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9-04 17:06:37

生物学科教育

生物学科教育范文篇1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行动者。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属性)来分析。

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生物学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学教育,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二、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一)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

2.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

3.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二)培养生物学科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1.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现象的物质性——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解释。

2.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组成生物的物质、生物体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态、变化的——他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师生共创的,符合“主导主体”思想,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参与、进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地思考、质疑和创新。根据课堂教学民主化思想,生物学科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其两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间接式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直接指导可以在前,起开路带头作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学习作用,也可以在后,发挥点拨、解惑答疑作用;教师也可以应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结论式、不作详细指导的间接指导;教师可以讲,可以不讲,可以多讲,也可以少讲。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治弱思维法、统摄思维法、组合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等。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3.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须十分重视课内外的观察、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教材有关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师生共同设计、开展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平行实验、反向实验及有关生物科技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去有意、有效、有发现地观察,如何规范、科学、有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学会完整科学地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生物学科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物教学;科学探究

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我国的教育国际竞争力,许多教育纲领性文件都将核心素养置于提升教学质量、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的基础地位。新版《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生物课程既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在修订后的2017年最新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宗旨、课程安排、内容标准及教学指向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强调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这对于本学科的课程教学方式,以及教师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新版《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生物学科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阶段。鉴于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构建蕴含学科独特价值的素质教学模式,培育学生良好的核心素质。基于课标与教学发展的趋势,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于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深入探究。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在阐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受教育者应具备的,通过一定的教育过程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其内涵特质主要包括:科学知识、学科能力及情感态度的整合性;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所表现出的独特性;未来发展过程中个人和社会价值的综合性。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培养和发展,且是一个可观察、教导、学习和评价测量的体系[2],因此各学科都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思维及表征方式来彰显自己的独特“育人”价值。基于以上分析,学科核心素养应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学科特点或学科相关领域的特色,体现其在学科育人价值上的独特性。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生物科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3]。当然我们也可以说,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需求,从各方面发展素质教育育人价值的重要观念,是学生通过生物相关课程习得解决问题时的必备品格与综合能力。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及其关系

在2017年最新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阐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要素。这四大要素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最具有学科代表性的一部分,是支柱和基础,生命观念的形成与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息息相关;科学探究离不开科学思维的支撑,而科学思维又要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实践认证才能体现其价值,二者相辅相成;社会责任意识则是在其他三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倚重、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以上其实已经从表征定义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了一个简明和最基础的阐述。然而,因为本篇文章是要对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究,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角度去看这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其中“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中之重,很明显就是处在这个关系脉络的核心位置,可以影响和联系其他三个要素。科学探究是学生在接受自然学科教育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科学规律和方法,是认同生物学科在现实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形成社会责任意识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4]。简而言之,就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与其他三要素相互关联,当然三要素之间也会相互联系、影响,互为倚靠。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探究教学思考

科学探究关联着其他三个要素,这就决定了在我们研究和思考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的过程中,科学探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近年来有许多基于能力本位的理论观点。能力是不同于知识和技能的,但又与其又密不可分。基于以上分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息息相关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科学探究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共同性。在对相关教学方式的思考中,关于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深化探究式教学就成了重中之重。2019年1月(一)传统生物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科学探究是学生接受生物学科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寻求证据、检验假设和总结规律的一种综合能力[5]。生物学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基础理科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实验研究,以其为支撑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课程。因而科学探究在生物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但是目前我国对于“探究”还是很片面、肤浅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片面强调环节和流程,并不是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且受学科课时安排、学校实验硬件设施、教师课堂风格、校园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和束缚,目前生物传统教学模式中多是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片面探究式教学,甚至有些只是利用实验探究案例、文献报告或多媒体动画演示等素材进行非实践性文本资料探究。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活动,并借助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探究,来发现及解决生物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生物探究式教学策略。1.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积极创造探究机会。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当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探究时空。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就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升科学思维的良好素材。教师可以立足于教学内容,及时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探究机会。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时,教材中涉及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知识。一般而言,教材只提供光照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案例,针对这部分探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思考、拓展、探究,让其完成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他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设计。在此情境下,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抛出新的问题,例如,在固定面积的土地上如何增加粮食产量?通过生活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情境来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知识,从农作物本身生理生长状态、农作物种类、光照强度、必需矿质元素浓度、水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探究、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科学思维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6]。2.结合生物科学史,鼓励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想要贯彻生物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探究能力,除了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科学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对一些生物科学史的学习来了解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方法、世界观及精神态度,从而学会理性分析,解决问题;还要积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生物学理性思维和探究能力,体会科学家的批判质疑和创新精神,领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7]。例如,教材中许多优秀生物学家的奋斗历程、探究历程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思维的典型素材。如DNA构型、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就是经过无数科学家不断的实验及严密逻辑推理构建出来的;欧文顿、罗伯特森和尼克森等多位科学家以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才发现了生物膜结构,解释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本质;由此可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及态度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良好品质,教师可以以此来勉励学生,使其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3.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转变角色。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当积极贯彻新教育理念,充分结合各种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积极开展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及探究式教学。这些教学方式都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具体而言,是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我管理、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等方式来理解掌握新知识、新技能[8]。这就要求教师适应角色转变,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引导者。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细胞生命历程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讨论增殖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死亡过程,让其借助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来进行论证和陈述,将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博采众长、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氛围。

总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热点话题,与之相关的研究方兴未艾。作为教师,要不断去发现教学创新的新视角和新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创新生物教学组织实施方式,这样才能达到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关于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今后的学校生物教育中任重道远,而学科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也会不断地进行下去,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发现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6):60-62.

[2]MIRABILERJ.Everythingyouwantedtoknowaboutcompetencymodeling[J].Training&Development,1997,51(8):73-77.

[3]顾卫.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6):104-105.

[4]田树青,王新.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方式的思考[J].生物学通报,2018,53(3):26-29.

[5]杨新,张君.谈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5):74-75.

[6]张先琴.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3):96.

[7]周红.生物学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实现[J].生物学教学,2017,42(6):12-14.

生物学科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对策

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是以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从学生未来职业选择的角度来看,它与农业科学专业、医药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以及其他有关的科学技术专业有密切的关联,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从高中生物课程学习的内容来看,它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初中阶段生物课程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延续与深入拓展,在给学生呈现基本的生物学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既能够获得基础性的生物学知识,同时理解重要的生物学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即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方面的素养。随着新高考的逐步推进,高考模式逐渐变为“3+3”或“3+1+2”的模式,高中生物学科成为选考科目,高中生物学科教材也进行了调整。高中生物学科比物理、化学学科的难度低,记忆性的学习内容较多,所以在新高考模式下受到学生选考的青睐。这些新变化对当前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但是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却未真正理解,沿用旧有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教学,导致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一)教师理念亟待更新

从新高考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来看,已经从之前的“三维教学目标”向以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目标变化,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理念。然而从现实来看,相当一部分高中生物教师还在受“应试教育”的功利理念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和应试为中心,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不够。同时,教学中依然是以经验主义为主,对于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不够,这会影响教学实效。另外,课堂教学中对于师生角色的把握也不准确,教师还在“主宰”课堂,而不是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导者,这不仅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导致学生在生物学科学习中呈现被动态势,还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高中生物学科属于一门理科课程,其学习内容既涉及微观领域,也涵盖宏观领域,且与生产或生活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讲解与演示,更需要师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给学生参与和实践的机会。例如开展必要的生物实验,使学生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真正消化和吸收知识。但是,因为在高一阶段高中生物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立足于学业水平考试,再加上生物学科课时紧张,所以教师更多的是追求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是以讲授法为主。由于教师的教学进度较快,使得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方法主要停留在死记硬背的状态,导致学生在灵活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过程中问题较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自信心。

(三)对学情关注不够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要遵循学生的需求。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就已经有了选科的倾向,因此在学生未选科走班阶段,这种区分需要教师关注。但若教师在教学中分层设计不充分,会导致想在未来选择生物学科的学生“吃不饱”,而不想选择生物学科的学生则“吃不下”或者“不想吃”,导致学生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影响教学效率。

(四)学生兴趣不高

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以概念为核心的学科,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同时,作为一门理科,高中生物也涉及数学计算、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各方面都投入一些精力。这样的学科特点使高中生物学科在实际介乎文科、理科之间,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一部分学生对高中生物投入不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这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在教学中产生应付的心理,最终致使课堂教学问题越来越多。

二、新高考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教育改革推进思想先行,为了指导新高考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国家不仅修订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还就新高考的要求对高中生物教学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如编写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考查要求,对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有着明确的借鉴意义。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重视对学生必备知识的掌握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要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切不可顾此失彼,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教师强化学习意识,强化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去深度理解和把握教材,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要重视对新高考真题的研究,特别是对高考改革已经推进的省份的试题加以研究,在综合各省试题特点的基础上制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向。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紧跟时代前沿,把握生物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在此基础上不断追寻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为打造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重视学生习惯养成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进一步增加,所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在提升,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变得更高,高中生物学科也是如此。对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重视养成学习习惯。具体来说,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导学案”的方式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使学生能够为课上参与做好准备。要帮助学生养成高效听课的习惯,教师要告诉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上不仅要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还要全面参与,把动耳听、动眼观察、动脑筋思考、动口说,以及动手做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和实验教学环节,一定要积极参与,注意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消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让高中阶段的学生知晓如何学习生物课程。在课下,学生要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因为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灵活应用,同时也能够起到对课上学习内容的拓展作用,为课上教学形成良好的补充。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第一要坚持自己独立完成,第二要针对疑问点不懂就问,在此基础上做好对课上学习内容的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和后面的复习做好准备。学生养成了适合高中阶段生物学科学习的习惯,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学科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三)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基础性的生物学科知识,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因为在部分地区生物学科并不属于中考科目,或者是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小,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投入不够。因此到了高中阶段,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高中生物教师要在思想上、知识上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适应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学习。在思想上,教师要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给学生介绍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对学生未来选课以及高考填报志愿的关系。如果学生需要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就必须要在起始阶段打好基础;而对于不想选考生物学科的学生,教师则要从学考的角度给学生明确要求。这样就能使学生对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学习做好准备。在知识上,要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针对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特别是概念性知识,一定要再次进行复习、梳理,如细胞、遗传、光合作用等概念不仅要把握准确知识的内涵,还要使学生知晓其本质、外延拓展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学习方法上,教师要把生物学科涉及的计算问题、推理判断问题和分析归纳的方法逐步教给学生,特别是要给学生强调高中阶段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及价值,从而发挥学生的核心作用。这样的衔接,能够减少学生在生物学科学习上的障碍,使学生迅速融入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学习中。

(四)长远规划,做好分层教学

根据新高考的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学习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必修课程的学习,其学习目标是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达到毕业的要求;第二类是把生物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根据新高考的录取原则,它是以等级考核的方式转化为总分来呈现的,需要提升学生在生物选考科目中的位次。这样两种不同的需求,需要高中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做好长远规划,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首先要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进行三年教学规划。高一阶段教学要立足于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兴趣和学科思维为主,教学深度要适当;为了满足选考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在每节课适当增加探究性、拓展性学习的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高二学业水平结束后,学生进入选课走班的高考备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既要有对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的学习,同时也要兼顾对必修内容的复习与拓展,帮助学生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三阶段则是进入系统复习和高考备考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的复习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抓手、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为目标,开展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既符合高中教育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重视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理科课程,实验是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这里的实验既包括在实验室中的实验,也包括校内外开展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中生物学科的概念性知识较多,其理论性较强,如果仅仅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还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相互混淆。而通过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亲自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室用水和生长素液来分别培育黄瓜秧苗,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适当增加光照因素,从而使学生逐步得出结论,那就是在含有钙、钾元素的生长液中,黄瓜秧苗的长势更好,而光照也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在家里做相似的实验,可以脱离教材的束缚大胆进行尝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思维,也会增强生物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高中阶段生物学科课时较少,但教学任务较重的现实,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师要尽可能减少单一的讲授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首先,可以多采用情境教学法。从新高考生物学科的命题特点来看,创设新情境解决问题成为新高考的命题趋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生产、生活中的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从现在的疫情问题分析病毒的感染、扩散原理,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次,广泛地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去影响学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次,灵活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生物学科教学。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应用多媒体,灵活、直观、丰富地呈现学习内容的优点,通过多媒体来辅助学生学习、理解知识,通过制作微课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求。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听与做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总之,新高考新要求新变化,这也给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需要生物学科教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从新高考的要求出发,立足于学情,不断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教学实效,力争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徐连清.恢复高考4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科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考试,2017(8).

[2]刘潇.基于全国卷高考高中生物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

[3]步东军.新一轮高考改革形势下的高中生物作业设置和评价探讨[J].现代教育,2016(1).

[4]李平.高中生物教学中亟待加强的四种教学思想[J].教师,2010(13).

[5]李丽文.新高考背景下融合移动学习的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6).

生物学科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现状分析;建议

一、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世纪,这已成为各国领导人、政治家和科学家的共识。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生物科学极为重视。他们认为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1]。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离不开生物科学。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使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心理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的今天,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课,有责任担负社会发展重任。在教学中,搞好生物学科的基础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具有“生命科学”之称的生物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将初中生物学科纳入中考科目是很有必要的。

二、我县生物学科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学是初中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生物思维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县初中生物学科早已从升学科目中排除,初二年级学完这门课程后,只作结业检测。于是,本学科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令人尴尬,许多学校生物专业教师纷纷改行,生物学科成了“捎带”“搭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渐渐失去,致使生物学科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一)教师任教现状。我县初中生物学任课教师情况统计:从调研统计可知:24所学校初中生物学科任课教师82人,专职任课教师42人,占总任课教师的51.2%;兼职任课教师40人,占总任课教师的48.8%;专业专任教师38人,只占总任课教师的46.3%;其他专业毕业的44人,占总任课教师的53.7%,生物专业毕业改任其他学科科任教的教师8人,占专业专任教师的21.17%。由此可见,有一半以上的教师不是生物学科专业,生物专业的老师改任其它课程现象也较严重,现任生物学科任课教师的专业文凭严重不达标。各个学校虽然按照上级要求,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配备了教师担任本学科的授课任务,但由于专职教师较少,兼职和改科教师较多,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严重匮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从听课中发现,绝大部分课堂无生气,大量的实验被教师删掉,课堂无生机、无活力。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学校存在非中考课程被挤占挪用的现象,部分教师在学校还充当机动人员的角色。个别学校还把专业水平较高的生物教师分派去上其他专业学科的课,完全放弃了本学科专业的教学,从而无法保证教师对业务的钻研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初中生物学科纳入中考的可行性分析和建议杨昌友(重庆市秀山县教师进修校重庆秀山409900)由于是非中考科目,有的学校把生物课搞成“搭搭课”,全部由其他一些任主要学科(语、数、外)的老师兼任,每人搭上一两个班的生物课。有的学校在对教师教学常规考核中,只考核所教的主要学科,而不把所上的“搭搭课”作为考核内容,完全放弃了对生物学科的教学监管,无法保证生物学的正常教学,无法达到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二)学生学习现状。1.由于考试制度有主科、副科之分,生物又是非中考学科,导致学生在思想、态度上对生物学科不重视,客观上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漠不关心、掉以轻心等表象,而家长的态度与学生基本一致。2.由于生物学科长期不受重视,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懈怠情绪,加之学习方法又不正确,很难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仅靠死记硬背,不能将知识灵活运用。3.由于学校重视不够,再加上学生、家长的忽视,导致教师授课积极性不高,必然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二)学校教学资源现状1.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在调研中发现,硬件教学基本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在今天信息化的社会,不要求每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教学基本硬件(生物挂图、教学模型等)都没有保障,多数学校使用的教学挂图多年没更换,这些都不能保障教学的效果。2.现有资源应用不够充分。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由于生物是非中考学科,部分任课教师在课前备课不够积极,对学校已有的生物挂图、教学模型与生物实验器材不了解,在课堂上,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几乎不做生物实验。还有的学校生物教师对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不够主动。由于生物是非中考学科,有的学校对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不够合理,在教师多媒体教室使用的安排上,有的学校多倾向于其他一些主科;在做有些特别的生物实验时,需要购买一些生物实验材料,学校因舍不得经费而不予支持,从而严重挫伤了生物老师的积极性。(三)来自我市。其他区县的信息和高中学校的意见1.我市目前已有将近一半的市、区、县已把生物学科纳入中考科目,分数分别在20—50分之间。酉阳县一直以来都是把初中生物和地理纳入中考科目,各占25分;黔江区也于2012年春期把初中生物和地理纳入中考科目,各占50分;涪陵市也把初中生物和地理各占25分的成绩纳入中考科目;还有其他市、区、县都已经把初中生物和地理纳入中考科目。我县在2002年以前一直是把初中生物和地理纳入中考科目,生物和地理各占20分,记入中考成绩,于2003年春期被取消,一直至今。2.众所周知,高中生物学在高考中占有一定地位,近年来,生物高考成绩所占分数比例也在上升,由原来的72分,提高到90分。这充分说明了生物学科与其他一些自然学科同等重要,各区、县绝不能忽视。通过调研得知,在我县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纷纷反映,高一新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普遍较差,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教师在上新教材内容前,还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去向他们补习初中教材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物的教学进度,最终影响高考成绩。(四)建议。中考要想和高考接轨,生物和地理纳入中考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而我县多数初中教师也支持生物学科纳入中考,两所高中的生物教师也迫切希望把初中生物学科纳入中考。只有这样,学校、教师才可能更加重视生物学科的教学,学生才可能更加热爱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鉴于此,特提出以下建议:1.考题内容要广。包括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教材内容,分数比例: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与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各占10:10:20:60,但题量要少一些,综合一些,要充分体现基础性,题型侧重于提高学生能力的考察,如实验分析、与生活实际和自身紧密相联的一些内容。2.综合试卷。生物与地理两科综合,分数各占50分,与政治、历史分数一致,体现自然科学重要性。3.以会考的形式考。在毕业头一年(八年级期末)考完,全县统一阅卷,把成绩与中考挂钩,计入中考总成绩,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以上分析与建议,是笔者对我县初中生物学科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并综合其它区县的做法而提出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行斧正,同时也真诚地希望所提建议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参考文献:

生物学科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探究热情;教师情感;电子白板;探究实验;巧妙提问

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快乐探究的基础上,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互相作用的结果。现代教学更加重视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新课改提出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倡导快乐教学、趣味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也要摆正素质教育下生物学科的地位与关系,改变机械而单调的理论灌输,要善于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快乐课堂,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让学生信心满满、快乐满满。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饱满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呢?

一、用教师的热情换来学生的热情

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想让学生对生物学科充满激情,首先就要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学生只有喜爱教师,才能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上来。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树立,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对生物倾注热情,以对学生之爱,对学科之爱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对学科的热爱。

(一)对学生要面带微笑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要将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机械而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只有尊重学生不同的心理、情感与学习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尊重与热爱,才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学生才能愿意接近教师,他们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与目光集中到生物学科上来。

(二)对学科要充满感情

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要热爱生命科学,要有一颗不断钻研、不断进取的心。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在线培训等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要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小天地来带领学生走进生物学科的大世界。教师只有对生物学科充满感情,热爱学科,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生物学科的魅力,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这样才能换来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

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吸引学生注意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科技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同于单调而枯燥的传统黑板教学,也不同于高度程序化的传统课件教学,而是继承了传统黑板教学与课件教学的双重优势,更具互动性与有效性,是推动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将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于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利用其讲解标注功能、绘图功能、遮屏功能、聚光灯功能、放大功能、录音录屏功能以及实物投影功能等,可以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学界面,带学生走进奇妙而丰富的生命殿堂,可以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正是新课改下推动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一内容时,为了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事物上,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将呼吸系统结构图直观而形象地展现于白板之上,带给学生一个全面而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依次显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这样逐一显示,就可以让学生对呼吸系统结构的认识更为直观、更为深刻。而这正是传统的挂图教学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三、用生动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与研究方法,可以说实验让生物探究变得更加精彩、更加生动。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无视实验,认为实验在整个生物教学中是可有可无的,教师以讲实验代替了做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都很少,更不要说学生的动手实验,这样的教学只会陷入机械的灌输中,教学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而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也只能处于肤浅而机械的记忆层次,一知半解。初中生只有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实验才会更感兴趣。为此教师要重视实验,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以直观的实验操作、生动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也不能无序展开、放任自流,而是要突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注重实验方法的传授,这样才能发挥实验的桥梁功效,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刻理解与掌握抽象深奥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这一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打开生命科学的大门,走进生物科学的殿堂。

四、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我们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选准问题的切入点,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这样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制造悬念,引发冲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进而使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一)问得好

即问题本身要具有探索价值,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处,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激情与动力。问题本身的设计除了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更为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果子。

(二)问得巧

即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如果不分主次、轻重地随意提问,只能让问题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疲于应付,怠于思考,这样就失去了提问的功效,甚至会让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探究热情。教师要在学生思维困惑时、理解肤浅时巧妙地提出问题,以问题来打开思维的闸门,启迪学生思维,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三)问得奇

即要注重问题的呈现方式,如果只是单一的提问形式,教学枯燥,无法激起学生探究的激情。教师要注重提问形式的多样化,如可以寓问题于生动故事、趣味游戏中,可以以学生所喜爱的多媒体来呈现,这样的问题更加丰富,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作者:孙一芬 单位:河北省青县流河中学

参考文献:

[1]郭秀芝.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生物学科教育范文篇6

真实的学习情境对于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影响。加强真实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加形象与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学科内容的引入时,应当将教学情境的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初中生物教学的交互性,使学生的生物学习参与度大大提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课件的播放以及相关视频的播放,使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生物学习内容上。教师更可以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建立起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生物学习动力的激发。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2以教学重难点解决作为有效的切入点

对于许多初中学生来讲,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利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很难深入到初中生物的知识世界中。这就使得初中生物教学具有更多的重点与难点,如何以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突破是当代初中生物教师的一个工作困难点。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初中生物教师找到了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新方法。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字、图片以及动画等进行有效地结合,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趣味性地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初中学生的多个感官得到同时调动,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立体化的初中生物体系,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以及难点的突破。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加强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

3以模拟实验的实施作为有效的切入点

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科学性,生物知识的基本属性就是科学性与自然性。这就使得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实验的支持,在初中生物中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明白生物知识的来源,加强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真实的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实验不能在初中生物教室中开展。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学生开展一场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多媒体的配合下对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实验的步骤与注意点讲解给学生,利用多媒体的中的实验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演示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理解,使生物教学的效率在信息技术的配合中得到提高。

4以开放学习环境创设作为有效切入点

初中学生的思维培养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对学生的生物思维进行培养,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只有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思维进行发散,促进自己思维水平的提高。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创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初中生物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有关的生物知识进行整合,制作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件。将这个课件放在一个师生共用的网络平台之上,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平台,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对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所以说,教学环境的创设可以成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5以复习高效模式打造作为有效切入点

复习对于每一个学科的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进行复习,提高生物知识复习的效率。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投影对初中生物知识体系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进行完整地理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复习课堂中,可以使课堂的资源得到扩展,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关注。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将知识网络体系进行展示,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更可以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学习水平出发,对自己认为的重点进行再次复习,提高复习的效率。所以,初中生物复习课堂可以成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6结语

生物学科教育范文篇7

一、高中生物学科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概述

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如今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对学生后续学习以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方面需要生物教师将传统的以知识讲解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生物教师深度理解和领会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改进。在高中生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探究活动通常只是以教学辅助手段的形式存在,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并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但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效果较为有限,这就需要生物教师根据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实际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和创新,不仅需要适当增加课堂探究学习活动的比例,还应加强先进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意义

(一)可以推动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步伐的深化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践行,要求生物教师从自身的教学理念转变入手,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及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以及对教学方法进行突破和创新,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原本的被动接受生物基础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和学习生物知识,这是目前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是如今高中生物学科重要教学任务之一,生物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为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缓解学生因学习压力较大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其二,根据教材内容、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规划更加适宜的课堂探究学习内容以及探究疑问,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以及思维活跃性,并适当地引导,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效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以及获得素质能力的培养,从而体验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乐趣所在;其三,生物教师加强自主探究技巧、探究要点等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探究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成绩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以及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三、高中生物教学的问题

(一)基础教学的方式有待完善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问题较多,传统教学理念下,缺少基础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思路、方法比较传统,没有掌握好自身的优势,一味地刷题,并不能提高考试的成绩,反而会产生成绩不稳定的问题。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教学,更多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落实,并没有加强课外的拓展,与最新的生物学动态没有密切的联系。基础教学的问题,还在于缺少师生沟通、交流,大部分教师习惯性按照经验讲解,没有提高学生的拓展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造成了较多的束缚,难以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

(二)科学探究较少

随着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增加,很多问题也显现出来,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想要提升生物教学水平,必须加强科学探究。但是,高中生物教学的科学探究活动、试验等,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落实,学生在日常的忙碌学习中,一味地按照考试标准努力,看起来能提高能力、水平,实际上造成了认知的局限性。科学探究环节匮乏的情况下,难以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并且学生在探究的欲望、热情并不高,学生完全根据固有的答案和成果学习。这影响到高中生物教学的拓展,教师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没有合理地改善。

(三)不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现代化的高中生物教学,并没有重视加强学生的创造力的提升。其一,高中生物教学的前期阶段,对生物知识的意义、价值没有科学的渗透,而是按照各类练习题的标准来讲解,此时对学生的学习思想造成误导,认为学习生物就是为了考试,而且没有与日常生活的各类案例进行联系,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实现。其二,在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依然以教师为主导,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看起来得到了足够的指导,实际上并不能获得卓越的成绩,而且整体上的教学衔接不够流畅,教学方案的内部存在较多的矛盾。创造力薄弱的情况下,导致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日趋下降。

(四)探究教学条件方面的制约

高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制约条件,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因素以及实验条件因素等几个方面:其一,师资力量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现今高中生物学科教师大多只是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科知识储备以及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在实验探究方面的经验积累以及技能掌握不足,以至于高中生物教师虽然能很好地完成理论知识教学任务,但在实践探究教学方面往往缺乏深度和创新性,这会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参与效果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二,实验条件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指部分高中学校在生物学科投入的资源较少,很多实验设备以及相关材料没有配备,导致很多高中生物实践操作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生物教师只能采取实验视频课件辅以教师讲解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对实践操作过程进行详细、深入的剖析,使学生只是跟随教师的讲解对实践操作过程进行简单了解,这也是影响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效的主要原因。

(五)合作探究学习效率较低

高中生物实践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通常是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参与实践探究学习活动,而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不足以及合作学习效率较低,不仅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高中生物实践探究教学活动成效的主要缘由之一,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合作学习技巧,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生物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

(六)学生学习观念带来的影响

部分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较低,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中生往往需要面对较多的学习内容以及较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生物学科方面,大部分高中生不会抽出课余时间用于生物学科自主学习上;其二,生物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少,而大多数高中生受应试理念的影响较大,更加关注高中主要学科学习成绩的提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只是以教师给出的考试重点为主,这也是影响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成效的因素之一。

四、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多样化方式,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在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捷径。另外,要因人而异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外活动,如通过知识竞赛、植物栽培、动物饲养、野外采集、标本制作、专题实验、专题报告、生态环境和资源调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体验、应用和创造。例如,“DNA的结构”在讲解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准备多媒体课件,还要对教具进行准备,让学生观察和研究,进而发现生物的微观特点,挖掘生物的内在联系。“DNA”是经常出现的生物词汇,但是对学生而言,他们对此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在多媒体课件的分析下,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课堂上他们有了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课下会根据自身的兴趣查找相关资料,最终逐步实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增加科学探究活动

随着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增加,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完成。例如,“人类遗传病”的教学,学生的感触是非常大的,笔者提前几天布置探究活动的内容,组织5~6人为科学探究的小组,不同的小组探究人类遗传病的相关资料,包括遗传病的类型、发病的原因、遗传病的特点、当代科研成果与猜想等。学生经过几天的资料搜集、分析,以及课本的知识解读后,有了自己的想法、观点,在课堂分享、阐述的时候,表现出条理清晰的特点,由此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得到了较好的成果。探究活动的实施,对学生的诱惑力较高,引导学生跳出书本的框架,站在更广阔的平台去学习、思考,弥补了教学的不足。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创造力

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在生活中进行应用,若单纯对学生开展生物理论教学,势必会让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割裂开来,这会降低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效率,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应注意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内容开展,培养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以此培养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联系生活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这也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之一。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推与生活不断的实践中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正不断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了在今后的培养中得到卓越的成果,应加强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可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实验室物品,模仿该类型的试验,并要求他们提出试验优化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让学生自主完成验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减少了试验的错误,增加了试验的内容,获取了更好的体验,促使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学生在创造力方面大幅度的提高,才能减少日常教学的问题,而且让学生敢于质疑、探索,对现有的成果进行优化。为此,高中生物教学的体系应进一步的完善,针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完成。

(四)带领学生了解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开阔学生视野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生物教学重要目标,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充分了解生物学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开阔学生视野。如生物学中关于抗癌的方式正不断转变,很多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在控制良好的条件下,依然可以充分延长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的病痛。让学生明白专家在进行生物探究的时候,要充分学习和应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又如,生物医疗技术中关于新生儿的先天疾病患病率进行有效的筛查,准确度大幅度提高,提高了新生儿的保障水平,更好地解决病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生物界的时事热点,如各类农产品的栽种方式悄然转变,一年四季供应的农产品数量非常稳定,在不同生物环境条件下,农产品栽种实现了个性化目标,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数量。如此,带领学生系统化了解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生物学科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探究热情;教师情感;电子白板;探究实验;巧妙提问

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快乐探究的基础上,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互相作用的结果。现代教学更加重视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新课改提出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倡导快乐教学、趣味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也要摆正素质教育下生物学科的地位与关系,改变机械而单调的理论灌输,要善于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快乐课堂,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让学生信心满满、快乐满满。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饱满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呢?

一、用教师的热情换来学生的热情

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想让学生对生物学科充满激情,首先就要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学生只有喜爱教师,才能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上来。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树立,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对生物倾注热情,以对学生之爱,对学科之爱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对学科的热爱。

(一)对学生要面带微笑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要将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机械而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只有尊重学生不同的心理、情感与学习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尊重与热爱,才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学生才能愿意接近教师,他们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与目光集中到生物学科上来。

(二)对学科要充满感情

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要热爱生命科学,要有一颗不断钻研、不断进取的心。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在线培训等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要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小天地来带领学生走进生物学科的大世界。教师只有对生物学科充满感情,热爱学科,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生物学科的魅力,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这样才能换来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

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吸引学生注意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科技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同于单调而枯燥的传统黑板教学,也不同于高度程序化的传统课件教学,而是继承了传统黑板教学与课件教学的双重优势,更具互动性与有效性,是推动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将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于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利用其讲解标注功能、绘图功能、遮屏功能、聚光灯功能、放大功能、录音录屏功能以及实物投影功能等,可以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学界面,带学生走进奇妙而丰富的生命殿堂,可以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正是新课改下推动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一内容时,为了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事物上,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将呼吸系统结构图直观而形象地展现于白板之上,带给学生一个全面而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依次显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这样逐一显示,就可以让学生对呼吸系统结构的认识更为直观、更为深刻。而这正是传统的挂图教学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三、用生动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与研究方法,可以说实验让生物探究变得更加精彩、更加生动。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无视实验,认为实验在整个生物教学中是可有可无的,教师以讲实验代替了做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都很少,更不要说学生的动手实验,这样的教学只会陷入机械的灌输中,教学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而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也只能处于肤浅而机械的记忆层次,一知半解。初中生只有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实验才会更感兴趣。为此教师要重视实验,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以直观的实验操作、生动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也不能无序展开、放任自流,而是要突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注重实验方法的传授,这样才能发挥实验的桥梁功效,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刻理解与掌握抽象深奥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这一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打开生命科学的大门,走进生物科学的殿堂。

四、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我们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选准问题的切入点,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这样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制造悬念,引发冲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进而使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一)问得好

即问题本身要具有探索价值,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处,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激情与动力。问题本身的设计除了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更为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果子。

(二)问得巧

即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如果不分主次、轻重地随意提问,只能让问题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疲于应付,怠于思考,这样就失去了提问的功效,甚至会让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探究热情。教师要在学生思维困惑时、理解肤浅时巧妙地提出问题,以问题来打开思维的闸门,启迪学生思维,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三)问得奇

即要注重问题的呈现方式,如果只是单一的提问形式,教学枯燥,无法激起学生探究的激情。教师要注重提问形式的多样化,如可以寓问题于生动故事、趣味游戏中,可以以学生所喜爱的多媒体来呈现,这样的问题更加丰富,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作者:孙一芬 单位:河北省青县流河中学

参考文献:

[1]郭秀芝.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生物学科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乡镇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和对策

一、当前乡镇中学生物教学现状

1.生物学科不被重视。目前,我国初中生物只进行会考,虽然也算在中考成绩里,但分数占比较低,因此,许多学校,甚至教师直接把该学科划为了“三流科目”。学校、教师的不重视,又怎么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大家都不重视的情况下,生物教学变得可有可无。在这种情形下,生物实验更是不在教师的重视范围内,很多学校只在会考理化实验时,突击做实验,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兴趣所致。2.师资力量薄弱。乡镇中学,尤其是不发达的乡下初中,由于学校不重视生物教学导致其学科教师较少或转做了其他学科的教师,导致生物教师资源极度缺乏。3.教学理念陈旧落后受经济因素和教学资源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乡镇中学生物学教师不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手段方面与城市中学生物教学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此形势下,部分教师不仅没有压迫感和紧张感,反而乐得轻松。这部分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科时,仍然采用陈旧的“三一”授课方式,所谓“三一”指的是“一张嘴,一幅图,一根粉笔”。该教学方法早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该教学方式下,本该风风光光的生物实验课也沦为课堂的配角,甚至龙套,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成为了常用模式。如此的实验课与其说是实验课,不如说是背诵课,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二、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改进方法

1.学校、教师和学生联合重视生物学科。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大纲明确生物课不是专业课,也不是劳技课,而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公民都必学的课程。从该教学大纲中可知生物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对该学科的重视,改革其教学方法是教学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方式,必须引起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面重视,如此才能使该纲要不只是挂在墙上,放在桌上的文件,而是落实到了平时的教育中。2.更新教学理念,重视生物课堂改革。初中生物作为初中生必学的科目,同其他科目一样,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其基础功能,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是其核心功能,因此,初中生物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其教学效率,满足素质发展的需求。3.通过多种方式,改善现有的生物实验教学现状。(1)结合当地实际,灵活安排教学内容。针对目前乡镇中学生物实验荒废的情况,就需要学校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时,根据当地季节变化和现存的教学资源来进行实验课程安排,通过编制操作性、趣味性的生物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例如,在乡镇中学中,有许多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教师可根据这一现状,来合理安排教学实验。如在学习完光合作用之后,教师可将课堂搬到室外,搬去大自然,让学生实际观察,通过看、听、摸等方式,调动全身感官去探索真知,了解何谓光合作用,并将其学到知识运用到如何提早让蔬菜上市,提高家庭收入方面。这样的教学实验设计不仅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还提高了其实践能力,可谓一举多得。(2)结合学校实际,全面开放实验室。目前,尽管农村中学生物实验设施和实验器材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能成为阻碍农村生物教学发展的一个因素,只要教师思想重视,锐意创新,完全可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如利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废弃材料进行低成本实验等,既节省了成本,又同样起到了实验目的,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在教师思维穷尽之时,学生往往能突发奇想,想出崭新的方法来,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创建健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尽管乡镇中学生物教学现状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只要学校、教师和学生齐心合力,便能改变这一现状,变劣势为优势,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使乡镇义务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东,杨文清.活化教材,升华情感.生物学教学[J].生物学教学,2007(6).

生物学科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引言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是国民教育。因此,在国民教育中必须注重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挖掘,并将其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各学科教师从学科内容中发现隐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内容,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对此,本文将以生物学科为例,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渗透进行分析。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意义

(一)满足国民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国民经济逐渐走向国际化,政治出现多极化,文化出现多元化,信息趋于网络化。为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加强中小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只有采取这样的措施,才能够使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民族本色,不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时,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保持先进的思想,使我国在全球化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高中生物教学是人类灵魂塑造以及生物界研究的重要学科,所以在生物教学中需要注重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挖掘。

(二)满足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身心发展都不够完善,他们渴望被社会肯定,但同时对社会以及客观事物的认识还不全面,很多地方都存在空白。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能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去填补高中生的思想空白,不用先进的思想信念去引领他们,那么他们的头脑则会被一些低俗、腐朽的思想侵蚀,进而影响到高中生的个人发展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同时,从我国人才资源的国情来看,人才资源是强国和兴国的根本,而我国却存在人口众多、人才匮乏的矛盾。青少年学生是我国人才库的储备资源,所以必须通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来加强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进而在未来为祖国服务,成为国家的栋梁和民族复兴的生力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途径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培养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重要手段。下面根据生物教学的实际,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渗透的几点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引导者和传播者。所以教师必须要保证自身较高的人文素养、过硬的教学能力。只有自身发挥模范作用,才能够在生物学教学中挖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素材,并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素材渗透到教学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生物学的实际教学特点以及社会的发展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教师还需要注重对自身知识结构的改善,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升文化底蕴和知识水平,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基地的走访,获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与生物有关的生活素材。此外,教师作为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的先行者,必须首先成为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完善人格魅力,注重教学的严谨性、求实性和创新性。

(二)将生物课堂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阵地

为了有效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师应该注重对教育环境的营造,比如将生物实验室设计成为生物学科领域主题的教学环境,可以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谈家桢、袁隆平等的画像及简介等张贴在实验室中,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生物学家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这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进而体现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注意对生物教材中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素材的挖掘,根据生物教学指导纲要,合理地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渗透到生物教学中,而不是牵强附会,进行标签式的张贴,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时展的责任感。如在学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部分内容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我国沙漠变绿洲的视频,使他们认识到民族团结的力量;同时,也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人的目光和思想高度也在不断提升,不再只简单地追求经济发展,也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而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渗透到生物教学中。

(三)在生物学科活动中实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延伸

在生物学科的活动组织中,可以将校内的宣传橱窗、展板等作为生物学科内容展示的平台,利用其对国内外的生物学科领域进行宣传,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关心时事,同时保证学科知识和民族精神的统一,使学生可以用专业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新闻,并了解生物领域中我国所取得的优秀成果。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生物馆以及科技馆等课外活动,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起源、诞生和发展以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进而提升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参观生物实验教学基地,使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无法通过短期实现,有待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拓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使他们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都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为他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培养他们成为生活和学习中的强者,进而在祖国的建设发展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曾军.探索体现时代精神的文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37-38.

[2]马玮莹.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J].科学教育,2014(04):5-7.

[3]郭宇光.探析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4):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