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程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3 17:24:03

生物课程培训

生物课程培训范文篇1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运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方式也多元化了起来,与以往相比,黑板粉笔已经不能占据教育资源的主导地位,新时代的教育资源是科技,是信息技术。不再是以往的文字,而是图文结合,视频动画的形式融入教育融入课堂。教师可以在10分钟里围绕着生物某一抽象微观的知识点进行动画演绎,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记忆,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目标,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弥补了传统生物课堂的枯燥无味,使无法理解的微观世界变得近在眼前,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生物教学质量和效率。

1.微课在实际生物教学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生物老师现代化技能水平低。很多学校的生物老师,有一部分是老教师,不懂得现代化教育新模式,更别说如何使用微课来上课,对微课认识不够深刻,应用率低。所以学校应当为这些骨干老教师提供帮助,提供设计微课培训,让他们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打造一线课堂。1.2忽视使用微课做好生物课前预习。微课的存在往往使现在很多老师不重视课堂预习,面对枯燥的生物课本,单一的让学生预习会使过程变得缓慢,效率低下,一般都会过目就忘。而微课的存在大大的改变了这一现状,短短的十分钟,却可以让学生简单粗略的领略这一节课所需要学习的重点,了解本节课的难点,认识其中的原理对下节课充满期待,不但在兴趣中预习了生物课程,并且期待着下一节课的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主动去学习的积极性。1.3学生在使用微课学习时不够自觉。虽然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下,微课也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不能够自觉的管理自己,往往会存在学的少玩的多,更有甚会利用以看微课的借口来偷偷玩游戏,特别是家长不能在身边看管的学生,长时间使学生产生网瘾。所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微课既可以给同学们带来有益的知识理解,同样也能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1.4生物教师上课不合理使用微课导致上课节奏混乱。微课的作用,前文也提到了很多。所以现代化的生物教师都会在课上使用这样的好资源,但是这样的情况下却不能使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其中最主要发生的问题在于教师没有一个良好的上课节奏,不能用微课来利用上课零碎细小的时间,也就使一堂生物课40分钟没有一个计划去如何分配。

2.微课在高中生物的具体应用

2.1微课的优势与设计。微课的出现让许多不宜在课堂上展现的实验性课程变得简单易懂起来,例如在生物和化学以及物理等课程中,一些抽象化的微生物反应过程,元素结构发生的变化的等等都能在微课中得到保存,一边学生收藏,可以复习。尤其,在初高中课堂上,每个班总会有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同学,他们往往独处时学习效率更高,线下授课的互动性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微课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计课程让部分同学更好地散发自己的思维,也不失为微课的一个优点。生物课程的微课应用设计就值得一提。微课虽然简短又有很多动画内容,但其实它比老师线下授课要稍微难一点,正是因为如此,形式上的生动可以弥补线下授课的枯燥,例如PPT设计,音乐视频的插入,保证了同学们的学习自由和学习内容的自由选择权,也减轻了复杂课程中老师们的负担,如此,同学们良莠不齐的课程掌握程度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微课的简单明了也解决了大多数老师对部分同学解释不清生物反应过程的难题。2.2微课与高中生物教学融合探讨。微课往往是以10分钟以下的短视频为主的教学视频,但是在这短短的十分钟里却能给学生带来的知识效益与40分钟的生物课堂的效率完全不同,甚至大于这40分钟。利用微课的优势和生物微观的知识相互融合,起到了完美的辅助作用,比如在某些生物实验课,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学生可能一些操作处理不当,看到的图像与正确的图像有偏差,学生往往会把错误的东西一直根深蒂固的印在脑海里,一直存储错误记忆。通过微课的正确示范和正确图像后,学生看到后还可以总结为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不足专门从网上学习某一处的知识点强化巩固,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与此同时微课也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做到提前预习,虽然短短的几分钟,却真正的达到了40分钟课堂所无法超越的效果,而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微课具有很多让生物老师无法传授知识却能让同学们倍感兴趣的接受和吸收的优势,短短的十分钟却成为一节生物课让学生最难忘的片段,可见微课在高中生物中的优势之大和作用之大。在新型教育模式下抓住新教育资源,一定会让同学们再次面临生物上的疑难问题时迎刃而解。教师也应该顺应时展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素养,更快更有效的传授知识给每一位学生,学生也应该随着科技的发展,提高自己对外界的诱惑的抵制,不断学习,在学习上跟着老师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显著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倪洪波.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7(08):39

生物课程培训范文篇2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一、引言

在高中学段全面组织生物课育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当前学科发展的特性,加强互联网载体的有效开发与合理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全新的授课模式。让高中生能够在新时代拥有全新的生物课学习环境,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基础生物知识的有效内化和吸收,全面提高学生整体在生物课上的综合能力。在今后具体落实生物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要以互联网为支撑,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让生物课堂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

二、“互联网+”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的发展新机遇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体系,其所包含的学科以及技术具有多元性特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深入发展,“互联网+”的技术逐渐呈现出现代化、智能化的特征,并在教育事业中受到广泛性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育领域,呈现出显著的功能优势,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支撑的教育环境下,生物教师可以在素质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发掘和提炼重要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资源有效整合,从而保证学生所构建的知识体系更加全面,贴近素质型人才培育的实际需求。同时,“互联网+”在信息整合形式方面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将其有效地运用到生物课教学当中,能够让课堂环境和氛围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在整个课程学习活动中表现更加自主,更加活跃,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先进载体的助力下高效完成对课程基础内容的探索与实践,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在确定新时期的学科教育发展机遇之后,生物教师在组织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互联网载体的有效开发,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授课模式。

三、“互联网+”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索

(一)依托网络,搜集生物文化

对于高中生来讲,生物课中所包含的知识是复杂且抽象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并形成良好的文化观和生命观,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与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互联网载体的有效开发。将“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到教学组织当中,借助网络搜集与课程内容比较贴近和相关的重要资料,介绍生物文化,研究进程以及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等,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生物概念的过程中,能够在文化储备的支撑下加深对其生命内涵的认知,也能够让其在文化拓展的过程中,积极学习著名生物学家身上所具有的优秀科学品质,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进一步端正自身对待课程学习和探索的态度。以“遗传因子的发现”这一章节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形成更加全面与深刻的认识,可以在网络的助力下有针对性地搜集文化资源,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科学素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列举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能够在科学与文化的支撑下,进一步明确接下来需要探究的课程内容,树立精准的学习目标。

(二)借助多媒体,构建直观情景

多媒体是当前教育领域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功能突出的现代化教育载体,所呈现的联网功能也比较显著,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技术产物。在生物课上,教师为了转变以往比较生硬和枯燥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空间和环境并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探索当中,需要重点加强对多媒体所具有的辅助功能进行有效开发,也借助其所具有的信息整合、模型构建以及情境创设等功能,对课程的知识呈现方式进行有效转变。并改善和优化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较强的积极性。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例,在教学期间如果单纯针对基础生物概念进行灌输,则很难实现学生思维逻辑有效启发,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基础概念与核心内涵。因此,为转变和优化生物课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加强多媒体的科学运用,合理构建模型,并在课上进行直观展示,模拟流动镶嵌模型的作用机理,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就具体的生物学特征和规律进行有效总结与分析。

(三)基于白板,进行重难点解析

在“互联网+”的育人大环境下,教育领域衍生出许多先进的教育软件和载体,其中白板所占据的地位比较突出,并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呈现出不可替代的功能,既包含了传统板书教学的功能,也包含了现代化载体情境创设的功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在生物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针对白板技术进行有效运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重难点的生物知识进行有效剖析,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与逻辑梳理的过程中,有效地内化基础生物知识。以“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为例,在授课期间,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只管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机理以及具体的生物学流程,让学生能够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也可以在白板的助力下将其与呼吸作用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能够精准记忆基础知识,避免出现理解歧义和偏差。

(四)基于信息化载体,构建虚拟实验

对于高中生来讲,在生物课学习的过程中,实验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挑战性。在实验教育领域,有部分实验对师生来讲因为实验室条件等多种因素限制,在操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相关的实验知识,保证学生在实验方面所具有的知识面更加全面,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实验思维,教师需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重点加强教育载体的有效开发。针对重难点实验合理开发信息化技术载体,在此基础上构建虚拟实验。以视频的方式直观展示实验的材料、设备以及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流程,让学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了解具体的实验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深入总结与探索,让学生能够对实验原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生物特征加深理解。例如,在高中阶段,教师在组织“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过程中,因为该实验周期较长,并且受地域和季节等因素影响很大,在操作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制作虚拟实验,模拟实验流程,直观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在面对复杂实验时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其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

(五)基于教学软件,拓展智能空间

在“互联网+”的时代环境下,生物教师所要做的是要努力跟上教改的步伐,在具体的育人思想上做出革新,要认识到现代化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并在学校现有资源的支撑下加强对教学软件的科学运用,在课堂常规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加强智能化教学空间的有效开发与拓展,从而保证所构建的育人环境更加开放和多元。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尤其是在疫情的特殊时期,线上教学载体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有效践行停课不停学,部分学校开始借助钉钉、腾讯课堂等软件开展远程教学,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物教师需要认识到线上授课所具有的优势,并在今后的教育领域,利用教学软件所具有的功能,积极构建和拓展智能教学空间,通过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完成教学与辅导。例如,在围绕“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组织授课期间,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慕课、钉钉等载体开展直播授课,通过远程教学带领学生共同对相关生物概念进行有效分析。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云校家等软件的支撑下,针对生物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可以鼓励学生借助网络等平台自主搜集相关的生物学资料,例如杂交育种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所呈现的育种效果。同时也可以设置在线交互体系,引导学生之间就课程学习以及作业探索经验以及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有效讨论和分享,师生之间也可以利用线上载体进行有效互动,从而将教师所具有的辅导职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六)基于信息媒体,创新课堂评价

在一个完整的生物课教学体系中,课堂评价所占据的地位十分显著,同时也是影响课堂反馈和反思的重要载体。在组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评价环节的优化与调整。新时代的教师要积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上进行合理优化。首先,需要针对学生在生物课上的综合学习表现进行直观评价,可以将微课功能进行有效开发,针对学生课上学习表现进行微课视频有效录制,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分析学生在课上表现以及背后所反映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反思,或者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分享和总结学习经验。同时,加强生物作业和试卷的直观呈现,在多媒体的支撑下具体呈现学生作业和试卷成果,并带领学生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不仅如此,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下,生物教师在授课期间需要关注学生档案的建设。积极构建电子档案,针对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生物课综合学习表现进行整理,并通过统计和分析判断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能力建设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深入反思,并提出科学的教学改革方案,从而推动生物课教学向着高效和高质方向实现深入发展。

四、互联网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发展展望

(一)构建生物课程资源数据库

在生物授课领域,教师需要认识到“互联网+”所具有的助力作用,树立良好的大数据思维意识,在先进载体的支撑下,针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有效构建数据库中心,为今后的教学活动规划设计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素材储备基础。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搜集相关的生物文化,例如借助网络平台搜集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研究故事,以及当下不同领域所呈现的生物学工艺和技术手段等。然后以微课的方式进行资源全面整合,将课外的相关文化素材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概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科视野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同时在构建数据库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信息检索服务功能进行优化设置,加强资源分类,设置智能检索服务,方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生物知识,并高效完成对课程的实践和探索。

(二)加强师资信息化素养建设

为了让生物课教学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的变革趋势,生物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丰富自身在信息化教育领域的知识储备,强化技能基础建设,全面提高整体的信息化素养,从而更好地利用先进的技术载体对生物课程进行规划设计,让课堂呈现出全新发展面貌。首先,新时期的教师需要在具体的育人思想上进行革新。要跟随时代的脚步,顺应互联网的变革趋势,将信息化的育人思想深入地贯彻下去。之后,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当中,与其他教师之间进行有效沟通,通过深入调研探索科学、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也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通过自我反思分析目前在信息化教学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开展生物授课的过程中,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合理调整。不仅如此,在互联网的育人背景下,生物教师需要协调好传统与现代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在注重开发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保留传统授课方法的优势,在为学生构建直观情境,改善学习氛围的同时,也可以针对基础的生物知识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生物概念的实质。

(三)积极完善和优化现代教学体系

为了推动生物课程在“互联网+”的改革背景下实现深入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以及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在具体的教育体系上进行有效改进和完善,从而全面提高课程育人体系与互联网发展环境之间的适应性,也能够让高中生接受更加良好的生物教育,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思维,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学科素养获得有效开发和提升。首先,教师需要就当下应用范围广以及具有一定助学优势的教学软件进行有效整合,加强钉钉、腾讯课堂以及云校家等软件的应用,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构建现代教学体系,对具体的育人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为学生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物课学习氛围。比如说,在钉钉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开展直播教学,通过可视化教学将基础的生物知识有效地渗透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师生互动。同时也可以深入开发教学载体所具有的功能,如利用群讨论,组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探究当中,或者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学科有关的公众号和线上讲座,让学生在掌握课上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拓展知识面,发散生物思维,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生物观念。

五、结语

依前所述,在生物课上,教师需要做的是要关注当前教育领域在“互联网+”方面所呈现的发展趋势,在具体的育人思想,以及授课的模式上进行有效的革新。在教学期间需要积极开发全新的授课软件和载体,加强对多媒体以及微课等载体的有效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育人活动进行优化设置,让生物课的教学环境得以改良,也能够让学生在全新的学习氛围下实现生物思维的有效发散。不仅如此,在今后的“互联网+”育人环境下,生物教师需要重点加强资源库的开发,完善教育体系,并从自身出发积极建设信息化素养,以保证生物课的现代化改革进程能够获得有效推进和深入落实。

参考文献:

[1]任火娣.基于网络背景的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60.

[2]李守成.基于“互联网+”的高中生物混合式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21):219-220.

[3]马亮亮.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0(11):244-245.

[4]李燕.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34):53.

[5]柳絮.“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探析[J].教育观察,2019,8(15):58+62.

[6]张珊.信息化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5):92.

[7]袁媛.浅谈信息化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J].科技资讯,2019,17(7):146+148.

生物课程培训范文篇3

一、初中生物课堂运用高效教学措施的重要性

我国的初中课堂时间设置一般只有45分钟,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将提前备下的教学内容讲解完毕,又要考虑到学生课堂知识的消化能力。生物对于初中生来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基础做起,既要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又要做好生物理论知识的讲解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物教师来讲,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其需要研究的新课题。而初中生物教学这种特殊性及课程时间设置的有限性,则意味着将高效教学策略运用到生物课堂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亦可以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主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以更好地吸收课堂讲授的生物知识;此外,教师亦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术意识,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二、初中生物实现高效课堂的具体教学措施

1.翻转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翻转教学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教学方式,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出现则为翻转教学提供了可能性。所谓翻转课堂,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基于教材内容的理解之上,将教材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有序化总结,并制作成微视频的形式供学生课前预习所用,而将课堂作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将其运用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指:一是生物教师首先以章节或者是单元为单位,制定生物教学目标,并将目标下的教材内容进行有重点的总结,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所用;二是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微视频内容编写出相应的测试题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并掌握其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

2.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情境教学是提高学生参与性,创建高效生物课堂的重要教学方式。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境教学方式的运用,通过为学生创设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物学的魅力以及生物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生物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如在“血液循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演示或者是多媒体动画播放等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感受,以便于其在教师的讲解中更加直观、清晰地认识到肺循环、体循环等的循环过程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之处。

3.分层教学,重视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生物知识的接受和消化吸收能力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生物学习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既要尊重学习能力较慢的学生,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亦要重视学习能力较快的学生,对其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比如,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将其分为A、B、C三个层级,不同层级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对C类学生着重进行基础理论和实验教学,促进其向B类转变;在对B类学生进行基础教学的同时,适当培养其对更高级别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其向A的转变;而对A类学生则要注重对其生物知识及实验的拓展能力培养,以便于其获得更广空间的能力提升。

4.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篇

一、初中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沿用多年来陈旧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一个人独自教授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单人堂”是初中生物教育的一个弊端,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学生的学习时效性也会因此降低。第二,初中生物课堂教育只注重应试性,不注重对学生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生物课堂教学还仅仅停留在考试顺利通过这个层次,忽略了对学生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上缺乏锻炼,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第三,初中生物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如果生物教师自身素质没有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而且经验欠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很难保障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要想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有效地建立高效课堂,生物教师的自身素质方面必须得到充分改善。第四,我国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有待改善。生物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标准,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教材内容单调,侧重于书面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遵循这样的教材教出来的学生,必然只会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考试中,而很难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考试成绩虽然高,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能力方面,就显得能力有限了。第五,初中生物的教学评估制度需要改革。目前,把考试的成绩情况作为判定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势必影响初中生物课堂的效率。学生和教师均被成绩所累。偏激的教育评估体系,只能限制生物课堂教学,而对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这种制度让生物课堂的时效性发展陷入桎梏。

二、提高效率的方法

第一,初中生物课堂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师一人堂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有展示自己内心所想的舞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增加生物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课堂沟通和交流中得到了发展,学习效果也会得到相应提高,这样,自然就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第二,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的改变是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乐于去主动学习,提高对生物的热爱程度;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物知识。第三,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需要注重社会生活的真正需求。初中生物教学应当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生物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生物这门基础学科,初中生物最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其作为教材发展的大方向,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在讲解到基因和器官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器官移植和生物基因工程,让学生知道生物知识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知识、必备知识,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解到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时候,要注重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例如,可以设问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为什么会是单眼皮?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深知生物的实用性,才能有利于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第四,初中生物教学评估手段要顺应时展的需求。在过去的日子里,初中生物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判断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这种方式被沿用至今。但是,现阶段,生物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并不意味着拥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考试成绩不能是判断生物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中,还需要设立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符合的新标准,以便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五,初中生物教师必须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初中生物教师的知识变得充实,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学校需对在校生物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借以改善生物教师知识匮乏的现状;同时也应该鼓励初中生物教师在工作之余,参加有利于自身素质提高的社会活动和培训课程,教师在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同时,努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上得以提高,为自己的教师道路增添新的色彩,有利于建立高效课堂。

三、结束语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建立,要依赖初中生物教材教学内容以及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制的改革;还要依赖初中生物教师素质的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方法的改进;更重要的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配合。相信以上几点,一定会对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建立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拓腾飞的起点。

作者:陈福孙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莲塘学校

第三篇

一、温故知新,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学习是对小学科学知识的延伸学习,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对这个生物世界形成的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新课伊始,要结合农村的特点对学生的生物思维水平进行全面的了解,再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在学习《植物的生殖》一节内容中无性生殖的概念时,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在平时的生活观察和经验积累中,你发现植物都是用哪些方式繁殖后代的?”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回答,大概内容有:像大蒜、土豆、白菜等植物,到了春天就会抽出绿色的芽芽,而像柳树、杨树还有石榴树等树木则是用插枝或者压枝的方式生成新的个体,然而令学生疑惑的还有枣树、草莓等虽然长有种子却并不是种子在发芽,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在老枣树旁长出一棵棵小枣树,草莓由一棵变成了好几棵。在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提出更多问题的时候,教师可适当借助农村生活的优势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加深学生记忆,也给对植物认知水平低的学生搭建认识植物的平台。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

二、随堂练习,设计高效习题

任务促成的学习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效率,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检测这在一节课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节课接近尾声,教师如果采取放任学生自己回顾所学,背诵知识点等策略进行巩固知识,大部分学生就会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掌握得差不多了,无所事事。这样不仅使课堂效率低下,还会浪费掉很多时间。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即将结束的十几分钟,出几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就会了解自己的不足,找到学习的动力,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分组实验,设计合作教学

合作式教学法在素质教育开展以来普遍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赞许,农村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合作式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学习能力、原有认知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方法在初中生物、化学、物理等实验学科中的应用最为普遍。受到农村实验仪器资源少以及实验难度大等条件的限制,分组教学法不仅能使部分学生快速地掌握实验要领、避免试验事故发生,还能一定程度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形成一定的后备保障。例如,在显微镜的使用一节内容的讲述中,两个人分为一组,使用一台显微镜,教师先讲解使用步骤,接着示范教学,有的学生很快就能领悟要领,调光对焦一步到位;而有的学生摆弄半天也找不到光线,这时学生之间的互助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为教师减负,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构建农村初中生物高效课堂不仅是每一位初中生物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一位学生的福利。值得每一位生物教师去研究发现,去探索挖掘,结合农村实际,提高教学。

作者:高靖 单位:四川省冕宁县卢宁中学

生物课程培训范文篇4

1.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知识结构老化

(1)合格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

总体上看,初中生物学科教师专业率仅为30%左右,也有很多学校的现职生物教师是不能胜任其他学科的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还有一部分是教不了中考科目的、教育教学能力比较差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缺乏生物专业知识、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不强,很难根据学情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在教学中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很难得到保证,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更为突出。

(2)教师生物知识结构老化,更新不够。

生物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学科地位的低下,导致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愿望不强。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或缺乏继续学习的条件,即使有也只限于短期的理论培训或是通识培训,缺乏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培训。

2.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设备不足

(1)沿袭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课堂缺少趣味性。

部分教师仍在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一些城区学校的教师用讲授实验取代实验操作,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甚至有些农村学校的生物课就是读教材、走过场,应付教学。

(2)学生不重视生物学习,有倦怠感。

生物学科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门科目,但由于不参加中考,许多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仅限于课堂。许多农村学校由于多数生物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改科教学的,教学方法简单,教学缺乏设计,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厌学的情况时有发生,生物课往往成为学生的休息课或者其他学科的作业课。

(3)实验设备不足,导致一些实验无法开设。

教师反映实验室建设落后,设施设备陈旧或缺乏,课时不足,没有经费支撑,是导致实验教学不能正常进行、不适应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的重要原因。

二、初中生物教学发展方向及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以教师日常教学为重点,以备课、听课、评课为中心,加强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研究,鼓励教师听课、交流、研讨和教学反思,切实加强学科组团队建设。广泛开展网络教研,应把网络教研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补充和更新学科网站内容,积极使用教研博客、教研论坛等方式加强与一线教师的专业交流,同时,要加强校际间课程资源的共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校应重视生物教学,按课程计划开足课时

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开设生物学课程,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强调严格遵循课程计划,严肃处理违规行为,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删减课时。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倡导有效教学

教师要提高对初中生物教育目标、教学目的的认识,在教学中要注意学法和教法的运用。初中生物教学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拉近学生与生物的距离。教会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充分理解和灵活运用,重视过程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实感受学习的乐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理解实验原理,强化实验教学

教师要想方设法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水平的提高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实验过程,加强学生对生物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注重实验室改建和设备投入,及时解决一些实验难于开出的问题。

5.提高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以单纯记背概念为主要学习手段,也不能用题海战术去强化训练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严密的审题能力、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规范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用综合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积极开发生物课程资源,注重同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以生物学知识点为载体,选取结合生活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生物课程内容,注意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和综合教学。提倡通过多种形式将生物知识延伸到课外、校外,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学会科学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7.实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生物课程培训范文篇5

很多省市中考不考生物,但是我们赣州市从2012年开始把初中生物列入中考范围,因此生物对于我们来说将是更重要了。除了考试外,我认为生物对我们还有很多其它重要作用。第一,学习生物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生物课外活动所开展是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第二,学习生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为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样就培养了责任心和劳动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兴趣和意志,形成了好的学习品质,并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密切了师生的情感和同学之间的感情。第三,学习生物能加强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能更好的消化和吸收课堂所学的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难度、深度,所以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二、初中生物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

1.思想上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①上级部门或学校不重视。一是对教师的配备上,因为大学的生物教学专业主要是在2000年后才开设的,这就导致了专业生物老师严重缺乏,所以生物课常常作为一种“调剂课”,就是当给主课(指语、数、外、理、化等学科)教师安排主课后,由于没有达到课时要求时,安排一个班或两个班的生物课给他上,这样的课程就非常不稳定,教师总是换来换去。二是在课程安排上,生物课一般安排在下午,而且是最后一节课较多,这个时候往往是学生学习效率较差的时间。三是对生物教师在课贴、教学奖励以及职称评聘方面另眼看待,打分时所占比例较少。四是没有开展过生物知识竞赛活动。②上课教师业务不熟练,教学不认真。因为农村中学生物课多半是兼课教师来上,兼课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其他主课上,上生物课只是敷衍了事。兼课教师由于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又不认真备课,反映在教学上,往往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甚至出现一些知识性的错误。2.缺乏师资力量。由于农村学校地理条件偏僻,工作环境较差,再加上农村教师在某些方面的待遇与城市教师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调离农村中学和新毕业的优秀生不愿到农村工作。大部分农村中学合格生物教师数量不多,近几年师资分布不合理,学非所用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尤其师资严重不足,有些本、专科毕业的生物教师,因基本素质较好,而改教化学或其他学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同时由于学校各种待遇都与学生的统考成绩挂钩,而生物学科由于不是所谓的“主科”,得不到学生及教师的重视,考试成绩可想而知,根本不能与主科的成绩相提并论。从而导致生物教师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由于城乡中学在福利和其他待遇上有明显差距,导致农村中学教师的流动性大,主要流动的是骨干教师,其结果是农村教师队伍呈现乡土化、老年化和无经验化。教师的专业达标率低,兼课教师多且不稳定,长此以往,在教法和学法上表现出“近亲繁殖”的后遗症。

三、寻找解决办法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多培养出专业的生物教师。师范类的院校,应该全部要开设到生物教育专业,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让更多的大学生学习生物,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生物教师,为一线教育提供优质师源。同时,学校也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让在职的生物教师经常性的充电,经常性的学习,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2.改变传统观念,提高认识,搞好素质教育。农村中学管理干部的思想比较落后,应该在他们心中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不能再做井底之蛙,把自己绑在应试教育上。只有实施好素质教育,才能使生物学等非升学式学科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还应做好社会宣传,使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配合学校、教师共同实施好素质教育,减轻学校和教师的压力。3.改进教学设施。由于农村中学条件较差,直观教具(挂图、动、植物标本、模型等)比较缺乏,实验器材欠缺,实验不能正常开展。使充满活力的、丰富的生物教学仅仅局限于课本理论。学生不能建立起对生物学的兴趣。所以,建议主管部门及学校逐步增加生物教学所需的直观教具及仪器设备的投入,同时,应配套专门的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让学生参与实践,这样,从实践中掌握有关生物学知识。生物教学才会做到有声有色,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兴趣自然提高。4.生物学科教师应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农村学生学习农作物的栽培、畜禽养殖及植物的识别等都比城市中学的学生有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他们掌握食用菌栽培,科学种植蔬菜、果树栽培、药材种植、花卉的培育,养猪、养鱼、养蛙、养鸡等技能。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通过野外采集实物,自己动手制作动物和植物标本。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生物课程培训范文篇6

摘要:初中生物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授课方式的多样性,为了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创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现状,提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具体思路,为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生物课学

在组织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创新,帮助生物课程任课教师提升教学实践水平,建立和完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体系,不断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现状

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其他课程相比,生物课程一方面属于不断发展的学科,同时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另一方面该课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开设生物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成生物学家,或者为从事生物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帮助中学生提升生物科学素养,使其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科学。但是,在组织开展生物课教学活动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与数学、语文等主科课程相比,无论是课时,还是重要师资,生物课程显然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一些学校的硬件条件比较落后,导致无论是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普遍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具体思路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同时进行实践。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言的,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利用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教学目标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同时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特征。相对于满堂灌式、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利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开展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这本身就是由生物课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这是因为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更新速度快,需要不断完善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这门课。对于初中生物课这门课程来说,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时间、教学空间、评教学价等方面。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讲授绿色植物这部分内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将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感受绿色植物之间的差异性,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讲授初中生物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有个全面的感受,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分层式教学,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个体之间的公平性,根本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知识背景、智商、情感等因素,而是采用统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分析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学生的家庭情况、受教育情况、潜力情况等。这些在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分层式教学是最为合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尽力的情况下,一般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因为,分层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在教学上照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发展,同时根据学生自有知识体系、能力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科学地分组,确保同一组内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最小化,然后对同一组内的学生采用统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化最大的尊重,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三)提高教师素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这一行业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示范性,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教师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初中生物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第一责任人,其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实践证明,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甚至一些动作,在多年之后,学生们依然能够清晰的记得,甚至老师可以影响学生后期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所以,创新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从自身行为做起,通过调整改变传统的课堂主导者的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将课堂主导地位真正地归还给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做一个深受学生爱戴、敬仰的教师。另外,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学生相处的方法,利用自身严谨的教学风格、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影响学生,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尤其在开展生物课教学活动时,任课教师需要秉持一种科学的探究态度,给学生未来发展灌输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积极、乐观,并且充满正能量的学习态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创新、改革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固定式的教学模式,树立一个动态的教学思路,在组织开展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时,只要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就可以推广。所以,在开展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时,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不要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尽己所能深入探究探索生物课程教学思路,不断改革创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

作者:刘斌 单位:大连长海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杜迎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整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6,(12).

[2]张围围.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3]汤芬女.新课程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2,(12).

[4]郭荣辉.利用交互式白板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6).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作为基础学科的生物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激发兴趣,增强创新动力

1.1联系日常实际:初中生物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密切,教学中应把教材和实际相结合。《人体的营养》这一章中与身高体重、卫生安全等联系起来,提出如增高药品对人体增高有无效果?癌症为何难根治、国内外在癌症防治上有何进展?转基因食品如何形成、对人类发展是否安全?甲H1N1流感爆发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该如何应对等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甚至一直为之所困扰、很想去弄清并解决的课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到处是生物,生物学上许多课题的探索,需要人类不断创新理念和技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

1.2巧用有关资料:初中生对事物好奇,求知欲旺盛,恰当利用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故事、趣闻、成语、诗句等,诱发学生的求知和求新的欲望。如:达尔文、法布尔、李时珍、袁隆平等相关科学家在生物领域探究中如何创新的经历;将水母、墨鱼反冲原理用至火箭升空,受萤火虫启发而制造人工冷光如日光灯等;“人怕寒心,树怕扒皮”突出树皮的作用;“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反应生物的趋光性,成语“移花接木”(以其原意引出植物嫁接技术)等。上述均满含创新因素,不但引起学生兴趣,更激起其创新欲望。

1.3借助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教学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具有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易于吸引学生。如借助计算机展示“转基因鼠的实验过程”:一种世代小体型的小白鼠,在雌雄小鼠交配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然后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用注射器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中;再将导入了大鼠生长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分别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和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结果,转基因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鼠比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二至三倍。转基因问题本来饱含创新元素,而用计算机展示这种直观形象、摆脱时空束缚的新形式,也令人耳目一新。

2训练思维,提升创新内功

2.1激励提问质疑:批判性思维是指对相信什么和做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能力。提问、质疑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外在表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例如,在学习有关生态平衡的原理之后,我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为何曾被牧民们视为“害兽”的狐狸和野狼,如今又被人们视为挽救沙化日益严重的草原“朋友”?为何牧区政府要求牧民限养牛羊以保护草原?有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如今草原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仅仅是因为上述生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吗?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因素的变化,对草原生态有无影响?人类活动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在表扬和肯定的同时,不急于发表意见,而是顺势将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讨论或课后的探究调查中寻找答案,这样让他们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既巩固和发展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2.2鼓励求异思维: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法。求异思维是创新的突破口。要善于从教学中创造和捕捉能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有机会“异想天开”。例如,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后,可让学生充分思考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各种因素,除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温度的高低、CO2浓度三种直观因素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和层次去探索呢?较好的学生可想到土壤性质、水分、矿质元素上,个别学生还能深究到植物内在的遗传特性上,其实以上皆为答案。这样学生便能在积极思维中闪现求异创新的火花。

2.3引导合理联想:联想是由于事物间存在某种关系或联系,使人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过程。实践发现,联想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开启创新。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启发和指导学生学会联想。如由某些相似问题引起联想,或由植物联想到动物、由动物联想到植物,由特殊联想到一般等。

3注重实践,畅通创新渠道

3.1引导改进实验: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明白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并非唯一。如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如果小鱼活动频繁就会影响实验的进行,我就启发学生,如何使小鱼处于昏迷状态。其中有一个学生由人醉酒得到启示,想出这样一个办法:先用湿纱布包裹小鱼,然后用镊子把蘸足白酒的小棉球送入鱼口中,5分钟后,鱼就会安静下来,这样就有利于观察。另外,因使用的小鲫鱼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失水而死亡,为此有学生提出用湿纱布包裹泥鳅以代替小鲫鱼作为观察材料进行观察。实验证明其观察效果不仅很理想,而且由于泥鳅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也便于长时间的观察。实验中的这些创新活动不仅使学生尝试到探索的乐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使其产生继续探究的强烈愿望,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创新的思路。

3.2开展课外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开放教学时空,大胆走出课本,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探索“大教学”的路子。如在学习了“生态系统”一课之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生态球,并对生态球内生物的变化加以观察和记录。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制作出了许多类型的生态球。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各自生物球内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是如何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此外,象发豆芽、培养草履虫、花卉的嫁接和扦插、养殖蚯蚓等实验,都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好素材。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让学生展开智慧的翅膀,学以致用,并从中受到激励和启发,锻炼创新的才能。总之,创新是社会的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势在必行的。

作者:王鑫 单位:大同市第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徐奉琼.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未来英才,2015(4):57.

[2]龚永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校园旬刊,2013(5):85.

第三篇: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互联网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已形成广泛的认同,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在此背景下,微课这种集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和网络理念的新型教学方式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形象直观的微课充分满足了高中物理教学对效率、多元和开放的教学需求,加强了师生的交流,加深了知识的探究,提升了教学质量,是物理教学中值得应用与推广的教学方法。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在教学中,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一教学知识点展开教学的个性化、情景化和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微课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集合了教学课例、学习资料等新型的教育资源。微课的核心元素是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微课的重点内容是教学设计与素材课件的优化集合,微课的辅助是教学的反思、课后的测试、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评价。微课的主要特点是占时短、效率高,操作便捷、主题鲜明且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也能更好地满足高效化教学需求。

二、微课在高中物流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1.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高中物理教学是对物质结构、运动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研究学科,强调对物质概念和逻辑的掌握,强调对学生客观物理形象思维的构建和物流图景的建立。高中物理的学习对象逐渐模型化,例如“质点”这种概念性模型,“匀速直线运动”这种理性过程模型和“轻绳”这种理性对象模型,高中物理教学强调对这种概念性模型和过程性模型的抽象转化,强调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建立,帮助学生通过模型来认知物理规律。高中物理教学的总体课时短于语文、数学等基础性学科,然而高中物理教学知识点多,方向分散且极具深度,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要求高。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不仅需要课堂的学习还需要课堂之外的知识拓展,如何在短时间能高效地完成知识点的传输,提升学生的学习绩效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所在。

2.微课在高中物流教学中应用优势

满足高中物理教学对效率的要求。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融合了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的特点,对比传统多媒体教学占用时间较长的问题,短小精悍的微教学视频内容段,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将相关的知识内容集中化展现,为教师对视频内容的讲解和学生对视频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留出足够时间,解决了高中物理教学时长短,内容多且难度大的问题。交互性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都高速发展的阶段,喜新鲜事物,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微课视频在内容上多倾向于轻松、活泼的氛围,不易形成学习疲劳。

三、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微课教学设计

根据不同教学目标、教学主题,寻找相应的视频资源,自制或者复制符合教学要求的微课视频课件。在教学之前综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形式和教学活动的步骤。例如教学实验演示型、知识点串联型、模拟操作型等等。教学设计完成,结合学生的特征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修改和完善,以符合微课教学对科学性、持续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要求。

2.微课教学应用的模式

微课是一项灵活性极强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上的教学也可以进行课下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学生课后复习的资源。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师利用事先制定的教学方案,选择在恰当时机,打开视频组织学生在课堂观看。课堂上的微课是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和教学策略的补充,有利于启发学生物理思维,建立形象思维模式和正确的物流认知结构;在课后学习复习过程中,教师推荐学生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学习、复习,锻炼学生的学习安排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网络探讨,随着微信、QQ等网络通讯软件的开发和普及,网络聊天已经深入到教学领域。利用微课视频,在学生的学习讨论群中可实现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方便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在增进了班级凝聚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微课教学应用技巧

微课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当结合学生认知心理和教育教学理论,在学生注意力较强的阶段通过微课视频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强化逻辑分析和数理学习。在学习注意力减弱的阶段通过微课视频活跃气氛,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在课后的学习中,教师应当预先帮助学生整理出视频学习的线索,画出知识结构图,帮助学习高效展开学习,指导学生形成完整的高中物理知识链,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发挥出互联网教学资源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体现出新课改教学的意义。

作者:孙春玲 单位:天津市静文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胡闪闪.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32.

[2]孙霞.微课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探讨[J].中华少年,2016,25:168-169.

第四篇: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初中生物教材的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目标任务的要求。体现在课堂实践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必然要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创新改变。而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更应该自觉主动与新课程标准对接,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实现新课标设定的教育效果。下面就在新时期如何创新发展初中生物教学,浅谈几点个人见解。

一、转变传统知识传输方

式,实现师生合力探究要造就出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名高素质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引导能力、实践能力都要进一步提高。客观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灌输型”转变为“探究型”,由传统的“教、学并行型”转变为“教、学交融型”。要求教师对探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把握程度都要进一步增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地交流探讨,合作探索发现,共同学习进步。

二、突出课堂互动,强化教学效果

“课堂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因此,“课堂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能进行积极独立的思考,而不是仅仅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展开“课堂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亲自动手操作和身心体验,在互动中深刻把握所学知识点的内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协作”类型中,可以设立若干生物学习小组,合作开展生物小实验、生物标本制作等活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活动报告和学习心得。当然具体互动形式很多,但都必须紧扣课题主旨,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

三、创设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课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物教材中抽象、枯燥的内容很多。因此教师必须努力为为学生打造出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然后导入课题。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说历史、讲故事、谈生活等方法积极巧妙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现场”,引发学生热烈地思考探索,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要紧密联系把握知识要点,问题创设路径要明确、清晰,风格要新颖有趣,避免千篇一律。

四、善于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积极利用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善于设计实验和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生物课的实践性非常强,在生物教学中辅之以有情趣的小实验,则将容易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五、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生物课虽然具有形象性较强的特点,但同样具有抽象性的一面,很多学生对其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感到难以理解,这是因为这些知识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有些学生由于不理解教学内容,感到生物学习难度很大且枯燥无味,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甚至有些学生上生物课就恐惧头疼,这样就会严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那些重点难点,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将这些重点难点转换成影像、视频等有声有色的画面,以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是通过在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力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新事物的表象把握;二是通过形象直观的表达有效帮助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六、塑造教师人格魅力,积极渗透道德教育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家长和教师是自身学习成长的重要现实参照坐标,因此每名教师都应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承担起责任,不仅是智育的“授业”,更重要的是德育的“传道”。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往往把教师的师德师风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所谓“度德而师之”,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对学生要深具仁爱之心、博爱之怀,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人格去感染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去教育学生;用备至的关怀去温暖学生。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不是一蹴而就,非短时间就能形成的。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德”、“智”两方面下功夫,正如孔子所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而在课堂实践中,要把德育同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养成习惯为契机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吸引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已经确立,教师要在教与学的实践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索,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崔冬梅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农村实验中学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的教学地位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推动课改进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生物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其中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创新思维;现代科技

新课改要求教师革新教学观念,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建促学的教学情境,提升生物的接受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问题情境导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要求生物教师能够创建引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导学生不应满足于现状学习,应当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开拓进取,寻找生物知识的“新大陆”,帮助学生贯彻“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学习思想。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抓住各种教学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生天性活泼、思维敏捷、对新奇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生物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课前认真备课,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与新课程教学理念进行巧妙融合,创建引趣促学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这一板块内容时,教师将课前准备的有关鸟类的影音和PPT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播放小鸟从蛋壳中出生的瞬间,进行情境导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我们如何能顺利了解鸟卵的结构特点呢?”此问题一出,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这时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结合生活中最常见的鸡卵来进行认识”。这学生说完之后,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其他学生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一次小小的思维跃动,为学习打开了思路。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鸟类是如何适应陆生环境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情景模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从新课程的标准来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授,也要注重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当摒弃单向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完成系统知识的转化,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教学“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板块内容时,假如,生物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解生态系统的含义以及各组分之间的联系时,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由于本课时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一时间学生还不能深刻理解“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点。这时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从身边生活入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讨论,有的学生就提出了可以用“新楼房、购买楼房的客户、二手房业主之间的关系”来进行代替,接着生物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游戏中帮助学生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达到了教学的另一境界“寓教于乐”。

三、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辅助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随着科技时代的迅猛发展,学校配置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室、现代实验室的引入学校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生物教师应当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辅助功能,一段优美的音乐、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一段震撼人心的影片都可以成为教师用来导入情境的手段,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开展直观教学,将课本上一些抽象化的概念、理论,更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一些微观的运动、现象、生物的内部结构等更加抽象化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室,通过在实验中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激发学生的潜能,“手脑并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鸟卵的结构等。利用实验探索知识,既能帮助学生更深刻掌握相关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总之,初中生物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工具的辅助功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展的全面型人才出一份力。

作者:温良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

参考文献:

[1]詹孝慈,周燕,邓晗嵩.黔西南州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2]张静.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规范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2).

第六篇:初中生物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创新,就是不因循守旧,不走老路,敢于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其思维是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创新;朱熹的“教必有法”、提倡“商讨式”教学,是创新;陶行知的“手脑并用”“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创新;王春易老师说的“应该把生物课上成真正的生命课和生活课”“要将生物教室变成一个生物学科博物馆,让学生能够现场观察,能够现场动手,知行合一,学做一体”,是创新。

关键词:生物教学;兴趣;教学效果

中学生都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好奇心很强。而这种好奇心则是由于他们听了闻所未闻的事情,或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情景而引发的。这种“事情”或“情景”,大部分来源于教学课堂上教师的创新。前不久,一位读大一的学生到学校来,她与我聊天,回忆以前中学的老师和课堂,她对我说了一句话:“老师,你以前上课我们都觉得很赞!”学生能够认可我,是因为我愿意去挖掘学生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我也大胆地改变课堂模式,大胆创新,不拘泥于教室和课本。

一、开学第一课,激发兴趣

很多老师往往会忽略开学的第一节课,都认为学生的情绪不稳定,“自习”是给学生的见面礼;或者有的老师精心准备了开学初的第一节课,但按部就班、正规地上堂严肃的新课,我认为并不是很好的选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关键。因此,我的第一堂课,常常是结合当地的物质资源和生物学知识,与学生聊聊、谈谈假期里遇到的事和物。如暑假采花生、挖地瓜的生活体验和植物品种,盐晒制的原理,码头海鲜的满载而归,毛毛虫到蝴蝶的转变,蝌蚪和青蛙的差异;寒假舞龙舞狮所用动物的意义,用于庆祝节日花草树木的种类,餐桌上各种食物的来源等,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又感受到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无所不有,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上来了,何乐而不为呢!

二、走出教室,接近自然

在学校,学生呆得最多最久的地方就是教室,学生都很喜欢体育课,一上体育课学生就像放出笼子的小鸟,欢呼雀跃,我思考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创新还不够,形式不够丰富呢?文化课的课堂能不能也进一步开放?知识来源于生活。贵州省教科所的张学杰老师打了一个比方:“同样是美术课,学画苹果。中国老师画好一个样板给学生临摹,‘照葫芦画瓢’;在美国,老师把学生带到果园里,让学生自己看、自己琢磨。”课程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得会学;不仅要有理性的知识,还要给学生更多感性的认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住进了楼房,孩子开始不识稼穑,于是在一些文化课的课堂上,我改变以往的上课方式,例如,生物课《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遍校园,认识和记录:盛开的红花紫荆,随风摆动的杨柳,整齐的连翘,低矮不显眼的车前草,自在畅游的金鱼,自由飞行的蝴蝶、蜻蜓,躲于石块下的熟妇和搬家的蚂蚁……各种花花草草和虫鱼鸟兽。同时让学生小心摘下一片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制成标本,并附上自己的座右铭或格言,在班级的展示栏里,把制作成的标本重新组成一棵树,学生为其命名“生命树”,这还成为班级环境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的很多课堂不一定就是要束缚在教室里,才能学到文化知识,就像美术课、作文课,都可以让学生找一个能发挥自己想象力的角落,以做到事半功倍。确实生活即课堂,学习即活动,一样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发展。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推荐这种接近自然,以自然为素材的“快乐教学方式”。这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创新方式。

三、动画课堂,视觉感官盛宴

纯粹和死板的文字教学会使视觉疲劳,大脑迟钝,注意力转移,如何使文字转化为图画,怎样让静态变为动态,如何让那些遥不可及的事物呈现在眼前?这些问题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已迎刃而解。多媒体教学能将文字、图片、录像等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以此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特别是屏幕上出现的彩色画面,能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从而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识活动中去。如,在学习“花的结构”这一章节中,我运用多媒体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中国的十大名花,这样使学生对花的形态和颜色获得感性认识,这为学习新内容创造了情境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蝉蜕”是一味中药,是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蜕下来的外骨骼,但蜕皮是种罕见的生理现象,而多媒体的视频动画让学生亲眼目睹昆虫的蜕皮过程,真实的大自然景观,学生感同身受。“老师,这个蜕皮过程就像我的衣服被剥下来一样。”学生感叹道,学生也记住了昆虫的蜕皮现象。《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段语文课本的动画视频也帮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学生也感觉到,很多课程都是融会贯通的。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让动画走进课堂,能使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书本的知识,只是给学生一个定向思维,而实验操作却能让学生发现事物的不同,因此,我更加认定实验操作是很有必要的。在八年级上册有一个演示实验:发酵现象。我就把它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体会一下二氧化碳的魅力,也让学生感受一下动手操作的乐趣。学生首先按着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有的学生实验现象不明显,他们就要求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做,我就让他们总结一下实验失败的原因;有的学生实验结果很成功,我就让他们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原理。在实验的末尾,我再呈现一道错误的实验步骤,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漏洞并纠正,很快学生都能及时找出,并给出满意的答案。所以有句话说得很好: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知道了,做过了就记住了。很多学生都会追着我问:“老师,什么时候去实验室上课?”“下节课我们去实验室上课吗?”学生会时常到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我找到一只大蝗虫,下节课我们要上蝗虫(节肢动物),我捉过来给你当活标本,好不好?”“老师我发现了一只大蜗牛。”“老师我养了一只鳖,明天我带过来。”很多课堂上,我都能够用到真实的、鲜活的实物,以展现给学生最真切的教材。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脑想想,知识就在生活里,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得的事物中。郭沫若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

五、表演课堂,学生的舞台

记得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为我们编排的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那时的画面到现在我依然记忆犹新,我觉得好的课堂,能够影响学生一辈子。很多学科老师都认为课本剧,表演课是文科课堂(特别是语文、英语)的专利,自从课改以来,许多创新的课堂如辩论赛,抢答赛、小品表演、课本剧等都进入了课堂,学生都焕发出新的活力。以下是我在课改中的一次尝试和蜕变:《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介绍的是生物技术方面的内容,里面涉及许多食品的制作和原理,“把这堂课上成一节丰富的导购美食课”。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海里形成。我和同校的王老师进行了全新的备课,共同探讨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小组长的培训及任务的分配和课程资源的收集准备等。1.课前导入:播放视频———本节课的节选视频。2.自主预习:阅读课本本节课的内容,完成相关的知识点。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角色扮演———“我是一位小小食品推销员”。牛奶组、酒水组、饼干组、果脯组、综合组。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结合课文内容,课前收集各种与细菌、真菌有关的食品,向顾客们推销介绍自己的食品(介绍内容:所利用到的细菌、真菌,食品的保存方法或原理等)每个小组摆满各式各样的食品,琳琅满目。这样的课将学生带入一个活生生的生活情景之中,让人感到轻松,富有情趣;让学科知识趣味化和艺术化,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知识和成绩,学生有动力,没压力,教材被老师教“活”了,学生更学“活”了,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多了。当然这样的课堂并不是提倡节节如此上,只是每一节课就像一道道菜肴,老师们就是一个个的厨师,要想自己的菜肴受到顾客们的青睐,厨师就必须善于创新,善于添油加醋,改变调味料,这样才能吊起顾客们的胃口。在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尚无定法,也没有统一规定,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教学创新去引导学生,使其学习方式上具有兴趣、自主、探究、综合、合作、科学等特征,也只有不断创新,才会富有活力,才会更远更久。“教育恒久远,创新每一天。”教师只有常怀一颗创新的心,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时创新,事事创新!

作者:林燕华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东山三中

参考文献:

[1]任勇.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3.

生物课程培训范文篇7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成了当前教师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教学;转变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方式,真正做到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高中新课程已在我省展开,作为一线教师,学习新课标、体验新课程,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课改实验,势在必行。通过对高中新课标的学习,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有些许体会,籍此为使用新课标生物教材的教师提供一点帮助。

1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变

1.1生物课程功能的转变:生物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强调以灌输生物知识为主要方法,以生物学科体系为中心,忽视学生现实生活,偏重知识要求,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倾向。高中生物新课程则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将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的是“全人”而非“完人”。生物新课程倡导的是面向全体在校高中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教育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愿望的高中生。

1.2生物课程结构的转变:生物新课程突出的变化是打破了沿袭几十年的理化生3学科中生物学科处于次科的不平等地位。同属于科学领域,高中生物新课程包括必修3个模块和选修3个模块两部分,每位学生通过每一模块的考核都将获得2学分。生物课程结构的改变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培养目标,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高中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便于适时调整生物课程结构,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特别是实验设备等,并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为高中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选择空间和个性发展空间。

1.3生物课程内容的转变:生物新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了基础的夯实和创新,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与原有教学大纲比较,必修内容的主题略有减少,3个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突出了生物的核心基础,又注重反映生物学迅速发展的领域,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同时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作必修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必修的基础上,选修内容“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从科学、技术、社会层面展开,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使课程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有效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4生物课程实施的转变:生物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只关注教师的教学,加强了课程实施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致力于学生个性成长,建立相应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为高中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选择空间和个性发展空间,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1.5生物课程评价方面的转变:新课程改变了强调结果,忽视过程,以学习终结考试为评价基准的评价体系,代之以由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生活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多元目标,多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原则,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2实验教学内容的转变

传统的生物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绘图技能等基本能力为目标。验证性实验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有其局限性。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科学的过程主要是指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学生亲自参加的探究过程,而在实验教学部分又侧重于学生的探究过程;科学的方法主要是指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思维方式,而思维又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因此探究实验是让学生领悟和掌握科学过程与方法并提高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课标教材在探究实验的设计和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2.1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变:在大纲教材中,我们可以看见探究实验的影子。例如“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在课标教材中探究实验的比重明显增加,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中,共有11个探究实验,占整个实验部分的35%,其中有一部分是新增加的实验内容,例如“探究醉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等。也有一部分是由大纲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转变而来,例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则是由“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转变来的。探究实验在数量上的变化体现了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培养探究能力的理念。

2.2探究实验层次的转变:探究活动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实验式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6个环节。但是,在课标教材的探究活动中,每个探究活动的设计都不尽相同,或对6个环节都作了详细的指导,例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或对部分环节仅作简要提示,例如,人教版课标教材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通过一段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层次设计探究活动,能在较好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同时又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合作地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另外大多数探究实验在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上也没有硬性的规定,这种开放式的实验设计,有利于教师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教学。

2.3探究实验形式的转变:探究一般有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实验式探究三种基本形式,在高中阶段,主要是实验式探究和推理性探究,不同形式的探究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实验式探究中,比较多的用到了观察、实证、模拟等探究方法和形象思维、模型、系统等思维方式,例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为知识体系提供实证即实证的方法,而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中,则用到了模型的思维方式,“抽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是利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推理性探究较多的用到了逻辑思维和数学的方法。例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及“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则属于此类。多种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融合体现了能力培养多元化的趋势。总之,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使用好这套新课标生物教材,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这一终极目标。

作者:万艳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六中

参考文献:

[1]叶佩珉;《生物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刘大宇;“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31期

[3]王崇信;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4]赵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的转变;《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8):172-172

[5]许国清;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广西教育•B版》2014年第02期

[6]马云锋;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转变;《教育学文摘》2013年1月总第75期

[7]王洪钰;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2013年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展

第二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要:目前,培养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的标准,这就要求学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中生物课程也在不断更新,对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人们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作者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课学习质量,从生物课的实际情况出发,介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总结出新的教学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现状;对策

一、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关注度不够。从初中开始,生物一直被学校、教师、社会忽视,不被纳入考试范围,到了高中,生物为高考文科考试范围,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很多学生和教师都忽略了生物知识的学习。在很多班主任和家长的眼中,语文、数学、英语才是主要课程,生物只要过关就可以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大部分高中生在生物课上不注意听讲,课后也不及时复习,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逐渐对生物课失去兴趣,出现偏科现象,这样会挫伤生物老师教学的热情,学生不认真听课,老师不积极传授生物知识,教学水平就会不断降低。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新课程改革在不断进行,人们对反思型教学越来越重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受到质疑,生物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加以整理和总结。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中很多老师对新型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充分理解和运用,还是习惯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学校没有对这样的老师进行指导教学,虽然使用了新的教材,但是教学资料依然匮乏,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新课改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

(三)应试教育中考试成绩决定着一切。教育部不断拓展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生活和学习要紧密相互结合,增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新课改的不断推新,要求生物老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跟上新课改的步伐,但是高中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评价手段依然是根据考试分数区分,对于很多教学科目没有正确与错误的答案,所以不能用试题进行评定,这样就会降低教学质量。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顾虑,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放弃新课改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提高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水平的解决对策

(一)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加强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快速发展,生物科学在食物、医疗和能源等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中利用生物科学的方面越来越多,人们对于食品、医疗、养生方面非常重视,我国需要更多综合素养较高的生物人才,对于生物科学研究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加强对生物课程的认识,生物课程要和语文数学课程同样对待,要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学校、教师、家长要多加重视。

(二)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主张“和谐、高效、理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没有根据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更不是彻底摒弃传统教育方法。因此每个高中生物老师都要观察学生的不同情况,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课堂内容的独特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断培养高中生的主观思想,更要把握好课堂主线。

(三)把实际操作和考试内容相结合。我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形式,应试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我国应试教育不是止步不前的,它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即使如此,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依然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决定的,很多还是以试卷为基础评定,这种教学环境短时间内根据国情是不会变化的,为了提高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生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实验课、户外实践课等丰富学生思维,把课堂的教学内容与之相结合,把实验室中实操实验和样品都列为考试内容,激发高中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识。

(四)培养高中生生物知识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当今社会,大量的网上资料资源不断的充斥我们的大脑,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到正确的信息,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日常发现搜集信息总结答案,生物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文字或者生物实验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并操作,长此以往,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质量。总之,高中生生物教学探究性内容比较少,社会各方比如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生物课堂知识重视程度不够,教育部门忽略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国家对应试教育无法突破,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比较陈旧,不敢尝试新课改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导致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效果不显著的原因。通过分析本文,建议学校、家长提高对生物学科的正确认识,提高生物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多组织生物实验的操作和户外生物标本的制作,提高高中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使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

作者:白雪峰 单位:绥德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欣.浅析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9(10):51-55.

[2]李伟.浅析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5(5):119.

[3]何艳婷.浅析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发展与思考[J].山海经(故事),2015(5):41.

[4]徐玉梅.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5(6):120-121.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强调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而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使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潜力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全面体现与发掘。

关键词:高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分析

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青睐,其不仅弥补了传统生物课堂教学单一、模式化等方面的弊端,也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而为学生设计出更加新颖的合作学习活动。

一、科学合理的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通过开展丰富新颖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亲手去实践操作,并学会怎样与人交往,懂得团队合作的真正意义,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升,而要想获得理想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一方面,同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应该是不同层次的,也就是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要存在一定差异,进而为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每个小组分配男女比例应保持基本一致,进而有效地促进组内开展良性竞争。在小组分好后,应由教师或是组内确立的方式来明确小组组长、组织员和监督员。此外,在分组前,教师应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小组组长、监督员和组织员也要轮流担任,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要通过及时开展小组成员会议来分析其原因,并寻求其解决方法。

二、更新理念,灵活设置学习内容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必须要摆脱传统的师生观念,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进而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而在设置学习内容时,应注重问题和学生的层次性,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学习内容,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另外,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来决定是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能盲目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小组合作的意义。比如,在教学“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时,在这节课中,对于细胞构成基本元素的学习是比较容易的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就可以掌握,而怎样对细胞中的化合物进行检测才是教学难点,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在提问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层次性,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积极、大胆地向教师提出疑问,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发挥组员的个人潜力

高中生物课特别是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组织和引导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位学生的优势与潜力,让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够在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与沟通协调能力,并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任务。比如,在教学“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教学目标,如,“怎样设计校园指定区域的生态系统?”并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之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评价和修改。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搜集数据,控制和观察实验因素与现象,可以获得丰富的科学体验。而学生为了完成好自己在实验中的角色,对于谁负责仪器操作,谁负责数据搜集等任务就会合理分工,以求最快地总结出实验结论,而在本组的实验结论在供全班交流时,每位小组成员都会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并且在后续学习中也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与信心,进而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充分发挥小组成绩评定的积极作用

传统的教学评价的弊端是过于重视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并根据分数的高低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各自独立的教学评价,不仅会导致学生间相互疏远,也会对基础较差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注重整体评价,这样为了赢得小组荣誉,每个成员就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积极地互帮互助,进而使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具体实施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应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对其学习方式进行不断完善。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要面对的未来是充满竞争的,而有合作就会有竞争,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时,也要参与良性竞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同时也能够使其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使用正确的竞争手段,进而提升学习效果以及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作者:罗翠茵 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尹金虎.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18):71-72.

第四篇: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国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一些问题、矛盾也凸显出来。教育改革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进行了彻底变革,同时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教材的变化、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的转变,阐明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下去。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课程;教材变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一、教材的改变

必修1《分子与细胞》是引导学生认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包括其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及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因此,教材的知识体系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构建的。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就是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观念,从而为这一模块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一观念的建立要靠以下两点来支撑:一是从生物圈到细胞,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器官、组织等,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它们都是能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有机整体;二是在众多层次的生命系统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也是生命系统中最微小的层次。至于比细胞更微小的层次,如细胞器、细胞中的各种分子、原子等,虽然也可以看做系统,但是不能表现出完整的生命活动,因此不是生命系统。可见,本节“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这两部分内容都是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观念服务的,二者之间不是割裂的。本章第二节意在增加学生对细胞的感性认识,为后面学习抽象的“细胞活动”打好基础。后面各章分别是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规律,揭示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有序性和动态性,从而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1.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极分化。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3.教学方式多样化

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老师除了可以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充分利用新型视听设备。它除了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模式的改变

根据课改要求和我校的具体情况,形成了以“自—互—群”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教师角色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师道尊严,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只是绝对顺从,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缺失。“自—互—群”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关注人的存在,人的发展,民主、平等、互动、合作成为师生关系的新理念。教师要由学生的权威变为学生的伙伴,在与学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完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2.学生地位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

教学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学的最大成功。我校的“自—互—群”首先利用《自主研修》使学生对本节的具体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并在自学过程中形成疑难点,在课堂的《合作互助》环节中可以将问题提出,全班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上课前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把“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可以应用各种手段完成任务,还要预测在“汇报”过程中他组学生将要提出的问题,做出的质疑,找到答案给予解决。还可以将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建立“脑图”……总之,利用各种手段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3.教学过程由传授型转变为引导型

“自—互—群”模式使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貌似让学生主导课堂,减少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实际上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有更高要求。教师的作用,不再体现在讲授上,也不再体现在对知识的“讲深讲透”的直接形式上,而是体现在进行周密、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精心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更高层次的间接形式上,或是体现在帮学生将无序的知识整理为有序的知识上,体现在帮助学生将“错误”的知识修正为正确的知识。这种转变是教师的教学责任,也是模式构建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者:李宗励 单位: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第五篇: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科学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本文从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探讨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生物;学生主体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所学知识为主要探讨内容,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等机会,并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活动,以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手段。高中生物无论在知识量还是在知识难度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善于把学习的兴趣引到知识学习和实践探索上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有层次的案例,以便把学生引入到与即将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情境中来。

二、设置问题,启发思考

问题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助推器,有层次的,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地对知识进行探索,进而在探索中学会分析,在分析中产生行动,最后完成知识的学习。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问题的作用,一方面要做到善于提问,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例如某教师在“蛋白质”这一节的教学中,利用“洗发水中都含有哪些成分?为什么氨基酸能有效修复发质?发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一系列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答案后,教师又利用“蛋白质和氨基酸作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此反复,每当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都会有一个更加有难度的问题等在前面,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模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不断进步。

三、提供方法,自主探究

教师在利用情境和问题,激起学生的学生兴趣以后,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后,进行自主探索,而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让教师将教学管理的重心放在对学生思考方向的引导,以及学习方法的传授上,这样学生在相对自由的学习气氛中既能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四、建立小组,协作交流

小组互助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内部讨论、共享资源与信息,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而小组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当小组的力量不足以解决某一问题时,各小组之间可以展开合作,用集体的力量探究问题的答案,当教师在开展班级竞赛时,各小组之间又形成了竞争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各小组进行互助学习中,应该积极平衡各小组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体会集体的力量,进而树立集体意识。

五、自我反思,总结升华

教学评价是验收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点学习结束之前,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与总结,以实现认识的深化和知识的升华。教师在利用评价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思考与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总结,避免出现教师替学生进行知识总结的情况。

六、结论

总之,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还能够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将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这一系统的教学过程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作者:孔建林 邹铁祥 程绍明 单位:南京市第27高级中学 南京市扬子高级中学 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陶晓东.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0:44-45.

[2]刘漾华.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06-107.

第六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现状与改进方法

新课改的提出让很多课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得以增加。对于高中生物新课程来说,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新课改对于教学的要求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其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倡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正是在当前教学改革的环境中,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才能让学生在其学习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但是,当前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其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也成为教师需要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方面。只有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索,才能让学生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现状

1.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当前阶段,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依然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没有注重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课程,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仅仅依靠死记硬背。

2.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改进。就我国目前的高中教学环境来说,教师们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学方法方面注重得较少,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很大的改进。在笔者所进行的调查中,其中有73.1%的学生认为,如果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他们会更加喜欢生物学习,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度也会更高。教师这样注重结果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与生活联系的紧密度不够。任何学科的学习,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对于高中生物来说,同样如此。但是,当前教师对于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展开,对于其与生活的联系则较少涉及。在笔者的调查中,仅有50.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将生物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其与生活联系得不够。

二、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改进方法

1.增加实验教学内容。生物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而实验也成为生物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实验教学能够让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放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亲自走进“生物”中,进行实验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对生物知识进行总结和记忆。例如,在学习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时,笔者让学生在显微镜底下对细胞进行观察,并让学生对植物的细胞壁进行解剖,从而能够切实看到真正的植物结构,这样再结合学生所观察的图像进行细胞膜的讲解,就可避免学生因为其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感觉枯燥,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内容也会更加有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当前生物教学中,仅仅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教师应当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并将之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创新能力。例如,当前非常盛行的合作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都能够让学生对生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促进其自觉地投入到生物的学习中。例如,在进行叶绿体知识点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们对植物进行观察,而后提问:植物中哪部分的叶绿体较多?哪部分的叶绿体较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在显微镜下对植物的叶绿体形状、状态进行观察,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也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3.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任何学科的学习其最终目的都是为生活服务,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当将其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时时学生物、处处学生物,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物学习氛围,并将所学到的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习的“有用性”。例如,在进行有氧呼吸教学时,笔者并没有将有氧呼吸的学习过程局限在课堂中,而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使学生对身边植物呼吸作用进行认识,并了解有氧呼吸所带给植物的影响。这样,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理解了生物对生活的作用,对生物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对于生物新课程教学,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生物教师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教师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进行灵活运用,让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生物知识,提升能力。

作者:蔡炫斌 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第七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要:生物学科是现阶段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生物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顺应时展要求的一门重要学科。学好生物学科对于中学生生物基础知识,提高中学生基础生物知识素养以及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是顺应的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方式演变的改革。现阶段生物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对高中生物新课改教学的现状探究以及相应问题的对策研究,对提高高中教师生物教学的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教学方式;现状;解决措施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1.初中生物基划知识教学与高中生物不对接现阶段,我国教育模式是初高中教学{}手接对应的,在初中的教学中,老师多注重语数外三门基划学的教学,对于其他科目重视程度较低,对于其他科目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绪没衍模式,更有甚者,干脆效弃其他科目的教学,从而影响了学生。这就导致了进入高中的学生对生物学科基划知识欠缺,使高中生在学习高中生物知识时费劲吃力,进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和动力。或者高中老师重复教学初中基划知识,导致高中生物教学资源的流失和重复,费时费力。

2.教学理念不能跟上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改实行以后,很多高中教学的老师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容易出现很多极端的教学思维。新课改的理念中,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自主探讨和自主学习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的。但是往往就是老师对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的不充分理解,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放任自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学老师在旁边观看,放任自流。但是,任何教学中老师的作用都是对学生起着主导地、积极地引导作用。过度的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失去了在“教与学”中“教”的主导作用,这样会使学生生物学习缺少一个正确的指导。另一种过度以学生为中心相反的极端思维,就是不改变教学方式,仍然以师本位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新课改,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这样是很容易对生物教学的新课改改革无法进行下去。

3.生物教师素质不能跟上生物教学的发展新课改虽然已经进行下去了,但是}良多新课改的改革项目不能进行下去,导致这种现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素质不能跟上新课改的要求。很多教师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思维固定,教学结构刻板,生物学科知识陈旧,这样使得我们的生物新课程改革不能进行下去,很多改革措施不能有效的执行,导致新课改的生物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一个最重要的的场地和场所,课堂也是进行生物教学的最主要的一个场所,课堂教学也是生物教学最重要的一个方式。但是,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会受到各种干扰,使生物课堂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样就导致目前的生物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题海战长在现在教育中依然很流行。现阶段,虽然进行了新课改,新课改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了以前应试考试的培养方式。但是,现在高考依然是中国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和指标。由于高考的指挥棒在,家长们依然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和成绩。在这个压力下面,很多教师即使已经充分明白了新课改的目的和意义,但是也不敢轻易的改变原来为了应试教育而进行的一整套完整成熟的教学方式。所以,很多老师依然对学生进行题海战长联系。

5.高中学校生物实验以及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实践设备环境缺二之现阶段,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众所周知,生物学科是一门工科性质的学科,对于生物的学习需要进行}良多的生物学的专门的实验器材,但是由于高中很多学校资金不到位,导致我们学生很难有一个专门的生物学实验学习机会。同时,生物学科跟其他的工科学科不同,它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帮助我们对于生物学的认识和学习。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对策研究

1.首先,对初高中教学进行改革尤其是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改革,加大初中基础生物知识的重视程度,并且让初中教师明白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增加初中教学的课时课程,让初中学生能够学到真真正正,扎扎实实的初中生物基础知识。并且将初中生物课本进行改革,与高中生物学知识彻底结合,以高中生物学课本为导向进行课本选择。同时,高中生物教学也应该清楚初中生物教学的程度并与初中生物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保证生物教学资源的不浪费,保障每个高中生都能确实学到生物知识。

2.对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淘汰不合格的生物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对教师进行新课改教学培训,让教师明白新课改的目的目标所在。使教师真正做到对“教”与“学”的区别认知。同时,让教师到新课改成熟的地区的中学去学习,是教师在学习中体会新课改的真意,这样才能让新课改中的高中生物进行下去。同时,学校定期举行生物学教学方式研讨会,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让教师深化学习,去粗取精改变旧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最后,对生物教师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等方面进行一个综合的考察,这样不仅对教师学习新的生物学知识和教学方式的考察,而且还能淘汰不合格的生物学教师,提高生物学教师群体的质量。从而保证新课改生物学教学的高效合理。

3.加大资金投入,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资金帮助。首先,高中教学的管理部门教育部,应该加大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的资全投入,为学校购买足够的高中生物学习的实验教材。并且,在学校建设规划的时候,应该为生物学的现场教学预留一批足够的地块,帮助生物教学实践提供足够的场地和生物环境。同时,学校也应该专门为生物学的教学寻找足够的赞助商,学胶进行预算的时候也应该为生物预留一部分资金,方便生物学教学实验器材的更新换代以及生物学生物环境场地的管理。

三、结束语

生物课程培训范文篇8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把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爱好和提高课堂的工夫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经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搜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爱好,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活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运用,更有助于学生的爱好、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详细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轻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运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朴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浸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怀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想象方案获区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生物课程培训范文篇9

第一,我国的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沿用多年来陈旧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一个人独自教授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单人堂”是初中生物教育的一个弊端,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学生的学习时效性也会因此降低。第二,初中生物课堂教育只注重应试性,不注重对学生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生物课堂教学还仅仅停留在考试顺利通过这个层次,忽略了对学生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上缺乏锻炼,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第三,初中生物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如果生物教师自身素质没有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而且经验欠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很难保障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要想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有效地建立高效课堂,生物教师的自身素质方面必须得到充分改善。第四,我国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有待改善。生物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标准,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教材内容单调,侧重于书面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遵循这样的教材教出来的学生,必然只会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考试中,而很难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考试成绩虽然高,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能力方面,就显得能力有限了。第五,初中生物的教学评估制度需要改革。目前,把考试的成绩情况作为判定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势必影响初中生物课堂的效率。学生和教师均被成绩所累。偏激的教育评估体系,只能限制生物课堂教学,而对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这种制度让生物课堂的时效性发展陷入桎梏。

二、提高效率的方法

第一,初中生物课堂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师一人堂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有展示自己内心所想的舞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增加生物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课堂沟通和交流中得到了发展,学习效果也会得到相应提高,这样,自然就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第二,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的改变是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乐于去主动学习,提高对生物的热爱程度;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物知识。第三,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需要注重社会生活的真正需求。初中生物教学应当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生物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生物这门基础学科,初中生物最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其作为教材发展的大方向,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在讲解到基因和器官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器官移植和生物基因工程,让学生知道生物知识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知识、必备知识,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解到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时候,要注重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例如,可以设问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为什么会是单眼皮?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深知生物的实用性,才能有利于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第四,初中生物教学评估手段要顺应时展的需求。在过去的日子里,初中生物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判断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这种方式被沿用至今。但是,现阶段,生物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并不意味着拥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考试成绩不能是判断生物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中,还需要设立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符合的新标准,以便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五,初中生物教师必须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初中生物教师的知识变得充实,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学校需对在校生物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借以改善生物教师知识匮乏的现状;同时也应该鼓励初中生物教师在工作之余,参加有利于自身素质提高的社会活动和培训课程,教师在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同时,努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上得以提高,为自己的教师道路增添新的色彩,有利于建立高效课堂。

三、结束语

生物课程培训范文篇10

随着我国高科技的发展,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教育者必须重视对生物的教学,要从初级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从中找到保持学习生物学科的动力,并发展其创新生物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生物领域的新型创新人才。

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分析

根据生物课堂教学调查可以发现,导致初中生物教学中出现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第一,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不全面,当每次考试都失败之后逐渐失去学习生物的信心,继而对生物学习产生抗拒的心理,产生自卑的心理,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便归到学困生行列。第二,生物老师和学生对于学困生缺乏关心。学生如果出现生物成绩差的现象,老师便会严厉的批评学生,这便使其他的学生远离这些学生,久而久之,这些学困生会更加的自卑和封闭,对老师的生物教学产生厌恶,对于和同学之间的相处表现出抵抗的情绪。虽然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层次不同,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相差不会太大,所以,这些学困生也不是一开始就不会学习,而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没有及时和老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日积月累,便会出现初中生物的学困生。

二、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意义

1.有利于素质教学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初中生物是一门以自然发现为基础的科目,学生通过观察和体会便会找到生物的奥妙之处。现今,我国初中生占有的人数比例较大,这对我国将来的社会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必须减少学困生的数量,让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同时,要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进而学习其他的科目,这样便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我国社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有效减少退学的学生,增加人才量。初中生物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和自然变化有很大的关联,初中生处于对外界和自身探究的阶段,可以通过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认识自己和自然。而学困生正相反,他们没有学习生物的兴趣,对外界事物没有感知的能力,便会出现抵抗、焦虑等情绪,这些都会让学生产生退学的念头。所以,老师必须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的窘境,有效的减少退学的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增加人数的数量。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转化学困生的方略

1.增加与学困生的交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困生长期处于被忽略和讽嘲的环境之中,心理存在极度的自卑,在于他人相处中便会呈现出紧张、退却的状态,这样持续下去,他们便会形成我自己就是笨的想法。所以,生物老师要多和学困生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生物的态度和想法,使他们意识到生物知识的魅力之处,进而不断的取得进步。生物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可以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进行。生活方面,老师要转变对学困生的态度,当他们生活遇到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的帮助他们,引导优等生和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平等对待;在学习上,老师可以对学困生采取提前指导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积极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夸奖,在课后,及时解决学困生提出的质疑,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鼓励他们从小的进步向大的成就发展。

2.创新出新的生物教学形式,形成特色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不断创新出新的教学形式,使之形成特有的教学形式。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诱导学困生的学习兴致,使他们体会到探究生物知识的乐趣,进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到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时,老师可以先留几分钟让学生进行预习,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进行观察和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之后带入到课堂中和大家展示和分享,老师也可以在学校提供的生物教学资源中寻找较为经典的植物,亦或者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索图片。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寻找答案这一系列的行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和积极性,体会到了学习生物的奇妙,继而喜欢上生物。同时,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留出5-10分钟时间让学生小憩一下,在这五到十分钟,老师可以开展一个与生物相关的接龙游戏,既可以使学生疲惫得到缓解,也可以使学生增加了对生物知识的了解。这样便可以使学困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融入到教学和游戏的参与中,进而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使生物学习能力逐渐增强,达到了学困生的转化。

四、总结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会存在的学困生现象,只要老师善于分析产生的原因,便可以找出转化学困生的对策,同时要多进行创新教学,使学困生得到转化后可以保持学习的热情,达到有效的教学。

作者:邹金洪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晓龙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尹娟.如何解决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理科考试研究,2014(18).

[2]魏学江.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成效[J].学周刊,2014(22).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生物科技也快速的发展起来,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使生物科技在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初中生物是学生初次接触生物的开端,所以这个阶段是培养初中生对于生物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对于学生掌握与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也是最关键时期,所以初中阶段的教学必须注重生物学科的学习。在新课改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学的目标、观念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使教学更好的发展,还给老师的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但针对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教学质量在新课改之后确实有提高一些,但是现在教学中仍然有不可忽略的问题,阻碍着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因此,笔者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索。

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对初中生物课程重视度不足,设备条件差由于初中生物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小,大部分学校和老师对生物课程教学存在严重的重视度不足的现象,安排的生物课程时间很少,这样便会让学生有意识的不重视生物的学习。如果初中生从心里开始抵触生物的学习,便会使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更无法让学生掌握生物方面的知识。另外,生物学科的主要特征便是具有实验性,对初中生的生物学习十分重要,但是学校都不重视生物的教学,便使学校的生物实验设备条件很差,实验设备不全,导致老师在教学中无法将实验教学融入其中,便逐渐使学生失去学习生物课程的意识。

2.教学方式传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受之前传统教学的影响,现在许多老师还是无法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教学中仍然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这样的方式已经不再符合现在教育的发展。此外,还有一些老师以考试为核心,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本来生动的生物课程变成了背书课,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使生物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运用能力。

3.没有正确引导生物的实验教学,使生物实验犹如不存在对于刚学习生物知识的学生来说,生物实验课是学生对未知区域的探究,充满着新鲜感。所以,学生对于生物实验课会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但是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喜爱只停留在了表层,老师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生物知识,这样便偏离了实验教学的目的,使生物实验犹如不存在。

二、针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1.要充分的重视生物教学,完善设备条件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畜牧业、食品等领域都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由此可见,强化生物课程的教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生物老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对生物的教学,使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进而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方式,为生物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学校必须增加先进的生物设备,给实验教学提供坚强的后盾,进而通过实验设备的辅助教学,使生物教学更上一层楼。

2.提升老师教学的专业素养,随时更新教学理念

老师是生物教学的主导者,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决定了教学质量,所以,老师不能只有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意识,还要付诸实际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积极去解决。由此可知,老师必须随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才可以适应现在的教学,老师要不断储存与生物相关的知识,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另外,还要不断积累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老师可以多参加专业培训课,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学习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进而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3.找寻有效的试验教学法,使试验教学效果显著

在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实验教学效果显著,老师要把握好实验的过程,对于初中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的将实验和需要实验的知识内容结合起来,才可以逐渐提高实验教学的作用。比如在学习《植物细胞》时,部分学生会由于显微镜操作不对而找不到细胞表层细胞,这便需要老师及时进行知道调整,使学生正确的操作和进行。另外,部分学生对于实验的学习只会停留在表层上,老师可以采取提问、学生质疑、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反映的现象及时纠正,使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真正的认识到生物知识的原理。总结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现象,但只要老师、学校共同努力,将学校的设备、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上来,进而引导学生在正确的学习方式、态度中发展,定能发展好学生的生物学习。

作者:刘瑞昌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永隆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梁昕.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学周刊,2015(08).

[2]唐明莲.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5(05).

第三篇: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摘要:生物概念教学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本文通过教学实例,着重探讨出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实践中的五种教学策略:情景体验法、探究实验法、比较法、抓住关键词法、实例分析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它包括了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以及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的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在生物学教材中,有一些重要概念不易理解,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初中生物教师要确切地讲解这些重要概念,使之变得准确、恰当,具有科学性。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重要概念教学谈一点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1情景体验法

情景体验法不是得出一种结果。而是把自己移入到一种真实的或假设的生活场景之内,以自己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在自我体验中理解生物学重要概念。例如:在理解“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这一重要概念时,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构建这一重要概念呢?可以带学生到一片树林、一块湖泊、一块农田等真实的生态系统中,去感受和体验生态系统这一重要概念。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提供图片、文字资料展示各个生态系统,反应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也可进入教师假设的另一种生活情景中,假设在一定时间内,离开空气、水等生活环境,人类的生活将会怎样呢?让学生体验到,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反之思考,人类的活动对环境又有什么影响呢?又把学生带入到另一种假设的情景中。通过学生设身处地的一种情景体验法,不难明确“生态系统就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重要概念。用情景体验法不仅仅局限于对重要概念的字面理解,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让枯燥无味的重要概念变得更加亲切、生动。

2探究实验法

探究实验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生物课程中一些重要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仅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生物的,这也许是生物比较难学难教的原因,而探究实验法有利于重要概念的更好理解和掌握。例如,对于植物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可以先让学生思辨性地理解海尔蒙特和普利斯特利两位科学家的探究实验,再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最后,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探究出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对以上的探究实验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重要概念。再如:呼吸作用这一重要概念,通过学生观察教师完成课本上有关三个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出“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一重要概念。用探究实验法可以将抽象、难于理解的重要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易理解易记忆。

3比较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重要概念,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生命现象有共性和个性,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比较法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进行重要概念教学也可以采用比较法。例如:通过比较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共性是都由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再构成生物体,不同的是动植物的组织不同,并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没有形成系统,这一比较就可以加深理解并掌握“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这一重要概念。再如:通过比较植物、动物的细胞结构,就能理解动植物细胞相同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不同的特殊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通过比较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这两个重要概念。用比较法进行重要概念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准确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抓住关键词法

一个完整的重要概念,往往是由几个简单民了的关键词构成。引导学生把重要概念的几个关键词找出来,并把各关键词串联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简化的重要概念。如:“相对性状”这一重要概念中,关键词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将这些词串联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相对性状的概念;再如:“生态平衡”概念中关键词为“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将这些词串联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平衡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关键词分别代表的内容、含义及相互关系。通过找重要概念的关键词,理解关键词,可以更深入的剖析重要概念的内涵,有利于学生简单明了、快速易懂地掌握并识记重要概念。

5实例分析法

学生的学习和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重要概念传递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从生活、生产中来的富含重要概念内涵、外延的形象问题或奇特事例。让学生通过接触相关信息,逐步思考,走进更深入的认识、理解,概括出相关信息本质的、关键性的特征,有利于重要概念的形成、传递。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这两个重要概念时,可以利用的事例很多,如“找出父母和孩子照片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妈妈是近视眼,小红为什么一岁多就是近视眼呢?”、“父母都是直发,为什么小明天生就是卷发呢?”、“为什么蜘蛛天生就会结网,老鼠生儿天生就会打洞呢?”等实例引出遗传和变异这一重要概念。再如,在学习反射这一重要概念时,可以先从“听梅止渴的故事”、“谈虎色变”、“红灯停,绿灯行”、“学生听见上课铃声走进教室”、“眨眼、缩手”等这些实例中展示反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些有趣的事例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层层分析、引导下有利于学生掌握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实例分析法进行重要概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重要概念的教学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6概念图法

生物学重要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与其他重要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重要概念的学习过程就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并建立联系的过程。在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重要概念进行系统归类,形成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系统知识。这样,不仅有助于新学的重要概念的巩固,而且有助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绘制概念图是重要概念系统化的常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重要概念教学中,以图解的形式把两个以上的重要概念通过一定的关系连结起来,不仅反映出重要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还能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例如:分别学习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而这六大器官构成构成了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就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图,将这些分散的新旧概念联系起来,形成印象深刻的系统知识。再如:学习了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这些概念后,学生就特别迷糊,觉得它们都和遗传物质有关,但又无法理清它们的关系,如果用以下的概念图,学生马上就能明了它们的关系,并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图。所以,概念图策略应用于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方法都有利弊,只有灵活应变,有效取舍,才能体现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的有效性。重要概念的教学也只有根据具体教学情景,具体的教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效率。重要概念的教学方法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归纳总结,就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更多样的教学方法。

作者:张莉 单位: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水磨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唐美艺,情景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年第03期.

[2]刘克利、莫银桂,探讨初中生物“问题—探究”教学法[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12年6月26日.

[3]吴洪,例谈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概念图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3年2期.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作用

生物学科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同时生物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况且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参与式教学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参与式教学的优势,从而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

一、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在课堂的开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情境等教学活动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课堂的学习中。这对于落实参与式教学非常重要。鉴于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细胞的生活》一节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开始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通过设置由易到难的几个问题来使学生明确该节课的主要内容。即第一个问题是根据下列生活现象能够推测出细胞内含有哪些物质①吃西瓜、苹果等水果时,有什么感觉?②花生能够提炼出油。③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第二个问题是糖在水中溶解消失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把萎蔫的青菜放到清水里,会怎样?这样通过由浅入深,便会使学生了解到有关细胞组成的知识。并且通过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还能够促使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从而达到优化参与式教学的目的。由此可见,初中生物教师应当重视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参与式教学的质量。

二、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制力和专注力并不强,并且正处在思维活跃的阶段,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创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初中生物教师还应当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改变传统生物课堂枯燥、单一的学习气氛。如在《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思考,逐步分析,推理,最终由学生归纳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在此过程中提出“氧气是怎么样从外界进入到肺内,又是如何到达细胞内的呢?二氧化碳是怎样从细胞内到达肺泡内,然后再被排出体外的呢?”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并利用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另外,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可见,初中生物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创设各种教学活动,激活生物课堂,促使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参与式教学质量的目标。

三、充分结合教材

教学并非只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还要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在生物教材中包含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知识。为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重视挖掘出教材中包含的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参与式教学的质量。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生物教师也应当在课堂上,利用教材内容中蕴藏的科学知识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植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以及植物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沙尘暴、森林破坏等图片或视频,来刺激学生感官,真正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尤其是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队伍中。这样更能提升参与式教学的质量,凸显出参与式教学的内在意义。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生物知识的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如让学生参与到有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数据调查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总之,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出教材内容的内在价值,以此充实参与式教学,提升课堂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对于践行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从创新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充分结合教材三个方面入手,来循序渐进地开展参与式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参与式教学质量,升华参与式教学意义的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素质教育推行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者:容水英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敖图雅.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读书文摘,2015,08:148-149.

[2]孙松松.探究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5,04:65.

[3]秦秋明.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5,17:67.

第五篇:初中生物科技活动课内容选择与兴趣激发

摘要:科技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安排好课程内容,关系到整体活动课的实施和整个教育目标的实现。生物活动课程与必修课程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长期以来,必修课程主要是以学术为中心的课程,它体现了我国特有的教育价值观念,必修课以学科知识的接受性学习为主,更加强调学科的概念系统性。而活动课程以解决问题为主,强调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需求能力,灵活调整自己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并能够迅速吸收最新的科学成果,使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更加紧密,因此,初中生物科技活动课程的选择非常关键,上什么样的课程,教什么样的知识,怎样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技活动课;兴趣激发

初中生物课程,尤其是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应当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强调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课题和活动清静,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以动手动脑并提高生物素养为核心。在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这一过程中,融合科学的思想,科学知识技术,科学方法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生物有关的道德、意志、情感、社会责任等。生物活动课程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活动能力和认识水平出发,充分发掘内容的兴趣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认为,在选择初中生物科技活动课内容中,要遵循一下几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初中生物活动课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性,应当正确体现应用科学的思想,贯穿科学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是人对科技活动课的内容,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归纳分析。通过实践活动验证真理、发现整理。我们要注重对活动步骤和技术进行明确要求,对需要的药品和条件进行量化,以保证实验的成功率和重要性。二、身心发展原则初中生物活动课的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水平。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比较迅速的阶段,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具有强烈参与活动的要求,活动内容以动为主,在动当中增加知识水平,在动当中培养兴趣、情操。但是它们的活动又受到实际活动能力的制约,因此活动课程必须难易适中、深入浅出,兴趣性强,实践性强,有使用价值。比如,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只对实验原理作简单介绍就可以,重在通过实验现象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三、综合性原则

初中生物活动课内容具有综合性。首先是学科上的综合性,主要从生物领域出发,涉及到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比如,彩色叶脉涉及到叶脉、叶肉等生物专用知识,脊蛙反射实验的残液如何处理,又涉及到环境污染;其次是能力上的综合,在活动中要涉及到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向日葵像样,就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最后是教育的综合性,在活动中不仅是提高科学技能和素养,还要有机结合思想道德品行等非智力因素教育。

四、实践性原则

生物活动课的内容要选择有实用性、实践性强并和学生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要能够解决一个个生活和工作中的生物实验小课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比如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

五、探索性原则

科学的进步发展历史是人类对科学真理的探索史,如果在青少年的脑海中播下一颗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在他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由于探索的起点不同,层次有高低之分,本文认为可以让青少年养成探索科学奥秘的意识,初步掌握一些探索研究的方法,形成活跃的思维方式,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多出人才,早出人才。

六、教育性原则

活动课程一定要考虑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应当优先选择那些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和发展具有良好作用的内容。比如,由于草原过度放牧,对森林乱砍滥伐、对动物乱捕滥杀而造成的生态平衡被破坏,给人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七、先进性原则

生物活动课程的内容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课题性,应当考虑把最新的技术信息传播给学生,让活动课的内容具有先进性。比如,无籽西瓜的选育,基因技术的运用。

八、因地制宜原则

生物活动课,应当考虑辅导力量的情况,也就是要全面考量辅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这是活动课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要统筹考虑学校的客观环境条件。比如实验场地的大小、药品、器材的来源、仪器设备等诸多因素。必要的时候可以发动学生因陋就简纸杯实验仪器、教具或者选用替代品进行实验,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

九、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顺利进行活动的重要保障。在初中生物活动课程中,学生要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还要接触使用玻璃仪器、热源、电源,化学药品当中有些是强酸、强碱以及易燃易爆有毒药品,注意安全尤为重要。除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和操作规范外,还要考虑选用安全系数较大的内容和药品材料。最后,应当在课程中重点突出兴趣性的原则。实践证明,能够被学生所广泛接受的课堂内容,都是趣味性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内容。要让学生的愉悦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活动,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就必须选择那些具有显著兴奋点的教学内容,大力就加强直观教育教学。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生物学概念都是以具体的生物学形态、构造和生理现象为依据的,因此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必修课内容、调动学生上活动课积极性、巩固生物知识记忆的重要方法。同时,要结合生物前景和需要进行选择,向学生介绍生物学最前沿的发展成果,点燃学生的心情股指或,并尽可能寻找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和体会较深的结合点,渗透它们关心并苦恼、希望解决的问题,以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

作者:牛晓梅 单位:宁夏西吉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汪京芳.学好初中生物的策略[J].生物技术世界,2013年11期

[2]林秋霞.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吉林教育,2014年32期

[3]陈秀珍.让初中生物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中学),2014年10期

[4]余春山.基于生活,走向科学: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途径[J].教书育人,2014年23期

第六篇: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

摘要:启发式教学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悠长的历史,在我国,工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中就曾多次提到启发式教学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阐述了启发的时机和程度。启发式教学法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出学生对于认知的冲突和求知的欲望,然后启发和引导学生针对相应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索。本文浅析了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然后研究了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生物;应用研究

启发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不过这对于教师也有了较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初中生物有着逻辑结构严密、实验观察细致和分析判断准确等特征,因此启发式教学法对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是一种极为实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过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对初中生物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过长期的实验和探索后,我国教育学家和教师也总结出了许多可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校大多采用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需听课的教学方式,该方式极为落后、单一和僵化,因此在生物课堂上常常会出现独断专行的现象,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发挥,就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现阶段的初中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将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从长远来看,生物教师如果在生物课程中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也会随着下降,对今后走向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2、教学观念落后

从第一点可以看出,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学模式的弊端,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甚至有部分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讲授生物理论知识,这就造成了学生因思维方式和反应能力而产生的差异性。加上初中生物所具有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初中生物可以说是一门实用性的课程,只有侧重实践教学,改变现有教学观念才能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二、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优化

1、创设情景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因年龄和认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学习动机和目的方面的认识往往不足,就常常会出现偏科和厌学等现象,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尽量采取新颖、独特以及灵活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求知欲。启发式教学只有在课堂中起到引导作用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如当教师对生物中的某一特点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或者实物等当时对该物体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在上课时让学生针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时的教师就可以提出课堂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实验教学

在启发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感性认识是学生们学习的基础,学生在感知的基础思考问题,因此,启发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观察和思考问题,如果再辅以图表、教具、模型和标本等教学器材,能够为启发式教学生物课堂学习带来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然后再提出问题,最后对问题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到不同层次的启发,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3、教学生动形象

生物学的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如果适当的运用比拟法就能够让知识更加形象化,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生物知识,并且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加上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大量的院校都引进了多媒体器材,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运用多媒体器材进行生物教学能够很好的将生物界的奇妙展示给学生们,尤其是配以声音和动画,甚至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对学生掌握生物知识起到巨大的帮助。这时教师只要抛出和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就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后总结出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最后只要教师做出适当的补充和纠正,学生就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恰当问题

在一般的教学中,都强调深入浅出原则,即因为文章和教学内容太过深刻,因此通过浅显易懂的措词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内容。而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时,讲究的却是浅入深出的道理,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讲究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浅显的内容逐渐过渡到深奥的问题,而这中间必定需要经过启发的过程,而启发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恰当的设计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顺势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到相关的生物知识。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将启发式教学和初中生物教学相结合,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等有效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效率。另外初中生物中实验教学也很重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充分的发挥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还能推动生物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江元杏 单位:灵山县三多中学

参考文献:

[1]黄廉春.浅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启发式教学[J].广东教育,2014(7):127-128.

[2]张灿玲.浅谈启发式教学[J].网友世界,2014(8):147-147.

[3]李郑临.启发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22):468-468.

第七篇:初中生物多元化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初中教学改革的快速推进,以实验为主的生物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不仅提高了初中教学改革的质量,而且还使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有所提升。本论文针对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课堂效率展开研究。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效率

为了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能够对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有效地培养,就要按照初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打破,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只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才能够对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予以培养,使学生在对生物知识进行掌握和运用的同时,还能够扩展生物知识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初中生物开展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

其一,初中生物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生物教学,多是将生物知识单向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的生物课堂教学缺乏活跃的气氛,学生只是对生物知识的掌握,而没有能够从知识应用的角度加以延伸,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更难以提高对生物的学习兴趣[1]。其二,初中生物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生物教学,在教学观念上就较为落后。初中生物教师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以充分掌握,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这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生物教学往往没有对学生的主体性予以重视,教师传递生物知识的同时,并没有对学生予以必要的指导,导致生物课堂教学难以高效完成。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但是,要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知识应用能力,即初中学生对于生物实验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然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采用应试教育模式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生物素质的培养。为适应目前的初中教学改革,调整和改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二、初中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以启发式的生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初中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意识。将启发式的生物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对生物知识领域中所不了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生物本身就是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学生在探索生物知识的奥秘的时候,就会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调动自己的主观思维,对生物现象进行分析。传统的生物教学所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了承装生物知识的“容器”,教师将生物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2]。启发式教学则有所不同,是在生物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不解的生物问题予以思考、分析和探究。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予以指导,过程中获得生物知识。比如,在初中生物课《植物种子的萌发》的讲解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模式,对植物种子的萌芽过程通过视频展示出来。在播放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植物的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够萌发?”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就可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深入探索,之后学生就会认识到,要使种子发芽,有三个重要的条件使不可或缺的,即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当学生进入到思考和探索中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变得活跃起来,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都会被调动起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再次重温实验过程,从而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有所提高。

(二)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

生物学中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物教师在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为了确认知识的正确性,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就能够深化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同时,使得生物教学课堂更为生动有趣[3]。比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栽种的树都经过了剪枝,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源自于生活,是告知学生生物教学内容与该生活内容有关,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起到了引导作用,使学生在生活中会积极地发展与生活知识有关的问题,并利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生物素质得到了培养。

(三)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使学生提高生物学习效率

生物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按着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合作小组。小组的学生之间可以在学习中相互合作,同时有助于提升竞争意识。学生为了不落后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就会更为努力地学习,并以端正的态度学习生物知识,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4]。比如,在初中生物《血液循环》的教学中,其中的难点是对“血液循环的路径”的学习,主要是所涉及到的知识较为抽象,特别是概念、原理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血液循环的路径采用设计图的形式表达。小组中的每一名学生都会参与设计,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终通过合作将设计图完成。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就会对血液循环的原理准确把握,并逐渐熟悉循环路径,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生物属于是自然科学门类,涵盖着生物活动和生命现象方面的问题。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以单向的理论教学为主,虽然会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也基本是模仿教师的实验操作来完成,多数的学生并不能从中悟出生物活动规律。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高效完成。

作者:曲谱 单位:大连格致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飞.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125-126.

[2]陆明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J].赤子,2015(05):203—203.

[3]汤敏.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分析[J].赤子,2015(08):67—67.

[4]滕瑞才.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电子制作,2015(05):172—172.

第八篇: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探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包括初中生物学科在内所有科学教学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维,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学会科学方法和技能。但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标准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疑惑是否得到解答,技能是否得到锻炼,情感是否得到升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活动方案,实施探究活动,对活动进行有效评价,不仅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初中生心理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充满浓厚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引导他们的思考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创设与探究式教学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产生探究需求,乐于开展探究。对初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学生的探究活动安排得比较多,且操作相对简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教学“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发思考讨论:(1)想一想,播种后,为了使种子萌发,你会做什么?(2)把种子完全浸在水中能萌发吗?(3)把种子放在冰箱中能萌发吗?(4)光照会不会影响种子萌发?(4)肥料影响种子的萌发吗?(5)如果想要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该如何设计实验呢?出示这些问题后,学生会总结出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有哪些,并设计实验方案,制作实验观察表格(实验表格见下表)。通过学生的交流,对实验进行改进,再开展实验,学生的探究兴趣会非常浓厚,探究活动更有意义和目的性。

二、指导探究方法,开启探索之门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该过程中学会科学方法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1]。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活动较多,但基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探究方法还有欠缺,如控制变量法、避免无关变量干扰、实验操作方法和仪器使用等。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演示一些操作方法,指点操作步骤,使学生掌握基本探究方法,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展开。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叶片脱色时,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酒精灯,因此教师一定要教学生点燃和灭火的正确方法,脱色时大小烧杯中倒入酒精或清水,一定要讲清楚,并提醒注意安全,这样学生学会正确的实验方法,操作时减少喧闹,多一份仔细和认真,使探究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

三、独立思考交流,分工合作探究

探究式教学探究形式主要包括自我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两方面,两者结合能碰撞出思维火花,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参与活动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特长,表述自己的观点,参与探究过程。在共同合作探究活动中扬长避短,交流各自想法和计划,使每一位同学得到应有的进步与成长。由于初中生能力所限,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充当好指导员和组织者的角色,引导探究活动的实施。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深入学生小组中,对学生可能面临的各种状况和问题给予解答与点拨。同时,在学生实施探究活动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当然,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聆听他人的想法,鼓励每个成员主动探索解决方法,集思广益,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例如在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时,鱼鳍、侧线、鳃、眼睛等作用的探究,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出分析,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让学生从不同鱼鳍的作用着手,讨论如何分别探究鱼鳍的作用,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操作和观察,让小组内各成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在探究活动中各司其职,让探究活动高效地展开。

四、内外课堂结合,开展野外探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展开,许多学校的校内环境采取花园式设计,各种绿化植物装点校园,并且校外公园物种丰富,尤其是农村学校,周边环境更是为生物教学贡献了资源丰富的教学宝地。初中生物教师在倡导探究式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操场、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让探究式教学不再局限于班级或者实验室,扩大探究活动的开展范围,更释放学生的心灵,开阔学生的眼界。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部分理论知识,在课堂上讨论探究方案,到户外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理论知识。比如教学“地面上的植物”一节时,可以把“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这个活动扩展为观察周围植物,学生学会初步调查方法,并且利用采集到的植物基本信息学习四种植物的主要特征。然后对本次调查活动做分析,找出可改进的地方,再设计校外探究活动,让学生到校外公园里认识更多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增进学生和自然的联系,且观察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得到增强。可见,把内外课堂相结合对于生物教学是一大亮点,对开展探究式教学更是一大助力。

五、注重有效评价,分析活动收获

在教学活动中,每个环节的评价都富有意义,特别对于探究式教学活动,有效的合理评价将产生足够推动力,激发学生更大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探究技能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避免单一式和机械式评价机制,只用“好与不好”、“是与不是”这样简单的评价,对探究式教学是不可取的,应当尽量避免。另外,开展探究活动时,随意地让学生进行,缺少必要的评价调控机制,将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处于低成效阶段或者偏离探究方向。或者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进行了一些评价,但这些评价没有发挥探究式教学评价应有的效果,有时只给部分学生评价,没有注意全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分层评价,探究活动目标没有实现,这些评价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在生物教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通过评价增强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知识,能力得到更多提升和发展,感情得到更大升华。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对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创造一个全体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创造能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让他们自主探究、开展活动。与此同时,注重有效评价,让学生真正从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作者:刘园园 单位:昆山市周市中学

参考文献:

[1]孙丽.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山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G633.91,2015.

第九篇: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上的应用也越发的广泛,开展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研究,将丰富的网络资源应用于初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得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丰富性和全面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初中生物教学视频资源的应用的优势研究

(一)可以有效的丰富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上,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生物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生物课堂上被忽视的现象,导致学生在传统课堂上不能够真正的得到生物学习能力的锻炼,因而也不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和应用。将视频资源应用于初中课堂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丰富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得初中教师改善呆板僵硬的初中生物课堂内容传授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二)可以有效的提升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纪较小,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对较低,而传统的生物课堂的课堂教学内容又呆板枯燥,不能够真正的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初中生物这一科目的课堂学习内容,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不曾接触的学科,理解和接收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很容易在传统的初中生物学习课堂上,失去了学习生物这一学科的兴趣。将视频资源教学引入到初中生物的教学课堂中,可以有效的促使初中学生产生对于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在生物课堂上更好的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也可以使得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获得更加理想的生物课堂学习效果。

(三)增强生物教师和初中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互动性

由于初中生物是初中学生在小学不曾接触的一门科学性极强的自然学科。因此有些学生在进行初中课堂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由于生物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的缺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课堂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形成了生物知识的学习盲点的不断地增多,极不利于初中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将视频资源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课堂中,可以有效的促使生物教师和初中学生,进行视频教学内容的讨论,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这可以有效的使得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学习中的困惑得以及时的解答,为学生接下来的初中生物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方式探究

(一)充分发挥视频教学资源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创建课堂情景

将视频资源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课堂当中,促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更加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将网络资源应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们播放于初中生物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创建生物课堂教学情景,如此以来视频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各个方面的感官,从而使得学生在感官被全面调动的生物课堂上,更好的进行生物课堂内容的学习。

(二)充分发挥视频教学资源的广阔性,开拓学生的生物知识的视野

将视频教学资源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当中,可以有效的开拓初中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的视野。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广阔性,因此相较于初中教材,所具有的初中生物知识也更加具有全面性和广阔性。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从网络资源中选取出有益于初中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的视频资源,为学生进行播放,从而可以有效的开拓学生们的视野,促使初中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生物这一自然科学学科,这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生物这一自然学科产生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三、结语

开展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研究,首先应当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视频资源的应用的优势研究:可以有效的丰富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可以有效的提升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增强生物教师和初中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互动性。在明确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视频资源的应用的优势之后,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方式探究:充分发挥视频教学资源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创建课堂情景和充分发挥视频教学资源的广阔性,开拓学生的生物知识的视野。开展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研究,可以有效的引发初中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作者:王巧丽 单位:中宁县大战场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燕.初中生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张莉莉.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岳守军.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教育,2016(25):72.

第十篇:问题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需要建立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式教学以课堂教学知识点为内容,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前提条件,对教学素材进行设问,以课堂教学问题的方式带领学生参与课堂内容的学习,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习课堂知识点。问题式教学需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创设不一样的教学问题,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发挥。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缺乏问题引导思维的启迪,学生的主体意识未被教学内容或教学问题激发,其主动性与自觉性也难以发挥出来。要改变这种现状,问题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去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式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活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有探索的勇气和信心,以及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一段与本课相关的教学资料,即“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田世国”新闻事件。学生被教师播放的教学视频吸引,从新闻资料中学习到中华传统孝道美德。此时教师提问:“人世间捐肾救母的又能有几人?”教师还可引入苹果手机的新闻。苹果手机非常火爆,尤其每年苹果系列手机新品后,很多人扬言“卖肾买苹果”。教师可从新闻资料中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电子产品,合理消费。当教师引入这两则新闻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的肾真的可以卖吗?”教师的通过这两则新闻和提问,引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问题式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当然,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单一化,根据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问题式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理科教学,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问题式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生物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创设与之相符合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提供的问题案例中寻找问题,再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

(一)在情境案例中实现问题教学

新课伊始,教师不妨设置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情境案例,在情境案例中实现问题教学。情境案例可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或者物理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教学“呼吸作用”一课时,教师可以设定《悯农》的情境,根据需要教师可以播放农民伯伯耕作的视频图像或者出示辛勤劳作的图片,配上文字材料:一位辛勤耕作的农民伯伯为了一年的好收成,时不时要给庄稼松土、施肥,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也是不间歇地劳动着。夏天的一场大雨过后,田里雨水过多,这位辛勤的农民伯伯又得去田里排水。在这样生动的情境引导下,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请问这个诗文情境中的农民伯伯为什么要松土?又为什么要施肥呢?还有田里积水过多时为什么要排水,不排水又会怎样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通过情境的设置,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前,教师不仅要设定这样的生活情境案例,还要在情境案例中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这对于新课教学来说,可以有效组织学生较快地进入教学环节,情境中的问题起到铺设教学内容的桥梁作用。

(二)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能推动学生思考。为此,在课前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让小组研讨分析,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本课解决的重点,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以及学生的可回答性。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差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所侧重,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对于简单明了的问题,问题言简意赅即可。例如,在教学“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什么是组织?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是什么?”二是知识结构综合问题,设问以从综合归纳、推理论证角度着手。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从综合归纳、推理论证角度设计以下问题:“当人们对普得斯特利实验进行重复操作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为什么呢?英格豪斯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三是对于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要以训练学生的迁移与发散思维能力为基本点。例如,在学习完“血流循环”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医院里的护士给我们输入葡萄糖时,会先用胶皮管扎紧我们的上臂,直到在手臂上的血管能够凸显出才扎入。学完这个课时,我们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吗?”通过以上教学中的问题展示,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进入研讨探究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要考虑到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不能全部替学生解答,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欲望,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教辅手段,如课件、教学视频、文字音像等资料辅助教学,教师的示范试验也是很好的选择。在上文训练学生的迁移与发散能力的案例中,医院护士输入液体的做法是源于生活实际,教师的设计提问不自觉地融入生物中学习到血液的知识,即学习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原理。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也符合中考生物会考方向。当然对于部分学生缺乏这部分生活经验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护士给病人输液体的医学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部分内容。

(三)点拨引导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问题式教学还需要教师将同一课时内的教学内容以问题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为此,教师不妨把教学内容的难点逐个简化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把课堂教学问题难度降低,也能提升教学实效性。此时,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点拨,促使学生能够自己归纳总结。例如,在学完“光合作用”,教师可以提出以下教学问题:“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什么?光合作用可以释放什么气体?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信息收集、处理、总结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总结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利用课件等多种形式,设计一些问题,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记忆刚学的教学内容。例如,对“生殖器官的生长”进行教学总结时,教师可提出这几个问题:“什么叫传粉?植物有几种传粉方式?什么叫受精作用?果实和种子是如何形成的?”

三、结语

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信息处理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可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降低问题的难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教学难点。问题式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是简单地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师需要提升学科知识能力,增加课外知识的阅读量,还要学会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郑添良 单位: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符启铭.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2009(9):50.

[2]盛宏桂.浅谈生物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