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1:04:45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范文篇1

一、拓展

当前,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的一大任务是如何向广度和深度拓展。通过今天上午各个市的交流,我估计大家都会

有启发,实际上大家都在考虑拓展语言文字工作领域的问题。不拓展,等教师测完了,公务员测完了,我们就没活

干了;不拓展,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就永远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所以,拓展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思

路加以重点考虑。是不是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领域:第一是将普通话水平等级向作前置要求的领域拓展。这个领域有

教师,这块现在还没做完,今天义乌的同志提醒我们还有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市都在做的

交通、旅游等公共服务部门,这块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同时,公务员普通话测试工作明年基本完成后,能不能考虑

在公务员报考时就将普通话等级要求作为一个条件,不要等录用后再来培训和测试。第二是向重要的文化场所拓展

。**省是博物馆大省,但博物馆内用字不规范现象很常见,影响了**的形象。我们要在这些重要的文化场所、文化

设施上有所作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考虑公共场所的外文标识规范问题。

语言文字工作是无止境的。记得在金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反馈会上有专家提出,语言文字在解决了“对不对

”的基础上,还要追求“好不好”。专家在举例时说到“全家生煎”这一店招,这四个字虽然没有一个字是错的,

但是效果肯定不好。

二、创新

语言文字工作不是中心工作,但会影响中心工作。语言文字工作要为中心工作服务,需要寻求更多的载体,这

就有了创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要找更多的“车”让语言文字工作“搭”。这一点今天也有很多同志谈到,比如中

央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要向农村拓展,与新农村建设挂起钩

来。又如和谐社会构建中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可以有效利用社区学院、“读经年”、纳凉

晚会等载体,将语言文字工作融合进去。再如宣传也有个创新的要求,如何宣传才能达到推进工作的效果,值得大

家研究。像舟山将普通话纳入电视台“双语学习”栏目,这个载体很有效,这样推普就不仅仅是推普周一周的事,

而是变成了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

三、机制

怎样的机制才具有长效性?我常说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搞得轰轰烈烈,但一年后成果可能就消失了,示范街

里面各种不规范用字又会大量出现,所以要追求长效机制建设。值得欣慰的是,温州市和金华市已经开始探索、思

考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弄明白了社会用字有两个部门在管,一家是工商行政部门,他们负责管理街上的户外广告;

还有一家是规划建设部门,他们负责管理街上的店招。这两个部门抓住了,街面用字的水平就会大大提高。金华市

的工商行政部门已经作了有益的探索,在管理软件中增加了上传户外广告小样,对小样进行审查的功能。这样,语

言文字规范化示范街就会由一条街变为两条街、三条街,整个社会的用字规范化水平就会提高。

再如机关公文,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常见的问题就是那么一些东西,以致专家们都没有太大的兴趣多说。像金

华市政府办公室“公文病院”的做法就值得在全省推广。“公文病院”集中曝光公文中常见的文字、格式、标点符

号方面的问题,加以点评,并制成展板到各县、市巡展。这项制度虽然很出机关的洋相,但会大大减少公文的毛病

又如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源头,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评估很有必要。地方语言很顽固,一旦没有说普通话

的环境,地方语言很容易复辟。宁波市一位负责同志曾在黑龙江呆过四年,普通话的底子还是好的,但在教育强县

验收汇报工作时,说的普通话很绕口,说的宁波话却很通顺。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在宁波基层工作没有机会说普通

话,可见环境很重要。因此学校这个源头还不能放松,普通话一定要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这个很

关键,是核心问题。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我们想建立“回头看”制度,就是对已经通过评估的城市,我们要组织部分专家,在不事

先通知的情况下来检查一下评估成果巩固得如何,原来的一条街是变成了半条街,还是变成了几条街,我们的目标

是示范街要越来越多。

四、建设

建设是指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自身的建设。地位和作为是连在一起的,金华等地为什么争取到测试机构的正科级

编制,这是靠干出来的。通过实干,金华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已经基本完成了市本级公务员的普通话测试任务,

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认为这个机构很有必要。大家都要抓住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这个机会,这是让我们宣传、表

现、展示语言文字工作的机会。

首先是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的建设。我们要有自己的阵地和工作人员,这是最起码的。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的建

设是基本建设,许多地市已经打破了坚冰,其他地市要积极争取。

其次是语言文字工作队伍的建设。队伍建设是我们的根,要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好的队伍。随着语言文字工作

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对语言文字工作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言文字工作队伍不可能就是我们几个人,各地要充

分发挥当地高校语言文字专家的作用。

再次是部门之间协作的建设。语言文字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教育行政部门一家的事,需要各相关部

门的支持和协作。我们要做好牵头工作,和相关部门保持紧密协作关系。现在各地语委成员单位都已经扩大,要让

成员单位有事做。当然,成员单位中有重点的,也有一般的。对重点的成员单位,要保持热线联系。语言文字工作

部门和人事部门沟通得好,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就做得好。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是硬任务,我们没有

理由不做,要漂漂亮亮地完成这项工作。我认为虽然明年的任务很重,但已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工作中,我们不

要太计较非原则性的问题,尽可能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有困难可以和省里沟通,我和省人事厅傅玮厅长也会

适时促促那些老大难地方的工作。

我们2008年工作的目标很明确,四个重点领域很清晰,抓手也很清楚,这些省里都已作了安排。对于三类城市

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我认为不要太着急,关键要过程,抓住过程推动工作。对于工作领域向农村延伸,我认为也要

有个重点,就是要放在大集镇或者是集镇,这些地方语言文字应用较多,自身也有需要。我们做工作要顺势、借势

语言文字范文篇2

一、理解涵义读通文

词是语言的基础.词语是文章的组成部分。词语教学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而出现的。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关键词语理解得越充分,课文理解也越深刻,语文课的性质体现也越充分:反之,就会出现“架空分析”,课文理解就肤浅、模糊,语文课就很容易走样、变味。尽管“低年级以字、词、句为重点,中年级以段为重点,高年级以篇章为重点”.但是学字词绝不是阶段性要求,而是贯穿小学六个年级语文学习的。学段、学篇,是随着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自然增加的内容,学段、学篇,不等于以段篇知识为重点.就忽视字词教学。从众多教育家提出的“淡化篇章、强化词句”的观点中,也不难看出词语教学的重要性。我们教学时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关键词,由一词牵动全文脉络,疏通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学习《小珊迪》一文,要体会小珊迪生活穷困悲惨得通过“乞求”一词来理解。我在提问过“乞求”的意思后,紧接着问:“小珊迪为什么由‘请求’变为‘乞求’?”如果学生连“乞求”,(即那种低三下四、苦苦哀求)的意义都不懂,那么小珊迪向人乞求买他火柴的内在原因就体会不到了。通过让学生理清关键词“乞求”.这师道就能理解小珊迪怕失去卖出火柴的机会,为情势所迫,为生存所迫只能“乞求”人们买他的火柴的深层原因,也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显而易见.准确把握词义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二、把握语感读懂文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晏子使楚》一文五次写“笑”,同为笑,却笑不同。在教学时,我抓住课文的“笑”设计了以下问题:课文中一共几次写到笑?这分别是谁的笑?这又是怎样的笑?为什么会这样笑?你从每次笑中看到了什么?一“笑”俘众心,学生兴味盎然,自主合作,层层深入,逐步把人物性格和心理提炼淋漓尽致。课文中的笑是变化的,曲折的。通过层层整理归纳,学生终于弄通了楚王之笑有三,一是“冷笑”,是因为他想在见面时占据气势的制高点,压晏子一头,挽回已失去的面子:二是“陪着笑”,这是尴尬的笑、无奈的笑:三是“笑嘻嘻”,“笑嘻嘻”比“冷笑”来得更阴险、更恶毒:笑容中显露出剑锋,充满了杀机。通过上面的分析.学生感觉到《晏子使楚》写每一次“笑”的涵义.每一次“笑”都是很有特色的,认识“笑”在文中的作用。接着通过教师指导朗读,让学生在一次次品读中准确定“味”,在一次次朗读中渐渐加深了对人物认识.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由此可见,把握好语感的训练,学生要想读懂课文也非难事。

三、领悟精神读透文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特别是那些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课文《落花生》中有这么一个关键句子:“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层层剥笋法,先问学生:“体面”是什么意思?“讲体面”是什么意思?我们要不要“讲体面”?“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不该做什么样的人?这样紧扣语言文字,从一点切入,然后逐层展开,帮助学生理解了“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差别,不仅掀起教学高潮。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有利于把握课文的中心。

语言文字范文篇3

一、保护方式

我国宪法保护民族语言文字权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上明确规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根据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结合民族语言文字的实际,在宪法和根据宪法诞生的普通法律对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以及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等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尊重民族语言文字权的规定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者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后来历次修订的宪法都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条也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些规定从法律上明确了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必须得到尊重和保障。第二,保障民族语言文字权的规定为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利,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根据宪法精神诞生的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第四十七条等条款也相应做了具体规定。这些法律法规,从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职务到公民诉讼,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当地通用的几种文字包含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都做了具体规定。第三,关于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定语言文字是人们交际的工具。由于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多数人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交际工具,民族自治地方不仅通用汉文,有的还通用少数民族文字,而且还由于汉语文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文字,所以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的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应当予以鼓励。”在党和国家的许多文件中对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也做了具体的规定,提出了实际的要求。一些省、自治区还把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成绩定位干部考核、晋升和表彰的一项内容。

2.在实践中采取特殊保护政策为实施宪法上的权利,国家还提供社会的、技术的、政策的必要条件,在实践中真正实现了宪法赋予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具体包括:第一,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提供帮助,创造条件。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的出版机构,翻译机构和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台、电视台,创办了民族文字报刊。“目前,全国有30多家少数民族文字出版机构,还有一些编译机构,每年用20多种民族文字出版各类图书达5900多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民族语言广播;已用20多种民族语言摄制完3410部故事片,有1.04万部影片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1]从中央到省、自治区,自治州先后建立了21个翻译和出版机构。用少数民族文字翻译出版了马列著作、著作、邓小平文选和有关政策、法律文件,还有大量社会科学读物、科学技术读物、文化艺术读物、文学作品读物和各类教科书、工具书,出版发行大量少数民族文字的杂志、报纸。国家有关机关为此了有关法规规章,保障民族文字翻译出版事业的发展。第二,大力培养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人员。培养民族语文工作人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既要培养党政干部、翻译、编辑、双语教学教师等专业人才,也要培养一般人才。”[2]政府先后在中央和民族地区建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工作机构和研究机构,在中央民族大学和一些民族学院以及有关文科高等院校,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系(班),或设立多个少数民族语文专业,培养了大批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干部和研究人员。第三,发展民族语文的教学。为了发展民族语文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法》第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国家有关部门也了一系列有关的行政法规和规章。1980年10月9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最重要的是,凡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应使用本民族的语文教学,学好本民族语文,同时兼学汉语汉文。”此后,国务院有关部、委就民族语文教学问题,民族教育体制改革问题制定了行政法规,促进了民族地区使用本民族语文教学的发展。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等十几种民族语文在中小学教育中广泛使用,各地出版了全部和部分民族语文的中小学课本。在一些省区还发展了用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高等学校。[3]第四,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解放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壮、布依、苗、侗、哈尼、黎、纳西、白和土家族等11个没有文字或者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4]帮助四川彝族规范了彝族文,帮助景颇族、拉祜族、傣族等3个民族改进了文字。新创制的文字在推行和试行中,有些文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些文字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完善。这些措施都为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他们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五,抢救和整理少数民族文献资料。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资料,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丰富的“物质”基础。因为,任何发展,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语言文字的发展也是如此。

二、监督方式

民族语言文字权的监督是实现民族语言文字权,保障少数民族权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障。虽然我国宪法、按照宪法精神制定的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都规定了民族语言文字权方面的内容,但是民族语言文字权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于实施民族语言文字权有很大意义。尤其是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的意义不可忽略。目前的监督机制包括:

1.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对民族语言文字权的监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民族语言文字权立法的监督;二是对司法、行政机关保障民族语言文字权的各项活动的监督。这两个方面的监督是依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来实现的。权力机关对民族语言文字权的审查监督机制作为纵向监督,内容主要包括:(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有关处理民族语言文字的决定;(2)宪法中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的内容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的通过;(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中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的内容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4)省、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地方立法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法规中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的规定相抵触;并要经过法定的备案或批准程序;(5)自治区制定的自治条件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国家权力机关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方面的监督,主要是指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实施活动的监督,这种监督主要是通过听取和审议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报告,向有关机关提出质询案、对重大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等形式,督促司法、行政机关认真执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权利起到制约与监督的作用。国际权力机关对司法、行政机关工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的监督可以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或闭会期后进行。

2.行政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对民族语言文字权的监督是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执行民族语言文字权活动的监督,这种监督是依行政管理权限和行政历书关系产生的,是行使行政管理权的一种手段。行政机关的民族语言文字权的监督主要有一下内容:(1)国务院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2)国务院有权改变或撤销各部、各委员会的不适当的有关民族语言文字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3)国务院有权改变或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不适当的有关民族语言文字权的决定和命令;(4)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有关民族语言文字权的决定。

语言文字范文篇4

大力推广普通话,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素质的首要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使之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校以为指导,继续深入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紧紧围绕有关语言文字工作要点,结合我校实际,加强宣传力度,做好各项惯例工作,开展多样活动,以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为努力方向,使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上一个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学校工作

在学校工作中,继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以争创示范校为契机,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全校师生进一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和巩固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使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长久效果。

1、定期召开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2、在学科教学和学校一切集体活动中,师生都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谈必须使用普通话。

3、学校校牌及其它标牌、宣传栏、黑板报等要严格遵循文字的规范,不使用不规范汉字。

4、加强校园网语言文字工作宣传力度。开辟校园语言文字工作专栏,加强内容的建设和创新,实现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指导和应用研究的网络化,使其成为向师生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的平台。

5、加强教师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方面的培训,特别是落实二级乙等教师的强化训练措施,耐心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普通话水平,争取在规定期限内达标,从而为争创语言文字示范校奠定基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语言文字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性和运用能力,打造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教育氛围,准备开展以下活动。

教师活动:

1、要求每位教师只要进到校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无论是跟学生交谈还是教师之间的谈话,必须使用普通话,并把是否使用普通话做为评优课和年终考核的标准之一。

2、在教师队伍中开展“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主题的演讲、抽读课文、普通话测试等多种形式的普通话实践活动,以提高每位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3、利用校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体教师的推普意识、写规范字意识。

4、每位教师在备课写教案时,必须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不得写简化字,学校每学期开学初、中、末检查教案时,其中一条看是否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对在此方面做得好的老师的教案给大家观摩。

5、定期对教师进行语言文字测试,以检测教师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情况。

6、邀请有关语言文字的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语言文字培训,以切实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水平。

7、加强全体教师推普意识,积极投入推普活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普通话素质。教师结合备课练钢笔字,结合板书练粉笔字,结合写字课自练毛笔字。

8、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听课和说课,在说课环节和上课环节上促进教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范文篇5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今年上海世博会,再到明年我省即将举办的世园会,日益广泛而紧密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对语言文字的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义务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等章节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倡导全民阅读”等任务。

近年来,我省语言文字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为主线,积极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推普周”宣传活动等,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我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省语委2009年9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意见》,年底联合省人大等单位赴宝鸡、咸阳开展语言文字执法检查行动,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今年年初,为加快陕西对外开放步伐,省语委工作机构对公共服务领域语言文字标识工作提出了工作建议。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由我作为提案者递交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引起了全国政协、教育部、国家语委的高度重视。

但是,与其他兄弟省份相比,我省的语言文字工作仍有不少差距,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部门认识还不到位,社会参与程度还不高,相关部门和行业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语言文字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这些状况如不尽快改观,开创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就无从谈起。我们语言文字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学习贯彻《纲要》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结经验,创新工作,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西部强省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扎实做好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这次会议审定通过的省语委工作规程和议事规则,对省语委的工作性质、成员分工、文件审签程序、工作形式等都作了明确阐述。根据规程,自今年开始,各委员单位每年要向省语委全会汇报上一年度工作情况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省语委办将进行督办检查并组织评选表彰。希望各委员单位认真谋划好本部门、本系统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做好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当前,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积极开展第13届全国推普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宣传纪念活动。经国家语委、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推选,我省今年被确定为第13届全国推普周重点省份;9月12日,省政府将和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第13届全国推普周开幕式活动。届时,教育部、国家语委和全国推普周活动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领导将来陕出席活动。这一安排既体现了国家语委对陕西省的重视和关注,也是对我省多年来的语言文字工作的充分肯定。希望各委员单位配合省语委办做好相关工作,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展示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成绩。同时,国家语委将于今年10月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表彰大会,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年来,全国各地、各行业涌现的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省语委将组织各委员单位及行业系统开展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情况总结、评选和推荐活动,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及时报送总结,积极做好候选单位和个人的推荐工作。

(二)认真做好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根据即将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工作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一类城市(省会城市)在2011年、二类城市(设区市)在2012年、三类城市(县、县级市及郊区城镇等)在2015年要力争全部通过“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评估。目前,全国共有32个一类城市、190余个二类城市、230余个三类城市通过了城市语言文字达标评估。同属西部地区的甘肃省,截至2009年底,其13个二类城市中已有9个通过评估。而我省仅有西安市于2006年通过了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其余设区市和绝大多数县区均未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省语委办要加强这一工作,制定详细的评估验收标准,确定验收时间表。省语委各委员单位要按照工作要求和职责分工,督促行业系统内各级单位完成好所在城市达标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并落实专人配合省语委办完成相关市(区)语言文字城市评估检查工作。

(三)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省语委各单位要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省《实施办法》和省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意见》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在本单位、本行业领域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要通过竞赛、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广泛参与的积极性,着力提高党政机关、教育系统、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四大领域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努力开创全社会共建和谐语言环境的新局面

省教育厅(省语委办)要切实担负起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的职责,作为省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和办事机构。加强和省语委各成员单位、相关行业系统的联系和协作;各委员单位、各行业系统要加大社会监管和宣传工作力度,发动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社会形成更为广泛的影响,使省语委“建设、推广、监管、服务”职责真正落到实处,努力开创全社会共建和谐语言环境的新局面。

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多年来,语言文字的使用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省语言文字工作逐步建立了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支持配合,各司其职、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推进全省语言文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五到十年,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深刻调整,给我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为强化省语委对全省语言文字工作的议事协调职能。去年省级机关机构精简、人员编制压缩的背景下,省教育厅(省语委办)专门增设了语言文字工作处,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这项工作。省政府在省级机关机构改革后及时调整了省语委成员,这些措施都为省语委职能的发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语言文字范文篇6

西夏文字自明代中叶以后,再无人使用,历经明、清两代五百余年间,世人不复知历史上曾有过这种精美奇特的文字。到19世纪初,才由中国学者发现和识别出西夏文字,揭示了它在历史上的存在。清代西北史地学者张澍(1776-1847)为最早判别和认识西夏文字的学者。清嘉庆甲子年(1804)张氏于家乡武威疗养之际,一日携友人游清应寺(注:按:此寺实即原西夏之护国寺。),偶然拆出一座石碑来,但见碑阳所刻文字形体方正,类似汉字,但无一字可识,见碑阴有汉字,末尾落款“天佑民安五年岁次甲戌十五日戊子建”。“天佑民安”乃西夏年号,张澍遂判定碑阳所刻不识之文字为西夏字,该碑便是日后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俗称“西夏碑”。张氏为这一重要发现作文一篇曰《书西夏天佑民安碑后》(注:张澍:《养素堂文集》卷19,清道光17年(1837)刻本。)。西夏碑发现后不久(1820),金石学家刘青园在武威发现的数瓮古钱中,不但识得数品西夏年号的汉文钱,还见到不少所谓的“梵字钱”。他将此类钱文与西夏碑阳文字对比,方知钱谱中所谓的“梵字钱”实为西夏文钱,自此以后,钱谱中才真正开始著录西夏文钱(注: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卷15,清嘉庆25年(1820)刻本。)。据载,清代学者鹤龄于清字(满文)馆供职时,曾从绥远(呼和浩特)城一古庙中得经一函八册,其标题为九个西夏文字,因该经卷数与偈语同《佛说妙法莲花经》,鹤遂判断该经必为《法华经》,每册第八字各不相同,因此知其必为记数。1904年,法国人毛利瑟发表了他4年前在北京所得《法华经》三册残卷,此经第一卷第一页经文右上方已有汉字注解。也就是说远在毛氏之前,即有中国学者曾试通其文。联系鹤龄事迹,盖西人毛利瑟君之所得或正是鹤龄原藏八册《法华经》失散之卷册(注:聂历山:《西夏语研究小史》,载《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4卷第3号(西夏文专号),1932年;贾敬颜:《西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历史研究》1986年第1期。)。

黑城西夏文献出土后,俄国人捷足先登,率先着手研究,并迅速将重要的学术信息传递给中国学界。于是我国学者罗振玉于1913年,将俄国学者所赠之对西夏文字解读至为重要的文献《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文、汉文对音词典残页照片在日本京都翻印。其子罗福成、罗福苌二人立即投入西夏文字的研究。1919年,罗福成《西夏译莲花经考释》、《西夏国书类编》,罗福苌《西夏国书略说》等著作相继刊布。1927年,罗振玉刊出《西夏官印集存》,据实物文字,以正西夏纪年。1935年,罗福成又将《同音》影写石印。西夏学在中国的发展,罗氏父子功不可没。

鲜为人知的临夏人郑隆(1884-1938),亦曾著有《书武威县西夏感通塔碑后》、《西夏译华严经普坚行愿品考释》、《西夏译妙法莲花经考释补》等文章。国学大师王国维及陈寅恪等人亦对西夏文字有所研究(注:见贾敬颜:《西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历史研究》1986年第1期。)。1932年,北平图书馆隆重出版了馆刊“西夏文专号”纪念该馆1929年从宁夏购得的西夏文佛经百余册。刊物中收录国内外专家著译36篇。当时西夏研究在中国可谓盛况空前。

继罗氏兄弟之后,王静如教授在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方面成绩最为显著。1930-1933年他连续出版了《西夏研究》三辑,除论述西夏国名、语言、文物等方面的文章外,主要是对西夏文佛经的译释,首次为学界提供了长篇汉译西夏文材料。同时,王氏还在《中国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发表了有关论著(注:详见《王静如教授学术著作目录》,载《中国民族史研究》(2),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这一学科被迫中断了数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老一辈学者王静如、罗福颐等,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同时,在西夏历史方面开展了部分研究工作。不久即发生了反对科学文化的“”。直至70年代末期政策松动之后,新老西夏学者才能有机会发表有关的研究成果。1974年到80年代初,王静如、史金波、白滨、李范文等对河北保定明代西夏文经幢和甘肃武威新发现西夏文字的考释、讨论,陈炳应对武威西夏碑的介绍和译释;李新魁对西夏文字构造方式的初步探讨;史金波、白滨对国内外西夏文字研究状况的介绍;史金波对西夏文字及辞书的论述;李范文对西夏文字的论述等,一步步把中国的西夏学推向高潮。80年代至今为西夏学的黄金时代,单就语言文字方面的论文就有百余篇,专著10余种。专著分三个方面:1.对西夏辞书的研究和整理,计有《文海研究》(1983)、《同音研究》(1986)、《番汉合时掌中珠》(1989)、《宋代西北方音——〈番汉合时掌中珠〉对音研究》(1994)等;2.西夏文字类文物的研究,计有《西夏官印汇考》(1981)、《西夏陵墓出土残碑粹编》(1984)、《西夏文物研究》(1985)等;3.西夏世俗文献的译释和研究,计有《类林研究》(1993)、《西夏谚语》(1993)、《天盛改旧新定律令》(1994)、《圣立义海研究》(1995)、《贞观玉镜将研究》(1995)等。这些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门著述,尤其辞书研究,对学界了解和运用西夏文字资料提供了工具书。论文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对辞书的研究,如《西夏文辞书的特点和历史价值》(1983);《西夏辞书〈同音〉研究提要》(1986);2.语音方面,如《西夏语的浊塞音与浊塞擦音》(1981)、《西夏语音系导言》(1982);3.语法方面,如《孙子兵法西夏译本所见动词词头的语法功能》(1987)、《西夏语的复合构词法》(1988)、《西夏语的音韵转换与构词法》(1993);4.文字方面,如《略论西夏文字的构造》(1980)、《西夏文的意符与声符及其衍生过程》(1985)等。这些都提出了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前沿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俄国

俄国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整个西夏学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成就位各国之先,这主要是得益于科兹洛夫从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城掘走的大量西夏文献。

1909年,当科兹洛夫将黑城所得西夏文献运回彼得堡后,时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的伊凤阁就立即着手研究这些珍贵的西夏文献。他首先从中发现了前述赠给罗氏的西夏文——汉文对音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打开西夏文献宝库的钥匙找到了!这一极为重要的资料经伊氏初步研究后写成《西夏语简介》(注:文载《帝俄科学院院报》第6种,第3卷,1909年。),介绍给学界。同时,他还研究了其他西夏文献,写就《西夏语考》(1909)、《观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1916)、《西夏文献》(1918)。这些学术信息的刊布,如同打开了一扇新学问的大门,西夏语言文字的研究,出现了质的飞跃。

随着苏维埃的诞生,又有一批青年学者加入到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的行列,其中以龙果夫和聂历山最为突出。龙果夫于1929年发表了《〈掌中珠〉中“尼卒”型二合字》(注:文载《苏联科学院报告集》第789号,1929年。)。同时,他还整理、编写出一个西夏文献目录(注:即《科学院亚洲博物馆馆藏西夏书籍目录》,载《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4卷第3号(西夏文专号),1932年。)。聂历山则成果更丰,短短数年间,就写出了《西夏文字对照西夏文字抄览》(1926)、《论西夏辞书》(1927),以及与日本学者合著之《西夏语译大藏经考》(1932)、《西夏文八千般若经合壁考释》(1932)等语言文字和历史方面多篇尤具新意的佳作。1937年他的《夏俄字典》编成,共收6000余字。后来聂历山在苏联肃反运动中(1945)受害致死。他的以上论著后被收入两卷本《西夏语文学》(注: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1960年。)。聂氏的这些卓有成效的成果,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肃反运动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处于停滞状态。二战结束后,龙果夫带领戈尔芭切娃、克恰诺夫等人重新着手进行西夏文献的整理与编目工作。从50年代末起,苏联开始加强对我国北方民族历史、语言和文字的研究,并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这一时期从事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主要有克恰诺夫、克平、索夫罗诺夫、科拉科洛夫、缅什克夫等。这一时期不仅参加的人数多,而且取得的成果也十分显著。克恰诺夫、克平和索夫罗诺夫可作为其中的代表。克恰诺夫具有较深的语言学功底,并精通汉语,在西夏学领域内涉猎甚广。他在西夏语言文字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西夏文写本和刊本目录》(注:该书由克氏与戈尔芭切娃合编,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1963年。)、《西夏语语音研究》(注:该书由克氏与索夫罗诺夫合编,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1963年。)、《西夏文译汉文经典——〈论语〉、〈孟子〉、〈孝经〉》(注:该书由克氏与科拉科洛夫、克平合编,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66年。)、《文海》(注:该书由克氏与科拉科洛夫、克平合编,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69年。)、《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注: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7-1989年。该书为4卷本,包括对《西夏法典》的译释、研究以及全部的影印照片,是书耗费了克氏20余年时间。)等多种。此外,克恰诺夫还发表了有关西夏社会历史、文化、军事、政治、地理、宗教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论著,如《西夏史纲》(注:该书为克氏的博士论文,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68年。),书中充分利用汉文史料,更多的吸纳了其他学者所看不到的西夏文材料,对党项族的兴起,西夏的建立及其社会制度,西夏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地论述。这里对他有关方面的单篇论文就不一一列举了,到目前为止,克氏的论著已逾百种,在国际西夏学界,他无疑是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索夫罗诺夫为语文学博士,他在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方面成绩突出,除与克恰诺夫合著《西夏语语音研究》外,又出版了两卷本《西夏语语法》(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64年)。作者运用印欧语法的若干规则,较为全面系统地描写了西夏语法。另外,他还发表过多篇西夏语言文字方面的论文。克平于1966年和1969年先后与克恰诺夫、科拉科洛夫等人合作整理出版了西夏文译汉文典籍《论语》、《孟子》、《孝经》以及西夏文辞书《文海》的译注本;另外,她还出版了《西夏文译〈孙子〉》(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79年)、《西夏文译〈类林〉》?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3年)。克平女士更有成效的工作是对西夏语言的研究,尤其在西夏语语法方面提出了许多见解(注:克平:《西夏语形态学》,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5年。),克平语法著作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大量西夏文世俗文献,从藏缅语法范畴去研究西夏语言。她还先后发表了多篇西夏语言、历史方面的学术论文。

可以说,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俄国开展得如此轰轰烈烈,首先是科兹洛夫的功劳,一件件弥足珍贵的西夏文献,便是一个个丰富的宝库,只要身处其中,必定有所收获。其如聂历山、克恰诺夫者,用力甚勤,涉猎广泛,成绩斐然。如此,俄国在该领域之领先地位,便成为预料中事。当然,俄国学者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东西。首先,他们率先研究黑城文献,筚路蓝缕,功不可没;其次,他们迅速将这些珍贵文献介绍给学术界,并与中、日等国学者亲密合作,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学术氛围;再次,俄方集中了数批优秀的汉学家,始终重视对西夏学尤其西夏语言文字的研究,为推动西夏学的国际化及其繁荣,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从1994年开始,中俄双方联合系统整理黑城文献,并由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不但揭开了中俄合作的新篇章,也必将使西夏学进入新的繁荣时期。

三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日本

就在欧洲学者围绕居庸关石刻辨别西夏文字的时候,日本学者也已开始进入该研究领域,其人便是时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的白鸟库吉。白鸟著《契丹女真西夏文字》(注:该文分上下两篇,刊于日本《史学杂志》1898年第9编11、12号。),作者同意欧洲学者的正确见解,认定其中不识之文字为西夏文字。但关于西夏文字的创制时期,他则反对仅依据《辽史·西夏传》将西夏文字的创制定在德明时期的结论,而在日本首倡西夏文字创制于元昊时代的观点。他根据《宋史·夏国传》、《梦溪笔谈》中的有关记载,举出五条理由,加以论证,颇具说服力。虽然白鸟库吉的文章中,所涉西夏语言文字之学无多,但这是第一次向日本国内介绍西夏文字的作品。可以说,白鸟库吉开了日本西夏语言文字研究之先河。

黑城文献发现后不久,日本便有一大批学者加入了西夏研究行列,诸如石滨纯太郎、长部和雄、宫崎市定、田村实造等。但是,在语言文字上有所建树的仅石滨纯太郎一人,其他人的研究均在历史文化方面。石滨与俄国西夏学者聂历山是同时代人,二人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和广泛的学术联系。聂历山游学日本时,石滨曾帮他在日本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多篇。此间,石滨亦与聂历山合著过多篇论著,如《西夏语译大藏考》(注:日本《龙谷大学论丛》第287号,1929年,京都。)、《西夏文若般经片断》(注:日本《艺文杂志》第18卷第5号,1929年,京都。)、《于阗文智炬陀罗尼经片断》等(注:日本《龙谷大学论丛》第302号,1932年,京都。)。作品内容多系西夏文译佛经的译介。其实,在此前石滨业已在西夏史方面有所建树,二战后,他仍在继续着自己的研究。

在经过40年代的一段沉寂之后,从50年代开始,日本的西夏学研究又出现新的蓬勃局面,但多数人仍是在历史文化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则一部分学者专攻西夏语言文字,另一部分人仍从事西夏历史、文化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西夏语言文字方面的代表人物要算桥本万太郎、西田龙雄和野村博了。桥本万太郎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掌中珠〉和西夏文、汉文对音研究的方法》(注:日本《中国语学》第109号,1961年。)、《关于文海的音韵组织——论西夏语言的韵》(注:日本《语言研究》第41号,1962年。)、《西夏国书字典〈音同〉的同居韵》(注:日本《语言研究》第43号,1963年。)、《关于唐古特语(西夏语)的“韵”结构》(注:日本《东方学》第25号,1963年。),等等。可见作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文海》、《同音》等西夏字典的语音研究上。西田龙雄的主要成果集中于三部学术专著里,即《西夏语的研究》(注:日本东京座右宝刊行会出版,1964年出上册,1966年出下册。作者主要构拟了西夏语音体系,书末还附有3000余字的西夏文小字典。)、《西夏文华严经》(注:京都大学文学部出版社,1975、1976、1977年各出一册。该书刊布了京都大学所藏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全文。)、《西夏文字》(注:日本纪伊国屋新书1967年、玉川大学出版部1980年两次出版。)。此外,西田龙雄自50年代起至今还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文,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西田氏的这些论著,奠定了他在国际西夏学界的突出地位。野村博是日本西夏学界70年代末到80年代出现的后起之秀。野村既从事西夏语佛经的的研究,同时也从事黑城出土西夏文世俗文献的研究。其主要论文有《西夏语译〈白伞盖陀罗尼经〉片断考》(注:日本《龙谷史坛》第68、69号。)、《龙谷大学保管〈橘瑞超氏请来婆罗佛密佛典之片断〉》(注:日本《东洋史苑》第6号。)、《西夏语译〈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注:日本《东洋史苑》第8号。)、《西夏语译经史研究》(注:日本《佛教史研究》第19卷第2号,1977年。)、《关于西夏文〈新集锦合辞〉》(注:《小野胜男博士颂寿纪念东方学论集》,1982年。)、《关于黑城守将文书的研究》(注:日本《东洋史苑》第23号,1984年。),等等。

总之,日本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成就突出,其水平不让苏俄,究其因不仅在于日本经济的发达,更是日本西夏学界孜孜以求,辛勤耕耘的结果,其治学精神可敬可嘉,值得称道。

四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欧美

欧洲人最早研究西夏文字是从居庸关六体石经开始的。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所建之居庸关云台券门洞内两壁,刻有六体文字陀罗尼经(汉、藏、梵、西夏、八思巴、回鹘文),直至19世中叶,其中四体文字当时尚不能识。1870年,英人维亚利最早注意到石刻中的西夏文字,限于当时的水平,误断为“女真文字”(注:维亚利(A.Wylia):《居庸关古代佛教石刻》,1870年。)。1882年,法人德维利亚以河南开封宴台之女真进士题名碑相证,知其非女真文,疑为西夏文字而未敢决断(注:德维利亚(Mr.Devieria):《西夏唐古特国文字研究》,1894年。)。1895年,法人蓬拿帕特(P.R.Bonaparte)首次将居庸关之西夏文收入《蒙古金石图录》。同年,法国人沙畹(M.Ed.Chavannes)和英国人维亚利译出若干西夏字,但于其字义仍未可知。英人布谢尔研究了12枚西夏文钱,考释出37个西夏字,但未作任何解读(注:布谢尔(T.W.Bushell):《唐古特西夏国之钱币与奇特文字》,1895-1896年。)。1898年,德维利亚在考证了《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西夏碑铭之后,方才明白判定不识之字为西夏国书。故西人始识西夏文字者,德维利亚为第一人。1904年,法人毛利瑟(M.G.Morisse)在北京购得三卷西夏文《妙法莲花经》。其中经卷首页有汉字眉批,毛氏遂撰成《西夏语言文字研究之初步成果》,他不但识得不少西夏字,并初通西夏语文法若干特点,诸如动词在句尾,宾语在动词前,形容词有时在前,有时在后等。至此,德维利亚、毛利瑟,遂开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之先河,是为西人发现和识断西夏文字之滥觞。

本世纪初,黑城西夏文献的发现对西夏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俄人率先掀起新的西夏研究高潮。1909年俄人伊凤阁将对解读西夏语至为重要的《番汉合时掌中珠》介绍给学术界,这引起美国语言学家劳弗尔的极大兴趣。1916年,他根据伊氏提供的材料,选了200多个字,通过比较研究,确定西夏语与印支(汉藏)语系中的罗罗(彝)语、么些(纳西)语最为接近,因而名之为西罗么语组(注:劳弗尔(B.Laufer):《西夏语—印度支那语言学研究之一》,《通报》,第17卷第1期,1919年。)。在如此艰难条件下劳氏能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实赖其广博的语言学知识。这一论断也就成为西夏语研究的经典结论。1919年,德国学者本汉底夫人、查哈二氏著文,初次考释出12种西夏部首(注:本哈底夫人(Mrs.AnnaBemhadi)、查哈(VonZach):《关于西夏语文的几个附注》,文载德国《东亚杂志》,1919年。)。恰好此时中国学者罗福苌作《西夏国书略说》亦考证出11个西夏字的部首,中西学者在全然不晓的情况下,所得结论完全一致,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60-70年代,由于受苏俄西夏研究复苏的影响,欧美也有数位学者致力于西夏语言文字的研究,如捷克斯洛伐克的谢德拉契克(1962)关于西夏虚词的研究论文;1972年,英人格林斯坦德(E·D·Grinstead)在伦敦出版了《西夏文字分析》一书,作者重点翻译了手抄本草书体西夏文《孝经》。不久,他又出版了九卷本《西夏文大藏经》(新德里,1973年)。1966年,苏俄刊布了西夏文《论语》之后,华裔学者吴其昱在法国发表了《列宁格勒藏〈论语注〉的西夏文译本考》(1969),他认为西夏文《论语》注本乃斡道冲根据北宋陈祥道《论语解》翻译而成,并非西夏人所作,澄清了以往的错误观点。1966年,法国语言学家石泰安(R.A.stiein)发表了《关于弥药与西夏的最新资料》,该文认为木雅语非常接近弥药与西夏语,虽然早在40年代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P.K.Benedilt)就对劳弗尔关于西夏语的论断提出怀疑,但是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他所著的《汉藏语言概论》一书,直到1972年才在英国出版,1984年才有了中译本。美国学者吕光东(Lnc·Kwanten)访苏俄期间曾拍摄了俄藏《掌中珠》全书,经其初步研究后出版了《合时掌中珠》(1982),该书将《掌中珠》原件首次披露出来。

纵观欧美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历程,可发现有如下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1)西夏语言文字研究之初,欧美学者用力甚勤,积极促成了以西夏语言文字为代表的西夏学的兴盛,虽然晚清中国学者在发现与判定西夏文字方面作出了贡献,但是,将西夏文字公诸于世进而用近代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加以研究的开创者却应该归之于欧美西夏学者。在方法上,欧美学者有一定的长处,早期大部分学者所成功运用的比较研究法正是这个时期在欧美逐渐成熟起来的,这对日后西夏语言文字研究乃至西夏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没有比较,就无法鉴别!西夏文字文物发现后,先是质疑,然后通过对金石文字的比照,方知非彼即此。美国学者劳弗尔对西夏语的研究,则更是这一方法典范。劳著在导论之后所有篇幅即是西夏语与相邻诸印支语的大量比较,正是在此基础上,他得出著名的“西罗么”语支的结论。

(2)二三十年代以后,欧美学者的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给人以急剧降温的感觉,自此以后,虽然时有学者零星发表相关著述,始终再没有出现初期那种“热”度。不过,70年代格林斯坦德对西夏文草书的研究以及为西夏字输入电脑所作的努力,无疑在方法上有独到之处。欲将西夏字输入电脑,首先应该将西夏字的结构了解清楚,然后方可用计算机特有的程序输入。最近,日本已将西夏字输入电脑,但字体尚不够成熟、美观(注:中岛干起:《西夏文字研究的计算机处理趋势》,1996年,东京出版。)。另外据悉,中国也已有人为此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业已取得可喜的进展。格林斯坦德开此先河,其功不可没。

五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西夏文字重新被发现(1804年),至今已经190年了,经过近二个世纪的发展,包括西夏语言文字在内的有关西夏历史文化的研究已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西夏学。历史地看,西夏学的勃兴,首先是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开展和不断深入的过程,直到现在,语言文字研究还是西夏学的前哨阵地,而且有关这一方面的成果最多,最能反映西夏学的深入程度。因此,我们稍作梳理,将近二百年来西夏语言文字的研究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一)西夏文字的发现与识读——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启蒙时期(1804-1908年);

(二)黑城文献的大量发现——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正式形成时期(1908-1936年);

(三)多国学者参与研究、大量著作出版——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繁荣时期(1960-1998年)。

(一)属于启蒙时期:西夏文字的发现与识读(1804-1908年)

这一时期是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萌芽阶段,包括着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在中国,1804年西北著名史地学者张澍在武威首次发现有名的“西夏碑”,是为西夏语言文字研究之发端。稍后之刘青园、鹤龄等人也只是对西夏字的初步判别和识读,其研究成果世人知之者不多。当时欧洲,对中国学者的发现则全然不晓。过了六七十年,到公元1870年,英人维亚利虽感觉到六体石经上的西夏文有些特别,但并不能正确识别,其后德维利亚、沙畹等人虽疑之但仍不敢决,直到1898年见到“西夏碑”后方肯确认。中外学者虽然在识断时间上先后相距近一个世纪,但殊途同归,而且最后认定的依据均为《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公允地说,真正将西夏文字公诸于世,并用科学手段加以研究和利用的还应该是西方学者,因为中国学者虽有惊人之发现,然其学术多不交流,著述往往束之高阁,难以广泛传播。

(二)属于形成时期:以黑城西夏文献出土为标志(1909-1936年)

1908-1909年,俄国科兹洛夫于中国西北黑水城发现了大批西夏文文献,轰动了国际学术界,中外学者纷纷研习,使真正的西夏语言文字之学的诞生有了可能。这一时期的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早期识断文字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的成绩就是大体确定了西夏语的系属,同时识读了大量西夏字。学者们采取的基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方法——比较法,较为成功地走进了西夏学的大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劳弗尔、聂历山、王静如等人无一不是博学的专家。有学识条件,他们才能找到藉以比照的对象,寻得他山之石以之攻玉。如提出西夏语为“西罗么”语支的美国学者劳弗尔便精通印支诸语言;写出两卷巨著《西夏语文学》的聂历山,更是学贯中西,尤其得益于佛学和藏学者甚多;王静如在研治西夏、契丹、女真、突厥、回鹘等少数民族古文字方面的成绩更为我们熟知。尽管他们有人进行比较研究时将时空条件倒置,得出不太准确的结论,今天看来仍不失其经典意义。

(三)属于繁荣时期:多国学者参与研究,大量著作刊布出版(1960-1998年)

这一时期,可大体分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俄、日为代表,于六七十年代集中了一批优秀汉学家发表了大批研究成果;第二阶段,进入80年代以中国学者成绩最为显著,大量成果分别集中于北京、宁夏、台湾三地。

30年代后期到60年代,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西夏语言文字研究被迫中断,60年代以后前苏联、日本等国家恢复并加强了这一学科的研究。60年代初,苏联政局的变动,首先使无辜被杀戮的聂历山得以平反昭雪,在他身后,又一批优秀的西夏语言文字研究人员脱颖而出。他们在进行多种语言比较研究的同时,借用近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构拟西夏语结构体系,巨著迭出,并且开展了西夏社会历史的研究,刊出了许多西夏文文献,为国际西夏学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日本在西夏语言文字上的成就尤其引人注目,水平不在苏俄之下。日本学者搜求西夏文献和各种学术资料,采用先进的研究手段,致力于西夏文辞书和声韵著作的研究,系列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显示了日本学者治学专精的特色。在中国学术界因政治原因使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出现断层的情况下,俄、日本两国显示了较强的实力。直到80年代前后,中国大陆西夏学重新兴盛起来,北京和宁夏两地相对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在语言文字的研究上以北京的史金波、宁夏的李范文成绩最为卓著。史金波在这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他有系统地对西夏文字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较为准确地总结出了西夏文字构成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改进了以往学者们以中国传统小学理论为依据而探求研究西夏文字的途径,将西夏文字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李范文的《同音研究》和《宋代西北方音——〈番汉合时掌中珠〉对音研究》两部著作,是其数十年来研究西夏语言学的力作。作者在总结批判了以往的研究成果之后,较为系统地逐一对西夏文字进行了拟音,自成一家之言。另外,兰州地区的陈炳应在语言文字方面亦多有成果问世,如《西夏谚语》(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贞观玉镜将研究》(注:该书及克恰诺夫、李范文、罗矛昆合著的《圣立义海研究》均由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等书,便是作者对西夏文献译释的新作。

语言文字范文篇7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立法保护;政策

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我国各民族的贡献,55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种类繁多,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这是他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有助于维护民族凝聚力。因此,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立法保护,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保障少数民族文化的延续,推动我国各民族的团结进步。

一、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保护现状

(一)现行法律中有关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定。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国策的推行,我国也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立法工作。《宪法》明文规定了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还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要使用当地的语言文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了少数民族代表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应配备专门的语言文字翻译。《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了在诉讼过程中少数民族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民族自治法》更是规定了少数民族在政府行政、教育、医院等领域使用语言文字的规定。另外,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法规和制度也在语言文字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等。(二)现行立法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保护的不足。第一,现行法律在规定上还有所欠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所做的规定多是原则上的、方向上的,没有具体的执行措施。而其他的法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刑事诉讼法》等高层级法律中的规定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一些地方性法规的层级太低,而且民族性较强,无法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第二,保护力度较小,侵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即使有相关的处罚规定,处罚主体以及如何处罚也缺乏进一步的规定。虽然我国一直推行民族平等政策,但从一定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仍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充分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第三,缺少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如前文所述,国家层面关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定过于原则性、缺乏整体性,地方层面的法规的普适性较低,还没有适合本民族地区的法规。整个国家还缺少一部转门的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从国家层面进行系统地、全面地保护。

二、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保护的措施

(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法》的立法原则。第一,平等原则。我国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但各民族是平等的。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并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各自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推进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各民族都应该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也不例外,还需要给予特殊的帮助。第二,自愿原则。自愿原则包含两层含义:①各少数民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解决语言文字发展中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不能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干涉,这样才能尊重各民族的意愿,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②少数民族群众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自由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文字,即应保护少数民族群众自由掌握语言文字的权利。第三,因地制宜原则。《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法》是一部部级的法律,为了避免规定过严,要因地制宜,根据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地理位置等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以提高该法律的科学性和普适性。(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法》的主要规定。第一,明确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需要确定哪些主体享有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的权利、哪些主体有保护责任,应当是少数民族的群众,他们能够自由使用、学习本民族或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权利,有接受本民族语言文字教育的权利等。在义务方面,少数民族应承担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另外国家应提供优越的公共服务,提供强力的财政支持和扶持措施,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等。第二,明确规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通用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文字保护法》应当明确规定,少数满足语言文字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使用地位。第三,侵权行为的处罚规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法》中还应当明确规定侵权行为的认定和处罚标准。在实际生活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利被侵害的现象经常出现,如果缺乏相关的认定规定和处罚标准,少数民族的民族尊严和情感会受到严重的伤害,不利于民族团结。因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法》中应明确列举出哪些行为是侵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的行为,受害人应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应如何处理等。

总之,我国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法》,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鹤.浅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法律保护[D].延边大学,2009.

语言文字范文篇8

一、充分认识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

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交际工具,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是推动和支持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能够发挥独特作用,对促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省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逐步增强,城市普通话普及程度和规范汉字应用水平有较大提高;重点领域的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语言文字工作为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省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和山区为一体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族众多,方言复杂,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当前,我省语言文字工作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较大,普通话普及程度还较低,全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仅为37.94%,有近650万少数民族人口不通汉语;用字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语言文字工作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未能摆上应有的位置,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和经费不足,执法监督机制有待完善;语言文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滞后。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我省对外开放水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要实现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目标,必须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力度。

二、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目标,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积极推进语言文字工作,使语言文字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教育文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任务。到2012年,全省范围内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语言文字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取得较大进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主要公共服务行业4个重点领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普及取得较大进展;农村和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工作初见成效。到2020年,普通话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普及,城乡人民普遍掌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技能,公共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采取措施,积极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今后一段时期,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改革发展为主题,市场经济为导向,依法管理为主线,应用规范为核心,服务社会为宗旨,努力使语言文字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积极推广普及普通话。各地要把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纳入法制宣传教育的议事日程,列入本地群众性普法的重要内容。各级行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要把普及普通话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管理内容,作为对干部职工的工作要求。在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广播电视、影视作品、有声电子出版物、各类会览及大型活动、公共服务行业中把普通话作为基本用语推广普及。

(二)大力推广使用规范汉字。各级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要树立依法使用规范汉字的观念,增强自觉使用规范汉字的意识。在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汉语出版物、影视屏幕、机构名称、招牌和广告等公共设施、中文信息技术产品和在本地注册网站的网页、商品包装及说明、各类会览及大型活动中要使用规范汉字。

(三)建立和完善培训测试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人事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在职国家机关公务员普通话必须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不合格人员要限期达标;要把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国家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上岗的依据之一。严格执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上岗制度。要把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的情况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内容,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选先、教学成果评奖挂钩;全面实行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通话培训测试制度,普通话不合格,缓发毕业证书。文化、商贸、邮政、电信、铁路、交通、民航、旅游、餐饮、娱乐、金融、医疗卫生等行业面向公众服务的从业人员,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上岗制度,合格标准及实施办法由省教育厅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开展汉字水平应用测试工作,对中文出版物编校人员、广告标牌设计制作人员、影视屏幕和计算机汉字输录人员等对社会用字产生影响的从业人员及高校学生,按有关规定,进行汉字应用能力培训和测试,并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培训测试工作由省教育厅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进行。

(四)开展督导检查和评估。认真抓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督导检查和评估工作。到2015年,完成二类城市(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和部分三类城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语言文字规范达标工作。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坚持“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原则,立足于日常工作,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要深入开展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活动,在全省树立一批制度完善、工作到位、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字规范、师生员工普通话应用水平较高的示范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要把语言文字工作达标作为评选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的必备条件之一,把街面用字作为市容检查整顿的一项内容,把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五)着力推进农村语言文字工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是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薄弱地区,也是今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语言文字工作要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把帮助广大农民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落实。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改变城乡之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不均衡的问题。要着力加强农村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保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基本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积极探索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的形式和方法,帮助他们克服交际障碍,为其就业和生活提供便利。

(六)正确处理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方言的关系。在坚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语言文字基本政策的同时,要牢固树立各民族语言文字一律平等的观念,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要通过宣传引导,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自觉认识到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并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规范社会用语用字的过程中,除法律允许使用的方言外,对滥用方言的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干预和引导。

四、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1.调整充实****省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为进一步理顺关系,加强领导,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省人民政府决定调整充实****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将****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语委)设在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主要领导担任省语委主任,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省语委办公室与省教育厅语言文字管理处合署办公。人事、工商、民政、公安、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信息产业、商业、金融、旅游、卫生、铁路、民航、交通、邮政、电信等部门共同建立语言文字工作协调机制,做到有领导分管、有相关部门负责、有具体人员(联络员)抓语言文字工作。调整后的省语委要积极发挥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督促检查各部门职责履行情况。

2.健全、调整、充实教育系统语言文字内设机构。州(市)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置语言文字管理专门机构,有领导分管语言文字工作,配备专、兼职干部1名—2名;县和县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做到有机构和人员专管或兼管语言文字工作。做到机构、人员、职责、经费4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

1.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认真研究,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划、计划要认真审定,并制定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措施、办法。要关注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的新动态新变化,及时解决新问题,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

2.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共同管理和监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人事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的教育与培训;教育部门负责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培养目标和日常管理;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信息产业等部门负责对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以及中文信息技术产品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工商部门负责对企业名称、商品包装以及广告等公共场所设施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城管、市政、公安等部门要积极给予配合;民政部门负责对地名和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将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情况纳入有关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范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产品标志、说明等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商业、金融、旅游、卫生、铁路、民航、交通、邮政、电信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公共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三)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经费投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对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保证语言文字工作的正常开展。

语言文字范文篇9

区语言文字工作要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思想的指导下,以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为抓手,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快推进本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创建一个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语言文字氛围和语言文字的环境;迎接市语委对我区语言文字工作的全面督导评估。

二、重点工作

1、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于2月26日在全区集中性开展《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宣传活动,增强市民对《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知晓度。

2、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区语言文字监测工作网络,成立区语言文字监察员队伍。开展监测工作,对各类媒体、公共场所、学校等规范用字进行监督检查,净化城区内用字环境。

3、为迎接市语委年对我区语言文字工作的督导评估,区政府督查室和区语委办联合在4、5二月集中对本区各委办局、乡镇街道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组织召开年区语委全委会,贯彻实施《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以迎评工作为契机,提升我区的语言文字工作质量,全面推进区语言文字工作的纵深发展。

5、加强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管理,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规范使用文字的能力,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有效开展

6、结合“迎、学双语”活动,倡导市民积极参与“双学”活动,将语言文字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紧密的结合起来,推动区精神文明建设。

7、本年度区内在职公务员、媒体工作人员、教师均按国家标准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率达80%以上。对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困难的人员,通过培训,帮助达标。

三、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

●一月份:

1、区语委召开各委办局、乡镇街道语言文字工作迎春座谈会,交流各委办局、乡镇街道语言文字工作的经验,部署今年语言文字工作要点。

●二月份:

1、各委办局、乡镇街道制订年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并将计划交区语委办(团结路29号,截止日期3月15日)。

2、区语委结合市语委工作要求和本区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的实际情况,布置学生口语交际表达章的争章工作。

3、2月26日,全区集中开展贯彻《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宣传活动。

4、建立区语言文字监测工作网络,成立区语言文字监察员队伍。

●三月份:

1、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检查、评估工作。

2、申报市语言文字工作课题研究项目。

3、开设普通话强化训练班,提高部分教师和公务员讲普通话的能力。

●四月份、五月份

1、区语委与区精神文明办公室联合组织开展“迎、学双语”的双学活动,积极动员市民参与“双学”活动。

2、对区各委办局、乡镇街道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全面的督查。

3、召开年区语委全委会。

●六月份:

1、督查工作小结,对有关单位提出整改意见。

●七、八月份:

1、为“推普宣传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基层单位开展“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专项电脑小报比赛。

2、整理语言文字工作档案资料。

●九月份:

1、举办第九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

●十月份:

1、做好迎评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十一月份、十二月份:

1、迎接市语委对我去语言文字工作进行全面督导评估。

语言文字范文篇10

一、充分认识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

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社会公共事务,其规范化程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对推动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快推进语言文字工作,使其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明确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完善管理机制,注重社会服务,提高全市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水平。

(二)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形成依法监督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城市语言文字社会应用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今年顺利通过省语委评估验收,力争在全省二类城市率先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全面建立起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培训制度,特定岗位人员实行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上岗制度;受过中等和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社会用字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不规范现象得到有效纠正;农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取得较大进展。

(三)基本思路。以城市为中心,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向广大农村地区扩展和延伸,全面提升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以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突破口,逐步实现整体推进;以目标考核量化管理、普通话水平测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基本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常规管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依据,全面贯彻执行语言文字工作法律法规,积极制定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推进依法行政;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加强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三、依法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一)依法推广、普及普通话。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都要把普及普通话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管理内容,作为对干部职工的工作要求,使普通话成为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用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和集体活动用语,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和采访用语,话剧演出和电视专题片用语,汉语音像制品、有声电子出版物用语,各类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的工作用语,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语。

(二)依法推广使用规范汉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都要树立依法使用规范汉字的观念,增强自觉使用规范汉字的意识,使规范汉字成为国家机关的公务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字,汉语出版物用字,影视屏幕用字,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招牌用字,广告、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字,中文信息技术产品用字和在本地注册网站的网页用字,商品包装、说明用字,各类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用字。(三)依法开展督导检查和评估。“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省上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部署,组织好我市的评估验收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坚持“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原则,立足于日常工作,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要深入开展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活动,在全市树立一批制度完善、工作到位、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字规范、师生员工普通话应用水平较高的示范学校,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单位创建活动,以评促建,整改提高,由点到面,稳步推进。要把语言文字工作达标作为评选文明单位的必备条件之一,把街面用字作为市容检查整顿内容之一,把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四)依法建立完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培训测试制度。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意见》(甘教厅〔2003〕57号)精神,2010年前完成在职公务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经测试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人员,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组织培训学习,要把推广使用普通话逐步作为国家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上岗的依据之一,作为新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必备条件之一。严格执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上岗制度,要把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的情况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内容,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评定、教学成果评奖挂钩,对已经获得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使用普通话、经批评教育后仍不改正的,由发证机关收回其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并由核定教师资格的行政机关撤销其教师资格。全面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通话培训测试制度,并区别不同专业规定合格标准。文化、商贸、邮政、电信、交通、旅游、餐饮、娱乐、金融、医疗卫生等行业面向公众服务的从业人员,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上岗制度。对报刊编校人员、广告标牌设计制作人员、影视屏幕和计算机汉字输录人员等对社会用字产生影响的从业人员,要进行规范汉字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与测试,并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培训工作由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进行。

(五)依法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向农村扩展延伸。农村是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薄弱地区,也是今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语言文字工作要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把帮助广大农民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落实。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改变城乡之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不均衡的问题。“十一五”期间,要着力做好农村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保证农村的新一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基本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积极探索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的形式和方法,帮助他们克服交际障碍,为其就业和生活提供便利。

(六)依法正确处理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方言的关系。在坚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基本政策的同时,要牢固树立各民族语言文字一律平等的观念,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要通过宣传引导,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自觉认识到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并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规范社会用语用字的过程中,除法律允许使用的方言外,对滥用方言的行为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干预和引导。

四、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认真研究,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划、计划要认真审定,并制定可行的措施、办法。要关注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的新动态、新变化,及时解决新问题,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使语言文字工作在服务于中心工作的同时,与中心工作同步发展。

(二)建立“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同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协调和指导下,按照各自职责,管理和监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其中,人事局负责组织开展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的教育与培训;教育局负责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培养目标和日常管理;文化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和信息产业部门负责对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以及中文信息技术产品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工商局负责对企业名称、商品包装以及广告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民政局负责对地名和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建设局、公安局及市政部门负责对公共场所设施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将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情况纳入有关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范畴;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对产品标志、说明等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制定有关技术标准应当体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商业、金融、旅游、卫生、铁路、交通、邮政、电信等部门负责对公共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三)加大经费投入。市财政要设立语言文字专项经费,用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表彰奖励,保证语言文字工作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