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节能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07 17:46:14

能源节能管理

能源节能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建筑工程项目

1合同能源管理介绍分析

1.1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介绍。合同能源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同样也成为能源合同管理,是当前多个国家能源管理普遍创新使用的一种模式。该种模式最先是在1970年的美国开始兴起使用,我国是在本世纪初开始使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具有非常突出的能源管理价值。随着合同能源管理应用的不断扩展,我国在2011年针对合同能源管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即为,以节能环保为发展目标的企业、单位通过合同契约的方式共同商讨期望达到的节能目标。同时,节能环保服务公司需要向能源使用单位提供相应的服务,建筑施工单位通过资金回报的方式获得,这样在一种良性的互动基础上,不但能够实现能源资源节约,而且有助于能源经济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针对这一方面而言,合同能源管理则是注重服务提供对象和服务对象互动中所节省的费用承担节能活动的开展运行,是一种全新的能源资本投资模式。此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控制建筑施工单位对于能源资源使用所投入的成本,在施工用能设施有效改造基础上,实现投入产出效应的最大化。建筑施工单位与节能服务提供单位在公平、公正基础上签订能源节约使用合同,后期实际工作开展中,以合同为依据,实现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通过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提升能源管理水平,降低建筑工程项目能源消耗。此外,随着现今合同能源管理在实际应用的创新,节能服务提供公司和单位积极创新使用节能技术,控制能源消耗量,严格遵照合同约定实现操作,双方互相沟通,实现双方效益的最大化。整体上而言,在现今我国建筑市场实现创新发展中,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为被实践证明的具有突出效果的管理方式,在实际建筑市场推广使用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应用价值。1.2合同能源管理特点分析。首先,能源使用单位风险降低、成本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突出特点则体现在建筑施工单位效益获得层面上。建筑施工单位能够根据节能服务公司所提供的用能改善方案,在节能科学化设计基础上,合理采购节能设备,在一系列测算和验证基础上形成最佳的投资规划。建筑施工单位关于能源使用活动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都与节能服务公司实现了有效合作,这一过程中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建筑施工单位可以直接享受节能方案实施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在节能规划和改造过程中,资金的投入主要是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市场融资的方式实现,建筑施工单位只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分阶段的支付便可以完成。这就意味着,按照合同实现管理,一旦节能服务公司未能按时提供节能服务,那么损失则由节能公司承担,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损失是非常少的。整体上而言,合同能源管理主要依据合同实现管理,将风险过渡给节能服务公司,对于促使建筑施工单位效益最大化获得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促使节能服务专业化实现,提升了节能目标的可操作性。就建筑施工单位来讲,对能源的使用量较大,且能源使用类型较复杂,而建筑施工单位本身并不熟悉在本企业项目开展运行中如何实现科学化控制使用。以此,如果未能形成专业的节能规划,不但造成了工程项目未能实现顺利建设,反而造成能源消耗增大。基于以上分析,合同能源管理的一方对象为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这部分企业专注于节能服务的专业化,对于如何实现节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化的理论、技术。建筑施工单位就能源使用而言,节能服务公司在前期与建筑施工单位实现有效沟通交流基础上,获得关于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目标,推定最佳的能源使用量。如,就工程项目而言,建筑施工单位向节能服务公司咨询,节能服务公司就工程项目形成了具体的节能方案,并提交给建筑施工单位。而建筑施工单位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论证,在结合自身关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目标需求上,通过借助BIM等技术实现改进,保证节能方案形成符合工程项目建设目标。那么,为了有效达到以上工作目标,则需要节能服务公司基于合同能源管理基础上,实现节能服务专业化是基于专业化的能源管理队伍,在高级技术人员辅助下,为建筑施工单位提供高水平的节能服务。此外,节能服务公司在与建筑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便注重能源最大化节约使用为目标,这样才能够维护节能公司利益,这一方面对于节能公司来讲,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市场上获取良好的声望,也会全方面的达到合同约定目标。如,每一个节能服务公司会积极引进使用最新的节能技术和工艺,力图改进节能管理,将目标最优化实现。

2建筑工程项目使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建筑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部分。随着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积极贯彻节能环保理念的当下,建筑企业作为能源消耗较大的部分,理应成为节能贯彻落实的“先锋企业”。而基于这一方面而言,合同能源管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突出应用效果的管理模式。那么,将合同能源管理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则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建筑工程项目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够在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下提供节能方案。同时就已经形成的节能方案与建筑企业沟通交流,在节能理念有效贯彻基础上,满足工程建设质量。对于现代化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实现质量和能源消耗的有效平衡是发展目标之一,基于上述分析,合同能源管理则具有突出应用价值,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建筑工程项目合同能源管理落实优化策略分析

3.1积极引入使用EPC模式,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奠定基础。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中的使用需要基于EPC模式实现创新使用。EPC模式作为现今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的一种,“总承包”模式与合同能源管理是相符合的。这是因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讲,需要同时进行质量、成本和安全以及进度和节能等方面的管理。面对节能管理的非专业化,建筑企业如果采用EPC模式将节能这一部分承包在外,节能服务公司通过投标获取工程项目就节能建设方面的设计权益,以此展开专业化的服务。此外,建筑工程项目使用EPC模式以合同管理为依据,合同是多方权益有效展开的依据。而合同能源管理同样也是以合同为参考依据,那么建筑施工企业则可以将合同能源管理囊括在EPC模式落实中,在EPC模式统筹管理下,促使节能和质量建设以及成本管控实现有效协调。3.2完善政府法规支持,加强实际宣传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建筑企业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存在不成熟的地方,根本原因则是建筑企业未能形成关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正确认识。虽然现今建筑企业积极贯彻节能理念,但就工程项目实际节能施工方案的形成往往是内部管理人员商讨的结果。这样内部人员对于节能的不熟悉性,必然导致节能方案未能真正发挥节能价值,影响实际节能效果。为了促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建筑企业范围内有效推广使用,政府层面上必须强化法规支持,加强政策层面的宣传教育,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鼓励参与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通过获取专业化的意见,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节能服务水平。3.3节能服务公司加强工程项目节能技术、工艺的创新使用。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落实对节能服务公司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提升节能服务公司水平,节能服务公司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节能技术和节能工艺的创新使用。为了有效达到这一要求,一方面,积极加强国外先进节能技术引进使用,结合本土化建筑市场发展,形成科学化的技术应用规划;另一方面,加强与建筑企业和高校的合作,通过经验和专业理论的综合,加强创新研发,创新使用,为提升节能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4结语

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应用中有着非常突出的效果,这是合同能源管理本身性质和建筑市场创新发展所决定的。在促使合同能源管理有效贯彻落实中,能够从积极进入使用EPC模式、完善政策法规支持以及创新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方面落实,以此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华.合同能源管理在A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5.

能源节能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能源费用

托管能源管理是一种新的节能机制,尤其是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未来节能管理的发展趋势,该模式零投资、零风险、增收益的特点使得其在高校节能工作中起到战略性的意义。现阶段,国外工业领域及其能源供给领域中已广泛应用合同能源管理。国内学者们也逐渐重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这主要是由于该管理模式能克服市场障碍。当前国内节能环保正处于蓬勃发展期间,因此国内节能环保模式具有较大潜力和投资市场。国家对其非常重视。总而言之,虽然国内外学者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应用,然而却很少研究其在高校中应用。而且研究人员的重点多数是放在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对于相关工程的实施操作较为缺乏。因此,目前较多开展项目无工程案例可参考。本文通过结合笔者参与的高校建筑节能项目为例,分析在高校建筑节能环节中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意义;同时结合该高校能耗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建筑节能可实施方案。

1能源管理模式的实施

1.1实施内容。高校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内容:建筑的基本概况、能源管理情况、设备能耗情况、节能潜力分析、项目回收期限的计算、节能能量和改造成本统计。针对于托管型的能源系统则体现在:楼宇自控系统、空调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等。1.2实施步骤。(1)设备能耗调研。结合建筑使用情况,对所有设备的能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前5年设备能耗变化情况,从而计算出托管型管理模式下的用电量。另外,需要对托管型管理模式下的用电量在“基站托管电量”基础上,采取合理的调整规则进行最终确定。(2)节能方案设计。基于上述评估后设备能耗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节能改造方案。如可对照明系统、回收利用屋顶雨水、中水以及改造屋顶太阳能技术等,分析在此基础上节能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异性。

2工程案例

2.1能耗概况。本工程为某大学行政楼,行政楼是该学校的办公楼,楼栋于2007年投入使用。楼栋建筑层数为8层,建筑面积约24000平方,总共有18个会议室以及100个办公室。2.2能耗概况。(1)电耗情况。行政楼耗电量逐年成上升趋势,后逐渐趋于平稳。其原因是已逐渐布设好行政楼内的用电设备,用电量总体上不变。需要注意的是,正常情况是寒暑假期间的1-2月及7-8月的耗电量应该要比平均值小才对,但是实际使用情况确是高于平均值,其原因是:首先,寒暑假期间,较多使用空调,消耗量较大。再者是不到位的管理,个别人员可能出现“蹭空调”的现象,而且对其节能意识不强;第三,部分老师会;留校继续工作,产生电量。(2)耗水量。行政楼近几年的用水量不稳定,尤其是2010-2011年出现异常增长,其原因是,那两年该行政楼管道系统出现问题,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后学校修理该问题,改善其用水量。学校水主要是用于饮用、厕所用水和消防水三个方面上。所以,不仅需要对用水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外,解决水能耗的主要措施还是利用好中水系统和雨水系统。2.3能耗设备清单。(1)空调系统。行政楼采取的是2006年生产的中央空调,属于节能产品。所以对于空调系统的节能式不需要更换设备,只需从管理方面进行节能改造。(2)照明系统。该行政楼内采用日光灯管进行照明,但并没有采用节能的LED灯管。(3)其他办公用电设备。本楼栋其他用电设备包括电梯、打印机、电脑等,具体设备使用数量和用电量见表1所示。2.4节能改造方案。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是分为管理节能改造和技术节能改造。2.4.1管理节能改造。从管理节能改造校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高校人员具有较高素质,因此较为容易接受节能宣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2)由节能工作小组负责监督。通过成立专门的高校节能小组,以该组织来专门监督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节能实施情况。(3)建立责任制和奖励激励制度。通过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对于能耗量低于平均值的则给予奖励。(4)能源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平台的建立。在本行政楼的能耗监控中主要是由几个主路的电表和水表构成,并且也是人为控制设备的监控。因此,人员的主动性决定了节能的实现。现今是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高校节能的有效实现是通过自动化监控水电信息。构建平台主要是将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高性能传感技术等通过平台来实现“分户、分类”实时监视和自动化反馈控制。2.4.2技术改造。(1)水资源节能改造。技术改造方式有2种,分别是更新原有设备和投入新技术、新设备。1)更换局部范围内的水龙头为节水型水龙头,减少出现人为漏关闭的情况。2)实行预付费管理,将智能仪表控制系统安装在学生的公寓楼、办公楼等,当其卡上余额不足时,自动关闭阀门。3)投入新设备。结合高校的建筑特点,屋面的雨水回收系统和中水回收系统将纳入水资源节能改造的项目。(2)电资源节能改造。1)照明系统。本行政楼使用的是第二代T5型的日光灯灯管,并不是同等照度下节省50%-70%左右电量的更加节能的LED灯具。在行政楼中,真正使用电力是在老师的办公室内,约45个T5型的灯,如果按照200d的工作天数,每天5小时工作时间,照明耗电量达到41.19%的总电量。改造是完全按照国标的前提下,将原有光源替换成新型LED光源。2)大功率电器的间歇式工作方式。本行政楼采取的是12kw作业的电梯功率,工作时间为7:00-22:00,但是用电高峰主要是集中在8:00-11:30和14:00-18:00,其余时间较少使用到,因而为了使电梯待机对能源的消耗减少,可以关闭22:00-6:00时间段的。下表6是节能改造措施汇总情况表。

3结束语

通过结合某一高校行政楼节能改造实例,分析行政楼主要存在用水耗能和照明耗能,从技术改造和管理改造上提出节能措施。从节能改造实施效果表明,节能改造后的能耗比改造前得到降低约30%。能源管理模式在高校建筑节能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在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闫应召.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高校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38-41.

[2]宋真真.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高校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18,(08):115-118.

[3]陈超超.合同能源管理在高校既有建筑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18,(05):75-81.

能源节能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能源计量;节能降耗;作用;地位

“十二五”期间,部分计量管理人员对于能源计量工作认识有限,只停留在《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中有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的配备和管理要求上。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能源计量工作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期能够促进能源计量工作被良好的应用在节能降耗工作之中,实现科学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

1从节能降耗途径中分析

1.1结构节能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地区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会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在线监测预警,使粗放式能源结构逐步向节约式能源结构转变,相应地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与企业结构等也跟随着进行调整以此保持整体平稳的节能降耗形势。通过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发挥能源计量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节能目标责任管理,才能有效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并达到节能降耗。在我国出现耗能比较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这也是导致企业发展中受到能源阻碍的主要原因[1]。

1.2技术节能

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这项工作主要指的就是通过对能源或工艺技术的改造工作,以此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通过逐步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利用清洁能源代替原煤步伐,推进工业企业余热余压利用、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等节能技术,通过准确能源计量、科学计量单耗,制定各种能源消耗定额,实行按能耗定额供应,按产品单耗考核各用能单位、各用能环节,可以有效地促进各用能单位重视合理用能和节约用能。因此,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采用新的节能技术,加强能源回收利用是企业实现技术节能的重要方式。

1.3管理节能

企业管理节能是低投入且较容易产生节能降耗效果的节能方式,通过有效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掌握能源利用状况,可督促和帮助企业内部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从根本上减少和降低能源的损耗。同时企业中的能源管理领导人员也需要起到带头作用,科学管理落实节能降耗的各项目标任务,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评价考核,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问责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精细化管理,不仅能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也能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和进步。

2从政策与公共节能中分析

2.1政策制度节能

从“十二五”的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到“十三五”的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在推动节能降耗工作中起到主导的作用,不但要考虑产业结构的因素,也要权衡经济上的需要。通过激励机制和相应的补贴制度可以有效地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应用和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引导全社会资金实现节能降耗工作。这种制度节能的重点就是需要依靠政府所推出的法律法规和措施进行能源的改造和降耗的实现,同时也能够在根本上促进法律法规的调整,因此这项节能政策在根本上保证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促进了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发展[2]。

2.2公共节能

公共节能也被称作公共机构节能,主要是指由财政部门出资进行节能的国家机关、团体组织与事业单位。为了能够促使公共机构实现有效的节能,是公共机构在利用能源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效率,使公共机构节能在整个社会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2008年7月国务院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3]。其中提到公共节能手段主要是强化用能管理,即采用技术可行且经济合理的方式,对能耗进行降低,进一步减少直至消除能源浪费现象的发生,使公共机构实现科学合理进行能源利用。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公共节能即属于管理节能范畴,也是技术节能中的内容。

3能源计量的作用分析

3.1微观角度观察

对于能源计量工作而言,微观角度来看主要是对工业领域进行计量工作的开展,对企业车间与班组及其大型耗能设备进行热、水、气、电、汽、风等进行集中地计量管理,使企业能够具有精细化管理、计量设备管理、用能监测、产品能耗分析、能耗评估、能源二次结算以及能耗成本核算等功能,上述功能将是企业进行节能监测、能源利用情况、能源统计以及能源统计的重要前提条件。利用能源计量实现向企业节能管理与企业决策提供真实、全面、先进且科学的数据基础。具体来说,能源计量所表现出来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利用能源计量对企业中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实现及时发现,使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止能源浪费;第二,利用能源计量构建完善的能耗监测制度,运用能耗监测及时对高能耗问题加以发现;第三,利用能源计量使企业实现细致的能耗考核与管理;第四,利用能源计量使企业对节能效果做出有效的评估。

3.2宏观角度观察

能源计量工作作为开展节能责任制与考核评价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能源利用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政策的制定与措施的实行,这对节能减排评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节能减排法》对节能审计、政府考核与企业管理等制定了相应的规范,而这些规定都基于合理计量数据制定出来的。并且能源计量工作同样是国家依法开展节能监督与管理最为重要的法律依据。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确认到具体指标,但是指标已经实现与否,应该用计量数据证实。

4结论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常把能源计量工作比作成企业发展中的眼睛或者是窗口。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便要不断控制能源的消耗。能源计量作为控制能耗的重要的手段与工具,其是在用能是进行准确测量的工具,是用能管理与节能重要的手段。并且,能源计量也是开展《节约能源法》执法的重要基础。此外,能源计量同样是政府部门进行节能管理重要的决策前提。

作者:陈建升 单位: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东莞计量院

参考文献:

[1]张广丽,赵新华.强化能源计量工作推动节能减排———浅谈质监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助推节能减排[J].能源与节能,2015,4:89-90.

能源节能管理范文篇4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建设“两型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电力、水泥、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为重点,突出抓好节能宣传、节能示范、能源管理等工作,积极推进能源管理机构、节能机制、节能规划的构建,努力形成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主动参与和社会广泛关注的节能工作新格局,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万元GDP能耗降低4.6%,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6%。

2、初步建立县级节能管理体系。

三、工作重点

1、开展节能宣传。3月下旬,召开会议,部署今年节能工作;编印、发放《工业服务手册》。4月份,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在县政府广场设置大型广告牌,宣传节能标语;在电视台、公众信息网开辟节能专栏,报道节能动态、典型;发动企业、机关等单位,张贴节能宣传画、悬挂节能横幅。6月份,开展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在县城路口投放宣传气球;与社区联合开展“节能减排”进社区活动;开展以“节能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每季推出一期《工业--节能专刊》,通报节能工作情况。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众节能意识,营造节能的良好氛围。

2、制订节能规划。深入调查研究,起草《县-年节能工作意见》,报县人民政府审定。编制《化工产业基地资源循环利用规划》,为申报省级节能型循环经济示范园打好基础。制订《县年有序用电预案》,为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3、开展创建节能示范单位活动。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和市能源办支持,开展创建节能示范单位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在全县评选表彰10个节能示范机关、10个节能示范企业(试点单位附后)。改造局机关水电系统,更换节能灯,从节水、节电、节油入手,降低机关能耗,率先将局机关创建为市级节能示范机关。

4、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监管。对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单位(年14家)进行能源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能耗动态,督促重点用能单位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健全节能管理制度、落实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配合市能源办,对电厂、晟通科技、金龙铜业、坪塘水泥等能耗大户进行能源监测、能源审计。

5、积极申报节能项目。加强与省、市能源管理部门衔接,积极推荐一批节能技改项目和节能新技术、节能新设备、节能新产品项目,为企业争取国家、省、市节能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扶植;在4月20日前,组织企业、单位申报市年节能备选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得到上级支持。

四、主要措施

1、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要求,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我局设立县能源管理办公室或能源管理科,负责全县能源监督管理工作,各乡镇企业办要明确专人负责能源管理工作,企业单位要明确专人担任能源专干,建立县、乡镇、企业单位三级能源管理体系。

2、摸清能源底子。4月份,举办能源统计工作培训班,对乡镇企业办统计员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专干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开展能源专题调查,摸清企业、学校、商场、宾馆等单位用能设备及能耗情况,建立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台帐和节能项目库,夯实能源管理基础。

3、完善节能考核机制。将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纳入县对乡镇综合目标考核和局对企业办年度目标考核,同时,完善年度工业企业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增设“节能先进单位”,对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7%以上且在全县同行业能耗较低的单位进行奖励。

4、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按照《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长政办发[]36号)精神,将节能评估纳入项目前置审查,把住项目能耗准入关,禁止高能耗项目落户我县。

5、建立节能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协同统计局、环保局、发改局、建设局、交通局、电力局、石油公司、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农办、重点办、经开区产业局等部门,建立能源统计、监测、管理、宣传等工作联系制度,共同推进节能工作。

能源节能管理范文篇5

第一条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三条本法所称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第五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年度节能计划。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工作。

第六条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每年向国务院报告节能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七条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工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企业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改进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储存和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第八条国家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进步。

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提倡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

新闻媒体应当宣传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第十条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主管全国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

第二章节能管理

第十一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部署、协调、监督、检查、推动节能工作。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用能行为。

履行节能监督管理职责不得向监督管理对象收取费用。

第十三条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有关节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健全节能标准体系。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强制性的用能产品、设备能源效率标准和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严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地方节能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依照法定程序。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地方建筑节能标准,并报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国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的机关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实行淘汰制度。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的目录和实施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

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生产单位,应当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的生产单位,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治理。

对高耗能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

第十七条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

第十八条国家对家用电器等使用面广、耗能量大的用能产品,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九条生产者和进口商应当对列入国家能源效率标识管理产品目录的用能产品标注能源效率标识,在产品包装物上或者说明书中予以说明,并按照规定报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共同授权的机构备案。

生产者和进口商应当对其标注的能源效率标识及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负责。禁止销售应当标注而未标注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

禁止伪造、冒用能源效率标识或者利用能源效率标识进行虚假宣传。

第二十条用能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节能产品认证的规定,向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从事节能产品认证的机构提出节能产品认证申请;经认证合格后,取得节能产品认证证书,可以在用能产品或者其包装物上使用节能产品认证标志。

禁止使用伪造的节能产品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能产品认证标志。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完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改进和规范能源统计方法,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国务院统计部门会同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和节能情况等信息。

第二十二条国家鼓励节能服务机构的发展,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

国家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公益性节能服务。

第二十三条国家鼓励行业协会在行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作用。

第三章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十四条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第二十五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六条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岗位节能培训。

第二十七条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第二十八条能源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向本单位职工无偿提供能源。任何单位不得对能源消费实行包费制。

第二节工业节能

第二十九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推进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推进有利于节能的行业结构调整,优化用能结构和企业布局。

第三十条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煤炭等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政策,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

第三十一条国家鼓励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设备,采用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洁净煤以及先进的用能监测和控制等技术。

第三十二条电网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发电调度管理的规定,安排清洁、高效和符合规定的热电联产、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的机组以及其他符合资源综合利用规定的发电机组与电网并网运行,上网电价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燃煤发电机组、燃油发电机组和燃煤热电机组。

第三节建筑节能

第三十四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节能规划。建筑节能规划应当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

第三十五条建筑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遵守建筑节能标准。

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已经开工建设的,应当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已经建成的,不得销售或者使用。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在建建筑工程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在房屋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载明,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三十七条使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应当实行室内温度控制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八条国家采取措施,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新建建筑或者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城市节约用电管理,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的能耗。

第四十条国家鼓励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

第四节交通运输节能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全国交通运输相关领域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分别制定相关领域的节能规划。

第四十二条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指导、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建设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鼓励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第四十四条国务院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引导道路、水路、航空运输企业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四十五条国家鼓励开发、生产、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摩托车、铁路机车车辆、船舶和其他交通运输工具,实行老旧交通运输工具的报废、更新制度。

国家鼓励开发和推广应用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的清洁燃料、石油替代燃料。

第四十六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得用于营运。

国务院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检测的监督管理。

第五节公共机构节能

第四十七条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产品、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法所称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第四十八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和组织实施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应当包括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

第四十九条公共机构应当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加强能源消费计量和监测管理,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报送上年度的能源消费状况报告。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制定本级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耗定额,财政部门根据该定额制定能源消耗支出标准。

第五十条公共机构应当加强本单位用能系统管理,保证用能系统的运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并根据能源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第五十一条公共机构采购用能产品、设备,应当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禁止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六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

第五十二条国家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

下列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五十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第五十四条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开展现场调查,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第五十五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用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组织编写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提出本单位节能工作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能源管理负责人应当接受节能培训。

第四章节能技术进步

第五十六条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指导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第五十七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作为政府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节能技术应用研究,制定节能标准,开发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第五十八条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目录,引导用能单位和个人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重大节能科研项目、节能示范项目、重点节能工程。

第五十九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工作,增加对农业和农村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

农业、科技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推广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方面应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鼓励更新和淘汰高耗能的农业机械和渔业船舶。

国家鼓励、支持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推广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按照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发展小型水力发电,推广节能型的农村住宅和炉灶等,鼓励利用非耕地种植能源植物,大力发展薪炭林等能源林。

第五章激励措施

第六十条中央财政和省级地方财政安排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

第六十一条国家对生产、使用列入本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推广目录的需要支持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支持节能照明器具等节能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第六十二条国家实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税收政策,健全能源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及其开采利用水平的提高。

第六十三条国家运用税收等政策,鼓励先进节能技术、设备的进口,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

第六十四条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应当优先列入取得节能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设备。

第六十五条国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为符合条件的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产品生产以及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国家推动和引导社会有关方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加快节能技术改造。

第六十六条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的价格政策,引导用能单位和个人节能。

国家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支持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办法。

国家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制度,鼓励电力用户合理调整用电负荷;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和其他主要耗能行业的企业,分淘汰、限制、允许和鼓励类实行差别电价政策。

第六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中有显著成绩以及检举严重浪费能源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负责审批或者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机关违反本法规定,对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予以批准或者核准建设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开工建设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或者将该项目投入生产、使用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止生产、使用,限期改造;不能改造或者逾期不改造的生产性项目,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第六十九条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使用伪造的节能产品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

第七十条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停止生产、进口、销售,没收违法生产、进口、销售的用能产品、设备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十一条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者生产工艺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没收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情节严重的,可以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第七十二条生产单位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情节严重,经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可以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第七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标注能源效率标识而未标注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未办理能源效率标识备案,或者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不符合规定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伪造、冒用能源效率标识或者利用能源效率标识进行虚假宣传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十四条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五条瞒报、伪造、篡改能源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能源统计数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处罚。

第七十六条从事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的机构提供虚假信息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无偿向本单位职工提供能源或者对能源消费实行包费制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八条电网企业未按照本法规定安排符合规定的热电联产和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的机组与电网并网运行,或者未执行国家有关上网电价规定的,由国家电力监管机构责令改正;造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九条建设单位违反建筑节能标准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违反建筑节能标准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条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本法规定,在销售房屋时未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以上信息作虚假宣传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一条公共机构采购用能产品、设备,未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或者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第八十二条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本法规定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或者报告内容不实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三条重点用能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落实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整改要求或者整改没有达到要求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四条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本法规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六条国家工作人员在节能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能源节能管理范文篇6

1.1建筑能源服务水平会持续提高,消费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合理引导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这在建筑能源服务水平方面体现得尤其突出。前文分析结果表明,即使采取有效措施,2010年我国的建筑能耗也可能将增长到5.5亿tce左右,比2005年增加约40%,这也预示着“十一五”期间将成为我国建筑能源服务水平的快速上升期,包括建筑面积、室内环境舒适性要求和各种用能设备的能源服务水平需求等。此间,不但新建建筑的能源服务水平会大幅度提高,约420亿m2的既有建筑的能源服务水平也将逐步提高。此外,长江流域新增的冬季采暖需求也将促使建筑能耗进一步增长。建筑能源服务水平提高将直接影响建筑有用能基数,并对建筑能耗总量的控制构成严峻挑战。尤其在目前的GDP核算方法中,居民生活用能不直接产生GDP,所以对“十一五”GDP能耗下降20%节能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筑能源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本无可厚非,并且这种趋势也无法阻挡。但是,考虑到我国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节约型”的消费方式成为我国的一种必然选择。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许多人存在追求“豪宅”、“攀比”的消费心态,工作和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许多富有阶层拥有数套“豪宅”,而贫穷阶层却无钱买房,这也进一步拉动了对新建住房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文件,其中包括引导节约型的消费方式。此外,近期出台的“国六条”规定,新建建筑中90m2以下户型的建筑比重不低于70%;在2006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也提出了对采暖空调温度控制的要求。但是,能否从体制方面、经济手段方面根本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有效引导“节约型”消费方式的形成,是影响建筑能源服务水平能否得到合理引导和控制的关键途径。

1.2建筑节能政策的执行效果差,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

1.2.1强制性节能政策实施不力

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法治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这在建筑节能政策领域也有所体现,并且严重影响了我国节能工作的开展。例如,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执行效果非常不理想。根据建设部最新的调查结果,到2005年底,大城市中新建居住建筑实际在施工过程中按节能设计标准施工的结果是:北方地区比例为50%,夏热冬冷地区比例为14%,夏热冬暖地区比例仅为11%左右。我国目前正处于住房、家用电器消费的旺盛期,如果对新增建筑(设备)最低能效标准市场准入门槛控制不好,因为这些设施要用数十年,势必会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再如,我国对新建建设项目要求进行节能评审,但是多年以来该政策一直未得到有效实施。

1.2.2强制性节能政策缺失

以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其单位面积耗电量高、节能潜力大、并且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用能大户,但是至今,仍然尚未出台关于针对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政策。再以能效标识制度为例,我国的能效分级标识体系建设刚开始起步,2005年3月刚颁布了电冰箱和空调器的能效分级标识制度。但是对于其他产品,没有建立能效分级体系。尤其是建筑物能耗标识制度,我国尚处于概念阶段,还没有对不同地域、不同功能的建筑物提出能耗标识的政策要求。

1.3缺乏建筑节能经济激

励政策和节能长效机制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表明,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力量,“利益驱动”是基本规律,节能效益是影响能源用户参与节能积极性的根本性因素。尤其在建筑节能领域,其能源用户是13亿人口的广大社会公众,建筑面积超过400亿m2,分散性特点非常显著。在这种情况下,仅靠抓几个项目、几座建筑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要全面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必须建立基于市场的节能长效机制。而当前的市场上并不缺乏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建筑节能技术,正是由于缺乏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和长效机制,导致这些技术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1.3.1节能激励政策

节能激励政策(例如,补贴、减免税等)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推动节能工作的重要途径。在支持的节能领域中,因为建筑节能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点,并且空调和采暖导致季节性尖峰能源需求,此外建筑能耗在发达国家中占的比重比较高,所以建筑节能在绝大部分西方国家的节能激励政策中占据着主导位置,大部分的节能激励政策和资金用于建筑节能领域。目前,我国基本没有建筑节能方面的经济激励政策,最大障碍是资金障碍。首先是缺乏长期性财税激励政策方面的支持,针对节能型建筑物、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新出台的财税激励政策基本没有。其次,对于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缺乏节能专项基金支持。国外经验表明,作为公益性非常强的节能领域,节能专项基金对推动节能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大部分节能基金用于支持建筑节能领域。当前,在我国,支持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主要是国债和一些国际合作项目。并且,国债中支持的建筑节能项目的比例远低于工业节能项目。而对于象国外的“节能公益基金”、依靠征收资源税、环境税(碳税、生态税)建立的节能基金,我国基本没有。这些问题导致建立建筑节能激励政策体系严重缺乏资金来源。由于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规律下,导致许多用户对节能产品和技术望而却步。以节能空调为例,市场上的节能空调比一般空调的价格约高出几百元到上千元,但我国并没有出台象发达国家那样的补贴或者减免税政策,从而导致了我国节能家电市场“叫好不卖座”的事实。节能型建筑、其他先进节能技术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也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再以节能改造的优惠政策来看,许多国家对能够达到一定能效水平的能源审计和节能改造活动给予补贴或者减免税优惠,而我国这方面的优惠政策则非常少。

1.3.2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能源价格直接影响能源用户的能源费用,是影响节能积极性的直接因素。纵观我国的能源价格体系,自从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后,我国的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已经向市场放开,目前油价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过去的20多年间,许多能源品种的价格都翻了数倍,甚至十几倍。目前,我国的煤炭、电力、天然气价格水平已基本与国际水平相当,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均GDP水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3的国家来说,能源价格已经很高。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客观上对提高用户的节能积极性、有效推动节能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抛开能源价格的这种快速上升趋势是否合理,当前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多是从能源供应方考虑如何收回相关建设成本,但是对能源消费环节如何有利于促进用户的能源节约意识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考虑得较少,从而对节能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在当前能源价格中考虑的资源和环境成本非常少,不利于节能。一方面没有真正反映能源资源的实际成本,导致大量的小煤矿泛滥,在不考虑开采效率和环境成本的情况下无序开采;另一方面导致建立类似于国外相关节能基金(主要来自于能源税、环境税)缺乏合理的资金来源。

其次,不同能源品种比价不合理,不利于节能。从国家资源利用最大化角度,在哪些部门、哪些行业使用哪种能源利用技术最合理,不同能源品种比价应该是多少才有助于不同能源品种的合理利用,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推动能源优质化进程,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技术将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但是,相对于煤炭价格,优质能源(尤其是天然气)价格偏高则是影响这一进程的一个主要因素。

第三,我国当前主要采用的单一能源价格政策,不利于节能。一方面,大部分情况下,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同一能源品种未普遍实施差别价格,影响了国家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例如,对于天然气这种清洁、高效、对我国又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自身来说,从国家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角度,如何最为有效地利用天然气资源、在哪些行业应该优先推广、在哪些行业应该抑制使用,在当前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中没有得到反映,其结果可能导致适合于煤炭的领域使用了天然气,而适合于使用天然气的领域却使用了其他能源,从而降低了国家的整体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此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分时电价”政策,虽然对节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出发点也主要是削减电力容量需求。

另一方面,针对人均能源消费量差别很大的不同社会群体,没有出台差别价格(例如阶梯能源价格),不利于节能,也不利于资源的公平利用。总体上,我国城镇人口中人均能源消费量是农民的3倍左右,而即使是在城镇中,也存在着少数富人消耗多数能源的问题。在当前的单一能源价格体系下,对于穷人来说,在人均能源消费量很小的情况下促使其节能,一方面节能潜力很小,另一方面不利于公平地利用能源资源;对于富人来说,这种平均的单一能源价格水平与其收入水平相比可能还不足以调动其节能的积极性,导致这些人均能源消费量很大,节能潜力很大的群体反而缺乏节能的动力,不利于形成节约型的生活消费模式。

1.3.3能源费用征收机制

继能源价格之后,能源费用征收机制,即能源费用按照什么原则征收,也是直接影响用户节能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由于存在着能源费用征收机制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节能积极性。供热体制改革问题尽管推动供热体制改革多年,但是该政策一直没有得到贯彻实施,目前北方城镇地区仍普遍采用按照面积征收采暖费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是否节能、供热系统是否节能,根本与用户自身利益没有直接的联系,导致市场上不缺乏节能技术、节能潜力也很大,但因为缺乏市场需求而严重影响了北方城镇地区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政府机构能源费用征收机制问题当前,政府机构的年度能源费用的征收方式是根据前几年费用支出的情况确定或者“实报实销”,是否采用节能技术与政府机构的员工没有直接联系,甚至可能出现因为采取节能措施导致下一年度的能源费用拨款减少,不利于调动政府机构相关部门节能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1.4建筑节能管理体制和节能队伍能力建设需要完善和加强

1.4.1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障碍

建筑节能涉及到建筑物围护结构和能源系统及设备(采暖、空调、照明、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等),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各自为政等问题,这些问题尤其在地方比较突出。此外,节能政策、能源价格、财税政策、环境保护、农村能源、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涉及多家政府部门,也需要节能主管部门进行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1.4.2节能服务市场障碍在西方国家,大部分节能服务公司(国外称为ESCO,国内称为EMC或者EMCo)是从商业建筑(尤其是政府机构建筑)节能改造起家的,并且国外的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给予了节能服务公司很大支持,使其在推动建筑节能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我国推动节能服务公司首先是从工业节能做起的。虽然因为建筑节能改造非常适合于节能服务公司开展业务,近年来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领域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仍然缺乏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节能服务公司往往面临用户节能积极性低以及节能融资、税收、市场开拓、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障碍。

1.4.3节能技术评估、检测市场障碍

第三方节能评估、检测市场是实施节能激励政策的能力建设基础。发达国家的节能评估市场比较健全,对推动实施建筑节能激励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节能技术检测和评估市场(尤其是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系统节能评估和检测市场)基本尚未建立,节能产品和节能建筑的推广应用形成很大的障碍。

1.4.4建筑节能队伍能力建设障碍

在市场经济国家,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过程中,第三方中介机构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这些机构一方面为政府应该优先制定什么方面的能源政策提供政策建议,同时帮助政府制定相关节能政策和标准,并对该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另一方面为居民、设备生产商、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用户提供节能信息宣传及培训服务、节能审计服务、节能技术咨询服务、节能效果评估及检测服务等等,帮助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建筑)的市场转换和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同时将在此过程中遇到的节能市场障碍及时反馈给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来消除市场障碍。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国家也通过公共财政及各种节能公益基金为这些中介机构提供经费支持,鼓励这些机构开展各种节能活动。在我国,因为当前本来就很少的节能优惠政策和资金主要集中在支持具体节能项目方面,而对节能政策研究、节能标准制定、节能政策及技术的评估及信息传播等公益性基础工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较小,导致节能队伍能力建设薄弱,并进一步导致节能工作基础薄弱的现实。由于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队伍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1.4.5建筑能耗计量、能源审计和统计障碍建筑能耗计量和能源审计

能耗计量和节能量确认是影响用户节能积极性的一把尺子。由于缺乏建筑能耗计量政策和硬件设施建设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导致一些节能政策无法落实的关键原因。在国外,普遍对建筑能源审计予以资金扶持,从而调动用户对购买节能型建筑/用能设备和实施节能改造的积极性,但是,我国既缺乏建筑能源审计的队伍,也没有对建筑能源审计的鼓励政策。建筑能耗统计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从终端使用角度对建筑能耗进行统计的方法和制度。但是,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统计工作中仍然集中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耗方面,对公共建筑和住宅中各种用能设备的终端能耗没有进行统计。导致目前我国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可以准确地给出建筑终端能耗的具体数据,包括绝对量和在整个社会终端能源消耗量中的比例;也不能准确地描述我国建筑能耗的具体特点,例如发展变化的特点、不同功能建筑耗能的特点、不同地域建筑耗能、建筑内不同终端用能途径耗能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科学制定合理的建筑节能政策,也无法科学评估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

2“十一五”推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政策建议

2.1强化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建筑节能政绩考核制度

“十一五”期间能否挖掘近2亿tce的建筑节能潜力,将对“十一五”节能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深远影响。各级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在抓工业节能的同时,重视建筑节能,实施建筑节能工作责任制,并作为政府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从而有效落实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各项措施,积极挖掘建筑节能的潜力,为加快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2.2推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原则

2.2.1坚持“1个中心,2个重点”

1个中心是节能,即在满足相同的室内环境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单位面积的建筑物终端能耗,这应该成为衡量建筑节能效果的根本指标(目前,在“节能建筑”概念方面存在许多误区,以为建筑物中使用了一些节能技术或者利用了一些可再生能源就可以称为“节能建筑”。实际上,体现“节能”性能的标尺应该是“在满足相同的室内环境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单位面积的建筑物终端能耗”;相关技术仅是实现节能目标的措施,而不应该成为衡量是不是“节能建筑”的标尺。在许多所谓的“节能建筑”中采用了一些墙体保温隔热技术、或者节能窗、或者使用了某些节能的采暖空调技术、或者采用了某些可再生能源技术,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集成优化,舒适性没有明显提高,单位面积的能耗却增加了很多,本质上这不应该称之为“节能建筑”。)

2个重点是建筑物本体和建筑用能系统(设备)两手都要抓。(1)对建筑物本体,要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在保持建筑室内舒适性环境的前提下降低采暖空调负荷(有用能);(2)对建筑用能系统(设备),尤其是采暖空调系统,通过合理的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及运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终端能耗。

2.2.2从三个层面逐步推动

一是理顺节能管理及能源费用征收机制: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的机制,理顺各方关系、明确各方责任、使节能与各方(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利益直接挂钩来促进各方的节能积极性。二是加强限制性政策:通过能效标准和强制性政策对建筑物、能源系统(设备)的能效水平及节能管理(尤其是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提出强制性要求。三是加大鼓励性政策的力度:对高效的节能技术、产品(建筑)给予经济激励。

2.2.3针对不同的建筑用能特点有区别、有侧重地推动

按照建筑物类型(大型公共建筑、中小型公共建筑和住宅)、气象条件类型(5大热工分区)、建筑特点(新增建筑和既有建筑)、能源系统(设备)类型的特点(采暖空调系统、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等),并综合考虑我国的实际管理体制逐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开展。“十一五”期间,建议:(1)优先抓新建建筑和新增用能设备的能效市场准入,同时结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优先抓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系统改造和北方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兼顾局部围护结构节能改造;(3)优先抓城镇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兼顾农村住宅和居民生活用能的节能工作,“十一五”期间应该加大农村住宅和居民生活用能节能工作力度。

2.2.4以市场需求拉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因为建筑节能的分散性非常强,仅靠支持几个项目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通过建立节能长效机制,以市场需求拉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应该成为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基本思路。2.3“十一五”期间建议优先实施的建筑节能政策考虑到我国当前建筑节能的基础比较薄弱,并且许多政策涉及到管理机制问题(例如最典型也是最应该优先考虑的“热改”问题),所以,要全面推动建筑节能工作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逐步开展。建议“十一五”期间应该优先实施的建筑节能政策如下:

2.3.1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政府部门协调和节能队伍的能力建设

(1)加强节能主管部门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统领协调。建筑节能不仅仅是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包含了采暖、空调、照明、办公和家用等各种电器设备的节能;更为重要的是,建筑能耗是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各种用能设备的能源消耗,而建筑物本体的节能性能仅是影响建筑节能效果的一个因素,所以,建筑节能涉及节能部门、建设部门、可再生能源部门、热电联产部门、农村能源部门、能源价格部门、财税部门、环保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诸多管理部门。因此,要真正抓好建筑节能工作,需要由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部门(如当前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日后可能建立的国务院节能主管部门)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统筹、协调、管理和监督。

(2)从机构职能、人员编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建筑节能队伍建设的支持,加快地方建筑节能监测(监察)体系建设,确保相关的建筑节能政策能够得到贯彻实施。

(3)加大公共财政及其他方式的节能资金对中介机构开展节能政策研究、节能标准编制、能源审计、节能评估、节能信息传播等节能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杠杆效益,健全完善节能政策、标准、标识体系等基础工作。

(4)加快支持和培育建筑节能第三方节能评估、检测市场的健康发展。

(5)充分发挥按照“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机制运作的节能服务公司在推动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的作用。

2.3.2出台强有力的限制性节能管理政策

(1)建立达标监督机制,强化新建建筑的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力度。对新建建筑,建议建立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5个主要环节的监督机制,加强节能评审工作,并通过相关政策引起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实施节能工作责任制,保障强制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得到贯彻实施。建议对建筑物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证颁发的环节、建筑竣工验收的备案、要求销售说明书中标明其能耗指标)加大监管力度,并注重过程抽查;各方共同参与(包括节能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并明确各方应该承担的责任;对不达标的建筑采取严厉的惩罚性措施,包括限制预售、限制贷款、社会公布、司法惩罚等。

(2)加大对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力度。建议出台基于“能源定额管理”的“阶梯能源价格”政策,采用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思路引导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加大对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力度,强制性实行能源消耗报告、能源审计报告等制度。

(3)加大新增建筑及建筑设备能效标识体系的管理力度。建议对建筑物和建筑用能设备大面积出台强制性的能效标识制度。例如,对建筑能耗信息标识,建议首先在夏热冬冷地区实施城市居民住宅能耗信息标识制度。

2.3.3建立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1)通过各种相关渠道加快建立节能专项公益基金,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专款专用”的思路,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建筑节能领域。建议的资金来源包括:在公共财政预算中设立节能科目、国债、征收附加电费、征收能源(资源)税和环境(碳)税、延长“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征收时间,并将建筑节能纳入支持范围、使用住宅公共维修基金支持建筑节能改造、国际合作项目援助资金等。对于公共财政对建筑节能领域的支持方式,建议改变当前将大部分公共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少数节能项目的使用方式,更多的资金应该转向支持节能机制的形成和长效机制的建立方面,多支持前文所述的节能能力建设方面和惠及广大社会公众的节能建筑、节能产品、节能技术的补贴和减免税政策方面以及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建筑节能改造,使公共财政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2)建立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体系,加大节能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动社会公众形成的“节约型”生活消费模式。市场经济下“利益驱动”是基本规律,而对于建筑节能这个涉及广大社会公众的节能领域来说,建立基于市场的能源价格体系和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等长效机制是解决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的根本途径。一是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首先,建议在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中应该充分考虑在能源消费时如何有利于促进用户的能源节约意识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而不是仅从能源供应方考虑如何收回相关成本。其次,建议在能源价格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成本,将多征收的大部分能源费用用做支持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及相关活动的资金来源,并体现“专款专用”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第三,建议建立基于“全社会能源消费目标管理”思路的“阶梯能源价格”体系,对“奢侈型,浪费型”的消费行为进行合理控制。例如,通过建立不同类型建筑物和居民家庭的“能源定额管理”制度,并实施“阶梯能源(资源)价格”体系。二是加快基于市场的能源费用征收机制改革使能源费用和能源用户的自身利益直接挂钩,从而调动能源用户的节能积极性。在建筑节能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加快落实和推广供热/冷计量收费机制(考虑到分户计量存在的户间传热及其他技术问题,暂时可先实施住宅建筑每个单元/门栋的供热计量收费);二是改变当前“吃财政饭”的政府机构能源费用征收和缴纳机制,采用能源费用“定额管理”或者“承包制”的方法。三是对新增高效节能产品(包括建筑物)的经济激励其特点是一般情况下这些产品都是新增的单一设备,并且安装和运行操作比较简单,同时大部分已经有了相应的能效标准。对于节能性能远超过强制性最低能效标准要求的节能产品(包括建筑物),建议采用减免税、补贴、政府采购等经济激励措施。四是对既有建筑及建筑能源系统节能改造的经济激励其特点是通常以节能改造项目形式出现。建议通过节能公益基金给予贴息、减免税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建议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参与此类项目。同时,建议采用资金扶持方式鼓励建筑能源审计活动。五是对高效、先进的采暖空调技术形式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其特点是这些技术不是单一设备,而是诸多设备和技术的集成,目前普遍缺乏统一的能效标准,并且新技术非常多。

如果在建筑开发阶段选取的采暖空调技术形式不合理,将浪费大量能源。一方面建议加大对高效采暖空调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向社会出台指导性的技术政策,对合理的采暖空调技术形式进行引导。尤其是对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合理的采暖空调技术方式,应该尽快出台指导性技术政策。六是加大提高公众节约意识宣传、教育的力度加大对社会公众的节能宣传和培训力度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长期性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尚待进一步提高,工作和生活中与资源节约相悖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建议尽快建立长效节能公众宣传机制,采用多层次、多品种、范围广的宣传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社会基础教育工作。

能源节能管理范文篇7

一、重要意义

工业是我县能源消费的重要载体,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重点耗能企业又是工业能源消费大户。2005年我县重点能耗企业总耗能394825吨标煤,占全县入统工业企业总能耗的93.38%。因此,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带动全县节能行动的开展,打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顺利完成市下达给我县的能耗考核任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主要目标

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全县工业企业节能水平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12家重点耗能企业,实现节能9万吨标准煤。

三、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要求

(一)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企业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企业要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配备专职能源管理和统计人员,负责贯彻国家节能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落实上级对节能工作的各项部署。并对本单位的节能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为企业节能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统计制度。各企业要按照《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用能单位能源计量配备和管理通则》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加强能源计量管理,配备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做好能源统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按要求在每季度开始前3天、每年的7月3日前及第二年的1月3日前将上个季度、上半年及全年能源统计报表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县工业促进办和县统计部门。

(三)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各企业要按照《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的要求,开展能源审计,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企业节能规划,并认真加以实施。各企业要在本实施意见下发后五个月内,将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报县工业促进办审核,未能通过审核的,要在2个月内完成修改或补充,并重新提交。

(四)加大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各企业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节能技术改造,把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作为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根本措施来抓,大力调整企业产品、工艺和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企业生产工艺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实现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

(五)建立节能激励机制,层层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各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节能奖惩制度,安排一定的节能奖励资金,对在节能发明创造、节能挖潜革新等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浪费能源的集体和个人给予惩罚;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将节能目标和责任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严格考核,节奖超罚,及时兑现。

(六)持之以恒,有计划有组织进行节能宣传与培训。各企业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与培训,通过张贴节能标语、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召开专题研讨会、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经验交流会、节能知识竞赛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省、市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宣传节能的重大战略意义;定期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并对学习和培训的效果实施严格考核;组织好每年6月11—18日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县政府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并将此作为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同时,建立节能联席会议制度,成员由发改局工业促进办、财政局、审计局等23个县直部门组成,工业促进办为召集单位,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统筹安排全县节能活动。并帮助企业解决节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导和推动全县节能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强化督导,典型带动。县工业促进办公室年初代表县政府与各企业签定责任状,负责做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工作,对完不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重点用能企业,加强督促,采取约束性措施,确保“十一五”节能目标圆满完成;要积极推行节能自愿协议、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要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定期在重点耗能企业中推选若干“节能先进企业”和“节能先进个人”,对节能先进企业进行表彰,对节能先进个人给予奖励。在表彰和奖励的同时,总结推广先进企业节能降耗的典型经验,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对不按照本实施意见要求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违法用能行为。

(三)搞好统计,明确奖惩。县统计局要加强能源统计,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信息系统及其官方网站,跟踪、统计、审核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及其相关数据,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负责相关人员的培训,定期分析和汇总企业节能进展情况。会同县工业促进办于每年3月份在指定的宣传媒体上,公布上一年度企业能源利用等情况。对弄虚作假,不如实报送或不及时报送能源统计报表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企业,要视情节予以批评、通报、罚款。

(四)加强计量,细化检测。县质检局要依法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及能源计量数据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管理体系、能源计量管理制度,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计量器具,督促企业定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指导企业加强对能源计量检测数据的应用等。

(五)拓宽融资,专款专用。县财政要设立节能专项资金,专项用于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方面。重点支持一批节能降耗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优先支持提前达到节能目标企业的节能改造项目。研究建立多渠道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节能降耗,协调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低息贷款支持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对生产和使用列入《节能节水产品目录》和《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产品的企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能源节能管理范文篇8

近年来,我国铁路不断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从铁路节能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加快推进节能机制转变,在相关领域就如何推行和深化合同能源管理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3]。“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节能改造投资项目主要包括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客站中央空调、空压机变频节电改造、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供暖系统节能改造、节水改造及其他节能改造等,推进了我国铁路节能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好的节能效益[4]。《中国铁路总公司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发展规划(2018—2020年)》[5]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客车变频空调应用,提高客车空调能效水平,降低空调发电车油耗和列车自用电量”的要求,普速客车空调实施节能改造已是大势所趋。目前铁路客车采用定速空调机组,存在能耗高、维护成本较高、对电网冲击大、客车内温度变化大等问题。以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为例,2017年该铁路局配属客车1596辆,运行列车73组,全部为定速空调列车,除检修、备用车辆外,DC600V供电列车46组、815辆,由于车型不同、配置空调类型不同,根据不同车型、编组、列车运行交路、使用空调时间等综合测算,空调能耗占客车能耗比例较高。如何结合节能变速空调改造项目的特点,用能单位、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合理分工合作,推进客车空调节能改造按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是需要研究的课题。1.1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机制,将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节能项目的市场融资及能源使用的专业化管理有机结合,既是推动技术节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管理节能的有效途径。在铁路系统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够促进节能工作开展,解决节能改造的资金、技术和服务等衔接问题,提供包括能源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计,能源管理合同的谈判与签署,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运行、保养和维护及节能效益保证等。1.2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政策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6]、《中国铁路总公司节约能源管理办法》[7]、《中国铁路总公司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铁总发改[2017]271号)[8]等政策文件的,鼓励各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为铁路系统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2铁路客车空调节能改造实施方案

2.1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主体。客车车辆段是铁路普速客车的管理单位,也是用能单位,因而客车车辆段是合同能源管理的主体。2.2合同能源管理的技术标准。中国铁路总公司颁布的《铁路节能变速空调技术条件》是实施节能变速空调改造的技术标准,是确保节能变速空调技术、质量、安全、效益的根本,必须严格执行。2.3合同能源管理的主管部门。铁路系统实行节能与合同能源管理,需要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分工。按现行铁路系统分工,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基层站段3级节能管理体系。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展和改革部设节能环保处,负责全路节能管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计划统计处设节能环保办(科),负责本集团公司的节能管理工作;基层站段是用能单位,贯彻国家节能方针、落实铁路行业节能管理并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节能管理工作;技术分管归属集团公司车辆处,成本管理归属集团公司财务处,节能计量归属集团公司总工室(计量所)。2.4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方式。从普速客车检修管理来看,目前我国铁路普速客车检修采用定期检修,普速客车厂修的同时更新空调机组。因此,在客车厂修的同时进行节能变速空调改造最为方便,客车空调厂修的费用单独计算,以此作为节能变速空调改造项目财务核算依据,为变速空调改造项目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条件。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在合肥车辆段进行普速客车厂修作业已实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是较为成熟的操作方式,变速空调改造项目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具体操作方式为: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节能变速空调改造实施方案》,由客车工厂在车辆段专项实施变速客车空调技术改造,空调厂修的费用专款专用。客车空调厂修费用是实施普速客车空调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的设备基础费用(包括在厂或在段拆卸旧空调机组、安装调试节能变速空调机组直至合格交验)。实施节能变速空调改造所增加的费用(节能变速部分的设备费用及相关电器控制柜的改造费用),由提供节能变速空调的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在以后的客车运行过程中通过此项改造所节省的能源费用按合同比例分成回收。2.5合同能源管理主要合同内容。为了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行业,使合同能源管理给铁路企业创造更大的环境、技术、经济效益,结合济南局集团公司在节能变速空调科研方面积累的技术优势,计划统计处制定了《普速客车变速空调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细则》,指导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公司签订《节能变速空调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协议书》,确定各方的责权利,推进项目实施落地。根据相关细则和协议,实施节能变速空调改造时,拆卸的旧空调机组归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按照变速空调技术方案对原定速空调进行改造。车辆E5厂修收入由铁路总公司(或铁路局集团公司)与节能服务公司按比例分成。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采用效益分享型,规定分享期限,分享期结束后,铁路总公司(或铁路局集团公司)享受全部节能收益。

3客车空调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

3.1项目职责分工。车辆段负责空调机组日常维护、段修、厂修等维护检修工作,按照铁路总公司原定速空调的规定执行。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包括空调设备的改造、安装、技术服务等各项内容。车辆段按照原定速空调厂修维护费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不增加投资费用。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改造节能变速空调费用并分享节能收益的分配。(1)责任分工。车辆段负责场地提供,包括改造场地和物料存放场地;按计划组织换装空调车辆的调车作业;空调机组换装完毕及恢复状态后的完工质量检查;空调吊装时天车操作配合。改造工厂负责改造物料准备、改造施工组织、改造车辆试验。(2)改造内容。将定速空调更换为变速空调;控制柜拆除不用部件,安装变速空调控制器等新增部件,重新布线;进行运行试验。3.2项目节能量测算。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关键是对节能量的测算,采取单车对比节电计量是较为方便、准确、易实现的一种方法。选取1辆装备40kW变速空调客车与1辆相同型号的定速空调客车连挂,分别加装电表进行节能计算,作为标准计量单位;其他车辆的空调机组按照功率折算为标准计量单位空调客车。例如,硬座客车空调为58kW,折算标准空调客车计量单位为58/40=1.45;软卧、餐车客车空调为35kW,折算标准空调客车计量单位35/40=0.875。根据《直流变速空调在普速客车上的应用》[9]科研项目试验数据,对比定速空调客车与变速空调客车,1辆车空调年耗能分别为34243.3kW•h和23884.9kW•h,采用变速空调年可节约能耗10358.4kW•h,节能30.25%。目前,济南局集团公司普速客车有机车供电DC600V空调客车和发电车供电的AC380V空调客车2种。2种空调客车消耗的能源分别是接触网电能和发电车柴油,根据科研项目[9],以某两地间为例进行测算。该运行区段采用DC600V机车直供电、编组17辆(6辆硬座、9辆硬卧、1辆软卧和1辆餐车),共有空调机组23台,分别为12台29kW、9台40kW、2台35kW,折算成试验车40kW机组计算用电和节电量。DC600V变速空调机组客车总节能量计算公式为Wd=(a+1.45×b+0.875×c)W式中:Wd为DC600V变速空调机组客车总的节能量,kW•h;a为40kW上线运行车辆的总数,辆(a=9);b为58kW上线运行车辆总数,辆(b=6);c为35kW上线运行车辆总数,辆(c=2);W为40kW对比车辆的节电总量,kW•h。根据公式,可得Wd=(9+1.45×6+0.875×2)W=19.45W。根据文献9,科研项目运用试验实测的节电数据,年节电约20万kW•h。其他上线运行的节能变速空调的节能量,可以按日、月、季、年进行节电计算,需要在2节客车车辆上安装电度表,以准确计算出总的节电量。3.3项目实施后的效果分析。变速空调改造节能包括变频节能和减重节能两部分。减重节能是通过对车辆整体优化设计,取消逆变电源和客车内电加热器,适当减小客车控制柜,每辆车约减重1t,则节约牵引用能。通过运行试验,初步验证并确认空调性能满足铁路客车车辆的相关要求,节电效果明显。DC600V供电列车未单独计量和计费,虽AC380V供电空调发电车的柴油消耗能够准确计量,但列车运行交路、列车编组和南北方环境温度不同,每一编组客车空调变速改造节能量都需要相同型号的定速空调客车和变速空调客车连挂、通过加装电表进行节能计算,计算工作量大、周期长。

4结束语

能源节能管理范文篇9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PerformanceContracting,简称EPC):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签订合同的方式确定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了实现这个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用能单位用节能所获得的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和其要求的利润的一种节能服务机制。其实质就是用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承担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允许客户利用节能带来的收益来升级工厂和设备,从而降低运行成本。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由2000年的3家,发展到2013年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有3210家,其中含第一批第二批取消的32家。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一发展目标。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类型

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呈现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

1.节能效益分享型

用户和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期内分享节能项目带来的收益的合同能源管理类型。在这种类型中,节能项目所需的投入按照双方的约定,由节能服务公司单独承担,或者双方共同来承担。待节能项目完工后,进行节能监测,确认达到了节能的目标,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由节能服务公司和用户分享节能带来的效益。当然,合同执行结束,设备无偿转让给用户,节能服务公司只负责分享以后的节能收益。在我国,政府大力扶持的合同能源管理类型就是这种节能效益分享型。

2.能源费用托管型

用户将前期节能设备和系统的改造和运营管理全权委托给节能服务公司,然后以节能获得的收益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等到合同期满,经过节能服务公司改造过的节能设备的所有权归用户所有,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也全部属于用户。对于那些缺乏资金,对于改造设备无能无力的小型公司来说,能源费用托管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节能量保证型

有节能需要的用户进行初始投资,包括设备和节能系统的建设、改造支出,而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提供服务,并保证节能项目的目标达成。待项目实施以后,进行节能监测,确认达到了节能的目标,根据合同的约定,由用户一次或分期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费用,若达不到双方约定的目标,为完成的部分的差额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支付。合同完成后,设备的所有权转移给用户,从此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就全部归用户所有了。在这种类型中,有节能需求的用户需支付高额的节能项目的资金,所以需要用户资金足够,同时,改造完成后,达不到目标还可以获得节能服务公司的差额补偿,所以在我国目前开展的合同能源管理中,这种类型所占的比例最高。

4.融资租赁型

融资租赁型与其他类型的不同点在于,节能设备既不是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建造或购买,也不是用户自己出资购买,而是由融资公司负责提供,融资公司以租赁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的节能设备和服务,客户根据租赁协议,定期缴纳租赁费用。为了达到用户的节能要求,由节能服务公司对设备进行改造,并确保在合同期内对设备达到节能目标。合同期满,节能设备的所有权归用户所有,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用户。

5.混合型

混合型就是由以上4种类型组合而成的合同能源管理的类型。组合方式因公司而异。

三、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的观点

目前国内对于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各持己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观点一、按商品销售进行处理这种观点认为,合同能源管理实质上是节能服务公司的一项混合销售,即销售节能设备和提供节能后续服务。根据这种观点,节能服务公司在发出商品时根据规定的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收入确认方法进行核算,按存货对提供能源管理所需的节能设备进行核算,而用能单位则视节能设备为自有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观点二、按照BOT合同进行处理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对公用基础设施的一种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授权某家私营企业一定的特许经营权,允许其投资建设经营某种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允许其向用户收取费用或者以销售商品的方式来归还贷款,收回初试投资以及获取利润。政府赋予的权限期满后,私营企业需将此项公共设施的所有权转移给政府。某些合同能源管理的类型有着明显的建设—经营—转让的过程,因此,可参照其进行会计处理。观点三、按照租赁业务进行处理由于租赁又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因此合同能源管理应归类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也有不同观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符合下列一项或数项标准的,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以外的为经营租赁:(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4)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按照前述分析,合同能源管理至少具备了融资租赁的第1、2、5项特点,应视为融资租赁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总结

能源节能管理范文篇10

第一条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坚持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制定节能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保障能源合理利用。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加强节能宣传和教育,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节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重大节能效益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节约用能

第七条用能单位应当遵守节能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节能工作责任制和各项能源管理制度,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淘汰超过国家能耗定额的旧设备,降低能耗,节约用能。

生产、销售用能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生产、销售低能耗的产品,在规定期限内停止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第八条用能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技术落后、耗能过高、严重浪费能源的工业项目或者其他项目;

(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

(三)将淘汰的用能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

(四)引进落后的用能技术、设备和材料;

(五)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

(六)其他违反国家用能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当进行合理用能专题论证。

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第十条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的用能单位,应当制定节能规划及其实施计划,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十一条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型机动车辆、船舶和农业机械。

机动车辆、船舶应当符合国家能耗标准;超过国家能耗标准的,应当限期改造或者更新。

第十二条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应当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

城市照明等公用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采用节能产品。宾馆、商厦、剧场、体育馆等公共场所,应当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和节能型空调系统。

鼓励城镇新建住宅整体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其太阳能热水器及输水管道的安装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第十三条设区的市的市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应当制定热力规划,逐步淘汰单体锅炉,推广集中供热。

第十四条农村应当积极开发利用沼气、秸秆气化、秸杆发电等生物质能和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省柴节煤等节能灶,合理规划、开发小水电资源。

第十五条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应当加强办公场所采暖、制冷、照明等系统的用能管理和节能改造,建立健全公务交通工具的节能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电、煤气、天然气、煤等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计量、收费,不得向本单位职工和其他居民无偿、低价提供能源产品或者实行包费制。

第十七条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的产品,应当标注能源效率标识;未标注的,不得销售。

鼓励销售通过节能质量认证的产品。

政府采购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

第十八条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煤泥、煤矸石、石煤等低热值燃料,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等新型、清洁能源。

第三章节能保障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建立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节能技术服务,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和个人研究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及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扶持节能工程建设。下列重大节能工程应当优先纳入各级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和科技攻关计划:

(一)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

(二)区域热电联产工程;

(三)余热余压利用工程;

(四)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

(五)电机系统节能工程;

(六)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七)建筑节能工程;

(八)绿色照明工程;

(九)政府机构节能工程;

(十)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十一)需要优先纳入计划的其他重大节能工程。

第二十一条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人民政府科技等有关部门确定适合推广应用的先进节能技术重点和方向,组织实施节能示范工程,定期推广使用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名录。

第二十二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节能资金,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节能资金,用于能源的合理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及节能宣传、培训、监测、奖励等。

利用余热、地热、矿井瓦斯、劣质煤、煤泥、煤矸石、可燃垃圾等发电、供热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第二十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安排资金用于节能科研开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培训、监测、奖励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用能单位应当开展节能教育,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节能培训。未经节能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在大型耗能设备操作岗位上工作。

第二十五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其能源管理人员应当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及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有条件的重点用能单位,可以设立能源管理机构。

参照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的用能单位,可以配备专业能源管理人员。

第二十六条具有检验测试技术条件的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均可受用能单位委托依法开展节能监测业务。

节能监测的数据和分析报告,应当真实可靠、客观公正。

第四章节能监督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定期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能工作,并将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

第二十八条节能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节能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实施节能法律、法规;

(二)提出节能政策、措施;

(三)编制节能规划草案,制定节能规划的实施计划;

(四)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组织协调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六)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九条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实行分级监督管理。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和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以上不满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由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未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以上不满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由市、县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参照重点用能单位监督管理。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不满5000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由市、县级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于每年1月底前分别向省、市、县级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委托具有检验测试技术条件的节能监测机构依法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被监测单位不得拒绝监测。受委托的节能监测机构不得向被监测单位收费。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节能质量认证标志和能源效率标识使用的监督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伪造的节能质量认证标志和能源效率标识,或者冒用节能质量认证标志和能源效率标识。

第三十三条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对生产过程中耗能较高的产品制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并向社会公布。

市、县级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报送检查结果。

第三十四条省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本省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节能标准。

鼓励和引导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做好能源消耗和利用状况的统计工作,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定期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等状况的公报。

统计、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当相互配合,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能源信息利用率。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能源价格监测制度,依法运用价格杠杆,调节能源使用,促进能源节约。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建筑物的设计未按国家强制性标准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设计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建筑物的建造未按设计要求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施工单位处以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电、煤气、天然气、煤等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向本单位职工和其他居民无偿、低价提供能源产品或者实行包费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开展节能监测的技术服务机构提供虚假数据和分析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可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被监测单位拒绝监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使用伪造的节能质量认证标志和能源效率标识,或者冒用节能质量认证标志和能源效率标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