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08-12 09:35:28

生物学科知识

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跨学科知识;高中生物;新课导入

现如今,世界各个学科在分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交叉融合,形成一些种类比较多的跨学科类群。生物教师应充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学科教学[1]。生物学科是科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教材内容的设置与其他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且交叉点也比较多,可谓是顺应了现如今科学综合化发展的潮流,无形之中也为生物教师进行跨学科知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跨学科知识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

新课导入是每节课的开始,教师合理地设计新课导入,有利于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方向、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课堂导入方法,并充分运用跨学科知识导入新课,让学生能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实现各个学科间知识的转化与潜移,从而有利于学生快速地学习与生物学科有关的知识[2]。以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部分的内容为例,笔者结合了物理学科中的扩散现象达到潜移的效果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笔者准备了半个烧杯的清水,课上向水中滴了一滴红墨水,让学生细心观察红墨水是如何扩散的,并回顾其在物理学中是如何定义的,即扩展主要指的是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也会彼此进入对方,通常是从量多的区域扩散到量少的区域,直到分布平衡。之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问题探讨部分,并试着分析实验现象。如此教师顺利地引入渗透作用的定义,导入新课。本次课堂上,笔者充分利用了物理学科中的扩散现象去导入新课,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为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并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迁移了物理学科的知识,学生也能意识到各个学科是互相联系的,在解决问题时也能充分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且生物学科也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服务,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各个学科之间知识转化的意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3]。

二、跨学科知识在突破重难点中的应用

生物学科教学的重点基本上都是核心的知识、概念,这也是生物学科知识网络的重要连接点,其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与巩固旧的知识两个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学生难以掌握、难度大、难以消化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应突出难点,如此才能有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4]。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巧妙运用跨学科知识实现转化与潜移,有利于学生实现重点掌握与难点突破。比如,在探讨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这部分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也就是分析影响有氧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O2、H2O)、生成物(CO2)、反应条件(温度、pH)。在迁移了方法之后,学生在分析这部分的内容时也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如此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主动进行该方法的正向迁移,从而顺利地解决新问题。

三、跨学科知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一实验中,很多学生会对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这两者的成分与用法产生混淆。因此,在学生掌握了这部分的基础知识后,笔者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去比较二者的成分、反应原理与化学本质,从而得出二者使用方法的不同,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实验的效率及成功率也更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体验实验中的各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也更高[5]。在这种方法下,学生做实验时也不再是紧盯课本中的实验步骤,而是通过理解实验原理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这也是迁移跨学科知识的重要体现。

四、结语

跨学科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将已经掌握的化学、物理学科知识进行迁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且这个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提高了学生学习成就感与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曾艳芬.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7(6):42.

[2]朱慧贞.农村高中生物学跨学科知识教学的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3]姚亭秀,陈侠.例析跨学科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7(1):12-14.

[4]高国东.浅淡生物课中跨学科知识的渗透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14(3):39.

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知识讲授阶段;四化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良好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怎样的课堂知识讲授阶段的教学流程,才能有效地够提高日常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一直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策略之一,通过长期的实践,本文中论述的“五化”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成为一种较为实用的知识讲授阶段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1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进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起始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建立,在与小学阶段相比较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反应强烈,求知欲望旺盛。对于接触到的新事物本能的表现出“追根溯源”的天性。认知具有明显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能主动地对课本内的知识进行自主地揣摩和识记。在认知的过程中,能够对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自发的进行内在联系构建,在知识构建中还表现出一定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但他们受到认知年龄、经历、经验等原因的限制,对知识构建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精确性和概括性还不是很准确、很到位。而初中这一阶段,初中生在认知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亦变得主动起来,记忆能力也明显增强。在认知的过程中,他们对新接触到的知识具有较以前更大的关注度,课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明显加长,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得当,必将在学习认知方面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特点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强调概念教学,致力于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内容设置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活泼、有趣、涉及面广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共计10个单元模块的内容。知识点的层次浅显易懂,但不失学术性和科学性。通过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从小学进入到初中新学习认知阶段时,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科知识认知从自己思维中原有的“大而阔”的自然科学知识认知范畴中,分离出来重新构建新的、较为完整的、独立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就成为初中生物学科知识承载的重要使命。

3构建有效的初中生物课堂知识讲授阶段教学流程,即“四化”流程设计

3.1知识问题化

教师在备课阶段,“知识问题化”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通过知识问题化,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炼出来,对于教师而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兼顾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课文中必要掌握的重点词汇和生物学重要概念,如果教师多加思索和创新,提出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且兼顾趣味性的问题,那将有助于教师在一节课中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达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设计问题时,按照目前的初中生物课本内容的安排,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量的把握应该以每节课3~5个问题为宜。问题设置过多时,课本知识点易于被分散,对学生进行课内知识总结活动产生影响,不便于他们进行构建课本知识体系;其次过多的问题也不便于教师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3.2问题过程化

“问题过程化”就是教师基于之前设置的知识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比如,讨论、实验、观察、调查汇报、归纳总结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众多的生物学概念知识点,在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应该引导孩子进行大量的举例环节,这样会更好的促进他们对重要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使他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在问题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于某一问题的教学活动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该问题所要呈现的知识点本身的特点,即某个知识点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其次要把握活动的设计在实际课堂中的可操控性和实效性。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效果最大化。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章第二节《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有关“化石”的学习,我们将这一知识点在课文中,有对于化石概念的描述,和举例,但对于化石对生物体进化的证明,提出的并不是很明显,我们通过备课,将这个概念剖析成三个部分:①化石的定义;②化石的分类;③化石证明生物是进化的。设计活动时,教师先举例大量的化石图片,让学生感知化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化石的定义和分类;再通过展示不同地层中同种生物化石和不同种生物化石的埋藏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化石对生物进化的证明作用,教学效果达成良好。

3.3过程结论化

鉴于初中生对事物认知过程的精确性。每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结束后,都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即知识点的概括。关于知识点的概括,必须注意这两点:一是必须要以学科专业术语进行描述,以便建立他们的学科意识,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二是在知识点的概括过程中,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权威”意识,教师就学生针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概括要进行纠正、完善甚至重复,以便告知全班学生就某个知识点的概括更为准确的描述。对于实验性质的活动过程结束后,我们必须把握必要的对实验结果或结论的总结以外,还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在实验技巧和技能方面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这样他们不仅获得了必要的知识,还同时获得了额外的技能,更能突显教学效果的达成。

3.4结论体系化

初中生物教学大纲为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规定了如“探索生命的奥秘”等10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化单元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章节内的知识联系,引导学生构建学生知识储备中的生物学科知识框架体系,在每节新课知识学习结束时,进行一节课的知识框架体系构建,章节单元以此类推,最终构建起整个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框架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时,首先要注重课本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其次要注重教师在最后的纠正与补充。来帮助学生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

作者:滕春利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5).

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现状分析;建议

一、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世纪,这已成为各国领导人、政治家和科学家的共识。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生物科学极为重视。他们认为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1]。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离不开生物科学。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使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心理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的今天,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课,有责任担负社会发展重任。在教学中,搞好生物学科的基础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具有“生命科学”之称的生物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将初中生物学科纳入中考科目是很有必要的。

二、我县生物学科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学是初中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生物思维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县初中生物学科早已从升学科目中排除,初二年级学完这门课程后,只作结业检测。于是,本学科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令人尴尬,许多学校生物专业教师纷纷改行,生物学科成了“捎带”“搭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渐渐失去,致使生物学科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一)教师任教现状。我县初中生物学任课教师情况统计:从调研统计可知:24所学校初中生物学科任课教师82人,专职任课教师42人,占总任课教师的51.2%;兼职任课教师40人,占总任课教师的48.8%;专业专任教师38人,只占总任课教师的46.3%;其他专业毕业的44人,占总任课教师的53.7%,生物专业毕业改任其他学科科任教的教师8人,占专业专任教师的21.17%。由此可见,有一半以上的教师不是生物学科专业,生物专业的老师改任其它课程现象也较严重,现任生物学科任课教师的专业文凭严重不达标。各个学校虽然按照上级要求,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配备了教师担任本学科的授课任务,但由于专职教师较少,兼职和改科教师较多,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严重匮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从听课中发现,绝大部分课堂无生气,大量的实验被教师删掉,课堂无生机、无活力。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学校存在非中考课程被挤占挪用的现象,部分教师在学校还充当机动人员的角色。个别学校还把专业水平较高的生物教师分派去上其他专业学科的课,完全放弃了本学科专业的教学,从而无法保证教师对业务的钻研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初中生物学科纳入中考的可行性分析和建议杨昌友(重庆市秀山县教师进修校重庆秀山409900)由于是非中考科目,有的学校把生物课搞成“搭搭课”,全部由其他一些任主要学科(语、数、外)的老师兼任,每人搭上一两个班的生物课。有的学校在对教师教学常规考核中,只考核所教的主要学科,而不把所上的“搭搭课”作为考核内容,完全放弃了对生物学科的教学监管,无法保证生物学的正常教学,无法达到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二)学生学习现状。1.由于考试制度有主科、副科之分,生物又是非中考学科,导致学生在思想、态度上对生物学科不重视,客观上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漠不关心、掉以轻心等表象,而家长的态度与学生基本一致。2.由于生物学科长期不受重视,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懈怠情绪,加之学习方法又不正确,很难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仅靠死记硬背,不能将知识灵活运用。3.由于学校重视不够,再加上学生、家长的忽视,导致教师授课积极性不高,必然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二)学校教学资源现状1.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在调研中发现,硬件教学基本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在今天信息化的社会,不要求每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教学基本硬件(生物挂图、教学模型等)都没有保障,多数学校使用的教学挂图多年没更换,这些都不能保障教学的效果。2.现有资源应用不够充分。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由于生物是非中考学科,部分任课教师在课前备课不够积极,对学校已有的生物挂图、教学模型与生物实验器材不了解,在课堂上,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几乎不做生物实验。还有的学校生物教师对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不够主动。由于生物是非中考学科,有的学校对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不够合理,在教师多媒体教室使用的安排上,有的学校多倾向于其他一些主科;在做有些特别的生物实验时,需要购买一些生物实验材料,学校因舍不得经费而不予支持,从而严重挫伤了生物老师的积极性。(三)来自我市。其他区县的信息和高中学校的意见1.我市目前已有将近一半的市、区、县已把生物学科纳入中考科目,分数分别在20—50分之间。酉阳县一直以来都是把初中生物和地理纳入中考科目,各占25分;黔江区也于2012年春期把初中生物和地理纳入中考科目,各占50分;涪陵市也把初中生物和地理各占25分的成绩纳入中考科目;还有其他市、区、县都已经把初中生物和地理纳入中考科目。我县在2002年以前一直是把初中生物和地理纳入中考科目,生物和地理各占20分,记入中考成绩,于2003年春期被取消,一直至今。2.众所周知,高中生物学在高考中占有一定地位,近年来,生物高考成绩所占分数比例也在上升,由原来的72分,提高到90分。这充分说明了生物学科与其他一些自然学科同等重要,各区、县绝不能忽视。通过调研得知,在我县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纷纷反映,高一新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普遍较差,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教师在上新教材内容前,还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去向他们补习初中教材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物的教学进度,最终影响高考成绩。(四)建议。中考要想和高考接轨,生物和地理纳入中考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而我县多数初中教师也支持生物学科纳入中考,两所高中的生物教师也迫切希望把初中生物学科纳入中考。只有这样,学校、教师才可能更加重视生物学科的教学,学生才可能更加热爱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鉴于此,特提出以下建议:1.考题内容要广。包括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教材内容,分数比例: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与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各占10:10:20:60,但题量要少一些,综合一些,要充分体现基础性,题型侧重于提高学生能力的考察,如实验分析、与生活实际和自身紧密相联的一些内容。2.综合试卷。生物与地理两科综合,分数各占50分,与政治、历史分数一致,体现自然科学重要性。3.以会考的形式考。在毕业头一年(八年级期末)考完,全县统一阅卷,把成绩与中考挂钩,计入中考总成绩,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以上分析与建议,是笔者对我县初中生物学科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并综合其它区县的做法而提出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行斧正,同时也真诚地希望所提建议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参考文献:

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2017版的高中“新课标”中首次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核心素养又各不相同。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特指高中阶段学生形成的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实现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培养。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即其跨学科性,在学科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用性方面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要求高中生物教师高度重视,并有效落实。

一、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生命观念所谓生命观念,指的是人类对自我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以及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之后所形成的一种抽象观念。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之一,包括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

(二)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对于事物或者问题能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形式。高中生物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繁杂,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各个章节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对于学生理性思维的要求比较高。

(三)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即在实践层面,对于现实中的生物学现象进行科学严谨的探讨。在此过程当中,要懂得且善于运用各类科学的方法,包括有效观察、合理提问、设计实验、优化方案等。另外,在此过程当中,要学会且乐于与他人合作。

(四)社会责任“新课标”将“社会责任”定义为:学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科中所学到的各类知识归根结底是要应用于实践当中并且服务于生活。为此,学生在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探讨和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学会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环境保护、自然发展、人文健康、生命关怀等方面参与议题,并在科学实践当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一)生命观念培养现状在实际生活当中,面对较为简单的生命现象,学生可以运用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去进行解释,也能够正确使用简单的实验器具。但是在当前对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中,生命观念的培养并不乐观。一方面,面对较为复杂的生命现象以及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学生尚不能融会贯通,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另一方面,很多教师也对生命观念的了解较为肤浅,只能大概了解,对于生命观念的内涵与外延缺乏深入的思考,而且他们认为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难度很大,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还不够。

(二)理性思维培养现状在理性科学思维方面,学生在生命观念的认知上表现良好,对于生物学的概念能做到基本的认识,但是由于归纳总结的能力不足,缺少求真和质疑精神。在经过学习和训练之后,学生已经学会使用理性思维去揭示生命科学规律,但是仍然因为缺乏实践经验,不会用事实证据说明问题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其无法完整地进行表述。可见,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亟待加强。

(三)科学探究培养现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意识,而且通常会在实验学习中寻找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稍显枯燥,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性的发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在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探究,对实验的方法、过程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乐于提问、解决和质疑。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利用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经成为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师会根据社会热点下的生物学议题确定实验课程,达成参与社会热点中生物学议题讨论的科学探究要求。然而,由于教师忽略了在实验层面的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使得学生在高层次的学习和交流上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学生缺乏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实践操作和交流以及创造性分析实验结果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四)社会责任培养现状高中学生普遍都具有奉献社会的热情,教师也相对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教学课程当中,社会热点往往会被当作生物学议题,使学生对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社会环境产生更高的关注度,并且从亲身实践当中了解到,生活和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均可以通过科学实践来解决。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度仍然不足,缺乏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亟须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活动空间,开展多种社区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规划、实验、解决在实际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各类生物学问题。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方式方法,挖掘教材,渗透生命观念的培养;优化教学,渗透科学思维的培养;丰富教学形式,渗透科学探究的培养;关注热点组织实践,渗透社会责任的培养。下面就结合教师在教学中的体会,分别基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培育,来阐述一下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

(一)挖掘教材,渗透生命观念的培养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生物学科较为固定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发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生命教育是学生生命观念素养培养当中的重要环节。相比起生物学科的知识概念、实验方法、实践应用等各方面,教材内容在生命教育层面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可供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生命教育实践性较强,简单常规的理论学习并不能让学生切实地体验到其核心内涵。教师需要展示具体的案例,在对学生的引导过程中,解析生活现象,营造体验感知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命观和世界观。生命学说包罗万象,广阔的视野也为教师提供了多个教学层面,其中包括生命构建、生活活动、社会实践等。通过对教材的深度发掘,可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举例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生物多样性”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挖掘教材中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阐述和所举的例子,并结合多年来不断灭绝的物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从而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二)优化教学,渗透科学思维的培养求真务实、尊重科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态度,也是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并且积极培养的核心素养。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更加需要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同时,无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秉承尊重事实的基本理念。在生物教学当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去解释生活中存在的生物现象,根据事实存在的生物状况进行分析和论证,在事实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推理,解释生物现象当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的基本规律。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科学思维,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完成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会利用知识对现实存在的生物学现象进行描述、概括、归纳,寻找到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并为之后在实践当中的运用打下基础。例如,在细胞学的知识学习当中,学生可以尝试自我总结细胞构成成分的元素、化合物等,形成明晰的知识点,并化零为整,整合细胞学的知识,为之后在生物学科其他问题上的应用做好准备。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其次需要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转化成为自我的认知思维,为今后学科的深入学习提供更加高深宽广的认知空间。例如,在对进化、遗传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当中加入科学家研究过程的延伸知识,如科学家在对进化、遗传等生物学内容进行研究的时候,使用了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等各种科研方法,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也会了解和学习到这些方法,进而在自我的学习和探索当中,转化成为科学的思维模式。

(三)丰富教学形式,渗透科学探究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的培养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实验化的教学以及问题化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1.生活化的教学。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相对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关联更加直接、更加密切。为此,教师应该在生物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场景,并且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分子”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如此,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价值。2.实验化的教学。生物离不开实验,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为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情境,并在实验情境中渗透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观察生活,运用严谨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观察实验中的生物现象,总结生物的规律。3.问题化的教学。科学探究离不开问题,不论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接近科学的本质。为此,教师应该进行问题化的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从问题、图表、数据等情境中分析出教材中的生物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加工、整理、贮存等信息处理方法,形成各层次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不断深入探究,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兴趣,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渗透科学探究的培养。

(四)关注热点组织实践,渗透社会责任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社会,走入社会,关心社会,进行社会实践。1.关注社会热点,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生物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生物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层出不穷,比如干细胞研究、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基因治疗等,教师可以将这些社会热点引入高中生物课堂,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探讨,鼓励学生承担起宣传等社会责任。2.组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理论阐述“纸上谈兵”,而是要让他们真正深入到实践中,深入到生活中,为学生创设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考察、社区服务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定学习的主题,通过不同实践活动的开展来深层次地研究生物学知识。尤其是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学生的高考压力相对较小,时间相对充足,教师可以以自然科学为主题,尽量选择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动植物保护的实践研究内容。这一部分知识的难度不是很大,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实践起来也相对比较轻松,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可以针对日常生活选取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拒绝垃圾食品等主题,倡导青少年养成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在高中生物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且通过在小组内设计实践方案、实践过程,进行及时而深入的交流、总结、分享、反思等,让整个实践过程变得更加完整。这样的实践也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把生物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求真的精神,更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四、结语

文章对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核心素养是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最重要的学科素养,教师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加以把握,然后积极探究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耿易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

[2]蔡瑞娟.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以“软体动物”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7(12).

[3]王丽凤.新课改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6).

[4]徐扬.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科知识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2(1).

[5]魏述涛.聚焦生物学大概念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广西高考生物2021年全国甲卷试题评析及2022年备考建议[J].广西教育,2021(48).

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篇5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历史和时代环境的限制,传统的生物教学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1.教学内容抽象传统的生物教学是基于生物学科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偏重于概念的讲解,而生物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是很难理解的,学生没有一个感性观感的获取,对知识容易混淆,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块,没有将生物学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这对于学生学科知识的深层次掌握和实际运用都带来了很大的障碍。2.教学实验设备陈旧在我国很多地区和学校存在实验设备短缺、不齐全或设备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教学生物课程主要是依靠课本、图片或简单的设备来进行。3.实验能力欠缺很多高中生物教师虽然很重视生物教学的实操性,但由于教学时间紧张、师资配备等问题,加上对学生的具体实验水平了解不够,在设置实验课时往往存在实验目标过高或过低,对实验技能的要求和学生目前的具体状况不符,导致实验教学效果欠佳。另外,在一些生物实验中,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针对实验所需的各种溶液或溶剂有着特殊的要求,而这类实验往往比较复杂,学生也存在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不足的现象。

二、实操性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摆脱知识碎片化,使知识结构化知识结构化是把所学知识按照知识的性质进行划分,形成知识组块,进而将重要的事实、概念、程序及与知识有关的其他要素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实操性生物教学有助于把彼此独立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构建知识框架。在实验过程中,基础概念和延伸知识点的支撑和验证也可以得到改善,这对学生建立学科的知识体系有着极大帮助。2.增强学生实操技能和动手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生物学知识贯穿于实际操作过程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科的实际操作能力,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和认知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实践中获得新知。

三、实操性生物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篇6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对策

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是以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从学生未来职业选择的角度来看,它与农业科学专业、医药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以及其他有关的科学技术专业有密切的关联,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从高中生物课程学习的内容来看,它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初中阶段生物课程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延续与深入拓展,在给学生呈现基本的生物学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既能够获得基础性的生物学知识,同时理解重要的生物学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即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方面的素养。随着新高考的逐步推进,高考模式逐渐变为“3+3”或“3+1+2”的模式,高中生物学科成为选考科目,高中生物学科教材也进行了调整。高中生物学科比物理、化学学科的难度低,记忆性的学习内容较多,所以在新高考模式下受到学生选考的青睐。这些新变化对当前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但是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却未真正理解,沿用旧有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教学,导致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一)教师理念亟待更新

从新高考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来看,已经从之前的“三维教学目标”向以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目标变化,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理念。然而从现实来看,相当一部分高中生物教师还在受“应试教育”的功利理念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和应试为中心,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不够。同时,教学中依然是以经验主义为主,对于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不够,这会影响教学实效。另外,课堂教学中对于师生角色的把握也不准确,教师还在“主宰”课堂,而不是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导者,这不仅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导致学生在生物学科学习中呈现被动态势,还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高中生物学科属于一门理科课程,其学习内容既涉及微观领域,也涵盖宏观领域,且与生产或生活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讲解与演示,更需要师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给学生参与和实践的机会。例如开展必要的生物实验,使学生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真正消化和吸收知识。但是,因为在高一阶段高中生物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立足于学业水平考试,再加上生物学科课时紧张,所以教师更多的是追求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是以讲授法为主。由于教师的教学进度较快,使得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方法主要停留在死记硬背的状态,导致学生在灵活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过程中问题较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自信心。

(三)对学情关注不够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要遵循学生的需求。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就已经有了选科的倾向,因此在学生未选科走班阶段,这种区分需要教师关注。但若教师在教学中分层设计不充分,会导致想在未来选择生物学科的学生“吃不饱”,而不想选择生物学科的学生则“吃不下”或者“不想吃”,导致学生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影响教学效率。

(四)学生兴趣不高

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以概念为核心的学科,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同时,作为一门理科,高中生物也涉及数学计算、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各方面都投入一些精力。这样的学科特点使高中生物学科在实际介乎文科、理科之间,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一部分学生对高中生物投入不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这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在教学中产生应付的心理,最终致使课堂教学问题越来越多。

二、新高考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教育改革推进思想先行,为了指导新高考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国家不仅修订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还就新高考的要求对高中生物教学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如编写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考查要求,对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有着明确的借鉴意义。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重视对学生必备知识的掌握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要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切不可顾此失彼,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教师强化学习意识,强化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去深度理解和把握教材,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要重视对新高考真题的研究,特别是对高考改革已经推进的省份的试题加以研究,在综合各省试题特点的基础上制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向。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紧跟时代前沿,把握生物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在此基础上不断追寻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为打造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重视学生习惯养成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进一步增加,所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在提升,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变得更高,高中生物学科也是如此。对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重视养成学习习惯。具体来说,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导学案”的方式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使学生能够为课上参与做好准备。要帮助学生养成高效听课的习惯,教师要告诉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上不仅要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还要全面参与,把动耳听、动眼观察、动脑筋思考、动口说,以及动手做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和实验教学环节,一定要积极参与,注意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消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让高中阶段的学生知晓如何学习生物课程。在课下,学生要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因为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灵活应用,同时也能够起到对课上学习内容的拓展作用,为课上教学形成良好的补充。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第一要坚持自己独立完成,第二要针对疑问点不懂就问,在此基础上做好对课上学习内容的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和后面的复习做好准备。学生养成了适合高中阶段生物学科学习的习惯,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学科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三)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基础性的生物学科知识,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因为在部分地区生物学科并不属于中考科目,或者是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小,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投入不够。因此到了高中阶段,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高中生物教师要在思想上、知识上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适应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学习。在思想上,教师要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给学生介绍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对学生未来选课以及高考填报志愿的关系。如果学生需要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就必须要在起始阶段打好基础;而对于不想选考生物学科的学生,教师则要从学考的角度给学生明确要求。这样就能使学生对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学习做好准备。在知识上,要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针对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特别是概念性知识,一定要再次进行复习、梳理,如细胞、遗传、光合作用等概念不仅要把握准确知识的内涵,还要使学生知晓其本质、外延拓展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学习方法上,教师要把生物学科涉及的计算问题、推理判断问题和分析归纳的方法逐步教给学生,特别是要给学生强调高中阶段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及价值,从而发挥学生的核心作用。这样的衔接,能够减少学生在生物学科学习上的障碍,使学生迅速融入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学习中。

(四)长远规划,做好分层教学

根据新高考的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学习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必修课程的学习,其学习目标是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达到毕业的要求;第二类是把生物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根据新高考的录取原则,它是以等级考核的方式转化为总分来呈现的,需要提升学生在生物选考科目中的位次。这样两种不同的需求,需要高中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做好长远规划,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首先要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进行三年教学规划。高一阶段教学要立足于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兴趣和学科思维为主,教学深度要适当;为了满足选考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在每节课适当增加探究性、拓展性学习的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高二学业水平结束后,学生进入选课走班的高考备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既要有对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的学习,同时也要兼顾对必修内容的复习与拓展,帮助学生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三阶段则是进入系统复习和高考备考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的复习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抓手、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为目标,开展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既符合高中教育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重视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理科课程,实验是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这里的实验既包括在实验室中的实验,也包括校内外开展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中生物学科的概念性知识较多,其理论性较强,如果仅仅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还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相互混淆。而通过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亲自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室用水和生长素液来分别培育黄瓜秧苗,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适当增加光照因素,从而使学生逐步得出结论,那就是在含有钙、钾元素的生长液中,黄瓜秧苗的长势更好,而光照也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在家里做相似的实验,可以脱离教材的束缚大胆进行尝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思维,也会增强生物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高中阶段生物学科课时较少,但教学任务较重的现实,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师要尽可能减少单一的讲授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首先,可以多采用情境教学法。从新高考生物学科的命题特点来看,创设新情境解决问题成为新高考的命题趋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生产、生活中的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从现在的疫情问题分析病毒的感染、扩散原理,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次,广泛地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去影响学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次,灵活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生物学科教学。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应用多媒体,灵活、直观、丰富地呈现学习内容的优点,通过多媒体来辅助学生学习、理解知识,通过制作微课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求。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听与做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总之,新高考新要求新变化,这也给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需要生物学科教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从新高考的要求出发,立足于学情,不断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教学实效,力争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徐连清.恢复高考4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科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考试,2017(8).

[2]刘潇.基于全国卷高考高中生物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

[3]步东军.新一轮高考改革形势下的高中生物作业设置和评价探讨[J].现代教育,2016(1).

[4]李平.高中生物教学中亟待加强的四种教学思想[J].教师,2010(13).

[5]李丽文.新高考背景下融合移动学习的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6).

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主要是探寻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物现象的一门学科,如果能学好初中生物,就能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但生物学科知识的来源多从自然和生活这两方面着手。因而,初中生物中生活化教学措施的推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本文从情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这几个方面入手,细致的探寻初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学途径。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

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生物学科,因而在学习中需要熟悉整个学习过程,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这门课程,教师需在教学中给学生导入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能进入到全新的感知世界内,这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场景的必要前提。为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良好认知,教师要求学生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从生活情境逐步过渡到生物学习,这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类事物,也会增强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处于生活化的情境学习中,要将生活中的发展规律、现象和生物学科知识进行密切联系,这将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有良好认知。与此同时,通过学习生物知识,解释生物现象,学生对生物有更好的了解,也就能对生物有更多的探知欲望。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的时,教师为让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有更好的理解,可以在教学初期引入中国的一句俗语: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遗传现象,比如两只白猫能生出两只黑猫,两个父母皮肤比较白,但是却能生出一个黑皮肤的孩子,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都是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影响,也是生物基因变异的一种类型。教师在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引用较为常见的生活事物,因而需要解释生物学的各类知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场景,使学生运用现实的形象理解知识的抽象,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度的添加相生物现象让生物课程更为形象,之后借助生物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现象,让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实际生活,满足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要求,初中学生在学习中能感悟、领悟和经历生物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生物知识的过程,了解如何用生物知识解释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学生看到知识学生的实用性,就会对知识有深入的认知和了解,也能真正的探究知识本质,更能进一步探寻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不同之处。如,我们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这课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人们为何喜欢在大树下面乘凉,并能利用生物学知识给学生详细的解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散发部分水汽然后收到雾化影响,就会不断的吸收周边热量,所以夏天在树下纳凉会感觉很凉爽,学生通过这个知识点了解到夏天在树下纳凉凉快的原因一方面是树枝遮住阳光,另外一方面是树本身会吸收周边热量。教师为让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提升,就要运用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但学生在学习初期不知道应从哪个方面思考问题。因而,初中生物教师应需重视生物课外活动,尽量让课外活动趋向生活化,更要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知识融合在一起,做好融汇贯通,这样生物知识就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使教学活动更为科学。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展开实际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相关的生物知识。比如,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拓展学习层面,寻找生活中能运用生物的知识点和知识内容,如学生将食品保存看成是学习的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初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搜集家中食品保存的方法和保存过程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翻阅资料,也可以询问父母搜寻保存方法,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父母一到共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掌握观察现象,也能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上课之前,教师可借助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搜寻处出来的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引导学生用现有的生物知识解释提出的问题。课堂以外,生物教师也需利用现有知识引导学生做食品保鲜的相关实验。借助于课外实践,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存储方法对同一类食物进程存储,也可以通过观察各类不同的食物保存效果选择高效合理的保存方法。基于此,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设不但能拉近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间的距离,也能更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布置生活化练习和作业

给初中学生布置练习和作业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也是通过练习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探究转化过程中的遗漏部分,然后进行二次巩固,达到强化知识点的目的。为让学生喜爱练习和作业,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实际生活内容,让初中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满足学习实践要求。通过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练习和作业,能将学生从枯燥的书面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更多的参与生活实践,进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动手能力,并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尝试,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并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境,力争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们在学习课文《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这课内容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布置有关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类相关题目,可以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将各个小组不同的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全班同学统一讨论,然后形成完整的调查后提交报告。

四、结语

总之,生物知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极为密切,初中生物教师不但要重视生活化生物教学方式的运用模式,更要通过各类方式让学生合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都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造福于人。除此之外,通过生物知识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引导当代初中学生树立健康的生物学习理念。

作者:唐素萍 单位:广西贺州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引言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是国民教育。因此,在国民教育中必须注重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挖掘,并将其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各学科教师从学科内容中发现隐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内容,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对此,本文将以生物学科为例,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渗透进行分析。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意义

(一)满足国民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国民经济逐渐走向国际化,政治出现多极化,文化出现多元化,信息趋于网络化。为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加强中小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只有采取这样的措施,才能够使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民族本色,不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时,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保持先进的思想,使我国在全球化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高中生物教学是人类灵魂塑造以及生物界研究的重要学科,所以在生物教学中需要注重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挖掘。

(二)满足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身心发展都不够完善,他们渴望被社会肯定,但同时对社会以及客观事物的认识还不全面,很多地方都存在空白。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能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去填补高中生的思想空白,不用先进的思想信念去引领他们,那么他们的头脑则会被一些低俗、腐朽的思想侵蚀,进而影响到高中生的个人发展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同时,从我国人才资源的国情来看,人才资源是强国和兴国的根本,而我国却存在人口众多、人才匮乏的矛盾。青少年学生是我国人才库的储备资源,所以必须通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来加强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进而在未来为祖国服务,成为国家的栋梁和民族复兴的生力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途径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培养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重要手段。下面根据生物教学的实际,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渗透的几点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引导者和传播者。所以教师必须要保证自身较高的人文素养、过硬的教学能力。只有自身发挥模范作用,才能够在生物学教学中挖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素材,并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素材渗透到教学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生物学的实际教学特点以及社会的发展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教师还需要注重对自身知识结构的改善,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升文化底蕴和知识水平,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基地的走访,获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与生物有关的生活素材。此外,教师作为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的先行者,必须首先成为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完善人格魅力,注重教学的严谨性、求实性和创新性。

(二)将生物课堂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阵地

为了有效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师应该注重对教育环境的营造,比如将生物实验室设计成为生物学科领域主题的教学环境,可以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谈家桢、袁隆平等的画像及简介等张贴在实验室中,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生物学家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这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进而体现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注意对生物教材中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素材的挖掘,根据生物教学指导纲要,合理地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渗透到生物教学中,而不是牵强附会,进行标签式的张贴,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时展的责任感。如在学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部分内容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我国沙漠变绿洲的视频,使他们认识到民族团结的力量;同时,也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人的目光和思想高度也在不断提升,不再只简单地追求经济发展,也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而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渗透到生物教学中。

(三)在生物学科活动中实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延伸

在生物学科的活动组织中,可以将校内的宣传橱窗、展板等作为生物学科内容展示的平台,利用其对国内外的生物学科领域进行宣传,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关心时事,同时保证学科知识和民族精神的统一,使学生可以用专业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新闻,并了解生物领域中我国所取得的优秀成果。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生物馆以及科技馆等课外活动,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起源、诞生和发展以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进而提升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参观生物实验教学基地,使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无法通过短期实现,有待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拓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使他们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都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为他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培养他们成为生活和学习中的强者,进而在祖国的建设发展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曾军.探索体现时代精神的文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37-38.

[2]马玮莹.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J].科学教育,2014(04):5-7.

[3]郭宇光.探析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4):248-249.

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篇9

一、高中生物学科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概述

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如今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对学生后续学习以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方面需要生物教师将传统的以知识讲解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生物教师深度理解和领会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改进。在高中生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探究活动通常只是以教学辅助手段的形式存在,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并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但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效果较为有限,这就需要生物教师根据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实际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和创新,不仅需要适当增加课堂探究学习活动的比例,还应加强先进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意义

(一)可以推动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步伐的深化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践行,要求生物教师从自身的教学理念转变入手,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及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以及对教学方法进行突破和创新,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原本的被动接受生物基础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和学习生物知识,这是目前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是如今高中生物学科重要教学任务之一,生物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为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缓解学生因学习压力较大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其二,根据教材内容、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规划更加适宜的课堂探究学习内容以及探究疑问,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以及思维活跃性,并适当地引导,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效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以及获得素质能力的培养,从而体验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乐趣所在;其三,生物教师加强自主探究技巧、探究要点等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探究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成绩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以及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三、高中生物教学的问题

(一)基础教学的方式有待完善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问题较多,传统教学理念下,缺少基础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思路、方法比较传统,没有掌握好自身的优势,一味地刷题,并不能提高考试的成绩,反而会产生成绩不稳定的问题。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教学,更多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落实,并没有加强课外的拓展,与最新的生物学动态没有密切的联系。基础教学的问题,还在于缺少师生沟通、交流,大部分教师习惯性按照经验讲解,没有提高学生的拓展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造成了较多的束缚,难以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

(二)科学探究较少

随着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增加,很多问题也显现出来,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想要提升生物教学水平,必须加强科学探究。但是,高中生物教学的科学探究活动、试验等,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落实,学生在日常的忙碌学习中,一味地按照考试标准努力,看起来能提高能力、水平,实际上造成了认知的局限性。科学探究环节匮乏的情况下,难以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并且学生在探究的欲望、热情并不高,学生完全根据固有的答案和成果学习。这影响到高中生物教学的拓展,教师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没有合理地改善。

(三)不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现代化的高中生物教学,并没有重视加强学生的创造力的提升。其一,高中生物教学的前期阶段,对生物知识的意义、价值没有科学的渗透,而是按照各类练习题的标准来讲解,此时对学生的学习思想造成误导,认为学习生物就是为了考试,而且没有与日常生活的各类案例进行联系,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实现。其二,在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依然以教师为主导,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看起来得到了足够的指导,实际上并不能获得卓越的成绩,而且整体上的教学衔接不够流畅,教学方案的内部存在较多的矛盾。创造力薄弱的情况下,导致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日趋下降。

(四)探究教学条件方面的制约

高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制约条件,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因素以及实验条件因素等几个方面:其一,师资力量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现今高中生物学科教师大多只是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科知识储备以及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在实验探究方面的经验积累以及技能掌握不足,以至于高中生物教师虽然能很好地完成理论知识教学任务,但在实践探究教学方面往往缺乏深度和创新性,这会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参与效果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二,实验条件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指部分高中学校在生物学科投入的资源较少,很多实验设备以及相关材料没有配备,导致很多高中生物实践操作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生物教师只能采取实验视频课件辅以教师讲解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对实践操作过程进行详细、深入的剖析,使学生只是跟随教师的讲解对实践操作过程进行简单了解,这也是影响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效的主要原因。

(五)合作探究学习效率较低

高中生物实践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通常是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参与实践探究学习活动,而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不足以及合作学习效率较低,不仅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高中生物实践探究教学活动成效的主要缘由之一,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合作学习技巧,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生物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

(六)学生学习观念带来的影响

部分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较低,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中生往往需要面对较多的学习内容以及较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生物学科方面,大部分高中生不会抽出课余时间用于生物学科自主学习上;其二,生物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少,而大多数高中生受应试理念的影响较大,更加关注高中主要学科学习成绩的提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只是以教师给出的考试重点为主,这也是影响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成效的因素之一。

四、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多样化方式,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在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捷径。另外,要因人而异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外活动,如通过知识竞赛、植物栽培、动物饲养、野外采集、标本制作、专题实验、专题报告、生态环境和资源调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体验、应用和创造。例如,“DNA的结构”在讲解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准备多媒体课件,还要对教具进行准备,让学生观察和研究,进而发现生物的微观特点,挖掘生物的内在联系。“DNA”是经常出现的生物词汇,但是对学生而言,他们对此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在多媒体课件的分析下,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课堂上他们有了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课下会根据自身的兴趣查找相关资料,最终逐步实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增加科学探究活动

随着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增加,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完成。例如,“人类遗传病”的教学,学生的感触是非常大的,笔者提前几天布置探究活动的内容,组织5~6人为科学探究的小组,不同的小组探究人类遗传病的相关资料,包括遗传病的类型、发病的原因、遗传病的特点、当代科研成果与猜想等。学生经过几天的资料搜集、分析,以及课本的知识解读后,有了自己的想法、观点,在课堂分享、阐述的时候,表现出条理清晰的特点,由此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得到了较好的成果。探究活动的实施,对学生的诱惑力较高,引导学生跳出书本的框架,站在更广阔的平台去学习、思考,弥补了教学的不足。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创造力

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在生活中进行应用,若单纯对学生开展生物理论教学,势必会让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割裂开来,这会降低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效率,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应注意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内容开展,培养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以此培养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联系生活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这也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之一。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推与生活不断的实践中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正不断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了在今后的培养中得到卓越的成果,应加强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可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实验室物品,模仿该类型的试验,并要求他们提出试验优化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让学生自主完成验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减少了试验的错误,增加了试验的内容,获取了更好的体验,促使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学生在创造力方面大幅度的提高,才能减少日常教学的问题,而且让学生敢于质疑、探索,对现有的成果进行优化。为此,高中生物教学的体系应进一步的完善,针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完成。

(四)带领学生了解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开阔学生视野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生物教学重要目标,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充分了解生物学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开阔学生视野。如生物学中关于抗癌的方式正不断转变,很多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在控制良好的条件下,依然可以充分延长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的病痛。让学生明白专家在进行生物探究的时候,要充分学习和应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又如,生物医疗技术中关于新生儿的先天疾病患病率进行有效的筛查,准确度大幅度提高,提高了新生儿的保障水平,更好地解决病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生物界的时事热点,如各类农产品的栽种方式悄然转变,一年四季供应的农产品数量非常稳定,在不同生物环境条件下,农产品栽种实现了个性化目标,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数量。如此,带领学生系统化了解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篇10

虽然目前有众多学者对于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和探讨,但是自主学习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1.1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注重的是理论研究,如论述和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和策略,但是在新课标不断改革和深化的情况下缺乏符合初中生物课程实际和易于操作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1.2当前有一部分教师对自主学习认识不足,普遍表现为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有点困惑和不明确。部分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脱离教师和他人的指导,学生个人自觉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的学习。

2、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常言道:一个带着积极和热情去学习的学生与那些缺乏乐趣或者兴趣的学生相比,带着积极和热情的学生学习起来要更加轻松和愉快。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利用课程内容,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生物学与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关联,教师在生物课程教学中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把课堂教学中的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和讲解,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动机。

2.2传授学习方法,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学生若只有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不够,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对学习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学习时间长了,遭受学习的挫折之后,学习兴趣就会慢慢变淡。教师可以适当向学生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安排学生课前预习,预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信心。预习也有一定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课前预习主要是让学生提前了解教材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初步理解课程内容,以便在课堂中快速学习和透彻理解课程内容;其次,在明确学生预习的目的之后,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要预习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要让学生学会自我领悟和反思,提高自学能力。教师要除了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指导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从而达到学生自我领悟生物学科的目的。

2.3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融洽的学习环境里面,可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同时也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信心。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可以经常性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问题,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对话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实现师生之间的知识同步,思维和情感共鸣。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也能在自由讨论和交流的环境中,放飞自己的想象,唤起创造的热情。

2.4运用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对于学生的认识和实验结果,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认可,有独到见解的要加以表扬,错误的也不要直接否定,草率批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原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初中学生更要加强鼓励和表扬,因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当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自己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时,要鼓励他,告诉他,你能够通过自己学习弄懂这些问题,你的回答很正确,做的很不错!除了表扬的话语之外,还可以鼓励他看其他相关的书籍,在更多的书籍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资料,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去搜寻课外的书籍阅读。

2.5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课外生物兴趣小组讨论生物学科的学习,组织科技发明小组研究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举行生物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生物学科知识面,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调动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生物课堂相关的讯息和资料,并在将这些资料结合生物课程在课堂中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走出课堂,去社会调查和研究,充分了解生物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掌握科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