化新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等产业。二是集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培育发展以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生物芯片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新传感器产业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具有江阴特色和地域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同时,通过淘汰一批、重组一批、转移一批的方式,降低冶金、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发展规模,提高其发展质量,从整体上改变江阴市工业经济的轻重比。推进产业“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在全市着力推进示范和试点企业建设,加大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重点项目实施,形成示范推进,典型引路,服务支持的发展模式;二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研发技术的紧密结合,不断突破自动化关键技术、工业控制自动化关键技术等,努力提高江阴钢铁、机械、纺织、能源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骨干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管理生产周期,提高劳动效率和企业综合竞争力,有效推进信息化与生产制造业高度融合。

3.微观层面转型升级路径带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攀升。传统的“两头在外、中间产品多、缺乏核心技术”的产业特征决定了江阴需要依托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并实现产业化为主要内容,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在此基础上,对现有传统产业进行根本性改造提升,突破和掌握关键性技术,实现从中间产品向高端产品、终端产品延伸。在产业产品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攀升。培育开发制造业的自主品牌。苏南的工业经济已经实现了规模的扩张,未来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这就要求江阴必须注重培育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手段,着力抓好品牌设计、传播、提升、推广等工作,推动更多江阴的名牌产品向中国名牌、世界名牌跃升;通过品牌效应,改变目前制造业仅仅位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制造、加工、装配环节的现状;通过加强品牌创建服务,积极引导、鼓励具有名牌产品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

结论与展望

生物冶金技术范文篇6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关键指标分析、因子分析、区位商分析等方法,对其优势产业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定工业中的优势行业及潜在的优势行业。同时,针对这些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

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规模以上工业37个大类行业进行优势行业的分析评价。对于贵州省工业中优势产业的选择,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评价:

(一)工业部门各行业的关键指标分析

1.规模分析。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是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水平以及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最重要的指标。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总产值和增加值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1。

2.经济贡献分析。利润总额是评价工业行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衡量行业管理水平和成长发展能力最主要的指标。税金总额反映工业行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程度。从业人员数反映了工业各部门对解决贵州省人口就业所做贡献。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以及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2和表3。

3.科技投入分析。工业行业的研究开发经费(R&D经费)占总研究开发经费的比重反映了各工业行业的科技实力。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研究开发费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4。

以上关键指标显示,各指标的前十大行业所占比重基本在80%以上,说明集中度很高,优势体现明显。从三个方面总体看,贵州省传统的优势行业如电力、饮料、烟草、煤炭、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化工和医药等行业基本处于各指标的前十位中。除此之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两行业基本处于前十大行业靠后的位置。

(二)因子分析

优势产业的选择是一个多因素、多准则的决策问题,根据文章所设置的优势产业选择原则,收集了大量衡量产业水平的指标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各行业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排名前十位的行业见表5。

从各行业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看,传统优势产业中烟草、电力、饮料、有色冶金和医药等行业在前十位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非金属矿采选、食品制造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等五个行业也居前十位。

(三)区位商分析

分析区域分工优势常用区位商(LQ)来测定。选择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这三项指标进行区位商分析,得到排名前十位的工业行业见表6、表7、表8。

结果显示:工业增加值区位商中有7个行业LQ>1,分别是烟草、饮料、电力、医药、有色冶金、煤炭和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区位商中有8个行业LQ>1,分别是烟草、电力、饮料、煤炭、有色冶金、医药、化工和黑色冶金行业;利润总额区位商中有9个行业LQ>1,分别是饮料、非金属矿采选、有色冶金、烟草、医药、食品制造、化工、电力和煤炭行业。这表明贵州省这些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具有比较优势。

综合三个方面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传统的优势行业仍占主导地位,电力、饮料、烟草、煤炭、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化工和医药等行业基本处于各项指标的前列。此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制造等行业基本处于靠前的位置,表明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资源密集型行业和资源加工型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如采掘业中的煤炭行业和有色冶金、黑色冶金行业。这些行业产业层次低,经济关联度差,比较效益难以发挥,使得贵州省长期扮演东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角色,加工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

轻工业偏轻。“两烟一酒”作为贵州省传统优势产业,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拥有独特资源条件下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生很大变化,消费结构和观念的改变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给其烟酒产业带来极大冲击。

新的比较优势产业尚待培育。除了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外,新的比较优势产业还亟待扶持和培育。

区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一)调整工业结构,重点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贵州有丰富廉价的电力资源,与丰富的煤、磷、铝资源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建立以煤、磷、铝开发和深加工为特色的原材料工业体系。必须研究开发出能发挥资源优势、对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煤化工、磷化工、铝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新项目,根据市场需要,以资源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努力提高技术含量。

(二)注重节能降耗,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贵州省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是能源大省、资源大省,担负着“西电东送”的重大任务,产业结构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一些高耗能行业现阶段属于贵州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其优势条件将不断恶化以至丧失,因此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依托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经济

贵州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生物资源,并且组合条件良好。要想尽快将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按照市场需求选择资源开发重点,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加工方向及程度,获得较高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刘公远.黑龙江省发展优势产业的基本对策.商业经济,2008(8)

2.贵州统计年鉴(2002-2008)

生物冶金技术范文篇7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关键指标分析、因子分析、区位商分析等方法,对其优势产业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定工业中的优势行业及潜在的优势行业。同时,针对这些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

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规模以上工业37个大类行业进行优势行业的分析评价。对于贵州省工业中优势产业的选择,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评价:

(一)工业部门各行业的关键指标分析

1.规模分析。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是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水平以及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最重要的指标。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总产值和增加值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1。

2.经济贡献分析。利润总额是评价工业行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衡量行业管理水平和成长发展能力最主要的指标。税金总额反映工业行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程度。从业人员数反映了工业各部门对解决贵州省人口就业所做贡献。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以及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2和表3。

3.科技投入分析。工业行业的研究开发经费(R&D经费)占总研究开发经费的比重反映了各工业行业的科技实力。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研究开发费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4。

以上关键指标显示,各指标的前十大行业所占比重基本在80%以上,说明集中度很高,优势体现明显。从三个方面总体看,贵州省传统的优势行业如电力、饮料、烟草、煤炭、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化工和医药等行业基本处于各指标的前十位中。除此之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两行业基本处于前十大行业靠后的位置。

(二)因子分析

优势产业的选择是一个多因素、多准则的决策问题,根据文章所设置的优势产业选择原则,收集了大量衡量产业水平的指标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各行业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排名前十位的行业见表5。

从各行业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看,传统优势产业中烟草、电力、饮料、有色冶金和医药等行业在前十位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非金属矿采选、食品制造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等五个行业也居前十位。

(三)区位商分析

分析区域分工优势常用区位商(LQ)来测定。选择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这三项指标进行区位商分析,得到排名前十位的工业行业见表6、表7、表8。

结果显示:工业增加值区位商中有7个行业LQ>1,分别是烟草、饮料、电力、医药、有色冶金、煤炭和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区位商中有8个行业LQ>1,分别是烟草、电力、饮料、煤炭、有色冶金、医药、化工和黑色冶金行业;利润总额区位商中有9个行业LQ>1,分别是饮料、非金属矿采选、有色冶金、烟草、医药、食品制造、化工、电力和煤炭行业。这表明贵州省这些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具有比较优势。

综合三个方面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传统的优势行业仍占主导地位,电力、饮料、烟草、煤炭、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化工和医药等行业基本处于各项指标的前列。此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制造等行业基本处于靠前的位置,表明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资源密集型行业和资源加工型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如采掘业中的煤炭行业和有色冶金、黑色冶金行业。这些行业产业层次低,经济关联度差,比较效益难以发挥,使得贵州省长期扮演东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角色,加工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

轻工业偏轻。“两烟一酒”作为贵州省传统优势产业,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拥有独特资源条件下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生很大变化,消费结构和观念的改变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给其烟酒产业带来极大冲击。

新的比较优势产业尚待培育。除了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外,新的比较优势产业还亟待扶持和培育。

区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一)调整工业结构,重点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贵州有丰富廉价的电力资源,与丰富的煤、磷、铝资源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建立以煤、磷、铝开发和深加工为特色的原材料工业体系。必须研究开发出能发挥资源优势、对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煤化工、磷化工、铝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新项目,根据市场需要,以资源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努力提高技术含量。

(二)注重节能降耗,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贵州省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是能源大省、资源大省,担负着“西电东送”的重大任务,产业结构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一些高耗能行业现阶段属于贵州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其优势条件将不断恶化以至丧失,因此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依托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经济

贵州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生物资源,并且组合条件良好。要想尽快将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按照市场需求选择资源开发重点,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加工方向及程度,获得较高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刘公远.黑龙江省发展优势产业的基本对策.商业经济,2008(8)

2.贵州统计年鉴(2002-2008)

生物冶金技术范文篇8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入实施“四集群”发展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集群规模壮大,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二、工作打算

1、强化对工业经济的预警分析和指导。一是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调度信息网络,建立严密、及时、有效的预警预测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跟踪调度,准确判断、科学决策,切实为实现明年增长目标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发改、经信、商务、财税、金融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对重点骨干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提供政策保障和优质服务,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思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构建优势产业突出、核心企业支撑、产业集群发展、产品配套协作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一是突出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开发轻卡载货汽车、特种车、汽车零部件等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水平。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发动机、轮胎、电池等配套生产企业落户,积极融入国内外大型汽车企业的生产体系。突出发展煤矿机械、水泥机械、陶瓷机械、石油机械等整机和大型配套设备,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扩散和转移,推进光机电一体化发展;医药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医药中间体、生物制药、化工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等产品,新建一批生物医药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导企业通过精深加工向下游产品延伸,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建设医药化工行业信息网络平台,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建材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挖掘骨干企业和品牌优势,鼓励企业进行产能整合。鼓励区内各类建材企业向资源丰富、生产要素聚集的地区转移。积极培育和引进陶瓷名牌,提升江北瓷都的知名度,建成江北最大的陶瓷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物流平台和信息交流中心。积极推广应用新型技术,推动建陶、水泥、冶金、耐火材料等行业实现清洁生产和高效集约化生产。大力发展有机高分子新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冶金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依托优势骨干企业,扶持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突出色织布和高档衬衣两大品牌发展,研发系列配套产品,提升服装品牌。以服装城为依托,加快服装市场升级改造,实现市场与企业互动,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整合内部资源、聚合现有生产能力,引导服装加工专业村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巩固和扩大产品出口,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二是打造九大特色产业集聚区。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中、资源集约的要求,以大企业为龙头,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整合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规模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规划建设开发区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双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双杨高档建陶生产物流集聚区、昆仑机械制造产业集聚区、昆仑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金城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罗村建材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岭子耐火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般河流域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等九大特色产业集聚区,使其成为承载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是发挥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的平台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内外科技合作机制,继续开展好“百名专家行”活动,加快科研成果的引进和转化。二是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和引导,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推进新产品产业化和重大产品技术改造。三是依托各产业集聚区,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集聚式发展。四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引才引智工作。五是进一步扩宽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引导各种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集中,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以上。

4、策划建设好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结合我区四大主导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对接好国家、省、市有关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紧盯国家鼓励、投资额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加大前期工作投入,搞好工业项目储备,抓好跟踪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对2011年排定的30家重点骨干企业、30项工业重点项目以及列入全市“双百”企业和工程,严格落实挂包领导、挂包部门的职责,完善联络员制度,强化区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的职能作用,及时掌握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情况,加大政策扶持,切实增强骨干企业发展后劲。明年重点抓好鲁丰织染有限公司投资6.6亿元年产5000万米高档匹染面料生产线项目、鲁泰公司投资3.82亿元新上年产1800万米高档色织面料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淄汽投资5亿元新上10万辆轻卡和电动汽车项目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项目。

生物冶金技术范文篇9

首先,欢迎各位韩国朋友光临这次新闻会。下面我代表中国山东****市人民政府,对****市市情、投资环境、投资项目作一介绍。(稍停,翻译)

****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山东省南部地区,辖6个县级区(市),面积4550平方公里,人口365万,处在北京至上海两大城市的中间地带。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现已成为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建材和煤化工基地。(稍停,翻译)

我想告诉在座的韩国朋友,****在发展投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齐全。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和铁路与北京、上海、福州等大城市贯通,世界最大的京杭大运河从我们市经过,周边有三个机场,毗邻青岛、日照、连云港三个出海港口,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运网,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配套设施齐全。商贸中心、星级宾馆及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设立了海关、商检;开办了外汇结算、存贷与调剂、国际航空快运和集装箱外运等涉外业务。(稍停,翻译)

二是资源蕴藏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们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36种,主要有煤炭、石膏、石灰石、石英石等。现已开发利用17种,其中煤炭地质储量24.7亿吨,煤质优良,是发展煤化工的理想煤种;石膏地质储量4.4亿吨,是中国主要产地。我们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农业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近700万亩,可用水资源总量达10.7亿立方米,是中国北方的富水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就座落在这里。我们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是中国商品粮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同时也是淡水产养殖基地、畜牧业基地和干鲜果品基地。(稍停,翻译)

我们拥有大批熟练工人、技术工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劳务价格投资成本相对较低。我们还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榴园和部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稍停,翻译)

三是工业门类齐全,对外合作领域宽广。****已初步形成以煤炭、建材、纺织、机械电子四大产业为支柱,同时拥有冶金、化工、卷烟、造纸、橡胶、食品、医药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我们建有国家水煤浆气化工程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气化炉技术。机械电子产品达3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磁性材料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造纸工业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玩具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和出货值,均居山东省前列。(稍停,翻译)

四是投资环境优越。我们市先后成立了经济环境投诉中心、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和行政审批中心,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为投资者营造了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服务环境,****正在成为最佳投资环境的城市。为保证外来投资者获得最大程度的收益,我们在财税、收费、土地使用、人才引进、户籍迁移、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了非常优惠的政策。(稍停,翻译)

下面,我向各位韩国朋友介绍和推荐一些重点经济合作与投资项目,供韩国朋友选择和洽谈。(稍停,翻译)

****市投资贸易领域广阔。在农业方面:主要有动植物优良品种繁育;蔬菜、花卉无土栽培;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开发及推广;水产品生态养殖等。

重点投资项目有:乳制品加工项目,总投资580万美元;年产5万吨果汁项目,总投资630万美元;16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470万美元。(稍停,翻译)

在能源建材工业方面:主要有低热值燃料及再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热电联产;利用煤矸石或劣质煤发电。特种水泥和日产5000吨以上旋窑水泥;新型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及建筑密封材料等。

重点合作项目有:水泥熟料干法生产线项目,总投资4800万美元;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700万美元。(稍停,翻译)

在冶金、化学工业方面:主要有炼焦;新型精细化工;煤化工系列产品;有机合成中间体;高浓度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混肥料生产等。

重点投资项目有:年产1.2万吨三聚氰胺项目,总投资1100万美元;年产4万吨氰尿酸联产复混肥项目,总投资4000万美元。(稍停,翻译)

在机械电子工业方面:主要有数控机床及各种专用机床制造;运输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农业机械设备制造。

重点投资项目有:数控万能铣床项目,总投资340万美元;LY-A型汽车燃油泵项目,总投资150万美元。(稍停,翻译)

在轻纺工业方面:主要有纸浆、纸和纸制品生产;高档织物印染和高技术后整理加工;产业用特种纺织品制造;高档服装面料、装饰品及系列服装生产等。

重点投资项目有:年产20万吨白卡纸项目,总投资7600万美元;高档大豆纤维生态服装生产线项目,总投资630万美元;棉纺织设备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250万美元。(稍停,翻译)

在生物医药及新材料工业方面:主要有生物活性饲料及肥料生产;生物酶制剂生产;药用生物工程新技术开发;新型药物制剂及辅料生产;各种专用材料、功能材料及新型材料制造。

重点投资项目有:真菌免疫多糖CSF制剂项目,总投资568万美元;大豆功能因子提取项目,总投资1080万美元。(稍停,翻译)

在旅游及服务业方面:主要有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等。本次重点推介的投资项目有: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风景区项目,总投资5950万美元。(稍停,翻译)

水煤浆技术开发,煤炭气化、液化;电子元器件生产,IT产品制造;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环保设备制造;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产权转让、参股控股和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新城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经济园区开发建设;高等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及特殊教育等,也是我市对韩招商引资的重点。(稍停,翻译)

对上述投资项目和投资领域,我们都经过了全面深入的市场调查,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很大的发展潜力,投资回报率高,特别推荐给各位韩国朋友,供各位韩国朋友参考,欢迎洽谈投资。(稍停,翻译)

生物冶金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化学工程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开发

目前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化学工程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绿色化学的开发与应用,降低化工生产给周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为化学工程工艺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化学工程工艺与绿色化工技术概述

1.1化学工程工艺。化学工程工艺指当今时代化学工业生产涉及到的领域,通常情况下,在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以及冶金工程中,都存在化学工程工艺[1]。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人们树立起了生态理念,提出了绿色、环保等要求,并希望在这一环保理念的应用与创新下,实现当代化学工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1.2绿色化工技术。绿色化工技术指的就是以绿色化学为基础,开发出从源头上对环境污染进行阻止的化工技术。在具体的化工生产中,清洁技术指的就是通过工程技术及化学原理的使用,减少或者消除污染环境的副产品、溶剂、部分产品、催化剂以及有害原料等,从而使整个生产工艺或者是生产过程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其既包括高新技术还包括先进设备。绿色化工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传统化工的绿色化,即对环境友好化学反应路线与闭路循环工艺流程进行合理设计,并生产出绿色的化学产品,使化工过程与化学反应从根本上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使传统化学工业向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们对化学工程工艺这一破坏生态环境的元凶提出了质疑。虽然,化学工程工艺为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与能源,但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匮乏问题的出现。因此,加强对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成为必然选择。

2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

2.1化学原料。在绿色化工技术开发中,化学原料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合理选择。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研究人员应该选择农作物、植物等没有化学添加剂、无害、无毒的化学原料,并坚决杜绝含有毒、害的材料。为了提高化工生产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可以通过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与运用,有效消耗化学工程工艺生产中的污染物,并将其转变成可以回收处理的相关物质及水。2.2催化剂。在具体的化工生产中,在一些情况下必然会使用到化学催化剂,以此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但需要明确的是,大量催化剂的应用会生产出众多的有害、有毒废弃物,若将这些废弃物质直接排放到周边环境中,那么就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在开发绿色化工技术时,必须对催化剂进行合理选择,尽可能使用无公害、较为安全的催化剂,从而有效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在化学工程工艺生产中,由于烷基化固相化学催化剂不会生产出有毒、有害的物质,可以加强对这一催化剂的推广与使用,提高催化剂资源的利用率。2.3深化化学反应。在绿色化工技术实际开发中,除了要合理选择化学原料与催化剂,还应该深化化学反应选择,充分利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生产原料。以石油化学工程工艺生产为例,在这一生产中,其氧化物经常是由烃类物质充当,虽然可以为化学反应中氧化的出现提供便利,但其会使氧化反应生产出众多的污染性质化学产物。因此,必须对化学工程工艺反应选择进行绿色深化,尽最大可能降低污染性质化学物的产生,从而使化学工程工艺反应向着绿色化工的方向进行[2]。

3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

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清洁生产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以及生物技术三方面。3.1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属于相对技术,其指的就是通过对原有生产技术的改进,将污染物产生量与毒性降低甚至是消除的一种技术。其主要包括辐射热加工技术、临界流体技术以及绿色催化技术等,并且在海水淡化、垃圾处理、甲醇合成、煤气加工生产、现代印染工程以及冶金工程中有着广泛使用。同时,新能源发电技术、高效煤气化技术以及垃圾沼气技术等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推广。以海水淡化为例,其就是通过清洁化学方法的使用完成的,其中海水是原材料,而基本产品则是淡水。在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技术的使用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具体操作就是在由聚丙烯酸、水解聚马来酸酐以及羟基乙叉二膦酸等构成的阻垢剂中加入羧基端的超支化聚酯,使其形成带有环保功效的低磷复配阻垢剂,并通过静态阻垢试验及XRD、SEM等,对这一阻垢剂的功效进行测验。综上所述,海水淡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但没有出现生态结构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还产生了一种清洁化学产品,即氢氧化镁。3.2环境友好型产品。我国化学工程工艺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不但阻碍着自身可持续发展,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并树立起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这也就导致了绿色环保理念的产生,而在这一理念下,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出现是必然的。环境友好型产品也称为低公害产品或者是环境无害化产品,其指的就是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对环境都比较友好的产品,即在生产、使用以及废弃处理等环节中,该产品始终不会污染环境。加强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有利于防范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以石油为例,在日常生活中,石油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在燃烧之后会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气体。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有效控制汽油燃烧污染,工作人员通过不断尝试与研究,终于开发出了新型燃料和具有环保特点的汽油,通过这些燃料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气体污染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塑料袋在人们生活中也十分常见,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之下,目前已经出现了可降解的塑料袋,也就降低了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3.3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也有着广泛应用,尤其是生物酶技术。由于生物化学工程中经常会涉及到细胞变化、基因变化等内容,如果在这一工程工艺中加强对生物酶技术的使用,不但可以发挥这一技术的催化作用,让化学反应快速发生,还不会导致化学污染物质的出现。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将丙烯腈物质替换成生物酶,这样就可以得到纯净度更高的丙烯酰胺物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产能源中不必要的损耗。同时,还可以将小麦杆这一农业生产废物原料当作生产原料,并通过生物合成技术的使用,使其在乳酸生成后形成聚乳酸。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其的使用制作出生物降解塑料,从而有效解决以往聚乙烯塑料降解困难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植物纤维资源的利用,以生物技术方式,对工业丙醇物质及化学乙醇等进行生产。在实际的化学制药产业当中,通过生物工程中的基因重组技术,可以生产出疫苗及多肽药物,有利于预防并治疗肿瘤类的疾病。生物技术的运用不仅仅是让微生物进行发酵,还能够通过对不同自然界中生物资源的使用,实现绿色、无污染的化学工程生产[3]。

4结语

加强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合理选择化学原料与催化剂,并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以及生物技术的运用,减少污染,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化学工程工艺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祝运.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要点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12):118.

[2]赖锦杰.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应用的几点探究[J].化工管理,2017(0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