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4 09:41:05

融资担保发展

融资担保发展范文篇1

在发改委和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牵头主管十多年后,于2010年2月,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决定成立由银监会牵头,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等部门参加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管理部及联席会议。至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低门槛、监管乏力、运营不规范等原因形成的混乱的融资担保业市场,开始进入了一个整顿、规范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截至2011年5月31日,全国纳入规范整顿范围的机构数量为9192家,已完成规范整顿的为8732家,规范整顿合格的为6473家,全国共发放经营许可证5888张。但实际上,目前全国在工商局系统以担保字样注册的企业数量仍然高达1.9万多家。显然,规范、整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特别是,未来这些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前景何在?到底采取哪种经营运作模式,才能既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监管的需要,又适应市场需求,从而保持持续发展壮大的生命力,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1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将逐步演化为包含政策性担保功能的商业性担保模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运作比较成功的担保模式大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纯商业性的担保模式成功较少。原因主要在于,像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这些建立在纯自由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融资担保机制,本质上是政府以担保方式通过动用公共资源干预、弥补市场化融资体系的失灵或不足。但我国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私营企业以及混合经济虽然为社会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就业、税收,但从经济总量来看,特别是在一些关系国际民生的关键性行业中,仍然不是主导。这种经济结构决定了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事业的扶持和资助,其目标主要是获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溢出效应,而非获取资本收益,也不是为了解决提供某种特定社会功能的需要。这些溢出效应包括因中小企业发展而带来的就业岗位增加、缴纳税收增加、经济总量增加等等。融资增加对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有较大的乘数效应。一定额度的融资将匹配相关比例的投资,最终增加若干倍数的产出规模。这些新增经济总量,既是对社会的贡献,更是对地方政府的直接贡献。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政府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需要做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量。面对制约作为非公有制经济核心构成和主要代表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地方政府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相对不完善的条件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组建担保公司的做法,来弥补这种担保服务的市场缺位问题。这就是本世纪前几年,在政府的推动下,政策性担保机构快速兴起的根本原因。

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不但在经济总量上迅速增长,而且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与制度方面,也快速成熟。体现在融资担保领域,政策性融资担保模式出现了难以持续的问题。一是政府受财力支出限制,无法持续投入融资担保事业;二是向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担保属于市场化行为,一旦失败需要按市场原则承担损失,这对于政府而言是超出其社会管理职能的额外负担,难以承担;三是融资担保产生的溢出效应,相对政府直接投资资助而言,是一种潜在难以度量的、非排他性独享的间接效益,不可能吸引政府的更多积极性。面对这些根本性问题,2005年以后,政府由直接组建投资担保机构,转变为采取“政府引导、民企控股、市场运作”的思路,通过给予优惠政策来间接支持担保发展,包括营业税的减免、担保余额的奖励、代偿损失的补偿,以及再担保的风险分担等等。实际上,随着大量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增资扩股,以及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重组整合,许多政府性资金开始相对收缩,大多已经倾向于退居非控股地位。

目前,我国融资担保业仍然伴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不断发展,但是,在这种新的发展思路下,政府逐渐转变对融资担保行业的支持方式和手段,由直接投资转向政策引导。这些在政策引导下成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化融资担保服务的同时,通过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事实上履行了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说,过去独立运作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功能,已经能够由政府优惠政策支持下的市场化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履行并替代。

2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将在双层监管体制下重组整合成为区域寡头性的类金融机构

在我国,民营资本大量投资于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在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金融资源相对其他要素始终处于短缺状态,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弱小、经营风险高以及信用信息缺乏而导致的融资问题更为突出。以提供信用增级有针对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担保机构自然受到亲睐。在其他中小企业广泛生存的县域经济范围,由于国有银行在改制上市过程中,按照投入产出原则大量调整压缩了县域经济以下地区的金融服务分支机构,造成对县域以下经济实体金融服务的绝对短缺,同样促使融资担保机构快速发展。在政府创新支持担保业的思路后,大量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

融资担保发展范文篇2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底,县成立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共5家,其中1家财政注资成立的省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和4家民营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9600万元,其中民营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8000万元,4家民营担保公司最大1家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其余均为1000万元。担保公司累计为企业和个人担保融资52笔,金额3455万元,对辖内企业和个人融资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但银企担三方业务合作业务量只占我县当年社会融资总规模的1.1‰,离我县引进或成立担保公司的宗旨和预期相距甚远。

二、“银企担”合作举步维艰

调查显示:辖内银行业、担保业和中小企业都有较强的合作意愿,也曾做过尝试,但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局部利益难于统一等因素的制约,“银企担”合作举步维艰。

1、反担保条件要求严。中小企业遇到资金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到银行贷款。但由于抵押担保物不足,被银行拒之门外,转而求助于担保公司解决担保难问题。担保公司同样要求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俗称反担保),且反担保的条件几乎和银行对等,也要经过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登记;省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调查审批条件甚至比银行还严。中小企业之所以到担保公司申请担保,是担保公司较银行的担保条件相比相对较低:一是抵押物较银行宽松,如可以将中小企业的部分财产“打包”抵押;二是抵押率较高,如中小企业的房产在担保公司可按80%抵押,比银行高20个百分点;有如,中小企业的机器设备在担保公司可按50%抵押,比银行高30个百分点。即使这样,中小企业仍然达不到反担保的要求,导致“银企担”合作流产。

2、民营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准入难。据调查,除有财政背景的省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与辖内金融机构有合作外,其余4家民营担保公司均未与辖内金融机构就银担合作事项进行签约。究其原因:一是注册资本金要求较高。农信社要求担保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其余金融机构均要求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截至2011年底,我县实际注册2000万元资金以上的担保公司只有一家;也就是说,只有1家民营担保公司达到了与银行进行银担合作的基本条件;二是基层金融机构没有审批权限。据调查,辖内金融机构的银担合作机构,都有上级主管部门指定。工行、农行有与瑞嘉担保公司合作的意愿,但目前尚未审批。受上级行授权管理制约,在主管部门没有政策的情况下,无法与民营担保机构合作。三是附加条件较为苛刻。有的银行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在银担合作准入条件、承保比例、风险负担比例等方面附加条件较为苛刻。据辖内某担保公司反映,辖内担保公司有与某金融机构合作的意愿,但该金融机构首先要求担保公司合作前必须预存2000万元在该金融机构的账户上,并且不能动用,且不能转为保证金。

3、银担合作意愿不强。现行担保公司银担业务的收费标准是担保金额的1-3%。按最低标准收费,担保公司利润较担保公司开展其它担保业务相比较低,而按较高标准收费,中小企业则难以承受。据调查,担保公司开展一定量的银担业务是担保公司年检合格的必备条件。在此硬性条件的制约下,担保公司被迫主动寻求开展银担业务,以取得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资格。

4、中小企业资质差。据调查,该县的中小企业资质差,大部分中小企业厂房是租赁的,部分有厂房的也没办下土地使用证、房产证;除机器设备外,少有其它担保抵押物,难以达到银担要求的担保或反担保要求。

5、监督管理难到位。一是从《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来看,融资性担保公司归口地方政府管理,由地方政府指定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管理。监管部门主要包括:综合管理部门“金融办”和日常监管部门“民企局”及其它监管部门。目前县政府虽已确定民企局为担保公司的监管部门,但民企局缺少符合专业资质监管人员的实际情况使得对担保公司的监管,离规范履职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目前虽然说有金融办、工商、民企局等多部门监管,但实际上谁也难管,以致于出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二是监督管理处罚标准制度缺失。按《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对担保企业增资扩股、抽逃注册资本金、违规收取保费、担保责任余额超规模、不按规定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不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等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制定相关的处罚标准,导致难以规范担保公司的业务开展。

三、加快发展“银企担”业务的路径选择

1、切实降低反担保条件。担保公司要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实际出发,切实降低反担保条件。一是降低反担保的比例。对产品销路好、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根据其风险情况,按照其贷款额的50—90%的比例提供反担保;二是增加反担保的种类和形式:⑴采取多家中小企业“联保”方式进行反担保,既能降低反担保风险又可降低费用;⑵将反担保的种类扩大到应收账款、商标、专利、股权、产权、大宗耐用消费品、法人(股东)的个人财产等,以增加反担保的种类;三是对产品销路好、有良好发展前景、信用记录良好的中小企业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担保公司要逐步实行信用担保;四是要充分发挥财政注资担保公司的“龙头”示范作用。与银行签约已开办银担业务的省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降低反担保的比例、增加反担保的种类和形式、逐步实行信用担保等方面要有所作为,起带头作用,以形成以点带面的正向导向效应。

2、积极帮扶担保机构。一是大力宣传,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融资性担保行业。相关监管部门应通过电视、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相关政策,认真做好咨询、注册、备案等相关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创办担保公司;二是监管部门除及时为各担保公司转发各种有关政策文件外,还要针对新办担保公司处于创业初期的实际情况,及时安排专人帮助各担保公司制定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组织担保机构从业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有关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信息及时提供给担保公司,利用各种途径向企业推介担保机构;三是对地方政府自办的担保机构,要千方百计加大注资力度,壮大担保基金,利用基金的杠杆原理,力促担保业务做大做强;四是逐步完善财政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风险补偿机制,将中小企业纳入风险分担体系,当中小企业提供反担保时,财政给予一定政策优惠。五是辖内金融机构要积极寻求与担保公司合作,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降低民营担保机构准入银担合作的限制性条款。

3、调动“银担”合作积极性。一是各监管部门在加强对辖区内担保机构进行监管的同时,要千方百计贯彻利用好上级行有关对辖内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奖励补偿措施,引导调动辖区内金融机构加强与担保机构合作,扩大担保业务量稳定增长。引导担保公司合法兼并重组,壮大担保实力。同时也要引导担保公司加强内部管理,依法合规经营;二是适当减免担保企业需要缴纳的有关税费,降低担保企业相关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4、有效监管,规范担保机构运作。一是有关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机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管记分制度,对经营及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及时提醒担保公司注意风险控制,切实维护辖内担保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对偏离主业,非法经营金融业务行为的监管,维护金融秩序。对有的担保公司假从事融资中介服务之名偏离担保主业,受托投资,受托发放贷款,吸收存款,发放高息贷款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予以严格监管,维护好金融秩序。

5、规范整顿,确保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相关监管部门要督促辖区内担保机构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依法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确保担保公司健康发展。

融资担保发展范文篇3

关键词:新常态;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下,不仅给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且其生存难题也基于外部环境恶化的背景下而变得更加严峻。就实践表明,担保行业如果想要使自身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改变以往完全依赖市场的情况,并充分借助政府的作用来实现。以国际经验为借鉴和参考可以看出,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主要是依靠政府支持背景下的担保机构来获得的,政府、联合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团体等都是出资方,仅仅依靠民间资本来进行融资担保的模式并不具有可行性。

1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以南部某省Q市为例,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7年12月底,通过年审的融资担保机构逐渐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将其与高峰时期相比,其中主动退出或被淘汰的担保机构约占67%。同时,全市在此年的新增融资担保业务12.08亿元,持续下降趋势明显;以行业代偿情况为立足点来讲,2017年全市担保行业新增代偿已超过1亿元,担保代偿率高达9.24%以上,是历年代偿率最高的。因此,从整体上来讲,我国担保行业总形势不容乐观。想要使担保机构获得可持续发展带动担保行业的稳定发展,加大对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劲的探索尤为重要。

2新常态下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

2.1对担保模式进行创新,提升担保品种的丰富性。以业务模式为立足点来讲,需要以由传统银行、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构成的担保架构为基础,加大对第四方或更多方的引入力度,例如地方政府或核心企业等,从而使基于担保业务中的合作方和业务品种都能得到有效的拓宽,进而实现分散业务风险的目的。从业务品种角度来讲,资金池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以处于担保业务中几方为出资主体以此建构的资金池担保模式,并向其他多类型担保业务提供保证;其次,融资性担保公司还要对以往依赖于银行贷款进行间接融资方式进行转变,使存在于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金融产品类担保如集合债、中期票据等向优质担保公司融资担保品种所转换。同时,还要以传统不动产抵押作担保为基础,对股权、应收账款的质押以及反担保措施予以合理化拓展。2.2加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力度。对我国政策性文件要予以深入研究可以得知,政策性融资已成为现阶段融资担保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强化对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顶层设计显得尤为必要。具体来讲,首先,积极落实部级融资担保基金的运行,从而为各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设立提供重要辅助与支持;其次,省级要对专项资金的安排给予重视,并以新设、参股以及控股等手段为载体,实现对良好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有效扶持,使融资担保机构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同时,对于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兼并与重构等行为要给予鼓励,这样既可以使其具有的风险管理等多方面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对行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2.3对以往银担合作模式进行改革,推动风险共担机制的建立。目前,由于受到融资担保机构弱势和实际担保任务实施情况等多方面影响,所以应以国家层面为载体完成相关文件的出台工作,并对各自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要改变以往以融资担保机构为转移风险的载体与工具,而是要加快绩效考核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力度。银行初期可以与各级再担保的融资担保机构予以合作,推动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从而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对国外成熟担保模式和我国银担合作试点予以审视可以发现,以银担保二八比例为依据实现对风险的有效分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并以担保业务品种、担保保证金等多方面切入实现对合作模式的有效创新。此外,还要注重省级担保优势的充分发挥,这也是为省级再担保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深入沟通与合作提供重要助力的关键因素。2.4提升风险补偿机制的完善性。经济新常态下,许多企业日常经营出现了恶化、债务违约事件增多等情况,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这也是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担保机构代偿率快速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实现融资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目的,就要立足于风险补偿机制,提升其完善性。同时,政府也应遵循自上而下的规律,建立起针对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以代偿率的差异性为依据,确定政府具体的补偿资金。此外,对于融资担保机构保费收入免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扣除标准也应及时进行优化与完善,从而使融资担保公司税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与降低,这样既可以使担保公司税收压力得到缓解,又实现了为企业减负等目的。2.5加大对风险的管控力度,推动其风险处置能力的提升。融资担保机构要立足于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现阶段被担保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并对业务审核予以快速提升,从而使其具有的风险处置能力能够得到快速且有效的提升,并加快风险处置预案的制定。同时,在担保业务的保后检查也是不容忽视的工作内容,要以被担保企业情况为依据和参考提升追保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或者向被担保企业提出提前归还贷款的要求,从而使风险得到合理控制。此外,再担保机构的运用也是分散其担保业务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所以还要着重关注与省级担保机构的对接和深入合作。

3结束语

总之,融资担保机构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加大对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从而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余菲.新常态下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2):18-19.

融资担保发展范文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工作和促进经济的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我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如何分析和控制担保机构的风险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民营企业担保融资机构的现状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担保融资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已成为民营企业间接融资受到阻碍的重要因素,我国借鉴了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引入了信用担保这一理念。信用担保是指由由专业的机构提供合理的、制度化的保证,属于第三方担保,基本功能就是保证其债权的实现,促进资金的流通和其他的生产药物的融通。对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担保融资体系,促进民营企业融资有很大的贡献。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为担保行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担保机构发展迅速

从世界各地的国家来看,我国担保业起步较晚,第一信用担保公司于1993在中国正式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缓解民营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额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担保业的发展,担保机构的逐步成立完善以及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的出现,其宗旨是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围绕经济发展战略,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平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担保业务、股权投资业务及与信用额度相关的中介性质的服务,有力的推动了民营企业在经营上的扩展。

2.担保机构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

目前,担保机构的性质和组织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从其设立的宗旨和出资来源上看,可分为政策,商业,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目前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以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为主要形式。从担保机构的性质看,可分为以企业法人为主体的信用担保机构和以社团法人为主体的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主要是企业法人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从担保机构组建层面来看,有省,市、县级。从被担保企业来看,可以分为封闭性的信用担保机构、半封闭型的信用担保机构、开放型的信用担保机构。

3.担保机构资金筹集途径日趋多元化

担保行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并加快了民间资本广泛进入信用担保业领域的步伐。担保机构有政府的财政资金,共同基金,企业会员基金和私人投资,也有资金的合作基金。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是担保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其原始资本的主要来源。这充分反映,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担保机构,及其企业管理正促使担保业的发展由政府主导型转为引导型,多元化发展。

4.防范风险能力逐步增强

发展较为稳健的信用担保机构,其担保资金的数额及其放大范围在4~8倍左右,担保能力中的工资支付能力也逐步得到增强。分布遍及全国的担保机构也都大都采取多种措施手段来防范和控制并转移风险,通过制度建设来维护企业的信用等级,实施的一系列反担保措施也能够转移并防范担保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将风险在发生前和发生中就扼杀在摇篮中,并通过规范业务的操作,层层严格把关风险的规避,逐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二、民营企业担保融资所面临的风险

根据一般的风险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分为以下几类:

1.环境风险

目前,在中国唯一的《担保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来为担保机构提供专门法律依据,没有其他的法律和法规来为其提供特殊保护。主要来约束企业之间的互保行为,重点保护债权人利益,也没有成规模的的规范担保机构的财务风险内控制度、行业监管、行业自律、市场准入等内容。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票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的风险。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缺陷的内部运作流程,人员,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的业务操作过程中,操作风险主要是:(1)在担保前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2)担保后跟踪不积极。

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某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从而给银行或交易对方带来损失的风险。担保融资机构在为民营企业日常经营中提供担保融资的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信用风险,

三、提升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控制的策略措施

影响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的因素很多,降低担保的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是需要民营企业在融资担保过程中考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与民营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直接相关。

1.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和担保机构资信评级及社会征信制度建设

通过专业评级机构对担保机构的融资资源、资产组合和偿债能力的全面的信用评级,揭示担保机构的风险,并将其融资状况通过评级向公众披露,以便于出资者、监管机构、合作伙伴得到客观、公正的信息,用以维护担保融资市场的秩序和市场的公信力,防止担保融资风险的发生。针对民营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信息失真现象,担保融资机构、银行、税务机关与工商部门应大力合作共建信息平台,确保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的一致性。

2.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控制

民营企业担保融资机构应坚持风险分散的原则,加强对风险的规避意识和防范力度,对担保融资的金额和客户在保期间的资金余额情况实行实时监测,并用制度对其使用进行限制和控制。担保融资机构还应建立和完善融资管理体系、风险控制体系以及法人治理结构,对融资担保业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控制,并实行担保全程的风险管理制度。

3.建立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合理牵制机制

在银行和担保融资机构的合作上,政府应积极的参与协调,并推动双方的合作。严格开展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监督,监督企业的贷款资金使用。协作银行应积极引导担保融资机构业务向高新技术企业和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倾斜。建立银行和担保融资机构共同承担风险的制度,互相监督,促使信贷、担保业务的健康、长久发展。

4.规模和风险收益相对称

从市场角度看,各个行业的规模是和行业实力成正比的,担保企业规模越大,被担保企业的能力及业务范围也就越大,就有足够的能力去降低担保融资的风险。只有集合众多的被担保企业,扩大行业实力规模,有能力承担业务风险,才能够承担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正确的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使风险与收益相对称。

5.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工作能力

定期组织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进行道德、经济、金融、法律等业务及日常经营活动的相关强化及拓展训练。并在担保融资机构内建立健全监督问责制度,使担保机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使之真正在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彭媛媛 王晓钰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留倩,陈华.基于风险投资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价格月刊,2011.

[2]沈俊,孙强.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6),68-70.

融资担保发展范文篇5

【关键词】新常态;融资担保能力;中小企业;金融信贷管理

企业融资担保就是企业贷款担保,担保机构作为第三方,为借款方和贷款方做融资保证[1]。若借款人不能在约定时间内偿还本息,则由担保机构代替借款方偿还剩余的本息[2]。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其划型标准主要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1年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执行。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都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近年来,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外部增信,已经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重点环节。此次分析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就是立足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进行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家相继出台各种政策,完善制度设计,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状态有所好转,融资难融资贵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鉴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建设的不充足,融资问题仍然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果[3]。据公开数据整理,截至2020年,我国约2,330余万家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受到约束,31%的中型企业、40.2%的小型企业和44.8%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及时得到回应,中小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融资缺口约13.9万亿人民币,融资缺口率达42.3%,占GDP比重13.7%。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十分必要。

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融资担保信息不对称。融资担保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出现在不同对象之间,一是中小企业与银行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数量大、规模小、地理位置比较分散,银行机构获取所有这些客户的信息难度大、成本高;企业因内部经营原因提供给银行的融资担保信息不足,如果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不能得到保证,银行从降低风险角度进行考虑,不会向其提供贷款[4]。二是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些企业由于缺乏完整的历史财务数据和固定资产抵押品,担保机构必然要做风险评估,为了降低担保风险,提高收益,会提高担保费用,这也增加了担保的难度。三是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的融资信息不对称,在企业存在信誉问题时,担保机构在融资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难以提升担保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担保业务的开展。

(二)企业融资信誉度低。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信誉度低的原因主要表现如下:一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还款能力较弱,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缺少资本的累积,不仅资金短缺,还欠缺资金运营能力,对于银行等机构的贷款存在依赖,抗风险能力较差[5]。二是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的经营与决策无法实现分离制衡,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容易出现账务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的提升。三是信用意识淡薄,中小企业建立之初多以营利为目的,且急于营利,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欠缺,并且资金周转能力较差,难以及时偿还贷款,或者不愿意偿还贷款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性低,资信等级低[6]。四是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差,存续期短,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贷款。五是中小企业的项目收益率较低,盈利能力差,而大型企业则与之相反,因此银行更青睐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贷款。

(三)企业融资渠道少。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较少,融通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的间接融资,对银行信贷极具依赖性,且银行由于自身风险控制要求,多发放短期贷款为主,对于有长期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多是依靠多次周转短期贷款的方式维继企业资金循环,但是融资成本随即上升。另外,我国对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门槛设置较高,一般企业无法达到要求,也就难以成功上市实现企业融资。另外,虽然民间融资的门槛低且较为灵活,但风险较高。综上,融资渠道狭窄明显制约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

(四)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是一般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都会遵循风险定价原则,即资金成本与贷款风险成正比例。且在实操过程中,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对企业抵押贷款的条件比较苛刻,生产设备无法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使用自用厂房和土地评估价格进行抵押贷款的比例由70%降至50%[7]。二是金融机构现在主导思想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其对所属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主要集中于衡量风险损失,员工为降低风险,加之贷款审批流程也相对负责,其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较差。三是金融机构对贷款企业缺乏监管约束的有效手段。因此综合多方面原因进行考虑,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全面、高效的管理是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企业融资担保政策支持机制问题。国家对于企业融资担保的政策支持机制存在问题,如行政干预问题严重、资金扶持力度不足、相关监管机制缺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中小企业要想在融资担保方面有所发展,需要国家有关方面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解释,加大力度促进发展一批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促使中小企业摆脱原有的弱势地位。

三、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提升策略

(一)提升融资担保信息对称性。一是从参与融资担保的市场主体着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推进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提供全面真实的融资信贷信息,减少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各方面之间交易沟通成本,逐步提高各机构间的信息对称性,以期降低企业融资担保成本,提升融资担保额度。二是从国家制度建设层面着手,由国家有关部门继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构筑社会商务领域诚信建设为重点,有关职能部门以表扬表彰各类先进诚信示范企业和查处曝光一批扰乱市场正当竞争和失信典型事件为两翼,有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各类主体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发挥积极作用。

(二)提升企业融资担保信誉度。要想提升企业融资担保信誉度,一是应着眼于中小企业自身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中小企业应以内部财务制度改革提升为突破点,提高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力、企业信贷融资的成功率以及企业的服务能力,加强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完善,助力提高企业财务决策能力,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意愿。二是担保机构也应担当外部监督角色,对拟提供担保的企业和已提供担保的企业要持续加强监督,经常性与上述企业进行沟通回访,并适时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进行跟踪评估,督促被担保企业切实履行法定义务和责任,认真抓好企业自身诚信建设和发展能力提升,共同促进担保信誉的程度不断攀升。

(三)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渠道。现如今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为此,应不断创新融资工具手段,借助中小板、创业板、“新三版”以及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票据、信托)等融资方式的开展,丰富直接融资手段方式,形成多层次的融资服务渠道,以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满足企业多样资金需求,降低企业对于银行贷款的依赖性。

(四)完善金融信贷管理制度。完善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主要从:强化企业信用信息机制建设、优化企业融资担保信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应建立企业的信用披露制度,由此提高企业信息共享性,建立完善的企业融资信用体系。二是也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自身的担保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理性选择适合的民间金融机构进行借贷,提高企业的信誉度,提升企业贷款能力,同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联系,通过协同合作增加信誉度。四是增强风险控制能力,通过自主资金补偿等方式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

(五)健全融资担保相关支持机制。一是应当加快构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法律法规,监督指导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有关单位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推动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平稳发展。二是本着公开、透明等原则,完善担保行业的内部机制和制约机制,确保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到位。三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担保财政风险补偿机制,构筑风险补偿资金池,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难、融资困难等问题,推动中小企业良性借贷,理性发展。

四、结语

本文对新常态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提升策略进行研究,可知中小企业提升诸如风险控制能力、社会信誉度、操作规范性等综合能力水平是有效提升融资担保能力的前提保障。虽然本文研究从理论上作出了详细分析,但未进行实例验证,未来将在此方面作出补充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婧.融资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以H公司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163~164

[2]朱越.汇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9,24:58~60

[3]王伟,寇楠,李明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创新科技,2020,248(10):56~63

[4]付明.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金融支持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5:112,120

[5]冯婵娟.融资担保公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J].财富生活,2019,39(12):28

[6]陈满雄.新时代融资担保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研究———以郴州市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9,182(3):7~12

融资担保发展范文篇6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财务风险

数量不断增加,资产规模和担保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对优化国内金融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也面临较大的同行业竞争压力,高财务杠杆的经营特点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债务代偿的风险比重。要破解这一难题,融资性担保公司必须要通过健全财务管理及监督体系,构建合规经营的担保服务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比较普遍,多数企业的金融监管体制尚未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在中小型民营担保公司中更是出现缺位状态,没有系统性地建立内控机制,财务管理活动开展上也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缺少严格的制度执行和反馈。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仅表明财务管理在融资性担保公司中受重视程度低,忽视了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使得此类公司在长远发展上缺乏严格有效的财务制度指引。久而久之,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管理风格粗放,资金健康水平下降,财务管理环境变差,逐步形成较大的财务风险问题,不利于企业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二)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我国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数量日益增长,但仍然存在专业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紧缺的突出问题,多数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自身具备的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水平,无法满足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需求,难以将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其他企业的业务特征充分区分开来,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而融资担保行业的高财务杠杆特性,却非常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将财务知识、金融知识及法律知识整合运用起来,以保证在担保业务活动中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实施会计工作。如果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达不到这一标准,则无法有效地保证经营活动中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更无法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抵御经营风险方面的重大作用。(三)担保风险识别能力有待提升。由于被担保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存在诸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被担保企业为了尽快获得银行融资,往往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数据,掩盖重大财务缺陷等手段来博取银行和担保公司的信任,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协同开展保前调查时,如果缺乏财务风险识别的专业能力,无法做到严格审核被担保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会造成无法有效控制担保风险的不利后果,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正常经营埋下较大的风险隐患。

二、提高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完善制度,加强执行与监管。构建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整体经营能力提升的前置性工作。通过完善以全流程为核心的资金成本管理体系,科学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监管预警机制;通过定期开展专项内外部审计,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通过重点强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合规经营许可管理,以全面保障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切实构建精细化的资金管控机制。(二)培养高素养的财务管理人才。作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主体,财务管理人员应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一是结合公司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建立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机制,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培训考核机制,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常态化,激发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三是持续招聘具有法律、金融方向资格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三)强化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应对。融资性担保公司普遍的高杠杆经营特性带来了较高的经营风险,担保公司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发挥对业务开展的监管预警。例如,进一步强化保前审核,财务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客户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指标的分析评测,客观评估目标客户的流动性和债务偿付能力,并审查确认客户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注重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相关性分析,及时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意见。在保后管理方面也有重要作用,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和业务、风控等部门进行充分配合,共同建立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对客户的偿债能力与信用资质进行审查,分析企业经营是否按预定目标发展,第一时间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爆发迹象,尽可能保证及时、充分地应对风险,降低资产损失概率。财务管理在风险审查中应遵循审慎原则,保障资产流动与负债变化的协调性,将财务管理作为风险防范的一道重要屏障,提升财务管理在风险经营中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具有重要意义,它还在优化金融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平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融资性担保公司要做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整体风险经营上应重视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持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优化财务监督流程,提升风险管控水平,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升融资性担保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夏雪梅.对融资担保公司会计处理现状的分析[J].财会学习,2017.

[2]赖兴君.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优化探讨[J].财会学习,2015(12).

[3]宗文龙,韩媛媛.浅析我国融资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的核算[J].财会月刊,2016(7).

[4]潘勇.探讨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的会计核算及税务政策[J].时代金融,2015(35).

融资担保发展范文篇7

关键词: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现状及问题

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前些年发展的势头跟前景是一派繁荣景象,但近年来却频频出险。担保公司信用等级差异,自有资金到账率,以及代偿率过高已成为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的困难点。融资担保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公司数量众多、服务不及时、业务能力不足、涉及的行业过于零散,这些都导致担保行业竞争混乱,虽政府监管力度一再加强,但还是鞭长莫及,出现了一些违规操作的公司。国内的融资担保业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优秀的担保公司跟鱼目混珠的小公司互相掺杂在一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也难以选择。恶性竞争造成一系列的信誉问题,不能充分达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目的。

二、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形成原因概述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对于融资担保公司来说,主要为盈利风险、运营风险、政策风险等,都会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担保公司作为盈利性企业,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但因为政策的原因,导致担保公司属性界限模糊,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很大,却得不到同等的收益。但如果忽略掉政策,以利益作为第一出发点的话,融资担保公司又会恢复原来规模小、影响弱的局面,不利于担保行业的发展。作为银行跟企业的中间担保人,融资担保公司承担了70-80%的风险,相对来说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这种不公平不对等的分配方式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原本发展就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将更加难以持续发展,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了阻碍,使得担保公司承受更多的财务风险。融资担保风险出现最大的原因应该归咎于公司内部运转不协调、资金管理不到位、内控体制不完善等。有些民营的融资担保公司在资金支出管理上记录不详细,资金随意抽调、管理工作流于表面,也是引发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调查发现,大部分融资担保公司在进行担保时没有进行详细的排查审核,担保对象信息模糊甚至出现虚假,后续管理问题繁琐困难。对于融资担保公司来说,与之合作的大多都属于小型企业甚至个人,抵押物相对来说比较缺乏,而且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抵押物作为反担保措施,加大了担保公司出险的可能性,增大了财务风险。

三、针对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建立预警机制

(一)担保前进行前期排查与加强自身能力。风险控制管理主要是识别、评价与控制。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就难以解决,从根源上预防风险的产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损失。防范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最重要的就是来自于受保企业产生的财务风险。因此,在进行担保之前,对受保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评估企业的信誉,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确认企业的财务报表、运营能力、实际控制人情况等是否真实有效。保后跟踪能够及时对企业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警,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积极补救措施。(二)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为了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担保机构可以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一般分为内部控制机制、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风险预防机制。内部控制机制主要是严格规范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个责任部门能够独立运行的同时,又相互促进彼此制约。风险预警机制是针对财务风险进行提前的预知,及时预警,并能调动人员迅速解决问题,最大程度上的减少损失。风险预防机制就是对担保公司内部人员进行培训管理,使其产生连贯的作业流程,培养其财务风险的预防意识,健全相关制度,让制度深入人心。(三)针对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化解机制。与风险防范机制相同,财务风险的化解机制也有三种,分别是针对财务风险进行转移、分散以及补偿。财务风险的转移是可以利用适当的方法,将担保公司所承担的财务风险,通过反担保或者与银行共同分担转移给其他企业或者个人;财务风险的分散是将担保公司要承担的单户单笔规模下降,服务中小企业,这样不仅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而且一旦出险代偿金额也较小,降低代偿后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补偿便是提取风险准备金制度。担保企业在担保的过程中,担保费的收取是相当少的,那么为了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担保公司在平时需积极研究各类担保政策,有效地获得政府支持资金,并合理提高资金收益,增加自身抗风险能力。(四)为担保行业提供健全的法律体系。融资担保行业作为新兴的产业,也就意味着关于此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类问题。为了更好的防范风险,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针对这一行业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保证融资担保行业能够稳健的发展。

四、结束语

融资担保公司虽然发展势头迅猛,未来的市场也非常广阔,但正是由于发展速度快,其中也有很多隐患。例如市场的不稳定性,法律制度还没有得到完善以及自身内部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都导致了担保公司很容易产生种种风险,这其中最严峻的便属于财务风险。为了避免危及担保公司生存的问题,及时的预警和严格的风控是非常有必要的,上文提到的措施能够使得担保公司更好的、更健康的长远发展下去。因此,建立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谢晓燕.政策性担保机构生存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经贸,2016(4).

[2]苏红.如何建立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J].齐鲁珠坛,2019(02):18-20.

融资担保发展范文篇8

关键词: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优化

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现状,在担保的过程中由于经营的杠杆较高,给融资担保带来了经营风险,在融资担保公司经营的过程中,需要特别的注意与银行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因担保风险演变成金融风险,更严重的还会演变成地方性金融风险。在融资担保的过程中存在行业管理上的缺失、政府资金补充和损失补偿的机制不够全面、缺少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和换用的征信平台等各种问题,进而阻挡了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使公司面临着如何平衡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而保证融资公司平稳的发展下去,所以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如何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和降低公司经营的风险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较为优秀的法律顾问和金融专家,进而加快了融资担保公司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不断扩大,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多,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意识较强和专业知识能力较高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具有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多数融资担保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的认识到行业高杠杆对公司经营带来的风险,高杠杆会对公司带来巨大的、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经营风险,对于防范意识不高,不知道财务管控对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忽略了从源头出发经营风险有效的控制。(二)财务内部监管不到位。融资担保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业务的开展在运营的范围内,对于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可以有效的控制,多数担保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对财务监督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很多融资担保公司会从事风险高盈利高的业务,存在非法行为,超范围经营,对融资担保的公司带来财务风险。(三)控制、识别、化解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融资担保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缺乏对风险的处理能力。对于风险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的风险担保放大,难以把控风险。《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中第8条表明“担保机构对单个企业提供的责任金额不得超过担保公司实际收入的10%,对担保公司实行一个保护制度。”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信息平台和信息披露的机制,对公司的运营带来很大的风险,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在担保的过程中会与多家银行合作,由于借款人较多对信用担保和相互间联系的信息不一致,加上融资担保公司的内部管理不够全面,进而造成不能及时统计资本仅能够担保的额度,进而为公司后期的运行带来了风险隐患。第二,缺乏专业的判断。担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要更快的获得融资,一般是通过编造会计数据信息,粉饰其它公司的业绩数据信息,这对于融资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隐患,降低了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速度。融资担保工在担保的过程中,缺少对抵押物的风险专业化判断,在风险出现的同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不能严格保管企业的财务资料和相关数据,对于担保出现的风险不能有效的控制。

二、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优化思考

(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完善公司内部体系,主要措施有:第一,设置合理的法人治理机构。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要求符合审计经营管理原则的决策、风险预警机制、担保评估机制、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等相关机制不断的加强对融资担保的管理,避免风险出现的几率。对于防范风险的措施制定了《融资担保业务操作流程》、《融资担保业务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提高融资担保公司运营的合法性、申报程序合法。依据《浙江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实行办法》相关规定,要求融资担保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决策的程序、内部审计制度和议事的规则,进而可以保证公司合理有效的进行管理。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想要更好的发展,需要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审慎经营模式,保证其运营的合法性、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等为经营准则,确保公司顺利的运营,融资担保公司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融资担保行业的经营管理,避免出现到的上的风险。第二,强化风险管理,完善制度的建设。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其发展模式需要是属于高杠杆、高风险的行业,所以在运营的过层中需要不断的加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对风险的管控,对其管控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审核制度。在对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建立《融资担保业务操作规程》、《融资担保风险控制管理方法》、《项目经理责任制》等相关制度,进而可以对融资担保项目进行有效的规范,在融资担保前对评审、担保项目过程、代偿后的追偿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二是研究反担保方案组合,增加反担保管控。在进行担保的过程中,要提前制定控制企业资产、核心人物资产相关反担保防范措施,加强对财产抵押、承租权质押、经营权质押等反担保的组合效果,担保的过程中增加担保公司的违约成本,进而可以提高公司反担保管控的能力;三是加强项目的贷后财产管控,在融资担保完后,要求担保公司保持与银行之间的沟通,实时有效的了解到资金的流动情况,分析资金的异常变化。(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在融资担保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贷前的审核工作,比如:主体的贷款资格、信用记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对担保前需要制定《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融资担保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同时聘请中介机构对其进行定期的审计,进而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三)调整财务管理侧重点。对于不同的财务担保公司,其发展的规模、发展程度、成立的作用不一样。对于融资担保公司所管理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需要融资担保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好经营发展的侧重点,通过财务管理层对其进行调整和确定,进而可以提高公司财务管理的灵活性,提高公司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保证融资担保公司更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来讲是一个高杠杆、高风险的行业,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行业的经营风险、地方性的金融风险、行业重新洗牌的风险等,所以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财务的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通络有效的管理控制,帮助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顺利运营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文静.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改进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34):30-31.

融资担保发展范文篇9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用风险;担保融资

一、研究背景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民营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然而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作为“弱势群体”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十分严峻,这些企业往往由于缺乏信用记录、财务信息不完善等原因在申请融资的时候被银行拒之门外。温州民营企业众多,资金供需矛盾突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合作来提升信息对称性、分散信用风险。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机构主要有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和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本文将从温州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出发,探讨现有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信贷融资担保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中的不对称信息理论,国内外学者对担保融资的理论和实践展开了深入研究。信贷市场的不完善和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担保融资形成的根源。担保融资机构主要分为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陈海谊[1]通过对温州地区的民营企业的融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信用担保融资是扩大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有效手段。叶茜茜,杨福明[2]提出温州现有的商业性担保机构规模较小,资本实力和担保能力偏弱,并没有构建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盈利能力较弱。马松,潘珊,姚长辉[3]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引入政策性担保可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但是Gropp,Gruendl和Guettler[4]通过对政策性担保的实证检验得出政策性担保存在与道德风险相关的可能性。周素华[5]通过KMV模型对比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违约风险,发现民营企业存在信用风险偏高的问题。可见,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信用风险,融资难题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现有研究表明担保融资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1.2019温州民营企业融资总体情况。①融资总体需求。根据温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温州市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15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对比201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增速稍有放缓,但是资金需求总量仍然呈现增长趋势。而其中2019年的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4711亿元,比年初增加568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59亿元①。②融资利率。一是银行贷款利率。2019年1—7月中央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一年以内含一年是4.35%,在2019年8月LPR形成机制公布以后当年的8月、9月、10月、11月、12月一年期LPR利率分别为4.25%、4.2%、4.2%、4.15%、4.15%,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不断走低,有关数据②显示2019前三季度温州全市企业贷款利率和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分别为5.44%和5.67%,同比分别下降0.20和0.31个百分点,但同时均存在贷款利率上浮现象。二是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温州民营企业资金来源除了银行贷款以外,还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互助会、民间直接借贷等,温州地区民间综合利率指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民间融资市场资金成本及利率趋势,根据温州金融办“温州指数”所有监测点的统计,“温州指数”2019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为15.63%、15.95%、15.77%、15.32%,年平均利率为15.67%。从以上情况分析,温州地区企业融资总量的上升体现了企业融资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进一步对比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水平和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可以发现存在巨大的利差,从融资成本上来看,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在解决资金需求时成本较低的一种选择。发挥担保融资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的推进作用,是民营企业提高申贷率、降低融资成本的关键。2.温州民营企业信用风险分析。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温州民营企业融资来源中银行贷款占比达到69.2%,风险因素是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的主要因素,而担保融资的前提就是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了解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情况是探讨民营企业借贷担保行为的基础。温州民营企业大部分为小微企业,财务数据难以获取,因此本文选取19家温州上市民营企业为代表,采用其2019年的公开数据用KMV模型预测信用风险。KMV模型是90年代美国KMV公司提出的通过引入期权价值观念来预测违约率,评估企业信用风险一种动态模型,违约距离越长,违约概率越低。KMV模型方程组如下:E=VAN(d1)-De-rtN(d2);d1=ln(VA/D)+(r+0.5σA2)tσA姨t);d2=d1—σA姨t;σE=N(d1)VAσAE。本文取t为1年,无风险利率r为2019年一年期存款利率1.5%,企业负债数据采用2019年12月31日报表数据,违约点DP=SD+0.5LD(SD为流动负债,LD为长期负债),公司总市值E为每日市值均值,年化股权价值波动率σE=每日波动率样本标准差*姨交易天数,其中每日波动率=(当天总市值-上一交易日总市值)/上一交易日总市值,因未知数σA和资产价值VA数量级相差巨大,引入E/D作为参数便于函数迭代求解。根据KMV模型编写代码,输入以上参数,通过MATLAB程序测算得到资产价值波动率σA和资产价值VA,从而求得违约距离DD,违约概率EDF=N(-DD),N(*)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测算结果根据信用风险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如表1所示:根据上述测算结果再对比高雅轩、朱家明、牛希璨[6]提到的部分国有企业平均违约距离8.8267,发现温州民营企业违约距离较短。虽然本文测算的上市公司数据只能代表部分温州民营企业信用风险情况,但是上市公司一般相对于其他民营企业来说规模比较大,融资渠道也更广泛,程晓艳、褚晓飞[7]指出资产规模大小和公司违约概率成反比,因此可以推断,温州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在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引入担保措施是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担保融资不仅可以为企业增信,增加民营企业申贷率,也能起到分散金融机构风险的作用。3.2019年温州担保融资机构运行现状现有的担保融资机构运行情况可以间接反映民营企业担保融资现状,本文选取温州全市2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其中政策性担保融资机构有11家,其余13家为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如图1、图2所示。根据以上2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2019年度运营情况③,对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各项数据分别进行归类加总,再对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金额占担保总量的比重达74%,商业性担保机构担保金额的比例为26%,其中在小微和“三农”贷款担保方面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占比93%,商业性担保机构占7%,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户数占比92%,商业性担保机构担保户数占比8%,由此可见大部分民营企业的担保业务是由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支持的,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来源:担保机构内部数据。从风险控制来看,结合各担保机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担保解除额、代偿增加额和担保损失金额数据,根据以下公式:担保放大倍数=担保金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担保代偿率=代偿增加额/已解除担保额*100%,代偿损失率=担保损失额/已解除的担保额×100%,可以得到: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是4.07倍,商业性担保机构则是5.73倍;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担保代偿率是0.26%,商业性担保机构则是0.85%;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率是0.01%,商业性担保机构则是0.39%。对比同期2019年温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0.94%,关注类贷款占比1.87%,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参与担保融资后风险相对更可控,政策性担保融资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强于商业性担保融资机构。以上各项数据都说明商业性担保机构存在担保融资额度少、参与企业少、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而政策性担保融资具有“非营利性”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企业申请门槛限制低,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贵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以温州市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运行中心2019年运行情况为例,企业申请担保无需抵押品,信保中心对续保、小微园、科创、人才创业、文化创意、新三板挂牌、帮扶类企业等给予10%—100%不等的担保费率优惠,2019年担保费率平均仅为0.85%;其中首贷企业担保占比47%,处于担保链上的企业担保占比43%,这有利于化解“两链”风险,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同时信保中心帮助参与信用担保的企业将贷款利率上浮区间降至1.2—1.7倍,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超过1亿元。由此可见,政策性担保融资在担保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缓解民营企业资金压力的关键。

四、温州民营企业担保融资现存问题

1.担保融资覆盖面不广。据统计,温州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达99%,上缴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0%以上,创造的外贸出口额占全市的95%以上,但民营企业贷款仅占所有贷款的40%左右,与其数量占比及其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不匹配,民营企业发展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另外对比2019年温州全市非住户贷款金额5314.9亿元和担保金额总量1611328.679万元,可以发现现有的担保业务存在总量覆盖面不广的问题,政策性担保业务量也有待提升。2.信用体系不完善。由本文对温州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实证测算可以见微知著,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相对较高。温州民营企业很多为家族企业,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抗风险能力不足,且多存在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信息不对称、信用记录不健全等情况比较严重,信用短缺是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实行严苛的贷款条件的因素之一。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担保业务审核和风险把控时查询信用信息主要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企查查、温州“金融大脑”平台等工具进行,有些担保机构并没有直接接入信用平台,没有统一的评级标准,信息平台也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有待优化的问题。而且在银行参与合作的担保业务中,一般由担保机构先进行信用审查,实地调研民营企业成本较高,不利于提高审批效率,这就对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企业需求未满足。课题组对民营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了信息调查收集,从已收集的温州市各县区的986份企业问卷的结果分析来看,企业在政策方面确实都有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需求,依次是补贴政策、人才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部分企业表示对于相关金融支持政策和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的服务不是很了解,民营企业中还是有很多企业依靠内源性融资及民间借贷来补充资金,融资利率较高;另外据调查企业迫切需要管理、法律、人才招聘、产品研发、对企优惠政策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

五、对策建议

融资担保发展范文篇10

在发改委和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牵头主管十多年后,于2010年2月,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决定成立由银监会牵头,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等部门参加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管理部及联席会议。至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低门槛、监管乏力、运营不规范等原因形成的混乱的融资担保业市场,开始进入了一个整顿、规范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截至2011年5月31日,全国纳入规范整顿范围的机构数量为9192家,已完成规范整顿的为8732家,规范整顿合格的为6473家,全国共发放经营许可证5888张。但实际上,目前全国在工商局系统以担保字样注册的企业数量仍然高达1.9万多家。显然,规范、整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特别是,未来这些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前景何在?到底采取哪种经营运作模式,才能既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监管的需要,又适应市场需求,从而保持持续发展壮大的生命力,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1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将逐步演化为包含政策性担保功能的商业性担保模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运作比较成功的担保模式大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纯商业性的担保模式成功较少。原因主要在于,像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这些建立在纯自由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融资担保机制,本质上是政府以担保方式通过动用公共资源干预、弥补市场化融资体系的失灵或不足。但我国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私营企业以及混合经济虽然为社会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就业、税收,但从经济总量来看,特别是在一些关系国际民生的关键性行业中,仍然不是主导。这种经济结构决定了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事业的扶持和资助,其目标主要是获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溢出效应,而非获取资本收益,也不是为了解决提供某种特定社会功能的需要。这些溢出效应包括因中小企业发展而带来的就业岗位增加、缴纳税收增加、经济总量增加等等。融资增加对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有较大的乘数效应。一定额度的融资将匹配相关比例的投资,最终增加若干倍数的产出规模。这些新增经济总量,既是对社会的贡献,更是对地方政府的直接贡献。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政府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需要做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量。面对制约作为非公有制经济核心构成和主要代表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地方政府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相对不完善的条件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组建担保公司的做法,来弥补这种担保服务的市场缺位问题。这就是本世纪前几年,在政府的推动下,政策性担保机构快速兴起的根本原因。

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不但在经济总量上迅速增长,而且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与制度方面,也快速成熟。体现在融资担保领域,政策性融资担保模式出现了难以持续的问题。一是政府受财力支出限制,无法持续投入融资担保事业;二是向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担保属于市场化行为,一旦失败需要按市场原则承担损失,这对于政府而言是超出其社会管理职能的额外负担,难以承担;三是融资担保产生的溢出效应,相对政府直接投资资助而言,是一种潜在难以度量的、非排他性独享的间接效益,不可能吸引政府的更多积极性。面对这些根本性问题,2005年以后,政府由直接组建投资担保机构,转变为采取“政府引导、民企控股、市场运作”的思路,通过给予优惠政策来间接支持担保发展,包括营业税的减免、担保余额的奖励、代偿损失的补偿,以及再担保的风险分担等等。实际上,随着大量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增资扩股,以及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重组整合,许多政府性资金开始相对收缩,大多已经倾向于退居非控股地位。

目前,我国融资担保业仍然伴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不断发展,但是,在这种新的发展思路下,政府逐渐转变对融资担保行业的支持方式和手段,由直接投资转向政策引导。这些在政策引导下成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化融资担保服务的同时,通过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事实上履行了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说,过去独立运作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功能,已经能够由政府优惠政策支持下的市场化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履行并替代。

2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将在双层监管体制下重组整合成为区域寡头性的类金融机构

在我国,民营资本大量投资于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在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金融资源相对其他要素始终处于短缺状态,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弱小、经营风险高以及信用信息缺乏而导致的融资问题更为突出。以提供信用增级有针对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担保机构自然受到亲睐。在其他中小企业广泛生存的县域经济范围,由于国有银行在改制上市过程中,按照投入产出原则大量调整压缩了县域经济以下地区的金融服务分支机构,造成对县域以下经济实体金融服务的绝对短缺,同样促使融资担保机构快速发展。在政府创新支持担保业的思路后,大量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

近几年,中国银监会为提高金融市场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一方面鼓励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促进面向农村地区广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迅速发展。应该说,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激烈。2011年以来,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大型商业银行,都宣布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确保中小企业新增贷款规模和比例不断提高。随着金融服务不断深化,服务层次日益丰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旦大量的银行业机构将服务重心下移,融资担保机构过去拥有的对微小经济实体的信息优势将不再明显,以台州商业银行、包头商业银行等一批针对中小企业提供专业融资服务的银行为例,其快速发展对该地区的融资担保机构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市场挤出效应。

未来,面对由于金融服务深化带来的强大竞争压力,专业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将走向两种分化。一是适应政策条件允许,通过适当方式转型改革发展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金融类机构,以富有竞争性的专业能力向中小企业直接提供融资服务。二是适应当前以中央层面的联席会议和地方层面的日常监管共同构成的双层监管体制的要求,在以核发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为核心的规范、整顿活动中,部分有实力、有市场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在担保行业重组整合过程中不断强大,占据一定的区域市场,成为在双层监管体制下规范运行的类金融机构,以提供有竞争力和规模经济效应的融资担保服务作为生存手段。

3互助担保机构更为规范与普及,但难以超越自组织的内在关联关系而扩大规模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自身实力弱小、抵押不足、经营信息不透明而导致的信用短缺。在这个意义上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关键问题是破解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研究表明,实行会员准入制度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危害问题。互助性担保正是基于这一制度优势产生的融资担保模式,它在获取会员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由于各成员企业具有地缘、业缘的人际关系网,促使企业间、企业与担保公司、企业与金融机构间更容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同一集群内的会员企业主思维模式更易接近、有利于达成一致看法。而且,由于地域“根植性”大大降低了企业违约成本,能有效控制风险,形成群体信誉机制,有较强的能力为会员提供互助性担保以及反担保控制。

在意大利、孟加拉等国家,互助性担保已经比较发达,在解决微小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低收入人群创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在我国,以由政府机构、银行、专业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共同发起组建的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互助协会,以及浙江萧山“封闭式、会员制、非营利”封闭式担保公司等为代表互助性担保机构,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效,是许多具有地缘、人缘、业缘的微小经济体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